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以S区为例16000字(论文)】_第1页
【童谣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以S区为例16000字(论文)】_第2页
【童谣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以S区为例16000字(论文)】_第3页
【童谣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以S区为例16000字(论文)】_第4页
【童谣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以S区为例16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谣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S区为例目录TOC\o"1-2"\h\u29838一、前言 116041(一)研究背景 123272(二)研究意义 23430(三)研究方法 315205(四)研究目的与内容 33950二、童谣的相关概述 311765(一)概念界定 39329(二)童谣的特点与类型 49466三、童谣的价值 910455(一)童谣的教育价值 914474(二)童谣在幼儿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价值 1129824四、家庭教育中童谣的应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122205(一)现状调查 136331(二)原因分析 1721937五、教育建议 27883(一)幼儿园要提高对童谣教育的重视程度 211194(二)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 321419结语 46477参考文献: 4一、前言(一)研究背景1.家庭教育中的童谣缺失童谣是一种民间流传的、适合儿童传唱的歌谣,作为一种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形式,它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尤其是生活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童谣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对幼儿的文学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为其取材于现实生活、语言幽默风趣、朗朗上口而让孩子容易接受,成为了学前教育领域一种重要的教育内容。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大多学者对童谣的研究都仅限于校园内,而忽视了家庭教育中的童谣阅读和文化传承,其实家庭才是童谣传承的主要基地,童谣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2.幼儿的童谣阅读需求当前学前教育过程中,幼儿的阅读活动由浅入深向各种体裁逐渐发展,例如,故事、绘本、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等,但是由于教育者对童谣的价值和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甚至是忽视,导致了童谣阅读在幼儿教育中的缺乏。当然,也有较多学者鼓励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童谣阅读。通过国内外学者对童谣的研究笔者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童谣的认识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在大部分学者看来,童谣接近自然、源于生活,是适合儿童并且能够帮助儿童学习生活、认识社会的一种篇幅短小的儿歌。国内外学者都能认识到童谣对幼儿成长的作用,但却忽略了童谣在家庭中的作用,未能更好地发挥童谣在家庭幼儿教育方面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但对家庭教育中的童谣运用研究较少。在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家庭童谣阅读的成效难以得到提升,不足以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童谣在家庭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和研究。(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的开展主要选取昭通市昭阳区106户3-6岁幼儿家庭的童谣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相关文献,全面、深入地分析童谣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总结家庭教育中的童谣内容选择、阅读方式等方面的可取之处,并提出可行性的指导建议,充分发挥童谣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也丰富童谣在家庭教育中的相关理论。2.实践意义研究基于对昭通市昭阳区106户3-6岁儿童家庭的童谣应用情况调查,为家庭教育中开展童谣阅读活动提供参照,促进家庭童谣教育成效的提升,并且为幼儿园和家长进行童谣教育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等,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童谣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并以儿童及家长为主体,对家庭教育中的童谣教学进行研究,了解家长对童谣的教育价值的认识等,从而对目前童谣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合理的应用建议。(四)研究目的与内容1.研究目的通过对昭通市昭阳区106户3-6岁幼儿家庭进行调查,了解童谣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从多个角度分析家庭教育中童谣阅读的价值,最后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2.研究内容本研究包括四个部分,分别如下:绪论部分: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对童谣的相关研究、研究背景及意义等进行梳理,并且叙述了选题缘由和研究目的。第一部分:结合相关文献,对童谣的分类及特点以及童谣对3-6岁幼儿的价值进行阐述。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家庭中童谣阅读的现状,进而对其进行归因分析。第四部分: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原因,针对家庭中的童谣教育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或措施。二、童谣的相关概述(一)概念界定周树人在《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中说到:“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0.《民间文学手册》一书也中给童谣下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劳动人民及其子弟在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前提下,以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并长期流传于儿童中间的一种口头短歌”。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0.徐敏.谈幼儿园课程中童谣与民间游戏的整合方法[J].才智,2020(01):95.(二)童谣的特点与类型童谣是一种适合于幼儿传唱、融地方民俗为一体的篇幅短小的儿歌,它源于生活、接近自然,是幼儿文学中较为受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童谣取材于生活,童谣本身充满民俗性、教育性、趣味性、文学性和音乐性,又分为多种类型。1.童谣的特点古代的童谣大部分是成人创作用来供幼儿娱乐、传唱的儿歌。它是以歌谣的形式传承生活经验、讲述自然、娱乐自我,对身边事物进行记录,传达幼儿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将民俗性、教育性、趣味性、文学性和音乐性一体化。在内容上,童谣取材于生活、源于自然,描绘的是幼儿的自然生活,例如一些常见的动物、植物、现象……表现幼儿的生活,实现与幼儿生活的联系,缩小教育与幼儿生活的距离,使教育融入生活;在语言上,童谣以幼儿的生活为题材,语言充满趣味。它以口耳相传为主要传播方式,节奏鲜明,具有音乐性,生动活泼的语言不仅能引起幼儿兴趣,还能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1)民俗性与地域性童谣描绘的是生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从内容上来说,由于存在地域、民族差异,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地方特色,各个地方的童谣都会存在一定差异。不仅如此,从文化上来说,地域、民族不同,童谣中所蕴涵的文化也就不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童谣文化不同于其他童谣文化,主要在于他们的童谣通常是以母语来创作的,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例如,客家童谣中的《月光光》,这首童谣共40则,笔者选用第一则:“月光光,秀才郎……,兜张凳子写文章。写得文章马又走,赶得马来天大光。”其核心说的就是客家人崇文重教,反映的就是客家族真实的生活。其中的“兜张凳子”用的就是本土的语言,通常表述为“做张凳子”,这就是童谣具有民俗性和地域性的最好体现。(2)教育性与趣味性童谣反映的是社会中的真实生活或者现象,借此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在无形中增长知识。另外,趣味性是幼儿文学的一大特征,其内容也符合幼儿审美,评判一首好的童谣要看是否能给幼儿带来精神的快感。在教育性与趣味性并存的教育方式下,既能让幼儿学习知识,又能满足幼儿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如:“喂喂不要怕……,要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跌倒自己爬》)童谣的教育性往往体现在其利用第三视角去给幼儿讲道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并践行童谣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这首童谣以讲述故事的方式间接地告诉幼儿不要害怕摔倒,摔倒要大胆的爬起来,体现的就是童谣的教育性。又比如:“小宝宝,跳蹦床,脚上就像长弹簧,白云向他招招手,他给云儿挠痒痒。”(《跳蹦床》)简单的几句话就完美的诠释出了童谣的趣味性。这首童谣中的形象本身就是幼儿喜欢的事物,且“脚上长弹簧”这句话描写的生动又形象,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整首童谣的点睛之笔,把孩子玩蹦床时的场景放大,让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蹦床的乐趣。(3)文学性与音乐性童谣是幼儿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价值只有在阅读后才能有所体会。童谣的阅读群体主要是儿童,但就其内容而言,更加吸引的是3-6岁幼儿群体,加上童谣语言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内容充满童趣,是一种容易激发幼儿兴趣的文学形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如:“屎壳郎,滚粪球,一二一,齐加油。不比快,不比远,比谁滚得圆溜溜。”(《看谁滚得圆》)这首童谣第一句描述的是屎壳郎一起滚粪球的行为,到了第二句的“不比快,不比远,比谁滚的圆溜溜”时,作者表现的是一种“在团队合作中求取个人进步”的态度,以“比谁滚得圆溜溜”来结尾,使得屎壳郎肮脏又繁重的劳动行为多了几分文学性,显得既可爱又活泼,很好的表现出了童谣的文学性特点。另外,童谣音乐性较强,具有节奏鲜明、韵律优美的特点。有研究表明,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已有听觉反映,这为幼儿欣赏童谣提供了生理和物质前提。刘金花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1999:81.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未完善,他们知识范围窄、生活经验少。因此供幼儿欣赏的童谣对其音乐性的要求高于语义要求,幼儿对童谣的欣赏靠的不是文字,往往是依赖听觉的享受,也就是童谣的音乐性给幼儿带来的听觉刺激。除此之外,童谣的音乐性还要求其必须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朗朗上口,不同于其他文体,也是其他文体无法相比的。如:“小猴子,吱吱叫,……,你说好笑不好笑?”(《小猴子》)这首童谣不仅内容通俗易懂,而且它还采用了童谣中典型的“三三七”句式,并且除第一句外,句句押韵,节奏鲜明,吟诵起来也十分自然、流畅,语言朗朗上口又不乏单调。2.童谣的类型任继敏教授认为:“在我国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儿歌,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除了具有一般形式外,还逐渐形成多种深受幼儿喜爱的特殊形式,主要有摇篮曲、数数歌、谜语歌、连锁调、问答歌、绕口令、颠倒歌和字头歌八种类型。”任继敏任继敏.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35-140.幼儿期是幼儿多方面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首先,动作发展是幼儿身体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满足幼儿动作发展的需要,其游戏水平也随之提高。随着动作的发展和幼儿的不断探索,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其次,这一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其抽象逻辑思维还未完善,需要人为干预促进幼儿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这一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较为迅速,是掌握词汇的重要阶段,成人只要稍加指导,就能为幼儿的发音正确、咬字清楚、正确完整地表达思想和真正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提供可能性。李兰芳.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根据李兰芳.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游戏歌游戏歌是指在游戏中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统一动作、吸引幼儿注意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幼儿游戏兴趣的童谣,它巧妙地将游戏与儿歌相结合,实现了歌与戏的互补。在游戏歌中,有的促进幼儿视听觉、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例如,跳橡皮筋时幼儿念的儿歌:小皮球,……,三八三九四十一。(《马兰开花二十一》)幼儿在跳皮筋时通常采用边念边跳或者是同伴念、自己听的方式进行游戏,幼儿要一边听着儿歌一边跳绳,需要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感统配合,才能保证游戏在短时间内不中断,这种类型的童谣能够促进幼儿视听觉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有的能够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常见的游戏类型,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如过家家等)也会念一些童谣。例如:春日晴,麦苗青,……,粉做饼,做成饼子给我尝。(《割麦》)这首童谣以口头吟唱的形式,描述了麦子由春天到夏天的生长情况,以及丰收时农人的忙碌,它一方面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另外,还有的游戏歌能促进老人与孩子的互动、交流,以逗乐为主要内容。例如:这里青,这里红,这里痒痒,这里疼,这里搬梯子,这里摸小虫。(《逗儿谣》)这首童谣描述的老人用挠痒痒的方式和孩子互动,逗孩子开心的场景,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老人与孩子的交流、互动。(2)数数歌数数歌指的是词中带有数字,能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培养数目概念的儿歌。它巧妙地将文字与数字相结合,让数字变得形象且生动有趣。有的数数歌只是帮助幼儿认识简单的数字,培养数目概念。例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二三四五。(《五指歌》)它以手指为载体将数字与文字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既能认识自己的双手,又能对数字形成简单的认识,培养幼儿简单的数概念。有的数数歌巧妙的利用数字与自然事物结合,既能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又能使幼儿认识身边的事物。如: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七个阿姨来摘果》)这首童谣则借助幼儿常见的事物——水果,巧妙地将数字与自然事物相结合,帮助幼儿认识数字,使幼儿认识事物。还有的可以促进幼儿简单计算能力的提升。如:十只小鸭嘎嘎嘎,要到河里捉鱼虾。七只小鸭跳下水,岸上还有几只鸭?(《数鸭子》)这首童谣是以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主体,让幼儿借助生活经验进行简单的计算。在练习过程中成人可以更改主体和数字,促进幼儿计算能力的提升。(3)绕口令绕口令是以字音相似或极易混淆的字词来构成句子,又被称为拗口令、急口令。它对幼儿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训练并且矫正幼儿的吐字发音,通过反复吟诵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音的发展和提高思维敏捷度。有的绕口令可以帮助幼儿练习韵母发声,包括单韵母、鼻韵母、复韵母等的发声都可以用绕口令进行练习。如:小宝拿包追小猫,小猫喵喵叼走了包,小宝追猫去要包,小猫叼着包和小宝藏猫猫。(《猫和包》)绕口令中一般都会有字音相似或极易混淆的字或词,在读绕口令时,幼儿经过反复训练,不仅能够更好地区分这些字词,还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首童谣中,“宝”、“包”、“猫”和“喵”音节相似、容易混淆,经过反复练习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区别它们,有助于幼儿言语能力的提升,同时提高幼儿的思维敏捷度。(4)问答歌问答歌主要采用一问一答或者连问连答的方式来叙述事物,反映客观世界。其主要特点是有问有答,且能够启迪幼儿心智,又能唤起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注意帮助幼儿认识客观世界,也被称为对歌或盘歌。问答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有二人对诵;或是一人发问,多人对答;也有自问自答等。这种类型的儿歌反映的幼儿生活范围较为广泛,包括了识数、识物等,也可以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写照。它往往对幼儿思维敏捷度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又能帮助幼儿认识客观世界,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如:煮、煮,煮狗肉。……,光偷嘴不看家。(《煮狗肉》)呜嘟嘟,呜嘟嘟,……,把它送进洞房中。(《蝴蝶姑娘嫁丈夫》)这两首童谣均采用问答的方式,结合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场景,帮助幼儿认识客观世界,同时利用问答歌的特点锻炼幼儿的反映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敏捷度。三、童谣的价值童谣在幼儿文学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既保持了生活本身的自然性、又反映了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以此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童谣教育对于幼儿词汇量的增加、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如此,家庭中的童谣更是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同时促进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一)童谣的教育价值童谣是幼儿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的途径之一,童谣不但能让幼儿在吟唱过程中积累大量词汇,又能借助童谣丰富的内容满足幼儿对生活经验的认识需求,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幼儿期是词汇量增加最迅速的时期,幼儿的词汇量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3-6岁的幼儿掌握的词汇大多以代词、动词、名词为主,并且往往是幼儿身边常见的、熟悉的事物。童谣中不仅有幼儿熟悉、常见的事物,还有关于真实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词汇。例如,《猴子搭戏台子》:“小猴搭起戏台子,……,变出十个小果子,人人都夸小猴子。”其中出现了“戏台子”、“裙子”、“狮子”、“圈子”等多个词汇,幼儿在反复吟诵中,学习多个词汇,同时又丰富自身的词汇量。2.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童谣是一种生活性文学,其内容大多源于幼儿生活,童谣对幼儿的最大作用是生活教育,而不是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幼儿的生活、知识范围较窄、生活经验少,不足以满足幼儿的求知需要,而童谣题材丰富、内容贴近生活,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够满足幼儿的想象,幼儿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如,李海松的《什么船儿》:“什么船儿上月球?……,破冰船儿冰海走。”这首童谣采用多问多答的形式回答了一连串的问题:“飞船能够上月球、潜水艇在海底游……”,它们都是幼儿身边常见的意象,让幼儿在吟唱的同时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特性,对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起到重要作用。3.加强幼儿的道德教育童谣的内容往往对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褒奖,对不好的事物进行否定、讽刺,具有评价和判断的功能。幼儿的认识具有表面性,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童谣能够直观的表现出事物的好坏,帮助幼儿辨别是非,有利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例如这首《谦让歌》:“小朋友们在一起,磕磕碰碰很正常;……,人人争当好榜样。”这首童谣反映的是幼儿身边经常容易发生的“磕碰”、“排队”等现象,幼儿通过对童谣中人物行为的学习,能够清楚的知道哪种行为是好的,哪种行为是不好的,经过内化习得好的行为。童谣往往能够加强幼儿的道德教育,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让幼儿在有趣的童谣中接受正面教育,帮助幼儿辨别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4.促进亲子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传唱童谣是一种好的沟通方式,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成人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幼儿的学习基于兴趣和好奇心,在童谣阅读过程中成人与幼儿共同寻找答案,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阅读需要,增加亲子互动,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童谣以其鲜明的节奏、旋律给幼儿情感上的享受,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满足。很多童谣以“爱”为主题,幼儿可以从中感受到家长、朋友对自己的爱与呵护,增进幼儿与成人的交往与互动。例如这首《小乌龟问好》:“小乌龟,爱悠悠,……,大家夸它好宝宝。”再如:《摇摇船》“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对我笑,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完饼儿还有糕。”这类童谣通常描绘的是长辈、亲人与幼儿间的互动,不仅让幼儿感受到爱,还有助于形成幼儿与成人间的良好互动,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二)童谣在幼儿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价值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家庭中更是发挥着其他文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童谣以家庭为主要发源地,更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波教授认为,童谣能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孩子从多方面受益。童谣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想象、思维、语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对于增进亲子关系也有明显的作用。家庭是童谣传承的主要基地,童谣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内,应该在重视校园中童谣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家庭中的童谣教育,发挥家庭作为主要传承基地的最大价值。1.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幼儿想象的发展离不开言语活动,只有在成人形象的言语指导下,幼儿的想象才能有一定的有意性和概括性。李兰芳李兰芳.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3-6岁幼儿的想象具有较强的无意性。幼儿的想象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而童谣具有丰富幼儿知识经验的功能,且其内容充满趣味,符合幼儿的想象特点,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材料。经常唱诵童谣能够促使幼儿由无目的的想象转向有目的的想象,当童谣中出现某种事物时,幼儿就能主动地在头脑中构建出事物的具体形象,激发幼儿的有意想象,促进幼儿想象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蹦蹦跳跳真可爱。”童谣中出现了小白兔,幼儿对小白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经验,就能在大脑中构建出小白兔的具体形象,这就是童谣促进幼儿想象发生的例证。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并且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有三个阶段,即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以及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其中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水平,而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处于低级阶段。也就是说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的最主要途径。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形象思维的发生,且幼儿期的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其思维工具可能是具体感知的形象,也可能是头脑中的表象。童谣为幼儿的思维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能够丰富幼儿头脑中的表象,符合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例如,这首数数歌:“一间房,……,十个娃娃喜洋洋。”其中不仅出现了多种事物形象,又蕴含着基数,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为幼儿提供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以诱发其思维的发展。让幼儿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学习了基数,既是认识活动又是智力活动,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3.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家庭中的童谣教育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成人通过吟唱童谣为幼儿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童谣阅读中获得语言示范,在成人的不断示范中逐渐掌握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句型,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例如,《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叽里咕噜滚下来。”成人以吟唱童谣的方式,为幼儿进行语言示范,幼儿在听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进行模仿,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四、家庭教育中童谣的应用现状及原因分析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昭通市昭阳区106户3-6岁幼儿家庭进行调查,问卷主要从被调查家庭的基本信息、被调查者对童谣的了解程度、家庭中幼儿对童谣的兴趣程度、幼儿的童谣教育情况、时间以及采用的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主要运用表格和饼图进行结果统计,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当前家庭中的童谣教育现状分析。(一)现状调查家庭基本信息人数百分比幼儿年龄3-4岁4542.45%4-5岁3936.79%5-6岁2220.75%幼儿性别男孩3331.13%女孩7368.87%父母学历义务教育阶段1110.38%基础教育阶段1816.98%专业教育阶段7166.98%研究生及以上65.66%注: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初中;基础教育阶段仅包括高中;专业教育阶段包括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表2被调查者对童谣的了解情况统计了解程度人数所占百分比完全不了解76.6%不是很清楚5753.77%比较了解3936.79%非常了解32.83%从表1、表2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家长受教育程度上看,有70%以上的被调查者学历都在专业教育阶段以上,只有不到30%的被调查者学历处于基础教育阶段以下;其次,从幼儿年龄、性别上看,女孩的人数是男孩人数的两倍左右,其中3-4岁幼儿与4-5岁幼儿人数相差不大,5-6岁幼儿人数较少。但有超过50%的家长对童谣缺乏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大部分家长们对童谣的了解程度并未因其受教育程度高而高。表3幼儿对童谣的兴趣情况统计兴趣程度人数所占百分比不感兴趣32.83%一般5148.11%比较有兴趣4239.62%兴趣浓厚109.43%如表中所示,感兴趣的幼儿人数远远多于不感兴趣的人数,幼儿对童谣的兴趣浓厚,仅有3%的幼儿对童谣缺乏兴趣。表4成人的每周童谣教育情况统计每周教育次数人数百分比0-2次6460.38%3-5次3331.13%6次以上98.49%表5家庭中的童谣教育时间情况统计童谣教育的时间人数百分比睡前4138.68%饭后1816.98%睡前以及饭后2321.7%其他2422.64%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他的童谣教育时间分别有上下学路上、周末、遇到与童谣相关联的事物的时候、外出途中、闲暇时间等。从表3、表4、表5中的数据笔者得出,大部分幼儿对童谣比较感兴趣,仅有不超过3%的幼儿对童谣阅读不感兴趣,但被调查家庭中成人对幼儿的童谣教育次数较少,导致幼儿的童谣阅读兴趣得不到满足,甚至缺少进一步的发展,使幼儿对童谣的认识过于片面。表6被调查者家中幼儿的童谣阅读情况统计表基本情况人次所占总人数百分比幼儿喜欢听童谣的时间早上起床后3028.3%午睡前7671.7%游戏时4542.45%其他1514.15%表7适合幼儿的童谣类型情况统计童谣类型人次百分比游戏歌8580.19%数数歌7267.92%问答歌6561.32%绕口令3933.33%经过调查统计发现(如表6、7所示),被调查家庭3-6岁幼儿比较喜欢的童谣阅读时间一般都是午睡前、早上起床后、游戏时,少部分家庭的幼儿比较喜欢在闲暇时间进行童谣阅读。大部分家长认为,绕口令是四种类型中最不适合于幼儿的童谣类型,而游戏歌则是最适合于幼儿的童谣。幼儿期这一阶段,其逻辑思维还未完善,受到思维发展的限制,幼儿在绕口令中难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对绕口令的兴趣没有其他三类高;并且这一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因此游戏歌更适合幼儿。表8被调查家庭幼儿文学教育方式情况统计表教育方式人数所占百分比以动漫的形式3836%与幼儿共同阅读1615%绘本2624%早教机构1312%网络1312%其他00如表8所示,家庭中的幼儿文学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仅有不超过20%的家庭会与幼儿一起阅读并为幼儿讲解,家长们更加偏向于采用绘本和动画的形式对幼儿进行童谣教育。表9被调查者对影响家庭中幼儿童谣教学的原因情况统计表影响家庭中幼儿童谣教学的原因人次所占百分比对童谣了解不足7570.75%家庭教育逐渐趋于功利化5753.77%成人的童谣文化缺失6662.26%由于信息、媒体及当代网络的冲击,家长忽视了对幼儿进行童谣教育8782.08%其他109.43%有5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家庭中幼儿童谣教学的原因如下:对童谣了解不足;家庭教育逐渐趋于功利化;成人的童谣文化缺失以及由于信息、媒体及当代网络的冲击,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的童谣教育。其中最后一条是影响家庭中幼儿童谣教学的主要原因。图1被调查者对童谣教育的看法情况图如图1所示,被调查家庭中有大部分家长认为非常有必要对3-6岁幼儿进行童谣教育,仅有少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童谣教育。(二)原因分析笔者对106户3-6岁幼儿家庭进行调查、经过数据整合后,对家庭教育中童谣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结果总结首先,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上看,受教育程度对其童谣了解程度的影响不大。家长们无论学历高低,对童谣的了解基本都处于未知或是浅层的了解状态,又或是与其他的阅读活动相混淆,甚至有的家长根本意识不到童谣对幼儿阅读的价值所在,还有较少一部分家长认为没必要对幼儿进行童谣教育。这意味着并不是父母学历越高,对童谣的了解就越多,越能意识到童谣阅读对幼儿的价值。其次,从幼儿对童谣的兴趣上看,大部分幼儿对童谣感兴趣但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综合表3、表4、表5中的数据得出,大部分幼儿对童谣感兴趣,仅有不超过3%的幼儿对童谣阅读不感兴趣,但被调查家庭中成人对幼儿的童谣教育次数较少,导致幼儿的童谣阅读兴趣得不到满足,甚至缺少进一步的发展,使幼儿对童谣的认识过于片面。最后,从影响家庭中幼儿童谣教学的原因(如表7所示)来看,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成人的教育以及童谣文化的缺失导致家长无法对幼儿进行童谣教育;另一方面,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教育手段的发展,教育手段、文化传播方式逐渐丰富,家长们忽视了对幼儿的童谣教育,从而影响了家庭中的童谣教育。2.原因分析经过对调查结果及现状的分析,最后得出家庭中的童谣教育主要受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笔者将着重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1)家庭方面第一,成人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满足幼儿学习需要。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处于专业教育阶段以上,有超过50%的被调查者对童谣并不了解,超过97%的幼儿对童谣感兴趣。家长们无论学历高低,对童谣的了解基本都处于未知或是浅层的了解状态,又或与其他的阅读活动相混淆,甚至有的家长根本就意识不到童谣对幼儿阅读的价值所在,还有较少一部分家长认为没必要对幼儿进行童谣教育。这意味着并不是父母学历越高,对童谣的了解就越多,越能意识到童谣阅读对幼儿的价值。由于对童谣缺乏系统的认识,难以满足幼儿需求,甚至斩断了幼儿对童谣的兴趣源头,使幼儿的兴趣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导致童谣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对幼儿的童谣教育受到忽视。第二,适合幼儿的童谣质量低、数量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始的适合幼儿的童谣数量也随之减少,质量也逐渐降低。童谣本就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文学,是从老一辈传承下来的,而如今大部分人脱离家乡去往城市,或者不和老人住在一起,听到的童谣自然就较少,童谣失去了传唱的土壤,流传下来的童谣数量逐渐减少。另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生活场景的变化使得许多童谣中的词汇落后于现代词库,由于童谣缺乏创新,渐渐失去吸引力,以致于被人们摒弃、淘汰。不仅如此,调查中还出现一种比较普遍的教育现象——家庭教育逐渐趋于功利化。家长们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教育都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甚至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顺序。幼儿在“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下,还会创编或者改编一些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低质量的童谣,即使描述的依旧是他们的真实生活,但他们创编的大多数童谣内容是关于抵抗学习、反抗家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教育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第三,童谣教育时间不足。调查显示,大部分幼儿对童谣感兴趣,但家长并未利用好幼儿的兴趣。家长认为有必要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童谣阅读机会,但对幼儿的童谣教育时间仍然较少,导致幼儿的童谣阅读兴趣得不到满足,甚至缺少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生活范围窄,因此家庭教育是幼儿认识童谣的主要渠道之一,成人对幼儿的童谣教育直接影响幼儿对童谣的认识,较少的童谣教育导致幼儿对童谣的认识过于片面,不足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不利于幼儿兴趣的发展,从而影响家庭中的童谣教育。(2)社会方面幼儿文学教育方式的改变,降低了童谣在家庭中的地位。调查显示,现代幼儿文学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但就家庭中的童谣教育而言,教育方式的变革阻碍了原始的童谣教育手段的发展。现代儿童读物越来越多,例如,启蒙读物、教育读物、科普读物、文学读物……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从小培养孩子,扩大知识范围,因此文学类读物逐渐开始受到忽视,尤其是童谣。陈俊的《我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方式》一文中指出,“现代文化指的是现代社会中根据一定价值观所形成的一系列引导人们生活方式的文化类型和文化体系。如,法治文化、消费文化、教育文化、信息技术文化……”陈俊.我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方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陈俊.我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方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此外,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父母对童谣甚至是幼儿文学都缺乏了解,不了解幼儿文学的作用、价值。即使认识到童谣对幼儿的价值,也由于缺乏了解,在进行教育时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大部分家长选择用一些现代教育手段代替,不仅省时还省力,家长对这些教育方式产生了依赖,从而开始回避原始教育手段,久而久之就对童谣的了解愈来愈少,缺乏童谣的相关知识。五、教育建议童谣是主要的幼儿文学形式之一,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调查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教育建议:(一)幼儿园要提高对童谣教育的重视程度1.重视童谣的教育价值童谣作为一种幼儿文学形式,也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丰富认知不可缺少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该意识到童谣在幼儿阅读中的价值和地位,重视童谣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应用。对于加强自身对童谣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幼儿园应该组织教师学习童谣知识,丰富教师的童谣认知。只有教师真正地了解童谣,才能结合自身的知识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教育。2.将童谣应用于各个教学领域中,增加幼儿对童谣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好童谣“歌戏互补”的特点,把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使童谣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实现游戏化教学。3.做好有关童谣的环境布置,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共同参与创设,让幼儿走近童谣,亲身感受童谣的乐趣。2.加强家园联系,引导家长了解童谣幼儿园担负着为家长服务的任务。在幼儿文学教育方面,家庭是最早的幼儿文学教育环境,也是对幼儿进行童谣教育的重要环境,幼儿园应该给予重视,引导家长主动了解童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家长讲座。邀请一些专家或者教师,以宣讲的形式使家长意识到童谣对幼儿的价值,引导家长主动了解童谣,并在家庭中实施童谣教育。(2)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亲自参与到幼儿的学习环境中,切身感受童谣的教育价值,并学习童谣教育的方法。(3)家访或者采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家长沟通。教师可以通过适时与家长交流童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家长合理的建议与教育指导。3.采取适合的教育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是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之一。幼儿的学习都是从“好玩”开始的,他们愿意做感兴趣的事,没有兴趣的事往往不能坚持。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成人要采取适合的教育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童谣教育也是如此。一方面,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3-6岁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为幼儿提供亲身感知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迅速发展,适当的动手和亲身感知会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选择适合幼儿的童谣。3-6岁幼儿的身心逐渐趋于完善,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孩子了,不需要再用摇篮曲来哄他们入睡了,这时候家长再给幼儿念一些摇篮曲,一是容易引起幼儿对家长的不满,二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成人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了解多种类型的童谣,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幼儿的童谣。(二)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家庭是童谣的发源地,也是童谣的最佳教育环境,家长要正确认识童谣的价值,让家庭成为幼儿童谣阅读的主要场所,意识到家庭对幼儿教育的特殊作用。1.矫正“功利性”教育观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是导致家庭中童谣的衰落的主要原因,教育应该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而非功利性地让幼儿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体的一种内部潜能,是一种建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成人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幼儿,容易扼杀幼儿的学习主动性陈帼梅陈帼梅,姜勇著.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矫正“逃避性”教育观幼儿的认识范围窄,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他们的兴趣是在不断探索中显现出来的,在探索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的行为。成人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以满足幼儿的兴趣是家庭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例如,当幼儿对某一事物表现出兴趣时,家长因自身知识的不足,难以满足幼儿的兴趣而选择“逃避性”教育,阻碍了幼儿的兴趣发展,不利于幼儿的发展。首先,家长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例如,家长可以从书籍、杂志、网络,以及向长辈了解来获取童谣知识,为幼儿的童谣教育提供基本前提。其次,要抓住教育契机,促进幼儿的兴趣发展。例如,幼儿对童谣表现出兴趣时,家长不能因自身知识不足而限制幼儿的兴趣,而应鼓励幼儿去探索和学习,为幼儿提供兴趣发展的机会。结语本研究主要对3-6岁幼儿家庭中的童谣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童谣正逐渐淡出家庭视野,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笔者发现大部分家长并不是无视童谣教育,而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对童谣了解过少,无法满足幼儿对童谣阅读的需求,加速了童谣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下降。当然,童谣的没落并不是只体现在家庭教育中,社会环境也是童谣没落的一大原因。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重视童谣,让童谣发挥正常的教育作用。参考文献:[1]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0.[2]徐敏.谈幼儿园课程中童谣与民间游戏的整合方法[J].才智,2020(01):95.[3]王瑞祥.童谣与儿童发展——以浙江童谣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2:47.[4]牟鑫,段克勤.浅析日本童谣文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7):268.[5]金波.传统童谣精选[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6]刘丽.浅谈幼儿教育中童谣的应用[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7]汤纯.童谣教育: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6(11):72-73.[8][9]李兰芳.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0]陈帼梅,姜勇著.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1999:81.[12]任继敏.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35-140.[13]陈俊.我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方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14]韩依霖.魏晋南北朝童谣研究[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8.[15]梁春仙.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客家童谣传承与母语文化重构——以广西武宣县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9.[16]罗雪花.童谣:母婴的桥梁——对1627个孩子24位母亲问卷访谈与解读[D].福建:集美大学,2019.[17]廖沁玥.幼儿园指导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18]许向东.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19]王雪.传统童谣在新时代的继承、创新与发展[N].文艺报,2020-08-31(004).[20]范晓燕.论童谣的教育现实意义——以现代童谣为例[J].山西青年,2020:250-251.[21]蓬勇.贵州少数民族童谣与本土文化[J].科技资讯,2020,18(18):251+253.[22]刘征峥.乡土文化背景下闽清童谣趣味化教学探讨[J].教育探究,2020,15(03):17-20.[23]刘圆月.幼儿童谣游戏化课程创设策略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07):106.[24]吴汝涛.利用童谣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华夏教师,2020(08):20-21.[25]王治国.浅谈民俗童谣的教育价值[J].教育革新,2020(02):19.[26]刘幼玲,颜桂,郑静婉.幼儿园地方童谣教学的游戏化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2):87-92.[27]杜彩虹.趣读童谣乐在创编——也谈童谣的打开方式[J].教师,2021(06):11-12.[28]许惠萍.以童谣引领课外阅读——对李克丽老师课例的评析[J].广西教育,2021(05):46-48.[29]陈月萍.“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价值及策略[J].江苏教育,2021(09):38-41.[30]李昱菲.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的融合——以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为中心[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2):98-102.[31]张婷.童诗童谣与阅读的幸福相遇——小学低年级童诗童谣为切入点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究[J].新课程,2021(03):12.[32]费敏玉.激发兴趣多元体验传唱家乡童谣——以“一只小船摇啊摇”活动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21(01):14-16.[33]朱金英.浅谈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引入童谣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3):33-3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