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对一精准培补诗歌专题讲练:抒情手法
月日班
【判断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①
杜牧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
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②懒,兀兀③仍添宁武④愚。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注)①卢中丞:字子强,歙州刺史。酝:指酒。②嵇康:嗜酒,工诗文,谓已“性
复疏懒”。③兀兀:昏沉貌。④宁武: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谥号为“武”。《论语•公
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前途黯淡的情况下收到歙州刺史寄来美酒的心理过程。
B.诗人所蒙受的不平随着一壶酒的到来而似乎全然消散,诗人感到做梦般愉悦。
C.“醺醺”“兀兀”用词准确,既是对相关古人的描写,又是诗人自我感受的生动
写照。
D.“风蒲”是一种入秋则凋的树木,诗人将其与“悲秋”呼应,增添无限人生况味。
2、这首诗在抒情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技法归纳】
抒情手法示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便我不得开心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借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暗。
于景/情景交融
-----李华《春行即兴》
借物:托物吉志;托物寓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
算子•咏梅》(托物言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
信史:咏史抒怀;借古讽今;仿古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真曰
间接抒情怀今;用典抒情绝句》(借古讽今)
凭谯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抒情)
借事:叙事抒情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有。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借助其他表现手法:如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对比)
【高考真题】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
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
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
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2.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答案】LB
2.①直抒胸臆。如颔联中“有如无”三字,直接表达了诗人收到太守寄来的“酒一壶”之
后对于“攻破是非”和“削平身世”的真实感受。②运用典故。颈联中诗人运用嵇康和宁武
的典故,抒发了深沉淡定的思想感情。③借景抒情。尾联以景作结,诗人通过“夹溪红蓼映
风蒲”的描写,用秋天的凄凉景象,表现自己漂泊在外的伤感,同时表达出对卢中丞惦念自
己并送来酒的感激。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感到做梦般愉悦”分析不当,从全诗来看,诗人当时的心态是淡定中透着无奈与伤感。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前途黯淡的情况下收到卢中丞寄来美酒的心理过程。
首联简单交代诗人的处境,直接抒情。首句“谁怜”透露出诗人的孤单与悲伤,衬托出
下句“太守封来酒一壶”的可贵与欣喜。颔联叙述诗人喝了美酒的感受,像做梦一般,似乎
连所蒙受的不平也消散了,传递出诗人当时淡定中透着无奈与伤感的心绪。
颈联借用“嵇康”疏懒、“宁武子”愚的典故,继续描写诗人喝了美酒的感受。其中“醺
醺”“兀兀”用词准确,既是对“嵇康”“宁武子”的描写,又是诗人自我感受的生动写照。
尾联情景结合,以溪边的“红蓼”“风蒲衬托秋天的到来,加上自己即将远行,悲伤的氛围
扑面而来,此刻感念朋友分赐的美酒,百感交集,以景结情。
【高考真题答案】
1、①《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②《白》诗中,“去去如
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
业来排遣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
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
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
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
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这两句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排遣
离愁,乐观豁达,这是属于直抒胸臆;《白下驿饯唐少府》中尾联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
的情景,写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长安,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
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这是通过用典来抒情。
2、【答案】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
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
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
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和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
先看情感:王诗后两句通过写曾做过飞龙舞的老马来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飞龙舞马”
是唐玄宗庆生时的节目,玄宗赏百匹飞龙舞马在勤政殿前贺寿,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
么热闹繁华,唐玄宗生活是多么骄侈佚乐。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
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华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
免地走向衰落,而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王建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
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杜诗后两句借助紫苔表达情感,借眼前
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
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这两句诗
从表面看写的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
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
再看写法:王诗后两句借助老马“总举头”的细节传情达意。写老马“闻著音声总举头”,
听到音乐的老马还记得当年曾经受过的训练,“举头”是老马习惯性动作,这一细节刻画生
动传神,暗含着对昔日繁华盛世的怀念。杜诗寓情于景,通过拟人手法写紫苔“称意”,暗
示王朝繁华不再。“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
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用紫苔的任情滋蔓营造荒凉的氛围,反衬
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
一对一精准培补诗歌专题讲练:描写手法
月日班
叙1|{
曲
(1)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
描
描(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
写(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侧
写(4)衬托渲染
面(5)白描、工笔(细节)
议
描(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
论(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写
【真题演练】
1、(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2、(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
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覆■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
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蝶生涯。
(注)①瘦(ying)尊,即瘦樽,用瘦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3、(2015•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发临洪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洗: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
同?谐简要分析。(5分)
【技法归纳】
【答案解析】
1、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
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
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
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一一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
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
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
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
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
属于侧面描写。
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
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
理想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
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
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
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
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赏析】
意难忘是词牌名。“山家”指居住在山里的人家。
上阕:在白云深处,有一个小山村。山村四周是一些老树盘根,枯藤缠绕;
有数丛翠竹青青,溪水明净,有一片洁净沙滩。小溪临堂,房屋稳立溪石之上,
一条青苔小径沿着倾斜的篱笆伸向远方。木头茶几纹路清晰,小窗纱如纸般轻薄
透明,这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家。打开北面的小门,准备好坐具,等待远方的客
人。数百树梅花环绕人家,让宁静的环境中浸润了幽幽的清香。上阕描写山里人
家优美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清幽宁静的生活氛围,为下阕烘托老人隐者形象做了
铺垫。
下阕:老人家身体健康,吃饭吃的够多。老人用瘦樽饮酒,用茗碗喝茶,还
与远道而来的友人热情谈论家里的生活趣事。老人凿池引溪水,养鱼养虾,四周
种上荫荫垂柳,亲自引池水浇灌瓜菜。秋霜之后有柑橘,清明节前有新茶,这些
都是上好的乡村美味。最可喜的是,去年山上的田地大丰收,今年的生活变得更
加轻松,越发自在。下阕通过对老人动作语言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健康有活力,
生活轻松愉悦的隐士形象。
3、【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
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
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考生可通过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景
物描写手法与本诗对比得到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
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如“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属于
实写。而本诗由题目可知是留别诗,乃出发之时所写,作者还没有到塞外;另外
诗中也交代了自己所写之景是“闻说”,因此本诗所写之塞外景物皆是想象之景,
属于虚写。
小结:鉴赏古诗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诗句分析+作用效果
1、答题模式
1)点明手法。(用什么)
2)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手法的内容。(怎么用)
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有何用)
2、表达技巧的基本知识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简练含蓄)(形象生动)排比、对偶、反
复(有音乐美)、反问、设问、夸张(强调突出)、双关(含蓄幽默)、顶真(连
贯)、互文(工整简洁)、叠字(有音乐美)、通感(感觉互通)、列锦(即名
词组合、意象叠加)等。
=修辞手法+具体运用+效果/情感
(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突出强调)、联想想象(丰富生动)、象征(托物
言志)、渲染烘托(鲜明突出)、赋(铺叙)比兴、用典(含蓄蕴藉)、以小见
大(凝练突出)、抑扬结合(摇曳多姿)、虚实结合(拓展意境)、对面落笔(突
出情感)、借古讽今(含蓄蕴藉)等。
=点明手法+运用+效果(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描写: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观察顺序、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
才苗写、白寸苗
(3)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诗歌运用得最多的是抒情和
描写:
色彩、感官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用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防爆电器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铺管船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钨材产业十三五规划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吉林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道路标线行业规模分析及发展建议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蜂王浆冻干粉市场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背光模组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翡翠玉镯市场运行状况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扬州大学《室内设计(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应用系统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5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煤矿顶板管理》课件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 2024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PIE工程师培训教程:敏捷项目管理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件 学习情境5:电机控制器
- 短视频内容课件
- 网络试运行方案
- 高考英语语法考点梳理
- 《护患沟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