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二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段第二次月考语文科试卷命卷教师邓敏菁审卷教师林博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儿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取材于夏衍《包身工》)材料二:解放之后,在镇反运动的一次诉苦大会上,我听到过一个老年的纱厂女工说:“你们说,我们给资本家做牛马,其实呀,连牛马也不如,我们是苍蝇、蚊子一样的虫豸。东洋老板和带工头打死一个工人好像在地上踏死一个蚂蚁一样,一点也不算稀奇。”这是实话,一点也不夸张。解放之后,我去看过上海的曹杨新村、控江新村,我也曾陪外宾去看过工人医院。看到这些,不知别人是什么感觉,我却总很自然地联系起包身工的生活。包身工的形象,想起来会使软心肠的人流泪。什么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这些话,都是不能形容她们的情况的,没有病的包身工是很少的,最多的是肺病、脚气病、皮肤病。有些包身工的两只脚已经肿得像碗口一样粗了,还是成天成夜地站在机器旁边工作。去年冬天我在北京参观了一处女工宿舍,看到她们床边有书籍、报刊、雪花膏、香水等,我替她们感到了幸福。最初我混在包身工群中观察的时候,最使我受不了的是那种难闻的臭气。那时正是上海的5月黄梅天季节,包身工们是成年累月不可能洗澡洗头换衣服的,请你们设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滋味!我写那篇《包身工》是在1935年(发表是在1936年春),离开现在已经二十四年了,这样计算一下,对现在的青年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工人给资本家当牛马、当虫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先人曾付出了无数的生命、血汗和眼泪。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取材于夏衍《从〈包身工〉所引起的回忆》)材料三:夏衍的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主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作品描述的社会生活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其中蕴含的人性光辉、人文关怀,如今读来依旧使人震撼,发人深思。好的文学作品能真正触及社会的灵魂。在特殊的年代,能写出伟大的作品,作者都需要巨大的勇气。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环境极为特殊,作家要深入生活现场,付出的艰辛与惊险,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可想而知。夏衍凭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情怀,在黑暗中探索光明。《包身工》充满感情、带有温度,其旋律是积极向上的博爱。这种爱积蓄了力量,震撼读者的心灵世界,点燃读者的情感火焰。作者笔下散发出博爱情怀,对女童工有着深切的同情,对她们遭遇的不公和悲惨命运进行直接揭露。夏衍的笔像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解剖着那个时代的“脓疮”,对那个社会进行“刮骨疗毒”,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形象的方式记录下来,他要告诉世人那里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世界,是怎样的真相,进而呼唤善良的人起来抗争。报告文学创作,如果不是基于对社会的真情实感,不是基于发自内心深处的召唤,那么作品就是苍白无力的。在今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无数或激动人心或发人深省的事件不断上演,作家也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火眼金睛”。无论是讴歌时代,还是记录社会,报告文学作家都要为社会的进步贡献文学力量,以有温度的作品感动读者,进而凝聚人心,激发更大的前行动力。(取材于曾散《以有温度的文字探索光明——读夏衍的〈包身工〉有感》)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被饲养的小姑娘的境遇和墨鸭的境遇是不完全相同的。B.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与体制没有给被“饲养”的小姑娘带来希望。C.“锭子上的冤魂”是指在铺设枕木的劳作中被压榨至死的奴隶。D.“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暗喻不合理的制度一定会消亡。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包身工”在资本家眼里只是单纯用来谋利的工具。B.解放后,工人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水平。C.没有先人的付出,吃人的制度就不可能被推翻。D.“包身工”成天成夜地工作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夏衍在混入包身工中观察的时候曾因包身工身上散发的难闻的臭气而对他们心生厌恶。B.夏衍用“饲养”一词表明包身工是不被当人看的,以此来揭示剥削者丧失人道的罪行。C.夏衍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深入生活现场的时候,虽然需要付出艰辛,但是不会有危险。D.夏衍《包身工》通过含蓄揭露女童工遭遇的不公和悲惨命运来反映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4.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夏衍能写出“带有温度”的《包身工》的原因。【答案】1.C2.D3.B4.①夏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情怀。②夏衍深入包身工生活现场,真实地了解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其创作是建立在真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C.“指在铺设枕木的劳作中被压榨至死的奴隶”错误,文中的“锭子”是纺纱机上的零件,“锭子上的冤魂”应是指30年代在上海纺织厂中被压榨至死的包身工。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D.“成天成夜地工作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错误,依据“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儿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什么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这些话,都是不能形容她们的情况的,没有病的包身工是很少的,最多的是肺病、脚气病、皮肤病。有些包身工的两只脚已经肿得像碗口一样粗了,还是成天成夜地站在机器旁边工作”等内容可知,包身工即使是成天成夜工作,也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A.“而对他们心生厌恶”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最初我混在包身工群中观察的时候,最使我受不了的是那种难闻的臭气。那时正是上海的5月黄梅天季节,包身工们是成年累月不可能洗澡洗头换衣服的,请你们设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滋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包身工的同情。C.“但是不会有危险”错误,原文的表述是“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环境极为特殊,作家要深入生活现场,付出的艰辛与惊险”,可见是有危险的。D.“含蓄揭露”错误,《包身工》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真实地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直接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材料三中提到“报告文学创作,如果不是基于对社会的真情实感,不是基于发自内心深处的召唤,那么作品就是苍白无力的”,所以要写出“带有温度”的作品必须有真情,而真情来源于作者的责任感、悲悯的情怀,而这情感的产生也必是建立在真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的。依据“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环境极为特殊,作家要深入生活现场,付出的艰辛与惊险,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可想而知。夏衍凭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情怀,在黑暗中探索光明”可概括出:夏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的情怀。依据“夏衍的笔像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解剖着那个时代的‘脓疮’,对那个社会进行‘刮骨疗毒’,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形象的方式记录下来,他要告诉世人那里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世界,是怎样的真相,进而呼唤善良的人起来抗争”可概括出:夏衍深入包身工生活现场,真实地了解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其创作是建立在真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的。(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碑孙犁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老李呢?”“李连长死在河里了。”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文本二: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荷花淀》节选)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命丧冰河,赵老金执著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B.文本一中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C.文本一中滹沱河是贯穿小说的物象,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寄寓的是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D.文本二中,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就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表露出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B.文本一两次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一实一虚,强化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C.文本二中作者不是用一般小说的写法而是通过女主人们的所见所闻来写战斗,语言朴素无华,清丽畅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D.文本二中女人们各自寻找丈夫的脸、战士们沉到水底捞战利品等生动的细节描写,渲染了战斗胜利后欢乐的气氛,使小说充满了生活气息。7.同为表现战士牺牲后群众的悲情,描写小菊悲情的语句能不能用在大娘身上,为什么?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8.有评论认为《碑》是孙犁小说中具有艺术个性的一篇,它不同于以《荷花淀》为代表的清新明快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一种符合战争残酷性的凝重悲壮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一、文本二说明理由。【答案】5.C6.D7.不能。①小菊矜持内敛,战士牺牲后,作者用精准的动作描写如“织布”“用力”,神态描写“发呆”和心理描写“心里一股东西流走了”含蓄传达了小菊深藏的悲愤和痛楚,符合她的形象和性格。②而大娘热情爽利,得知战士牺牲后,“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并不掩饰内心的悲情,符合她直率的性格。所以描写小菊悲情的句子不能用在大娘身上。8.《荷花淀》由对与斗场而的描写加“枪声清脆……”显得轻松明快,重在描写战士们打捞战利品的情景,并未凸显战斗的残酷。《碑》中战斗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如“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那飞蝗一样的子弹;多次写到天气恶劣、河水结冰、作战环境不利,如“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满天满地霜雪”;并重点刻画了战士们的牺牲以及老金一家的悲痛,渲染、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呈现出沉重壮烈的风格。【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C.“寄寓的是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错误。结尾处写河“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属于比拟手法,赋予了原本客观的物象以丰富的意蕴,寄寓着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象征着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永存,而没有体现“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D.“女人们各自寻找丈夫的脸”错误。“女人们各自寻找丈夫的脸”这一情节是作战过程中的,而不是胜利后的。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对人物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特征。文中通过“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的动作描写和“‘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的语言描写,表现大娘是一个外向、热情、爽利的人,所以得知战士牺牲后,“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符合大娘的性格,她不掩饰自己的悲情,用痛苦来表达对战士牺牲的悲伤。而对小菊的描写是“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表现小菊是一个细心、矜持、内敛的姑娘。所以战士牺牲后,她“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通过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现小菊的悲痛心情,这也符合小菊的性格特点。故同为表现战士牺牲后群众的悲情,描写小菊悲情的语句不能用在大娘身上。【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荷花淀》中,作者在描写战斗场面时,借助“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语言简洁,节奏轻快,描写的重点不在如何作战,而是战后打捞战利品,如“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作战刚刚结束,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这里凸显了战士们的乐观,并未凸显战斗的残酷。文本二中展现的是“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通过激战获胜的场面,和“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的场面。表现出清新明快的审美特征。而文本一描写的“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展现的是残酷的战争场面,“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展现的是战士牺牲的场面,“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表现的是人们对战士牺牲的悲情。所以展现出一种符合战争残酷性的凝重悲壮的艺术风格。二、文言文阅读(27分)(一)课内知识(6分)9.下列对划线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智勇多困于所溺溺:沉湎,无节制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谦让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私下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嫉妒C.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自分已死久矣分:分明D.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判处不爱珍器重宝爱:喜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让:责备。句意: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C.分:料想,料定。句意: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D.爱:吝惜。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故选B。10.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蝉蜕于浊秽②舆归营③尊贤而重士④诚甘乐之⑤却匈奴七百余里⑥天下云集响应⑦函梁君臣之首⑧忧劳可以兴国⑨莫不欲求忠以自为A.①⑧/②⑦/③③/④/⑤⑨ B.①⑨/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⑥/②⑦/③⑨/④/⑤⑧ D.①⑨/②③/④⑤/⑥/⑦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句意: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②名词作动词,用车载送。句意:用车载送回到营地。③形容词作名词,贤士。句意:尊敬贤才而又重视士人。④意动用法,以……为乐。句意:确实会对此感到快乐。⑤使动,使……退却。句意:使北方匈奴退却七百余里。⑥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句意: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⑦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句意: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⑧使动,使……兴盛。句意: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⑨形容词作名词,忠臣。句意: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①⑥名词作状语,②⑦名词作动词,③⑨形容词作名词,④意动用法,⑤⑧使动。故选C。11.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外欺于张仪②举贤以自佐③为降虏于蛮夷④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⑤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⑥何以汝为见⑦见犯乃死,重负国⑧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⑨此不知人之祸也A.①⑥⑦/②/③⑤⑧/④⑨B.①⑤⑦/②⑥/③⑧/④⑨C.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D.①③⑤⑥/②/④⑨/⑦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在国外被张仪欺骗。②宾语前置句,“举贤以佐自”,句意: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③状语后置句,“于蛮夷为降虏”,句意: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④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汉皇帝,是我的长辈。⑤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⑥宾语前置句,“以何见女为”,句意:我为什么要见你。⑦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被冒犯和侮辱才死去的话,那就更是对不起国家。⑧状语后置句,“方其以组系燕父子”,句意: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⑨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就是不了解人的灾祸了。①⑤⑦被动句/②⑥宾语前置句/③⑧状语后置句/④⑨判断句。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材料二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辜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节选自《文选·答苏武书》)注:始元六年,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陵先将军A功略盖天地B义勇C冠三军D徒失贵臣之意E刭身绝域之表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是匈奴人对其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冒顿,沿袭至匈奴灭亡。B.子卿,苏武的字。字用于小辈、平辈对自己的称呼,名一般用于家中长辈和平辈对自己的称呼,以示亲昵。C.万乘,在文中指能出兵车万乘的大国,与《过秦论》“致万乘之势”中的“万乘”意义相同。D.稽颡,古代的一种礼节,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后世称为“五体投地”。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投降后,因叛国感到羞愧,受派劝降苏武言辞谦和,借人生苦短,守节也没人看见,不如安享富贵来劝降。B.苏武面对李陵劝降岿然不动。虽家庭屡遭变故,内心对汉帝也有怨恨,但依然保持坚定的忠君爱国立场。C.在回复苏武的信中,李陵例举萧何等人为汉朝立下功勋,却遭不公待遇来针锋相对地反驳“汉与功臣不薄”。D.李陵认为苏武功劳卓著,但受到的封赏太低,深为苏武鸣不平。相比之下,如果自己归汉更不会有好结果。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2)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16.从选文部分看,苏武拒降与李陵拒归的理由有何不同?【答案】12.BDE13.A14.B15.(1)我料想自己已经是死了很久的人了!您一定要让(逼迫)我投降,请结束今天的欢聚,在您面前死去!(2)我和您生死永诀了。希望你代向老朋友们致意(问候),让他们勉力事奉圣明的君主。(3)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16.苏武:全家蒙受皇恩,当以死相报。李陵:小人当道,汉帝不重视人才,不愿面临受审。【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中间及“三军”后BD处断开;“徒失贵臣之意”,动宾结构,“贵臣之意”作“失”的宾语,句意完整。后面E处断开。故BDE三处需要断句。【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此称号始创于冒顿”错误,单于这一称呼应该始创于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B.“虽家庭屡遭变故,内心对汉帝也有怨恨”错误,由“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可知,文中没有“怨愤”。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分”,料想;“降”,使动用法,使……投降;“毕”,结束;“效”,献出。(2)“辞”,永别、永诀;“幸”,希望;“谢”,致意、问候。(3)“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微小的事情;“困于所溺”,被动句,被所溺爱的事物困扰。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问“苏武拒降与李陵拒归的理由有何不同”,只需结合二人的理由概括即可。由“武父子亡功德,皆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可知,苏武认为父子兄弟都蒙受了朝廷大恩,因此应当为国家肝脑涂地,以死报国。由“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可知,李陵认为朝廷小人当道,皇帝听信谗言;由“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可知,李陵认为朝廷妨功害能、亲戚贪佞的人身居要位,却不重视像苏武这样的人才,赏罚不公;由“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可知,李陵不想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不愿意面临受审。参考译文:材料一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争船,掌管车辇马匹的官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材料二您又说道:“汉朝给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您是汉朝之臣,怎能不说这种话?可是,以前萧何、樊哙被拘捕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周勃、魏其侯被判罪处刑。其余辅助汉室立下功劳的人士,如贾谊、周亚夫等人,都确实是当时杰出的人才,具备担任将相的能力,却遭受小人的诽谤,他们都受迫害、屈辱,其事业也告失败。最终使有才之人遭到诋毁,才能无法施展。他们二人的遭遇,谁不为之痛心呢?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这就是功臣义士手持兵刃叹息不止的原因。怎么能说待遇“不薄”呢?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很少听到的,古今所没有的遭遇。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像这样,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您坚贞守节又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事却不觉得后悔。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前人说过这样的话:“即使忠诚之心不被世人遍知,也能做到视死如归。”但如果我能够安心死节,皇上难道就能对我有眷顾之情吗?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唉,子卿!还有什么话可说?相隔万里之遥,人的身份不同,人生道路也迥然相异。活着时是另一世间的人,死后便成了异国鬼魂。我和您生死永诀了。希望你代向老朋友们致意(问候),让他们勉力事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公子很好,不要挂念。愿您努力自爱,更盼您时常依托北风的方便不断给我来信。李陵顿首。三、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高三十五①书记杜甫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主将②收才子,崆峒足凯歌。闻君已朱绂③,且得慰蹉跎。【注】①高三十五,高适,在族中同辈排第三十五。②主将,哥舒翰。高适在天宝十一年(752)秋冬之际,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③朱绂(fú),指做官。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高适的年龄和创作,一“老”一“新”,体现了高适的老有所为。B.诗歌颈联中的“才子”写高适文物兼备的才华,“凯歌”指杜甫写作此诗以示祝贺。C.诗的尾联写诗人听闻高适已经做官,感到欣慰,“蹉跎”与首联的“老”相对应。D.诗作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对事实的追记和感慨,又有对所想象场景的描述。18.诗的颔联写到“美名”和“佳句”,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7.B18.(1)对高适年高却获得无人能及的美名的赞美和羡慕;(2)对高适诗歌非常有章法的欣赏和赞美;(3)表达了诗人对年高而能成就功名的渴望;(4)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认可。【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B.“‘凯歌’指杜甫写作此诗以示祝贺”错误,“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意思是主将识得才子,山川也为之欣喜。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寄高三十五书记》是唐代伟大杜甫写给高适的作品。此诗前部分赞美高适的诗才,后部分表达作者为友人的升迁而感到欣喜的感情。“美名人不及”,意思是别人比不上高适的美名,结合“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即高适的年岁已高,但是新写的诗歌却很多,可知表达了对高适年高却获得无人能及的美名的赞美和羡慕。“佳句法如何”,意思是你的优美诗句是遵循什么法则写成的呢,表达了对高适诗歌非常有章法的欣赏和赞美。结合杜甫经历和际遇,杜甫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诗人心系苍生,胸怀国事,看高适老有所为,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年高而能成就功名的渴望。高适能够老有所为,自己又何尝不能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认可。【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四、情景默写(12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采取的“愚民”政策的集中表现。《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这一做法。(3)在《朝天子·咏喇叭》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宦官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4)《贺新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得难失易”的现象,而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其原因。(6)小刚的偶像是汉代的太史公司马迁,太史公用来表达写作《史记》目的的话语激励小刚,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成一家之言”。【答案】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焚百家之言

④.以愚黔首⑤.军听了军愁⑥.民听了民怕⑦.国脉微如缕⑧.少时棋柝曾联句⑨.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⑩.而皆自于人欤⑪.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⑫.通古今之变【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指、迩、焚、黔、缕、柝、欤。五、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分之日,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内“万涓成水,奔涌成潮”。以“水”串联,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绵延文脉在此展现,诗情画意、烟雨江南的唯美画卷因此而晕染,还有演变为波涛奔涌、潮起之江的动感浪花。良渚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迎宾表演中使用“水玉琮”敲击出激昂鼓声,以水为礼,击鼓迎宾,营造热烈的迎宾氛围。秋日是观潮的好时节。地屏上,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鱼鳞潮等钱塘潮①。这是写实的潮,潮水的流动与翻涌都经过精准的技术计算,进行超高比例的还原。“弄潮儿”乘着冲浪板汇入潮中,身形与浪潮起伏呼应,展现出“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飒爽英姿与拼搏精神。当钱江大潮褪去,滩涂上生长出②的“大地之树”,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画卷。钱塘江的自然景观“潮汐树”是大自然的③,这是钱塘江的雄伟奇观。潮起潮落,循环往复,潮水“灌溉”大地之树,带来生生不息的自然律动。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她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在演艺界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声望。B.武汉,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都不是孤军作战。C.每一项任务都必须落实,充分证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D.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答案】20.①此起彼伏②蔚为壮观③鬼斧神工21.示例:展现着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绵延文脉,晕染出诗情画意、烟雨江南的唯美画卷,演变为波涛奔涌、潮起之江的动感浪花。22.A【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描写潮水接连不断涌来的情景,可填“此起彼伏”。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②此处写“大地之树”,“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画卷”,可见画面壮观而美好,可填“蔚为壮观”。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观的景象。③此处指钱塘江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可填“鬼斧神工”。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散句变整句,首先找出主干句,然后将其他句子变成主干句的句子成分加进去。划线句主要句子是“唯美画卷演变为波涛奔涌、潮起之江的动感浪花”;然后将“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绵延文脉在此展现”改成“展现着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绵延文脉”,将“诗情画意、烟雨江南……因此而晕染”改成“晕染出诗情画意、烟雨江南”,将这两个作为定语,加上一个“的”放到主语“唯美画卷”前面。整理答案为:展现着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绵延文脉,晕染出诗情画意、烟雨江南的唯美画卷,演变为波涛奔涌、潮起之江的动感浪花。【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弄潮儿”的引号与A项都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直接引用;D.表示强调。故选A。23.下面这段文字存在五处逻辑错误,请写出存在逻辑错误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①著名党史研究专家金冲及先生的《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201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②这本书很有特色。③它把人物与思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有机结合起来,很好读也很耐读。④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一本书。⑤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⑥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和工作压力巨大的时代,能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⑦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⑧你只有一口气读完它,才能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和思想的滋养。⑨你只要读完了它,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答案】④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加“可能”,或去掉“一本”并在“书”后加“之一”。⑤“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改为“许多读者读了这本书之后,都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⑦“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改为“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相信你也可以一口气读完它”。⑧“你只有一口气读完它,才能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和思想的滋养”改为“你只要读(完)了它,就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智慧的启迪和思想的滋养”。⑨“你只要读完了它,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改为“你读完了它,也许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逻辑判断能力。④“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一本书”,“最”说法过于绝对,修改: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加“可能”,或去掉“一本”并在“书”后加“之一”。⑤“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