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1页
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2页
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3页
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4页
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示稿)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目录1概述……………………11.2项目位置……………··············································································51.3建设规模和平面布置……1.3项目用海申请情况…………····································································91.5项目建设必要性…·············································································101.6项目用海变更必要性…········································································112项目所在海域概况……………142.1自然环境概况……·················································································142.2海洋生物质量…·······································································142.3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概况……··································································142.4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现状调查与分析…································································142.5自然资源概况……································································································142.6开发利用现状……···············································································143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173.1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173.2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193.3项目用海对海域空间资源、岸线资源的影响分析………············································213.4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224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244.1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244.2项目利益相关者界定……………··············································4.3相关利益协调分析………······································································274.4项目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285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295.1项目用海与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295.2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326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406.1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406.2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416.3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426.4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437海域使用对策措施…………467.1区划实施对策措施……··········································································467.2风险防范对策措施……···············································································467.3监督管理对策措施………7.4生态用海…·········································································497.5用海监控、跟踪、管理对策……································································498结论……………508.1项目基本情况……·····································································508.2项目变更用海必要性结论……································································508.3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结论……····················································508.4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结论…………··························································508.5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结论……······································518.6项目用海变更合理性分析结论……·····························································518.7项目用海可行性结论……···················································································51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1概述1.1论证工作来由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为舟山市重点船舶修造企业,该公司前身为"舟山中电绿科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18日;2012年4月27日,该公司名称变更为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2012年12月31日,舟山南洋之星船业有限公司收购了该公司,成为中天重工母公司。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坐落于定海区长白岛,该公司长白岛船舶修造基地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年修理能力约为120艘来自国内外船东公司的船舶,船型包括散货船、冷藏船、油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和各类工程船。目前,该基地拥有2座船坞、2座装码头和1座材料码头,其中,1号干船坞等级为10万载重吨,2号干船坞等级为20万载重吨,1号码头尺寸为483m×25m,2号码头尺寸为1050m×25m,材料码头尺寸为37.9m×14.8m。原舟山中电绿科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于2008年8月8日获得舟山市发改委核准(舟发改投资2008〕133号);2008年8月29日,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海域使用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浙政海审2008﹞26号)批准填海42.92公顷,批准船坞及码头用海面积115.1500公顷,其中,透水构筑物用海6.3800公顷,港池用海108.77公顷;2010年8月20日,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海域使用权属证书,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南区,国海证。83300437)、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北区,国海证083300438),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码头及船坞,国海证。83300439),确权范围如图1.1-1所示。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图1.1-1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原确权用海范围示意图获得海域使用权属后,舟山中电绿科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开始在确权用海范围内开工建设,但在施工过程中,填海区外侧海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淤积,为避免影响后续码头前沿泊位的使用,建设单位缩减了填海项目的实施范围,并在初步设计中调整了码头的平面布置方案,初步设计于2011年5月17日获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批复(舟港航许2011﹞43号),批复的码头平面布置方案如下:1号码头平台长630m,宽25m,材料泊位布置于1号码头南侧,通过3座长均为30m、宽均为10m的栈桥与陆域连接;2号码头平台长1050m,宽25m,码头西侧约30m处布置长宽均为15m的系缆墩1座,码头通过3座长分别为75.2m、48.5m、63.5m宽均为10m的栈桥与陆域连接;3号码头平台长400m,宽25m,通过2座长均为68m,宽均为10m的栈桥与陆域连接。由于场区东南侧淤积较为严重,后续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对码头平面布置再次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南侧的材料泊位,1号码头总长度由630m缩短为483m并在码头南侧增设一座长宽均为6m的系缆墩平台;1号码头的栈桥由3根减少为2根分别长46m和30m,宽均为10的栈桥;由于码头上部作业机械作业需要,在1号码头后方增设一座长20m,宽9m的变电所平台;由于工程区前沿水文环境监测需要,在1号码头西北角增设一座长5.8m,宽5m的水文观测站;另外,由于南侧材料泊位取消,在场区东北角增设一座长37.9m,宽14.8m的材料码头。2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目前,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已完成了1号码头、2号码头和材料码头的建设,3号码头尚未建设,工程区现状如图1.1-2所示。图1.1-2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现状影像图根据现场情况,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码头及船坞后方填海项目未达到原海域批复批准填海的范围,其中,填海南区(国海证。83300437)未填部分于20183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年被纳入了已批未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清单内,编号330902-0089。2022年9月9日,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项目通过了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竣工海域使用验收,实际验收范围如下图所示,同时,建设单位出具了放弃批准范围内继续围填海的承诺书。图1.1-3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项目验收情况示意图随着修造船市场大型高附加值船型的需求和企业近年来订单增长,建设单位拟在2号码头北侧新建3号码头,同时,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国海证。83300439)与码头实际用海情况不一致,该项目的西侧确权界址线与后方岸线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出入,另外,后方围填海目前正在进行竣工海域使用验收,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拟在对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南区(国海证。83300437)和填海南北区(国海证。83300438)进行验收的同时,申请调整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码头及船坞(国海证。83300439)的确权用海范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二十八条"海域使用权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海域用途;确需改变的,应当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前提下,报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及《浙江4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时,必须出具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者报告表,分析工程海域使用可行性,保证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相关涉海产业的协调发展。根据原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用海审批目录〉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号),第二十二类:在已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区域范围内,确因生产、经营改、扩建需要改变用途的用海(填海除外),可以由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逐级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根据上述要求,受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委托,本单位开展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变更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本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立即组建了专业课题组课题组通过现场勘察,收集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底质、海洋环境、所在区域及其附近海洋资源开发现状等最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客观反映该项目用海可能对海域资源、自然环境及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等,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初步完成了本报告的编制。1.2项目位置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位于舟山市定海区长白岛东北侧海域,如图1.2-1所示。图1.2-1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所在位置5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1.3建设规模和平面布置1.3.1建设规模项目包含4座码头,共6个泊位,其中,1号码头2个泊位(均为7万吨级装泊位)2号码头3个泊位(20万吨级装泊位2个,30万吨级装泊位1个),3号码头1个泊位(30万吨级装泊位),材料码头原为1000吨级泊位,3号码头建设完成后,材料码头失去靠泊功能,作为引桥使用。1号码头、2号码头与材料码头均为已建码头,3号码头为新建码头。1.3.2平面布置本项目共包含4座码头,其中,自南向北布置,1号码头位于场区东南侧,2号码头位于场区东北侧,材料码头位于场区北侧,拟新建3号码头位于2号码头北侧、材料码头前沿区域。(1)1号码头1号码头平台尺寸为483m×25m,码头前方布置2个7万吨级装泊位,码头平台面高程4.5m(1985国家高程,下同),泊位前沿设计泥面标高-11m;码头平台南侧20m布置系缆墩平台一座,尺寸为6m×6m,通过一条20m×1m的钢栈桥连接码头平台;码头平台后方布置2座栈桥与陆域相连,其中1号栈桥尺寸为30m×10m,2号栈桥尺寸为46m×10m;码头西北侧布置海洋水文观测站一座尺寸为5.8m×5m;码头后方2号栈桥北侧处布置变电所平台一座,尺寸为20m×9m。(2)2号码头2号码头平台尺寸为1050m×25m,码头前方布置2个20万吨级装泊位和1个30万吨级装泊位,码头平台面高程4.5m,泊位前沿设计泥面标高-12.5m;码头平台后方布置3座栈桥与陆域相连,其中1号栈桥尺寸为54.6m×10m,2号栈桥尺寸为43m×10m,3号栈桥尺寸为60m×10m;1号栈桥与3号栈桥间布置宽为15m的后平台,平台面高程4.5m;码头平台西北侧约30m处布置系缆墩平台一座,尺寸为15m×15m,通过一条31.7m×2m的钢栈桥连接码头平台。(3)3号码头3号码头平台尺寸为400m×25m,码头前方布置1个30万吨级装泊位,码头平台面高程4.5m,泊位前沿设计泥面标高-12.5m;码头平台后方布置2座栈桥与陆域相连,其中1号栈桥尺寸为62m×10m,2号栈桥尺寸为52m×10m;栈桥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间布置宽为15m的后平台,平台面高程4.5m;码头平台东南侧通过一条30m×2m的钢栈桥连接2号码头西北侧系缆墩。(4)材料码头材料码头采用L型布置,码头平台尺寸为37.9m×14.8m,码头平台面高程4.5m,泊位前沿设计泥面标高-7m,码头前沿原布置1个1000吨级材料船泊位,3号码头建设后将作为该码头的引桥之一,失去靠泊能力;码头平台通过一条32.6m×10m的栈桥与陆域相连。1.33主要结构、尺度1、1号码头(1)码头平台1号码头平台尺寸为483m×25m,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平台共分8结构段,结构段之间用齿缝分开。桩基础除北侧3个排架为1000mm嵌岩灌注桩,其余均采用1000mmpHC管桩。平台横向排架共72,排架间距7m,每排架布置7根桩。纵向排架北侧2及南侧2均为斜桩,中间3均为直桩。(2)栈桥1号码头共有2根栈桥,其中,1号栈桥尺寸为30m×10m,2号栈桥尺寸为46m×10m。栈桥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桩基础采用800mm钻孔灌注桩。栈桥排架均为4,排架间距8.7m,喇叭口处设3根桩,其余每排架设2根桩。(3)变电所平台变电所平台尺寸为20m×9m,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桩基础采用800mmpHC管桩。平台横向排架共4排架间距5.4m,每排架布置2根桩。(4)系缆墩平台系缆墩平台尺寸为6m×6m,采用高桩墩台式结构,中间顶面布置1个2000KN双柱系船柱,基础采用4根800mmpHC管桩。2、2号码头(1)码头平台2号码头平台尺寸为1050m×25m,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平台共分14结构段,结构段之间用齿缝分开。桩基础除南侧4个排架为1000mm嵌岩灌注桩,其余均采用800mm、olooommpHC管桩。7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平台横向排架共156排架间距7m,除南侧4个排架每6根桩外,其余分段每排架布置7根桩。纵向排架北侧2及南侧2均为斜桩,其余均为直桩。(2)栈桥2号码头共有3根栈桥,其中,1号栈桥尺寸为54.6m×10m,2号栈桥尺寸为43m×10m,3号栈桥尺寸为60m×10m。栈桥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桩基础采用800mm钻孔灌注桩。2号栈桥排架为6,其余栈桥排架均为8排架间距8.5喇叭口处设3根桩,其余每排架设2根桩。(3)码头后平台码头平台尺寸为730m×15m,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平台共分10结构段,结构段之间用齿缝分开。桩基础采用800mmpHC管桩。平台横向排架共109排架间距7m,每排架设3根直桩。(4)系缆墩平台系缆墩平台尺寸为15m×15m,采用高桩墩台式结构,中间顶面布置1个2000KN双柱系船柱,基础采用16根800mmpHC管桩。3、3号码头(1)码头平台3号码头平台尺寸为400m×25m,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平台共分5结构段,结构段之间用齿缝分开。桩基础除西北侧20个排架为91000mm嵌岩灌注桩,其余均采用800mm、o1000mmpHC管桩。平台横向排架共60,排架间距7m,每排架布置7根桩。纵向排架北侧2及南侧2均为斜桩,其余均为直桩。(2)栈桥3号码头共有2根栈桥,其中,1号栈桥尺寸为62m×10m,2号栈桥尺寸为52m×10m。栈桥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桩基础采用800mm钻孔灌注桩。栈桥排架为9排架间距8m,喇叭口处设3根桩,其余每排架设2根桩。(3)码头后平台码头平台尺寸为161m×15m,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平台共分2结构段,结构段之间用齿缝分开。桩基础采用800mmpHC管桩。平台横向排架共24排架间距7m,每排架设3根直桩。8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1.3.4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高桩梁板式结构在本地区已广泛应用,是技术上较为成熟的结构型式,在本地区施工技术、施工管理上都有成熟的经验,可以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要求。施工时应采用流水作业,对主要的环节,如桩基施工、现浇横梁、预制和安装上部结构等可采用阶梯形施工方法,逐段进行,码头、引桥上部结构可同时施工,以确保按期完工。施工安排根据结构单体可分为引桥、码头,原则上应采用流水线作业,按桩基→上部结构→安装设备→设备调试的顺序作业。各单体施工顺序如下:(1)引桥部分桩基施工→现浇横梁→安装预制面板→现浇面层→安装附属设施。(2)码头部分桩基施工→现浇横梁→安装预制纵梁→安装预制面板→现浇面层→安装设备。1.3项目用海申请情况1.3.1申请用海类型和用海方式本项目原确权用海类型为工业用海(一级类)船舶工业用海(二级类),用海方式包括构筑物(一级用海方式)透水构筑物(二级用海方式)和围海(一级用海方式)港池、蓄水等(二级用海方式);建设项目变更后,现申请用海类型和用海方式不变,仅调整构筑物和港池的用海范围,部分区域的用海方式由透水构筑物变更为港池、蓄水等,部分区域的用海方式由港池、蓄水等变更为透水构筑物。1.3.2项目用海申请面积本项目原确权宗海面积为115.1500公顷,其中,透水构筑物用海6.3800公顷港池、蓄水等用海108.7700公顷;建设项目变更后,现申请宗海面积为107.9479公顷,其中,透水构筑物用海11.8882公顷,港池用海96.0597公顷。具体变化情况如表1.3-1所示。表1.3-1码头用海面积变更表面积类型变更前变更后面积增减情况用海总面积115.1500公顷107.9479公顷减小7.2021公顷透水构筑物面积6.3800公顷11.8882公顷增大5.5082公顷港池、蓄水等面积108.7700公顷96.0597公顷减小12.7103公顷9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1.33项目用海申请期限拟申请用海期限5年。1.5项目建设必要性1、本项目是企业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修船业务重心向大型高附加值船型及海工装备发展的需要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隶属于舟山南洋之星船业有限公司,是舟山市修造船厂中的重点企业之一,基地内现有两座装码头和两座干船坞,其中,1号装码头拥有2个7万吨级泊位2号装码头拥有2个20万吨级泊位和1个30万吨级泊位;1号干船坞等级为10万载重吨,2号干船坞等级为20万载重吨。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船舶修造、改装、船舶机械及零配件制造等业务,目前,该公司的主要修造船型主要以20万吨级以下船舶为主。近年来,船舶行业市场环境要素总体呈现有利变化,全球船市对大型高端船舶的需求呈增长趋势,从今后修造船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常规船舶虽然仍占相当比例,但是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产品的利润空间较小,而LNG船、海洋工程平台、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端大型船舶的市场需求前景较好,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由于这些高技术船型的技术门槛和对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舟山市仅有少数企业拥有这些船舶的修造能力。由于近两年集运市场火爆,多数船舶为了能够赚得高额的运费,一再推迟了船舶原有的维修保养计划,如今运费出现下跌,这些船舶已到了必须进行维修保养的阶段。同时,在运价较为低迷的当前,部分船东选择将船舶进厂维修,能够为保持运力平衡做贡献,是一种闲置船舶运力的方法。另外,随着我国推进碳排放减量的相关规定,为了满足相应的碳排放、碳强度要求,需要对船舶的相关设备,如螺旋桨等进行改造,提高船舶的行船能效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由于上述原因,近年来,船舶修造市场需求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并且向大型高附加值型船舶发展的趋势,而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长白特种船舶修造基地内目前仍然缺少能够容纳30万吨级大型船舶及海工装备的修造设施,现有的30万吨级泊位数量也难以满足公司的生产需求。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目前,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拟在基地北侧新建两座船坞,分别用于承担30万吨级大型船舶的修理维护和海工装备的生产制造,同时,拟新建的3号码头和30万吨级泊位也是该基地生产大型高附加值船舶的必要设施。因此,本项目建设是企业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修船业务重心向大型高附加值船型及海工装备发展的需要。2、本项目建设是落实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促进长江经济带航运绿色发展的需要2021年7月14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通知,要求力争到2025年底前,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率大幅提高,港口和船舶岸电设施匹配度显著提升,岸电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岸电服务更加优质,岸电监管进一步强化,基本实现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谱写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新篇章,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本项目的建设单位舟山市中天重工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是船舶设备的改造,项目建设能够使建设单位有能力为30万吨级的船舶提供船舶设备改造,有利于提高改造船舶的运行效率,提高营运过程中的船运能效水平,从而减少船舶航行中的碳排放,有利于推进江海直达运输船舶和海进江运输船舶的节能改造,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的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落实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促进长江经济带航运绿色发展的需要。1.6项目用海变更必要性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企业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修船业务重心向大型高附加值船型及海工装备发展的需要,是落实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促进长江经济带航运绿色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必要。本项目用海变更内容主要为:1、根据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界址调整宗海内侧界址线;2、根据现有码头及拟建码头调整透水构筑物和港池用海范围。1、根据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界址调整宗海内侧界址线的必要性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国海证。83300439号)原确权宗海内侧界址线和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项目(国海证。83300437号、国海证。83300438号)宗海外侧界址线与实际情况不符,这是由于填海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淤积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影响,建设单位缩减了填海范围,码头后方海堤位置和走势以及建设地形的改变导致码头设计方案调整,实际实施范围与确权范围不符。经了解,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项目(国海证。83300437号、国海证083300438号)尚未完成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目前该三个区块围填海已实施完毕,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正在申请对该两个填海项目进行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竣工海域使用验收会已于2022年9月9日通过了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评审。经现场勘查,本项目原确权宗海内侧界址线均与现状海岸线间存在较大的出入。根据集约节约用海的原则,为避免海域空间资源的浪费,应根据实际岸线情况修正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国海证。83300439号)确权用海范围。综上所述,根据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界址调整宗海界址线是必要的。2、调整单元构筑物范围的必要性本项目原码头布置方案为建设连片式大型码头2座,其中1号码头长870m布置2个7万吨级泊位和2个2000吨级材料泊位,后方通过5根栈桥与陆域相连;2号码头长1435m,布置两个20万吨级泊位和2个30万吨级泊位,后方通过7根栈桥与陆域相连。本项目1号码头实际长度缩短为483m,仅布置2个7万吨级泊位,后方通过2根引桥与陆域相连;材料码头调整至场区北侧,材料泊位等级调整为1个1000吨级材料泊位;2号码头实际长度缩短为1050m,布置2个20万吨级泊位和1个30万吨级泊位,后方通过3根引桥与陆域相连;新建3号码头长度400m,布置1个30万吨级泊位,后方通过2根引桥与陆域相连。根据实际情况,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多年经营过程中对生产材料的需求靠现有的单个1000吨级材料泊位已能够满足需求,说明原设计方案中的1号码头设计泊位过长,经调整后,1号码头、2号码头与材料码头的栈桥数量也得到了减少,减少了对海域空间的占用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也体现了集约节约用海的原则。本项目原确权用海界址是根据2008年时的原舟山中电绿科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用海需求进行确定的,在后方填海区岸线整体往内侧偏移导致的地形条件变化、当前修造船业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经舟山南洋之星船业有限公司收购重整及企业生产材料的需求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原宗海用海单元的用海条件已无法满足当前地理环境条件、市场需求及企业所需的用海需求。12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因此,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及当前设计方案调整原确权用海单元用海范围是必要的。3、项目用海变更是优化宗海布局,规范用海和加强科学精准管理的需要本项目批复用海时期较早在施工条件影变化、国内外船舶修造市场变化、企业收购重整等多重内外因素影响下,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原批复用海界址是按最初的3码头2船坞方案进行界定的,已不能满足建设单位当前的用海需求,也与实际用海情况不符,原确权用海占用的海域空间资源和岸线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也不符合尊重用海客观事实的用海原则。本次根据项目实际用海情况和用海需求调整用海范围,是盘活和释放海域空间资源与岸线资源要素,优化平面布局的需要,也是规范用海、科学精准管理的需要。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用海变更是必要的。13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2项目所在海域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略。2.2海洋生物质量2.3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概况略。2.4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现状调查与分析2.5自然资源概况略。2.6开发利用现状2.6.1社会经济概况1.舟山市社会经济概况舟山市位于浙江东北沿海舟山群岛,完全依托舟山群岛设市,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于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第四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2022年舟山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9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0.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50.4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830.0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8.848.742.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7%,其中服务类价格下跌0.3%,消费品价格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3%。据2022年全市5‰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城镇化率为73.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统计,2022年全市家庭总户数37.95万户,户籍人口95.2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46.79万人,女性人口为48.4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1%和50.9%。全年出生率为3.60%死亡率为8.24;自然增长率为-4.64%。14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全年财政总收入4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4.3亿元,增长5.4%。其中,城乡社区支出增长27.2%,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6.9%,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7.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6.0%。2定海区社会经济概况2022年,定海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65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1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15.95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427.91亿元,同比增长2.3%。三次产业比例为2.2:32.8:65.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0163元,约19352美元,同比增长2.2%。2022年末,按户籍人口统计,全区家庭总户数16.26万户,户籍人口40.3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9.78万人,女性人口为20.5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0%和51.0%。全年出生人口1683人,出生率为4.18‰;死亡人口2908人,死亡率为7.22‰;自然增长率为-3.04‰。按常住人口统计,全区常住人口5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5万人,城镇化率达77.2%,比上年末提高0.97个百分点。全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0.20亿元,同比下降10.9%,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83亿元,同比下降26.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12.6%。其中税收收入19.51亿元,同比下降27.0%,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9.5%;非税收入5.32亿元,同比下降2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51.29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01亿元,同比增长11.7%;教育支出6.78亿元,同比增长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8亿元,同比增长42.2%;卫生健康支出5.01亿元,同比增长74.9%;农林水支出9.07亿元,同比增长3.2%2.6.2海域使用现状工程区附近海域目前主要的开发利用活动包括填海造地、海底管线、航道、锚地、港口码头等。通过现场勘测、调查及咨询海洋主管部门后,项目附近开发利用活动主要有:长白特种船舶修造基地填海项目、舟山市舟基港航机械有限公司港航机械制造基地填海工程、定海至岱山通信电缆(西线)、峙中山临时锚位、鱼山主航道等海域开发利用活动。项目周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详见图2.6-1。15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3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3.1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3.1.1项目用海对水动力条件、冲淤环境的影响分析潮流是泥沙运动的载体,潮流的分布和变化是海域泥沙运动的主导因素,并由此重塑海床地貌形态,因此,对水动力场的模拟是评估工程环境影响的关键之一。考虑到项目所在海域具有潮强流急、垂向掺混较充分的特点,故采用垂向平均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经计算本项目码头建成后,桩对码头、引桥下部的流速阻碍作用较为显著导致码头、引桥下方区域的潮流流速显著减小,码头建设对潮流有显著影响的范围仅限码头周边几百米范围内,码头以外广大水域的流速、流向基本保持不变,因此该工程不会对周边海域的潮流场造成显著的影响。码头建成后,码头下方桩的存在阻碍了潮流的运动,使得码头和引桥周围流速整体呈现减小趋势。海床冲淤变化主要发生在第一年,第一年后各年的冲淤量逐年降低,第二年期间码头工程附近海域的淤积量仅为第一年的三分之一左右,第四年后码头工程导致的海床冲淤基本稳定。3.1.2项目用海对水质环境的影响分析1、施工期影响项目施工期对海水水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悬浮泥沙、施工废水和固体垃圾。(1)悬浮泥沙对海域水质的影响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施工对邻近海域水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栈桥、码头工程等作业时将扰动工程附近海域沉积物环境,引起局部海域悬浮物增加。打桩作业产生的悬浮泥沙对周边海域的影响较小,打桩作业后,随着泥沙的沉降,打桩产生的悬浮泥沙逐渐消失。总体而言,由于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源强相对较小,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工程区附近,即本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很小。(2)施工污水对海域水质的影响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产生的施工污水主要为砼加工废水、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和陆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其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建设单位应在陆域场区内设置污水处理池,船上人员生活污水应收集后,与陆域废水一同纳入后方17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陆域污水处理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要求后回用于场区洒水抑尘、绿化等。经处理达标后的生活污水不会对海域水质环境造成明显影响。(3)船舶油污水对海域水质的影响分析施工生产废水主要为施工船舶含油污水等。根据交通部《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在港口水域范围内航行、作业的船舶需对船舶的排污设备实施铅封管理。本项目船舶油污水经收集后排入有处理能力的陆域污染物接收口处理,不排入附近海域,不会对该海域水环境产生影响。(4)固体垃圾对海域水质的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各种包装材料、废弃的建筑材料,生活垃圾包括船上及陆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生活垃圾和固废统一运送至临时垃圾场,并定期安排统一清运至垃圾处理站处理,不会对海域水质造成影响。2、营运期影响项目营运期对海水水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活污水、雨水、码头冲洗废水、靠泊船舶油污水、固体废弃物。(1)生活污水和雨水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等依托后方陆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处理,码头面设置排水明沟,每个码头分段设置1座集污池,收集码头产生的初期雨水并由集污池内的潜污泵加压提升至码头污水管,最终输送至后方陆域,与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统一由后方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后回用于场区内洒水抑尘及绿化,不会对海域水质环境造成明显影响。(2)靠泊船舶油污水和码头冲洗废水码头冲洗废水主要由码头的日常冲洗以及降雨冲刷码头面产生,污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及SS,靠泊船只产生的船舶舱底油污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根据交通部《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对作业船舶的排污设备实施铅封管理,通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冲洗废水和船舶含油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经过污水收集后对附近海域水质基本不会产生影响。(3)固体废弃物18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散落于码头生产区域作业时产生的生产人员生活垃圾、铜矿渣、漆皮、废油漆、废过滤材料等生产垃圾。建设单位须在陆域设置专门堆放场所,严格区分一般固废和危险品废物,一般固废与生产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危险品固废应运至专用仓库堆放,由专业单位接收处理。在落实到上述措施的前提下,项目营运期基本不会对附近海域水质环境产生大的影响。3.1.3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对沉积物环境的扰动主要发生在桩基施工阶段,对海洋沉积物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打桩对海底沉积物的搅动,因搅动产生的悬浮泥沙在随潮流涨落运移过程中,其粗颗粒部分将迅速沉降于工程区附近海底,而细颗粒部分在随潮流向边滩运移过程中慢慢沉降于海底,因此,项目施工除了对海底沉积物产生部分分选、位移、重组和松动外,没有其它污染物混入,不会影响海底沉积物质量。而且在海水碱性条件下,重金属等化学物质溶出有限,由施工底质扰动后沉积物中的扩散出来的重金属对工程区周边既有的沉积物环境产生的影响甚微,不会引起海域总体沉积环境质量的变化。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物经扩散和沉降后,工程附近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现有水平。正常情况下,施工作业对海域沉积物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3.2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3.2.1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1、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项目实施对浮游生物的影响首先主要反映在施工期间悬浮泥沙入海导致水体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降低单位水体内浮游植物的数量,导致该水域内初级生产力水平下降。根据相关资料,悬沙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非常显著,而且悬沙含量一旦超过1000mg/L对浮游植物生长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还表现在对浮游动物的生长率、摄食率的影响等,因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减少,会使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在单位水体中拥有的生物量也相应地减少,对照长江口航道疏浚悬浮泥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的试验结果,当悬浮泥沙浓度达到9mg/L时,将影响浮游动物的存活率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19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项目拟建码头施工将造成工程区附近悬浮泥沙含量增加,这些都将对工程区附近局部海域浮游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本项目码头桩基部分施工期约为6个月,码头桩基施工一旦结束,影响随之消失。2、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码头桩基永久性占用了部分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底栖生物死亡,在导致当年该区域底栖生物全部损失的同时,将长期占用该水域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底栖生物的长期损失,但建成后在水工构筑物周围将逐渐形成新的底栖生物群落,对损失面积将有一定程度的补充。根据工程方案,施工对底栖生物的影响范围较小,桩基施工所造成的影响仅限制在施工区内水域,因此码头建设对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造成的损失,相对于整个水域来说是局部的和不显著的,不会对水生生物系统造成大的破坏。一般在施工作业结束后,通过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将逐步得到恢复。3、施工对渔业资源的影项目施工期间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主要源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随着悬沙颗粒物浓度不断增加,并在水体中不断沉降和扩散,势必会造成对海域中鱼卵的覆盖,影响其正常发育孵化的生理过程。而对于有游泳能力的仔鱼,则阻碍其正常的游动行为。另外,悬浮物含量增高导致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生物量减少,进而影响游泳生物和鱼类的饵料摄取。同时,水中悬浮物质含量过高,会使鱼类的腮腺积聚泥沙微粒,严重损害腮部的滤水和呼吸功能,甚至导致鱼类窒息死亡。一般情况下,成鱼在浑浊水域(SS含量高于70mg/L)会作出回避反应,迅速逃离影响地带,待项目施工结束,海域影响减小时,鱼类又会洄游回来所以对成鱼来说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小区域的,随着施工阶段的结束,海域将恢复正常,因此,项目施工对海域成鱼的影响不大。工程桩基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会短时对影响鱼卵和仔鱼。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工程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稀少,故短时悬浮泥沙扩散不会对鱼卵仔鱼和游泳生物产生明显影响。3.2.2营运期生态影响分析营运期对生态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废水和部分船舶油污水。生活废水其污染物主要有大小不等的悬浮物和溶解性的氮、磷与有机物等。这些物质是造成区域性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生活废水不加处理控制,任意排放,20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将造成氮、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在港池内的积累,对附近水域的水质产生影响。在气温高、降雨大、营养盐丰富的适宜条件下,可能会引起赤潮生物的爆发式繁殖,从而导致赤潮的发生,严重破坏海域生态系统。船舶油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入海,将会对该海域生物产生较大的影响。悬浮油污会使水域水体的透光率下降,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水域的初级生产力,因而导致溶解氧降低,造成部分海洋生物死亡,进而引起局部海域生态平衡失调。因此,项目码头投入运营后,陆域产生的各类污水应经过处理后达标后排放严禁直接排放入海,杜绝事故排放情况的发生;船舶的含油污水须由专业的油污处理公司接收船接收处理。在落实上述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码头营运期不会对海域生态产生明显影响。3.3项目用海对海域空间资源、岸线资源的影响分析1、项目用海对海域空间资源的影响分析项目主要表现在码头工程对海域空间资源的直接占用。本项目面积为107.9479公顷,其中,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为11.8882公顷,港池、蓄水等用海面积为96.0597公顷。2、项目用海对岸线资源的影响分析本项目码头、系缆墩均为离岸式结构,只有栈桥需要与岸线相连,实际占用岸线较短。本项目实际占用岸线81m,其中,1号码头占用岸线20m,2号码头占用岸线31m,3号码头占用岸线20m,材料码头占用岸线10m。本项目共使用岸线2466.7m,其中,1号码头使用岸线518.2m1号船坞和2号船坞使用岸线158.4m,2号码头、3号码头和材料码头使用岸线1611.6m,3号船坞和4号船坞使用岸线178.5m。本项目使用岸线均为长白特种船舶修造基地内的人工岸线。3、项目用海造成的生态损失经计算,新建3号码头导致底栖生物永久性损失量为163.34g,一次性损失量为2102.65g;潮间带生物永久性损失量为79.08g,一次性损失量为1341.68g21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3·4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根据项目的用海特点,项目用海的风险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项目自身引发的突发或缓发事件对海域资源、环境造成的危害;二是周边环境有可能对项目构成的风险性影响,是由外力作用造成的。由于本项目码头建设规模不大,对附近海域的潮流场以及附近海域水环境的影响也不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由工程建设直接引发的对周边海域环境风险影响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可能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是由外部比较特殊的环境条件构成的对工程主体的影响。由于项目位于滨海地带,处于陆海交界处,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台风、风暴潮以及超高潮位等对工程施工期和项目实施后的正常营运期都将带来一定的风险。项目用海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恶劣气候(台风、风暴潮、海雾等)对海洋环境和资源的风险性影响,船舶碰撞事故风险、溢油事故风险等。1、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风险分析本项目位于长白岛东北部,北侧贴近鱼山进港主航道,附近海域开阔,其地理位置决定了项目所在海域有遭受台风和风暴潮灾害影响的可能性。一般而言,热带气旋是影响浙江沿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受其影响时,常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风暴增水,虽然海岛地区的台风增水略小于大陆沿岸的台风增水,但是由台风引起的增水会对地面建筑物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风暴潮突发灾害会损毁镇压层的主体结构等,容易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应制订相应的对策,以抵御和降低台风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2、船舶碰撞事故风险分析拟建码头产生通航事故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项目所在海域位于马岙港区,东北侧贴近鱼山进港主航道,周边港口设施较多。工程施工期及营运期船只增多,客观上增大了通行航道的其它船舶的避让难度,提高了海上事故的发生率。(2)工程区所在海域受台风影响明显,台风影响期间,附近船舶易受影响容易发生水上交通事故。二三月份事故多发则是因为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导致多雾,海上能见度差。而且冷暖气流的交锋往往会带来降雨和大风,海上风大浪急,船只最容易发生险情。22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3)船员技术水平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大部分事故与船员技术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有关,由于船员避碰行为不正确而造成碰撞,因航路不熟悉而造成触礁;其次,因严重超载而致遭浪损等。3、溢油事故风险分析根据资料统计分析,船舶溢油及船舶运输事故,多数是船舶在航行、靠离码头时,由于碰撞、触礁、搁浅、起火、船体破损、断裂,以及码头装卸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失职或者灾害性天气引起的。本工程营运期到港船舶主要为进港维修保养船舶,自身燃油携带量较小,一般的管理操作失误不会引起较大的溢油事故。另外本工程的施工船舶运行时速较低,不易与其他船舶发生碰撞事故,因此发生溢油事故的可能性很小。23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4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4.1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根据现场调查和踏勘,本项目码头工程实施有可能对周边开发活动产生影响,主要为工程实施产生冲淤变化及悬浮泥沙对附近用海活动的影响,以及工程实施对附近航道产生的通航安全影响。1、项目用海对附近填海项目及后方海堤的影响本项目拟建3号码头栈桥需要与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项目相连,栈桥建设需要临时拆除后方海堤部分挡墙,本项目所在海堤为爆破挤淤结构,栈桥通过海堤进行登陆,需要在海堤镇压层上打桩,引桥桩基施工需要在镇压层上埋设钢护筒套,打桩作业可能会对海堤镇压层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建设单位须在栈桥和桩基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加强对海堤结构的观测和保护,并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对遭到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确保不影响镇压层稳定性。本项目码头建设后将在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项目前沿产生少量淤积影响,少量的淤积不会对填海项目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本项目确权用海西侧与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南区(国海证。83300437)和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北区(国海证。83300438)相邻,目前,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项目均已完成围填海施工,已于2022年9月9日通过了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验收会,该两个填海项目竣工验收界址未达到批复的填海界址,东侧界址存在缩减,为做好与该两个项目验收界址的衔接,避免出现海域空间资源的浪费或权属争议,本项目内侧确权界址应以该两个填海项目的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界址为界。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可能会对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填海项目的海堤挡墙及镇压层结构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后方填海项目和本项目的建设单位均为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该部分影响可以通过建设单位自行协调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得到解决,因此,不作为利益相关。2、项目用海对附近码头的影响拟建3号码头附近的码头主要为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现有材料码头、2号码头和1号码头等,其中,1号码头位于本项目拟建3号码头南侧1346m,2号码头24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位于拟建3号码头东南侧69m,材料码头整体位于拟建3号码头后方0.5m。其中,1号码头距离拟建码头较远,项目实施不会对该码头的正常使用造成不利影响。本项目拟建3号码头平台将完全占用现有材料码头前方泊位,使材料码头失去靠泊功能,后续将成为该码头的引桥结构使用。同时,由于拟建3号码头平台与材料码头之间距离较近,3号码头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须加强对材料码头结构的保护,避免影响该码头结构的稳定性。经了解,随着舟岱大桥的建设完成,长白岛与舟山岛及岱山岛间拥有了陆路运输条件,随着基地内各个码头的建设完成,企业所需的材料目前完全能够通过陆路运输得到解决,因此,在3号码头建设完成后,企业也不再需要材料泊位,3号码头的建设将利用该材料码头前沿水深条件打造企业生产所需的大型船舶泊位,符合企业自身利益。根据冲淤影响分析可知,本项目实施产生的冲淤影响主要局限在拟建码头附近100m以内范围的海域,项目实施产生的冲淤变化可能会对2号码头的西北段泊位水深造成一定的淤积影响,根据水深图,2号码头西北段泊位附近海底高程在-14m以下,而2号码头前沿的设计底高程为-12.5m,仅本项目码头实施造成的地形变化不会对2号码头前沿泊位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本项目拟建3号码头与2号码头之间相距较近,船舶进出港区时若操作不当容易发生碰撞,建设单位须合理安排船舶的靠泊计划,按次序进出港,避免小范围海域内会船。由此可见,本项目3号码头的建设将导致材料码头完全丧失靠泊功能,由码头转化为引桥,同时,3号码头营运期船舶进出港时也会对靠泊2号码头的船舶造成一定的会船风险,由于上述项目的建设单位均为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项目的建设符合建设单位的自身利益,相关风险可以通过建设单位自行组织协调得到解决,因此,不作为利益相关。3、项目用海对附近海底管线的影响定海至岱山通信电缆(西线)位于本项目东北侧海域,该电缆与1号码头平台的最近距离为508m,与2号码头平台的最近距离为482m,与3号码头平台的最近距离为709m。25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根据本项目开发利用影响叠置图,本项目产生的冲淤影响和悬浮泥沙扩散范围均没有覆盖到该电缆所在海域,因此,项目实施对该海底电缆所在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没有影响。根据《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内禁止抛锚、拖锚作业。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的范围,沿海宽阔海域为海底电缆管道两侧各500m;海湾等狭窄海域为海底电缆管道两侧各100m;海港区内为海底电缆管道两侧各50m。本项目2号码头东侧前沿与该海底电缆间的最近距离为482m,2号码头设计泊位宽度为100m,则本项目泊位边线与该海底电缆间的实际最近距离为382m由于本项目码头及泊位均位于近海海湾海域,海底电缆的保护区范围应为海底电缆管道两侧各100m,本项目与该电缆间的最近距离能够满足海底电缆的保护要求。因此,本项目实施不会对该海底电缆产生不利影响。4、项目用海对附近航道锚地的影响本项目周边航道主要有灌门航道、岱山西南侧进港航道、长白西支航道、龟山航门航道、鱼山主航道,周边锚地主要有峙中山临时锚位、峙中山北锚地、长白东锚地、秀山西锚地和长白临时应急锚位等。本项目3号码头平台距离灌门航道边线约450m,1号码头平台距离峙中山临时锚位边线约600m,1号码头平台距离长白东锚地边线约1.25km,2号码头平台距离龟山航门航道边线约2km。本项目与峙中山北锚地、秀山西锚地、长白临时应急锚位之间的距离均在2km以上,距离较远,因此,项目实施不会对上述3个锚地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冲淤影响叠置图和悬浮泥沙影响叠置图可知,本项目实施所引起的冲淤变化和悬浮泥沙均不会影响到附近的航道和锚地。本项目施工期较短且基本不需要使用施工船舶,因此,施工期不会对附近的航道锚地造成不利影响,主要对营运期修造船舶的通航安全影响进行分析。营运期,本项目修造船舶主要通过灌门航道、龟山航门航道、鱼山主航道和长白西支航道为本项目营运期修造船舶的主要进出港航道,因此,本项目营运期会增加上述航道的船流量,本项目的设计年修造船舶数量在200艘左右,因本项目建设新增的船舶数量能够在上述航道的承载范围内。由于本项目距离灌门航道和峙中山临时锚位较近,港区内大型船舶需要借助部分航道进行回旋调头,客观上将增大航道过往船舶的避让难度,提高了船舶事26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故的发生概率。因此,建设单位须加强对进出港船舶的引导和管控,制订合理的航行方案,一并报海事部门批准、备案,在船尾处设置显眼的警示信号,避免他方船舶靠近作业船舶,须加强对船舶和船员的管理,注意避让他方船舶,保证各类船舶航行安全。建设单位于2020年委托宁波大学编制了《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30万吨船坞及码头工程通航安咨询报告》。根据《通航安全咨询报告》,本项目对灌门航道的影响主要如下:本工程30万吨级船舶回旋过程需要占据一定范围的航道,对附近航行船舶造成一定影响。本工程20万吨级以上船舶可从灌门航道进出港,船舶进出港所经水域船舶交通流密度较大,本工程建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航道内船舶同行密度,建设工程船舶在进出港时加强与海事主管部门的沟通与申报工作,并注意加强周围船舶的协调避让,同时配备足够的拖轮,保证航行安全。根据《通航安全咨询报告》的总体评价结论,工程附近水域通航环境复杂通航密度高,锚位紧张,业主应注意加强船舶试航安全和营运安全管理工作,遵守海事主管机关管理规定。工程营运会对其附近的通航环境构成一定的影响,可通过适当的安全措施减小甚至消除这种影响,保证工程水域的通航安全。码头建成后,建设单位需要注意避让附近船舶,做到规范操作安全驾驶,在落实本报告和《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的通航管理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营运期对周边航道锚地的通航条件造成的影响是能够得到缓解或消除的。4.2项目利益相关者界定根据项目的情况,通过对工程区的现场调查、勘测,对管理部门和他企业的走访和调研,了解到项目周围的主要涉海项目,并分析得到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详见表4.2-1所示。表4.2-1利益相关者一览表序号协调单位/部门用海项目影响方式是否利益相关港航管理部门、海事部门灌门航道通航安全是2港航管理部门、海事部门峙中山临时锚位通航安全是4.3相关利益协调分析与周边航道锚地的协调分析27长白特种船舶修造项目用海变更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本项目3号码头平台距离灌门航道边线约450m,1号码头平台距离峙中山临时锚位边线约600m,根据前文分析,本项目营运期,修造船舶进出港区将会对附近航道上过往船舶的正常航行造成影响,对此,本报告建议:1、修造船舶进出靠离码头及试航时,应提前向海事主管机关及交通中心报备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2、尽量避免在潮流急涨、急落的情况下靠离泊作业,必要时使用拖轮助航;3、船舶靠离泊作业应选择在外侧航道水域无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