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2_第1页
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2_第2页
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2_第3页
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2_第4页
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古代诗歌阅读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其三)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周总领、王漕、赵守置酒南楼,席上留别。

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①耳,急羽且飞觞。

序兰亭,歌赤壁,绣衣香。使君千骑鼓吹,风采汉侯王。莫把骊驹②频唱,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在家贫亦好,此语试平章③。

【注】①陶写:怡悦情性,消愁解闷。②骊驹: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③平章:品评。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两句紧承小序的内容来写,“折柳"“挂席”代指送别、远行,点明主题。

B.“二年"两句寓庄于谐,写作者两年来调动频繁,往来江上,以致游鱼飞鸟都嘲笑他。

C.“丝竹”两句写作者与友人陶醉音乐、举杯换盏的场面,渲染了宴会上热闹的气氛。

D.“使君"两句写在座的周总领、王漕、赵守、汉侯王等友人,排场盛大,儒雅风流。

16.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暮过回乐烽②

李益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注]①受降城,一说在宁夏灵州回乐县内。②诗人随部队支援前线时,黄昏经过回乐看到烽火台,作此诗。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诗选取沙、月两种意象,以雪、霜作比,描摹边城夜色,画面呈现冷色调。

B.《夜》诗三、四句笛声打破寂静,唤醒征人思乡之情。“尽”字强化笛声感染效果。

C.《暮》诗将烽火画面前置,再讲述自己随军从沙漠赶来,这样写具有视觉冲击力。

D.两首诗均为边塞诗,笔力雄健,先景后情,将戍边战士的生活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16.两首诗都写到“回乐烽",但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怀人写景。开篇两句以“北山”“白云"交代作者居地的清幽环境;“自怡悦”,是诗人此刻的心情,也是他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B.三、四两句进入题意。作者对友人心中存有惦念,故而试着登高遥望;但直至飞过的鸿雁消失在视线的尽头,也没看到期待中的身影。

C.第七至第十句写不时可见的归人在江畔边行边歇,天边的树木与江畔的弯月静静烘托。这是作者登高所见之景,动静相宜,美不胜收。

D.这首诗文字朴实,情感真挚,平淡疏缓又温情脉脉,他笔下的居住之地,既远离喧嚣,又不显得很孤僻,很有陶渊明诗歌的冲淡风格。

16.诗歌五、六两句分别写了作者心中的“愁绪"和“兴致”,两者各有缘由,且有机统一于全诗中。请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赠周处士

庾肩吾

九丹开石室,三径没荒林。

仙人翻可见,隐士更难寻。

篱下黄花菊,丘中白雪琴。

方欣松叶酒,自和游山吟。

[注]庾肩吾:字子慎,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一、二句写周处士隐居炼丹之处远离世俗、荒无人烟,路被荒林遮盖住了。

B.本诗三、四句用仙人可见衬托隐士难寻,突出周处士隐居之处更为幽僻。

C.本诗第五句中“黄花"与《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中“黄花"表达的情感相同。

D.从本诗第六句中的“白雪琴”可以看出周处士喜爱弹琴,情趣高雅。

16.本诗最后两句“方欣松叶酒,自和游山吟"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③,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①公元1129年,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②郁孤台:唐代地方官李勉在贺兰山上修建了郁孤台,借此遥望皇帝的宫阙。③长安:此处代指宋都汴京,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

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起笔不凡,此人由眼前的“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将无限哀痛满腹幽怨巧妙地传达出来。

B.三四句写词人遥望汴京,眼前无数峰峦让他触目伤怀,自感年华已逝,功名难就,因而心生恨意。

C.五六句“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倒,“毕竟”二字使表达的情感更为深沉复杂。

D.这首词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风格沉郁顿挫,颇有“老杜"之风。

16.请简要分析作者在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句所寄寓的不同情感。(6分)

山东省枣庄三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检测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①

陆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②。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感情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②凌烟像: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凌烟阁图象,被视为士人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至高荣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16.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其三)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周总领、王漕、赵守置酒南楼,席上留别。

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①耳,急羽且飞觞。

序兰亭,歌赤壁,绣衣香。使君千骑鼓吹,风采汉侯王。莫把骊驹②频唱,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在家贫亦好,此语试平章③。

【注】①陶写:怡悦情性,消愁解闷。②骊驹: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③平章:品评。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两句紧承小序的内容来写,“折柳"“挂席”代指送别、远行,点明主题。

B.“二年"两句寓庄于谐,写作者两年来调动频繁,往来江上,以致游鱼飞鸟都嘲笑他。

C.“丝竹”两句写作者与友人陶醉音乐、举杯换盏的场面,渲染了宴会上热闹的气氛。

D.“使君"两句写在座的周总领、王漕、赵守、汉侯王等友人,排场盛大,儒雅风流。

16.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D(“汉侯王”不是实指,词中是借以夸赞众人的风采)

16.①“折尽武昌柳"“莫把骊驹频唱”等句写出惜别之情;②“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富贵何时休问”等句感叹光阴虚度,壮志难酬;③“在家贫亦好,此语试平章"抒发自我宽慰、放达之情。

(每点2分,情感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各1分,共6分)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暮过回乐烽②

李益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注]①受降城,一说在宁夏灵州回乐县内。②诗人随部队支援前线时,黄昏经过回乐看到烽火台,作此诗。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诗选取沙、月两种意象,以雪、霜作比,描摹边城夜色,画面呈现冷色调。

B.《夜》诗三、四句笛声打破寂静,唤醒征人思乡之情。“尽”字强化笛声感染效果。

C.《暮》诗将烽火画面前置,再讲述自己随军从沙漠赶来,这样写具有视觉冲击力。

D.两首诗均为边塞诗,笔力雄健,先景后情,将戍边战士的生活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16.两首诗都写到“回乐烽",但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15.(3分)D(“笔力雄健”错)

16.(6分)《夜》诗以回乐烽为背景,描写烽火台前如雪的沙漠,渲染寂静苍凉的氛围;(2分)《暮》诗以回乐烽为描写对象,首句熊熊烽火渲染战事紧张的氛围;(2分)后两句拆分“回乐"二字,写先前打仗以回为乐,如今从军乐在未回,反映戍边将士为国家献身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2分)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怀人写景。开篇两句以“北山”“白云"交代作者居地的清幽环境;“自怡悦”,是诗人此刻的心情,也是他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B.三、四两句进入题意。作者对友人心中存有惦念,故而试着登高遥望;但直至飞过的鸿雁消失在视线的尽头,也没看到期待中的身影。

C.第七至第十句写不时可见的归人在江畔边行边歇,天边的树木与江畔的弯月静静烘托。这是作者登高所见之景,动静相宜,美不胜收。

D.这首诗文字朴实,情感真挚,平淡疏缓又温情脉脉,他笔下的居住之地,既远离喧嚣,又不显得很孤僻,很有陶渊明诗歌的冲淡风格。

16.诗歌五、六两句分别写了作者心中的“愁绪"和“兴致”,两者各有缘由,且有机统一于全诗中。请简要分析。(6分)

15.C(3分。“江畔的弯月"不对,原文写“江畔洲如月”,实际上是写江畔像弯月一样的沙洲,不是写月)

16,.参考答案(一)

①愁绪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愁,因薄暮而触发;兴致是欣赏美景的兴致,因清秋而引起。

②“愁绪"上承相望而不能相见,“兴致”下启登高之所见之景,自然地融合在全诗中。

③作者因重阳赏景的兴致触发了思念之情,又因不得见而生愁,两者是有机统一的。

参考答案(二)

①愁绪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愁,上承相望而不能相见,因薄暮而触发。

②兴致是欣赏美景的兴致,下启登高之所见之景,因清秋而引起。

③作者渴望与友人一起赏景,分享这种雅兴,又因不得见而生愁,两者有机统一于全诗中。

(6分。能解释“愁"的原因,2分;能解释“兴”的缘起,2分;能分析二者的内在关系,解释统一性,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组织合理,即可酌情赋分)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赠周处士

庾肩吾

九丹开石室,三径没荒林。

仙人翻可见,隐士更难寻。

篱下黄花菊,丘中白雪琴。

方欣松叶酒,自和游山吟。

[注]庾肩吾:字子慎,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一、二句写周处士隐居炼丹之处远离世俗、荒无人烟,路被荒林遮盖住了。

B.本诗三、四句用仙人可见衬托隐士难寻,突出周处士隐居之处更为幽僻。

C.本诗第五句中“黄花"与《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中“黄花"表达的情感相同。

D.从本诗第六句中的“白雪琴”可以看出周处士喜爱弹琴,情趣高雅。

16.本诗最后两句“方欣松叶酒,自和游山吟"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5.C(“表达情感相同"错)

16.同:都表达了置身大自然的欢欣、愉悦之情。

异:陶诗重在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回归大自然、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流淌。

庾诗重在赞颂周处士身处大自然中,一边饮松叶酒,一边又抚琴吟诗的洒脱不拘、欣然忘我之态。

(本题共6分。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③,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①公元1129年,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②郁孤台:唐代地方官李勉在贺兰山上修建了郁孤台,借此遥望皇帝的宫阙。③长安:此处代指宋都汴京,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

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起笔不凡,此人由眼前的“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将无限哀痛满腹幽怨巧妙地传达出来。

B.三四句写词人遥望汴京,眼前无数峰峦让他触目伤怀,自感年华已逝,功名难就,因而心生恨意。

C.五六句“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倒,“毕竟"二字使表达的情感更为深沉复杂。

D.这首词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风格沉郁顿挫,颇有“老杜”之风。

16.请简要分析作者在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句所寄寓的不同情感。(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因而心生恨意"理解有误。

16.本词结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寄寓了家国沦亡的创痛与收复无望的悲愤之情。

(3分)。《永遇乐》词结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发了对宋朝廷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与渴慕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3分)

山东省枣庄三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检测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①

陆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②。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感情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②凌烟像: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凌烟阁图象,被视为士人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至高荣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16.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5.D16.第一问:①对比。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②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

第二问:通过对友人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冀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过起了隐居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