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讲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战争和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1页
第50讲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战争和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2页
第50讲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战争和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3页
第50讲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战争和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4页
第50讲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战争和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0讲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战争和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标考题1.了解现代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3.通过了解现代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4.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5.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6.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2021·浙江6月·2)(2021·浙江6月·16)【基础课】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1)原因:①促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

(2)开始时间:②。

(3)表现A.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B.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C.同期,经济高速发展的③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D.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1)变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④”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1.难民产生的原因: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2.产生的主要地区: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⑤、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3.联合国解决难民问题的措施(1)1950年,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2)1951年,通过《⑥》,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3)1966年,联合国通过《⑦》,扩大了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⑧”。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1.美国的移民文化(1)特点:以⑨为主流;民族和文化的⑩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2)存在问题: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2.新加坡:具有特征的城市国家;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四、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觉醒的原因: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和的思想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十月革命的影响。

(2)觉醒的表现A.亚洲: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胡志明通过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印度甘地领导的持续开展,尼赫鲁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

B.非洲:埃及掀起了。

C.拉丁美洲:尼加拉瓜、墨西哥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3)觉醒的影响: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2.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瓦解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的致命打击;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瓦解的表现:日本战败,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英帝国的解体;阿尔及利亚反法斗争取得胜利。

(3)瓦解的影响: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普遍建立,民族文化得以复兴;有利于崛起;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1)印度:政治体制学习,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2)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发展中注意发扬的精华,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3)埃及: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五、西方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1.近代西方大学(1)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2)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3)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与商业化。2.图书馆的成长(1)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图书馆是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2)中国古代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私家藏书也得到发展,明清出现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3)近代西方的修道院、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

(4)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

(5)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3.博物馆的成长(1)“”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2)1683年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3)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建立,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5)1905年张謇建立的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6)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7)1959年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2003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六、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1.《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制定)(1)宗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2)内容: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加以重点保护;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2.各国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1)古代世界: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2)近代世界: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3)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2个。[基础判断]1.1996年,中国的外国入境人数是674万人,到2013年增长为2629万人,平均年增幅为10.2%。这一态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错误【详解】这一态势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的政策,以及加入世贸组织都推动着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2.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开始注入新的内容,有了新的方向”。印度国大党支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便符合这一特点。()错误【详解】新的内容指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拉美的政策从之前“大棒加金元”式的霸权外交调整为友好的“睦邻政策”。美国政策调整旨在缓和拉美国家不断高涨的反美斗争形势。()错误【详解】“睦邻政策”比霸权外交更有助于控制拉美,美国此举完全是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需要稳住拉美贸易市场。4.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同意印巴分治,其主观动机在于调整战略以加强同苏联的对抗。()错误【详解】《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其主观动机是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在印度地区的影响力。5.二战后的去殖民化并没有给先前被统治的民族带来和平与繁荣。战后阻碍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最大挑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尚未实现民族独立。()错误【详解】阻碍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最大挑战是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6.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得以复兴。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控制。()错误【详解】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发展道路上兼收并蓄,将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构建多元文化模式。7.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一方面注重加强本国的文物保护,另一方面肆意破坏、掠夺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这种行为可视为对东方国家文化遗产的变相保护。()错误【详解】这体现了西方国家的侵略本性,不能忽视殖民主义的罪恶。[概念阐释]1.民族意识、民主意识、民族自决(1)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特征之一。民族意识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2)民主意识是人们对于民主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

(3)民族自决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2.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双重遗产(1)文化遗产: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2)自然遗产: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3)双重遗产: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答案】①经济全球化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③日本④知识精英⑤中东⑥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⑦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⑧世界难民日⑨欧洲文化⑩多样性移民社会民族独立马克思列宁主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民族民主运动殖民主义台湾新兴民族国家第三世界英国儒家文化阿拉伯文化大学区世俗化大教堂公共图书馆亚历山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故宫博物院世界遗产名录佛罗伦萨长城[视野拓展]1.移民文化的特点(1)创新性:移民文化总是能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对原生文化或者本土文化的简单继承,而是建立在既有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创新。(2)生成性:是指移民文化总是处于一种自我更新的状态。新的文化要素的不断介入,使移民文化成为源头活水,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3)动态性:是指移民文化总是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移民流动所带来的文化流动与移民文化本身的不断融合发展。移民和文化流动之间有着因果联系,移民文化生生不息,造就了文化之间的传承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繁衍。可以说,动态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特性,是移民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特点之一。(4)开放性、兼容性:移民文化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开放与兼容。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融合,构成了移民文化的开放性;对本土文化的改造和再塑,构成了移民文化的兼容性。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历史价值:它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这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2)世界价值:它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3)学术价值:它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培优磨尖课】主观题突破层级一信息提取:日本和美国的茶文化材料一1191年,①日本僧人荣西在南宋留学期间从禅寺质朴的饮茶方式中有所领悟,②便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期望在日本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当时的日本佛教已基本完成本土化,并衍生出日本独特的佛教宗派。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茶之汤。③“茶禅一味”恰是对日本茶道与佛教文化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写照。④1214年,荣西将自己所著的《吃茶养生记》进献给当时的镰仓幕府将军源实朝,该书受到其推崇,⑤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得以从佛教界走向武士阶层。此后,幕府将军中喜爱茶道者迭出,如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将自己隐退后的居所命名为“同仁斋茶室”,这是日本最早的书院风格茶室。——摘编自张博《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材料二17世纪末,①茶叶随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美洲大陆,并很快成为广受移民欢迎的饮料。1784年,美国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商船首航中国并运回茶叶等物资,开创了中美茶叶贸易的时代,推动了饮茶之风在美国的兴起。②日益频繁的茶叶贸易活动也大大促进了中美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③美国的饮茶习俗主要是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冰茶,它在速溶茶的基础上,④通过加柠檬、白糖、新鲜果汁、牛奶、可可等调味品配制而成,最后加冰水冲饮,一般作为夏季清凉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饮。⑤其消费量仅次于可口可乐,被称为第二号软性饮料。——摘编自黄敏《中美两国茶文化特点及比较》【提取信息】概括古代日本茶文化和近现代美国茶文化的不同。【教你提取】①→从引入茶文化的渠道差异来看;②→从茶叶主产地的差异来看;③→从茶文化内涵的差异来看;④→从茶文化发展推动力量的差异来看;⑤→从茶文化受众的差异来看。试答:不同:日本引入茶文化以佛教为媒介,美国引入茶文化依托商贸活动;日本茶叶以自身栽培茶树为主,美国茶叶大多来自进口;日本茶文化得到了官方提倡,美国茶文化主要在民间传播发展;日本茶文化追求精神境界,受众较小,美国茶文化注重感官享受,受众广泛。层级二历史解析:明长城文化遗产材料明代长城是历代长城中体系最严密、留存最完整的长城军事防御系统。长城防御体系包括长城本体和沿线的军事聚落,军事聚落包括驻防合一的卫所、堡寨,以及驿传(烽传)运输系统中的驿站、烽燧、墩台。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构成要素。评估明长城防御体系内在价值,是对其文物价值的具体解释,是长城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也为其今后修复设计与展示利用的工作提供了研究和发展方向。对于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内在价值,也可以将其分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以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估。——摘编自徐凌玉、张玉坤、李严《明长城防御体系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探究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中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教你探究】围绕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分析长城军事防御体系。试答:物质:本体建筑、军事聚落、公共建筑、遗迹遗存。非物质:防御编制、屯田贸易、民俗文化、历史人物事件。层级三开放写作: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材料文物,是中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优秀的历史文化,讲述着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经历的苦难与创造的辉煌。【写作题目】围绕“历史中的文物”,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教你写作】先审题,明要求提取信息,明确观点再读图文材料,定信息时空定位近代中国关系定位文化遗产后分析并论证分析材料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文物论证观点用史实分别说明不同文物的特点和背后的历史价值试答:文物是历史的记忆,是后人眼中的“历史”。以马首为代表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图1正是这段历史的写照。马首造工精美、栩栩如生,眼神、张口和微伏耳形等都自然逼真。毛发的刻画纤毫毕现、细致动人,实为清代铜器中的精品。马首既融合了中西方艺术的精华,亦展示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工艺水平的精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马首为代表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被侵略被掠夺的耻辱印记。马首铜像被掠夺后藏于法国,2007年由何鸿燊先生购得后捐献给国家。正所谓“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选择题突破】【样题透析】(2021·浙江6月·2)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结合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情境设置秦兵马俑聚焦考点中国文化遗产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素养立意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问题要求“体现了”:判断结论易错排查A、B两项史实错误长城的修建采取因地制宜原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取得了协调一致的效果,排除A项;紫禁城许多建筑构件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如太和殿两侧及乾清门前的鎏金大铜缸,外表富丽精致,除了消防灭火的作用以外,还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排除B项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传统的民本意识是仁政、爱惜民力,排除C项合理推论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刻画了秦军的风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的情况,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故选D项【类题精练】1.(2022·山东临沭高三期末)下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A.移民推动美国多元化文化格局形成 B.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状况日益改变C.移民解决了美国主流文化内在矛盾 D.移民解决了美国以往种族歧视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901~1990年,美国的移民来源于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A项符合题意;在美国社会中,欧洲文化为主流,白人移民仍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排除C项;当前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仍很严重,排除D项。2.(2022·马鞍山模拟)下图为15世纪建成的佛罗伦萨大教堂,该建筑主体由红、白、绿三种颜色的大理石组成,在古典柱式风格上穿插了曲面和椭圆空间,使每一个形体宛若天成,让人产生愉悦之情。该建筑风格()。A.抒发了浪漫情怀 B.突出了理性和谐C.体现了教权至上 D.表达了纷华靡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使每一个形体宛若天成,让人产生愉悦之情”可知,佛罗伦萨大教堂通过人为的设计表达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令人产生愉悦说明该建筑的风格突出了理性的和谐,B项正确;材料中的建筑未体现浪漫主义和纷华靡丽,排除A、D两项;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冲击了天主教会权威,排除C项。【创新衍练】[新情境]历史图画1.(2022·河北邯郸二模)下图左侧为基督教中仁慈善良的圣人,生活在4世纪的圣尼古拉,也是圣诞老人的原型。右侧为20世纪可口可乐公司广告中出现的圣诞老人的形象,成为全球认可的大众形象。圣诞老人形象的演变说明了()。A.商业发展削弱了宗教信仰B.通俗文化助推全球化进程C.美国确立了文化霸权地位D.西方文化满足了时代需要【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左图的圣诞老人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右图宗教色彩被极大淡化,成为全球认可的大众形象,这说明了文化通俗化推动了全球化进程,B项正确。[新视角]聚焦变化2.(2023·山东临沂高三考试)下图为坎迪斯·古切尔在其著作《全球文明史:人类自古至今的历程》中描绘的全球人口迁徙模式图(1650~1940年)。其中,1840年至1940年间欧洲人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奴隶贸易利润的刺激 B.世界大战的影响C.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D.工业革命的推动【答案】D【解析】根据地图信息可知,1840年至1940年,欧洲人迁徙的主要方向是美洲、亚洲和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间段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不断扩展,欧洲人口也随之迁徙,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中后期,黑奴贸易已基本停止,排除A项;一战的战争区域主要在欧洲,这与人口迁徙无关,排除B项;美洲劳动力的缺乏是欧洲人口迁徙至美洲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欧洲人口还迁徙到了亚洲和非洲,排除C项。3.(2022·山东枣庄高三阶段练习)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日益增加,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这表明,欧洲()。A.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 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C.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D.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欧洲的难民问题及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使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说明欧洲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项正确;材料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难民问题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反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4.(2023·浙江十校联盟高三10月联考)下表为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点是()。国家文化印度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依然具有重要影响新加坡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埃及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A.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B.文化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C.全盘否定本土传统文化D.注意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答案】D【解析】据材料“政治体制学习英国……种姓因素”“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