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福建高考地理模拟试卷题目汇编-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_第1页
三年福建高考地理模拟试卷题目汇编-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_第2页
三年福建高考地理模拟试卷题目汇编-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_第3页
三年福建高考地理模拟试卷题目汇编-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_第4页
三年福建高考地理模拟试卷题目汇编-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福建高考地理模拟试卷题目汇编一一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解答题(共2小题)

1.(2023•莆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位于109°11'E〜109°14'E,27°30'N~27°32'N,区内地

势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隆起,岩溶槽谷地貌(“U”形地貌)发育成熟。2014年以来,

当地引导和鼓励群众种植经济型林木,使万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8.2%,同时使耕地资源

减少,“非粮化”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4.82%o表示意2019年铜仁市万山区“非粮化”

耕地地类面积,“非粮化”耕地包括耕种、种植非粮食作物的耕地及耕地通过工程手段转

化成的林地、园地、其他农用地。

类型耕地/hm?可调整地类/hn?总计/hn?

水田旱地水浇地林地园地其他农用

未耕种812.551924.092.00---2768.64

种植非粮89.38316.8379.08-485.29

食作物

工程恢复1435.26435.6669.891940.81

即可恢复-388.67110.5450.57879.78

总计/hm?931.932240.9281.081823.93876.0120.466074.52

(1)描述2019年铜仁市万山区“非粮化”耕地地类面积的结构特点。

(2)分析铜仁市万山区“U”形地貌对未耕种“非粮化”耕地规模影响较大的原因。

(3)为保障国家耕地资源安全,试从下列两种“非粮化”类型中任选一种,说明该“非

粮化”类型对万山区耕地“非粮化”管控整治的影响。

①种植结构“非粮化”:描述一定区域内耕地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

重。

②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描述一定区域内耕地转变为其他农用地,如园地、林地等。

2.(2023•三明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岸沙丘是受风力与水力交互作用而形成。托拉海河地处柴达木盆地南部(间

歇性河流),该地常年盛行风风力强劲,区域内广泛分布形态独特的河岸沙丘,最为典型

的是复合新月形沙丘。

材料二:某科研团队运用遥感影像、探地雷达(利用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来探测

介质内部物质特性和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探究该地河岸沙丘得分布特点、沉积构造和

演变规律。随着沙丘内部的水分变化,其内部存在明显交界面。在交界面以上,沙质疏

松,电磁波传播速度较快;在交界面处存在盐壳,出现强烈反射;交界面以下附近,含

水量较高,快速衰减(如图)。

材料三:通过对比2002-2020年间速感影像图发现,河岸沙丘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

(2)描述2002-2020年间沙丘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3)根据探地雷达信号变化,分析该地古复合新月形沙丘不同时期形态结构变化的原因。

三年福建高考地理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解答题(共2小题)

1.(2023•莆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位于109°11'E~109°14'E,27°30,N〜27°32'N,区内地

势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隆起,岩溶槽谷地貌(“U”形地貌)发育成熟。2014年以来,

当地引导和鼓励群众种植经济型林木,使万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8.2%,同时使耕地资源

减少,“非粮化”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4.82%。表示意2019年铜仁市万山区“非粮化”

耕地地类面积,“非粮化”耕地包括耕种、种植非粮食作物的耕地及耕地通过工程手段转

化成的林地、园地、其他农用地。

类型耕地/hn?可调整地类/hn?总计/hn?

水田旱地水浇地林地园地其他农用

未耕种812.551924.092.00---2768.64

种植非粮89.38316.8379.08-485.29

食作物

工程恢复1435.26435.6669.891940.81

即可恢复-388.67110.5450.57879.78

总计/hm?931.932240.9281.081823.93876.0120.466074.52

(1)描述2019年铜仁市万山区“非粮化”耕地地类面积的结构特点。

(2)分析铜仁市万山区“U”形地貌对未耕种“非粮化”耕地规模影响较大的原因。

(3)为保障国家耕地资源安全,试从下列两种“非粮化”类型中任选一种,说明该“非

粮化”类型对万山区耕地“非粮化”管控整治的影响。

①种植结构“非粮化”:描述一定区域内耕地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

重。

②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描述一定区域内耕地转变为其他农用地,如园地、林地等。

【考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的过程与影响;耕地的保护与粮食安全;地表形态的塑

造.

【专题】地理关联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1)2019年铜仁市万山区“非粮化”耕地地类面积的结构特点先从横向类型进

行描述,再从纵向类型进行描述。

(2)从题目的意思可以看出,铜仁市万山区“U”形地貌造成“非粮化”耕地规模扩大,

原因可以从“U”形地貌带来耕作困难、水土流水严重、交通不便、耕地条件差等方面分

析。

(3)①种植结构“非粮化”对万山区耕地“非粮化”管控整治的影响主要从生产能力、

适度种植、耕地恢复、农产品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分析。

②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对万山区耕地“非粮化”管控整治的影响主要从耕作层破坏、

耕地治理、补充耕地、维护耕地保佑量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耕地地类面积的结构指的是各类地类类型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关系。“非

粮化”耕地地类分为未耕种、种植非粮食作物、工程恢复、即可恢复四种类型,其中,

未耕种的耕地面积最大,种植非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较小;“非粮化”耕地地类分为水田、

旱地、水浇地、林地、园地、其他农用地,其中,旱地“非粮化”面积最大,水浇地“非

粮化“面积最小;从大类来看,即“非粮化”耕地地类分为耕地和可调整地类,其中,''非

粮化”耕地面积大于可调整地类面积;从小类内部来看,可调整地类中林地面积最大。

(2)“U”形地貌表现为地表崎岖,起伏较大,耕种难度加大;地表崎岖,耕作过程中容

易出现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地表崎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耕地得不

到充分的开发利用;“U”形喀斯特地貌耕地质量差,再加上劳动力不足,农户放弃耕种

的意愿增强。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说明影响。选择①种植结构“非粮化”

进行说明,首先明确种植结构“非粮化”只是选择种植的作物为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

物或者休耕,基本上没有对耕地的耕作层产生破坏,可以随时恢复粮食生产。保护了耕

地与我国“藏粮于地”策略相互吻合,发展多样化种植也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

化的需求,因此种植结构“非粮化”不宜成为耕地“非粮化”整治的主要内容。

选择②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进行说明,首先要明确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将耕地

转变为园地、林地等,对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应是管控和治理

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

(1)未耕种的耕地面积最大,种植非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较小;旱地“非粮化”面积最

大,水浇地“非粮化”面积最小;“非粮化“耕地面积大于可调整地类面积;林地面积在

可调整地类中面积最大等。

(2)“U”形地貌下,地形坡度增加,加大耕种难度;易发生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贫瘠和

石漠化程度,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山势陡峭,阻碍了乡村交通的发展,使得居民点与道

路往往分布在坡度较低的谷底区域,造成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耕地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

用;岩溶发育强烈,地表破碎,耕地面积少且分散,伴随着劳动力流失,农户放弃耕种

的意愿增强。

(3)①种植结构“非粮化”基本上没有对耕地的耕作层产生破坏,耕地仍保持着粮食生

产能力,可以随时恢复粮食生产,适度种植经济作物和休耕,既有利于平衡耕地土壤的

生态系统和恢复地力,与我国“藏粮于地”策略相互吻合,也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农产品

多样化的需求,因此种植结构“非粮化”不宜成为耕地“非粮化”整治的主要内容。

或②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对耕地耕作层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对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

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耕地中的非耕农地利用,既是治理耕地“非粮化”的重点,也

是补充耕地、维持耕地保有量的主要对象,因此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应是管控和治

理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内容。

【点评】本题以2019年铜仁市万山区“非粮化”耕地地类面积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

2019年铜仁市万山区“非粮化”耕地地类面积的结构特点、“U”形地貌对未耕种“非粮

化”耕地规模影响较大的原因、“非粮化”类型对万山区耕地“非粮化”管控整治的影响

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

象的能力。

2.(2023•三明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岸沙丘是受风力与水力交互作用而形成。托拉海河地处柴达木盆地南部(间

歇性河流),该地常年盛行风风力强劲,区域内广泛分布形态独特的河岸沙丘,最为典型

的是复合新月形沙丘。

材料二:某科研团队运用遥感影像、探地雷达(利用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来探测

介质内部物质特性和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探究该地河岸沙丘得分布特点、沉积构造和

演变规律。随着沙丘内部的水分变化,其内部存在明显交界面。在交界面以上,沙质疏

松,电磁波传播速度较快;在交界面处存在盐壳,出现强烈反射;交界面以下附近,含

水量较高,快速衰减(如图)。

材料三:通过对比2002-2020年间速感影像图发现,河岸沙丘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

交界面

(2)描述2002-2020年间沙丘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3)根据探地雷达信号变化,分析该地古复合新月形沙丘不同时期形态结构变化的原因。

【考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的过程与影响;地表形态的塑造;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发生的原因.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热点问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

表形态.

【分析】(1)沙丘地貌成因主要从气候、风力的堆积和搬运作用、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

(2)沙丘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干旱、风力作用等方面分析。

(3)古复合新月形沙丘形态结构变化的原因主要从气候、风力作用、沙源量、水分蒸发

量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读图可知,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缓而凹入,背风坡陡而凸出,所以该

地常年盛行风应为西北风,早期新月型沙丘的物质来源于西北方向,该地常年盛行西北

且风力强劲,为沙丘提供并输送沙源;结合材料“河岸沙丘是受风力与水力交互作用而

形成。托拉海河地处柴达木盆地南部”,可知托拉海河为间歇性河流并位于早期新月型沙

丘西北方向,托拉海河汛期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岸或河床堆积。

(2)读图可知,在2002-2020年间,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且沙丘面积缩小;在常年

盛行的西北风作用下,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2002-2020年间,河道与沙丘之间距离缩

短,表明该区可利用沙源面积减少;在常年盛行的西北风作用下,风力强劲,沙丘迎风

坡以风力侵蚀为主,沙丘面积缩小。

(3)根据图示及材料,早期气候较为干旱,河道与沙丘之间距离较远,沙源丰富,为沙

丘的快速发育阶段,以风力堆积为主,沙丘规模不断增大;中期:气候转湿,沙丘水分

增加;河道与沙丘之间距离缩短,表明该区可利用沙源面积减少;在常年盛行的西北风

作用下,风力强劲,沙丘迎风坡以风力侵蚀为主,风力侵蚀,使沙丘表面形成风蚀坑,

沙丘体积缩小;后期:气候转干,蒸发变强,沙丘中水盐向上运动,水分蒸发后,沙丘

表面形成盐壳层;河道与沙丘之间距离又较远,沙源丰富;以风力堆积为主,在盐壳层

上继续堆积;根据探地雷达信号变化,该地古复合新月形沙丘不同时期形态结构变化为

随着沙丘内部的水分变化,其内部存在明显交界面;在交界面以上,沙质疏松,电磁波

传播速度较快;在交界面处存在盐壳,出现强烈反射;交界面以下附近,含水量较高,

快速衰减。

故答案为:

(1)汛期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岸堆积;枯水季节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或沙洲裸露,

为沙丘提供沙源。

(2)特征: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面积缩小。在常年盛行的西北风作用下,沙丘向东南

方向移动;河道与沙丘之间距离缩短,沙源面积减少;风力强劲,沙丘侵蚀大于堆积,

面积缩小。

(3)早期:气候较为干旱,沙源丰富,为沙丘的快速发育阶段,以风力堆积为主,沙丘

规模不断增大。中期:气候转湿,沙丘水分增加;风力侵蚀,表面形成风蚀坑,沙丘体

积缩小。后期:气候转干,蒸发变强,沙丘表面形成盐壳层。沙源丰富,在盐壳层上继

续堆积。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沙丘地貌的成因、沙丘变化特征及原因、古复合新月

形沙丘不同时期形态结构变化的原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

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

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考点卡片

1.地表形态的塑造

37163:地表形态的塑造

2.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知识点的认知】

1、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