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考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到郡一年曾巩薄材何幸拥朱轩,窃食东州已一年。陇上雨余看麦秀,桑间日永问蚕眠。官名虽冗身无累,心事长闲地自偏。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薄材”“窃食”两词,是身为郡守的诗人自谦之语。B.颔联描绘出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太平和宁的景象。C.颈联虽化用陶渊明的诗句,但二人为官态度并不相同。D.尾联是说,诗人任职期满后,每天到湖边游赏,流连忘返。16.从诗中看出诗人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15.D16.①性情谦逊平和;②尽职尽责,关心百姓生活;③热爱自然山水,乐享政余幽闲;④能将职责与兴趣完美结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诗人任职期满后”错误。尾联“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意思是只是担心自己的官任到期后,必须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所以现在常常来到湖畔,在此地不舍地流连欣赏。故不是任职期满,而是现在。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薄材何幸拥朱轩,空食东州已一年”,意思是我微薄的才华有什么幸运能够拥有如此华美的居处,白白地吃了这里已经一年的俸禄。对于身居官位,作者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辜负了朝廷的俸禄,可以其性情谦虚平和,不虚夸,不自傲。“心事长闲地自偏”,意思是心中没有太多思虑,而是充满悠闲,作者虽然身在官场,但心中依然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园,守着一方宁静的心田,可以看出作者性情温和恬淡。“陇上雨余看麦秀,桑间日永问蚕眠”,意思是大雨过后,到田野间察看麦田中麦苗的长势,看看麦子是否抽穗开花;夏天的白昼,到桑树下观察蚕儿的生长情况,看看蚕儿是否已蜕皮入眠。作为地方官,曾巩将农事时时放在心上,一有时间便走到田间地头,走进百姓中间,前去过问庄稼的生长情况,关心其它农事的进展情况,可谓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职。“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意思是只是担心自己的任期到期后,必须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所以现在常常来到湖畔,在此地不舍地流连欣赏。作者担心任期结束,便不能再欣赏此地的湖光山色,便在闲暇之时走进自然,欣赏自然风光,对此地自然山水的喜爱溢于言表,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政务之余心境的悠闲静幽。“官名虽冗身无累,心事长闲地自偏”,意思是作为官员,官事繁多,事务烦琐,但处理起来却得心应手,一点儿也感觉不到身体的劳累;心中没有太多思虑,常常充满悠闲,心中总是能感受到远离世俗的淡然。作者对繁杂的政务处理得当,一点儿也感觉不到负累,反而心中常常感受到“心远地自偏”的悠闲,足见其对处理政事的由衷热爱,对本职工作的倾情投入,对为民干事的乐意为之。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罢还边将雍陶白须虏将[注]话边事,自失公权怨语多。汉主岂劳思李牧,赵王犹是用廉颇。新鹰饱肉唯闲猎,旧剑生衣懒更磨。百战无功身老去,羡他年少渡黄河。[注]虏将:出身北方少数民族的将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边将的现状,“白须”状其年老,“失公权”意为失去了朝廷授予的职权。B.颔联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均用廉颇的典故抒怀,但情感不尽相同。C.颈联写边将的日常生活:无所事事,喂饱鹰隼,悠闲狩猎;宝剑生锈,懒于磨砺。D.全诗融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于一体,语言凝练隽永,富有深意,耐人寻味。16.本诗写出了“边将”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无所事事”“悠闲狩猎”“懒于磨砺”错。本诗颈联看似描写罢还边将的老年悠闲生活,实则抒发其处境凄凉、无所作为的不满。

故选C。

(2)首联,描写老将交谈之情景,句中“白须虏将”四个字气势非凡。颔联,诗人反刍历史人物,以对李牧、廉颇之称道,暗抒不得重用的愤懑。颈联,意景转折,看似描写罢还边将的老年悠闲生活,实则抒发其处境凄凉、无所作为的不满。尾联收束,出句哀怨之情浓烈,抒发寸功未立,年岁空老;对句寄希望于少年,表达了对年轻壮丽之时光之渴望,以及对国家美好未来的热切盼望,流露出对壮志少年的艳羡,对国家的忠诚。

答案:

(1)C

(2)①不得重用的愤懑。颔联用典,抒发老将不得重用的愤懑。②年老无功的悲愤。尾联出句,写老将百战余生,可惜寸功未立,年岁空老。③对壮志少年的艳羡,对国家的忠诚。尾联对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年轻壮丽之时光之渴望,以及对国家美好未来的热切盼望。【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组诗歌,完成15~16题。登泰山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①,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果居亦觉宽。笑拍洪崖②咏新作,满空笙鹤③下高寒。[注]①中国古代有九州之说,故云“九点烟”。②洪崖,传说中的古代仙人。③笙鹤,暗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乘白鹤飞仙二事。游泰山(其六)李白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晖,玉真①“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飘龙虎衣。扪天摘匏瓜②,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注]①玉真:道观名。②匏瓜:星宿名。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诗起笔就写自己一鼓作气抵达南天门,既写出了登泰山之迅疾,又写出了人生的快意。B.张诗第三句写诗人登上巍巍泰山,俯瞰“烟九点”,油然而生“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C.李诗开篇“朝饮”“暝投”两句,字面写诗人登山时间之长,实则写诗人倘徉泰山美景之久。D.李白在静美的夜色中游览泰山,营造了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的恬淡闲远的自由意境。16.这两首登山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15.D16.(1)张诗抒发了人生应胸怀广阔、不断提升境界的感悟。借泰山的开阔壮丽美景,开畅心怀,又反思从前的自己,感悟人生。(2)李诗抒发了对自由理想境界的向往之情以及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之意。李白夜游泰山,入仙境,享欢愉,又失仙境。评分标准:每点3分,情感概括2分,分析1分。山东省烟台市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①杜甫佳士欣相识,慈颜②望远游。甘从投辖饮③,肯作置书邮④。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注】①觐省:指探望双亲。②慈颜:指父母的容颜。③投辖饮:《汉书·陈遵传》记载,“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④置书邮: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次句从父母的期望着笔,表现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远的人生追求。B.颔联下句借一“肯”字,形象刻画出诗人意欲托人传递书信时的微妙心理。C.颈联由高鸟暮云、寒蝉碧树构成的晚秋之景,渲染出一种浓重的送别氛围。D.尾联交代了诗人因病淹留长沙而不得归乡的情状,与上文的请托形成呼应。16.本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15.A16.①对结识佳士的欣喜,对蔡五好客重情的感念,对殷六归家探亲的艳羡;②对故乡亲朋的思念,对归家不得的惆怅,对自己病情的伤怀。【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表现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远的人生追求”错误,“慈颜望远游”的意思是:父母慈祥的面容望向远方游子。此句是从对面落笔,借父母双亲思子,表达殷六的思归之切。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情感可以抓住表现情感的词,如本诗第一句的“欣”,意思是“佳士们欣喜地认识”,表达杜甫结识佳士们的欣喜之情。可以通过分析叙事,来把握诗人情感,诗歌最后一句“吾病得淹留”,意思是“我因病得以久留此地”,流露出杜甫生病的伤感,以及因病滞留他乡不能回家的惆怅之情。所以,由第二句“慈颜望远游”及题目中的“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可知,不能回家的杜甫,看到要回家“探望双亲”的殷六,心里非常羡慕。当然,可以从题目“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及诗歌第三句“甘从投辖饮”得知诗歌写作背景,在酒宴上,杜甫也要表达对主人蔡五热情好客的感激,所以引用典故,赞美主人的好饮与唯恐招待不周。结合注释,以及诗歌里的“甘”字,可以看出杜甫要表达的主勤客欢之意。另外,可以通过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揣摩诗人情感,“湖南冬不雪”,对应的是家乡风物的不同,自然牵动离愁与思乡之情,诗人想念家中亲友,并解释了不能早归的原因“吾病得淹留”。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还县①陆游霁色清和日已长,纶巾萧散意差强。飞飞鸥鹭陂塘绿,郁郁桑麻风露香。南陌东村初过社②,轻装小队似还乡。哦诗③忘却登车去,枉是人言作吏忙。[注]①县:指宁德县。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陆游时任宁德主簿。②社:指春社,在立春后几日,祭祀土地和五谷神。③哦诗:吟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诗人还县面对清和天气、悠长白日,却慵懒散漫,表现客宦异乡的苦闷。B.颈联与“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都描写“社日”,但用意不同。C.尾联转入直接抒情,感慨自己为吏穷忙,流露出对自然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热爱。D.本诗描写了乡村风土人情,恬淡清新,其风格与陆游《书愤》的悲慨激昂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A.“却慵懒散漫,表现客宦异乡的苦闷”错误。“萧散”的意思是“闲散舒适”,而非“慵懒散漫”,所以也并没有体现出“客宦异乡的苦闷”。故选A。16.晚清诗人叶炜认为,如果将颔联改为“陂塘狎鸥鹭,风露长桑麻”,“工则工已,神韵转逊”。请简要分析颔联的“神韵”。(6分)【答案】①运用叠词“飞飞”“郁郁”,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且将鸥鹭自在飞翔的姿态和桑麻茂盛的形态写得意趣盎然。②“绿”“香”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绘出富有生机、香气怡人的田园景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丰富了诗句的意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识诗句的能力。颔联的意思是:湖泊和池塘上飞翔的鸥鹭,水面碧绿一片。桑树和麻草郁郁葱茏,微风中散发着芳香。其中,“飞飞”“郁郁”是叠词,不仅突出了鸥鹭的自在、桑麻的茂盛,而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音乐美。“陂塘绿”“风露香”,诗人调动视觉和嗅觉,从多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田园景象的美丽和生机,让人如临其境,丰富了诗句的神韵。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乡愁在文人墨客笔下经久不衰,而用叠字来表达乡愁亦是常见的现象,如当代诗歌中余光中的乡愁是“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而《涉江采芙蓉》中“,”也蕴含着浓烈的思乡之情。(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