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八 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_第1页
(江苏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八 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_第2页
(江苏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八 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_第3页
(江苏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八 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_第4页
(江苏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八 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雾霾(mái)桎梏(kù)缠绵缱绻(quǎn)人影幢幢(chuáng)B.嗫嚅(niè)啜泣(chuò)味同嚼蜡(jiáo)毁家纾难(shū)C.颀长(qí)撒网(sā)俾众周知(bì)春风骀荡(dài)D.禀赋(bǐng)谲诈(jué)无庸置喙(huì)相机行事(xiāng)1.B【解析】A梏ɡùC俾bǐD相xià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伸张 大姆指 弱不禁风 筚路蓝缕B.妨碍 水笼头 分庭抗礼 铤而走险C.发轫 舶来品 绿草如茵 暴戾恣睢D.凑合 撒手锏 虚左以待 优哉悠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3月2日,来京参加人代会的新疆代表团抵达驻地,他们首先向所住宾馆的接待人员惠赠了绘有草原和骏马、极富新疆特色的挂毯。B.由于补偿政策优厚,红星小区的搬迁工作非常顺利,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是十室九空,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C.拳王梅威瑟表示,只因林书豪是个亚洲人,所以才被人们追捧。林书豪对他的这一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评论不以为意。D.济宁市政府倡议社会各界人士对本市的几十个政府部门进行“满意单位”的民主评议,当面锣对面鼓地提出整改意见。3.C【解析】不以为意: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A应为“赠送”或“敬赠”。“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与(财物)。B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D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距离老百姓不再遥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词汇。B.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C.公交车和地铁内不文明的现象经常为人们所诟病。公交车里,白发人颤巍巍地扶椅而站,黑发人安然而坐,熟视无睹。D.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3.A【解析】A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B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对象错误。C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望文生义,应为“视而不见”。D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贬词褒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一整套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奠定了扎实的科学体系。经验的基础上,他们提出新修加固堤防55公里,新建桥梁9座,对已成堤防进行硬化、绿化、美化,绿化堤坡60公里,滩区清障20平方公里等。C.旅游市场价格上涨也体现了一定的供需矛盾,这就导致海鲜个别品种价格上涨过快。看来,能否保证“高价高质”,确保游客满意度高,仍需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D.许多网友在微博中表示,《小麦进城》中,感悟到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普通人的深刻影响,体味到了通过诚实劳动实现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的喜悦。4.D【解析】A语序不当,“一整套”应放在“研究”之前;搭配不当,应将“奠定”改为“构建”;因果关系不当,前后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将“因此”删除,变为顺承关系。B成分残缺,缺宾语,在“等”后加“治理目标”,与前面的动词“提出”呼应。C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要”。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式现代派小说”包括王蒙等的意识流小说、宗璞等的荒诞小说和刘索拉等的“观念”意义上的现代派小说。;_。,,。它成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最普遍的时间形式,并对中国新时期小说时间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①在这些小说中,事件与人物性格的展开均无固定的时空顺序及因果逻辑②而王蒙等进行的小说变革,则从结构技巧、思维变换和展现风格等视角,改变了以往的小说形式③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④文本结构是按照人物的心理及“意识”流程演绎故事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悲欢离合一⑤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小说长于通过描写外部现实世界,即描摹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关系来表现人物性格及其命运A.⑤①②③④ B.⑤②①④③ C.②①④③⑤ D.②⑤①④③5.B【解析】逻辑顺序:首先概括传统小说的特征,接着说明王蒙等对传统小说的变革,然后阐述现代派小说的特征,最后加以总结。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信誓旦旦,。(《诗经·卫风·氓》)(2)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4),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5)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仰不愧于天,。(《孟子•尽心上》)(7)独学而无友,。(《礼记·学记》)5.【答案】(1)不思其反(2)只是当时已惘然(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4)薄暮冥冥(5)浅草才能没马蹄(6)俯不怍于人(7)则孤陋而寡闻(每空1分,错别字、漏字、加字该空不得分)三、古诗词鉴赏(40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⑴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1分)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1分)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首联上句写在“石镜山前”送“落晖”,因此下句应是表达对“残春”的留恋,分析时有两点需注意,一是对“春残”的多重理解,而是注意“依依”作为叠词的表达效果。⑵“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答案】表达对南宋当权者苟求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满,(1分)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2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春暮,时陆游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使司参议官,实际上是闲职。陆游从军南郑,本图从西北出兵,恢复宋室河山,但不到一年即调回成都,从跃马横戈的壮士变为驴背行吟的诗人。如今忽忽又已四年,功业无成,年已垂暮,春残日暮,触景增慨,写下这首七律。了解夲诗写作背景,对解答本题作用很大。⑶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答案】暮春时节,苜蓿长得茂盛,侵占了官道;芜菁的黄花开了,飞入麦田渐渐消失不见。(1分)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1分)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种寂寥的情绪。(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首先找出诗句写了那些景象,再分析描写这些景象的关键词,把握景象特征,然后分析这些景象表达诗人的感情。【诗歌鉴赏】首句写诗人对往日情事的回亿。遥送落晖,当日就不免年近迟暮、修名不立之慨;今日回首往事,更添时光流逝、年华老大之感。颔联承上“春残”、“回首”,抒写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陆游从军南郑,本图从西北出兵,恢复宋室河山,但不到一年即调回成都,从跃马横戈的壮士变为驴背行吟的诗人。如今忽忽又已四年,功业无成,年已垂暮,因此有“壮士无功老”的感慨。既然无功空老,则何必远客万里,思乡之情也就倍加殷切,故说“乡远征人有梦归”。“无功”与“有梦”相对,情味凄然。颈联紧初“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暮春时节,正是苜蓿长得最盛的时候,故有“苗侵官道合”的景象。两句所描绘的这幅暮春图景,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种寂寥的意绪。尾联总收,归到“倦游”与“摧颓”。末句拈出昔日“飞鹰醉打围”的气概,似乎一扬;而冠以“谁记”,重重一抑。顿觉感慨横溢,满怀怆然。昔年的雄豪气概不过更增今日的摧颓意绪罢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题报恩寺上方方干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1)这首诗选取了登顶途中的哪四幅画面来表现报恩寺的无限风光?(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1)悬岩飞瀑、林萝绿荫、迢递群峰、盘旋山道。(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中间两联描写登顶途中的画面,一句一幅画面,理解翻译四个句子,再概括一下就得出答案。(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答案】为寺院题诗,却不从寺院本身着笔,而是尽情描写山林美景和奇趣,抒发对眼前风光的留恋和赞叹,(2分)为读者营造出个“清峭”深邃的意境。(1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从题目看,夲诗写作内容应该是描写寺院情况,然而通过内容分析,发现与平常思路不一致,答题时应从这一点入手。(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试简要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答案】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美景和奇趣的尽情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眼前风光的留恋和赞叹,(2分)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1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尾联“清峭”一词,总括前二联的景物,“清”指“岩溜”“林萝”,“峭”指“众山”“一路”,后面的意思是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从这些内容很容易看出诗人的情感。【诗歌鉴赏】为寺院题诗,却不从寺院本身着笔,只是尽情描写山林美景和奇趣,抒发对眼前风光的留恋和赞叹,自然把读者引入一个“清峭”深邃的意境。诗人一开始就袒露自己惊喜的心情和宽广的胸怀。接着,诗人撷取了四个最具美感的镜头——悬岩飞瀑、林萝绿荫、迢递群峰、盘旋山道,艺术地再现了报恩寺上方的无限风光。最后,全诗在无限的依恋中结束,读者却久久沉浸在一种流连忘返、情难自已的况味之中。这首诗情景交融,妙合无垠。那情是触景而生,情中有景;那景是缘情而生,景中含情。题寺诗却以情景取胜,又很少有所谓佛家禅味,足见诗人宽广的胸怀、深细的体察和灵活多变的笔致。(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鹧鸪天·咏桂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注】①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6.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答:【答案】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2分)这样写为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了铺垫。(2分)【解析】“暗淡轻黄体性柔”写出了桂花的色泽形态,“情疏迹远只香留”则写出了桂花的香浓。本词中的描写是为了议论服务的,此处的描写就是为了后面的议论作铺垫。7.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概括。(6分)答:【答案】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因为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桂花抱屈。(3分)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论,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3分)【解析】此词虽是咏桂,却是词人自喻。回答此题时先说明桂花的遭遇,然后说明词人借桂花表达怎么样的情感。【诗歌赏析】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这首词中的桂花也恰是李清照的一个写照。这首与李清照平日之词风格不同之处在于全词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不像其他的词重在描写,藉描写来抒情。“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一句是对桂花的一个描摹,全词中仅此两句是描写,其余皆由此二句引出议论和联想。前句重在描写桂花的颜色,“暗淡轻黄”四字写出了桂花的光泽和颜色,“体性柔”则写桂花的纤薄柔嫩之态。单此一句即形神兼备,盖因作者抓住了桂花的突出特点来描写。接下来自然地引出下句“情疏迹远只香留”,说明桂花不追求繁华炫目,不追求万人敬赏,虽“情疏迹远”却将香气留与人间,这是作者所犹为欣赏的品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句评论是全词的核心所在,也是李清照的个人写照。“浅碧”、“深红”都是耀眼之色,是多数花借以展现自己的颜色,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不需要的,因为桂花自身的馥郁香气就足以使它成为“花中第一流”!这也反映了李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内在美品质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动人心魄的美,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上阕重在描写桂花的色与香,并将二者相对比,写出桂花重香不重色的优秀品质。由此引出了第一层议论,强调了桂花乃“花中第一流”。那么在下阕中作者将此结论进一步引申,意境迭进。“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承上阕而来,用梅花的嫉妒、菊花的羞愧来反衬桂花的出色。这是作者的第二层议论,将桂花与梅菊相对照,较之上阕的议论这两句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桂花的内在品质。最后两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是李清照的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而李清照在上面的议论基础上,指出当年屈原没有将桂花这足以“冠中秋”之花遗漏是其没有情思的缘故。可谓将对馥香四溢的桂花的赞美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清〕纳兰性德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注〕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搏,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8.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边塞景象:作用:【答案】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2分)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3分)【解析】这里的“景象”略同于“意境”,即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