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5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乌鲁木齐市第135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意象原型及其释义
①叙事作品之有意象,犹如地脉之有矿藏,一种蕴藏着丰富文化密码的矿藏。中国叙事作品具有如此特征,是由于它存在着许多形成意象的条件。首先,汉语是一种时态非原生性的、也没有名词数量和主宾词格变化的语言,这使它能够相当灵活地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沟通各科文化要素;其次,中国宇宙观有天人合一,甚至各种层次的“宇宙”互相渗透呼应的特点,这就使得在时空中相当灵便自如的语言,可以携带上许多文化密码;其三,中国诗歌长于意象抒情,所创造的闪光的意象,随时从这种处于文学正宗地位的文体向其他文体渗透;其四,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绵延不绝,这就可能给一些重复使用的表象一层一层地积累上新的意义,使表象转化为意象,并且层积成丰富的意义层面。以上这些原因的交互作用,就使中国文字某些具有形象可感性的词语,往往汇聚着历史和神话,自然和人的多种信息,触动人们在广阔时空间的联想。这种“象内含意”/“意为象心”,二者有若灵魂和躯壳,结合而成的生命体就是叙事意象。
②意象一词,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先秦萌芽,汉代成词,六朝用于文学,唐宋沿用,明清而火行。最初把“意”与“象”组合成词者,是汉代王充《论衡·乱龙篇》:“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示服猛也。名布为侯,示射无道诸侯也。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这里记载的是远古时代的射箭礼仪,画布为“侯”就是在布上画动物形象当作箭靶。熊麋虎豹鹿豕,正面画其头于正中箭靶之处。郑玄解释说:“射熊虎豹,不上下相犯,射麋鹿豕,志在君臣相养也。”射箭的行为表象里,隐含着政治文化密码。
③把意象一词第一次用于文学理论者,是文论巨著《文心雕龙》:“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使玄解之宰,寻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在这部书里认为,运转文思首先应该使创造性的心灵处在排除杂念而空灵透明的、也就是所谓“虚静”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中把学识、才情、阅历与文字表述能力相汇合。这个汇合点就是意象。
④也许正是由于存在与民族思维方式的潜在联系,意象一词虽然没有经过文论家郑重其事的界定和论证,却在唐宋以后依然不绝如缕地被使用着,而且逐渐通用化。唐代司空图《诗品》论“缜密”说:“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其间讲了意象操作的一种形态,这就是在意象细致绵密的运作中,真迹已经描写出来了,却没有露出描写的痕迹,一切显得自自然然,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妥帖程度。
⑤明代以后,意象成了比较常用的术语,作为诗学品格的标准。如果一首诗运用了别具蕴味的意象,这首诗的品味就高。李东阳论诗,也手持意象尺码,以此衡量一首诗的品位。他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只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麓堂诗话》)这是一连串表象的无语法的对接,而以各种表象的相互反照、相互撞击和相互阐发,在表象的接缝之间及其形成整体之际,酝酿着独特的时空观和旅途情调。
⑥在清代诗人叶燮看来,经过意象组合起来的情、事、理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经过深刻地诗化了的理、事、情,其中已经融合了诗人的独特体悟、联想、变异和点化。即,意象不等于而大于“意+象”。
⑦由上述考察,我们可以对意象的含义进行概述:第一,意象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复合体,既有意义的表象,又是有表象的意义。第二,意象在聚合过程中融合了诗人的神思和才学意趣,为让人反复寻味的生命体。第三,意象综合多端,形成多构,它的生成、操作和精致的组构,对作品的品位、艺术完整性及意境产生较大影响。
(选自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有删节)
1.第①段加点词“矿藏”在文中指的是。
2.第①段指出中国叙事作品具有丰富意象的条件,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的格、数、时态等特点使得汉语能超越时空限制,能沟通多种文化。
B.汉民族各种宇宙观相互渗透,使得超越时空的汉语能携带许多文化密码。
C.中国诗歌善于运用意象抒情,因此创制了丰富的意象并向其他文体渗透。
D.中国文字的词语汇聚着历史、神话、自然和人的多种信息,触动人的联想。
3.根据第⑤段画线句作出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五的诗运用了别具蕴味的意象,所以他这首诗的品味就高。
②王五的诗没有运用别具蕴味的意象,所以他这首诗的品味不高。
③王五这首诗的品味很高,说明他运用了别具蕴味的意象。
④王五这首诗的品味不高,说明他没有运用别具蕴味的意象。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根据第⑦段观点及《红楼梦》中相关情节,分析下列诗句中“落花”意象的含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洼地上的“战役”(节选)
路翎
王顺的这个班,住在一个姓金的老大娘家里。这老大娘家里只有一个十九岁的、叫做金圣姬的姑娘。侦察员们来了以后,她是这山沟里最活跃的一个姑娘。但是忽然地,这姑娘的神气里有了一点特别的东西,变得少说话了。班长王顺是很敏感的,他不久便觉察出来,她的这种变化是因为王应洪。侦察员们初来的时候,她最爱和王应洪说笑,但后来她忽然地就不再和王应洪这样大笑了,见到王应洪的时候就显得激动,在他走过的时候总是痴痴地看着他。
这种情况,渐渐地使得班长王顺很担忧,当天晚上就找了王应洪到门前的土坡上去谈话了。王顺先是表扬了王应洪,然后就说到了一个革命军人的职责,说到纪律的重要。可是,王应洪仍然一点也不明白,王顺只好点破了。他说:“你觉得咱们房东那姑娘怎样?”对这个问题,王应洪愣了一下。“她挺好呀………”说到这里,他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一定是班长不信任他。这倔强的青年是不能忍受这种怀疑的,他痛心而愤慨了,叫着:“班长,你就这样看我么?”班长王顺也是直性子,既然把问题点破了,他就决心搞到底,一定要弄出个结果来,看这年轻人到底有没有什么。他于是不理会他的激动,冷淡地问:“你真的是没有什么?”“你不相信你调查去好了,这么不相信同志呀。”这种说话的腔调,叫班长王顺愤怒了。这是孩子气的、老百姓的腔调。这在老军人看来是断然不能许可的,于是他冷冰冰地说:“有纪律没有?你这口气是跟谁谈话啦?”王应洪一下子沉默了。过了一下,他以含着泪、发抖的声音说:“班长,刚才我是不对……我汇报给你啦,我真的是对她一点心思也没有。”
上阵地的第三天,听说战斗任务已经交给他们班,晚上就要出发,王应洪非常兴奋,就换上了那一套留了好些天的干净衣服。换衣服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条绣花的手帕,用中国字在两朵红花的上面绣了他的名字——很可能这姑娘是从他的背包或笔记本上模仿去的,又在花朵的下面绣了几个朝鲜字,他想那一定是她的名字。这两个名字都用紫色的线绣的。他顿时起了惊慌的甜蜜的感情。于是他把它仔细地折起来,放在胸前的口袋里。
黄昏的时候,王顺就带着他的班出发到敌后去了。
一点声音,一点动静也没有,王应洪贴在路边上的杂草中间趴着。这样绝对的静止——这是和练兵的时候完全不同的。虽然他的理智告诉他,班长和同志们就在几十米的前后或周围,但是他仍然禁不住觉得可怕的孤独。他从来也不曾经历过,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被这深深的寂静所笼罩,所麻痹,不可能再从地上起来了……他们迅速地在洼地里退走,但到了洼地的中央,就叫敌人机枪的火力拦住了去路。……他们两个都弄不清楚这是在什么时候负的伤。王应洪身上的伤还不止一处。班长替王应洪包扎了伤口,也把自己的伤收拾了一下。然后就拿出了一个馒头,分了一半给王应洪。可是王应洪一口也不肯吃。他难过极了;意识到自己拖累了班长,这种心情比身上的伤还使他痛苦。
“班长,我还没跟你汇报,”他平静地说,“这是她又塞在我的军服口袋里的,昨天换衣服才发现。”
班长接过去,展开那手帕来看了一看,想了一想,就又替他塞回口袋里来了。
“你留起来吧。”
“不,这违反纪律。”
“我相信你,同志,留着吧。”班长温和地说。这手帕此刻竟这么有力地触动了他,使他又想起了金圣姬的所有的美好的希望——而这美好的希望竟不能实现的。
王应洪身上的伤口痛得像火烧一般,浑身都没有力气,渐渐地他抵抗不住身体的疲劳,迷迷糊糊地睡去了。他梦见了纺车在他的眼前打转——母亲在摇着纺车;仿佛是病了,母亲在守护着他……忽然地金圣姬跑了出来,问他:“我的手帕你留着啦?”他说:“留着啦。”这时朝鲜姑娘们一起围上来了,赞美地看着他胸前的国旗勋章,欢迎他唱歌,他很慌张,想要躲藏。金圣姬说:“我代表他吧!”于是舞蹈了起来,她不是在别的地方舞蹈,而是在北京,天安门前舞蹈,跳给毛主席看。母亲和毛主席站在一起。舞蹈完了,金圣姬扑到母亲跟前,贴着母亲的脸,说:“妈妈,我是你的女儿呀!”毛主席看着微笑了;毛主席并且也看了看他,对他点点头,他也没有忘记敬了一个礼。……他忍受着伤口的痛楚,变得这样地沉着安静,虽然他刚才还以他全部的年轻的热情梦见过金圣姬,但在清醒的时候他却对这个很冷淡;他觉得他心里很坚强。
天黑定了下来,他们爬出了这隐蔽了一整天的小沟,王顺拖着王应洪,向前爬行。在草丛里又爬行了一阵之后,山上传来了吼叫,立刻,两个敌人向着这边开着枪扑过来了。王应洪喊着:“班长,你快走!”突然地王应洪跪了起来,用他的负伤的腿向前奔去,奔到敌人中间,火光一闪——手雷爆炸了。
班长王顺苦痛了很多天,他的身上揣着那一条染满了血的手帕。团政委嘱咐他去看一看那个姑娘,把这件纪念品给她。……终于他简单地说起了他们的胜利,王应洪的牺牲,同时取出了那条绣着两个名字的、染满了鲜血的手帕。老大娘哭得很厉害,可是金圣姬不哭。她一件一件接过了东西,甚至还没有忘记把它们好好地折起来,包起来。只是她的眼睛更亮,睁得更大,脸色更苍白。
(节选自《在悬崖上》,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文本二:
在宏大叙事的间隙关注个体的命运,相信个体对世俗幸福的怀想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未必泯灭斗志,而是同样可以成为英勇杀敌的动力,相信个体生活与革命事业是一致的,是路翎创作的出发点。但如此以来,无论从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还是小说叙事本身,路翎的创作都和当时主流倡导的叙事①存在游离。1955年,路翎作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被专政机关逮捕并关押,直到二十多年后才得以平反。与此同时,革命与人性的复杂纠葛等文学命题最终从文学中荡涤净尽,直到“双百”方针②出现,文学对人性的呼唤才得以重归文学殿堂。
(节选自《现代中国文学》第三章“主流之外的另类”,南开大学出版社)
解释:①当时主流倡导的叙事倾向于写重大题材和主题(宏大叙事),特别是革命战争,以塑造英雄形象为首要任务,呈现出单纯、简明、理想、乐观乃至必然律、程式化的革命浪漫主义表征。在表现“宏大历史”中,英雄人物的复杂情感、战争给人的精神和命运带来的创伤……都不会获得表述的合法性。②“双百”方针,即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借“洼地上的战役”这一场景,既指志愿军战士与敌人的战斗,也指王应洪精神上的战斗,但这并非就是小说题目“战役”二字加引号的特殊用意。
B.当爱情和革命纪律发生冲突之时,王应洪在王顺面前用“含着泪、发抖的声音”进行否认,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懵懂的少年对于爱情的向往和恐惧。
C.小说中朦胧的情爱、感伤的思绪、对个人世俗幸福的缅想,似乎是对志愿军战士的一种歪曲,但正是这种“歪曲”让作品具有了人性的真实。
D.小说讲述了志愿军战士王应洪在战斗前线,与朝鲜姑娘金圣姬之间发生的无法实现的爱情故事,占据主导地位的情感是王应洪和金圣姬浪漫的战地爱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手帕”不但象征着王应洪和金圣姬纯洁的爱情,也起到了升华形象的作用,使王应洪和金圣姬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
B.王应洪是正面的志愿军战士形象,然而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为高大完美的英雄,而是将他的缺点也表现出来,使这一形象真实、立体而充满人情味。
C.小说采用类似意识流的手法来表现战士王应洪和班长王顺复杂、丰富的精神世界,呈现出在单调、严酷的战争环境下人的心灵的丰饶与美好。
D.小说通过班长王顺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将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致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由此,使得作品的真实感大大得到加强。
8.本文的王应洪因极度疲劳在潜伏阵地上做了一个梦。请简要分析王应洪的“梦”在本文内容和构思方面的特点。
9.文本二指出“无论从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还是小说叙事本身,路翎的创作都和当时主流倡导的叙事存在游离”,试从题材选择、主题表现和小说叙事三个方面谈谈文本一如何体现“路翎的创作都和当时主流倡导的叙事存在游离”的。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皎,晋陵暨阳人也。世为小吏。皎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侯景之乱,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时兵荒之后,百姓饥馑,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擢为暨阳、山阴二县令。文帝即位,除开远将军。天嘉元年,封怀仁县伯,邑四百户。
王琳东下,皎随侯瑱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王琳奔散,将卒多附于皎。三年,授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监江州。寻诏督寻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遣其兄子伏甲于船中,伪称贾人,欲于湓城袭皎。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其年。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迪,迪平,以功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爵为侯,增封并前五百户。未拜,入朝,仍授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
皎起自下吏,善营产业,湘川地多所出,所得并入朝廷,粮运竹木,委输甚众;至于油蜜脯菜之属,莫不营办。又征伐川洞,多致铜鼓、生口,并送于京师。废帝即位,进号安南将军,改封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选自《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B.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C.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D.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谥号有美、平、恶之分,文中皇帝的谥号“文”是美谥。
B.除,除去旧职。除的本义为宫殿前的合阶。而阶梯一级一级改变,故可用来表示免去原有的官职。
C.侯,是五等爵位的第二级。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秦汉以后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主要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来充作食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皎聪明敏慧,勤于文书。文帝做吴兴太守时,以华皎为都录事,军府粮草钱帛之类的事务,多委任给他。
B.华皎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在兵荒之后,他对百姓极为关怀,慷慨相助,衣食不管多少一律均分给大家。
C.华皎为国征伐,平叛有功。他参与平定王琳之乱,都督五郡军事,主持平定周迪叛乱,也因此屡得升迁。
D.华皎出身下层,善于经营。大到粮食竹木,小到油蜜脯菜,连并征伐得来的铜鼓、俘虏,他都运往朝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
(2)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①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②。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③,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①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②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③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歌行体,诗歌开篇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
B.三、四两句慷慨直陈,向天浩叹。写提刀人的动作和神态,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有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
C.“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
D.诗歌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以气势和骨力来感染读者、激励读者,内蕴丰富,绝非粗豪叫嚣之作可比。
15.“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6.(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周瑜指挥若定、轻松胜敌的风采。
(2)《蜀道难》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他早年求学时衣食住行等方面皆不如其他学生,但他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述了不以为苦、以苦为乐的勤奋精神。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悬空寺又名“玄空阁”,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之意。整座寺院,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在仅仅一百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巧构各类殿阁40余间。其建筑上不在巅,下不在麓,依势就形巧俏幽伏于峭壁之上。____________,又凌空欲飞。诗仙李白观后,醉中题词,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
你看下面一块岩石上,李白当年的手迹“壮观”两字______,右上角还凭空多了一个点。据说那是李白看了此“危楼”之后,____________写下的。写完似乎还意犹未尽,悬在半空的笔,忽然又挥毫加写了一点!
想想山西土地是何其辽阔,区区一百多平方米的悬空寺,何必要缩紧身子贴到山壁上?我们的老祖宗一定是觉得造在地上太普通了,一定要“横空出世”“惊世骇俗”;一定要“异想天开”“独辟蹊径”;还要“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更要“特立独行”“耳目一新”……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和别的寺庙一样造在地上。
悬空寺每天的日照在两小时左右,风几乎是直接吹不到它的。有风,但不会很强烈,影响不到建筑;没有风不成,木质的建筑材料易烂;然而风太大了也不成,木头建筑要老化。现在的这点儿风,刚刚好。要有日照,它是半空的木房保持干燥的需要;但是日照太多了,木材又要开裂,也不成。现在的这点日照也刚刚好。
这个“刚刚好”何其伟大,是条阴阳的临界线,多一分会多,少一分会少;是1400多个春夏秋冬具备可行性的大数据的结果,是不胜其烦的运算,是______的推断,是“正确”,是“不朽”。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小巧玲珑历历在目激情万丈精益求精
B.小巧玲珑赫然在目豪情万丈精妙绝伦
C.玲珑剔透历历在目豪情万丈精益求精
D.玲珑剔透赫然在目激情万丈精妙绝伦
18.下列对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借代比拟比喻夸张B.对偶排比反复反问
C.借代排比比喻设问D.对偶比拟夸张设问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似乎写完还意犹未尽,悬在半空的笔,又忽然挥毫加写了一点!
B.似乎写完意犹未尽,他悬在半空的笔,忽然又挥毫加写了一点!
C.写完似乎意犹未尽,忽然又挥毫,用悬在半空的笔加写了一点!
D.写完似乎还意犹未尽,忽然挥毫,用悬在半空的笔加写了一点!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①。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②,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视网膜动脉阻塞时,③,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本管理学畅销书中提到一个飞轮效应。假设在你面前,有个巨大的轮子,当你在推轮子的时候,使出浑身解数,轮子只移动了一点点,非常缓慢地完成一圈、两圈,速度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当轮子转到100圈之后,你忽然发现,轮子凭借自身的惯性就能飞速运转。实现跨越靠的是朝一个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一圈又一圈,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所有因素的合力让轮子飞了起来。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解答:
1.叙事作品中蕴藏着丰富文化密码的意象2.D3.D4.开头分析中国叙事作品具有丰富意象的条件;接着先总写意象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的变迁情况,再依次阐释意象一词的来源、第一次用于文论、唐宋通用化、明代作为诗学品格标准、清代含义的深刻化;最后总结意象的三重含义,收束全文。5.“落花”作为客观物体,随风飘荡、凋零,保持本性的高洁;作为意象融合了林黛玉的神思,联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世、悲惨的爱情经历,表述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既有对命运无常的悲叹,也有对自己保持本性的反抗精神,成为让人反复寻味的生命体。“落花”意象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复合体,既有意义的表象,又是有表象的意义。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首先理解词语的字典意。“矿藏”,埋藏在地下的各种自然矿物资源。
然后结合语境,理解其语境意。结合“叙事作品之有意象,犹如地脉之有矿藏,一种蕴藏着丰富文化密码的矿藏”可知,“犹如”意思是“好像”,这里是把“叙事作品中蕴藏着丰富文化密码的意象”比作“矿藏”。由此可知“矿藏”的含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中国文字的词语汇聚着……”错误,第一段说的是“以上这些原因的交互作用,就使中国文字某些具有形象可感性的词语,往往汇聚着历史和神话,自然和人的多种信息,触动人们在广阔时空间的联想”,选项忽略了“某些具有形象可感性的词语”“往往”等限制性信息,以偏概全。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并进行推断的能力。
“如果一首诗运用了别具蕴味的意象,这首诗的品味就高”强调“别具韵味的意象”和“诗歌品味高”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②“没有运用……所以……品味不高”错误,过于绝对,诗歌品味高的条件并非仅有“别具韵味的意象”。
③“王五这首诗的品味很高,说明他运用了别具蕴味的意象”错误,“品味高”的条件并非仅有“别具韵味的意象”。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标题“意象原型及其释义”可知,这篇文章的中心话题是“意象”,涉及其“原型”和“释义”。
文章共七段文字。由第一段“中国叙事作品具有如此特征,是由于它存在着许多形成意象的条件。首先……其次……其三……其四……以上这些原因的交互作用,就使中国文字某些具有形象可感性的词语……”可知,这是分析中国叙事作品具有丰富意象的条件。
第二段,由“意象一词,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先秦萌芽,汉代成词,六朝用于文学,唐宋沿用,明清……”可知,这是写意象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的变迁,之后说“最初把‘意’与‘象’组合成词者,是汉代王充《论衡·乱龙篇》”,这是说“意象”这一词语的来源;第三段,由“把意象一词第一次用于文学理论者,是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可知,这是说意象第一次用于文论;第四段,由“意象一词……却在唐宋以后依然不绝如缕地被使用着,而且逐渐通用化”是说“意象”在唐宋通用化;第五段,由“明代以后,意象成了比较常用的术语,作为诗学品格的标准”可知,这是说“意象”在明代作为诗学品格的标准;第六段,由“在清代诗人叶燮看来,经过意象组合起来的情、事、理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经过深刻地诗化了的理、事、情,其中已经融合了……”可知,这是说“意象”在清代的含义更为深刻。由此可知,第二段和三、四、五、六段之间是总和分的关系,是第二层。
第七段,由“由上述考察,我们可以对意象的含义进行概述:第一……第二……第三”可知,这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总结“意象”的三重含义。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首先需要根据第七段把握意象的含义。
文章第七段从三个方面对意象含义进行概述,即“既有意义的表象,又是有表象的意义”“融合了诗人的神思和才学意趣”“审美复合体”。
然后把握“落花”作为客观物体的特点。“落花”作为物体,于暮春飘落凋零,这属于自然现象,是物体的客观本性。
再联系《红楼梦》中有关林黛玉的相关情节分析其寄寓其中的神思。
林黛玉父母双亡,寄居外家,可谓身世飘零,与宝玉两情相悦却无法主宰自己的爱情,无论身世还是爱情,俱是无望;所以黛玉看到这暮春落花自然想到自己,表面写春之尽,伤春惜春,实则是感叹自己的命运如落花凄凉,如“红消香断有谁怜”,落花无人怜,我也无人怜,同时也借落花表明自己高洁的本性,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还有对命运无常的感叹,如“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所以这“落花”在此诗作中既有“落花”的自然属性,具有“意义的表象”,也承载了黛玉的神思,是“有表象的意义”。
6.C7.D8.王应洪的“梦”:①内容:王应洪的“梦”是世俗幸福之梦;②构思: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变相的满足,叙述者巧妙地通过王应洪的梦境表现他潜意识中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年轻战士的内心所想。9.①题材选择:小说选取了一个生活侧面(个体生活),描写了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与一个朝鲜姑娘(金圣姬)之间发生的纯朴、朦胧的爱情故事,来表现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与直接描写革命战争,塑造英雄形象有游离。②主题表现:小说在赞颂志愿军战士勇敢战斗无畏牺牲的同时,但更多地展现了战争中真实的人性和人物的复杂情感,与重大主题有游离。③小说叙事:通过细腻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呈现志愿军战士(王应洪)和朝鲜姑娘(金圣姬)两人之间朦胧而受阻的爱情故事,生活的细节与严酷的战争有机地交融在一个叙事整体之中,与宏大叙事有游离。/或者:关注个体的感性生命体验,通过人物瞬间、片段的思绪、内心搏斗与梦境,塑造了王应洪、王顺等血肉丰满的人物。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A.“并非就是小说题目‘战役’二字加引号的特殊用意”错误,实际就是“战役”二字加引号的特殊用意;
B.“向往和恐惧”错误。王应洪没有谈过恋爱,加之强烈的政治宣教和严格的军事纪律,王应洪对爱情应该是“陌生而恐惧”的;
D.“占据主导地位的情感是王应洪和金圣姬浪漫的战地爱情”错误,小说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情感是志愿军战士英雄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对敌人(美帝国主义)的仇恨。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D.“小说通过班长王顺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错误。从“王顺的这个班,住在一个姓金的老大娘家里……”可知,小说是通过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叙事的。真正的叙述者是站在作品外面,通过全知的上帝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从“他梦见了纺车在他的眼前打转——母亲在摇着纺车;仿佛是病了,母亲在守护着他……忽然地金圣姬跑了出来,问他:‘我的手帕你留着啦?’他说:‘留着啦。’这时朝鲜姑娘们一起围上来了,赞美地看着他胸前的国旗勋章,欢迎他唱歌,他很慌张,想要躲藏。金圣姬说:‘我代表他吧!’于是舞蹈了起来,她不是在别的地方舞蹈,而是在北京,天安门前舞蹈,跳给毛主席看。母亲和毛主席站在一起。舞蹈完了,金圣姬扑到母亲跟前,贴着母亲的脸,说:‘妈妈,我是你的女儿呀!’毛主席看着微笑了;毛主席并且也看了看他,对他点点头,他也没有忘记敬了一个礼。……”可知,从情节内容的角度看,王应洪的“梦”是世俗幸福之梦;
从“换衣服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条绣花的手帕,用中国字在两朵红花的上面绣了他的名字……这两个名字都用紫色的线绣的。他顿时起了惊慌的甜蜜的感情。于是他把它仔细地折起来,放在胸前的口袋里”可知,王应洪最初收到那条“绣花的手帕”时,内心的“甜蜜”又有“惊慌”,显示出爱情萌芽的特征,但最终他为了革命和纪律,选择毫不犹豫地将这份萌芽的爱情扼杀在摇篮中。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王应洪的“梦”,反映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欲望的变相满足。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从题材选择的角度看,小说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背景下描写志愿军战士的爱情和战斗生活。通过塑造金圣姬、王应洪和王顺等不同人物形象,来叙述在战争时期将爱情化为战斗勇气的姑娘、以纪律约束感情的年轻战士以及坚守纪律又体谅下级的班长等人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这与“当时主流倡导的叙事倾向于写重大题材……特别是革命战争,以塑造英雄形象为首要任务,呈现出单纯、简明、理想、乐观乃至必然律、程式化的革命浪漫主义表征”游离,与直接描写革命战争,塑造英雄形象有游离。
从小说主题表现的角度看,小说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非常注重多角度细腻刻画人物,认真探究人物复杂的深层心理世界,使人物最后成为真实立体的、血肉丰满的英雄人物。“在宏大叙事的间隙关注个体的命运,相信个体对世俗幸福的怀想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未必泯灭斗志,而是同样可以成为英勇杀敌的动力,相信个体生活与革命事业是一致的,是路翎创作的出发点”,这与“当时主流倡导的叙事倾向于写……主题(宏大叙事)……在表现‘宏大历史’中,英雄人物的复杂情感、战争给人的精神和命运带来的创伤……都不会获得表述的合法性”游离,与重大主题有游离。
从小说叙事的角度看,通过细腻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如从“这种情况,渐渐地使得班长王顺很担忧,当天晚上就找了王应洪到门前的土坡上去谈话了。王顺先是表扬了王应洪,然后就说到了一个革命军人的职责,说到纪律的重要。可是,王应洪仍然一点也不明白,王顺只好点破了……”可知,王应洪开始是个不懂得爱情的懵懂的青年;从“换衣服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条绣花的手帕,用中国字在两朵红花的上面绣了他的名字——很可能这姑娘是从他的背包或笔记本上模仿去的,又在花朵的下面绣了几个朝鲜字,他想那一定是她的名字。这两个名字都用紫色的线绣的”可知,金圣姬是个纯洁、感情奔放的姑娘,她大胆地表述自己对志愿军战士王应洪的爱。从而把生活的细节与严酷的战争有机地交融在一个叙事整体之中,与“当时主流倡导的叙事倾向于……在表现‘宏大历史’中,英雄人物的复杂情感、战争给人的精神和命运带来的创伤……都不会获得表述的合法性”游离,与宏大叙事有游离。
10.C11.B12.C13.(1)高祖南下时,文帝被侯景拘禁,华皎对待文帝非常优厚。
(2)他们还没举事,事情已被(华皎)觉察(或“败露”),华皎派人先袭击他们,全部缴获了他们的船只和兵器。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平”是平定的意思,宾语为“杜龛”,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甲仗”,泛指武器,和“人马”是并列关系,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句意:华皎聪明有才智,勤于簿记管理。到文帝平定杜龛后,便配给他人马兵器,还任都录事。华皎治理下属赏罚分明,善于安抚养育。故选C。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除去旧职”错误。“除”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任命官职。故选B。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主持平定周迪叛乱”错,原文是“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迪”,华皎随都督吴明彻征伐周迪。故选C。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为……所”,表被动;“文帝为景所囚”(被动句式);“囚”,拘禁;“遇”,对待;“厚”,优厚。(2)补充主语“他们”;“觉”,被觉察;“事觉”(被动句);“遣”,派遣;“逆”,迎、迎接;“之”,代词,他们;“尽”,全、都;“其”,代词,他们的;“仗”,此处意译为兵器。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华皎,晋陵暨阳人。家中世代做小吏。华皎,在梁任尚书比部令史。侯景叛乱时,他侍奉侯景同党王伟。高祖南下时,文帝为侯景所拘禁,华皎对待文帝非常优厚。侯景被平定后,文帝做吴兴太守,任用华皎为都录事,军中府库的粮食布帛,多委托给他。华皎聪明有才智,勤于簿记管理。到文帝平定杜龛后,便配给他人马兵器,还任都录事。华皎治理下属赏罚分明,善于安抚养育。当时是战争祸害之后,百姓遇上荒年,华皎赠人衣食,多少一定平均,因此逐渐提拔任命为暨阳、山阴两地的县令。文帝登位后,任命为开远将军。天嘉元年,封为怀仁县伯,食邑四百户。
王琳率军东下,华皎随从侯瑱抵抗他。王琳被平定后,华皎镇守湓城,执掌江州政事。当时南方各州的地方官大多是乡里的部族之长,不遵守朝廷的典章制度,文帝命令华皎以法律治理他们。王琳的军队逃奔散乱时,将领士兵多归附于华皎。天嘉三年,任命为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监理江州政事。接着诏令华皎督寻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仁武将军、新州刺史资、监理江州政事的职务依旧担任。周迪谋反,派他哥哥的儿子率领武装的士兵埋伏在船中,伪称是商人,企图在湓城袭击华皎。尚未举事,事情已被华皎觉察,华皎派人先袭击他们,全部缴获了他们的船只和兵器。这年,华皎随都督吴明彻征伐周迪,周迪被平定后,因为功劳任命华皎为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封为侯爵,增加食邑和以前封给的共五百户。尚未就任,调入朝廷,于是任命为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散骑常侍、平南将军的职务依旧担任。
华皎从地位低微的小吏起家,善于经营产业,湘川一带地方有多种土特产,所得都送入朝廷,粮食竹木,运送非常多;至于油蜜脯菜之类,没有不经营办理的。又征伐川洞,缴获许多铜鼓、俘虏,都送于京师。废帝登位,给华皎晋级号称安南将军,改封为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14.D15.①相同点:都表述了一心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陆诗中“一片丹心报天子”,表明诗人渴望消灭胡虏、建功立业报效天子;辛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述了词人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
②不同点:陆游为不能留名青史羞耻,字里行间表现出期盼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情感,也对胜利充满信心。辛词中“可怜白发生”抒发的则是自己如今年华已逝却功业无成,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悲愤之情。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歌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说法错误,本诗中没有记叙。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比较阅读知识的掌握能力。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中,“耻”写出了诗人以不能建功立业为耻;“报”报答天子,在当时也就是报答国家。这句诗表述了一心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而且,从诗歌的最后两句“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分析可知,表现出诗人切盼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情感,也对胜利充满信心。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述了词人辛弃疾一生都怀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热忱。辛弃疾二十二岁就参加耿京的抗金义军,曾经亲自进入敌营诛杀叛徒,能够北伐光复故土、迎回二帝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在南宋以投降派主政的朝廷中不受重用,郁郁不得志,“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却报国无门,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这就写出了辛弃疾对年华已逝却功业无成的慨叹,从而表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悲愤之情。
16.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樯橹”“湍”“喧豗”“砯”“壑”“以”“奉”。
17.D18.B19.C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致。语境强调悬空寺楼阁悬空,应选用“玲珑剔透”。
赫然在目: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出现在眼前。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原文强调李白的手迹引人注目,应选用“赫然在目”。
“激情万丈”强调强烈激动的情感。“豪情万丈”强调豪迈的情感。语境强调“据说那是李白看了此‘危楼’之后”的激动情感,应选用“激情万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院基本公卫培训
- 手拉葫芦基础培训
- 《框民事权利知多少》课件
- 百度少儿国画课件
- 《高级管理会计》课件
- 有害生物防治合同协议书范本
- 服装交易合同范本
- 演出服务合同版
- 香蒲创意美术课件
- 立体说课培训
- 可编辑公章模板
- 诗词大会训练题库(九宫格)课件
- 《铁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400题(含答案)
- DB15T 1700.1-2019“蒙字标”认证通用要求 农业生产加工领域
-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定稿;共7课)
- 妇产科学课件:子宫内膜异位症(英文版)
- 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
- 铁路线路工起道作业指导书
- 酒店安全生产规范要求
- 幼儿园:幼儿园食育课程的五个实施途径
-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3Food and Culture Reading Cultureand Cuisine课件(13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