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课件)_第1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_第2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_第3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_第4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情感3.赏析文章精妙的语言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不能的“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知背景拓知识西洲曲《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的名篇,全诗描写青年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深切的思念,课文所引四句是写青年女子盼郎不至,“出门采红莲”,由“过人头”的莲花和如水的莲子触景生情,由“莲子”的谐音“怜子”勾起了对情郎的思恋。作者引用《西洲曲》,包含着他对美好与自由的无限向往。这与《荷塘月色》第三段所描写的自由心态遥相呼应,一脉相承。任务2:观看朗诵视频,再自由朗读。想象散文描绘的画面,初步感知散文中所包含的情感。目标二:能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情感任务1:本文中,作者的一切活动缘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了排遣这种心情,他走出家门。他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请画出作者漫游荷塘路线图、心理变化轨迹图。不宁静得到宁静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小径(求宁静)小径(失宁静)任务2:【思考】课文第7段至结尾主要写故乡江南的古人采莲的活动,你觉得这些内容与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有关系吗?为什么?有关系。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想家,想起以往的快乐。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游荷塘时得到了一定的释放,而由荷塘、荷花忆起故乡古代的采莲盛况,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怀念,而这些内容也可以进一步缓解现实造成的苦闷彷徨的心情。任务3:作者描写的荷塘美景中寄寓着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作者以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与苦闷。通过对荷塘美景的描绘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目标三:赏析文章精妙的语言任务1:阅读第4段,思考作者是怎样从下面这五个方面描绘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品味它的妙处,填写下列表格。物象句子修辞妙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①②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③“袅娜”“羞涩”赋予荷花以人的生命力和感情,“袅娜地开着”写荷花饱满盛开的形状,“羞涩”写含苞待放的情态,④比喻写出荷叶的风姿,具有动态美博喻、拟人“明珠”“星星”“美人”比喻月光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及不染纤尘的美质物象句子修辞妙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⑤⑥荷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凝碧的波痕。⑦“颤动”“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表现荷花富有生机的特点。流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更见风致了。拟人“脉脉”赋予流水以人的思想感情。通感拟人将嗅觉转向听觉,表现荷香断断续续、清淡缥缈的特点接上表任务2:小组讨论:本文用词精巧,不仅表现在运用了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使文章清新灵动;还表现在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增添了韵律之美。请找出几个例子,分别体会运用叠词的妙处。(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曲曲折折”“田田”两处叠词的使用不仅描绘出了荷塘和叶子的状态,而且使语气舒缓,产生音韵和谐的美感。(3)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2)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脉脉”一词本来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这里用来写流水,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于是,流水无声而有情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便洋溢在字里行间。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一连四个形容词的叠用,造成音节上的重复,更突出了树多而密的特点。绘景状物的同时,给人带来了音韵和谐的阅读享受。文章以作者因“心里颇不宁静”而夜游荷塘为线索,通过对月下荷塘、塘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