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届云南省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届云南省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届云南省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届云南省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云南省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一册册历史典籍……这些藏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近年来,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展览质量越来越高。如今,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边看展、边学习,通过立体鲜活的文物感悟文化传承;一些博物馆为环卫工人、司乘人员、快递员、外卖员等举办专场活动,让一线劳动者更好体验文化魅力,增加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的社区和博物馆联合举办活动,丰富了社区老人的生活。走进博物馆的门槛降低了,博物馆和人们的距离拉近了,博物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普惠性不断增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博物馆释放出的独特文化吸引力,擦亮了城市名片,形成了巨大的“溢出效应”。今年夏天,各大博物馆爆满的行李寄存处,成为观察博物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独特窗口。“跟着博物馆去旅行”成为不少游客青睐的出游形式,有力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不少城市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地域文化,为经济活动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让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和谐共生、相互助力。然而,随着公众参观热情的持续高涨,预约难等情况随之出现,还有“黄牛”趁虚而入,将免费门票变成“讲解套餐”高价出售,既损害了博物馆的便民性,也给博物馆管理运营带来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也采取系列措施来优化服务。有的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提高人数限额,优化服务供给;有的博物馆出台专项管理办法,规范社会讲解,优化参观体验;有的博物馆联合警方,对“黄牛”进行专项打击,宣传引导观众共同抵制“代抢”等扰乱参观秩序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让热度留存下来,把文化传承下去。“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越来越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承载的是无穷的精神力量,点亮的是充实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所亲切的大学校里,增长“何以文明”的见识,触发“何以中国”“旧邦新命”的深思,思接千载、鉴往知来,更多人将涵养深厚的文化情怀,增强“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底气。(摘编自许晴《让博物馆点亮城市文化生活》,人民日报,2023年8月24日)材料二:“博物馆热”背后,折射出的是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也印证了博物馆在创新宣传与服务成效上有口皆碑。如何让“博物馆热”生生不息,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我们需要深刻思考,多措并举。首先,拥抱数字浪潮,实现文化与技术的共生共融,是博物馆永葆生机和吸引力的重要方向。通过广泛运用数字技术,探索新型文旅服务,创新叙事表达,扩大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但要注意把握适用性原则,不能因为过度追求展陈技术的“浓妆艳抹”,而忽视了对展品内涵和主题的阐释。其次,当前,博物馆在展览内容、展示展品等存在同质化问题。事实上,不同博物馆的资源禀赋天然不同,应当结合地域特色,打造专属文化IP,让“博物馆里的文脉底蕴”直抵人心。一方面,“家底丰厚”的博物馆,应打造核心的特色藏品;另一方面,中小博物馆要发掘核心的灵韵价值,提炼独道的故事线,完整阐释文物的历史内涵与时代风貌,让游客看得懂、有所得、有所悟。此外,还要增强体验愉悦感,黄牛治理问题是必不可缺的关键。最后,作为城市文化符号和文旅产业的重要一环,博物馆承担着辐射带动经济发展的最新使命。一是整合优质资源,强化产业合作意识。搭建博物馆与科研院所、文化企业等行业的协同合作,以跨界、鼎新、技术赋能等方式,推动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现代服务业等跨界全要素的深度融合;二是从边缘走向中心,加速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要主动延伸消费服务的物理空间,由博物馆拓展到社区、景点、酒店、车站,甚至整个城市,不断扩大文旅融合的价值辐射。在各类主体的融合共享和价值共创下,“博物馆热”将更具活力和张力。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汉中市博物馆,了解汉中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情况,他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意义宏大,关涉城市软实力、文旅产业发展、经济竞争新赛道等诸多方面。要精心谋划好博物馆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统领起来,推进博物馆的展边界拓展、核心文化馨香、价值裂变加速,让“博物馆热”绵延不绝。(摘编自万晨《由“博物馆热”引发的思考》,湖南日报,2023年8月5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博物馆释放出独特的文化吸引力,承载着无穷的精神力量,不仅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能坚定文化自信。B.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其形成的巨大的“溢出效应”指的是有力推进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C.实现文化与技术共生共融,博物馆要把握适度原则,重在通过技术更好地阐释展品的内涵和主题。D.打造专属文化IP,让“博物馆里的文脉底蕴”直抵人心,博物馆要结合地域特色,无需考虑自身规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逻辑严谨、充满说服力而又通俗易懂。B.“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汉中市博物馆的指示,都诠释了博物馆的重要意义。C.博物馆面对运营管理存在的困境,只有采取措施优化服务,才能更好地把热度留存下来,把文化传承下去。D.在各类主体融合共享和价值共创下,“博物馆热”将更具活力和张力,更好地辐射带动经济发展。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敦煌博物馆,推出“数字藏经洞”“云游敦煌”,提供智能化、互动性、沉浸式的观展方式。B.国家博物馆发布通知,自7月16日起,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C.西安将“五星级酒店+精品博物馆”的成熟模式,引入曲江艺术博物馆,与邻近景区大唐不夜城、大雁塔自成一体。D.人们为了一睹佛教造像,专程探访佛像数量多、品种全、雕刻精美、跨越时间长的青州博物馆。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5.如何让“博物馆热”生生不息,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十八岁的李响蔡楠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蹦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面。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到院子里,飘到大街上。我按住了他的身体,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到哪里去吧,我明天还要出门呢!”李响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李响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我吃了一惊。他怎么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你到底带我去不?”“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家里人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役,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我扑哧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儿喷出来:“那后来呢?”“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的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怼着李响。“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可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这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我不说话了。听人讲过,当年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看,我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想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上路了……”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这时,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选自《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这既在讲述李响为了革命,舍小家、顾大家的故事,也蕴含了“我”对李响的埋怨。B.“南泥湾很难缠啊”中的“缠”,本义是“绕”,这里是“对付”之意,由于南泥湾环境恶劣,天寒地冻,导致农作物难以生长。C.李响跟着“我”来到南泥湾镇之后却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这一情节表明南泥湾在新旧不同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我不能弄丢李响”,主要是因为李响是“我”的爷爷,与“我”有血脉上的牵绊,“我”不能让他来到南泥湾之后走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作为小说开端,既表明了“我”对李响的讨厌态度,又为下文“我”对就李响的态度转变作铺垫。B.“磨磨唧唧”“稳稳当当”“清清爽爽”这几个叠词生动而又真切地描摹出李响这个年龄阶段的啰嗦、坚定、执著的特点。C.“他的眼神有些黯淡”运用了神态描写,李响想去参加战斗,可是还没冲锋,脚就受伤,这件事说出来让人丢脸,表明他很看重名誉。D.称呼由“李响”到“爷爷”的变化,由客观冷静的记叙到饱含热泪的呼唤,表明“我”对李响的情感也由埋怨到崇敬的变化。8.小说中的“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本文在叙事艺术方面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予以罪废,无所归。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琦,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节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材料二: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士,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缪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指和尚。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东趋A数百步B有弃C地D纵广E合五六十F寻G三向H皆水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类,指类似、像,与《项脊轩志》中“大类女郎也”的“类”意思相同。B.锱铢,比喻微小的数量,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C.固,意为本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意思不同。D.经营,意为谋划,与《阿房宫赋》中“韩魏之经营”“经营”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美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去之处,偶然发现了一处地方,那里草树郁郁葱葱,杂花修竹互相掩映,景致与城里不同。B.苏子美常常乘着小船,着便服到沧浪亭游玩,有时把酒赋诗,有时仰天长啸,此地很少有其他人会逗留,只有他在此与鱼鸟同乐。C.在吴越建国之时,广陵王镇守在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祐,在城池的另外一侧修建自己的园林。D.钱缪趁天下动乱之机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其子孙亲戚借着权势大肆兴建了各种楼阁园林,这些行为与孙承祐等人的无甚差别。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2)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14.两则材料都谈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二者的异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从兄归隐蓝溪二首(其二)许浑京洛多高盖,怜兄剧断蓬。身随一剑老,家入万山空。夜忆萧关月,行悲易水风。无人知此意,甘卧白云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断蓬”为喻,形象地写出了在权贵云集的京城,从兄却漂泊无依的处境。B.诗人眼中的从兄虽已日渐苍老,但是摒弃了一切俗念,一剑随身而归于山林之间。C.诗人化用“易水送别”的典故,以荆轲自比,耳畔也似乎响起易水边的慷慨悲歌。D.诗人满腹深情,但用语浅近质朴,使得诗歌在表情达意上具有直白又蕴藉的美感。16.本诗虽为送别诗,但是诗歌内容是围绕“归”来写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的处境艰难,没有亲戚帮助,只能事必躬亲。(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产生了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3)在古典诗词中,诗人们借助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来咏史怀古,寄托情感,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其习俗丰富多彩。每逢重阳节,全国各地的敬老爱老活动甲。这些暖心之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丰富了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让他们实现了自我价值,这就是对重阳节最好的重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要知道,年长不等于衰弱、①。老年人拥有自己的经验和优势。老年人要发扬“老当益壮、老骥伏枥”的积极心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发挥自身优势,乐享健康丰富的晚年生活。事实上,重阳节更是一面镜子,②。心中有孝,孝中见行,天天都是重阳节。当下,一些保健品营销变成传销,让老年人防不胜防;一些老人要么独守老宅,要么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照料孙儿,孤独感倍增……乙,正是由于子女的陪伴太少。家是温暖幸福的源泉。实际上,③,不仅需要老年人积极自我调整心态,培养适宜其年龄段的兴趣爱好,更需要子女常怀一颗诚挚的感恩之心,将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人都会变老,家家都有老年人。一个社会的和谐,正是体现在对每一个群体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