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练习(江苏)(原卷版)_第1页
材料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练习(江苏)(原卷版)_第2页
材料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练习(江苏)(原卷版)_第3页
材料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练习(江苏)(原卷版)_第4页
材料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练习(江苏)(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点03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指的是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

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的形式。

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1.故事型:包括名人事例、凡人小事、寓言故事等。2.论说型:包括名言警句、

哲理语段、议论文段。3.情景型: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生活场面,特别的细节)。4.图表型:一幅漫画或

一个图表等。

满分技巧

一、审题

材料作文审题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弄清题意,二是要明确要求,可采用下列步骤:(1)读懂材料;

(2)看清要求;(3)选好角度;(4)精心布局;(5)注意语体。

二、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1.抓关键语句,提炼中心法。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

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关键语句往往是“文眼”,蕴

含着材料的中心。只要材料给出了关键语句,就不要轻易放过,准确地领悟材料中心,并以之为材料主旨。

2.透视材料,揭示寓意法。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

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

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

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

3.由果寻因,明确褒贬法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审题时,要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

果的原因,来寻找最佳立意。同时,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要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

向确定最佳立意角度。

一、根据要求写作文

1.《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张岱对舟子用一“痴”字评价自己颇为得意。“痴”在这里表示一种乐在其中、

追求极致的生命状态。其实,痴的本义是不聪慧、迟钝。愚昧无知,不明事理,是痴;极度迷恋某人某事

物,是痴。

对于“痴“,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根据要求写作文: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赛场,被观众寄予厚望的世界顶级选手比赛失利,痛失金牌。比赛结束后,该运

动员泪流满面地说:“我恨这项运动,我再也不要滑冰了。”

任务一:如果你是花样滑冰运动的爱好者,请你给该运动员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想法。

任务二: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类似的人生经历,把这段经历写一篇文章。

任务三:针对上述言论,有人说:这名运动员不是一个“纯粹”的运动员,你怎么看?

要求:(1)以上三个任务,任意选择一个完成。(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写作

写作课上,老师经常说,写文章要学会“以小见大”。

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里常常包含着让人折服的道理,使人佩服的智慧,令人感动的情怀…

请你联系生活,选准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正

确、规范,力求美观。

4.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超我而

外在。追求的目标愈鲜明,追求的意志愈坚定,则人生愈带有一种充实与强力之感。

请品读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这段话,根据其意涵,联系自己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准确立意,自拟文题,

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准确,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和地名。

5.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可曾为难过自己?可曾冒犯过他人?可曾抱怨过生活?可曾……拿起笔写一封

信寄给对方吧,在信中追溯曾让你耿耿于怀的往事,表达你希望和解的意愿。

(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

(2)注意书信格式,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4)书写,请认真书写。

6.如果你回到小学母校,小学班主任邀请你向六年级学生讲述你在初中阶段促使你成长的经历,你最想和

学弟学妹分享什么经历?借此表达怎样的成长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I)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3)不少于600字;

(4)书写,请认真书写。

7.作文

常言道:一句话,可以将人说得笑起来;一句话,也可以将人说得跳起来。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或

思考?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8.根据要求写作。

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难题。有的同学总喜欢到某作业APP上直接抄写答案,速度很快,能力提升却

很慢;有的同学则会静心读题,独立思考,慢慢攻克难题,能力提升迅速。可见,“快”与“慢”在一定

条件下会转化。

请结合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题写作。

任务一:写一个故事,分享你的经历。

任务二:写一篇演讲稿,在晨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1)确定任务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的任务方框涂黑;(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

现作者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9.作文。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常常被人当作夸赞的话,表面上是赞扬“一鸣”的惊人,实质上却是在阐

释沉默的“不鸣”所蕴涵的深厚,所谓“每鸣必有所指”的意思。这与“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

香”,及''十年寒窗无人间,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道理相同,表面上感人的成就固然可喜,隐在其后的沉

默之努力更是可贵。

——林清玄《灵性深处开莲花》

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

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不少于600字。(5)请认真书写。

10.根据要求写作文。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

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

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

人分享。”

题目A:阅读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B:阅读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从上述两题中佳选7㈱写作。选题A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A涂黑;选题B的用2B铅

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B涂黑。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作者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II.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项,写一篇文章。

夏日将近,天气渐热。一些怕热的同学一进教室就打开电风扇,享受凉风;一些担心受凉的同学则叫

苦不迭。班会课上,大家围绕“教室是否开电风扇”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A.你会支持哪一方?你又将如何劝说对方?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发言稿,题目自拟。

B.发挥想象,以《班会课后》为题,

12.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

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

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脸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

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