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F/3B/wKhkGWX_cISAV9Z4AAEY1HPHRVM091.jpg)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F/3B/wKhkGWX_cISAV9Z4AAEY1HPHRVM0912.jpg)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F/3B/wKhkGWX_cISAV9Z4AAEY1HPHRVM0913.jpg)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F/3B/wKhkGWX_cISAV9Z4AAEY1HPHRVM0914.jpg)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F/3B/wKhkGWX_cISAV9Z4AAEY1HPHRVM09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
答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
答题】
目录:
一、第9课《桃花源记》
二、第10课《小石潭记》
三、第11课《核舟记》
四、第21课《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五、第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六、第23课《马说》
第9课《桃花源记》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缘】沿着,顺着。
2、【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落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
感到惊异”的意思。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
头。穷,尽。
7、【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
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
9、【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
只。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
变得开阔敞亮。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悉】全,都。
16、【黄发垂髯】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
征,用来指老人。垂髻,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7、【乃】于是,就。
18、【具】详细。
19、【要】同“邀”,邀请。
20、【咸】全、都。
21、【妻子】妻子儿女。
2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
人隔绝了。述、于是、就。间隔,隔绝、
不通音讯。
24、【乃】竟然,居然。
2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6、【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
地说出。为、对、向。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7、【叹惋】感叹。
28、【延】邀请。
29、【语云】告诉(渔人)说。
30、【不足】不值得,不必。
3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32、【志】做记号。
33、【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郡,
指武陵郡。
34、【诣)】拜访。
35、【规】打算,计划。
36、【未果】没有实现。
37、【寻】随即,不久。
38、【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
求”的意思。津,渡口。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
英缤纷,渔人甚异之。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
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
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
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2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村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
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
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翻译: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
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
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
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
(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三、课内简答题:
1、写两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
朗、怡然自乐。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
用?
答: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
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
后,为什么“皆叹惋”?
答:外界变化大,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
长时间与世隔绝。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
为外人道也“?
答: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想
让外人知道,打扰了他们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3
答:桃源人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过着平等,自由,安
定,富足的生活,不愿饱受战乱之苦。
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
的人“寻向所志",去/'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
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
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
8、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
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答:理想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
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
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
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第10课《小石潭记》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篁竹】竹林。
2、【如鸣琼环】好像佩带的琼环碰撞发
出的声音。琼、环,都是玉饰。
3、【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乐,以....
为乐。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4
6、【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
来,露出水面。
7、【纸】水中高地。
8、【堪】不平的岩石。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
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11、【可百许头】约有
一百来条。可,
大约。许,表示约数。
12、【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
什么依靠也没有。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
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
穿透。
14、【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5、【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16、【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
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
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
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
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纸,为屿,为峨,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
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
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
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
18、【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
不齐。
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
透骨。
20、【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
伤的气息。悄怆,忧伤。邃,深。
21、【清】凄清。
22、【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23、【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翻译: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
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
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
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5、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
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
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
折,水流像蛇那样蜿
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
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
三、课内阅读理解:
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
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
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
To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
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
的什么特点?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
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
凄清的特点。
3、本文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答: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水源流、潭上气氛。移步换
景。
4、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依此写了水、竹、石、树、鱼、
溪流六种景物,这样安排使文章井然有序,使读者一目了然。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
邃”?
答: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
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
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
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6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
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
的特征。
7、结合本文,谈谈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
心的情感。本文中作者眼前的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
其心中“悄怆”。
(S)第11课《核舟记》精品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默写注释:
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
直径。
3、【为】做。这里指雕刻。
4、【木】树木。
5、【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
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
6、【贻】赠。
7、【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
游赤壁(的情景)。泛,泛舟,坐着船
在水上游览。云,句末语气词。
8、【有奇】有余,多一点儿。奇,零数、
余数。
7
9、【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
么高。
10、【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
的部分是船舱。
11、【箸篷】用箸竹叶做的船篷。
12、【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
右相对。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
地。兴,起。
14、【石青豚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
着字的凹处。豚,用颜料等涂上。
15、【峨冠】高高的帽子。峨,高。
16、【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7、【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
幅书画长卷。
18、【卷端】指手卷的右端。“卷末”,
指手卷的左端。
19、【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语,说话。
20、【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
的两膝。比,靠近。
21、【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手
卷下边的衣想里。
22、【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
23、【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24、【不属】不相类似。
25、【讪】同“屈”,弯曲。
26、【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
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27、【舟子】撑船的人。
28、【衡】同“横”。
29、【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
神色平静。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0、【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
了没有的样子。若……然,好像……的
样子。
31、【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夷,
平。
32、【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
叔远。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33、【了了】清楚明白。
34、【篆章】篆字图章。
35、【丹】朱红。
36、【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
竟然。盈,满。
37、【简】挑选。
38、【修狭】长而窄。
39、【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
“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
的作用。
翻译: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
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翻译:(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
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8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翻译: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
那么高。
4、中轩敞者为舱,箸篷覆之。
翻译: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箸竹叶做的船篷
覆盖着它。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翻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
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翻译: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
里。
7、卧右膝,油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翻译: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
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
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8、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翻译: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
听茶水声音似的。9、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翻译: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
黑的。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翻译: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翻译: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三、课内简答题:
1、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
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答: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2、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
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
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
诗情画意。
3、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
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③
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
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答: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
“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
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人物,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四)第21课《北冥有鱼》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
1、北冥:北海;冥:同"溟”,海。南
冥:南海
扶摇:旋风。
9、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2、怒:振奋,这
里指用力鼓动翅膀。风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3、垂天
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7、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8、挂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
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拉:盘旋飞翔。
10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
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野马:山野
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
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
12、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其:
代大鹏。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
1、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鳏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3、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
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
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
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
的大风离开了。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
果。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
到尽头呢?
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三、课内简答题:
1.本文开头描述能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
“逍遥游”有什么联系?答:鳏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
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
所依凭。
11
2.“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
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
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
达到真正的逍遥。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
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4、你喜欢鳏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答:示例一:我喜欢鳏鹏。因为鳏鹏入深海,翔九天,胸
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
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喜欢鳏鹏。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
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
的贡献。5、本文想象奇特,请你联系课文谈谈想象手法的运
用。
答: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鳏鹏形象之大的描绘;②在想
象中进行对比:列举野马、尘埃和鳏鹏进行对比来阐述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醉心“逍遥”,表达了自己
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精品习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濠梁:濠水的桥上。
2、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3、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12
鳏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肯定的。
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又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
道的。
三、课内简答题:
1、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答: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庄子处于被动。庄子偷换
概念,将怎能会知道偷换为“怎么知道”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
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
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
的作用。
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答:因为他对客观事物带有欣赏的态度,看到鱼儿出游从
容,自己当时也悠闲自得,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移情到鱼儿的
客观事物上。
(五)第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班级:姓名:
一、《虽有嘉肴》课下注释默写:
①【旨】味美。
②【至道】最好的道理。
③【困】困惑。
13
④【自反】自我反思。
⑤【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⑥【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同“教”,教导。二、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
可贵。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教人之后
才知道自己的困惑。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翻译: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然后就才能自我反省
4、期此之谓乎:
翻译:大概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课内简答题: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
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
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
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
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
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
辅相成的。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
讲到教和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
14
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点明“教学相
长”的观点。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
“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
示?
答:答案一: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
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
速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而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得
不到施展,事倍功半。
答案二:一方面,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
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人学习之
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另一方面,“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
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
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
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
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五)第22课《大道之行也》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天下为公:
天下是公共的。②【选贤与Oii)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
干的人。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与:通“举
③【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④【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
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15
⑤【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第一个“子”:
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⑥【有所终】能够善终。
⑦【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⑧【矜(guO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
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⑨【分】职分、职守。
⑩【归】女子出嫁。
⑪【货恶(3)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憎恨
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
想私藏。
⑫【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憎恨它不
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
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⑬【谋闭而不兴】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⑭【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⑮【作】兴起。
⑯【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外户:从
外面把门带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翻译: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
和睦气氛。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
的子女。
4、使老有所终。
翻译:使老年人能够善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6
翻译: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
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翻译:所以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务,作乱害
人的事就不会发生。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7、是谓大同。
翻译: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三、课内简答题:
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
理解和认识?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
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
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
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
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
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
答: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那里
的人们有着纯洁无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没有勾心
斗角,更没有盗窃乱贼,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互爱。这样
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
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答:“大同”与“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人与人之间都是自
由,平等互爱,和睦相处,是一个理想社会。
17
(六)第23课《马说》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祗】只,紧。
2、【奴隶人】奴仆。
3、【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5、【一食】吃一次。
6、【或】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BS-Corey-lactone-aldehyde-生命科学试剂-MCE-2452
- Anti-Mouse-CD3E-Antibody-1E11-D-生命科学试剂-MCE-1878
- 8-Amino-7-oxononanoic-acid-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9983
- 3-O-Methylguanosine-5-O-triphosphate-sodium-3-O-Methyl-GTP-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9300
- 二零二五年度大数据分析技术顾问聘请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游乐园场地租赁与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标准制定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贷款房屋买卖合同范本(含家具)
-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化
- 施工方案对篮球场材料的要求与选择
- 高净值人群海外税务筹划与财富保护策略
- Unit6AtthesnackbarStorytimeDiningwithdragons(课件)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5章-特性分析
-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压轴题:电磁感应综合问题(原卷版)
- 雨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正式版
- 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
- 2024尼尔森IQ中国本土快消企业调研报告
- 2024年印度辣椒行业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骨科医院感染控制操作流程
-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 铸铝焊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