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师表》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B.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C.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D.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A.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B.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C.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D.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2023·湖北咸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郗超①与谢玄不善②。苻坚③将问晋鼎④,既已狼噬梁、岐⑤,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⑥。吾昔尝与玄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⑦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大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有删改)【注释】①郗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善:关系友好。③苻坚:前秦君主。④问晋鼎:图谋夺取东晋政权。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带地区。⑥济事:办成事情。⑦履屐:鞋履和木屐,形容不起眼的小事。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拨:选拔B.必能神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漏:缺失疏漏C.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异同:不同D.大功既举
举:举行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悉以咨之人间颇有异同之论B.愚以为营中之事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于时朝议遣玄北讨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吾昔尝与玄共在桓宣武府3.用“/”给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见使才皆尽虽履履之间亦得其任4.翻译下列句子。(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5.甲文中诸葛亮知人善任,北上伐魏之前,他举荐了一批文臣武将,这些文臣武将的共同特点是①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中郗超力排众议,坚定相信谢玄的能力,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觉的本领,又有“②___________。”(用乙文原语句填空)的胸怀。【2023·新疆·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选自《出师表》)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躬:鞠躬B.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C.至于斟酌损益
益:增加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缓慢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B.诸葛亮上表的用语极为得体,语言率真质朴,情感恳切忠贞,令人感动,时时不忘先帝,处处为后主着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长辈的口吻。C.“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D.这篇表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赞扬。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先帝的权威形象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乙】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蜀志》)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B.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C.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D.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5.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2023·四川自贡·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①,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②,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③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诸葛公》)【注】①节制:节度法制。②蓍龟:指卜筮。③夷夏:指少数民族和中原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语恶劣。B.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C.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图:图谋,谋取。D.乘操、丕积威之后
乘:趁着,凭借。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B.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C.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D.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不求闻达。他原本一介布衣,在南阳种地,假使没有徐庶推荐,刘备三顾,他不会扬名于诸侯。B.诸葛亮恪尽职守。他不忘先帝遗命,在南方已定、兵甲充足以后,随即请求北伐平定中原、兴复汉室。C.诸葛亮立身仁义。他用兵行军、指挥打仗,都以仁义为本,遵守节度法制,是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D.诸葛亮受人信服。刘备信任他,临终将后主托付给他;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非常信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魏)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2023·辽宁·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选自《吕氏春秋·慎人》)【注释】①亡虢(guó):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②传鬻(yù):转卖。③缪公:秦穆公。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饭牛于秦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请属事焉
属引凄异(《三峡》)C.彼信贤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D.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2)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1)【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你从【乙】文公孙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2023·广西梧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倾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病笃:病重。②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1)下列对乙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B.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C.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D.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庶竭驽钝
庶:表示期望。B.以彰其咎
彰:表彰。C.属以后事
属:通“嘱”,嘱托。D.效忠贞之节
效:贡献,献出。(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报先帝而忠陛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残年余力C.召亮于成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继之以死
公将鼓之(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叮咛后主牢记“先帝遗诏”。B.乙文以时间为线,主要叙写刘备托孤,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以图大志等事宜。C.在写法上,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描写;乙文则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D.甲乙两文,一“表”一“传”,体裁各异,但都表现了诸葛亮忠于蜀汉之情。(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②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2023·内蒙古·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伏①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节选自《诸葛亮上后主表》)【注】①伏:下对上(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________(2)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__(3)悉仰于官
悉: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汉室之隆
何陋之有B.可计日而待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受任于败军之际
能谤讥于市朝D.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其境过清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5.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请在乙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在横线上。6.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023·辽宁鞍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选自《出师表》)【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以光先帝遗德()(3)唐雎谓信陵君曰()(4)愿君之忘之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2)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3.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唐雎劝说信陵君的话蕴含的做人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辽宁锦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越石父①贤,在缧绁②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③赎之,载归。弗谢③,入闺④,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⑥,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⑦,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⑧于不知己而信⑨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⑩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越石父:齐人。②缧绁(léi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③骖:指一车三马或四马中两旁的马匹。④谢:告辞(这是文中晏子的表现)。⑤闺:内室。⑥懼(jué)然:惊异的样子。⑦厄:困苦,灾难。⑧诎速(qū):通“屈”,委屈。⑨信:通“伸”,伸展。⑩感寤:有所感而觉悟。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躬耕于南阳:_________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③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____________
④彼不知我也:____________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由是感激/是知己B.解左骖赎之/前人之述备矣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兵甲已足D.何子求绝之速也/绝巘多生怪柏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②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4.【甲】文中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乙】文中越石父“请绝”,请根据两文内容分别说说原因。5.从【乙】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2023·江苏淮安·模拟预测】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上①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上问魏征曰:“群臣上书可采,及召对多失次,何也?”对曰:“臣观百司奏事,常数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辞色愈温,尝曰:“炀帝多猜忌,临朝对群臣多不语。朕则不然,与群臣相亲如一体耳。”(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即唐太宗李世民。【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2处)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丧乱既平_________
②及召对多失次__________③悉以咨之_________
④性行淑均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4.结合【甲】文相关语句,简析唐太宗的性格特点。5.【甲】【乙】两文中魏征和诸葛亮在进谏和举荐人才上有何异同?【2023·上海普陀·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①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注释】①器:器重。1.【甲】文作者正是【乙】文中司马徽、徐庶口中的“______”,【甲】文节选自他写的《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甲】文第二段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此”,在文中重点指的是“______,______”。4.解释【乙】文中加点词。(1)君与俱来
俱:______
(2)由是诣亮
诣:______5.下列对【乙】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人能马上召见,不能弯腰向他表示屈服。B.这个人能马上召见,而不能让他降低身份来。C.这个人可以去见他,不能弯腰向他表示屈服。D.这个人可以去见他,而不能让他降低身份来。6.【甲】文中的“先帝”指的就是【乙】文中的______;两文中都提到他“______”(填入成语)的事迹,由此可见他是______的人。【2023·上海崇明·二模】古诗文阅读【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丙】宋必达,湖北黄州人。……康熙十三年,耿精忠①叛,自福建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贼响应。宁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必达曰:“古有保甲、义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王守仁②破宸濠③尝用之矣。”如其法训练,得义勇二千。及贼前锋薄城下,营将邀必达议事,曰:“众寡食乏,奈何?”必达曰:“人臣之义,有死无二。贼本乌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注释】①耿精忠: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撇“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②王守仁: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③宸濠: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1.甲诗的作者是______,乙文是______(朝代)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皇帝的一封谏书。2.解释下列加点词。(1)宁都故有南、北二城()
(2)及贼前锋薄城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4.下列对【丙】文中的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军人多,但食物匮乏,现在该怎么办?B.我军人多,但食物匮乏,能对付叛军吗?C.叛军人多,我军人少,且食物匮乏,现在该怎么办?D.叛军人多,我军人少,且食物匮乏,能对付叛军吗?5.诗文所谈及的时局有相似之处,【甲】诗中南宋是“____________”,【乙】文中蜀汉是“____________”,【丙】文中宋必达也经历了“耿精忠叛”这场祸乱。面对艰难的处境,【甲】诗的作者传递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丙】文中宋必达则体现____________的品质,而他们这样的人,正是【乙】文中作者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亲近的“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对所选诗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三篇诗文都彰显了忠孝仁义的民族传统。 B.这三篇诗文都塑造了敢于直谏的忠臣形象。C.这三篇诗文都明确了亲贤远佞的治国方针。 D.这三篇诗文都表达了忠君爱国的价值追求。【2023·广东深圳·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②。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③……而刘夙婴④疾病,常在床蓐⑤,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⑥……今臣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⑦,岂敢盘桓⑧,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⑨不能废远。(节选自李密《陈情表》⑩)【注】①见背:指死去。②舅夺母志:指母亲改嫁。③成立:长大成人。④婴:缠绕。⑤蓐:通“褥”,床垫。⑥废离:废养而远离,下文“废远”同。⑦宠命优渥:待遇特别优厚。⑧盘桓:犹豫不决。⑨区区:内心。⑩《陈情表》:李密原为蜀汉的郎官,蜀汉灭亡后,晋武帝要求他出来做官,李密向朝廷上表推辞。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所希冀 B.临表涕零/零丁孤苦C.夙夜忧叹/而刘夙婴疾病 D.奉命于危难之间/人命危浅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散文给汉语宝库贡献了很多经典语汇,如从甲文产生的“躬耕南阳”“三顾茅庐”、从乙文产生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保夕”等。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一般前面写上“臣某言”,后面写上“臣某不胜感激、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C.“舅夺母志”意为“舅父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这是对母亲改嫁的一种委婉说法。封建社会把妇女改嫁看成不体面的事,李密用这种说法替母亲掩饰。D.魏晋时期,富贵人家多穿丝织物,平民穿麻葛之类的布制衣服。诸葛亮名满天下,《出师表》中自称“布衣”,是为了说明自己具有崇尚俭朴的君子之风。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②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4.古人说:“读《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表达的情感分析古人这样说的原因。【2023·北京·一模】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出师表》)【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庶竭驽钝
再而衰,三而竭
尽心竭力B.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身许国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元方入门不顾
奋不顾身D.衣食所安
而死于安乐也
心安理得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闻名。理解:诸葛亮自述与刘备相识之前没有建功立业之心,只想过闲适的田园生活。【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翻译: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理解:临终托孤这件事一方面可以充分说明先帝对诸葛亮的信任,另一方面表明诸葛亮始终不忘先帝“兴复汉室”的重托,这是出师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自己的职责。【丙】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译: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理解:在曹刿指出靠贵族的拥护不能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又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护佑。表现了鲁庄公善于接纳他人建议。3.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但只要有正确的信念。就不会失去人生的方向。请根据两段节选文字及下面的两则材料,谈一谈诸葛亮、曹刿,谭嗣同,林则徐是如何选择的。材料一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选自《谭嗣同之死》)材料二(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下中外大臣议,则徐请用重典,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之,命入觐。召对十九次。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十九年春,至。总督邓廷桢已严申禁令,捕拏烟犯,洋商查顿先避回国。则徐知水师提督关天培忠勇可用。令整兵严备。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船,呈出烟土二万馀箱,亲莅虎门验收。焚於海滨,四十馀日始尽。(选自《清史稿》)【2023·天津·二模】阅读《出师表》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出师表诸葛亮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秋天B.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C.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我,谦称D.性行淑均
均:公正、公平2.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必能使/行阵和睦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遂/许先帝/以驱驰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议论为主,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B.诸葛亮认为,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C.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即: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人云亦云。D.第⑥⑦段,抒发了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收复汉室的决心。【2023·北京昌平·二模】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计日而待
斤斤计较
千方百计
国计民生B.不求闻达
耳闻目睹
骇人听闻
充耳不闻C.三顾草庐
奋不顾身
顾此失彼
义无反顾D.斟酌损益
徒劳无益
受益匪浅
开卷有益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理解:因为桓帝、灵帝亲近小人,远离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所以刘备与诸葛亮每当谈到此事时都很后悔。B.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理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所以诸葛亮感奋激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与先帝患难与共。C.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翻译:接受遗命以来,每到深夜都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理解:诸葛亮叙述了“受命以来”的工作,抒发了对陛下的感激之情,表达了誓死效忠的决心。3.“忠诚、爱民、公正”是自古以来的为官之道,请你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说说诸葛亮、苏轼和孔祯分别践行了哪一方面。【链接材料一】(苏轼)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①,易②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③常平米,多作饘粥④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链接材料二】(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龙不可恃⑤,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⑥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⑦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节选自《旧唐书·文苑传》)【注】:①[牒dié]文书。②[易]交换。③[粜tiào]卖出。④[饘zhān粥]稀饭。⑤[恃]依赖;凭仗。⑥[独]岂,难道。⑦[侵暴]侵犯暴掠。《出师表》三年真题+模拟题(解析版)【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B.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C.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D.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A.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B.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C.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D.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答案】1.C2.D3.B【解析】1.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A.“开张”古义是扩大,今义是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B.“异同”古义是不同,今义是不同和相同;C.“和睦”古今义相同,团结和谐;D.“痛恨”古义是痛心、遗憾,今义是极端憎恨或悔恨;故选C。2.D.“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有误。“亲贤远佞”是文章的主旨所在。③④⑤段重点论述了“亲贤远佞”。故选D。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今,现在。疲弊,民生凋敝,困苦穷乏。此,这。诚,确实,实在。秋,时候A.“今”、“秋”解释有误;C.“今”、“疲弊”解释有误;D.“疲弊”、“秋”解释有误;故选B。【参考译文】:①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②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④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⑤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2023·湖北咸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郗超①与谢玄不善②。苻坚③将问晋鼎④,既已狼噬梁、岐⑤,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⑥。吾昔尝与玄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⑦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大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有删改)【注释】①郗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善:关系友好。③苻坚:前秦君主。④问晋鼎:图谋夺取东晋政权。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带地区。⑥济事:办成事情。⑦履屐:鞋履和木屐,形容不起眼的小事。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拨:选拔B.必能神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漏:缺失疏漏C.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异同:不同D.大功既举
举:举行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悉以咨之人间颇有异同之论B.愚以为营中之事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于时朝议遣玄北讨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吾昔尝与玄共在桓宣武府3.用“/”给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见使才皆尽虽履履之间亦得其任4.翻译下列句子。(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5.甲文中诸葛亮知人善任,北上伐魏之前,他举荐了一批文臣武将,这些文臣武将的共同特点是①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中郗超力排众议,坚定相信谢玄的能力,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觉的本领,又有“②___________。”(用乙文原语句填空)的胸怀。【答案】1.D2.D3.见使才皆尽虽/履履之间/亦得其任4.(1)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2)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5.
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
不以爱憎匿善【解析】1.D.句意:大功告成。举,完成,成功。故选D。2.A.代词,他们\助词,的;B.动词,认为\介词,凭借;C.介词,对于\介词,在;D.副词,曾经\副词,曾经;故选D。3.考查断句。句意为: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虽”是即使的意思,句首连词,字前应断开。“亦”是也的意思,与“虽”构成了转折关系,字前应断开。故断句为:见使才皆尽虽/履履之间/亦得其任。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必,一定;行阵,行伍,部队;得所,各得其所;(2)既,已经;狼,像狼一样;噬,吞并;虎视,虎视眈眈。5.第一空:甲末段中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点明了这些文臣武将的共同特点是“悉贞良死节”,即: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第二空:乙文中的“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意为: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由此句可知,郗超有“不以爱憎匿善”的胸怀。【参考译文】:【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乙】: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朝天下,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大臣中间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这些事推断,任用他一定能使他建立功勋的。”谢玄大功告成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2023·新疆·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选自《出师表》)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躬:鞠躬B.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C.至于斟酌损益
益:增加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缓慢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B.诸葛亮上表的用语极为得体,语言率真质朴,情感恳切忠贞,令人感动,时时不忘先帝,处处为后主着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长辈的口吻。C.“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D.这篇表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赞扬。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先帝的权威形象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乙】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蜀志》)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B.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C.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D.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5.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B2.(1)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那以来二十一年了。(2)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3.D4.C5.①知恩图报:为报答先帝之恩,贡献了自己的一生;②尽职尽责:接受遗命后,夙夜忧叹,鞠躬尽瘁;③深谋远虑:出师北伐前把朝廷内外大事交代的非常清楚。【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A.句意:在南阳务农亲耕。躬:亲自;C.句意: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益:好处;D.句意: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慢:怠慢;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受任,接受任命;于,在;际,时;奉命,奉行使命;尔来,从那时以来;有,又。(2)临,面对;涕零,流泪;言,说。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由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句子可知,诸葛亮是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我肯定,并非选项所说“自我否定”。故选D。4.本题考查停顿划分辨析。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本句句意为: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臣”作“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的主语,“继之以死”是一直到死的意思,应独立断开。故断句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由甲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可知,他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由甲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和乙文“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可知,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仍一如既往,可见其忠心耿耿;从平定南方后,意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中,看到他既有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可见其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向后主请求“讨贼兴复之效”时,可见其忠贞死节之心;向后主“进尽忠言”时,作为人臣下属的殷殷之心。【参考译文】:【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乙】先主刘备病重,传命召见诸葛亮,将后事嘱托给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事。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他;如果他不具备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诸葛亮哭泣着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对待父亲—样侍奉他。”【2023·四川自贡·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①,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②,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③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诸葛公》)【注】①节制:节度法制。②蓍龟:指卜筮。③夷夏:指少数民族和中原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语恶劣。B.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C.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图:图谋,谋取。D.乘操、丕积威之后
乘:趁着,凭借。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B.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C.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D.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不求闻达。他原本一介布衣,在南阳种地,假使没有徐庶推荐,刘备三顾,他不会扬名于诸侯。B.诸葛亮恪尽职守。他不忘先帝遗命,在南方已定、兵甲充足以后,随即请求北伐平定中原、兴复汉室。C.诸葛亮立身仁义。他用兵行军、指挥打仗,都以仁义为本,遵守节度法制,是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D.诸葛亮受人信服。刘备信任他,临终将后主托付给他;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非常信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魏)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答案】1.A2.C3.D4.(1)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2)(魏国)却不敢派一兵一卒发一支箭到蜀国,而诸葛亮却率领大军六出岐山、讨伐魏国。【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卑鄙: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指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故选A。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断句。句意:后主左右奸佞之臣充塞宫中,却没有一个人有嫉恨暗害诸葛亮之心。“后主左右奸辟侧佞”是主语;“充塞于中”是谓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意思转折,表示结果。据此可断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故选C。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根据“下有以见信于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可知诸葛亮是凭才德威望令下面的人信服的。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多年,仍然得到下面的人的信服。因此本项中“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非常信服”说法错误;故选D。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顾,拜访、探望;咨,询问;以,拿、把。本句为倒装句,翻译时调整语序为“三于草庐之中顾臣,以当世之事咨臣”。(2)重点词:发,发射;矢,箭;临,到;而,然而;征,讨伐。【参考译文】:【甲】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乙】诸葛孔明是千载伟人,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他的思虑行为,全都出于(对刘备和恢复汉室事业的)忠诚,他生在乱世,亲自耕田谋生,假如没有徐庶一句话的推荐,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热忱,那么他苟且保全性命,不求扬名显达就是一定的。诸葛亮在隆中第一次会见刘玄德,纵论天下大势时,就提出不可和曹操较量高低,对孙权也只能互相支援,不可图谋,只有荆州、益州可以夺取。这些论断像占卜一样准确,终其一生的政治经历看,真是不容变更之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君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百姓都信服他,敌人畏惧他。对上,他以忠诚取得信任,所以刘备临死时甚至对他说:“如果我的儿子确实不具备做国君的才能,你可以自取帝位。”即使后主刘禅平庸懦怯,无所建树,也把整个国家交给诸葛亮而毫无怀疑。对下,他的才德威望为部属所信服,后主左右奸佞之臣充塞宫中,却没有一个人有嫉恨暗害诸葛亮之心。当魏国完全占领中州之地以后,还挟有曹操、曹丕父子生前的积威,军中勇猛的将士如林,却不敢派一兵一卒发一支箭到蜀国,而诸葛亮却率领大军六出岐山、讨伐魏国,致使魏国上下畏惧蜀国如同畏虎。敌帅司马懿仔细考察诸葛亮军营壁垒后,叹服他是天下奇才。【2023·辽宁·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选自《吕氏春秋·慎人》)【注释】①亡虢(guó):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②传鬻(yù):转卖。③缪公:秦穆公。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饭牛于秦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请属事焉
属引凄异(《三峡》)C.彼信贤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D.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2)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1)【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你从【乙】文公孙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D2.(1)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2)没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三 考点28 非连续性文本(2)(含答案)
- 农业企业离任审计工作方案
- 工业机器人调试方案
- 吉林师范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林大学《油画静物》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知识产权合同大全
- 2024实习生在合同没到期时申请离职被扣工资我去仲裁告的胜算是多少啊
- 吉林大学《空间机构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大学《环境科学进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
- 2024年度采购合同管理程序指南
- GB/T 44693.1-2024危险化学品企业工艺平稳性第1部分:管理导则
- 2024年银行考试-征信人员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
- 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DB13-T 5958-2024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采场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二年级数学看错数字问题专项练习
- 七十岁老人换驾照考三力测试题库
- 医院康复科培训课件:《平衡功能评定及训练》
- 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