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反映出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史进程的是()A. B.C. D.2.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期()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秦始皇3.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4.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5.科举制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使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较之前更加公平公正。以下说法体现科举制特点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6.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这表明科举制度()A.促进了古代教育公平 B.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C.引发了社会政治变革 D.加强了皇帝的政治专权7.假如你要将一批粮食通过隋朝大运河从江都运到洛阳的洛口仓,你必须先后经过运河哪几段()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B.邗沟—通济渠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邗沟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其主要依据是武则天()A.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B.重视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9.诗歌既抒发作者情怀,也反映社会现象。下列诗句描写的社会现象是()诗句一:姚崇宋璟環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诗句二: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10.下列与唐高祖李渊有关的是()①平定全国②太原起兵③长安称帝④“贞观之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下列材料说明了唐朝()“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12.《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完善科举考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观察下图,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文成公主入藏》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通过和亲手段促进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C.凭借军事征伐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D.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政府14.诗歌也是历史重要的载体。下列诗歌不能够反映中华民族交融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中禾黍。”C.“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5.唐朝诗人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16.以下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政治制度完备B.农业技术进步C.海外贸易发达D.文学艺术繁荣1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下面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哪一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期机构西汉西域都护唐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A.西藏 B.内蒙古 C.新疆 D.南海18.下图是七年级(9)班为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收集的资料,由此判断此主题是()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拓 B.唐朝民族交往频繁C.唐朝商业贸易的繁荣 D.唐朝中外文化交流19.下图是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纹八棱金杯,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A.“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B.唐都长安的城市建筑C.唐三彩制作工艺的成熟 D.唐代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0.观察下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样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唐代与欧洲、阿拉伯交往密切21.下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最有可能是()A.隋朝暴政 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22.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唐朝灭亡②唐朝军队打败安史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23.安禄山每次人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24.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是指()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京城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节度使管辖的地区25.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B.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着长江流域C.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太原,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D.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5小题,满分50分)26.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隋朝兴亡】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材料二: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人才选拔】材料三:《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1)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2分)(2)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压迫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4分)(3)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27.看千年古国,游历史长河,听盛唐夜唱,看雄才大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他是唐朝初年的一位政治比较清明的皇帝,他引用了“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思想依据,并开创了唐朝初年的治世局面。材料二:他去世后,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所述的治世局面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人是谁?(2分)(3)材料三所描述的是哪一治世局面?(2分)(4)以上相关两位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有哪些共同之处?(2分)28.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我心目中的隋唐”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13分)【杰出帝王】材料一:图1隋文帝图2唐太宗图3唐玄宗【重大工程】材料二:图4大运河图5长安城【制度创新】材料三: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对外交流】材料四: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1)材料一中三位杰出帝王,请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位,概括说出其主要功绩。(2分)(2)根据图4,要将一批粮食通过大运河从涿郡运到洛阳的洛口仓,所通过河段名称是什么?图5长安城在当时唐朝和世界有怎样的地位?(3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哪些“突破性进展”?(4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唐朝外交活跃的的原因。“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请以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材料二: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请回答:(1)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写出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和起止时间。(2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2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30.七年级(1)班的小路同学学习了唐朝的历史知识后,对唐朝的强大和繁荣很感兴趣,于是他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了探究和拓展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中华上下五千年》)材料二:
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刻,来自日本的援助感动了很多人。据考证,此诗句与一位唐朝高僧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有关。(1)图一设置的机构管辖哪一地区?(1分)(2)吐蕃人是今天的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一中的公主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5分)(3)材料二图二中所说的高僧是谁?图三人物到达的目的地是哪里?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个人物的共同点。(5分)(4)请为小路同学的探究学习设计一个主题。(1分)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理解三个朝代之间的关系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2.B【解析】【分析】A.汉武帝,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唐太宗,不符合题意;
D.秦始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科举制,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回答。3.B【解析】【分析】A.隋文帝时期,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显示的是中国的科举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唐太宗时期,不符合题意;
D.武则天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他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科举制,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回答。4.C【解析】【分析】A.都江堰,不符合题意;
B.灵渠,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到唐朝还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这使得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仍然能够延续,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长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他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5.B【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指的是九品中正制,故A项错误;
B.根据所学知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指的就是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从平民一跃成为高官,故B项正确;
C.根据所学知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指的是古代王位世袭制的特点,故C项错误;
D.根据所学知识,“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这是军功爵制,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6.A【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确立了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可知,科举制促进了古代教育公平,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不符合题意;
C.引发了社会政治变革,不符合题意;
D.加强了皇帝的政治专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求学生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7.B【解析】【分析】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分为四段,其中江都位于长江边的邗沟边上,从这里出发,一路北上,到达淮水,进入通济渠,到达洛阳,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不符合题意;
D.通济渠—邗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进行运用回答,这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注意要知道江都所处的位置。8.B【解析】【分析】A.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符合题意;
D.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9.C【解析】【分析】依据“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当时,人口增加、农业发展和社会安定。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言语切”反映了唐玄宗勤于政事;任用贤能的统治措施。故唐玄宗与“开元盛世”有关。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史实。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使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10.A【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选项①②③正确;
④“贞观之治”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高祖李渊的相关史实。11.A【解析】【分析】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他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宣布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2.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任贤能、受谏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所以①②③选项符合题意;
④完善科举考试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13.B【解析】【分析】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文成公主入藏,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加强汉藏经济文化交流,这属于和亲,利用和亲促进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凭借军事征伐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不符合题意;
D.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政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14.D【解析】【分析】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不符合题意;
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中禾黍。”,不符合题意;
C.“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显示的是唐朝统治者奢侈浮华,一心享乐,这没有反映民族交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备选项含义,一定要理解备选项含义回答。15.A【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唐朝”“越窑”“翠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制瓷业发达,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这里显示的是就是青瓷,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白瓷,不符合题意;
C.唐三彩,不符合题意;
D.青花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注意分析理解。16.B【解析】【分析】A.政治制度完备,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末期,农业生产出现了骨耜,这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到了唐朝时期,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用来翻地和灌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此可知这些工具共同反映的是农业技术的进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海外贸易发达,不符合题意;
D.文学艺术繁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识记这些工具,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取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17.C【解析】【分析】A.西藏,不符合题意;
B.内蒙古,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唐朝时期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这些机构都是对新疆等地的管辖,这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南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这些机构的管辖范围。18.D【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玄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即《大唐西域记》,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故此主题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故D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西汉丝绸之路的开拓、唐朝民族交往频繁、唐朝商业贸易的繁荣,故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9.D【解析】【分析】A.“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不符合题意;
B.唐都长安的城市建筑,不符合题意;
C.唐三彩制作工艺的成熟,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朝长安遗址出土的杯子,上面的纹饰具有中亚风格,人物手持西域乐器,唐朝出现这些,说明当时唐朝与中亚、西域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频繁,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20.C【解析】【分析】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不符合史实;
B.中国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样,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来自大食、波斯、东罗马,这些来自外国的钱币出现在唐朝墓葬,说明唐朝时期与外国的贸易非常频繁,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唐代与欧洲、阿拉伯交往密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21.D【解析】【分析】A.隋朝暴政,不符合题意;
B.“开元盛世”,不符合题意;
C.“贞观之治”,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兄弟分散,书信难达的战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杜甫经历的安史之乱,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人物生活的背景回答。22.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于907年,唐朝军队打败安史叛军是763年,黄巢建立政权是在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爆发是在755年,故选项④②③①符合史实,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重要时间的识记进行排序回答,注意还是要掌握基础知识。23.D【解析】【分析】A.隋文帝,不符合题意;
B.隋炀帝,不符合题意;
C.唐太宗,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节度使权利越来越大,边将安禄山身兼三地节度使,拜杨贵妃为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识记。24.D【解析】【分析】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不符合题意;
B.京城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不符合题意;
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藩镇割据指的是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25.B【解析】【分析】A.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的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不是长江流域,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太原,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正确”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26.(1)隋文帝。(2)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农民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3)制度:科举制。影响: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隋朝走向繁荣开放;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二中,隋炀帝压迫农民的有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隋炀帝统治残暴,农民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即隋炀帝的暴政;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是科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其含义,尤其是时间,拿它来与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27.(1)贞观之治。(2)魏征(3)开元盛世(4)都重视发展生产,都注重任用贤才,都重视发展科举制等等【解析】(1)据材料一“他是唐朝初年的一位政治比较清明的皇帝,他引用了‘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思想依据,并开创了唐朝初年的治世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述的治世局面是贞观之治,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减轻人民负担,他还善于用人,重视纳谏,当时农民有一定的土地,有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所以出现了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2)据材料二“他去世后,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可知,材料二中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人是魏征,魏征前后进谏二百多次,深受唐太宗的赏识。(3)据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可知,材料三所描述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4)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共同之处是都重视发展生产,都注重任用贤才,都重视发展科举制等等。【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8.(1)图1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或者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采取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图2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推行了改革科举制等一系列革新措施,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图3唐玄宗励精图治,实行了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等改革措施,开创“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唐朝国力空前强大,进入鼎盛时期。(2)永济渠。长安既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3)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文化:诗歌繁荣,名家辈出(或者: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等方面成就斐然)。(4)原因: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先进的文化吸引。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者:鉴真传播中国医药、文学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唐太宗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完善三省六部制、增设科举考试科目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唐朝达到顶盛;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分为四段,从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要将粮食通过大运河运到洛阳,要经过永济渠;长安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期间,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文化方面,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4)根据材料四可知: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使得唐朝对外交往活跃;典型的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的历史功绩,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京杭大运河,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制度和文化,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对外交流,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29.(1)安禄山和史思明。755—763年。(2)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安禄山手握重兵,逐渐扩张势力。(3)安史之乱: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3、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聚酯铝塑板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动态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纳米级碳酸钙行业发展方向及未来前景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精制茶行业销售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直升机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生物医药CRO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环氧树脂固化剂行业应用动态及竞争形势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热量表产业营销策略规划与发展态势研究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简易测频仪课课程设计
- 软硬件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压缩空气罐设计
-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培训
- 糖尿病专科护士考试试题
- 录音行业的就业生涯发展报告
- 人工智能概论-人工智能概述
- 乡村旅游财务分析策划方案
-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1
- (中职)ZZ030植物病虫害防治赛项规程(7月19日更新)
- 2024年国能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非甾体类抗炎药课件
- 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度
- 内科医生的职业认知和自我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