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件 第二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件 第二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件 第二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件 第二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件 第二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第二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研究学习要求明确《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理论定位把握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理念及特征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设置和学习主题熟悉《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逻辑及呈现方式01020304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图第一节

教材的指导思想引言

教材既承载着知识,又蕴藏着价值,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对教材整体设计的深度理解与把握,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对用好、用活教材至关重要。

一、政治方向

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写时,以体现国家意志、中国基因、世界眼光、儿童立场为根本方针,以培育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国家对少年儿童教育提出的要求与儿童生活有机融合。一、政治方向(一)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作为承载这一使命的教材,将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作为首位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重大主题教育内容,用正确的理论武装青少年头脑,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一、政治方向(一)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鲜明政治导向的教材,对于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构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重要价值。一、政治方向(二)与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创新同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

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对思想政治有重要影响的政策文本,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指南》《“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更加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一、政治方向(二)与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创新同步推进

道德与法治教材站国家发展的高度,及时融入新理论、新思想、新成果。比如,在“国情教育”学习主题中,教材在第二学段设置了“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的内容;在第三学段设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内容;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战略”等内容。一、政治方向(三)与时俱进反应时代特征

道德与法治教材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围绕课程内容体系,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及国内外时事,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进行呈现;充分融入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主题内容,并专门设置了中国梦、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专题,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重视典型性和适切性。一、政治方向(三)与时俱进反应时代特征

比如,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学习主题中,教材设置了珍爱生命和远离毒品、防范性侵害和欺凌、树立社会安全意识和遵守公共卫生规则的意识、了解公共卫生事件和认识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等内容,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密切相关的若干热点问题,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保护好自己提供了具体的建议。这些主题内容的选择,充分结合近年来党和国家发布的若干重要文件、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以及鲜活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切实提升教育价值,达到教育效果。二、理论定位(一)强化课程育人时代使命

道德与法治教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担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的育人使命。二、理论定位(一)强化课程育人时代使命

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吸收了近年来我国德育课程改革成果和法治教育经验,体现了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有机融入了重大主题教育内容,充分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开创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把握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特色,突出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发挥了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方向

2022版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理论定位中突出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坚定“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根本方向,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二、理论定位(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都作出了具体要求,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所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清晰地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德育中的引领作用。为此,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领域,从学生的自我成长逐步扩展到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在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和学习目标;教材衔接学生生活情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个体生命成长经历的每个阶段,从各个角度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理论定位(四)突出核心素养育人导向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和教育组织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纲的指导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承载着培育“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

教材充分体现融“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点。二、理论定位(四)突出核心素养育人导向二、理论定位《道德与法治》教材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示例

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直面繁复杂的问题,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会判断、学会鉴别、学会不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如图所示。知识结构图第二节

教材的编写理念一、强化课程一体化结构设计儿童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图示(一)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为主线建构课程体系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等相关主题。

一、强化课程一体化结构设计儿童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图示(一)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为主线建构课程体系教材采用主题统领下的跨学科编写方式,将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目标、教育主题及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统整起来,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起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一、强化课程一体化结构设计(二)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构建一体化学习主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承载着培育“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体现融“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为一体的理念,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在不同学段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主题。一、强化课程一体化结构设计(二)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构建一体化学习主题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主题及学习目标一体化内容呈现一、强化课程一体化结构设计(三)遵循儿童成长规律设计一体化课程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材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并贯穿始终,将“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主题按照不同学段分别布局,将这些主题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发展需求融入12册教材各主题单元中,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一、强化课程一体化结构设计(三)遵循儿童成长规律设计一体化课程内容

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本主题分别涉及“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事、学会分辨是非和对待错误、学会发现进步和正确看待学习成绩、欣赏他人优点、关心他人且乐于合作、学会求助且乐于助人,亲近自然、了解家乡、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本主题分别涉及“关心家庭和承担家务、正确的消费观、日常基本礼仪、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正确的集体观念、邻里关系、尊重劳动者、爱护公共设施、环境保护意识、文明上网、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等内容。本主题分别涉及“诚信自尊自爱自强、理性思考和正确判断、平等待人和团结互助、感恩父母和参与家务、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文明规范”等内容。道德教育学习主题不同学段的内容呈现二、体现德育课程的生活本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其一教材所预设的德育目标,是在引导学生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其二教材以生活为逻辑整合教育内容。其三教材在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理念下,一般按照“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超越生活”。其四教材尊重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三、基于生命经验的道德学习

德育归根结底是“学德”,而“学德”如果不经由和利用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就不可能发生。这些经验是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前提,也是学习新事物的起点。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材从内容建构到活动设计都强调以儿童生命经验为中心的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教材在总体设计上凸显以儿童生活经验为中心的儿童立场。其二教材在内容设计上给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表达生活经验的空间。其三教材在活动设计上,注重与儿童自身经历关联。四、致力公民素养的法治教育

儿童期正是公民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并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进行融合,以满足和适应儿童未来社会发展需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法治教育是一种公民素养教育,而非法律专业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基于这种理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法治教育有机融入法治知识,注重培养儿童的法治意识。在低年级段强化规则养成教育,其他册次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高年级设置专册进行系统呈现的编写理念,确保了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知识结构图第三节

教材的编写特征一、明暗结合,螺旋上升

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了明暗两线相互结合的方式,明线为时间、空间的变化与转移,根据学生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暗线为学生生活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及事件,暗含了“学生与自我、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和人类文明”等知识学习的和品德发展的逻辑。(一)明暗结合的呈现方式一、明暗结合,螺旋上升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单元框架设计,即各册单元的逻辑安排,突出以学生生活为主线的明线设计。具体表现为内容编排主要通过时间或空间线索交织呈现的各种事件和问题展开。

比如,一年级上册教材,整册就是围绕“适应新生活”这一个教育主题设计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随着学生生活的不断变化,不断转换空间和时间(见下表)。1.主题与单元:学生生活为主线的明线设计(一)明暗结合的呈现方式一、明暗结合,螺旋上升1.主题与单元:学生生活为主线的明线设计主题单元

“以学生生活为主线”的纵向明线设计

一年级上册单元空间逻辑选取内容1.我是小学生啦从家庭到学校主要针对学生“学校生活的开始”这一重大事件展开2.校园生活真快乐学校生活的空间形式与内容之间转移主要围绕“上课”和“课间”两种最基本的学校生活内容和事件展开3.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又转到了家庭生活而这一次的家庭生活,主要围绕有学校生活介入后的家庭生活的变化展开4.天气虽冷有温暖转到了大自然中季节变化主要围绕季节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以及新年这一非常重要的生活事件展开

随着空间逻辑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始终不变的是主题一直围绕新生活进行拓展和延伸,隐含着学生身份的重大转变,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学校生活。(一)明暗结合的呈现方式一、明暗结合,螺旋上升2.主题与单元:以道德内在发展为主线的暗线设计

同一主题,往往会在整册教材乃至多册教材的各个单元都有所体现,关于教材横线关联的逻辑上升就是以学生内在发展为主线的暗线设计。这样的暗线设计使教材的育人目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完整性和贯通性。

同一主题,根据其内容上的逻辑联系,由低到高在全套教材中纵向衔接。按照儿童在不同阶段所面对的具体问题,在不同年级段里,教材做出既有联系又有发展的安排。(一)明暗结合的呈现方式一、明暗结合,螺旋上升2.主题与单元:以道德内在发展为主线的暗线设计

总之,同一教育主题的结构处理,既实现了教育主题横向衔接、螺旋上升的暗线设计,也体现了育人目标一致性与阶段性要求。主题单元“以学生内在发展为主线”的横向暗线设计涉及领域不同学段主题单元及内容要求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学校生活领域中班级主题”内容二年级上册“我爱我们班”主题单元:强调的是初步树立集体意识、规则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公共生活空间;进行集体生活感的培养;遵守班规,承担班级事务,参加班级活动能力的培养。四年级上册“与班级共成长”主题单元:则强化了集体意识、规则意识、民主意识;感悟班级与自我成长;班规的制定与执行;群体之间应如何相处,克服狭隘的小团体思想的培养。五年级上册“我们是班级的主人”单元:强调的是民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平等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班级民主生活的教育;强调集体中民主意识的培养。(一)明暗结合的呈现方式一、明暗结合,螺旋上升

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见下表)(二)螺旋上升1.主题一体化设计小学各学段学习主题一体化设计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学习主题入学教育道德教育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情教育一、明暗结合,螺旋上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按照小学低、中、高年级三个学段,学习要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学习内容各有侧重,实现教材内容的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在教材设计上关注学段的衔接。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为例,内容如图所示。(二)螺旋上升2.学段递进衔接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内容一体化衔接的单元呈现二、德法交融,相互渗透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效的融合,体现为道德化的法治教育(重视法治教育的精神基础)和法治化的道德教育(重视底线的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彰显了以儿童生活来融合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特征。

因此,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助于法治教育的进行,而法治教育的深入进行也推动着道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二者的融合主要做到了以下四点。二、德法交融,相互渗透(一)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同一场景中的融合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融合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凸显道德与法治综合性特征。因此,教材通常会在同一个儿童生活场景或事件中,既让儿童看到法律所规定的底线,也要让儿童看到道德所倡导的高尚选择。教材既体现了两种教育的互补,也明确了两种教育的界限。比如,三年级《万里一线牵》一课,在儿童通信交往的生活场景中,教材既融合了通信文明的道德教育,也融合了信息安全的法治教育。又如,四年级《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教材既讲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也谈到了购物中的文明礼仪问题。二、德法交融相互渗透(二)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儿童生活中的融合

依据道德与法治在儿童生活中的并存的理念,教材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做到遵循儿童生活特点和教育规律的融合。教材呈现了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从现实生活需求出发来融合两种教育。比如,三年级上册“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一课,教材在一个山区儿童失学的真实情境中,适时融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儿童受教育权利保障的法律条文。

第二种是以儿童的生活场景或者生活实践来融合两种教育。又如,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一课,教材在儿童上学路上这一生活场景中融合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二、德法交融相互渗透(三)在两者融合中树立法律信仰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是一种公民素养教育,教材在实现二者融合的设计中,还注重深层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识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法律信仰。从而对法律产生敬畏和信赖,形成一种自觉的守法精神。比如,六年级法治专册教材中的,“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在让学生认识法律对儿童特殊保护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并树立起法律红线不可碰的法治意识。这种设计其实就是在法律教育中渗透了其背后的法治意识培养和法治精神教育,进而上升到公民和国家认同。二、德法交融相互渗透(四)在两者融合中提升道德修养

教材在实现道德与法治的融合时,还注重引导学生过有道德、有智慧的生活。比如,六年级法治专教材中的“用好法律维护权利”一课,设计了关于广场舞扰民的生活案例,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在人情与法律之间,如何抉择更有智慧?处理广场舞事件很容易,但如何在过好有道德的生活基础上智慧地处理,则需要学生在多种方法中权衡利弊。学习了法治专册之后,学生更懂得依法维权的含义了,在生活中也会积极地借助法律解决问题。但在法律之前,尚有人情和道德的存在,选择有温度地去处理事情,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三、利学易教的学本特征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展开课堂对话的桥梁,也是教师走进学生生活及其内心世界的桥梁,因此,教材是一个“教本”。作为教本,教材内含教学方法的指引,为展开教学提供了话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方案。同时,教材也在引领儿童与教材中人物展开对话,因而教材也是儿童开展自主学习的“学本”。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努力追随儿童的成长,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都尽力符合儿童的需要,成为儿童爱不释手的学习文本,实现教材提出的“走进儿童,走得更近些”的儿童立场。三、利学易教的学本特征(一)利学易教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密围绕学习活动来设计,重构了教与学的关系,彰显了教材既“学材”的学本特征。

首先,作为“学材”的教材,呈现了对诸多话题的探究和多种道德学习的方式。

其次,作为“学材”的教材,呈现的文化是儿童文化。

第三,作为“学材”的教材,体现的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三、利学易教的学本特征(二)打破单纯的道德说教

道德是内心的一种体验,必须靠“养”来形成。德育教材主要是关于道德、关于思想、关于政治的内容,与自然科学知识不同,必须用符合相应内容学习规律的方式来呈现。因此,教材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联结,重视学生体验、反思、探究、对话,重视道德实践的指导,就成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特征。

其一,教材改变了以往惯于对儿童进行道德说教的姿态,以儿童成长的“同龄人”身份,与儿童进行平等、民主的对话,从而引导儿童的道德发展。

其二,努力让教材成为与儿童对话的文本。

其三,追求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文本思路。三、利学易教的学本特征(三)教与学互动共生

道德与法治教材最大的突破点就是围绕学习活动来设计,单元是学习活动指向的“问题域”,课题是学习活动的名称,正文是学习活动的引入、过度、转换,栏目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由此不仅实现了教材内与教材外儿童的互动共生,也创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共生。

道德与法治教材围绕学习活动来设计,重构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不再是核心,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说教,而是对学的辅助、指导、帮助,教师逐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辅助者和指导者,让教与学发生在具体生活情境的互动共生关系中。知识结构图第四节

教材的组织呈现一、教材的内容设置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是基于个体所面对的关系所展开的。综合课程内容结构和教材文本内容可以发现,现行教材内容主要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逐渐扩展。设置了“成长中的我”“我与自然和他人”“我与社会和国家”“我与人类文明”等内容。(见下表)一、教材的内容设置(一)“成长中的我”文本内容“成长中的我”集中体现了学生的个体自我发展,涵盖认识自我、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等多方面内容。教材关于自我发展内容丰富广泛、贴合学生生长需求且伴随成长过程给予持续关注,因此,一至五年级对此均有涉及。(二)“我与自然及他人”文本内容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展,个体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发展,与自然、他人交往不可避免。“我与自然”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热爱并尊重的自然的主题。教材以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了解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以及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等内容为主线,在各学段设置不同内容。“我与他人”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沟通交往和集体生活两大主题。教材中注重人际交往,与朋友、老师、家人、邻居等不同群体交往的内容在各年级教材中循环往复。在集体生活上,教材则多以班级、校园等具象化的集体展开,从中把握集体规则、热爱集体等内容

关于“成长中的我”“我与自然和他人”“我与社会和国家”“我与人类文明”等文本内容设置。一、教材的内容设置(三)“我与社会和国家”文本内容在与他人和集体交往的同时,个体也逐渐参与到社会和国家更宽广的生活领域,同时社会和国家也对个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中“我与国家和社会”内容主要分为关心社会和认识国情两大主题。其中“关心社会”主题包括社会生活、社会规则与秩序、社会道德与责任等内容。“认识国情”则相对宏观,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法治等多方面内容,从各个角度及不同层面介绍我国的发展状况。(四)“我与人类文明”文本内容在初步把握社会与国家发展基本状况的情况下,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我与人类文明”的角度培养国际视野。在“我与人类文明”的内容中,了解世界发展、中国与世界互动等,教材集中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即“多样文明多彩生活”和“让世界更美好”,旨在带领学生发现世界多元文化魅力、了解国际组织、热爱和维护和平。

关于“成长中的我”“我与自然和他人”“我与社会和国家”“我与人类文明”等文本内容设置。二、教材的呈现方式(一)编写体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单元——课——框三个层次展开。

单元层次上,1个单元通常由2∽4课组成,课与课之间相互贯通和连接;

课的层次上,1个课标题由1∽5个框题组成,课的标题下不单独设置导语,框题紧随其后;

框题层次上,每一框题下设置相应导语或正文,紧接着便是相关的栏目活动或插图,再接着是正文和插图、栏目等活动,整体内容丰富,层层递进。二、教材的呈现方式(二)单元结构1.以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以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作为单元基本结构

作为循环上升的课程内容,本册教材主要聚焦学校生活领域中的班级发展问题,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家庭责任问题,国家生活领域中的现代媒介问题,社区生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但这四个单元不是关于学校、家庭、国家、社区四个领域的知识体系,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所指向的四个问题领域。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作为单元基本结构,每册书基本按四个单元编排,但四个单元的内容都不是按四个领域的知识体系编排的,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儿童发展中所指向的四个问题域。如图所示:二、教材的呈现方式(二)单元结构1.以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以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作为单元基本结构

第一,关于“班级生活”,学生面临的是步入四年级后,随着他们主体意识和班集体意识的增强,班级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比如如何制定版规,如何处理班级见交往等。

第二,关于“家庭责任”,学生通过一至三年级有关家庭生活主题的教育,不仅深刻体会到父母的爱,也能向父母表达他们的爱,但他们还要懂得家庭责任等问题。

第三,关于“现代媒介”,需要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现代媒介,尤其认识到电视和网络带给他们带来的利与弊。

第四,关于“环境保护”学生通过低年级学习已初步懂得要有环保意识,针对四年级学生则需要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体验与探究了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问题,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形成生态文明观、可持续发展理念,过绿色环保的生活。二、教材的呈现方式(二)单元结构2.每个单元的问题域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四年级上册教材单元主题内容及价值导向教材呈现

比如,四年级上册教材四个单元主题分别为: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其价值导向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体现的价值导向是家庭责任;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体现的价值导向是提高新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体现的价值导向是环保意识、环保责任和行动。

单元作为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每一课内容都附着于学生学习探索的问题域之中,都有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如图所示。二、教材的呈现方式(三)课文构成要素

从教材的具体呈现来看,课题是学习的主题,是单元主题活动下的一个分支,通过栏目去追寻生活轨迹,师生同构学习生活,为实现单元学习目标打开成长道路,体现课标要求。

正文是学习活动的有机构成,栏目是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本身,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除了一年级上册由于学生识字量不足没有设置正文栏目之外,其余各册教材的每课都由课题、二级标题、正文、栏目、范例、主持人等要素构成。(见图)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四)各要素功能1.二级标题:学习活动的主题

二级标题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每课一般由二至四个二级标题组成。这些标题为课时的划分提供依据。

二级标题是每课主题下的若干小主题,这些小主题就是学生需要探究的几个核心问题。通过二级标题,可以让使用者较为清晰地看到每课的内在逻辑关系。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四)各要素功能2.正文:学习活动的有机构成

教材的正文功能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引入学习情境,即通过正文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其二,是活动的导入,即通过正文导入一个学习活动。其三,是活动之间的连接、过渡与转换,即通过正文总结一个活动,然后过渡、转换到下一个活动。其四,是观点和思想的总结,当然,多数正文的功能是复合性的,具有两个甚至三个功能。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四)各要素功能3.栏目: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材设置了丰富多元的栏目,注重儿童的生命体验和感悟。栏目种类主要包括低年级所涉及到的“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儿歌童谣”“绘本故事”等。中、高年级所涉及的“活动园”“交流园”“故事屋”“阅读角”“知识窗”“相关链接”“小贴士”“美文欣赏”等。不同的栏目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承载的功能各不相同。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四)各要素功能3.栏目: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1)“活动园”在低年级也叫“活动栏”,其数量最多,是主导性的栏目,包含各式各样的活动。既包括班级内的场景活动,也包括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班内既有小组或全班活动,也有包含动手与反思的个体活动。比如,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学习,我快乐”的“活动园”,要求儿童在班级小组内,共同制作书签与同学分享。该活动既关注儿童认知,也注重对其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让儿童通过亲自动手,体会学习的快乐。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四)各要素功能3.栏目: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2)“交流园”旨在给大家提供讨论争辩的平台,有时也会以小辩论、讨论会的形式出现。交流园的活动既包括交流经验、观点、思想的活动,也包括辩论等活动。通过与同伴间的交谈、分享、实践,儿童自身可以获得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严格地说,“交流园”与“活动园”有交叉的地方,二者的区别在于,“活动园”里的活动不仅有语言交流,还需要身体力行参与其中;而“交流园”里的活动则主要是语言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