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庐山云雾》教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庐山云雾》教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庐山云雾》教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庐山云雾》教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庐山云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庐山云雾教案教学设计

庐山云雾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会听写主要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

3.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用录像、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创设情境)

2.揭示课题。

(一要让学生读好课题;二要让学生理解课题的重点在于云雾)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边读边自学生字新词,过一会儿听写。

3.反馈检查

(第1题,学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没有地方吸引我”,老师也不要否定。

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来的,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加强

学生对全文的感知。)

(第2题,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听写,一方面是检查自学效果,另一方面

也是帮助学生重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例如可这样进行听写:庐山云雾的变化非常

快,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瞬息万变〉雾来时,风起云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

浓时,像什么(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又像给山川披上了一层什么样

(飘逸)的外衣?)

(三)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直接描写云雾优美的是哪几个小节?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然后再

进行课堂交流)

2.课堂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3、4、5节描写云雾的优美,那么,第1、2节呢?第6节呢?尝试给课文

分段)

3.回顾分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刚才,我们采用的是抓重点段的方法分段,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

分段吗?

(如:自然段归并法等,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要引导学生

理解运用过渡句也可以分段,过渡句是:“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

穷。”“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确”第二句的

问句理解承上和启下。)

(2)说明过渡句的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二是有助于分

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第二段(3、4、5节),你最喜欢学习哪一节?

(主要目的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2.根据学生的喜好,组织学生自学。(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小节)

自学思考题:

(1)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

(2)划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云雾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并有感

情的朗读。

(3)*仔细体会,你所划出的句子为什么会写的那么好?(有兴趣的同学做)

3.课堂交流。

(1)朗读句子,教师适时指导。

(2)教师适当点拨句子的写法。

(五)作业

1.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2、4节。

庐山云雾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智海波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

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

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

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

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

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

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

映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二、深入学

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庐山云雾”这句话,作者笔下的庐山云

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

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庐山云雾。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

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五、布置作

业。

附板书15庐山云雾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云海

(大天池)壮观

《庐山云雾》教案(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云海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名山大川的情感。

2、能理清课文脉络,找出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5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5节。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云海的壮观,理解文章中语言的形象、生动、和气势。

教学设计意图: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能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掌

握学习规律。

教学课件:

多媒体录像。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课文。

1、启发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祖国有很多的名山大川,庐山就是其中

之一。大家请看:

2、多媒体打出:

资料卡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山脉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5公里,

最高处海拔达1400多米。山势险峻,林木葱茏,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摘自第11册《教学参考考书》

3、了解庐山了吗?是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光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不够

的,学会查找资料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庐山云雾吧!(放录象,听课文。)

5、同学们,初观庐山云雾,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能不能请大家读读课文,从

课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一句话来。

6、多媒体打出过渡句: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讨论。多媒体打出:(1)概括主要内容。

(2)哪几节重点描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能不能再读读课

文,抓住这句话给课文分段?多媒体打出:(2)划分段落

(3)联系上下文再看看这句话在课文中还起到什么作用?

7、这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过渡句。指导读过渡句。课文怎样具体描写庐山

云雾的瞬息万变和趣味无穷的呢?过渡句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多媒体打

出:理解课文内容)

二、找出重点小节,精读课文。

7、我们请三个同学来读这一段。在这一段中你们认为哪一节更加使人感到庐

山云雾气势不凡,趣味无穷呢?

8、好,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一节。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学懂这一节,体

会庐山云雾的神奇壮观,趣味无穷呢?

9、好,现在我们就可以通过读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自己来学

懂这一段,你可以离开座位找任何同学讨论,也可以找老师讨论。如果谁愿意还可

以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黑板上。当然,还可以在自己的书上,笔记本上把自己

的感受随意地写下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10、交流学习情况,并反复指导朗读。(多媒体打出第5节)

11、好,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感受再一次去看看庐山云雾吧!除了书上写的你们

一定还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多媒体听第5节录音)

12、愿意用上“尤其”(板书)这个词来说说自己刚才看到的或想到的庐山云

雾的神奇景象吗?

13、多么壮观的庐山云雾啊!让我们再来听听课文吧!大家可以轻轻地跟着

读。

14、读得真好,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读这一节吧!愿意站起来读的,可以

站起来表演。(多媒体配音)

15、是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们能否用最好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的3、4两节吗?

16、作业:(1)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3、4节。概括庐山

云雾的特点。

(2)查找两首关于描写庐山的诗词。

做两张关于庐山的资料卡片。

用自己的话给课文的两幅插图写解说。(选一)

庐山云雾教案教学设计「篇三」

浚县城镇西街学校毛明霞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

想感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

的词语。

2、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

情。

3、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

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板书课题)

2、请看学习目标:(略)

3、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

自然段。

2、自由朗读并思考: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

描述如何“千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6、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画不同姿态的云雾,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理解”笼罩、

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读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

(1)中心句。

(2)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3、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

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

名学生说说。

三、总结: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

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

好河山。

四、课堂练习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眼前的一刚刚是一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一还没等一又变成

庐山云雾教案教学设计「篇四」

7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

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

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

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

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去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B、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C、你利用什么方法,D、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

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4)你知道了什么?

(5)读后提问,(6)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

态瞬息万(7)变

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

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

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C、理解?(生提出问题,D、集体解答)

E、图文对照,F、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G、找出来,H、读读,

I、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J、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K、指L、导朗读。(方法:生读,M、生评,N、不0、当处师范读,P、

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

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Q、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R、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

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S、实时指T、导朗读,U、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

找感觉,V、学一学。

W、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X、请一同Y、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

个同Z、学听听。

五、复习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1、描红

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3、四字观察其在田格中的间架结构。并抄

写。

庐山云雾教案教学设计「篇五」

dtzhuyh

共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受它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

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

录有分句的句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准备

一、诗颂,激趣: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拭、陶潜。

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

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请你来读读这首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请打开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说说在作者

心中,在你眼里哪一处的庐山云雾最壮观最吸引人?

2、检查预习:

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

3、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变幻无常飘飘欲仙腾云驾雾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四蹄生风

修改意见

程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1、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四、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师读第2段,围绕“的确,庐山云雾”这句话,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你

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

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庐山云雾。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

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反思

作者邮箱:

庐山云雾教案教学设计「篇六」

10.庐山的云雾

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山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

情。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磁带)庐山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1.听写词句: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三生板写)

2.指名读文逐节逐人点评

二.学习新课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共儿句话?每句什么意思。这节主要又讲了什么呢?

2.出示小黑板:

填空:庐山的。那里有,有,

有,有,尤其是,更给

它。

一生板填口答交流

3.“秀丽”什么意思?与之相近的词是什么?(美丽)

读出“秀丽”这句话。

“尤其”什么意思?可以换个什么词代替?(特别)

用自己的话说说“变幻无常”的意思。

读出“尤其”这句话。

这句话主要指庐山有许多景色呢还是主要指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呢?

讨论一下;朗读体会一下师彩色粉笔画出主要部分

感情朗读1、2句

那么我们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呢?(书上语句回答)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的呢?总结出庐山云雾的“多美”板出:多美

感情朗读3、4句,体会意境

4.小结:围绕庐山云雾的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

5.庐山的景色的确很美丽,试用“秀丽”说话。

6.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试背诵

学习第二自然段(重点)

1.出示小黑板:

1.这段话有3句,围绕千姿百态这个词来写的。

2用.画出中心句。

3.这段话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将庐山的云雾比

作了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

4.这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结构。

5.将这段话分2层,用“/”标出。

2.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画出

3.齐读中心句,说说这段话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

板出:千姿百态

4.轻读一下课文,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

这些句子用什么方法来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分别在哪儿的云雾,分别比作了什么?

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一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