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车双联举升装置_第1页
旅居车双联举升装置_第2页
旅居车双联举升装置_第3页
旅居车双联举升装置_第4页
旅居车双联举升装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旅居车双联举升装置本标准规定了旅居车双联举升装置的型式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使拖挂式旅居车车体举升,从而与牵引车分离,使得旅居车停泊平稳安全的双联电动及手动举升装置,也适用于其它结构和功能类似的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GB/T1766—2008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评级方法GB/T1804-2000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GB/T1865—2009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5023.1—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GB/T10125—2012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12350—2000小功率电动机安全要求GB/T12464普通木箱GB/T13793—2016直缝电焊钢管GB15092.1器具开关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5115—2009压铸铝合金GB/T29482.1—2013工业机械数字控制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JB/T5276—2017小功率直流电机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型式和基本参数4.1型式4.1.1双联举升装置的基本代号为LG,型式按其动力机构分为如下几种:a)手动双联举升装置如图1所示,不带电机驱动,两举升支腿由传动轴联动,通过手摇机构提供动力的双联举升装置,其代号的表征字母为M;b)单电机双联举升装置如图2所示,通过单个电机驱动,两举升支腿由传动轴联动,保留手摇机构的双联举升装置,其代号为S;c)双电机双联举升装置如图3所示,通过两个电机驱动,两个开关同时操作实现联动,保留手摇机构的双联举升装置,其代号为D。图1手动双联举升装置图2单电机双联举升装置图3双电机双联举升装置4.1.2型号编制方法丝杆行程分类代号:1—行程450mm;2—行程500mm;3—行554.2基本参数图4举升支腿图5手摇柄7表1基本参数≈≤5基本要求5.1设计开发5.1.1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配备手动应急伸缩装置。5.1.2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系统具有载荷过载保护功能、超行程保护功能。5.1.3系统设计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5.1.4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不低于GB1804中的IT15。5.2原材料5.2.1内管、外管、调节管的钢管材料,采用不低于GB/T13793直缝电焊钢管中的Q235A;5.2.2圆柱齿轮、传动轴等按强度要求采用不低于GB699中的45号钢;5.2.3减速箱体按强度要求采用不低于GB/T15115中的YL113压铸铝合金;5.2.4电机应符合JB/T5276的规定,且电机安全要求应符合GB12350的规定;5.2.5开关应符合GB15092.1的规定;5.2.6导线应符合GB/T5023.1的规定;5.2.7附件和配件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采购、制造;5.2.8其它选用材料及元器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并能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85.3工艺要求5.3.1所有零件应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装配。5.3.2过盈配合零件在装配时,应平稳地压入,不得有松动及歪斜现象。5.3.3齿轮与齿轮之间应啮合良好。5.3.4轴承、齿轮以及容易磨损的位置应涂抹润滑脂。5.3.5双联举升机构整体装配完成后,手动或电机上电并检查时,各部分运转应灵活可靠。5.3.6圆柱齿轮的精度不应低于GB10095中的10级;5.3.7主要零件的热处理硬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热处理件不得有裂纹、过烧等缺陷。表2主要零件的热处理硬度要求传动键、销5.4检验检测5.4.1具备检查机加工零件尺寸检测能力。5.4.2具备承重测试、耐久性测试、高低温测试、淋雨试验、耐盐雾试验、振动试验的检测能力。6技术要求6.1外观质量要求6.1.1外表面应无尖角、锐边、污渍等瑕疵;6.1.2外表喷塑、镀锌等涂层应粘附牢固,表面均匀,色泽一致,不得有明显的斑点、皱皮、气泡、划痕等缺陷。裸露在外的加工表面应作防锈处理。应符合GB/T1766、GB/T1865和GB/T9286的规定。6.2性能要求6.2.1系统的正常使用性能应达到表1的规定。6.2.2系统在承受1.5倍额定举升载荷(垂直静载荷)作用下,持续3分钟,各部位不得产生永久变形、裂纹及其它异常现象。6.2.3系统在承受1.1倍额定举升载荷(垂直动载荷)作用下,持续15秒,各运动部位应工作正常及平稳可靠,包括手摇柄在内的任何部位均不得产生有害于使用的异常现象。6.2.4系统与水平面垂直倾斜达5。时,承受额定静载荷作用下3分钟,应能保持稳定,任何部位均不得产生永久变形及其它异常现象。6.2.5系统的耐久性是指在承受额定举升载荷时,能举升高度150mm,往复动作达到8分钟两次(一个往复升降循环为一次此时,各部分不能损坏,且举升机构仍能正常工作。往复循环次数应大于等6.3环境适应性6.3.1使用环境温度9系统应能在环境温度−30℃~50℃、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5%的条件下正常工作。6.3.2耐盐雾性试验按照6.3.2试验后,每块参比试样的质量损失在70g/m2±20g/m2范围内。6.3.3振动试验按照6.3.3振动试验后,系统应正常工作。7试验方法7.1外观用手感、目视方法检查。7.2性能试验7.2.1电动升、降试验:开启电源,启动升、降试按钮,产品能正常使用且参数达到表1要求。7.2.2承载试验(1.5倍额定举升载荷)系统通过抱箍或连接板等部件,固定到拖挂式旅居车模拟车架上,加载表1对应的额定举升载荷,分摊到两支腿上的载荷F1和F2,应按1:1的比例均分,分摊误差应在±10%以内。动、静过载测试、耐久性寿命测试加载方式相同。.图2系统加载示意图双联举升装置在承受1.5倍额定举升载荷(垂直静载荷)作用下,持续3分钟,各部位无产生永久变形、裂纹及其它异常现象。7.2.3承载试验(1.1倍额定举升载荷)系统承受1.1倍额定举升载荷(垂直动载荷)作用下,持续15秒,各运动部位是否工作正常及平稳可靠,包括手摇柄在内的任何部位均不得产生有害于使用的异常现象。7.2.4承载试验(静载荷)系统与水平面垂直倾斜达5。时,承受额定静载荷作用下3分钟,保持稳定,观察任何部位是否产生永久变形及其它异常现象。7.2.5耐久性试验:系统的耐久性是指在承受额定举升载荷时,举升高度50mm,往复动作达到8分钟两次(一个往复升降循环为一次),往复循环次数应1000次。观察各部分是否损坏,且举升机构是否仍能正常工作。7.3环境适应性7.3.1使用环境温度7.3.1.1系统在不通电状态降温至-30℃±2℃并保持2h,然后通电进行检查。7.3.1.2系统在不通电状态升温至50℃±2℃并保持2h,然后通电进行检查。7.3.2耐盐雾性测试按GB/T10125—2012的5.2要求,在系统外管上按要求取样,在喷雾压力98kPa,试样经受48h的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后,每块参比试样的质量损失在70g/m2±20g/m2范围内。7.3.3振动性能测试按GB/T29482.1—2013的4.2.1要求。8检验规则8.1检验分类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8.2出厂检验8.2.1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8.2.2出厂检验项目为本标准5.1、5.2、5.3条,其中4.1条逐台进行,5.2、5.3条按GB/T2828.1—2012规定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取一般检验水平I,接收质量限(AQL)6.6,见表2。表3抽样方案Nn812233456788.3型式检验8.3.1型式试验一般两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a)新产品投产鉴定时;b)材料、元器件,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性能时;c)停产2年以上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与上次有较大差异时;e)上级质量监督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要求时。8.3.2型式检验抽样应从出厂检验合格品中抽取,抽样量为2台。8.3.3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5.1、5.2、5.3条的全部项目。8.3.4当型式检验结果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有一次整改的机会,若整改后还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本次型式检验不合格。9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9.1标志产品及外包装物上应标明:a)产品名称;b)规格、型号;c)执行标准号;d)制造厂名;e)批号;f)厂址;g)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9.2安全标志应在符合GB2894的规定。装置外表面易见部位粘贴或喷涂明显的警告标志。9.3使用说明书包装箱内应附产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应包含:a)安全信息与使用注意事项;b)型号与规格;c)安装及配线;d)操作说明;e)报警信息;f)故障诊断与对策;g)保养和维护;h)零部件分解图以方便客户购买零部件;9.4包装产品外包装采用普通木箱包装,应符合GB/T9.5运输12464的规定。9.5.1应严格按包装箱上的贮运标志进行作业。9.5.2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