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_第1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_第2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_第3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_第4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的发展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断发易服”1.服饰的变化(1)原因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②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实行改革。③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2)特点①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②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3)影响①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服饰。②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1)特点:“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2)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3)不缠足运动①原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②进程:维新人士发起女权运动,成立了“不缠足会”,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1)出现: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2)发展①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②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③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3)高涨①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②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2.电影(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2)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3)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3.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三、移风易俗1.礼仪的革新(1)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等级森严的日常礼仪。(2)民国之初,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正式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3)礼仪的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婚姻变革(1)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2)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3.丧葬礼仪: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4.认识(1)反映近代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2)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3)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4)发展极端不平衡,农村相对闭塞和贫穷。[讨论交流]以服装的变化为例,工业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提示:①完全照搬西方生活方式的西化;②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社会生活方式的改良;③虽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保留下来。1.中山装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服饰。(×)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是生活习俗的变化之一,仅体现经济的发展。(×)3.近代中国出现最早的报刊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4.五四运动后,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主题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等中餐西餐父母之命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材料二:(江浙一带)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4月1日《申报》材料三:在新中国,结束了缠足的习俗,妇女可以自由选择婚姻伴侣,可以当教师、护士、卡车司机以及可以从事各种劳动的工人,可以做农民,也可以造机关枪和碉堡。在极度危急的情况下,妇女可以作为战士在前线战斗。许多妇女因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获得表彰。一些妇女成为党的干部。——(美)迈克·亚当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请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历史影响。提示:1.表现:服饰、饮食、婚礼习俗等方面发生变化。原因: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传到中国;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等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2.现象:广大妇女走出家门,纷纷放弃耕织生活而入城作女工。原因: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3.变化:结束缠足;自主婚姻;从事各种工作;担任领导职务。影响:冲击陈旧的思念观念,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壮大建设社会主义力量;有利于家庭生活、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提示:(1)原因:①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使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传入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②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发生变化。③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④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国外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潮流。(2)特点:①从地域看:受列强侵略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在各个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渗透,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②从过程看:由西方引入中国,具有较强的半殖民地色彩,中西方社会习俗经历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近代中国,中西方文化同在、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并融合渗透着。③从水平看:断发易服较为迅速和彻底;“天足”运动起步早、进展慢;沿海地区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较快,农村由于封闭落后而大多延续着传统习俗。④从动力看:社会习俗的变迁与同时代的社会运动息息相关,一部分社会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西方先进、文明的社会生活风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3)影响: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时代变革。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为什么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提示:(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受“西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2)这些地区历史上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人们较开放,受封建思想影响相对较小。(3)这些地方人员混杂,流动性强,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近代服饰演变的特点。提示:(1)西方服饰和中国传统服饰并行不悖。(2)西方服饰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服饰。(3)既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中山装的造型。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提示:(1)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体现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冲击。(3)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但也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的色彩。主题二近代报刊与电影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注:1898年9月21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姚福中《中国编辑史》材料二:1895年后的几年中,全国的中文报刊有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西学报……有为妇女儿童创办的妇孺报。……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请分析:1.根据材料,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2.19世纪末,中国人致力于办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目的?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提示:1.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刊的主体;报刊种类繁多,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内容丰富,贴近民众生活。2.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以报刊作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目的: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机。3.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提示:(1)原因: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③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④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点:①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②“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③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创办的。(3)影响:①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②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③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题组一社会生活与习俗1.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C)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C.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解析: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政治方面的表现,A项不合题意;旗袍和中山装是服装的变化,B项与题意不符;据材料“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可知,“头”为剪辫运动,“脚”为废止缠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属于政治思想观念,故D项不合题意。2.《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B)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解析:题干关键信息“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体现了民间服饰受到西方的影响。3.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揪住其油发大辫,要带他剪去。这种场景最早可能发生在(B)A.鸦片战争期间B.辛亥革命以后C.日本侵华期间D.新中国成立后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剪辫子现象,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4.从图一到图二的历史变迁,反映了(C)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解析: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在婚嫁习俗上抛弃了一些烦琐的内容,说明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故C项正确,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可以排除。5.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到很多中国姑娘的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这反映了(B)A.习俗变迁实现女性解放B.西方文明影响生活习俗C.政府明令废止女子缠足D.习俗变迁促进经济发展解析:根据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可知,西方文明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习俗,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6.下面这组图片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趋势是(C)A.全盘西化B.尊重传统C.中西合璧D.文明冲突解析:由图一得知,居室建筑虽呈现出西化的趋向,但也保留了传统的东西,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典型特征;图二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图三中婚纱照上的男子穿的长袍马褂属于中式传统服装,女子穿的礼服属于西式服装,该婚纱照体现的是中西合璧,故C项正确。7.以下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D)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A.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运动的推动B.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的政策D.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解析:依据“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服饰、饮食、交通、婚姻礼俗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生产力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是根本因素。题组二报刊与电影8.“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这首1872年的诗作中所提的“纸”是(C)A.传单B.信件C.报纸D.书籍解析:根据材料中“一纸”“博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