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专项解题思路技巧_第1页
初中物理专项解题思路技巧_第2页
初中物理专项解题思路技巧_第3页
初中物理专项解题思路技巧_第4页
初中物理专项解题思路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专项解题思路技巧目录CONTENTS中考试题分类简述力学专项解题电学专项解题声学、热学专项图像专题建议中考试题分类简述PARTONE1考查细节一、选择专题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中最广泛的一种题型。它可以针对同学们对学习知识的遗漏,给出一个或若干并列答案,它的主要特点是:⑴客观⑵广泛⑶多样⑷迷惑误导(5)多层次选择题分类(一)观察与估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估测题题型灵活,知识覆盖面广,估测并不是盲目的猜测。考查细节(二)概念辨别型此类型试题考查我们的双基掌握程度,更突出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考察。(三)原理应用型(四)现象识别考查细节(五)探究方法(六)计算推理计算性有两种类型:一是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二是通过数值计算直接得出结论。考察细节(七)图像分析温度——时间图像:研究物态变化、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质量——体积图像;路程——时间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等方法:根据图像识别横轴与纵轴对应的物理量,在辨别两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八)知识体系选择方法:弄清每一部分的知识框架,物理量与单位的对应关系,物理量的测量仪器,设备装置的工作原理,物理学家的重要贡献。教学范例有两根粗细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管倾斜,两管液面等高,它们对管底产生的压强为: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1.认真通读题干,从题干中找到题目中隐藏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基本掌握题目涉及的是哪一知识点,涉及的是什么内容的知识,审清题意是解题的基础和前提;2.介绍两个试管的粗细相同,说明这个试管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这两个容器的容积是相等的;液面高度又相同,说明两个容器中所盛溶液是相同的;3.甲管倾斜,可以知道甲容器中的液体体积要比乙大,所以甲管中的液体体积大,又因为两管中的液体质量相等,所以甲管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管中液体的密度,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可知,乙管中的液体对管底产生的压强大;本题的正确答案选B.只有我们认真审清楚了题意,发现了题目中隐藏的基本解题条件,再套用我们学习的物理公式(如液体压强为p=ρgh,重力G=mg)就能够轻松地将题化解。考查细节二、填空题填空题通常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语句,要求考生通过填空构成完整的语句,其内容一般为重要的概念、原理、规律、物理过程、实验现象、基本计算结果,一题可以空一处,也可以空几处。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应用为主。填空题的答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或计算过程,只要求填写关键字、词、计算结果、推论等,因此,需要考生有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考查范围: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的知识都有,考察范围广、知识覆盖面大。考查细节二、填空题填空题常考知识点①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声与信息、能量②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成像、凸(凹)面镜应用③雾、露、霜、“白气”等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及简单计算④结合定值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⑤电动机、发电机的原理及其能的转化、电热器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原理等原理的考査考查细节填空题常考知识点⑥光波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能传递信息、c=λƒ⑦参照物、速度计算、惯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G=mg的计算⑧杠杆的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应用及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连通器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等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节能与环保等解题范例有两根粗细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管倾斜,两管液面等高,它们对管底产生的压强为: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1.就是认真的通读题干,从题干中找到题目中隐藏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基本掌握题目涉及的是哪一知识点,涉及的是什么内容的知识,审清题意是解题的基础和前提;2.介绍两个试管的粗细相同,说明这个试管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这两个容器的容积是相等的;液面高度又相同,说明两个容器中所盛溶液是相同的;3.甲管倾斜,可以知道甲容器中的液体体积要比乙大,所以甲管中的液体体积大,又因为两管中的液体质量相等,所以甲管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管中液体的密度,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可知,乙管中的液体对管底产生的压强大;本题的正确答案选B.只有我们认真审清楚了题意,发现了题目中隐藏的基本解题条件,再套用我们学习的物理公式(如液体压强为p=ρgh,重力G=mg)就能够轻松地将题化解。特别说明填空题分值较大、知识考查面较为全面,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1.近几年热点问题,涉及航天器、卫星、飞机、航母、深潜器、军舰、通信、能源等类型试题,从医疗、防疫、交通、科技等多行业开展题型设计;2.要求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不断提高;3.知识面考察更加宽广、涉及初中物理各个章节;4.文字性表述题型比例大大提高,对答题方法要求较高,对每个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考查细节三、作图题考点光学: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三条特殊光线•力学:用力的示意图分析物体所受力的情况:重力、压力、支持力、画杠杆的力或力臂、滑轮组的组装电学:连接电路或部分电路、家庭电路的连接、画通电螺线管的:绕法、电流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S极、画磁感线、电源正负极考查细节四、实验题涉及:声音、光学、物态变化、密度测量、电磁学、力学。考查:各类型基础知识、线路连接、实验原理、数据计算、图像分析、实验器材使用方法及实验拓展等方面,要求学生有较强题目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考查细节五、计算题知识内容:电学、力学。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数据运算能力、读图能力。力学专项解题PARTTNE2

杠杆和杠杆平衡条件、滑轮和滑轮组、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等知识点都是中考的重点,试题在选择、填空、作图、计算和探究题中均有分布。知识点试题分布1.关注生活,注重基础

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做功、能量转换亦是普遍现象。试题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情境,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特色,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例1: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路中常用的两种墙壁开关,其按钮可绕面板内某轴转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

较易损坏,这是因为按动这种开关的

较小,按动需要的力较大。解析:甲、乙两种开关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中间轴转动,抓住题中关键句为突破,所以“开关”可以看作“杠杆”。转动时,甲的力臂小,根据杠杆原理知道按动它的作用力就大,故甲容易损坏。此题要能辨清杠杆模型,不能与压强问题混淆。答案:甲力臂

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对杠杆平衡条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等的探究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试题通过展示真实的探究过程,考查学生在假设猜想、方案设计、分析论证、评估与反思等环节中的探究能力。2.关注过程,注重探究例2:小明和小红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1)如图甲,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2)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杠杆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在下一步的实验中,小明将面临的困难是

。为此他可以调节,或者调节

,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1中,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答案:(1)右(2)平衡不方便测量力臂钩码的数量钩码悬挂的位置(3)小红用同样的实验方案却得到如下结论“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4)若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你给小红的建议是

。答案:(3)B(4)将一侧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解析:本题通过实验前和实验中杠杆平衡的调节方法、杠杆平衡的判断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围绕探究实施情况,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改进和优化、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做“真”实验、“真”探究,关注学生科学探究水平的提高。3.中考复习时间紧、内容多,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能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首先要从把握教材结构体系出发,根据复习内容巧用知识结构图,注重学习内容的结构化设计,然后根据重难点和易错点知识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重点知识题串突破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重点知识重点突破。1.通过创设多变的问题情境,将知识串联起来,2.让学生学会排除干扰、抓住要点,有意识地渗透方法的教育,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题:装卸工人用如图5装置将重为800N的货物提至高处,人对绳的拉力F为300N,货物在10s内勻速上升了5m(绳重及摩^擦不计)。(1)根据题中条件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2)动滑轮重

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4)物体移动的速度为

m/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m/s。

(1)按n=3绕线(2)100N(3)15(4)0.51.5(5)绳子自由端的方向须沿

方向;若没有沿这个方向,拉力

,机械效率

(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有用功为

J,总功为

J,额外功

J,机械效率η=

,拉力的功率是

W。(5)竖直变大不变(6)40004500500

88.9%450(7)若物体的重力变为500N,则该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机械效率将

,动滑轮重力将

(此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的拉力为

N,机械效率为

。此时将滑轮组改成另一种绕线.重物500N不变,则两种绕线下的机械效率

(选填“相等”或“不等”)。(8)事实上绳重和摩擦不可能忽略。若物体变成500N时,有用功与总功之比为2:3,由于绳重和摩擦引起的额外功与总功之比是

(7)变小不变20083.3%相等(8)1:5电学专项解题PARTTNE31.多档位电热器电功率的解题

在电学专项复习中,关于多档位电热器的档位辨别以及在不同档位下的电功率计算,这一类型的考题在复习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它集中考查了电学中多个知识点,如电路图的识别、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的理解、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的应用等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多档位电热器电功率计算原理:P=U2

/R在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功率越小;电阻越小,电功率越大。高温档:电阻最小、电功率最大;低温档: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中温档:介于两者之间。(1)如果电路中有两个相同的电阻:当两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最小,总功率最大,此时是高温档;当两个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最大,总功率最小,此时是低温档。

(2)如果电路中有两个电阻R1、R2,其中R1>R2。当只接入R2时,此时是高温档;当只接入R1时,此时是中温档;当R1和R2串联时,此时是低温档。或者是另外一种情况:当R1和R2并联时,此时是高温档;当只接入R2时,此时是中温档;当只接入R1时,此时是低温档。典型习题1如图是一台电烤箱的电路图,R1和R2是两个发热电阻。请分析:当电烤箱分别处于高温档、中温档、低温档时,开关S1和S2如何操作。解析:根据P=U2

/R,当U一定,R越大,电功率越小;当U一定时,R越小,电功率越大。这个电路中,只有两个电阻,根据电路的结构,当两个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最大;两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最小;只接入R2时,总电阻介于两者之间。典型习题1如图是一台电烤箱的电路图,R1和R2是两个发热电阻。请分析:当电烤箱分别处于高温档、中温档、低温档时,开关S1和S2如何操作。当S1闭合,S2接b时,R1和R2并联,总电阻最小、总功率最大,属于高温档,总功率为Pmax=U2

/R1+U2

/R2。当S1断开,S2接a时,R1和R2串联,总电阻最大、总功率最小,属于低温档,总功率为Pmin=U2

/(R1+R2)。当S1闭合,S2接a时,只有R2接入,属于中温档,总功率为P中档=U2

/R2。典型习题2如图是某款有加热和保温功能的电热饮水机电路原理图,机内有温控开关S0。

该饮水机的部分参数已知:额定电压为220V,加热时的额定功率为880W,保温时的额定功率为400W,R1和R2

加热电阻丝。求:(计算结果若不能整除,保留一位小数)(1)当S和S0闭合时,饮水机处在什么状态?此时电路的总电流是多大?(2)电阻丝R2

的阻值为多少?(3)傍晚用电高峰期,若实际电压只有200V时,饮水机加热的实际总功率是多大?解析:(1)当开关S、S0

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220V,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P=UI=U*U/R=U2/R知,此时电功率最大,电热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电路中的总电流可由I总=P加热/U额求得。(2)由(1)可知,开关S、S0闭合时,R1和R2并联,处于加热状态,功率为P加热,当温控开关S0断开时,成为只有R1的简单电路,即在220V电压下R1的功率为P保温,则加热状态下私的功率P2=P加热—P保温,再由P=U2/R,求出R2。(3)当电路两端电压为200V时,电热饮水机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可由实际电压和加热状态时的总电阻计算出实际功率(P实=U2实/R)(解答过程略)2.电路故障解题电路故障是指由于不正确的操作或电路某处发生短路或断路,导致电路中无电流、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或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异常的情况。

涉及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电现象的学科特征:微观、动态。学生学习困难与障碍:学生答题找不到头绪,导致频频失分。基于对电路故障试题的学科属性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归纳并梳理出电路故障的三种的解题类型及相应的教学建议。一、电路故障常考试题类型常见的电路故障考题有线路连接故障、电路中用电器故障和电表示数异常三大方面。1.线路连接故障初中科学涉及的电学实验非常多,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电压特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探究影响电功率大小的因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等,都需要准确连接电路。一般连接电路常见的故障有:开关没闭合、滑动变阻器没有“一上一下”连接、闭合开关前没有调至阻值最大处、电流表或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等。

2.电路中用电器故障电路有通路、短路和断路三种情况,短路又分为用电器短路和电源短路两种情况,用电器断路和短路都不能正常工作。以常见的串、并联简单电路为例,其中一个用电器短路或断路都可能会引起另一个用电器的电流、电压发生变化。3.电表示数异常电路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异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电表无示数,这往往是由于断路或者短路造成的;二是电表示数无法到达理想值,如在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电压不变。二、电路故障答题分析1.线路连接故障答题分析此类试题比较简单,一般放在实验探究题的第一小问,得分率比较高。例1:

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小明连接了如图甲的电路,电源电压U为3V。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

解析:由图乙知电流表指针指向零刻度的左侧,可知是连接电路时,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主要有:①审题不清,没有正确看出电流表的问题;②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理解电流表指针反转对应的连接问题;③表达不精准,例如,直接回答接反了,没有准确指出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或者回答电源接反了。例2:

在做“研究相同电压下不同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1.0A”,还有多个阻值不小于5Ω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1)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检查电路时发现有一个元件连接错误(其他元件连接正确),该元件和错误分别是

解析:

实物图的连接错误,可能是: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

电表连接错误;

正负接线柱接错;

电表的量程选择错误。认真查看图片: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注意事项:从实物图的角度来考查。学生答题时需要仔细观察,排除其他故障,聚焦错误点。2.电路中用电器故障答题分析在串联、并联电路中,一个用电器的故障容易引发另外一个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发生变化,此类问题的故障分析往往需要结合欧姆定律及电路特点综合分析,难度较大。例3:工人制作了一个利用电压表测物体重力的小作品,它能在电压表盘上读出所放物体重力的大小,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在秤盘放2N重的钩码时.表盘读数比2N大,换不同重量的钩码反复试验,每次读数都不同且大于钩码的重力。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引起的(填字母)。A.R1短路B.R1断路C:R2短路D.R2断路解析:这是一个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R2aP段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读题可知用电压表的示数表示物体的重力大小,测量结果偏大。分析电路可知,如果R1和R2断路,则电路中没有电流,所以不可能发生断路。如果R2

短路,电压表也没有示数,只能是R1短路,导致电路中电流变大,段电阻两端的电压也会偏大。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主要有:①没有看出电压表正确测量的范围,认为尽是滑动变阻器;②不能正确区分串联电路中断路或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3.电表示数异常故障答题分析电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电路故障会引起电表示数出现异常,常见的如小灯泡断路、短路等导致电表示数突然增大或者为零。例4:

某同学小科测量额定电压为2.0V小灯泡的电功率,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电源为两节干电池,利用测得数据绘制图像如图乙、丙所示,图中x为滑片P移动的距离问题:当滑片P移动的距离为a时,图丙中电流突然变小的原因是

。解析:

根据图乙、丙可以看出,滑片P移动距离为a时电压表示数突然增大为电源电压,电流表示数突然减小为零,可以初步判断为断路.因为电压表有示数,可见不是滑动变阻器断路,所以答案为小灯泡断路。学生答错原因:①获取有效信息有误,没能有效提取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②没有正确建立常见故障导致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变化的规律;③受到试题题干干扰,将故障聚焦到滑动变阻器上。三、电路故障的备考复习策略在对电路故障试题的分类和答题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答题错误,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加深对电路故障试题的理解,提高备考效率。1.建立解题模型,强化逻辑推理电路故障的类型多样,应建立常见的解题模型,把各种故障列表对比,提炼规律,分类记忆。如:在串联电路里----短路有电流,断路无电流。确定电路故障问题解决的一般流程是:①判断电路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②明确各电表的测量对象;③分析电路故障类型(断路或短路);④确定电路故障具体位置。2.树立问题意识,强化实验教学在电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实验教学中创造问题,让学生都到异常对电路故障的认识就会加深。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教师演示了将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小处,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的瞬间小灯泡很亮并烧毁,明显的实验现象和偶然的电路故障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了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来保护电路。在实验课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如电流表反转、小灯泡不亮等,并组织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讨论交流,并借助实验器材检验猜想。通过梳理问题意识,强化实验教学来真正的探究一些电路故障。案例1:串联电路的断路故障分析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一个灯泡开路,选择导线、电压表或电流表排查是哪个灯泡开路。要求:将自己选择的器材添加到图中,并预测观察到的现象,排查出故障。答:选择

,如果观察到

,说明是

灯开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会用导线、电流表和电压表排查故障,并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猜想,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兴趣。3.重视概念转变,强化习题教学学生对电路故障的分析出现问题,往往是由于自己脑海里存在错误的前概念,如不能正确理解短路或断路带来的影响。曾经有学生很疑惑问老师:短路不是电流更大了吗,为什么灯泡不亮呢?再如,学生不能理解,小灯泡断路了,为什么测小灯泡的电压表还有示数呢?这些错误的前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答题。因此,在电路故障的习题课上,教师要注意适当地引导学生暴露错误的前概念,激发认知冲突,并通过实验演示,构建科学的概念。案例2:并联电路的断路故障分析如图所示,并联电路中,如果灯泡L1突然断路,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会如何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如果L1突然断路,那么L1这条支路就不分流,所以L2这条支路分到的电流就会增大.因此A1不变,A2

变大。解题策略:①先让学生分析问题,暴露问题;②制造认知冲突,教师接着分析,如果L2支路的电流变大,那么灯泡应该会变亮,根据生活常识,家庭电路的灯泡都是并联的,如果我们关掉一盏灯,另外一盏灯会变亮吗?最后,教师演示电路连接,断开L1,发现是A1变小,A2不变;③建构科学概念,并联分流时,总电流是各支路电流相加,而不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可以更贴切地说“并联合流,”同时,并联电路的各支路是相互不干扰的。3.动态电路解题动态电路指通过某种因素引起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以及电功率的变化。动态电路的分析,是欧姆定律的延伸和应用,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各地市中考的热点。动态电路因灵活多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常常作为多选题的压轴题,考生失分率较高。因此,掌握动态电路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至关重要

(1)动态电路考查类型:选择题、填空、实验、作图。(2)动态电路特点:涉及的电学知识和规律几乎贯穿了初中电学的始终,知识面跨度大。(3)现状:学生若不能熟练掌握识别电路的方法、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以及欧姆定律等规律的应用,解题就无从谈起。若只是掌握这些电学的基本规律,而没有掌握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在面对错综复杂、灵活多样的动态电路问题时,学生就很难找到正确答案。因此在分析动态电路时,要善于对其进行归类总结,寻找其分析模式,让学生在解题时有法可依。动态电路的四种基本模型随着电学的纵深学习,动态电路也由简单逐渐走向复杂,在中考复习时,应设法将动态电路由繁化简。仔细研究动态电路,会发现动态电路的载体,不外乎是串、并联两种基本电路;而动态电路变化的“引子”,也可以总结为滑动变阻器(敏感电阻)类和开关断开闭合类。这样就可将花式的动态电路总结成如图所示的四种基本模型了。“四步法”分析案例: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滑片P向左移动时,各电压表及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第一步:识别基本电路连接方法和判断电流表的测量内容。利用“去电压表法”判断基本电路连接方式,将原图中连接的三只电压表去掉后,电路图如图所示,识别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是R1

与R2串联,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电流表测量这个电路中通过各元件的电流第二步:正确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内容。电路中有多个电压表,可以逐个将电压表放回电路正确识别每个电压表测量内容。若识别电压表V测量内容,只将电压表V放回电路中,如图所示,并正确判断出电压表V与R1

R2并联,因此电压表V测量的是R1

R2两端总电压。同样,再逐个判断电压表V1和V2测量的内容分别是

R1

两端电压和R2两端电压第三步:根据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判断电流表的变化。根据题意向左移动滑片P,滑动变阻器

R2

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串联电路总电阻R

也变小,电源总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电流将变大,因此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第四步:根据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判断电压表的变化。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向左移动滑片P,滑动变阻器R2阻值变小,再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的分配规律U1:U2=R1:R2,可知电阻R2变小时分得电压变小,因此电压表V2示数变小;因为总电压不变.电阻

R1阻值虽不变但分得电压将变大,因此电压表V,示数变大.声学、热学专项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PARTFNE4“声”是物理学知识的组成之一,涵盖在“波”的范畴内。中考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所占分值不等,题型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属记忆、理解和应用层级,是必争之分。

复习中应夯实基础知识,利用典例对学生思维节点的障碍进行突破,避免单一重复的题海战术。“热”在初中阶段,主要是热现象、热和能两大板块,中考重点考查物态变化及特点、热运动、内能及改变方法、热机、比热容等。物态变化大多直接呈现情境,从中获取有用信息,重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分子模型从微观角度去解释并加以理解,可避免机械记忆,提升记忆效率。比热容及相关内容(热量、燃料的热值、热效率等)大多以计算形式出现,并与其他能量形式进行整合,进行能量转化方面的综合考查。例1: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人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一、高频考点1: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分析:单一物体振动发声,学生容易找到声源,但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复杂现象,并非简单的物理模型,学生由于找不准具体的发声物体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答案:C解题指导:先找题眼,不难发现“敲击”和“吹”的直接对象,前者是瓶,后者是瓶中空气。再看选项中关于二者的描述,显然B和D明显不符。由强调单一物体的“只是”一词人手,进一步思考瓶和空气能否带动接触的物体,从能否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最终做出判断。教学建议①引导学生善于捕捉“题眼”,充分利用题面和选项中给出的信息,寻找内在的关联,并能对其相关外延进行扩充;②教学中,尽量选择全面展示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发声的例子,如本题中的情境。高频考点2:区分乐音的三个特性例2:下图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答案D分析:

音调、响度和音色历来是学生较难辨析和清楚记忆的概念,此题选项中的每一个改变,所谓的“不同”究竟是改变了什么,即频率、振幅或声源本身,学生很容易混淆。解题指导:

判断的关键是先看声源本身有没有发生改变,若改变,则音色变化;若不变,再看改变的是声源振动的快慢(即频率)还是振动的幅度(即响度),若是频率改变,则音调变化,若是振幅改变,则响度变化。一般“速度”指“频率”;“力度”指“幅度”。教学建议:

①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信息处理软件,将声音转化为波形图,使其可视化,改变对乐器敲击或者拨动的速度和力度等,呈现出不同的波形图进行比较和辨析.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②结合音乐课,让学生认识多种乐器,对于管乐器、弦乐器以及打击乐器进行分类剖析,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乐音,利用家中的锅碗瓢盆、桌椅板発等发出各种声音,进行有机地组合,或者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创作出美妙的音乐;③加强一定量的辨识训练。例3:

生活中有很多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司机往汽车的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案C高频考点3:物态变化错因分析:

物态变化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往往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对物态变化的现象没有开展仔细地观察,缺乏最基本的认知。找不到物态变化的发生的主体,即搞不清楚研究对象。判断不清物态变化中涉及的吸热、放热,记忆也常混乱。解题指导:

明确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防止凝固,需要搞清楚的是降低凝固点易发生凝固,还是升高凝固点易发生凝固,可借助竖直的温度轴进行理解。吸(放)热问题可借助六种物态变化的图形构建(如左图)以及分子运动的模型(如右图),从微观本质上加以理解和记忆。根据描述的现象,找准研究对象的起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教学建议:①可利用归纳的方法来建立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呈现生活实例,如在教学液化概念时,可呈现上述选项D中的现象,以及戴眼镜的同学在镜片上哈气、观察教室玻璃窗的内外壁、戴口罩后眼镜片上易出现模糊等生活情境,请学生归纳这些现象的共同点以及发生条件,增强基础认知;②结合地理中的天气教学,对“霜、雪、雨、露”等自然现象进行辨析,若教学恰在冬季,可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教师多拍一些照片作为素材,拉进与生活的距离;③引导学生利用图表等形式,对所学的知识尤其是相近的概念进行整理和辨析.如表1、表2所示。高频考点4:熔化和沸腾实验例4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

;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他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C,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3)结合两次实验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案(1)均匀受热晶体(2)热传递低于(3)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分析:缺乏实验的实操与近距离观察记录的体验,没有一手的感性认知,大多属于单纯的记忆。相近概念之间没能进行辨析和联系,所学概念基本是零碎的、片段式的,缺乏对知识的迁移和整合能力。解题指导:观察图像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系记忆,明确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持续吸热和温度保持不变。明确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能从图中找出熔化与沸腾这两个概念的共同点。教学建议:①尽量不要以视频来取代现场的实验演示,对于常见的考法,能在实验过程中创设相应条件进行呈现的,都要做预设性的展示,加深对正确解法的印象;②以实验为载体,对“热”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从宏观现象的观察到微观本质的解释,可一气呵成,并视学生的接受度适当增加难度;③分析图像时,要一次分析到位,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充分挖掘图像所包含的物理信息;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考复习异于章节性复习,需要学生对于知识建立“系统”的概念,克服所学知识在学习时间上的跨度,进行有机整合例5:1845年焦耳做了用摩擦加热液体的实验。实验如图所示:容器里装一定质量的水,中间安装带有叶轮的转轴,转轴上绕上绳子,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与重物相连。当重物下降时,绳子拉动转轴转动,带动叶片旋转,由于叶片和水的摩擦,容器里的水温度升高。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比较重物减少的机械能与水增加的内能的关系。该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高频考点5:比热容和能量(1)若实验中两个重物的总质量为25kg,下降高度为10m,则这两个重物减少的总机械能为

J;(2)若容器中水的质量为0.5kg,实验测得水温升高1°C,请计算水内能的增加量。[4=4.2X103J/(kg-°C)];(3)某兴趣小组多次重复以上实验,发现实验结果和能量守恒定律并不吻合。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写一种即可)。答案(1)2500(2)2100J(3)由于转轴处存在摩擦或液体散热(合理即给分)

分析:机械能及内能、比热容相关计算公式的遗忘及计算错误。对于模型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及其所涉及的能量守恒无法进行拓展,缺乏动态想象能力,看不懂图中物体的工作过程。解题指导:读不懂图意或题意时,可直接从问题入手,对于一些简单的要求,如第(1)(2)问的计算,进行直接解答。把握考题考查的中心知识点,围绕能量守恒进行多种形式能的思考。教学建议:中考题中总有一些题所涉及的模型或前沿科技是学生陌生的,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