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货币供给_第1页
第7章货币供给_第2页
第7章货币供给_第3页
第7章货币供给_第4页
第7章货币供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货币供给第七章货币供给第一节基础货币第二节派生存款第三节货币乘数第四节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第五节

货币供给模型本章小结第七章货币供给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货币供应量及其变动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基础货币量及其变动;二是货币乘数的大小及其变化。第一节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基础货币的含义和公式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初始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第一节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通常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可用公式表示为:B=C+RB代表基础货币C代表流通中的现金R代表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从基础货币的构成看,C和R都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对这两部分都具有直接的控制能力。二、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主要因素二、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主要因素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有:①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或其它证券的业务。②贴现贷款:贴现贷款增加1000元时,基础货币也同样增加1000元。反之,中央银行若收回先前发放的贴现贷款,也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二、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主要因素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其基本变化关系是:财政收入增加时,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入中央银行账户;财政支出增加时,货币由中央银行账户流入商业银行账户。在货币供给机制中,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入中央银行账户,意味着货币供给的收缩;由中央银行账户流入商业银行账户,意味着货币供给的扩张。因此,财政收入增加,表明货币供给收缩;财政支出增加,表明货币供给扩张。央行对财政的资产增加(持有政府的债券增加,放出货币,相应增大财政支出;而负债减少(政府在央行的存款减少,相应增大支出),意味着基础货币的增加。相反,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减少,而负债增加,基础货币量减少。二、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主要因素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总量的影响,一般是在财政出现赤字后发生的。财政赤字的弥补,除了采取增收节支的根本措施外,其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向社会公众借款;二是向商业银行借款;三是向中央银行借款。二、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主要因素3.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国外净资产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国外净资产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一般说来,中央银行资产增加的越多,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增加的就越多。当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增加时,基础货币量增加;相反,基础货币量减少。4.其他因素三、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1.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法定准备金数量不足时向拥有超额准备金的银行借入的货币资金称为借入准备金,按其自身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用作准备金的部分称为非借入准备金,又称自有准备金。三、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区分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的意义在于: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帐户的变动来考核一个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营状况,如果一个金融机构的借入准备金期限过长,比例过大,其资金运营则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②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对其他银行负债,在它们出现超额准备金时,大都先偿还借款,然后再进行贷款或投资。存款派生或扩张,更多地依赖于非借入准备。三、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2.超额准备金率(Excessreserveratio)

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金率。也称备付金率(Cashreservesrate)。超额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总额/存款总额×100%=[(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法定准备金]/存款总额×100%三、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保持适度超额准备金率,能保证银行体系的正常支付能力,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随时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和流动性强的资产做准备以应付客户提款。如果中央银行规定超额准备金率的限额,可以起到限制贷款过度扩张的作用。第二节派生存款一、派生存款的含义及条件银行存款的来源可分为两种,一是原始存款,即以现金方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二是派生存款,即从银行的放款、贴现和投资行为中派生出来的存款,又称衍生存款。原始存款的增加能引起多倍的存款创造,这需要二个条件,它们分别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一、派生存款的含义及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2.非现金结算制度二、派生存款的创造1.简单派生存款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甲银行吸收客户A存款

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客户B发放贷款

形成客户B在甲银行的存款

客户B用存款进行转帐支付

形成乙银行客户C的存款增加

乙银行提取部分准备金后继续放款┅┅如果资金不流出银行体系,银行体系就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存款创造机制:银行体系新增一笔原始存款(准备金),经过银行体系一连串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引致新增加的存款总额,是新增存款准备金的若干倍。第三节货币乘数一、货币乘数含义和公式

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这个倍数用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来表示。如果以M表示货币供应量,以B表示基础货币,以K表示货币乘数,则有如下货币供应量的理论公式:M=B·K货币乘数R: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Rd: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E:超额准备金rt·T: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T:表示定期存款rt:表示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货币乘数将各项同除以D,形成在一定的基础货币下M1口径的货币供应量的货币乘数公式c:现金漏损率Rd: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e:超额准备率t: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t<1)

将货币乘数公式代入货币供应量M1公式中,就得到货币供应量例题如果商业银行增加原始存款10000元,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超额准备金率为2%,现金漏损率为8%,转化的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重为20%,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5%。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1.货币乘数2.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最大存款总额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1.现金漏损率c现金漏损率是指流通中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影响c值的因素有:(1)社会大众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2)用现金购买或用支票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的变化(3)大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4)地下经济规模的大小(5)社会的支付习惯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2.定期存款比率t影响t的主要因素:(1)银行的存款利率。一般来说,如果定期存款的利率上升,则会导致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转化,从而使t值增大,反之t值减小;(2)通货膨胀预期。t值的大小同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较密切的关系,预期通货膨胀率高时,t降低。资料:通货膨胀预期对定期存款的影响《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内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已由2008年6月末的51.6%上升至2010年9月末的60%;定期存款占比由2008年6月末的40.7%下降至2010年9月末的38.2%。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由2008年12月的49.8%下降到2010年9月末的43.5%。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3.超额准备金率(e)的大小一般来讲,银行并不会将其全部超额准备金用来发放贷款或购买证券。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银行经常会持有超额准备金。银行所保持的超额准备金总额与活期存款有一个稳定的比率,称为超额准备金率,它的变化与派生存款能力成反比。超额准备率e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反之,货币乘数则变大。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4.法定准备率rd和rt的大小法定准备率rd和rt的大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准备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反之,货币乘数则变大。第四节我国货币供给机制根据2001年7月最新修订的统计口径,中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层次为:第一层次M。:流通中现金;第二层次即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第三层次即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一、我国不同管理机制下的货币供给1.“统存统贷”信贷管理体制下的货币供给(1955年——1979年)2.“存贷差额控制”信贷管理体制下的货币供给(1980年——1984年)3.“实贷实存”信贷管理体制下的货币供给(1985年——90年代中期)4.“比例管理”信贷管理体制下的货币供给(1990年代中期——今)二、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从货币供给函数

来看,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应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一是基础货币,主要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其二是货币乘数,主要分析影响货币乘数的法定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变化、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转化的状况等各项影响因素。三、金融创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金融创新以后,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空前加大,模糊了原有货币定义中的界限,金融创新使货币定义及其计量难度增大,界定M1、M2、M3等层次的货币的内涵变得十分困难。一是货币的界定范围将被扩大。二是货币创造主体出现多元化,给货币数量的计算带来了困难,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三是金融创新部分地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增加。第五节

货币供给模型一、弗里德曼-施瓦模型二、卡甘模型三、乔顿模型一、弗里德曼-施瓦模型M.弗里德曼和A.J.施瓦茨认为,如果假定存款—准备金比率(D/R)和存款—通货比率(D/C)为一常数,或它们的变动较为稳定,则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完全取决于强力货币;如果强力货币完全处在货币当局的控制之下,那么,货币当局就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货币供应量就成为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二、卡甘模型卡甘(P·Cagan)提出了他的货币供应方程式卡甘的方程式明确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高能货币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成反比。三、乔顿模型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和卡甘模型是较早提出、也是较有代表性的货币供给模型。但这两个模型有着许多缺陷。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乔顿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改进和补充,导出了一个比较简洁明了的货币乘数模型。三、乔顿模型1.M1货币乘数模型2.货币定义扩展为M2的乔顿模型本章小结基础货币从来源上看,它是金融当局的货币供应量,从运用上看,它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的通货组成。引起基础货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等。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通过银行的贴现和贷款等行为会产生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存款创造过程主要受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储备金率和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的转化率等因素有关。本章小结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量与基础货币变化量之比,根据乘数模型可以分析出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和卡甘模型得出了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乔顿模型和货币供给新论讨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它在货币供应量增长和紧缩时,分别起扩大和衰减作用。本章小结理论上认为,货币乘数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即现金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非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中央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非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中央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与货币乘数的影响是反方向的。现金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方向不是完全确定的。重要概念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