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人们日益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生活建议具有科学依据的是()
A.夏季大量出汗后可补充浓盐水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B.清水浸泡能温和地清除寄生在蔬菜中的新冠病毒
侵入机体的新冠病毒属于内环境成分,服用抗生素能靶向性地清除人体内的病原体
D.人体剧烈运动产生过多乳酸时会出现肌肉酸痛,做适当有氧拉伸运动可避免机体过多积累乳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生存和繁殖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
【详解】A、夏季大量出汗后损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淡盐水,以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
B、新冠病毒主要侵染人的呼吸道,宿主主要是人或其他动物,不寄生在蔬菜中,B错误;
C、侵入机体的新冠病毒,只能在细胞内生存和繁殖,因此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抗生素可消灭细菌类病原
体,对病毒无效,C错误;
D、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造成肌肉酸痛,做适当的有氧拉伸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使乳酸
随运动排出体外以避免积累过多乳酸,D正确。
故选Do
2.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某校中学
生集体观看了这个伟大的时刻,此时学生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收缩B.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
C.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D.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加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
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2、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
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
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
器官分泌液增加。
【详解】A、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A错误;
B、由分析可知,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B正确;
CD、副交感神经系统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观看这伟大时刻时,学生应该是交感神经兴
奋,CD错误。
故选Bo
3.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夺得双人滑冠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比赛时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新突触的建立,影响人体记忆力
B.运动员完成托举、捻转和落冰等动作时,主要由大脑皮层进行调节
C.运动员肌肉舒张与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有关,该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不发生电位变化
D.运动员训练中的学习和记忆,以及夺冠后开心、兴奋的情绪,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规律性应答。
【详解】A、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信息交流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
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人体记忆力,A正确。
B、花样滑冰运动员完成托举、捻转和落冰动作时,主要由大脑皮层进行调节,同时需要维持身体平衡的
中枢小脑等各级中枢参与,B正确;
C、抑制性递质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加大,C错误;
D、学习和记忆,以及情绪(开心、兴奋),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D正确;
故选C。
4.关于激素的发现与探究历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沃泰默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用稀盐酸刺激小肠探究胰液分泌的实验可以说利用了“减法原理”
B.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取小肠黏膜和盐酸研磨,获取提取液注入血液中体现了“加法原理”
C.班廷和助手贝斯特通过摘除健康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实验,将造成狗糖尿病有关的物质命名
为“胰岛素”
D.科学家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被胰蛋白酶分解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
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分别作加温、滴加FeCb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
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
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
【详解】A、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沃泰默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用稀盐酸刺激小
肠探究胰液分泌的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A正确;
B、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取小肠黏膜和盐酸研磨,获取提取液注
入血液中体现了“加法原理”,B正确;
C、班廷和助手贝斯特摘除健康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但胰岛素并不是二人命名的,C错误;
D、胰岛素是蛋白质,制备胰腺提取物过程中可被胰蛋白酶分解,D正确。
故选C。
5.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
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抑制(-)
A.暗信号刺激机体产生褪黑素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B.该过程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
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反射活动需要经过
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详解】A、分析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图可知,视网膜中的感受器接受暗信号刺激产生兴奋,传至神经
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松果体,分泌了褪黑素,该过程为神经调节,A正确;
B、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该过程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错误;
C、据图知,褪黑素分泌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相关区域的活动,减少褪黑素的分泌,所以该过程存在
反馈调节,C正确;
D、褪黑素分泌需要接受暗信号刺激,长时间光照会减弱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
D正确。
故选B。
6.在长期进化历程中,动物体演化出了复杂的免疫系统来应对机体内外的各种病原体威胁。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清除侵入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和自稳功能
B.胃液的杀菌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一类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此类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裂、分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
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
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
【详解】A、免疫防御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还可以清除已经入侵到人体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
物质,而免疫自稳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态,使其功能不发生改变,
A错误;
B、皮肤和黏膜的物理的阻挡作用和化学的杀菌作用都是第一道防线,因此胃液的杀菌作用属于免疫系统
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
C、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这些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
质,C正确;
D、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此类细胞来源于
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D错误。
故选C。
7.目前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是如何使人体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或抑制其进一步发展。下列关
于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患者的免疫系统被部分抑制导致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降
B.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活化过度导致自身免疫疾病
C.抑制炎症的药物可能会有过敏反应出现从而增加免疫疗法的副作用
D.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可能对控制免疫疗法产生副作用有效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免疫功能过强时,可能引起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或细胞,导致自身免疫病,抑制免疫功能的
药物可减轻免疫疗法的副作用,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可增强其副作用。
【详解】AB、免疫疗法治疗癌症需要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对病原体的抵
抗能力上升,但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A错误,B正确;
CD、免疫疗法的副作用主要是引起自身免疫病,抑制炎症的药物会抑制免疫功能,从而减轻其副作用,而
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可能增强副作用,CD错误。
故选B。
8.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
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
B.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均小于
C.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相同数量的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D.图丙的A段产生生长素,既能向B段极性运输又能横向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
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详解】A、甲图中显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乙图中由于重力作用,a侧生长素浓度高,
抑制生长,b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A正确;
B、图乙中a点生长素浓度抑制根的生长,说明其浓度大于1(y8moi/L,b点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说明
其浓度小于10-8mol/L,B错误;
C、据甲图可知,若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相同数量的根,说明这两种浓度具有相同的
促进作用,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C正确;
D、丙图A段产生的生长素,既能向B段极性运输,在单侧光照射下又能发生横向运输,D正确。
故选B。
9.图中有关植物激素叙述正确的是()
植物激素A\促进J抑制低浓度生长素
高浓度生长素1益目班格厂X细胞分裂素
①植物激素A与细胞分裂素在器官脱落方面作用可能表现相反
②植物体的器官脱落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③从图示信息可以获得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低浓度促进脱落、高浓度抑制脱落的特点
④植物激素A与高浓度的生长素在器官脱落方面表现为协同关系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植物激素A和高浓度生长素均能促进器官脱落,低浓度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抑制
器官脱落。
【详解】①据图分析,植物激素A促进器官脱落,细胞分裂素抑制器官脱落,两者之间为拮抗关系,①正
确;
②图中显示,器官脱落受三种激素的调节,说明器官脱落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②正确;
③从图示信息可知,低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器官脱落,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器官脱落,③错误;
④图中植物激素A和高浓度的生长素都能促进器官脱落,两者表现为协同关系,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A。
10.榕树只能依靠体型很小的榕小蜂进入花序为之传粉,而榕小蜂也只能在其花序中产卵,并以榕树花序为
其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榕树和榕小蜂之间的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
B.两者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榕小蜂数量下降,会导致榕树数量上升
D.高低错落的榕树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榕树依靠榕小蜂为之传粉,榕小蜂在榕树花序中产卵,并以榕树花序为其幼体唯
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说明是互利共生关系;生物的适应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A、榕树和榕小蜂之间的关系属于种间关系,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A错误;
B、两者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榕树和榕小蜂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榕树只能依靠体型很小的榕小蜂进入花序为之传粉,榕小蜂数量下降,会导致榕树数量下降,C错
误;
D、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榕树构成种群,不是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D错误。
故选B。
11.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块玉米田、大豆间种试验田的基本成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种类基本成分
植物玉米,大豆、杂草
动物人、禽畜、灰鹤、蜗牛、玉米螟等
微生物多种细菌和真菌
A.调查玉米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
B.与单种相比,间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
C.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D,玉米螟是玉米主要害虫之一,可以通过施用性外激素对雄虫进行诱捕,进行化学防治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各种植物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各种微生物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抵抗
力稳定性大小,主要取决它自身结构特点,即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食物链
和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
【详解】A、土壤中的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调查玉米田土壤小
动物的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
B、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间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生
物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B正确;
C、大豆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根瘤菌生物固氮供大豆利用,两者之间为互利共生,C正确;
D、通过施用性外激素对雄虫进行诱捕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D。
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要价值观,发展观。下列有关农业生产措施及生
物学意义解释错误的是()
A.稻虾共生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减少病虫害
C.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可改变种群死亡率,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秸秆入沼池、沼渣肥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把作物秸秆当燃料烧掉,人类就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如果将秸
秆用作饲料喂牲畜,可获得肉、蛋、奶等;将牲畜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可以生产沼气提供能
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这样就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
率。
【详解】A、稻虾共生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不改变能量传递
效率,A错误;
B、增加食物链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病虫害,B正确;
C、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可增大种群的死亡率,降低增长率,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
D、秸秆入沼池、沼渣肥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故选A„
13.《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庄子对弟子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
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己经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B.“飞桥自古双溪合,桂柳如今夹岸垂”(宋•吕渭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韩非子》“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D.老子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
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
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
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
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
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
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4、注意事项:(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庄
子的话意思是:桂树因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漆树因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
【详解】A、人们只知道有用的好处,哪里知道无用的好处啊。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
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A正确;
B、“飞桥自古双溪合,桂柳如今夹岸垂”(宋•吕渭老)是旅游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错误;
C、“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强调了物质生产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过快产生了矛盾,体现了节
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C正确;
D、“道”,应该指的是宇宙万物在运行、活动、生老病死的状态下,所遵循的法则和规律,“道法自然”体
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关系,D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要
求。
14.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该人患有急性咽喉炎,需要注射头抱辛钠(可抑制
乙醛脱氢酶活性)进行治疗,但使用头抱辛钠期间及用药后屋2周内不能饮酒。酒精在肝细胞中的代谢
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乙醇乙醇脱氢酶,乙醛乙醛脱氢酶,二氧化碳和水
A.乙醇分解所需要的乙醇脱氢酶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B.使用头抱辛钠期间不能饮酒可能是因为乙醛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C.饮酒时酒精在人体代谢需要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即可
D.静脉注射头抱辛钠进行治疗时,一般用生理盐水作为稀释液,说明血浆渗透压主要与Na+、Cl-等无机
盐离子有关,而与蛋白质无关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
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
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在37°C时,人的血浆
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详解】A、乙醇脱氢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乙醛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使用头抱辛钠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饮酒后导致乙醛增多,B正确;
C、酒精在人体代谢需要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C错误;
D、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D错误。
故选ACDo
15.科研人员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泵。包埋在皮肤下面的血糖传感器可以测量患者的血糖浓度并将
信息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计算出胰岛素释放速度,将信号发送到胰岛素泵,胰岛素泵通过放置在皮肤下
面的导管释放胰岛素,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血糖浓
胰岛素注胰
控胰岛素患
射速度.岛度R(0.
制者
素
器
泵
传感器
A.安装了胰岛素泵的1型糖尿病中期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完全来源于胰岛素泵释放
B.胰岛素泵中的控制器相当于大脑皮层,胰岛素泵相当于胰岛B细胞
C.血糖去路包括肝糖原肌糖原的合成、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组织细胞氧化分解等
D.病人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泵释放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答案】ABD
【解析】
【分析】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
糖物质转化为糖。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血糖的来源包括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非糖物质的转化、肝糖原的分解,血糖的去路包括肝糖原肌糖原
的合成、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组织细胞氧化分解等。
【详解】A、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安装了胰岛素泵的1型糖尿病中期患者体内的胰岛素
来源于胰岛素泵释放和自身分泌的胰岛素,A错误;
B、胰岛素泵中的控制器相当于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胰岛素泵相当于胰岛B细胞,B错误;
C、血糖去路包括肝糖原肌糖原的合成、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组织细胞氧化分解等,C正确;
D、胰岛素泵释放的是胰岛素,不是胰高血糖素,D错误。
故选ABDo
16.角膜移植是最成功的器官移植,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移植角膜与受者之间存在免疫反应
B.角膜本身不含血管,但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C.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
D.移植角膜因为有“免疫赦免”保障,不需要匹配供者和受者的HLA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医学研究表明
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
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
胞自杀,因而使后者不能产生抗体。
【详解】A、被移植的角膜属于外来的“异物”,与受者之间存在免疫反应,A正确;
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浆和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眼球血液中含有淋
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
C、免疫排斥主要是T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因此用药物主要抑制T细胞的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C错
误;
D、移植角膜因为有“免疫赦免”保障,一般不需要匹配供者和受者的HLA,需要做相应的检查,D正确。
故选ABDo
17.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
关分析正确的是()
弃耕农田一杂草丛生一灌木丛生一茂密的乔木林
A.图甲中,a点时几乎没有农作物不存在群落垂直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
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
配置状况。原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
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
【详解】A、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a点时几乎没有农作物,但地上、地下的草本植物以及
土壤小动物均具有分层现象,因此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
间的关系,B正确;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
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
D、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
故选BCD。
18.为了推进乡村振兴,科技人员在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获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下图所示,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赤松茸菌种
J还田
水稻•------------------有机肥
1----------------►优质稻米-一产品
A.该模式中水稻既可以接受非生物环境产生的信息,又可以向其他生物发出信息
B.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农业”的传统,菌糖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
C.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该模式既让土地体养牛息,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和整体原理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
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农业的一条基本
原理。
【详解】A、在生物间,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该模式中水稻既可以接受非生物环境产生的信息,又可
以向其他生物发出信息,A正确;
B、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物农业”的传统,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
料,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B正确;
C、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秸秆中的能量,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在确保土地的肥力的同时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含5道题。
19.如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2)刺激图甲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该变化是由—引起的。
(3)图丙兴奋不能由6传到4的原因是一。
(4)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
受体的数量—(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
奋,这是吸毒上的原因之一。
【答案】(1)①.⑤②.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①.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②.Na+内流
(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减少
【解析】
【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
负,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负内正;静息电位
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分析题图;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其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
经、⑤是效应器;图乙是传出神经在静息状态和动作状态膜两侧的电位情况的放大;图丙是突触结构图,
其中1是突触小体、2是线粒体、3是突触小泡、4是突触前膜、5是突触间隙、6是突触后膜。
【小问1详解】
图甲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其中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
【小问2详解】
刺激甲图中的④,该处由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状态,膜电位由于兴奋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膜电
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小问3详解】
图丙中的6是突触后膜。一般由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的膜构成。神经递质由图丙中4突触前膜
释放,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含组织液)中,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
后膜。
【小问4详解】
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会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刺激
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
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20.近期新冠病毒肆虐引起感染人体大多出现发热现象,发热过程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
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病毒(毒素)
(注: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会进行相应调节,正
常生理状态下体温调定点为37℃左右。)
(1)人体感染病毒后,由37。(2上升到38.5。(2的过程中,产热量—散热量(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患者提寒,产生冷觉的中枢位于—。
(2)体温上升过程中激素乙—会升高,其作用是—o
(3)人发烧期可能会有大量出汗现象,出汗过多会出现脱水,此时垂体释放的—激素增加,促进—对水
的重吸收,使尿量—从而保证体内水盐平衡。
(4)接种新冠疫苗可作为—预防新冠肺炎,其原理是—;假设有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仍被病毒侵染而
得病,其可能的原因是—o
(5)由上述可知,—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①.大于②.大脑皮层
(2)①.促甲状腺激素②.促进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
(3)①.抗利尿②.肾小管和集合管③.减少
(4)①.抗原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二次免疫,使体内迅速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②.
新冠肺炎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特定疫苗(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③.体
内抗体和记忆细胞含量较少
(5)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量的方式有骨骼肌战栗和甲状腺
激素调节,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
【小问1详解】
人体体温维持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干散热量,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产生冷觉的中枢位于大
月凶皮层。
【小问2详解】
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体温上升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会升高,其作用是促进甲状腺产生甲
状腺激素。
【小问3详解】
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从而保证体内水盐平衡。
【小问4详解】
接种新冠疫苗可作为抗原预防新冠肺炎,其原理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二次免疫,使体内迅速产生大量特异
性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小问5详解】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1.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
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请据图回答:
摄取抗原
细菌0处理抗原
掂原)
DC细胞
乙
(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免疫,物质1为一,A、C细胞在功能角度统称细胞。
(2)DC细胞能通过—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
胞,以上这些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三个功能,即—。
(3)DC细胞处理抗原后膜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的一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i、
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
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精确杀伤肿
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免疫。
【答案】(1)①.体液②.细胞因子③.抗原呈递细胞
(2)①.胞吞②.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3)①.特异性受体②.信息交流
(4)①.(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②.细胞
【解析】
【分析】图甲表示体液免疫细胞,细胞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淋巴细
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I为细胞因子,物质H为抗体。图乙表示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并传递给辅
助性T细胞的过程。图甲中物质H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是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的物质,因此
图示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
【小问1详解】
图甲的免疫主要靠抗体和B细胞实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由图甲可知,细胞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
为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物质I是细胞因子;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故细胞C为B淋巴细胞,C细胞和A
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DC细胞能通过胞吞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并将其分解。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①免疫防
御: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免疫自稳: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小问3详解】
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被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即辅助性T细胞外的特
异性受体具有识别作用,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这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小问4详解】
根据图乙可知,DC细胞能引发免疫效应,因此,当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
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细胞毒性T细胞,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
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可针对进入细胞的病原体或肿瘤发挥作用。
22.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最
基本©
种群的数
决
取
量特征于
②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
⑤
(1)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害虫,是通过改变图甲中的—(填序号),降低种群的—(填序号),而抑制
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调查青蛙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而不用标记重捕法,理由是一O
(2)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一,
气候适宜,没有—。假设A点时某动物种群的数量为50只,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则计算20年
后该动物种群数量的算式为—o
(3)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若
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
(4)为调查某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0
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4只有标记,因动物被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事实上有害动
物的密度为—o若曲线Y表示该某养鱼池的某种鱼数量变化曲线,说出的利于人们收益有效措施—O
【答案】(1)①.⑤②.②③.青蛙是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2)①.食物和空间充裕②.敌害和其他竞争物种等③.50X(1.35)2。
(3)①.逐渐下降②.大量同种食草动物的迁入,种内竞争加剧,导致草原上草的数量减少,引起
草场退化
(4)①.小于105只/公顷②.采用抓大放小,保持鱼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捕捞后数量不低于k/2,
使种群增长速率最高;中强度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捕捞量在k/2左右)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①是种群密度,②是出生率,③是死亡率,④是年龄结构,⑤是性别比例。图
乙,曲线X是“J”形增长曲线,曲线Y是“S”形增长曲线。
【小问1详解】
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害虫,是通过改变图甲中的⑤性别比例,进而降低种群的②出生率,从而抑制害虫种
群数量的增长。青蛙活动范围较小,所以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而不是标记重捕法。
【小问2详解】
曲线X是“J”形增长曲线,是在理想状态下种群的增长形式,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
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由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可知,种群数量呈旺‘形增长,则计
2020
算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六单元说课课件下载
- 出口委托代理协议书范本
- 出轨家暴协议书范本
- 抽签互换协议书范本
- 定制戒指协议书范本大全
- 房产委托拍卖协议书范本
- 民宿房东分成协议书范本
- 心理健康课件网站
- 空分装置安全管理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城镇化施工合同编号
-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分享
- 普通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2025年校长职级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西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答案
- 健康体检服务投标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医院行风建设培训
- 私募基金员工管理制度
-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办法
- 2025-2030中国音圈电机(VCM)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药物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预防呆滞库存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