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后训练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后训练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后训练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后训练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后训练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祭十二郎文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归取其孥(nú)殁死(mò)汴州(biàn)B.不省所怙(ɡù) 丞相薨(hōnɡ)嗣(sì)C.殒生(yǔn) 奴婢(bēi)窆不临其穴(biǎn)D.尚飨(xiǎnɡ) 万乘之公相(chénɡ)颍水(yǐnɡ)答案A解析B项,“怙”应读“hù”。C项,“婢”应读“bì”。D项,“乘”应读“shèng”。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曷(何)其有极B.不省所怙(依靠) 敛不凭(临)其棺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 其信然(真实,确实)邪D.比(等到)得软脚病 抱无涯之戚(欢乐)答案D解析D项,比:近来。戚:忧伤。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又可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答案C解析C项,古今义相同,这样。A项,几何:古义,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今义,指几何学。B项,成立:古义,成长立业。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D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①⑤/②⑦/③⑥/④/⑧/⑨/⑩C.①⑦/②⑧/③⑤/④⑩/⑥/⑨D.①⑧/②⑥/③⑤⑨/④/⑦/⑩答案C解析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④⑩人称代词“他(的),他们”;⑥假如;⑨语气助词,表示揣测。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②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③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⑤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⑥不知当言月日⑦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A.①⑤⑦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⑥⑦答案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孟东野往B.动摇者或脱而落矣C.未始以为忧也D.汝之书答案D解析A项,介词,给/连词,和。B项,连词,表示承接,不译/连词,表并列,并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都为结构助词,的。7.下列对选文的语言特点所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中写作者得到十二郎猝死的消息后内心的无穷惶惑时,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乎”字,四个“也”字,五个“矣”字,文辞抑扬顿挫,感情跌宕起伏。B.前人评韩愈和苏轼的文章有“韩潮苏海”之说,意为韩文在语言上气势很盛,如同大潮汹涌,这一特点在本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如文中写自己病弱之状,就以排比句出之,很有气势。C.文中写闻十二郎死讯时的将信将疑,以“信然邪”“梦邪”“真邪”反复申说,用一连串的疑问语气状其迷离惝恍之态,使表达效果倍增。D.文章同样是写自己衰病之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随后又“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答案B解析B项,文中写自己病弱之状时没有使用排比。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2)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参考答案(1)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到我这里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要忍受无穷的忧伤。(2)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注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答案C解析正确标点应为“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10.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B.古文运动是指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D.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郊寒岛瘦”,原本是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出自宋·苏轼《祭柳子玉文》。答案A解析A项,司马光不属于“唐宋八大家”,应为曾巩。1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生性直率,敢于直言。他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听取,他就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B.韩愈很有才能,史才突出。他仕途不顺,多被贬黜,就写《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C.韩愈很重感情,记人恩情。他曾受到裴均照顾,裴均虽为人不齿,但他在赠序中仍尊称其字;做裴度的行军司马,撰写《平淮西碑》时多记裴度的事迹。D.韩愈宽宏通达,待人如一。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待人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交往的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答案A解析A项,张冠李戴,应该是皇帝大为生气。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参考答案(1)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重点词:累,多次;黜,降职、贬官;喻,开导。)(2)他还颇能教导激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毫不在意。(重点词:诱厉,教导激励;馆,供宿供廪,意思是招入家中;十六七,十有六七;晨炊不给,早晨的炊烟都烧不起来,意为早晨没有能力做饭。)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中的宦官到民间市场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的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宪宗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传布佛法的经文里写着,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原寺庙。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教导激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毫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三、表达能力提升13.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一则短信,字数不超过120字,表达准确、得体。王先生去某地旅行,顺便买了一件衣服。旅行回来后,他发现店家把衣服的尺码弄错了,他给店家发信息告知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