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锂电池高温贮存容量衰减分析_第1页
2024锂电池高温贮存容量衰减分析_第2页
2024锂电池高温贮存容量衰减分析_第3页
2024锂电池高温贮存容量衰减分析_第4页
2024锂电池高温贮存容量衰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锂电池高温贮存容量衰减分析目录TOC\o"1-3"\h\u14856锂电池高温贮存容量衰减分析 179131实 验 39929极片的制作 310195正极片制作 326144负极片制作 31190负极预锂化 495818650电池的制备 4427扣式电池的制备 413495测试 431181常温搁置 48648高温搁置 420050标准放电 431925容量恢复测试 412596扣式电池测试 4435EIS测试 432626极片截面切割 419702极片形貌分析(SEM) 44823极片结构分析(XRD) 428123电极元素含量分析 428423极片热分析 4113402结果与讨论 43021高温贮存后容量损失 423116恢复容量分析 520222dQ/dV分析 56856电池EIS分析 7677820.56mΩ,只增加了10%,变化不明显,提示电 74136电极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 814082电极结构分析 1014389电极元素含量分析 1027397电极热分析 10103133 结论 1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军民各领域,如汽车、电子设备、航天、单兵装备等,但在一个新的领域,锂离子电池也体现出了显著优势,并实现逐步应用,那就是锂电池贮备领域,如备用电源、导弹武器、紧急通信系统等,需要电池长期高荷电态贮存,免维护,工作时需要具备大电流放电能力。通过技术攻关可以将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显著降低,大幅提升贮存寿命[1]。锂离子电池在长期贮存过程中,其内部组分会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容量下降以及内阻上升,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电池的老化过程。而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电池老化速率和老化机理的因子很多,外部因素主要有电压、温度、荷电态(SOC)等,内在因素主要有水分、粉尘、毛刺、杂质、材料特性等。电池的老化过程是一系列内外部的反应结果,老化机理十分复杂[2]。对于电池的负极,影响老化速率的主要是固体电解质膜(solidelectrolyteinterface,SEI)的稳定性、SEI膜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受电解液添加剂和SEI膜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杂质的影响。对于正极,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和有机溶剂的氧化。大量研究表明[3-7]:锂离子电池在合适的电压区间贮存,正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电池老化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负极部分。为了快速评估锂离子电池的贮存寿命,研究人员往往通过提升SOC和贮存温度的方式进行加速电池老化[5,8-10],Keil等[5]研究了不同SOC、不同温度下三种不同正极体系的18650电池的日历寿命,并通过微分电压分析法(DVA)分析了容量衰减原因,结果表明,电池容量衰减速度并不会随着SOC增加而线性上升,在50%SOC以内衰减较小,而当SOC增加到60%以上时,容量衰减速度显著增加,而当温度升高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分析表明,容量衰减的原因主要是发生了严重的电极失衡,而不是活性材料损失。同时,该团队进一步针对NCA体系的日历寿命进行了研究[10],发现电池搁置过程容量损失主要来源于副反应导致的活性锂损失,单一电极损失很小,却发生了严重的电极失衡,并且容量损失与负极电位息息相关,负极侧的副反应是容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负极界面电解液分解以及SEI膜增长。Markovsky等[11]研究了锂离子电池在40~

80℃高温下的性能衰减,研究发现,负极SEI膜的主要组成为LiF和含F的固体物质。在储存过程中,随着LiF和含F物质的不断生成,SEI膜的成分和厚度不断变化,导致电池内阻的增加,而储存过程中的容量衰减来源于负极的界面反应,而材料的晶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Abrahama等[12]详细研究了正极材料分别为i.8.5Al.2和08o.1A.12的0电池的内阻、容量等随着老化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电池的容量衰减主要是副反应对负极Li的消耗以及内阻的增加导致的锂的传输受阻,负极的衰减主要是由于电极的多孔性的破坏和SEI膜的过度生成导致的。当前的研究结果均是针对常规锂离子电池,并非针对长期贮存设计的锂离子电池,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池贮存寿命,提高电池性能,对专门针对长期贮存设计的,并且采用负极预锂化工艺的锂离子电池贮存后的容量损失进行分析,识别容量损失的主要来源,从而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改进,解决导致容量损失过大的问题。实 验极片的制作正极片制作首先将黏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美国Ashland,电池级)中,再加入导电剂超级炭黑(SP,上海产,电池级),最后加入正极活性物质i.8.5Al.2(A)2.5。将其均匀涂布在15μm铝箔(河北产,电池级)上,单面涂布载量5m,烘干、辊压,最后制成正极片,压实密度.5m3。整个过程必须控制环境露点在-35℃以下。负极片制作负极制作流程类似,将黏结剂PVDF溶解于NMP中,最后加入人造石墨(广东产,电池级),制成负极浆料,m(人造石墨)∶m(PVDF)=97∶3。将其均匀涂布在10μm铜箔(江苏产,电池级)上,单面涂布载量84g/m2,烘干、辊压,最后制成负极片,压实密度1.6g/cm3。负极制备过程中环境露点控制在-30℃以下。负极预锂化采用电化学预锂化的方式,用负极对金属锂带(天津产,电池级)制备模拟电池,预锂化容量为450mAh,预锂化结束后用DMC(东莞产,电池级)清洗干净晾干备用。18650电池的制备以卷绕的方式将正极片、负极片和25μm厚的隔膜卷绕成电芯,放入18650电池壳中,注入5.5g电解液,制成额定容量1.6Ah18650电池,单个电池中约含有12.7g正极活性物质、7.9g负极活性物质。扣式电池的制备将拆解电池得到的正负极片,用DMC清洗晾干,去除一侧涂层,制成直径14mm的圆片,用18mm金属锂片作为负极,制成CR2016型扣式电池。测试常温搁置将电池以4.05V开路电压搁置于(25±3)℃的环境中5个月。高温搁置将电池以4.05V开路电压搁置于(70±3)℃的环境中5个月。标准放电在CT4008锂离子充放电测试仪(深圳产)以0.1C(0.16A)恒流放电至2.5V。容量恢复测试将电池以0.1C(0.16A)恒流充电至4.1V,转4.1V恒压充电至电流0.1A,静置10min,分别以0.05C(0.08A)、0.5C(0.8A)恒流放电至2.5V停止。扣式电池测试将正负极制备的扣式电池分别以0.1mA进行充放电,正极电池电压范围3.00~4.15V,负极电池电压范围0.01~1.50V。EIS测试用Solartron1287电化学工作站(日本产)进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频率为105~10-2Hz,交流振幅为5mV。极片截面切割用LeicaEMTIC3X离子束切割设备(奥地利产)进行正负极截面切割,切割电流为3.5mA,电压

为7.5kV,时间为3h。极片形貌分析(SEM)用HITACHI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产)对隔膜的表面形貌(SEM)及元素分布(EDS)进行分析。极片结构分析(XRD)采用日本理学公司D/max-2600PC对正负极片进行测试。工作方式为:以Cu靶的Kα为辐射源,λ=0.15418nm0.02°10°/min10°~90°40kV,工作电流为30mA。电极元素含量分析采用日本岛津公司ICPS-7510型顺序型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进行分析,可以用来定量分析元素的含量。极片热分析采用SETARAMC80微量热议(法国产)对负极片进行热分析,温度区间为室温~300℃,升温速度为5℃/min。结果与讨论高温贮存后容量损失两颗经过预锂化,设计容量1.6Ah的18650电池以4.05V开路电压分别于25℃及70℃搁置5个0.1C图25℃搁置后电池开路电压为3.997V,放电容量达到1.697Ah,而70℃搁置后电池开路电压仅为3.841V1.343Ah25℃剩余容量的79.14%。而当将两条放电曲线放电初始电压重合后,可以简单估算电池电压降引起的容量损失达到0.308Ah,包含可逆容量损失及不可逆容量损失。图2为搁置后的首次放电dQ/dV~V曲线,可见25℃曲线含3个明显特征峰,分别对应负极的3个平台,并且3.9V及3.6V峰最明显,而70℃看到3.4~3.7V之间一个比较宽的峰,并且峰强度同峰之间的间距小幅减小,表明活性物质略微损失。图1搁置后首次放电曲线Fig.1Thefirstdischargecurvesafterstorage图2搁置后首次放电的微分容量曲线Fig.2Differentialvoltagecurvesofthefirstdischargesafterstorage恢复容量分析两颗电池分别经过常温0.5C及0.05C放电,放电曲线见图3。可见,同样放电倍率下70℃搁置电池容量明显偏低。25℃搁置电池0.05C及0.5C恢复容量分别为1.817Ah及1.704Ah,70℃搁置电池恢复容量分别为1.650Ah1.540Ah。分别减少0.167Ah、0.164Ah,说明70℃搁置电池内阻存在一定的升高,不可逆容量损失为0.167Ah,结合图1中首次放电过程容量损失的分析,可推测图3两颗电池0.05C及0.5C恢复容量曲线Fig.3Therecoverycapacitycurvesofthetwobatteriesat0.05Cand0.5C

70℃搁置电池相比25℃搁置电池可逆容量损失容量为0.187Ah,可见,高温加速过程不但加速了电池副反应,增加了不可逆容量损失,同时由于电池活性更高,更增加了电池的可逆自放电,可逆容量损失占比为52.8%。dQ/dV分析图4为两颗电池搁置前后常温0.1C放电的微分容量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25℃电池搁置前后曲线差异较小,具有较高重合性,峰强度及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电池衰减较小。而70℃电池搁置前后表现出了明显差异,首先峰强度明显降低,表明电池活性下降、内阻升高,同时由2个峰变为4个杂峰,表明正负极存在失衡。图4两颗电池不同温度搁置前后微分容量曲线Fig.4Differentialvoltagecurvesofthetwobatteriesafterdifferenttemperaturesstorage为了准确分析正负极失衡的具体情况,将两颗电池拆解,分别得到正负极片,将金属锂片作为负极制作扣式电池,并分别以0.05C进行充放电测试,测试温度为室温,得到正负极的充放电曲线,见图5,其中正极充放电区间为3.00~4.15V,负极充放电区间为0.01~1.50V,测试电流为0.05C。25℃搁置电池正极容量为3.486mAh,70℃搁置电图5两颗电池极片制作的扣式电池充放电曲线Fig.5Chargeanddischargecurvesofthecoincellsof

池正极容量为,相比℃电池活性物质。负极方面,25℃搁置电池容量为℃搁置电池负极容量为mAh,衰减了5.6%。说明在活性材料方面,正负极均发生了一定衰减,负极衰减得更多,但由于负极预锂化,实际负极活性锂仍然是过量的,因此负极衰减并未对电池产生明显影响。正负极失衡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正极曲线发生右移(或者说负极左移),见图6(a),另外一种情况是负极曲线发生右移(或正极曲线左移),见图6(b)。前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负极活性锂损失过大,造成负极锂含量不足或者负极活性物质损失造成的,放电末期负极电位过高,处于极度贫锂状态,相应的正极电位也较高,容量受限于负极;而后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正极活性物质损失,放电末期负极仍然处于较低的电位,仍有大量活性锂,容量受限于正极。为了分析容量损失的原因,分别对正负极失衡不同程度的模拟电池电压(正极电压-负极电压)对容量做dQ/dV~V曲线,见图6(c),中间曲线为标准状态,向上为负极曲线逐渐右移,代表正极逐渐失衡;向下为正极曲线逐渐右移,代表负图6正负极失衡对微分容量曲线的影响Fig.6Effectofashiftintheelectrodebalancingondifferentialcapacitycurves极逐渐失衡[10]。可见,不同的正负极失衡状态,电池的dQ/dV~V曲线表现出明显差异,正常状态下曲线表现出3个峰,分别在3.4V、3.6V及3.9V,3.6V左右的峰最明显,3.4V的峰最弱。但当正极曲线右移,也就是说负极失衡时,曲线发生明显变化,3.3V出现一个峰,并越来越强,这个是负极石墨0.2V左右的放电平台产生的。而当负极曲线右移,正极失衡时,3.6V峰强度明显降低,并且发生分裂,逐渐变为不明显的4个小峰,整体表现为一个较宽的峰,经过比对与70搁置后的曲线相近,见图6(d),因此可以推测70℃搁置电池容量损失主要是因为发生严重正负极失衡,具体表现为负极曲线明显右移,正极容量存寿命。为了验证未预锂化电池容量损失主要来源于负极,预锂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电池贮存寿命的判断,对采用同样正负极体系的未采用预锂化处理的2Ah锂离子电池进行70℃高温搁置5个月,其搁置后首次常温0.1C放电曲线及其dQ/dV曲线见图7,可见其dQ/dV曲线与图2表现出显著的区别,并与图6(c)中正极右移的曲线高度相似,因此可以判断该电池的容量受限于负极,负极活性锂损失为主要原因,这个结论与其他研究人员[3-5的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预锂化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负极容量损失。电池EIS分析常温下,分别对两颗电池进行EIS测试,并进行了拟合,曲线见图81。可见,从EIS曲线上,可以明显看出高温搁置后电池内阻有明显提升,其中欧姆阻抗s由.6mΩ增加到20.56mΩ,只增加了10%,变化不明显,提示电解液、隔膜发生略微衰退。电池的界面阻抗sf由

图7未采用预锂化的锂离子电池搁置70℃5个月后放电曲线及微分容量曲线Fig.7Dischargeanddifferentialcapacitycurvesofthebatterywithoutprelithiationthatstoredat70℃for5months图8两颗电池搁置后EIS曲线及等效电路拟合曲线Fig.8EIScurvesandequivalentcircuitmodelofthetwobatteriesafterstorage表1不同温度搁置电池等效电路拟合参数Table1FittedequivalentcircuitparametersfromEISanalysisofbatteriesstoredatdifferenttemperatures6.098mΩ增加到19.3mΩ,增加了216%,表明电

温度 Chisquared RS/mΩ Rsf/mΩ Rct/mΩ 池SEI膜增厚明显,高温搁置电池电极界面副反应更强烈,生成了更厚的SEI膜。电荷转移阻抗Rct由

25℃70℃

2.024e-045.187e-04

18.6620.56

6.09819.3

8.92217.78.922mΩ增加到17.7mΩ,增加了98%,表明活性物质表面活性位点减少,电极表面劣化。

分别对拆解极片制得的负极、正极扣式电池进行EIS测试,见图9(a)、(b),可见,扣式电池相比图9不同温度搁置电池正负极扣式电池EIS曲线Fig.9EIScurvesofcathodeandanodecoincellsforbatteriesstoredatdifferenttemperatures全电池EIS图谱更加复杂,表现出4个时间常数。全电池EIS图谱是正负极叠加的结果,同时电极面积大、内阻较小,中高频区仅考虑Rsf及Rct即可得到较好的拟合效果。而扣式电池单独分析单一电极,并且电极面积小,更能准确测量电极材料的

形成与增厚,其对时间响应速度不同,形成两个半圆弧。但总体阻抗仅有略微增加,并且相比负极,其阻抗明显低得多。锂离子扩散系数D可以通过EIS曲线用式(1)大致计算出来[14]EIS图谱,并且实际生产的极片载量较高,厚度较

D= R2T22A2n4F4C2σ2

(1)大,添加了少量导电剂、黏结剂,电极具备显著的多孔性,因此与平板薄膜电极的EIS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更为复杂,需要4个时间常数才能得到较好的拟合度,这说明,在中高频区,除了包含SEI膜界面阻抗sfRct外,还包括更复杂的过程,比如庄全超等[13提出的中高频区域,在sf及ct之间存在与电子在活性材料颗粒内部的输运有关的e,以及可能存在的多层SEI/CEI等界面层等,这个问题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负极方面,70℃搁置后的负极中高频的半圆半径明显增大,增长超过1倍,说明SEI膜阻抗增加、电化学反应阻抗大幅增加。而正极方面,70℃搁置后的正极中高频区域由25℃的一个半圆转变成两个半圆,这主要与正极侧长期处于高温高压下,导致电极表面CEI、氧化层等双电层结构的

其中,R是气体常数;T是开尔文温度;A是极片的面积;n是化学反应中传递的电子数;F是法拉第常数;C是锂离子在极片中的浓度;σ是直线Z′--/2的斜率。在此公式中,不同温度下的正极或负极的电极面积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可通过σ估算不同温度搁置后锂离子扩散系数D的变化情况。经计算,D正5℃=13D正0℃,D负5℃=.D负0℃,可见,高温搁置后,正极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出现一定下降,而负极由于石墨层未出现显著变化,高温搁置对离子扩散系数基本没有影响。电极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图10为25℃及70℃搁置电池正极表面及截面SEM图,可见,无论从表面上还是截面上看2种图10不同温度搁置电池正极表面及截面SEM图Fig.10SEMimagesofthesurfaceandcross-sectionofcathodesforthebatteriesstoredatdifferenttemperatures分颗粒出现破碎现象。图为25℃及70℃搁置电池负极表面及截面SEM图,与正极不同,两种负极表现出较明显差异。由于两种电池经过同样的预锂化工序,只是者表面状态明显不同,70℃高温搁置电池表面副反应产物更多,说明70℃高温下负极表面发生了图不同温度搁置电池正极表面及截面SEM图Fig.SEMimagesofthesurfaceandcross-section

别并不明显,70℃高温下搁置的负极表面边界不清晰,提示表面副反应较多。12225℃70℃搁置负极表面氧分布图及元素含量,重点检测C、O、F、Al、Co及Ni等元素。结果表明,两种负极均未检出Co及Ni元素,但在C、O、F三种元素上,两种负极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70℃搁置电池负极O含量大幅增加,说明该负极表面副反应产物更多,包括组成SEI膜的主要成分ROCOOLi、ROLi等含锂有机化合物,也包括负极表面局部析锂产生的氧化物。此外,70℃搁置电池负极中F含量也略有增加,这主要来源于PVDF、F6(大部分已经清洗掉)以及SEI膜成分LiF等物质,发生较大容量损失的负极表面O及F元素含量均有一定升高[11,15]。此外测试结果发现70℃搁置电池负极检测出含有微量的Al,而25℃搁置电池未检出,说明高温搁置过程会促使正极中的Al离子穿透隔膜进入负极,在负极析出。图12不同温度搁置电池负极氧元素分布图Fig.12Thedistributionofoxygenelementintheanodesofthebatteriesstoredatdifferenttemperatures表2EDS检测元素含量Table2ElementcontentdetectedbyEDS元素25℃70℃质量比/%原子比/%质量比/%原子比/%CK60.9668.1447.3241.52OK32.1927.016.865.07FK6.864.840.190.10AlK——45.6253.31总量100.00100.00100.00100.00电极结构分析对两种负极进行了XRD检测,由于采用电池极片直接测量,因此图谱中会有较强的Cu衍射峰,这是集流体铜箔。表3给出了搁置前后电池负极石墨的晶格参数及(002)晶面的晶面间距d002。从图13中可知,电池在不同温度搁置下,其负极材料物相、结构均没有发生变化,始终保持石墨晶相,高温搁置后,衍射峰强度有所下降。高温搁置,a略微升高,c略微降低,d002值略微降低。石墨层间距的降低会增大Li+嵌入、脱嵌的阻力,进而导致容量的损失。表3不同温度搁置后负极的晶格参数Table3Latticeparametersofanodesforthebatteriesstoredatdifferenttemperatures

图14不同温度搁置电池正极XRD图谱Fig.14XRDpatternsofcathodesforthebatteriesstoredatdifferenttemperatures表4不同温度搁置后正极的晶格参数Table4Latticeparametersofcathodesforthebatteriesstoredatdifferenttemperatures项目a/Åc/Åd002/nm项目a/Åc/Åc/aI(003)/I(104)25℃搁置2.4616.7130.335725℃搁置2.858214.18064.961.10270℃搁置2.4676.6950.334770℃搁置2.858314.18264.961.520表5两种电池正负极ICP测试结果Table5ICPtestresultsofcathodesandanodesofthetwobatteries图13不同温度搁置电池负极XRD图谱Fig.13XRDpatternsofanodesforthebatteries

25℃70℃25℃70℃

项目浓度/(mg/L)化学计量比浓度/(mg/L)化学计量比浓度/(mg/L)浓度/(mg/L)

Al1.1830.0543281.6620.072601—0.103

Co6.240.1311986.740.134796——

Ni38.580.81447439.470.792603——storedatdifferenttemperatures图14为不同温度搁置电池正极XRD图谱,可见两种衍射峰都符合ɑ-NaFe2层状结构,而且各峰都很尖锐,表明了材料拥有一个高的结晶度。在XRD图谱中,衍射峰I(003)/I(104)的强度比表明了材料的低的阳离子混排程度,由表4可见,70℃置电池正极相比25℃搁置电池正极的I(003)/I(104)阳离子混排的发生,同时c/a的比值几乎不变也说明了这一点。此外,(006)/(102)和(108)/(110)的分裂程度表明材料拥有一个好的层状结构。图中没有观察到任何杂峰代表着材料高纯度。电极元素含量分析表5为两种电池正负极ICP测试结果,可见,

两种正极Ni、Co、Al含量略微变化,属于正常偏差范围内。70℃搁置负极检测出Al,而25℃搁置电池未检出,这与负极EDS结果一致,但无法确认Al元素是来源于正极活性材料NCA表明长期高温高荷电态下,正极中Al会有微量溶解迁移至负极,而常温下并未发生明显的Al溶解迁移现象。而过渡金属Ni及Co并未在负极检出。电极热分析图15为不同负极随温度的热流变化曲线,分别为未注液电池负极、25℃搁置负极及70℃搁置负极。图16为电池不同温度范围发生的分解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