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抑或成为央企公司治理的标杆_第1页
淡马锡,抑或成为央企公司治理的标杆_第2页
淡马锡,抑或成为央企公司治理的标杆_第3页
淡马锡,抑或成为央企公司治理的标杆_第4页
淡马锡,抑或成为央企公司治理的标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淡马锡,抑或成为央企公司治理的标杆董事会试点,国资委进行央企改革的重要弈棋一如当初的海内外公开招聘央企高管,央企董事会试点同样轰轰烈烈,宣传效应远超出其实质意义。如今,董事会试点已告一段落,外部董事制度是否真的能如国资委所愿,起到防范内部控制、促进\o"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推进国资改革和解决国资委定位等多重作用,\o"华彩"华彩并不这样认为。首先,缺少合适的外部董事人选。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资格适合当央企外部董事,有没有足够的合适人选,这首先就是个难题。且不说眼下媒体所关心的央企董事试点全部起用退休的国企老总,人够不够用的问题,这些老帅是否真正具备外部董事资格还是个问号。可能这些国企老总不少过去曾创造过优秀的经营业绩,但他们更多是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人,理念、思维、\o"管控"管控方式、成功经验、知识积累等都不可避免的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很难担负起驾驭国际市场的新使命。另外,处于退休年龄,生理规律决定人们更趋保守和平稳,对于竞争日益激烈、需要快速应变的全球化市场而言,更是难以适应。就民企企业家董事人选而言,我国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大多是投机或抓住政策机遇发展起来的,虽有一定规模,但还不成熟,常常昙花一现;而一些真正靠实力一步步发展的,规模又还没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专家和经济学家作为外部董事,早在上市公司那里已经留下了“花瓶”、“董事不懂事”的不良名声。其次,缺少相应的董事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一是缺少信息公开机制,信息不对称将是外部董事参与重大决策面临的首要难题;二是缺少权力制衡机制。央企董事会的核心人物——董事长一般都是执行董事,在公司坐班,通常掌握大权,在这种情况下,其他董事往往成了董事长助理或秘书,董事会虚设。没有了上述机制的保障,独立董事很难发出独立的声音,而“独立性”是董事制度的“灵魂”所在,没有了独立性,外部董事也就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o"集团组织流程"集团组织流程最后,缺少市场化、商业化的环境。事实上,此前中央国有企业并非没有董事会,但由于在国有企业原框架内,公司治理结构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体系仍是机关行政化的,带有计划经济的特征,如国企主要领导任命考核仍由组织部决定,董事会难以真正行使人事权。因此,董事制度在现有的经济转轨期和国有体制下,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很难说。\o"内控体系设计"内控体系设计由上看来,央企董事会运作在中国条件尚不成熟,加上过去也没有成功的经验,目前只能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个探索。实践也证明,央企董事会的试点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o"集团管控服务模式"集团管控服务模式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是国资委学习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结果。但是淡马锡模式是否可学呢?下面华彩来介绍一下淡马锡及其治理模式。淡马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的典范(一)淡马锡模式的介绍1、淡马锡公司的简介\o"集团管控研究"集团管控研究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淡马锡”)是新加坡最大的全资国有控股公司,\o"集团管控培训"集团管控培训隶属于新加坡财政部。该公司成立于l974年,其主要任务是掌握新加坡政府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新加坡所有的政府关联企业(即GOVERNMENT—LINKEDCOMPANY,简称GLC)。成立之初,旗下35家公司的业务仅限于本土,资产总计仅3.5亿新元,而截至2005年3月底,淡马锡投资组合市值已经高达1030亿新元,年平均股东回报率达到18%。据2006年3月所公布资料,淡马锡目前在80家公司持有5%至100%的股权,约一半资产分布在国外,在金融、电信、工程、运输、物流等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旗下知名企业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星展银行、新电信,也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持股。目前,该公司拥有21家大型直属企业(或称一级企业),主要涉及金融、交通、通讯、工程、电力以及科技等领域,其中有7个企业已经上市。上述企业的产值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l3%,占市场总值2l%。2、淡马锡公司产生的背景淡马锡的组建,正值新加坡建国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私人资本不足,投资能力有限,许多企业光靠私人无法维持经营。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担负起引导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进入一般商家不愿涉足的高风险、高投资工业项目领域,如钢铁、造船、石油化学等,创办了一批隶属财政部的国有企业。这批国有企业于1974年被归入淡马锡旗下,如新加坡发展银行、海皇轮船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三巴望造船厂等,成为淡马锡早期的资产。可见,淡马锡一开始就是作为国家经济的操盘者,以主导国内经济为重任的身份出现的。80年代初期,随着新加坡经济基础逐步稳固,GDP增长平均保持在6%,到了1986年~1998年,新加坡经济更进入奇迹发展阶段,GDP平均增长高达8、5%。此时的淡马锡,几乎完全控制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而当时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进入快车道,淡马锡的投资平均回报率,曾高达18%。的科学化和风险防范都有制度的保证。国有资本的进与退可以完全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产权的流动不直接涉及人员去留或职工“身份转变”,因而不涉及社会稳定等复杂问题。新加坡成熟健康的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经理人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股市)也提供了良好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