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85岁屠呦呦至今不是中科院院士,她自己怎么说

屠呦呦摘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后,她的“无博士学历,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

殊身份又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评价她背后大量科研人员的贡献也引发争议。

舆论对屠呦呦落选院士的“打抱不平”由来已久。有人认为,一个获得美国医学

高奖的科学家,竞无法评上中国的院士,不是由于学术原因。人民网2011年的一篇评

论就曾强调: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在会议上

也好,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

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然而,学术界对于屠呦呦却不乏质疑之声。2009年,屠呦呦发表了由她编著的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后,同样参加“523”项目,并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中作出关

键贡献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曾撰文称,这本书“许多部分歪曲历史,无视当

今现实,严重误导读者”。

其实,早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之后,屠呦呦就曾亲自谈到过这个问题,态

度要平和的多。

她说,青蒿素项目不是一个人做的,是一个团队做的,是一个大协作项目,是许

人共同参与的结果。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她个人,也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著名科学家饶毅也曾撰文谈及屠呦呦落选院士的问题。他说:屠呦呦确实在青蒿

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但青蒿素的研究过程复杂,“几乎从头到尾经常出现矛

盾”。如果哪天屠呦呦获得了普遍认可,“我希望,中国大众不能简单地英雄崇拜,认为

他们是完人。他们不是,也没有人是”。

以下为《人民日报》20n年11月的一篇报道:

屠呦呦,在两个月前还只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名普通研究员,而现在,她已经

为新闻的主角。因为她获得了美国拉斯克医学大奖,因为这个奖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

药界所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掌声之外,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作为一个团队项目,屠呦呦有没有资格以

人的名义获奖?“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实,又让人对于中国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产生

了些许疑问。

而今天,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在15日召开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科技工作大会上,屠呦呦研究员被授予中国

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她所带领的青蒿素研究团队同时获得了1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此前,屠呦呦更是获得了美国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

医药界所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从幕后走到舞台中央,81岁的屠呦呦平静地说,总结这40年来的工作,我觉得科

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三个“第一”,让她赢得拉斯克奖杯。

带着沉甸甸的拉斯克奖杯,面对赞誉和争议,屠呦呦从容淡定。

我国在1967年组织了全国七省市开展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疾药研究,先后筛

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任

务后,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她查阅

大量文献,借鉴了古代用药的经验,设计了多种提取的方法,终于在1971年提取出青

蒿素。

用乙醛提取青蒿素,这个看似一个极为简单的提取过程,却是拉斯克看重的首创

神。

青蒿素在研制成功之后,无论是申报国家奖励,还是获得国外奖项时,都有一些

同的声音。美国拉斯克奖评委们作了认真的调查后,在最后一份正式的文件中谈到,他

们表彰的是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而评奖的关键是三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入了

“523”项目、第一个提取出了具有100%活性的青蒿素、第一个将青蒿素运用到临床并

证实它有效。

中国中医科学院张伯礼院士说,这三个第一就等于首创。

首创只是开始。屠呦呦认为,中医药成分复杂,杂质多,如果在未掌握规律之前

目提取,便无法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在实践中反映不出应有

的抗疟效果。所以,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方法,不断地发现。

然而,如果这些发现不是突破性质的,青蒿素也许仍然无法被提炼出来。起初,

呦呦选用的是北方生长的青蒿,但是试验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反复实践,她发现青蒿中

青蒿素的含量与产地有关,南方的比北方的含量高;青蒿素的抗疟药效还与药物部位密

切相关,茎和杆是不含抗疟物质的,叶子才是药用部位;叶子还与采收的季节有很大的

关系,只有夏秋季叶子繁茂的时候,青蒿素含量才是最高的。

不断研究,不断发现,屠呦呦说,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必须持之以恒。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舆论对屠呦呦落选院士的“打抱不平”是有科学依据的,屠呦呦之所以不能评

上院士,就是因为她“不善言辞”。

B.作者认为屠呦呦发表的她自己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这本书许多部分

歪曲历史,无视当今现实,严重误导读者。

C.著名科学家饶毅也曾撰文谈及屠呦呦落选院士的问题。他说屠呦呦确实在青蒿

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D.屠呦呦说,青蒿素项目不是一个人做的,是一个团队做的,是一个大协作项

目,是许多人共同参与的结果。这个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E.屠呦呦发现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与产地有关,南方的比北方的含量高;而关键

的药用部位就是根。

⑵屠呦呦面对学术界的质疑的反应,表明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3)屠呦呦凭借什么获得了拉斯克大奖?请简要回答。(6分)

(4)屠呦呦似乎对自己不是院士的事实没有太多的争辩,你认为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的?联系实际,谈谈她的做法给你怎样的启示?(8分)

参考答案: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C项完全正确,根据

文本第6段。D项与原文的区别在于“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她个人“,也就是说,这个荣誉

在属于她个人的同时,也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D项内容不完整,故给2分。E项,前半

部分是正确的,关键的药用部位是叶子,不是根,故给1分。A项,原文强调是“不是学

术原因“,并没有说就是因为“不善言辞”。B项不是作者的观点)

(2)①低调、平和。不把所有的功劳归结为自己,而认为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②理

智、平静。在获得拉斯克大奖之后,能够平静地对待。③从容、淡定。面对赞誉和争议,

她没有去辩解什么,而是从容淡定。(每点2分)

(3)三个“第一”,让她赢得拉斯克奖杯。①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入了“523”项目。②第

一个提取出了具有100%活性的青蒿素。③第一个将青蒿素运用到临床并证实它有效。(每

点2分)

(4)①她具有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创新进取的科研精神。②她拥有淡泊名利,理智平

和,从容淡定的品性和修为。(4分)

启示:①我们做一件事情,应当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既然决定了去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尽

自己的努力把这件事做好。②面对赞誉,不能骄傲自大;面对争议,不能畏首畏尾。应当

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能因为外界轻易动摇自己的想法。(4分。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从前,稍微精确一点说,两亿年前,世界上还没有花。后来,有了蕨类和

苔群,有了松类和苏铁类。但是,这些植物并不形成真正的花和果,其中一些是无

性繁殖,以种种手段来克隆自己。有性繁殖是经过相对发展的事情,通常与花粉被

释放到风中或水里有关。由于一些纯粹偶然的机会,花粉找到了到达这一种类其他

成员那里的途径,一颗小小的、原始的种子就产生了。与现在相比,这个有花之前

的世界是一个更为缓慢、简单与沉睡的世界。进化缓慢地持续。世界上的性太少

了,它发生在那些靠得很近和种属紧密相连的植物之间。这种保守的繁殖途径就产

生了一个生物学上较为简单的世界,因为它所产生的新鲜事物或者变化相对较少。

由于缺乏果实和大种子,不能支撑许多温血的生物,爬行类动物统治着世

界。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变得寒冷,生命就会减缓为一种爬行。当时的世界看起来更

为质朴,比起现在来还要绿,缺乏花果所能带来的色彩和形状模式(更不必提气味

了)。美还不存在,也就是说,事物被观看的方式与欲望毫无关系。

花改变了一切。被子植物一一那些能够形成花,然后又形成被包裹住的种

子的植物一一在白垩纪出现了,它们以极快的速度在世界上传播。现在,不再需要

依赖风或水到处运送基因了,植物已经可以谋取动物的帮助了。这是一份共同进化

的巨大合同:用营养来换取运送。有了花的出现,各种全新水平的复杂性就来到了

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相互依赖,有了更多的信息,有了更多的交流,有了更多的

试验。

植物的进化依据新的动力来进行,这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吸引。现在自然

选择就更为喜欢那些能够固定住花粉传递者注意力的花,那些能够吸引住采集者的

果了。其他生物的种种欲望在植物进化中变得极为重要了。道理很简单:那些成功

地满足了这些欲望的植物会有更多的后代。美作为一种生存策略出现了。

新的规则加快了进化的速度。更大、更明亮、更甜、更为芬芳,在新的规

则下,所有质都很快得到了回报。专门化也得到了回报。由于植物的花粉是被放置

在昆虫身上来传递的,这就有可能传递到错误的地方(比如传到那些没有关系的物

种的花上),造成一种浪费。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在看和闻上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

也成为了一种优势。最好是能够掌握单独一种专心致志、愿意献身的花粉传播者。

动物的欲望于是就被解析、细分了,植物们则与之相应而专门化了。于是,前所未

有的花的多样性就出现了,它们绝大部分有着共同进化和美的标志。

花变成了果实和种子,而这些也在地球上再次创造生命。靠着生产糖分和蛋白

质来诱惑动物去扩散它们的种子,被子植物就增加了世界上食物能量的供应,使得

大型的温血哺乳动物有可能出现。没有花,在没有果实的叶子世界里活得很好的那

些爬行动物很可能还在统治着世界;没有花,我们可能就不存在。是花产生了我们

这些它们的最大钦佩者。

12.本文讲述的核心问题是

A.花与

美B.花与生物进化

C.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D.进化方式与

进化速度

13.下列对“花改变了一切”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花使植物得到了动物的帮助,因而有性繁殖不只发生在种属紧密相连的

植物间。

B.花变成了果实和种子,增加了食物能量的供应,为动物种类的增多提供

了条件。

C.花的出现改变了缓慢、简单与沉睡的世界,各种全新水平的复杂性来到

这个世界。

D.花满足了动植物的欲望,动物的欲望被解析、细分,植物也随之相应而

专门化了。

14.下列与“新的动力”有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能够成功地满足其他生物欲望的植物,后代会更多。

B.昆虫受到花的吸引,有时会将花粉传到错误的地方。

C.为满足动物的欲望,花粉以极快的速度广泛传播。

D.拥有花粉的植物和传播花粉的动物之间存在吸引。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不失去己掌握的单独的一种花粉传播者,花的特征会越来越鲜明。

B.在共同进化中,动物使花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将导致无性繁殖逐渐消

失。

C.不能生产满足大型温血哺乳动物需要的糖分和蛋白质的植物将会渐渐被

淘汰。

D.花的色彩与气味是植物专门化的标志,花有一一对应的动物作为专门的

传播者。

参考答案:

12.B13.D14.C15.A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

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

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

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

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

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

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

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

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

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口有比锭筮的了解

,有一定的了解

口了解一点点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

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

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

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

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

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

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

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

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

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

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

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

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

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

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

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

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占比近55%。

B.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

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

C.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袁济

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

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

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

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C.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

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

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6.请结合第三、四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

施。

参考答案:

4.D5.C

6.课程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师生参与度高且具有文

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师资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

教育教学活动。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

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

“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错,原文为“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

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C项,“不如在

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错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

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是“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故选C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

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由材料三“把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材料四“要整

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

涵”可概括出课程方面的措施;由材料三“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

育难以展开”,材料四“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

‘短板'",可概括出师资方面的措施。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

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

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

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

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涔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茹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鸿股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孳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

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浮池涔深

B.甲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约束

D.王无期岁罪:违犯法律的行为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涂有饿孳两不知发I②蟹六跪而二螯

C.①王道之始也/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①岸斤以时入山林/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赢根而景从B.剪之以桑

C.五十者衣帛食肉D.填然戡之

11.下列对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①中孟子阐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他认为合理的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

丧死无憾”才是实行仁政的开端.

B.文段②中孟子阐述了“王道之成”的道理,他认为不仅要使民生有保障,还要施行

教化,使百姓知礼义,才能使民心归顺.

C.文段③中孟子运用对比手法揭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用类比手法反骁了统治者推卸

责任的行为,从而巧妙的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D.在这三段文字中孟子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他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4.

不随意耽误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称王天下.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死,则曰:F哦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D9.C10.A11.D12.略

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

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

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

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

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

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一复予鲁。

2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

如故

B.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

如故

C.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

如故

D.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

如故

2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参考答案:

26.C

27.这样做会使你在诸侯中的威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还不如还给他。

【2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

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同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

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许”的宾语为

“尽归鲁之侵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投"''下”“面”为三个动词领起的表承

接的三个动宾短语,排除Bo意思是:曹沫扔掉匕首,走下坛并面向北面,回到就群臣之

中,面色不变,辞令如常。故选C。

【2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

重点词的翻译。要点:弃,失去;与,给予。

【参考译文】当时鲁庄公喜爱力士,曹沫便因勇猛有力在鲁国任职。后曹沫担任将军,与

齐国交战,三战三败。鲁庄公惧怕齐国,便割让遂邑求和。但仍以曹沫为将,而齐桓公便

决定与鲁庄公在柯设坛结盟。

当日,齐桓公与鲁庄公在坛上进行仪式,曹沫突然手持匕首挟持桓公,齐桓公左右无人敢

动,管仲问曹沫:“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可是你们强大的

齐国侵略鲁国也已经太过分了。现在鲁国都城(的城墙)倒下来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

(注:此处极言齐国侵占鲁国地方之多)。您还是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吧。“桓公

于是答应还回侵略鲁国得到之地。曹沫扔掉匕首,走下坛并面向北面,回到就群臣之中,

面色不变,辞令如常。

齐桓公非常愤怒,想反口不还。管仲劝说:“这样做不可以。不可以为了一时的快乐贪图

这样小的利益。这样做会使你在诸侯中的威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还不如还

给他。”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城池都还了回

来。

【点睛】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

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

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

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

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

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n题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

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

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

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

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

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

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间蓝田别墅,在

辆口;辆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

其田园所为诗,号《辆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

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

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

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

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

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殆:疲惫

B.书画特臻其妙臻:达到

C.辆水周于舍下周:环绕

D.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敦:勉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事母崔氏以孝闻以手抚膺坐长叹

B.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C.舍笔而绝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D.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0.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王维“绘画技艺高超”和“笃信佛教”的一组是()

(3分)

A.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辆水周于舍

下,别涨竹洲花坞

B.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在京师日饭十数

名僧

C.非绘者之所及也焚香独

坐,以禅诵为事

D.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①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

之。(6分)

②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5分)

③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4分)

参考答案:

8.A几乎

9.BA凭借,介词/拿、用,介词;B.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C.承接关系,就/

转折关系,但是;D.代词,指代诗集/结构助词,的

10.CA后一句是写王维在辆川别墅的悠闲生活B前一句批评王维绘画方面的缺陷D前

一句只是写王维能看出画中之妙

11.①王维凭借诗名著称于开元、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

门,无不拂拭坐席恭迎他。

②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腥食物,到晚年吃长斋,不穿华美的衣服。

③你的兄长,在天宝年间诗名冠于当代,朕曾在诸王的座上听到过奏他的乐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别以为这些神庙已经废弃,巴特港人惦记着每一处,只等着启用它们,到时候,这些

荒凉的石头庙即刻会活过来。

B.现代自然科学不只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

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C.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

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D.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百年历史中,我们中国有多少民族英雄,志士仁人,毁家纾

难,义无反顾,捍卫我们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A项,“启用”:开始使用。正确。B项,“不

只":连词,不仅,不但。正确。D项,“毁家纾难”:不惜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缓

减危难。正确。C项,“登高自卑”:要攀登高山就得从底下开始,比喻事情循序进行。

望文生义。不合语境”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

觉自己渺小”的感觉。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

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

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

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

细分析语境。

8.请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新华社消息)国土部部长姜大明近日表示,今年要巩固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成

果,力争年底前所有市县全部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全面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

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根据此前国土部公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时间表,2014年

建立统一登记的基础性制度,2015年推进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过渡,2018年前,不动产

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投入运行,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基本形成。

参考答案:

不动产信息年底前实现全国联网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

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

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

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

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

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注意重点词

语“不动产”、时间“年底”、“预期目标”“全国联网”。

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他妈妈生气地对他说:“我没有雅兴听你这不切实际的空想!”

B.在学习成果交流会上,他谦虚地说:“我是来学习的,就不发表高论了。”

C.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D.他在征稿启事中写道,“恳请同学们多投稿,为办好《校园之声》尽一点绵薄之

力”。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得体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语言谦敬、身份地位、主客称谓等

错误。A项“雅兴”是称对方的兴趣大;B项“高论”称别人的议论;C项;D项“绵薄之

力”指自己微弱的能力。

10.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25个字)

晨报讯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目前已经完工,正在积极

准备相关事宜,即将正式开业。最令游客向往的可直达119层观光平台的快速电梯已安装

完毕,其速度可达每秒18米,55秒可抵达上海中心H9层观光平台。

上海中心可抵达的最高点为125—126层,设置有风阻尼器。这个神秘的空间内,可

以举办一些小型音乐演奏会、艺术展示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要抵达118层、119

层的观光层,必须乘坐时速达每秒18米的超高速观光电梯。如果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