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新高考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训练3:散文阅读()专题训练3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捉不住的鼬鼠
——时间片论
周涛
我一出世就沉没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
那是烟、雾、空气的包围,浑然不觉如影相随,我几乎不能明确是我拥有了它还是我正被它裹挟。
它是那样直接、迫近、强大地面临着所有的生命,但是为什么却最容易被忽略?
风无形,可是柳枝拂动、树弯腰,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力量;空气无状,可是在阳光透射下,可以看到尘埃浮动、地气上升,目击它模糊的形态。
但是时间呢?
谁感受到它的力量、目击过它的形状?
有过一位诗人妄图正视它,结果那位诗人哭了。他突然发现了一种强大力量的隔离,感到面对一圈无形的墙壁无法穿越的痛苦。
还有一位也是诗人,曾经试图接近它,结果他反而给推得更远了。他在江边痴想,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见到月亮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开始见到人的?这个问题是世界柔软的腹部,谁的拳头打向这里,谁就会因扑空而迷惘。
时间是空的。
它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惟一裁判,如神;它小到无影无踪、无孔不入,它甚至规矩渺小到了可以被任何一位钟表匠囚禁于方寸之间,如奴隶。
它操纵着生命而又似乎被人操纵。
它掌管了生杀予夺大权而又隐形无声。
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
它是谁?
它是钟表里的刻度,是太阳和月亮的约会;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是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
谁能画出它的肖像呢?
在我们的想象力的铁路修不到的年代里,一个东方农耕民族,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认识了它,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季”。“季”是以四种容颜出现的,循环往复,互相衔接,从未有过一次失误。
当然还是东方,一些狩猎民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因而他们看到的也主要是黑白两色,白天是白的,黑夜是黑的,他们把它叫“日子”。
另外是游牧者,他们很容易把它叫做“纪元”,漫长的动辄千里的迁徙和转移,使他们随着或逆着它移动,也使他们看到了它更真实的茫茫无声的面容。
漏、晷、钟、表……
这些都是人类妄图捕捉住它而设的夹子和陷阱。人们以为捉住了它,紧密地把它关在里面,非常珍惜,仿佛里面关了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鼬鼠。
在这种儿童游戏面前,它是宽容的。它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
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时间?”
我们怎么能够有或者没有时间呢?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它赐予的,都为它拥有,就像我们不能说自己有没有天空一样。
它给了我们那么多时日,让我们饮食男女、劳动思考,让我们创造,它多么伟大仁慈!我们每每看到太阳饱满金红地升起,就把太阳想象为它的脸,心里流露出一个生命对它的崇拜和感激。
然而也许人们总的来说是让它失望的,人们不珍惜生命,人们不仅挥霍而且极其藐视时间,人们把它给予的一生随便地混过去……
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
在您的忍耐和仁慈之下,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们无所事事,没有目标;因为空虚,我们互相勾心斗角;因为无聊,我们把对同类的践踏当作平生乐事。
我们还崇拜金钱,就像小孩崇拜自己屙出来的屎一样。
我们不珍惜生命,但我们却贪生怕死。
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
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肢、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
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
闪电的一击,比一切猛兽凶猛。
它象征着“短暂”的残酷力量,而这正是时间的另一属性。在这寒冷的、毫无商量余地的时光匕首面前,谁也没有能力躲闪。这位快捷的剑客,它的暗杀从来没有落空过。
时间从来就没有公正过。
对排队的人,它磨蹭着;对有急事的人,它拖延着。
对“找时间”的人,它躲闪着;对“赶时间”的人,它飞跑着。
对没办法打发时间的人,它恶意地空洞着。
对美妙幸福的事,它吝啬着。
对辛酸痛苦屈辱的事,它挥霍放纵着。
它就是这样生性荒诞无稽、常常捉弄人。
其实它根本就没有理睬过我们,既不关心也不评判,就像鱼在水中争吵并不与水有关,也像鸟在天上厮斗并不于天有碍。它静默地坐在一切之上,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同时它又有细致灵巧的手指,猫的无声脚步……悄然移行。
我是多么渴望看到那些已经消失了的事物再现!
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吗?
在时间的尽头,在幽暗的内脏,在呈现着虚无假象的背面,在意识的深不可测的井底,那神秘的、那玄妙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
文本二:
周涛散文的特点,可一言以蔽之:把散文当诗写。换句话说,其语言如诗一般节奏鲜明、简洁精练,具有音乐的美感;其情感无论含蓄还是直率,都较之于一般散文更强烈而直接。这种长时间以来归属于诗歌的艺术特征被周涛巧妙地调用于散文创作中,构成了他的写作风格。在一次访谈中,周涛说:“我不擅长纤细的描写,更不擅长叙事,我对一部重大作品的构架才能也很差,我缺乏小说オ干。我的思想方法较为接近于诗……我的‘这一套’是经过写诗的多年练习逐步形成的,我十分感谢诗对我的养育。”这明显是周涛对散文写作的一番诚实的自审与判别。
他的散文的气质,首先在于他那博大雄浑的气度。他的一些散文,让人读罢颇为感动,沉浸于所造的情境之中。回想一下,却记不住什么事情,那大抵是文章的气韵在起作用。而他的另一些散文,却重在对事物、对生命的深入理解和发现,这该是更高层次的诗质对散文的介入。
(摘编自邵寅虎《周涛散文有哪些特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持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时间从来就没有公正过”一句,强调的是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人们无论用怎样的方式对待时间都无济于事。
B.“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您了”,用“您”来称代时间,就把时间当成了人看待,强化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愧疚之情。
C.以“柳枝拂动、树儿弯腰”写风之可见,以“尘埃浮动、地气上升”写空气之可睹,在与时间的对比中反衬出时间的无影无形。
D.本文结构乍看松散,实则层次分明,它围绕“时间是什么”“我们怎么对待时间”“时间怎么对待我们”展开,井然有序。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涛构思、写作散文,就是把诗歌的艺术特征赋予散文,力争把散文写成诗歌,所以他的散文虽然不是诗,却颇有诗的特性。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自毛泽东的诗《七律送瘟神》,引用这两句诗表现了时间推移之悄然无声。
C.文章把“漏、晷、钟、表”等古今计时工具比作捕兽的夹子和陷阱,形象地表现了人类捕捉时间的方法之巧、效能之高。
D.化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诗句,表述对时间的追问与思考。
3.文本一以“捉不住的鼬鼠”为主标题,以“时间片论”为副标题,两者相得益彰。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4.请依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捉不住的鼬鼠》的诗性特色。(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灵的花园
梁晓声
谁不希望拥有一个小小花园?哪怕是一丈之地呢!若有,当代人定会以木栅围起。那木栅,我想也定会以各人的条件和意愿,摆弄得尽可能地美观。然后在春季撒下花种,或者移栽花秧。于是,企盼着自己喜爱的花儿,日日地生长、吐蕾,在夏季里散紫翻红开成一片。虽在秋季里凋零却并不忧伤。仔细收下了花籽儿,待来年再种,相信花儿能开得更美……
真的,谁不曾怀有过这样的梦想呢?
我想,其实谁都有一个小小花园,谁都是有苗圃之地的,这便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人的智力需要开发,人的内心世界也是需要开发的。人和动物的区别,除了众所周知的诸多方面,恐怕还在于人有内心世界。心不过是人的一个重要脏器,而内心世界是一种景观,它是由外部世界不断地作用于内心渐渐形成的。每个人都无比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心脏的健损,以至于稍有微疾便惶惶不可终日。但并非每个人都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的内心世界的阴晴,己所无视,遑论他人?
我常“侍弄”我心灵的苗圃。身已不健,心倘尤秽,又岂能活得好些?职业的缘故,使我惯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予以研究。结论是——心灵,亦即我所言内心世界,是与人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的。故保健专家和学者们开口必言的一句话,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而且是“身心健康”。
我爱我的儿子梁爽。他小学五年级。这正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形成的年龄。我也常教他学会如何“侍弄”他那小小心灵的苗圃。“侍弄”这个词,用在此处是很勉强的,不那么贴切,姑借用之吧!意思无非是——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自己惰于拂拭,是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的。也许有人联系到禅家的一桩“公案”——“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之说的“俗”和“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说的“彻悟”。
我系俗人,仅能以俗人的观念和方式教子。至于禅家乃至禅祖们的某些玄言,我一向是抱大不恭的轻慢态度的。认为除了诡辩技巧的机智,没什么真的“深奥”。现代人中,我不曾结识过一个内心完全“虚空”的。满口“虚空”,实际上内心物欲充盈、名利不忘的,倒是大有人在。何况我又不想让我的儿子将来出家,做什么云游高僧。故我对儿子首先的教诲是——人的内心世界,或言人的心灵,大概是最容易招惹尘埃、沾染污垢的,“时时勤拂拭”也无济于事。心灵的清洁卫生只能是相对的,好比人的居处的清洁卫生只能是相对的。而根本不拂拭,甚至不高兴别人指出尘埃和污垢,则是大不可取的态度,好比病人讳疾忌医。
儿子虽然只有十一岁,但我经常同他谈心灵。不是什么谈心,而是谈心灵问题。谈嫉妒,谈仇恨,谈自卑,谈虚荣,谈善良,谈友情,谈正直,谈宽容……不要以为那都是些大人们的话题。十一岁的孩子能懂这些方面的道理了。该懂了。而且,从我儿子,我认为,他们也很希望懂。我认为,这一切和人的内心世界有关的现象,将来也必和一个人的幸福与否有关。我愿我的儿子将来幸福,所以我提前告诉他这些……
邻居们都很喜欢我的儿子,认为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同学们跟他也都很友好,觉得和他在一起高兴,愉快。
我因此而高兴,而愉快。
我知道,一个心灵的小花园,“侍弄”得开始美好起来了……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两段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现实生活中世人对拥有一个小花园的渴望与思考,突出了对美好的舒适的物质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B.对禅家的“玄言”抱大不恭的态度,原因在于佛家玄言只是一种诡辩的技巧;现实生活中满口佛家玄言的人,多是表面虚空,实则物欲充盈的名利者。
C.希望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能立足现实生活,与人和谐相处,建设自己的美好心灵。希望儿子不要有嫉妒仇恨自卑虚荣之心;要有善良友情正直宽容之怀。
D.内心世界的景观,是由外部世界不断地作用于内心渐渐形成的,现实生活的人们关注客观的器官健损,并非都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的内心世界的阴晴。
6.邻居、同学喜欢儿子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邻居认为他“懂事”,隐含着对人有礼貌。
B.同学觉得他待人友好,用诚心对待别人。
C.儿子心灵的花园开始侍弄得美好起来了。
D.身为父亲的亲自帮儿子侍弄的结果。
7.说到小小花园时,说“摆弄得尽可能地美观”,而说到心灵的花园时则说“‘侍弄’这个词,用在此处是很勉强的,不那么贴切”,综观全文,为什么这样说?(4分)
8.在看来,人的“心灵花园”有些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归纳。(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金湖
陈涛
朋友说,一起去看运河。
问是哪里,答说淮安。
我最初对运河的了解始于聊城,一个有着“江北水城”称号的鲁西城市。一晃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作为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城市,运河给它留下了无数印记。那里有全国仅存的临清运河钞关,有号称“天下第一楼”的光岳楼,当然还有延续水城传奇的山陕会馆。那里还有一条徒骇河,当年禹正带着助手在这条河边测量水的深浅时遭遇洪水暴发,因古时首领的助手叫做徒众,而这条河是禹的徒众受过惊骇的地方,所以就把这条河命名为“徒骇河”,大禹最后治理了水患。
提到淮安,很多人知道它是周恩来总理的故里。提到运河,很多人第一反应或许并不是淮安,但无论如何都绕不开淮安,它是运河之都。尤其在明清两代,漕运总督公署的设立,使得淮安成为漕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此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繁华一时。为何要将统管全国漕运的理漕长官设立于淮安?我在漕运博物馆里找到了解析,原来全国除山东、河南的粮船不经过淮安外,其余都要经过这里,而这一设就长达500多年。
在淮安,半是乘车半是坐船,令我不禁想到了南船北马一词。这个词本意指的是南方人善驾船,北方人善骑马,其寓意不言自明。可在淮安,却有了另外一层含义。明清时期,行人凡是由南向北的,一般都是到清江浦石码头舍舟登陆,北渡黄河,到王家营换乘车马;而由北向南者,则到王家营弃车马渡黄河,至石码头登舟扬帆,为了表示纪念这段历史,当地立起一块“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碑,至今仍在淮安大运河文化广场。
人在船中坐,船在水上游。白日有白日的风景,而夜晚的泛舟,舒缓寂静,坐在窗前,唯有舟行水上的声响。一些树、房屋、石桥点缀了五彩的灯光,它们倒映于平静的水面之上,让这运河在光影之中平添了几分风情。我仿佛看到,那些久远的场景、味道、挂念与深情,如同这几百年来流动的河流,不断在两岸的大地上积淀、蔓延。
从淮安去金湖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名为金湖,却并不是湖泊的名字,而是淮安市下属的一个县。“金湖”由周恩来总理定名,有资源丰富,日出斗金的美好寓意。自古以来,多水之地易发水患,而金湖不仅坐拥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三大湖泊,并且境内还有长31公里,宽约3公里的淮河入江水道。与徒骇河一样,淮水也与大禹紧密相连。传说淮河有水怪无支祁,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大禹很恼怒,于是召集群神,擒获无支祁,用大铁链锁住它的颈脖,再把它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流入东海。新中国成立后,金湖人也走上了治淮治水的漫漫“长征路”,历经70年,经过三代人不懈努力,终于把昔日“因水而灾、因水而贫”的洪水走廊,建设成为如今“有水而富、有水而美”的美丽家园。
金湖有“尧帝故里”“荷花之都”等美誉。其三面环湖,四时鲜花竞开,尤以荷花为甚。盛夏时节,万亩荷花竞相绽放,花香四溢,满湖生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引人赞叹。但在金湖,最令我流连忘返的还是那片漫无边际的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的植被以水杉林为主,一条条笔直的水道将树林分割开来。我们乘坐在竹筏之上,撑筏的大姐一步一杆,载我们从林间穿过。水道两侧高大挺拔的水杉,齐刷刷地延伸至远方,抬头望时,只见蓝天辽远,像极了两座山之间的一线天。这些水杉,像兵马俑,像列兵,它们沉默不语,整片森林愈发静寂。以为这是一片原生森林,问过后才知四十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滩,芦苇遍地,洪水肆虐。金湖人利用滩涂抬田造林,先后动用10万劳力,经过多年的逐步实施,最终形成了这片华东最大的水杉林。
水杉是美的,它们矗立在湖水之滨,高耸入云,身姿古朴典雅。偶见两株相对弯曲缠绕,有人玩笑说是相思树。问撑筏的大姐,大姐只是笑。有人请大姐唱当地民歌,大姐推托几次,架不住一筏人的坚持,只好给我们唱起传唱已久的民谣。虽然听不懂大姐演唱的内容,但她清亮婉转的歌声将我带进曾经的那段岁月,并在声音中回顾往昔。
在碧绿的水面上,不时有胳膊粗细的树根冒出,有人不解,大姐告诉了我们一个充满佛性的名字“万佛朝宗”。原来这是水杉的树根,与绝大多数植物的根朝下生长不同,水杉为了生长,它将自己的一部分树根向上生长,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赋予了水杉在水环境中也能正常生长的能力,这些根质地松软,顶端有孔,表面和内部的孔洞互相联通,便于通气,故被称为“气根”,仔细端详,见它们如同一群佛陀齐聚,正在举行万佛朝宗的盛会。
在水道中穿行久了,沉浸于这份自然的馈赠之中,周围水气氤氲,轻柔缥缈,似乎进入一种梦境。此时的我身体松弛,内心沉静,向眼前的湖水、身旁的森林以及远处的天空望去,时间缓慢而悠长。这时有人惊喜地喊了起来,“白鹭!”只见一只白鹭正在不远处的林间踱步,筏行数米,又一只白鹭正立于树枝,等到竹筏拐入新的河道时,几只白鹭从林中飞起,悠然飞向天空。
(有删改)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为现在很多人知道淮安是周恩来故里,却对拥有繁华历史的运河之都淮安与运河之间的密切联系知之不多,不免心生感慨。
B.淮安赋予了“南船北马”一词两层意思,一层指向南北方人交通工具上的区别,另一层指向淮安在明清时期具有的独特交通枢纽位置。
C.撑筏的大姐先笑而不语,后又在水杉林里唱起传唱已久的民谣,这一人物形象让金湖当地纯朴的人性美和水杉林的自然美有机融合起来。
D.文章结尾的描写富有诗意,小船缓缓穿行在平静的水道,白鹭自由漫行在静谧的林间,动静结合,无形中呼应了前文中“最令我流连忘返”这样的评价。
10.关于文中描写水上森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环境,水上森林是最有特色的美景之一。
B.水杉林被误认为是一片原生森林,这更有利于凸显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
C.水杉林“万佛朝宗”既是一种自然生长现象,也是当地文化民俗的体现。
D.水上森林营造的氛围能让游客沉浸其中,融入自然,进入一种缥缈的梦境。
11.文章以“在金湖”为题,但开篇却较为详细写了几处金湖以外的地方,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效果?(4分)
12.古代人和现代人对待洪水灾害的态度有何不同?写这种变化蕴含着怎样的深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胡同文化
汪曾祺
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②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③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④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⑤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⑥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⑦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⑧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⑨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⑩再见吧,胡同。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五日
(有删改)
13.下列关于第②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北京胡同的取名来源做出了细致的介绍,因为取名的来源就是“胡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在本段反复说“未知确否”“不知道何所取义”,表明了对于“胡同文化”的隔膜,也显出严谨的考据态度。
C.介绍胡同取名有“计数”“名人”“行业”“形状”等不同来源,介绍时反复举例,用语拖沓累赘、不够雅洁,应当简省。
D.在介绍胡同取名来源时如数家珍、不避其繁,表现出对自己熟知的胡同深厚的感情。
14.下列关于本文的解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谈北京城的胡同形态,又谈了胡同命名的来源,再谈胡同文化的特征,最后谈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中的衰落,文章悠闲散漫,实则内在有着紧密关联。
B.认为胡同文化有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等优点,因此,对胡同文化的衰败和没落感到惋惜。
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这几句话完全是平直的描述,明白简约。“豆腐”的比方也充满生活气息,可见汪曾祺是受过胡同文化熏染的。
D.文章第⑧段段末“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一句,直抒胸臆,表现了汪曾祺对老北京人安分守己、自得其乐的生活哲学充满着欣赏与赞叹。
15.请分析第⑥段所体现出老北京人独特的文化特性,并探究的情感态度。(4分)
16.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6分)
参考解析
1.A
2.D
3.①主标题“捉不住的鼬鼠”,用“鼬鼠”比喻时间,突出时间难以抓住,形象生动,有吸引力。②副标题“时间片论”,“时间”明确了写作对象,“片论”表明写作内容是碎片式的感悟。③两者具体与抽象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4.①如诗一般,语言富有音韵美。句式以短句为主,大量运用对偶句、排比句,有强烈的节奏感;行文段落很多,像诗或散文诗一样排列,给文章增添了诗的韵律和气质。②如诗一般,具有极强的抒情性。无论是述说时间之无情还是感慨人们对时间的浪费,情感都极浓郁。③富有意境和气韵美。本文营造出一种朦胧、空渺的意境,有一种如诗般独特的气韵。④本文写出了对时间的深入思考、对生命的深入理解,这是更高层次的诗质对散文的介入。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A.“都是不公平”错误,结合“其实它根本就没有理睬过我们,既不关心也不评判”可知,原文所谓“时间从来就没有公正过”实际是说,时间是客观的,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有所变动,并非“不公平”。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述特色的能力。A.“力争把散文写成诗歌”错误,原文说的是“把散文当诗写”,并非要把散文写成诗。B.“表现了时间推移之悄然无声”错误,从文中“其实它根本就没有理睬过我们,……它静默地坐在一切之上,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同时它又有细致灵巧的手指,猫的无声脚步……悄然移行”来看,选项把两个段落、层次的信息混淆一起,引用的内容表现的应是时间的客观性和对人的不理睬。C.“形象地表现了人类捕捉时间的方法之巧、效能之高”错误,从文中相关语句“这些都是人类妄图捕捉住它而设的夹子和陷阱”看,这只是人们自以为捕捉了它,实际上只是“幼稚的错觉”,并不是真的“捕捉”了时间,更不能体现“方法之巧、效能之高”。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含义及作用的能力。先看主标题。“捉不住的鼬鼠”使用比喻,此处的“鼬鼠”是喻体,结合文中对这一喻体的解说“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肢、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闪电的一击,比一切猛兽凶猛”来理解,这鼹鼠速度极快,难以抓住,而本体“时间”也消逝无形无踪,难以抓住,所以借助比喻可以生动形象解读出更多“时间”的特点,“灵活”“伸缩性”“速度快”“无处不在”“凶猛冷酷”等。再看副标题。“时间片论”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时间”,即本文的写作对象;二是“片论”,是指碎片式的感悟,副标题告知读者,本文是有关时间的碎片式的感悟。最后结合二者来看,主标题“捉不住的鼬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时间的印象,“捉不住”,难以捕捉,具体形象;而副标题则显得抽象,二者结合,互为补充。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文体特征的能力。结合文本二的句子,“其语言如诗一般节奏鲜明、简洁精练,具有音乐的美感”,再看文本一的句子,如“风无形,可是柳枝拂动、树儿弯腰,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力量;空气无状,可是在阳光透射下,可以看到尘埃浮动、地气上升,目击它模糊的形态”“我们无所事事,没有目标;因为空虚,我们勾心斗角;因为无聊,我们把对同类的践踏当作平生乐事”等可知节奏鲜明,句式整齐,富有音乐性。“时间是空的”“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肢、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等句子,简洁精练,写出时间迅疾变幻的特点。“这些都是人类妄图捕捉住它而设的夹子和陷阱”“它甚至规矩渺小到了可以被任何一位钟表匠囚禁于方寸之间,如奴隶”“这些都是人类妄图捕捉住它而设的夹子和陷阱”“它又有细致灵巧的手指,猫的无声脚步”等句子,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让语言表述富有诗意。“其情感无论含蓄还是直率,都较之于一般散文更强烈而直接”,文中抒情如“它给了我们那么多时日,让我们饮食、劳动、思考,让我们创造,它多么伟大仁慈”“把太阳想象为它的脸,心里流露出一个生命对它的崇拜和感激”“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您了”“我是多么渴望看到那些已经消失了的事物再现”,感情强烈而直接,既有含蓄的以“您”字尊称时间,表述对它的崇敬之情,又有直接的抒情,情感表述浓郁。“重在对事物、对生命的深入理解和发现,这该是更高层次的诗质对散文的介入”,结合“我们怎么能够有或者没有时间呢?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它赐予的,都为它拥有,就像我们不能说自己有没有天空一样”“在您的忍耐和仁慈之下,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们无所事事,没有目标;因为空虚,我们勾心斗角;因为无聊,我们把对同类的践踏当作平生乐事”“我们不珍惜生命,但我们却贪生怕死”“时间从来就没有公正过”等,可见,对于时间和生命作了非常深层次的理解发现,指出人类无可奈何的悲哀本性,显得十分深沉。
5.A
6.D
7.①在文中“摆弄”说的是只要从外表打理就能够做到。②“侍弄”的意思是专心致志地培养、呵护;是针对“心灵的培养”而言。③建设好“心灵的花园”是一件艰巨的任务,光靠“侍弄”还远远不够。因为找不到一个能够完全表述意思的词语,故这样说。这样说是为了强调美好和谐的内心世界需要精心培养和呵护。
8.①容易被忽视,所以需要重视和关注(或从小不断重视和关注)。②容易招惹尘埃污垢,所以需要不断“拂拭”。③与人的幸福密切相关。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文章开头两段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对美好的舒适的物质生活的渴望和追求”错。原文一、二段“谁不希望拥有一个小小花园?”“谁不曾怀有过这样的梦想呢?”,不是“设问”修辞法,应为“反问”;原文第三段“其实谁都有一个小小花园,谁都是有苗圃之地的,这便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人的智力需要开发,人的内心世界也是需要开发的”,可看出应为“和谐的内心世界”的渴望与追求,而不是“美好的舒适的物质活”。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亲帮侍弄的结果”错。原文第七段提到“儿子虽然只有十一岁,但我经常同他谈心灵。不是什么谈心,而是谈心灵问题。谈嫉妒,谈仇恨,谈自卑,谈虚荣,谈善良,谈友情,谈正直,谈宽容……”只能说是对儿子进行了心灵上的教育,仅有教育主观上不努亦效果。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述艺术的能力。第一段说到小小花园时,说“摆弄得尽可能地美观”,在文中“摆弄”说的是只要从外表打理就能够做到。第四段提到“我常‘侍弄’我心灵的苗圃”,“侍弄”的意思是专心致志地培养、呵护,是针对“心灵的培养”而言。第五段写“他小学五年级。这正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形成的年龄。我也常教他学会如何‘侍弄’他那小小心灵的苗圃。‘侍弄’这个词,用在此处是很勉强的,不那么贴切,姑借用之吧!意思无非是——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自己惰于拂拭,是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的”,据此看出建设好“心灵的花园”是一件艰巨的任务,光靠“侍弄”还远远不够。因为找不到一个能够完全表述意思的词语,故这样说。这样说是为了强调美好和谐的内心世界需要精心培养和呵护。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人的“心灵花园”的特点:第一,第三段“每个人都无比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心脏的健损,以至于稍有微疾便惶惶不可终日。但并非每个人都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的内心世界的阴晴”,第四段写“我常‘侍弄’我心灵的苗圃。身已不健,心倘尤秽,又岂能活得好些?……心灵,亦即我所言内心世界,是与人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的”,据此看出,人的“心灵花园”容易被忽视,所以需要重视和关注(或从小不断重视和关注)。第二,第五段“我也常教他学会如何‘侍弄’他那小小心灵的苗圃。……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自己惰于拂拭,是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的”,据此看出,“心灵花园”容易招惹尘埃污垢,所以需要不断“拂拭”。第三,第七段提到“我认为,这一切和人的内心世界有关的现象,将来也必和一个人的幸福与否有关。我愿我的儿子将来幸福,所以我提前告诉他这些……”据此看出,“心灵花园”与人的幸福密切相关。
9.B
10.C
11.①写聊城是按对运河了解的顺序展开,行文舒缓自然;写淮安引出金湖,交代了金湖的地理位置。②介绍聊城、淮安与运河有关的社会历史人文知识,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③这些内容与后文写金湖水上森林的自然之美相互映衬,丰富了文章的主旨。
12.不同:①文章中两次提到古代人面对洪水灾害,都提到了大禹这个人物,借助于伟人或神话力量来解决灾害,这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华民族祖先面对自然灾害的普遍害怕、无助心理。②现代人面对洪水灾害,依靠民众的力量,长期不懈,最终战胜水灾。深意:歌颂新中国给人们的精神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新中国带给人们面对自然灾害的自信与豪情。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另一层指向淮安在明清时期具有的独特交通枢纽位置”错误。原文“可在淮安,却有了另外一层含义。明清时期,行人凡是由南向北的,一般都是到清江浦石码头舍舟登陆,北渡黄河,到王家营换乘车马;而由北向南者,则到王家营弃车马渡黄河,至石码头登舟扬帆,为了表示纪念这段历史,当地立起一块‘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碑”,可知另一层意思是行人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行路中换乘的交通工具不同。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也是当地文化民俗的体现”错误。原文“原来这是水杉的树根,与绝大多数植物的根朝下生长不同,水杉为了生长,……仔细端详,见它们如同一群佛陀齐聚,正在举行万佛朝宗的盛会”,可见“文化民俗的体现”于文无据。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结构、主题的能力。“我最初对运河的了解始于聊城……一晃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从淮安去金湖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名为金湖,却并不是湖泊的名字,而是淮安市下属的一个县”,写聊城是按对运河了解的顺序展开,行文舒缓自然;写淮安引出金湖,交代了金湖的地理位置。“那里有全国仅存的临清运河钞关,……,所以就把这条河命名为‘徒骇河’,大禹最后治理了水患”“尤其在明清两代,漕运总督公署的设立,使得淮安成为漕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余都要经过这里,而这一设就长达500多年”“令我不禁想到了南船北马一词”“我仿佛看到,那些久远的场景、味道、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入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委托代缴社保代理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下管线探测与测绘分包合同精准实施范本3篇
- 2025年水泥编织袋市场拓展与品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篇
- 2025年度制片人知识产权聘用合同规范
- 二零二五年度仓储用地租赁合同简易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行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支持与维护合同
- 2025年离婚协议签订时效与婚姻解除后续子女监护权协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废轮胎胶粉回收及橡胶制品生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酒店用品采购合同
- JTG∕T E61-2014 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
- 高中英语短语大全(打印版)
- 2024年资格考试-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软件研发安全管理制度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竖式运算300题
- 寺院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比摩阻-管径-流量计算公式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五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课件(马工程)
- GB/T 33688-2017选煤磁选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