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语用题提分突
破
主题02现代文阅读1(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谈到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他说荷马的
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
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这跟两者
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
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
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
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这是因为两者所反
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显著不同。大观园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色,讲
究细节的丰缚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
“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
举两个例子说明。《水浒传》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写贾宝玉
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宴饮时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
以对参。《红楼梦》里,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茜随了出来。宝玉见蒋玉茵妩媚温柔,心中十
分留恋,问他戏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在哪,可惜无缘得见。蒋玉落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
宝玉连称幸会——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琪官接了,笑道:”……我这里得
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
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
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
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
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宝玉
送琪官的松花汗巾,原来是袭人送给自己的。而琪官送给宝玉的大红汗巾,本来自己系小衣
儿的,解下来送给宝玉,当晚就被宝玉偷偷系在袭人腰里了。宝玉无意间成了中介,做了媒,
这两条汗巾也无形中化作信物,为琪官最后娶了袭人埋下了伏线。这是后话,作者还前有导
引,侧有映射。刚刚在酒席上,琪官念的一句诗,偏巧是“花气袭人知昼暖”。薛蟠便嚷着
袭人是宝贝。
到了《水浒传》里,一切都简单了,那是囹囹的吃喝、直接的馈赠:
端王起身净手,偶来书院里少歇,猛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极是做得
好,细巧玲珑。端王拿起狮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王都尉见端王心爱,便说道:
“再有一个玉龙笔架,也是这个匠人一手做的,却不在手头,明日取来,一并相送。”端王
大喜道:“深谢厚意,想那笔架,必是更妙。”王都尉道:”明日取出来,送至宫中便见。”
这一对玉狮镇纸,一个玉龙笔架,王驸马隔日就差亲随高俅送去,恰遇见端王在踢球,
高俅一不小心露了一脚,从此发迹。由此可见在施耐庵笔下,这两样东西只是作为道具,起
了黏合情节的功能,不像曹雪芹笔下,每一物事总是勾连起故事的发展,穿织起人物的命运。
所以,曹雪芹会把汗巾的来历和特点一一交代,是北静王送的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
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施耐庵则一笔带过,“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也是这
个匠人一手做的”。要问怎样的玲珑,哪一个匠人?不提。
施耐庵是线型的叙事,一切都悬空在目前,只一束光打在上面。曹雪芹的叙事却是网状
的,拿奥尔巴赫的话说,是像荷马一样光照均匀,所以处处都能显影。
如此看来,《红楼梦》在感官、语言上的品位是不是比《水浒传》要高出许多呢?不能
这么说。奥尔巴赫认为,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这两种文体,事实上无分高下,它们只是
不同风格的基本类型而已。文字的繁简都是服务于总体需要的。《水浒》是行动中的诗,好
汉们走的都像是一条空荡荡的路。不是从作者看来,而是从人物看来,途中没有什么好瞧的,
安全走到就不容易了。作者不会僭越到人物前头去发话。
顾随也极赞施耐庵的文笔之妙:“若《红楼》算'能品',则《水浒》可曰‘神品‘
但是,若换了另一个角度,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因为如马鸣《大乘起信论》所说的,
粗中之细,善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因此,同为对人类现实的再现与复叙,《红楼
梦》的世界更接近于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所认知的那一个:人物牵扯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
说话和行动都得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总之,大观园里都是规训了的社会
人,不像山寨水泊中人,只凭自然驱使。
(摘编自江弱水《〈红楼梦X水浒传>的繁与简》)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采用网状叙事结构,注重作品整体的观照,每一物事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B.《水浒传》追求一气呵成的效果,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是行动中的诗。
C.作品的写法是工笔细描、刻画无遗,还是大笔勾勒、删繁就简,取决于作者的创作风格。
D.用荷马史诗和《旧约》,来说明《红楼梦》和《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是对比论证。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马史诗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红楼梦》也有相似
特点。
B.同样是宴饮赠物,《红楼梦》里的礼物不会简单地收送,《水浒传》则会一笔带过,表
述简略。
C.《水浒传》采用线型叙事结构,注重朝一个目标进发,作者不会僭越到人物前头去发话。
D.文中引用顾随的话,称赞《水浒》是“神品”,可见作者认为《水浒传》的文笔更胜一筹。
3.下列选项,不能支持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宝钗借通灵宝玉射覆,宝玉引“敲断玉钗红烛冷”一诗,诗意颓
丧,实是两人婚姻不谐之谶。
B.《红楼梦》第五回对太虚幻境环境和用具的细腻描写和铺陈,对后文的情节有暗示作用,
比如“万艳同杯”“千红一窟”。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自然天气的“雪''与草料场的“火”,既是自然环境的呈现,又
暗示林冲生活环境的冷酷和凶险。
D.《水浒传》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展现其上梁山前的业绩,然后引出另
一组人物,而上一组人物退居次要地位。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引用了马鸣的观点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请简要分析文章论证的严密性。
【答案】
I.B
2.D
3.C
4.①内容:以“粗中之细,菩萨境界”来阐明《水浒传》的写作特点,以“细中之细,是佛境
界”来阐明《红楼梦》的写作特点。以菩萨和佛的比较来突出“细中之细”更难能可贵,从而
有力的证明了上文“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的观点。
②效果:引用他人观点,丰富文章内容,使文中论证客观、真实,更具有说服力。
5.(1)论证结构:采用对照式结构,《红楼梦》的繁和《水浒传》的简形成对比,荷马史
诗、《旧约》与《红楼梦》《水浒传》形成相关比较。文章论证既全面严谨,又重点突出。
(2)论证方法:文中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
喻论证,使论证更加严密,更有说服力。
(3)论据与观点高度统一:选取《红楼梦》与《水浒传》中宴饮片段,证明繁与简的观点,
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4)论证语言: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使用修饰限定性词语,使论证客观准确。如“说话人线
条比较粗放”“每一物事总是勾连起故事的发展”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每一物事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误。文中是“每一物事总是勾连起故事的发展”可见,“勾
连起”而不是“推动”。
C.“取决于作者的创作风格”有误。文中是“文字的繁简都是服务于总体需要的“,可见,文
字的繁简不取决于作者的创作风格,而是服务于总体需要。
D.“对比论证”有误,应为类比论证。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D.“可见作者认为“有误。文中引用顾随的话,表明的是顾随对《水浒传》文笔的赞叹,进
而引出作者对《红楼梦》境界的赞美。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是用自然环境描写暗示社会环境,不符合本文"繁与简’’的观点。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若换了另一个角度,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红楼梦》的世界更接近于我们今
天绝大多数人所认知的那一个:人物牵扯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说话和行动都得注意他人
的感受,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大观园里都是规训了的社会人,不像山寨水泊中人,只凭自
然驱使“可知,马鸣以“粗中之细,菩萨境界”来阐明《水浒传》的写作特点,以“细中之细,
是佛境界”来阐明《红楼梦》的写作特点。
“粗中之细,菩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运用对比手法,以菩萨和佛的比较来突出“细
中之细”更难能可贵;结合“若换了另一个角度,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分析,作者引
用马鸣的评价,是为了证明上文“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的观点。
另外,在表达效果上,作者引用他人观点,既丰富文章内容,又使文中论证客观、真实,更
具有说服力。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的严密性的能力。
(1)论证结构上
根据“《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
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
其余都模糊成背景“可知,作者把《红楼梦》的繁和《水浒传》的简作对比;根据“荷马史诗
与《旧约》故事这两种文体,事实上无分高下,它们只是不同风格的基本类型而已”分析,
作者把荷马史诗、《旧约》与《红楼梦》《水浒传》进行相关比较,这些对照式结构,使文
章论证既全面严谨,又重点突出。
(2)论证方法上
文中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两个例子说明。《水浒传》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
饮,《红楼梦》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宴饮时上洗手间,也都
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
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运用举例论证;“《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
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
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运用对比论证,“马鸣《大乘起
信论》所说的,粗中之细,菩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运用引用论证,“《旧约》故事
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和“《水浒传》
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
模糊成背景”运用类比论证,“马鸣《大乘起信论》所说的,粗中之细,菩萨境界;细中之细,
是佛境界”运用比喻论证,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加严密,更有说服力。
(3)论据与观点高度统一
根据“举两个例子说明。《水浒传》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写贾宝
玉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宴饮时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
可以对参”“《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
巾……”,”到了《水浒传》里,一切都简单了,那是囱冏的吃喝、直接的馈赠“,选取《红
楼梦》与《水浒传》中宴饮和赠送礼物等片段,证明繁与简的观点,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4)论证语言上
“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每•物事总是勾连起故事的发展”“文字的繁简都是服务于总体需要
的,,,,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红楼梦》的世界更接近于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所认知的
那一个”中,依次使用“比较”“总是”“都是似乎"等修饰限定性词语,使论证客观准确。体现
了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朋友圈”繁荣的理由,首先在于“部落”的营造。“部落”隐喻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
家米歇尔•马费索利提出,即“因相同的情感集聚起来的族群及其联系”“因共同的情感,
我们与他者相遇、相聚,形成部落;又因情感的转移,我们从一个部落走向另一个部落。”“朋
友圈”就是这样的部落,也是一种游牧主义。对于“朋友圈”的一切操作,包括关注、阅读、
点赞、回复、发表、转发、屏蔽、删除、清空等等,都是为了实现和巩固共同的价值观。也
就是说,相同或相近价值观的显现,会促使我们或紧或松、或明或暗地凝结在一起。而不同
的价值观认识或追求,会造成我们之间或近或远、或短暂或永久的疏离。继而,我们亦能够
在这样的部落或游牧主义中找回自身的基本价值观。一方面,有一些价值观是公开的、公民
化的、浮躁的和侵略性的,它们由媒体、经济或政治权力所决定,这些价值观往往是非常抽
象的价值认识,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活力影响甚微。另一方面,有一些价值观是原始的、基本
的、可靠的和具有启发性的,它们由常识、生活经验和感性理智所丰富,这些是平民化、民
粹化和自主化的价值认识,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活力影响重大。此外,部落是建立在“邻近”
和“日常”基础之上的生活哲学。邻近,对或是真实、或是象征区域的分享,促发伦理与感
情共同体的涌现。日常,不仅是所有共在、共存、共生的基础,也是人们思想与精神的摇篮。
生活哲学,是对观察并融入世界的如其所是的要求。“朋友圈”亦是如此,邻近造就了其空
间场所联系,日常承载了其内容主题,而这一切所呈现出的真真假假与虚虚实实,反映的正
是其意欲构筑的生活哲学形象。
其次在于话语权的重构。话语权,是“说话权利”和“说话权力”的统一。话语权利,
指有资格说话、有机会说话,是话语权得以实现的前提。说话权力,指说话的权威性、说话
的影响力,是话语权得以实现的关键。话语权在社会结构中的分布与资源占有情况、具体的
信息传播方式等均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现实生活中,话语权大多在社会上层的掌握之下运行,
接受社会上层的监督与审查,传统媒体往往成为社会上层表达和行使话语的主要载体,话语
权被垄断。而作为微信功能之一的“朋友圈”,无论它愿意或是不愿意,其信息传播方式本
身使其天然具有成为“公民媒体”的可能。公民媒体拥有四个明显的特征:媒体功能的媒介
私有;提供反映个人意愿或者价值观的差异化信息;独立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一方面,
信息传播主体将个人情感与个人意志投射到具有“空间场所联系”的“朋友圈”;另一方面,
通过“圈友”们的认同与层层转发吸引到更多“圈友”们的加入,从而使大家彼此的意见与
观点汇聚,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意见,或简言之,创新话语权。这也就意味着,无论
是处于现实社会中的哪个社会层级的人士,均可以以“朋友圈”信息传播受众的喜好为切入
点,制造和散播能够有效吸引最多关注的信息,从而扩大辐射范围,增强传播效果或提升传
播速度。众多无论是好或坏的网络舆情发生,都是如此的过程。而以上均又是公共性造成的
因果。
今天,得益于智能手机的便捷性和广泛普及、微信综合功能的开发与应用、“朋友圈”
对自媒体功能优势的极致发挥等等,原先主要是作为微信社交功能模块的“朋友圈”也借此
时机不断地发展和进化着自身功能。一方面,是它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功能,包括信息传播、
社会交往、商业营销、“部落”构建等等,朝着更加开放、自由和效率的方向纵深发展。另
一方面,借助于自媒体、新媒体、公共媒体,甚至是“公民媒体”的属性,“朋友圈”所具
有的一些内隐、潜在的功能正在不断地被发掘。例如,得益于其对公众话语权的极大释放,
如前所述,这甚至导致了传统话语权在当代社会的日益式微,一些新的事物,如“公共的意
见市场”“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和谐社区”、新的宣传教育
方法与模式等等将不断产生。实际上,这些新功能的创建更多借助的是公共性的实现,而网
络公共性的实现不仅会涉及传统媒体经营模式的改变,还会涉及当代政府管理机制的转型。
换言之,“朋友圈”功能的深化与发展更多体现的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它与人们社会生活水
平的日益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许轶冰《“朋友圈”的公共性分析》)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友圈”可以体现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和情感趋向,可以让志趣相投者凝聚,也可以让志
趣相异者疏离。
B.对“朋友圈”的关注、点赞、屏蔽、清空等操作更多是为了实现对平民化的价值认识的认
同或者否定。
C.个人一方面可以在“朋友圈”中找寻到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同时也可以促成伦理与感情共
同体的涌现。
D.个体依靠“朋友圈”公民属性提供的话语权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并通过吸引“圈友”来对他
人施加影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朋友圈''的分析,可以明白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还可以理解人们所秉持的生活
哲学。
B.“朋友圈”具有不稳定性,“圈友”因情感转移选择加入或离开,因而个体可能有多个“朋友
圈”。
C.通过“朋友圈”传播信息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这是它能成为“公民媒体”的重要条
件。
D.“朋友圈”功能的深化与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而且更多反映了社会进步的
要求。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朋友圈”的繁荣首先在于“部落”的营造,因此应致力于相同或相近价值观的打造,促成
伦理与感情共同体的涌现。
B.“朋友圈”的繁荣有赖于具有相同或相近价值观的“部落”的营造,同时也需要重构话语权,
使其能够成为“公民媒体”。
C.“朋友圈”的繁荣在于“部落”的营造与话语权的重构,它体现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反映了
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D.“朋友圈”的繁荣需要具有相同或相近价值观的“部落”的营造与话语权的重构,还有赖于
它自身功能的不断发展与进化。
4.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5.有人认为,"朋友圈''发布的信息有较强的个人好恶乃至是虚假的,往往会误导圈友,影
响其价值取向。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
I.B
2.B
3.D
4.①首先提出观点;②接着对“话语权''进行解释:③然后指出朋友圈不同于传统媒体,具
有“公民媒体'’的特点;④最后指出打破垄断而获得话语权是“朋友圈”繁盛的原因。
5.不会影响圈友价值取向。①“朋友圈”作为网络媒介,一样要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
②"朋友圈''的删除、屏蔽等操作可以消除错误价值观的影响;③话语垄断权的打破,也可以
保证真实信息在“朋友圈''的传播,与个性化乃至虚假信息形成对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为了实现对平民化的价值认识的认同或者否定”错误。由原文“对于,朋友圈’的一切操作,
包括关注、阅读、点赞、回复、发表、转发、屏蔽、删除、清空等等,都是为了实现和巩固
共同的价值观”可知,关注、点赞、屏蔽、清空等操作依然表达的是对共同价值的维护。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9圈友,因情感转移选择加入或离开”错误。由原文“对于,朋友圈,的一切操作,包括关注、
阅读、点赞、回复、发表、转发、屏蔽、删除、清空等等,都是为了实现和巩固共同的价值
观”可知,多个朋友圈不是因为情感转移,而是因为有多元价值或情感。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应致力于相同或相近价值观的打造,促成伦理与感情共同体的涌现”错误。由原文“邻近,
对或是真实、或是象征区域的分享,促发伦理与感情共同体的涌现”可知,能促成伦理与感
情共同体的涌现的是对或是真实、或是象征区域的分享,而不是相同或相近价值观。
B.“同时也需要重构话语权,使其能够成为‘公民媒体’”错误。由原文“而作为微信功能之一的
‘朋友圈',无论它愿意或是不愿意,其信息传播方式本身使其天然具有成为‘公民媒体’的可
能”可知,是因为信息传播方式本身的特点,使其能够成为“公民媒体'’的可能,而不是话语
权。
CJ”朋友圈,的繁荣……它体现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错误。由原文“‘朋友圈’功能的深化与发展更多体现的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它与人们社会生
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知,体现社会进步的要求,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水平
的日益提高的是“朋友圈”功能的深化与发展。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文章第二段第一句话就提出了本段的观点,即话语权的重构,所以首先提出了观点。
由原文“话语权……话语权在社会结构中的分布与资源占有情况、具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等均
有着密切的关联”可知,这是对“话语权”进行解释。
由原文“在现实生活中……其信息传播方式本身使其天然具有成为‘公民媒体’的可能”可知,
这是指出朋友圈不同于传统媒体,,具有“公民媒体'’的特点。
最后说到因为公民媒体拥有四个明显的特征,意味着无论是处于现实社会中的哪个社会层级
的人士,均可以以“朋友圈''信息传播受众的喜好为切入点,制造和散播能够有效吸引最多关
注的信息,从而扩大辐射范围,增强传播效果或提升传播速度,即指出打破垄断而获得话语
权是“朋友圈”繁盛的原因。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这种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本题的观点可以为不会影响圈友价值取向。然后阐明
理由。
理由:
由原文“网络公共性的实现不仅会涉及传统媒体经营模式的改变,还会涉及当代政府管理机
制的转型”可知,"朋友圈''作为网络媒介,一样要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
由原文“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处于现实社会中的哪个社会层级的人士,均可以以‘朋友圈’
信息传播受众的喜好为切入点,制造和散播能够有效吸引最多关注的信息,从而扩大辐射范
围,增强传播效果或提升传播速度”可知,作为微信功能之一的“朋友圈”打破了话语权被垄
断的现象。话语垄断权的打破,也可以保证真实信息在“朋友圈”的传播,与个性化乃至虚假
信息形成对照。
由原文“对于‘朋友圈’的一切操作,包括关注、阅读、点赞、回复、发表、转发、屏蔽、删
除、清空等等,都是为了实现和巩固共同的价值观”可知,“朋友圈”的删除、屏蔽等操作可
以消除错误价值观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听香
朱良志
瘦西湖四季清香馥郁,尤其是仲春季节,软风细卷,弱柳婆娑,湖中微光澹荡,岸边数
不尽的微花细朵,浅斟慢酌,幽幽的香意,如淡淡的烟雾,鼠鼠在桥边,水上、细径旁,游
人匆匆一过,就连衣服上都染上这异香。清初王士祯咏西湖曾有诗云:”日午画船桥下过,
衣香人影太匆匆,这两句诗真把瘦西湖的神韵写活了。中国艺术追求超越于形似之外的神韵。
可以感觉的形,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引领人们走向无穷艺术世界的门户,看中国艺术,要注
意它暗香浮动的妙韵。
中国园林设置一个有形的世界,还有个无形的世界。香的灵韵就是这无形世界的主角,
所以园林特别注意花木的点缀。岸边的垂柳、山中的青藤、墙角的绿筠、溪边的小梅,都别
具风味,春天看柳,夏日观莲,秋天赏桂,冬日寻梅,一一得其时宜,小山丛桂之于网师,
雪海梅天之于寄畅,修竹参差之于个园,紫藤盘之于瞻园,园园都是香天秀地,苏州拙政园
玉兰堂的玉兰,如同这处不起眼的景点的清魂,没有了她,这建筑几乎成为空设,毫无引人
之处。
北宋苏轼曾有诗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他的意
思是说,如果画画只能画得像,这跟小孩子的水平差不多。如果作诗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意
思,那不是一个好诗人。画要画出神,诗要有言外之味。古代艺术论将这种思想表述为:“含
不尽之意如在言外”“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意外之韵”等等。中国艺术有这样一个原
则,就是“不似似之”。太似则呆滞,不似为欺人,妙在似与似不间,既不具象,又不抽象,
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当然,这一理论的关键并不在像与不像上,而在如何对
待“形”的问题上,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这方是一个艺术家所
应做的。
前人有所谓“山气花香无着处,今朝来向画中听”的诗句。到画中“听香”,真是奇妙,
北宋画院常常出诗题考那些入画院的考生,据俞成《萤雪丛说》记载,当时出了“踏花归去
马蹄香”的考题,很多人画得很复杂,主考官都不满意,其中有一名画者,画面画一群蝴蝶
飞逐马后,最后得魁,画马蹄香,不是要将香气画出,而是要发挥想象力,画出神韵来。
形神问题不仅是一个形式美感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心灵的问题。中国艺术特别重视高
逸的灵瑰,诗言志,画写心,书如人,没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穿透力;没
有不同流俗的性灵,就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中国艺术重视形式之外的神韵,不光是一
个表现技巧的问题,而跟人的内在心灵境界是密不可分的,心中有冷香逸韵,为艺才能有妙
意天香。
李商隐可以说是得“冷香逸韵”的诗人。他的一组咏荷诗,在对荷花的描写中,置入了
淡淡的忧愁,寄寓着深长的人生感,《夜冷》诗云:“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
西亭翠被余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败荷余香,裹进了凄凄愁怨,那不是闲愁,而是自我
生命的哀怜之意,有一种凄冷的美感。他的《过伊仆射旧宅》诗写道:“回廊檐断燕飞去,
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又是一“败荷”,余香衰败荷,别
有一番情愫。他的《赠荷花》诗写道:“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菌
药,卷舒开合任天真。其生而灿烂,其衰也堪怜。他不是爱荷,而是爱自己,自我叮咛,要
珍摄自己清洁的灵魂,陆游一首《咏梅》可谓千古绝唱。词写梅花寂寞地开放,无意与明媚
的春光争艳,从容飘零,落地成泥,纵然被碾成灰尘,仍然掩盖不了她馥郁的清香。那不改
的香味,象征的是诗人清净不屈的灵魂。
中国艺术传达的是生命的香味,在这龌龊的世界中,生命的天香是这样容易被污染,我
们怎么能不注意护持,不注意熏养呢?
(选自《曲院风荷》,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王士祯咏瘦西湖诗,与开头对于瘦西湖美景的描写相映衬,并自然地引出下文
关于真正艺术美的阐释。
B.中国园林在设置一个有形的世界之外,还有个无形的世界,无形的世界就是香韵的世界,
它比有形的世界更重要。
C.说李商隐是得“冷香逸韵’'的诗人,是因为他创作出的“败荷”意象裹着可以听的香味,更
象征着生命的灿烂与不屈。
D.中国艺术重视形式之外的神韵,所以在艺术境界上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会在艺术效果
上产生巨大的穿透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运用引证法,提出中国艺术追求神韵的观点,明确艺术家应当形神结合、神超
形越。
B.文章以绘画艺术为例,论证艺术家需要在有形世界外追求无形世界的灵韵,崇尚简单,
注重留白。
C.文章以诗歌艺术为例,论证艺术的神韵关乎心灵,跟人的内在心灵境界密不可分。
D.文章最后将“龌龊的世界”与“生命的天香”进行对照,使文章与现实联系起来,引人深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不能止于形的层面,而是要能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
神超形越。
B.中国园林建设特别注意建筑之外花木的点缀,体现的就是对无形世界中香的灵韵的艺术
追求。
C.根据本文观点,诗歌中的托物言志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技巧,更是体现了诗人对内在心灵
境界的追求。
D.如画“留得枯荷听雨声”,就不仅要用生动的笔触画出诗题的形来,而且要借助独特的想
象力表现其神韵。
4.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根据文意分析他这么说的理由。
5.根据文意概括,要创作出可以“听”的香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答案】
I.A
2.B
3.D
4.顾恺之是以诗举例,来谈画的特点。画“手挥五弦”,有具体动作,主要是形的描摹,而
画“目送归鸿”,画的是人物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露的是人内在的灵魂,这属于神
的方面,所以,比形就难得多。
5.要具有生命高逸的心灵境界,要有想象力,要发现超越于形似之外的神韵,要运用一定
的艺术技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原文中有“香的灵韵就是这无形世界的主角”,但并未说“香韵的世界”就是“无形的世界”,
且未提及“无形的世界比有形的世界更重要”;
C.原文是“败荷余香,裹进了凄凄愁怨,那不是闲愁,而是自我生命的哀怜之意,有一种凄
冷的美感”“又是一'败荷',余香裹败荷,别有一番情愫”“败荷"没有''裹着可以听的香味“,也
没有“象征着生命的灿烂”;
D.”在艺术境界上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会在艺术效果上产生巨大的穿透力”错。原文中说中
国艺术“没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穿透力”,而选项中将“高逸的心灵”偷换成
了形成巨大艺术穿透力的充分条件。
故选A0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论证艺术家需要在有形世界外追求无形世界的灵韵,崇尚简单,注重留白”错。原文有“画
要画出神,诗要有言外之味'',可见以绘画艺术为例,论证艺术家需要发挥想象,画出神韵。
“崇尚简单,注重留白”无中生有。
故选Bo
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不仅要用生动的笔触画出诗题的形来”错。根据原文“这一理论的关键并不在像与不像上,
而在如何对待'形'的问题上,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这方是一个
艺术家所应做的”“画马蹄香,不是要将香气画出,而是要发挥想象力,画出神韵来“可知,
不是非要画出形象。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嵇康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诗句,顾恺之把它变成绘画题材后说:“手挥五弦易,目送
归鸿难。”是以诗举例,来谈画的特点。
文中借助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的诗句,说明绘画不能
仅仅追求“形似”,而应注重“神韵”,后面谈到“形神'’问题时说“在如何对待'形'的问题上,以
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这方是一个艺术家所应做的由此可见,
对于绘画来说,“形”是比较初级的技巧,而“神”才是更高层次的技巧。
再看“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手挥五弦”是写弹琴人的动作,对于画家来说,有具体动
作,主要是形的描摹,比较容易;而“目送归鸿”是人物的神态,尤其需要画出“目”,即”眼
睛”里的情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露的是人内在的灵魂,这属于神的方面,所以,比形
就难得多。
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画家来说,运笔作画并不难,而“目送电鸿”,涉及人物的精神活动,
就远非易事了。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中说“形神问题不仅是一个形式美感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心灵的问题。中国艺术特别重
视高逸的灵魂,诗言志,画写心,书如人,没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穿透力”,
可见要具有生命高逸的心灵境界;
文中写“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考题,一位考生得魁,“画马蹄香,不是要将香气画出,而是要
发挥想象力,画出神韵来”,可见要有想象力,要发现超越于形似之外的神韵;
中国艺术有一个原则叫做“不似似之”,“太似则呆滞,不似为欺人,秒在似与似不间,既不
具象,又不抽象,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这一理论的关键并不在像与不像上,
而在如何对待,形’的问题上,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这方是一个
艺术家所应做的“,而那位画“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考生“画一群蝴蝶飞逐马后”,表现出神韵,
可见要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以来,影视产业在日益推向市场的同时,其重大题材的选题和创作,日益成为
国和地方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诸如“五个一工程”、华表、金鸡、飞天等国家重要
奖项的激励下,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种扶持基金的积极引导下,如何打造主旋律影视作品
的精品创作,成为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团队关注的焦点问题。
类型叙事是影视工业一种成熟的叙事范式,是影视创作主体和受众之间的一种审美契约。
近年来,新主流影视作品创作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创作主体日益尊重影视作品类型叙事的审
美规律,注重以类型的话语表达影视作品的主流价值建构,缝合了原本横亘于主流叙事和商
业话语之间鸿沟,实现了口碑和票房、收视率共嬴的格局。
动作片由于高强度的情节冲突和简明流畅的叙事节奏,长期以来一直拥有广泛的观众群
体。《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新主流电影,显然采用了动作片的叙事类型,
影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和令人炫目的剪辑节奏,充满了一种戏剧张力,令人欲罢不能。《金
刚川》《长津湖》则明显采纳了战争片的叙事技巧,影片在展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的同时,
谱写了一曲抵御外敌、壮怀激烈的英雄颂歌,令人感动不已。
值得注意的是,新主流影视作品在创作中同样注意借鉴海外优秀影视作品乃至文学艺术
的叙事范式。如2020年上映的《夺冠》,影片在打造体育竞技的类型话语的同时,将纪实
与虚构两种风格融为一体。影片精心截取了中国女排夺冠征程中最具有意义的三次比赛场景,
显然与《国王的演讲》主人公意味深长的三次演讲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但升华了主题,而且
唤醒了与中国女排夺冠而同频共振的众多观众的个人记忆和时代记忆。
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成为活跃在视听网络平台重要的参与者和传播者。近年来,新主
流影视作品日益注重以一种充满朝气的青春叙事,吸引青年观众的喜爱与共情。如2007年
播出的《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毛泽东、
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等为代表的青年学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岁月,在塑造伟人
的主题影视创作中可谓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此后,诸如《中国1921》《建国大业》
《建党伟业》等,都格外注重展示一代伟人在革命时期的青春风采。很显然,新主流影视作
品的这种青春叙事,“让故事有温度有情感,将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转化为互联网时代青年
一代易于理解的影像符号话语体系,从而巧妙地将其所表达的主题,内化为青年观众自身的
情感判断和价值体系,最终赢得青年人的广泛认同与共鸣”。
在后全球化时代,新主流影视作品的崛起与走红,成功地抵御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欧美
大片对本土文化的冲击。1994底,国家主管部门决定每年可以以分账的方式引进“基本反
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海外大片,曾引发巨大争议,有人因此忧心忡
忡,认为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海外大片将有可能垄断国内本土市场,击垮乃至摧毁中国影视工
业的发展基础。事实证明,正如中国经济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投身于全球经济的大循环竞争而
不断茁壮成长,并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影视在海外影视的冲击下,同样加快了
创作观念与题材内容的转型与拓展,以及影视工业体系改革与建设,并最终在2020年开始
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票房市场。
令人嘱目的是,近年来好莱坞大片由于过于倚重视觉奇观而在中国电影市场失去了其曾
经拥有的票房号召力,而新主流电影却由于工业化的制作、题材的创新和类型化的青春话语
而开始高居国内年度票房榜前列。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IO月11日,2021年度中
国电影票房榜前十位影片,有8部均为国产制作,每部票房均超10亿元以上,其中《长津
湖》票房突破40亿,高居年度票房榜冠军。新主流电视剧在美剧、韩剧、日剧等激烈竞争
格局中同样脱颖而出,《觉醒年代》《叛逆者》《理想之城》等剧作的收视率名列前茅,成
为国内观众竞相关注的收视对象。在这个意义上,新主流影视作品的崛起与传播,将个人情
感、个人英雄性格塑造与国家主流文化、民族形象相互交融,以类型化的叙事话语承载家国
想象和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将以一种独特的影像魅力,建构与弘扬具
有共享价值的人类共同体美学。
(摘编自《主旋律影视作品走红的密码》有删节)
2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型叙事可使影视创作主体和受众之间达成审美契约,已经成为影视工业成熟的叙事范
式之J
B.《金刚川》《长津湖》利用战争片的叙事技巧,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惨烈和英雄保家卫
国的豪情。
C.《夺冠》截取的中国女排夺冠的三次比赛场景,可谓是《国王的演讲》主人公三次演讲
的翻版。
D.中国影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票房市场得益于创作观念、题材内容以及影视工业体系的
改变。
2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团队关注点在打造主旋律影视的精品创作上,应归功于国家重要奖
项的激励。
B.《恰同学少年》在塑造伟人的主题影视创作中另辟径,达到了吸引青年观众的喜爱与共
情的目的。
C.《中国1921》等影片格外注重展示一代伟人在革命时期的青春风采,融入了青春叙事的
时代潮流。
D.2021年度有8部国产电影跃入中国电影票房榜前十位,表明新主流电影正逐渐匾得人心
和市场。
24.下列对原文中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主流影视作品能赢得口碑和票房、收视率,关键是这类作品的创作主体尊重了影视作
品类型叙事的审美规律。
B.新主流影视作品能巧妙地将表达的主题内化为青年观众的情感判断和价值体系,而赢得
他们广泛的认同与共鸣。
C.近年来好莱坞大片因过于倚重视觉奇观而失去它的票房号召力,而使新主流电影开始高
居国内年度票房榜前列。
D.新主流影视作品以类型化的叙事话语承载家国想象和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与
弘扬了人类共同体美学。
25.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26.我国当前应如何健康发展新主流影视产业?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22.C
23.A
24.B
25.文本采取的是总分式论证结构;首先文章从改革开放以来影视产业创作的现状说起;接
着引出了我国当前新主流影视作品类型叙事的话题;最后以具体的实例对我国当前新主流影
视作品类型叙事进行分析和评价。
26.①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要做好重大题材的选题、创作的引导工作。②国家和地方政府给
予资金的扶持。③发挥国家重要的奖项刺激作用。④借鉴海外优秀影视作品乃至文学艺术的
叙事范式。⑤借助年轻人日益成为视听网络平台重要的参与者和传播者的有利条件,用充满
朝气的青春叙事来吸引青年观众的喜爱与共情。⑥用类型化的叙事话语承载家国想象和主流
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与弘扬具有共享价值的人类共同体美学。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可谓是《国王的演讲》主人公三次演讲的翻版”错,原文只是说“显然与《国王的演讲》
主人公意味深长的三次演讲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选Co
2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A.“应归功于国家重要奖项的激励”错,由“在诸如,五个一工程'、华表、金鸡、匕天等国家重
要奖项的激励下,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种扶持基金的积极引导下“可知,应是还有“国家和
地方政府各种扶持基金的积极引导”的因素。
故选Ao
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以偏概全,“关键是这类作品的创作主体尊重了影视作品类型叙事的审美规律”说法片面,
还应包括“注重以类型的话语表达影视作品的主流价值建构,缝合了原本横亘于主流叙事和
商业话语之间的鸿沟”两个因素。
C.强加因果,“而使新主流电影开始高居国内年度票房榜前列”的原因,不是“近年来好莱坞
大片因过于倚重视觉奇观而失去它的票房号召力”,而是“新主流电影却由于工业化的制作、
题材的创新和类型化的青春话语而开始高居国内年度票房榜前列”。另外“因过于倚重视觉奇
观而失去它的票房号召力”也缺少”在中国电影市场”的限制。
D.“建构与弘扬了人类共同体美学”错误,未然变已然,原文说的是“将以一种独特的影像魅
力,建构与弘扬具有共享价值的人类共同体美学
故选B。
2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改革开放以来,影视产业在日益推向市场的同时,其重大题材的选题和创作,日益
成为国和地方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成为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团队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改革开放以来影视产业创作的现状说起;
第二段“近年来,新主流影视作品创作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创作主体日益尊重影视作品类型
叙事的审美规律“,引出了我国当前新主流影视作品类型叙事的话题;
第三段“《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新主流电影,显然采用了动作片的叙事
类型”,第四段“新主流影视作品在创作中同样注意借鉴海外优秀影视作品乃至文学艺术的叙
事范式,如……”,第五段“近年来,新主流影视作品日益注重以一种充满朝气的青春叙事,
吸引青年观众的喜爱与共情。如……”,结尾"新主流电视剧、韩剧、日剧等激烈竞争格局中
同样脱颖而出,《觉醒年代》《叛逆者》《理想之城》等剧作的收视率名列前茅”,以具体
的实例对我国当前新主流影视作品类型叙事进行分析和评价。
整体上,文本采取的是总分式论证结构。
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影视产业在日益推向市场的同时,其重大题材的选题和创作,日益成
为国和地方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可知,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要做好重大题材的选题、
创作的引导工作。
根据“在诸如,五个一工程'、华表、金鸡、飞天等国家重要奖项的激励下,以及国家和地方
政府各种扶持基金的积极引导下,如何打造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精品创作,成为越来越多的影
视制作团队关注的焦点问题”可知,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资金的扶持,发挥国家重要的奖项
刺激作用。
根据“值得注意的是,新主流影视作品在创作中同样注意借鉴海外优秀影视作品乃至文学艺
术的叙事范式''可知,借鉴海外优秀影视作品乃至文学艺术的叙事范式。
根据“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成为活跃在视听网络平台重要的参与者和传播者。近年来,新
主流影视作品日益注重以一种充满朝气的青春叙事,吸引青年观众的喜爱与共情”可知,借
助年轻人日益成为视听网络平台重要的参与者和传播者的有利条件,用充满朝气的青春叙事
来吸引青年观众的喜爱与共情。
根据“在这个意义上,新主流影视作品的崛起与传播,将个人情感、个人英雄性格塑造与国
家主流文化、民族形象相互交融,以类型化的叙事话语承载家国想象和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
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将以一种独特的影像魅力,建构与弘扬具有共享价值的人类共同体美
学”可知,用类型化的叙事话语承载家国想象和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建构与弘扬具有共享价值的人类共同体美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爱国主义是现代人才持有的观念,但贯穿历史长河的爱国精神却源远流长,它是传统
文化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正确地认识古人对国家的理解和爱国情怀是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重
要问题。
2爱国突出的是国家观念,这在政治学说中是最容易搞混乱而又最具有煽动性的问题。
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与太平盛世、
社会特型时期,对爱国的评判往往有不同的准则;战争时阶级的、民族的含义又有多种论断。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无祖国,这表明在推翻民族压迫运动中和民族解放运动结束后,
报效祖国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每当社会面临变迁之际,革故鼎新、兴利除弊是推动社会前进
的唯一途径,爱国主义与社会变革的一致性,成为爱国主义在这特定时期的表现形式。
3这种情况在近代史上不乏其例,最先觉察传统社会积弊、力求正视现实、学习西方、
引进资本主义文明的先进分子,往往遭受媚外忘祖的攻击。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涛因为倡
导洋务,传播西方文明,见识超群,背着一辈子的黑锅,郁郁而终。那些因循守旧的卫道士
却以爱国保种自居,大学士倭仁指责学习西方科技是用夷变夏,其愚昧冥顽在近代史上是出
了名的,名为爱国实为误国。当然倭仁为官还是清廉的,但人品和历史作用不是一回事。爱
国主义是很复杂的,是不是爱国,不是看口头标榜,也不是一成不变,定常常因历史条件的
不同而变化,可以被各种势力所利用。因此,正确理解古人爱国的内涵,才能科学地扬弃、
创造性地运用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
4历史上的爱国表现有多种内容。其一是对父母之邦的依恋和对故土的热爱。其二是忠
君。由于君国一体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忠君也是忠于国家的表现。当国家利益与君主利益
发生矛盾的时候,服从君主,放弃国家利益,那就是愚忠,不可取,但忠君确实是古人的爱
国观念,这是不能苛求的。其三是为发展中华文化所作的认同和反思,也是爱国行为的一种
特殊形式。其中包含少数民族进犯中原,虽然他们是侵略者,但最后又认同中原文化并被中
原文化所同化,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地壮大了中华民族。当然,这不是否定汉族抗击进
犯的民族英雄,二者是在不同范畴进行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的一组悖论。对这种悖论不能用
简单的办法加以肯否,犹如今人既肯定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也赞扬孟姜女对秦暴政的谴责。
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有一致性也有相背反的情况,对于爱国,则要看其具体内容及其在什么
历史条件下具有合理性,不能一慨而论。
5上述三种情况的社会效应是不一样的。最具有人民性和普适性的是第一种,父母之邦
是不可取代的。正如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有养母、继母,但生母只有一个。这是不可
选择、不可更替的,因为是唯一的,所以又是神圣的、至上的,这就是热爱祖国的情感。其
中最壮烈而又最令人痛惜的是忠君报国,最典型的例子是岳飞。有人认为,岳飞是被冤杀才
出了名的,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如果不是冤狱,岳飞只是千百个民族英雄中的一个,最出
名的可能不是他而是别人。但是,他的千古冤狱和愚忠而招致的国破家亡,却博得人民广泛
的同情和景仰。人们为末路英雄一掬同情之泪,成就了岳飞的赫赫声名。对统治者来说是成
王败寇,但民众往往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是中国人的善良和同情弱者的民族心理的反映,也
是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并不同步的一例。
6爱祖国、忠君和发展中华文化作为传统爱国精神的三项内容,已随着历史的发展发生
变化。忠君早已被淘汰,爱祖国和爱中华文化本是二位一体,祖国是父母之邦,生于斯、长
于斯是自然生态;接受祖国文化熏陶,形成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是社会生态。祖国不单是故
土的疆域,也不仅是同种人聚集的地区,还是一种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人情风
貌,这是人们永远舍弃不了的情缘。纵使浪迹海外成为外国公民,依然能与祖国文化保持千
丝万缕的联系,也会葆有一颗中国心,这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劲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优良传统。
7爱国旗号可以被各种目的利用,以爱国名义而招致祸国殃民的,或以褊狭的民族情绪
混同爱国而致误国后果的,在中外都不乏其例。普通百姓尽管主观上竭尽爱国热忱,但也可
能在狭隘的民族主义鼓动下,接受误国导向,其性质虽不同于卖国,但由于一哄而上的群体
性,往往酿成事端,败坏国家的声誉。所以对爱国主义还需要保持清醒的意识和科学的理解。
(摘编自刘志琴《爱国和误国》)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爱国主义和爱国精神贯穿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是我们传统文化不可分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陶瓷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潜力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防撞传感器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闪粉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镍矿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铸造转轮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铝材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酸菜鱼预制菜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连锁便利店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近视眼治疗仪市场营销预测与经营现状深度剖析研究报告
- 新版《FMEA(第五版)》学习笔记(完整版)
- 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修改)
- 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统计初步教案
- 2022年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
- 中药调剂处方审核考试题
- 故事派文案培训课件(成都知了)
- 企业重组 特殊性税务处理
- 装修单项项目确认单
- 华为员工准则手册
- 2020版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全文)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