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11010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nimalBiology
学时:总学时40/理论32学分:2.0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开课学期:2
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先修课程:无
考核要求: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胡泗才王立屏主编,《动物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一
版
主要参考书
1.许崇任,程红主编,《动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0年
2.任淑仙主编,《无脊椎动物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杨安峰主编,《脊椎动物学》(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一、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特征
(二)上皮组织的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
二、结缔组织
(-)组成
(二)特点
(三)分布
(四)分类:血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结缔组织;网状结
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
三、肌肉组织
(-)结构
(二)特点
(三)分类: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四、神经组织
(-)结构: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二)功能
第二节器官和系统
一、器官
二、系统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1、什么是动物组织?2、什么是器官和系统?3、什么是
内分泌腺?4、什么是外分泌腺?5、骨陷窝、软骨陷窝、神经纤维、髓鞘、神
经膜细胞、郎飞氏节是什么?6、简述四大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3.教学重点难点:四大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机能,难点是骨组织和神经纤维。
4.教学建议:略
第二节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卵裂
一、受精与受精卵
二、卵裂及卵裂的形式:
Is完全卵裂:等裂;不等裂;2、不完全卵裂:盘裂;表裂。
第二节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
一、囊胚的形成
二、原肠胚的形成
1、内陷;2;内移;3、分层;4、内转;5、外包。
三、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
L端细胞法;2、体腔囊法。
四、胚层的分化和细器官的形成
第三节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
一、从受精卵到原肠胚
二、中胚层的出现
L出现了脊索中胚层;2、出现了体腔囊;3、出现了神经板。
三、中胚层和神经板的形成
1、神经管形成;2、脊索形成;3、中胚层形成。
四、中胚层分化
K中胚层分节;2、生殖靖和生肾靖的出现;3、中胚层的演化:(1)上节的
演化;(2)中节的演化;(3)下节的演化。
第四节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一、对称类型
1、非对称型;2、辐射对称型;3、两侧对称型。
二、体腔类型
Is无体腔动物;2、假体腔动物;3、真体腔动物。
三、分布
1、同律分节;2、异律分节。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1、卵细胞的极性。2、动物的卵裂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有何不同?3、动物原肠胚的形成有哪几种方式?4、动物的中胚层是如何发生
的?有哪两种方式?5、何为假体腔?何为真体腔?6、简述中胚层的形成和分
化。7、何为原口、后口、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同律分节、异律分节?
3.教学重点难点:1、中胚层的形成;2、中胚层的分化;3、体腔的形成。本章
难点:L假体腔和真体腔的理解;2、中胚层的分化。
4.教学建议:略
第二章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L基本内容
2.1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重点:1、种的概念;、种命名的双名法;3、动物界7个分类阶元,即界、
门、纲、目、科、属、种;4、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难点:生物发生律的理
解,即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第一节动物的分类
一、种的定义
二、种的命名
三、分类阶元
第二节分类学方法
介绍传统分类学方法和现代分类学方法。
第三节动物的系统发生
一、动物在生物界中的位置
二、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关系
第四节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群
2.2原生动物门
重点:K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结构和机能。难点:接合生殖和裂体生
殖,疟原虫生活史。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结构与功能
一、原生动物的形态
二、运动:
Is变形运动;2、鞭毛和纤毛运动。
三、营养:
1、植物性营养;2、动物性营养;3、腐生性营养。
四、水分调节和排泄
五、生殖:
1、有性生殖(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2、无性生殖(二裂生殖、出芽生殖、
复分裂生殖)。
第三节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鞭毛虫纲
二、肉足虫纲
三、抱子虫纲
四、纤毛虫纲
第四节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学)
2.3海绵动物门
重点:1、海绵动物门的进化地位;2、体壁结构;3、水沟系统。难点:胚胎发
育的逆转。
第一节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结构与功能
一、体壁结构
二、骨骼形态
三、水沟系统
1、单沟型;2、双沟型;3、复沟型。
四、生殖与胚胎发育
1、无性生殖;2、有性生殖。
第三节海绵动物的分类
一、钙质海绵纲
二、六放海绵纲
三、寻常海绵纲
2.4腔肠动物门
重点:1、结构和机能;2、繁殖和生活史;3、腔肠动物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
义。
难点:世代交替和多态。
第一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结构和功能
一、体制与基本体型
二、体壁结构
1、外胚层;2、内胚层;3、中胶层。
三、消化循环腔
四、神经系统
五、呼吸与排泄
第三节繁殖和生活史
一、无性生殖
二、有性生殖
第四节腔肠动物门分类
一、水⅛l纲
二、钵水母纲
三、珊瑚纲
2.5扁形动物门
重点:1、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2、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难点:1、对皮肤
肌肉囊、合胞体、原肾型的理解;2、繁殖和生活史。
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结构和机能
一、外形
二、内部结构
1、表皮和肌肉(体壁);2、扁形动物的实质;3、消化系统;4、呼吸和排
泄;
5、神经系统;6、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一、涡虫纲
二、吸虫纲
三、绦虫纲
2.6线虫动物门
重点:L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假体腔;3、螺旋卵裂;4、排泄系统仍
为原肾型。难点:对假体腔的位置及体腔出现的意义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蛔虫的结构和机能
一、外部形态
二、体壁
三、消化系统
四、排泄系统
五、生殖系统
六、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第三节常见的线虫
假体腔的出现在进化上意义的理解。
2.7软体动物门
重点:1、三个胚层,出现了不发达的真体腔;2、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
外套膜和贝壳五个部分;3、排泄系统是后肾型;4、出现了循环系统和呼吸器
官;5、除头足纲属于盘状卵裂外,其余均为螺旋卵裂;6、属于原口动物;海
洋中生活的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有担轮幼虫期。
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软体动物的躯体结构
一、身体的基本划分
1、头部;2足;3、内脏团;4、外套膜;5、贝壳。
二、消化系统
三、呼吸系统
四、循环系统
五、排泄系统
六、神经系统
七、生殖系统和发育
第三节软体动物门分类
一、单板纲
二、多板纲
三、无板纲
四、腹足纲
五、双壳纲
六、掘足纲
七、头足纲
2.8环节动物门
重点:1、身体同律分节;2、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循环系统;3、出现疣足;
4、链状神经系统。本章难点:真体腔的理解及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
第一节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环节动物的身体结构
一、同律分节
二、发达的真体腔
三、闭管式循环系统
四、后肾排泄系统
五、神经系统
六、生殖系统
七、消化系统
第三节环节动物门分类
一、多毛纲
二、寡毛纲
三、蛭纲
2.9节肢动物门
重点:1、身体的异律分节及具关节的附肢;2、几丁质的外骨骼及蜕皮现象;
3、混合体腔及开管式血液循环;4、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难点:1、混合体
腔的理解;2、排泄器官和呼吸器官的结构。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身体结构
一、异律分节和附肢
二、外骨骼和肌肉
三、混合体腔和循环
四、呼吸和排泄器官
五、消化系统
六、神经系统和感官
七、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一、肢口纲
二、蛛形钢
三、甲壳纲
四、多足纲
五、昆虫纲
第四节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学)
2.10棘皮动物门
重点:棘皮动物与脊索动物相同的结构特征,如它的卵裂、早期胚胎发育、中
胚层的产生、体腔的形成、中胚层来源的骨骼、后口等。
第一节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棘皮动物的结构特征(自学和讨论)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结构
1、水管系统;2、血系统和围血系统;3、消化系统;4、神经系统;5、生殖
和发育。
第三节棘皮动物门的分类
一、海百合纲
二、海星纲
三、海蛇尾纲
四、海胆纲
五、海参纲
2.11半索动物门
重点:通过对半索动物结构特征的了解,理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的位置,如
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鳏裂及中空的背神经管与脊索动物相
似。
第一节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柱头虫的结构和机能
第三节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各门及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态和功能相适应的关
系,以及各门在进化史上的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各门代表动物的结构和分类学
4.教学建议:略
第三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1.基本内容:
3.1脊索动物门概述
重点:脊索动物门的三大主要特征。
一、进化地位
二、分布
三、身体结构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一、主要特征
(-)具有脊索:1、脊索的位置;2、脊索的结构和机能;3、脊索的发生;
4、脊索的演化。
(二)具有背神经管:1、位置和形态;2、机能;3、发生;4、演化。
(≡)具有咽鳏裂:1、位置和形态;2、发生;3、机能和演化。
二、次要特征
第二节脊索动物与无脊索动物的区别
第三节脊索动物分类
第四节脊索动物门的成立及亚门的更变
3.2尾索动物亚门
重点:幼体结构特征。
一、成体结构
二、幼体的结构
3.3头索动物亚门
重点:头索动物进步性特征,如分节的肌肉、典型的脊椎动物式的血液循环模
式、相当于肝脏的肝盲囊、周围神经分开的背腹根等。注意总结头索动物原始
性和特化性特征。
一、分布及生态
二、形态结构
1、外形;2、皮肤;3、肌肉4、骨胳;5、神经;6、消化;7、呼吸;8、排
泄;9、循环;10、生殖。
3.4脊椎动物亚门概述
重点: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神经感官发达;2、发生了内骨骼;3、大部分具上下颌(圆口类除外);
4、代谢机能复杂化;5、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的附肢。
3.5圆口纲
本纲重点:圆口纲动物的原始性特征和特化特征。圆口动物是现存脊椎动物中
最低等的、最原始的一纲,因此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由于它们营寄生或半
寄生的生活方式,因此具有一些特化性结构。
工、无上下颌,具吸附型口;2、具有奇鳍,没有偶鳍;3、终生保留脊索;4、
肌肉分化少,保留原始的肌节排列,呈型;5、内耳只有一个(盲鳗)或两个
半规管(七鳏鳗)。6、只有一个鼻孔,嗅囊单个,有成对的嗅神经支配;7、
鳏位于特殊的鳏囊中,鳏囊中附有由内胚层起源的鳏丝。
3.6鱼纲
本纲重点:1、鱼类各系统的结构和机能。注意总结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躯体结
构特征,如体形多为流线型、具侧线、以鳏为呼吸器官,以舞或脂肪调节身体
比重等;2、进步性特征,如上下颌和成对附肢(偶鳍)的出现及其在脊椎动物
演化史上的意义。本纲难点:1、动脉弓;2、肾脏的演化;3、神经系统和感觉
器官的结构和机能。
第一节鱼纲的主要特征
一、主要特征
1、体被真皮鳞;2、以鳏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3、以鳍运动,出现了偶鳍
(胸鳍和腹鳍);4、开始具备上下颌。
二、区别日常生活中叫“鱼”的非鱼类动物
第二节鱼类的躯体结构概述
一、外部结构:
L鳍;2、身体分区
二、皮肤
Is发生;2、结构;3、皮肤衍生物。
三、骨骼
1、发生;2、骨骼的分类。
四、肌肉
K分类及来源;2、轴上肌和轴下肌;3、鳍肌;4、动眼肌;
5、鱼类肌肉的特化。
五、消化系统
L组成;2、发生和分化;3、鱼类消化系统的特点。
六、呼吸系统
七、循环系统
1、心脏;2、血管;3、鱼类循环特点。
八、排泄系统
工、肾脏的发生;2、鱼类的肾脏。
九、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的发生;2、大多数鱼类都是雌雄异体,个别为雌雄同体;3、生
殖和发育。
十、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1、脑;2、脊髓。
(二)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2、脊神经。
(三)鱼类神经系统的特征:
Is脑不发达;2、端脑;3、中脑;4、鱼类有10对脑神经,均从脑神
经核发出。
5∙陈品健主编,《动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1
6.左仰贤主编,《动物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7.丁汉波主编,《脊椎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8∙杨安峰主编,《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陈守良主编,《动物生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李永材主编,《比较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1.RichardD.Jurd,《Instantnotesinanimalbiology》,BIOS
scientificpublishers1imited,1997
12.StephenA.Harley,JohnP.Harley,《Zoology》(fifthedition),
TheMcgraw∖HillCompanies,ing,200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校生物学类一年级本科生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系统讲授动
物生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动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反映现代动物生物学
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通过融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不仅较好地获得动
物生物学系统知识和理论,而且在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素质方面均有较
大提高,能以较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习兴趣,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
学习状态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科学的发展,认识到动物生物学基础知
识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动物学知识在现代生命科学研
究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熟悉动物生物学系统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生命的
基本特征、动物体的有机结构与机能、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和多样性的
保护、动物的生命活动、有关生物学原理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动物
演化发展上具转折性的关键门类的主要特征、进步性特征、适应于环境的形态
结构和生理特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以及各门类的代表动物,动物界
的演化规律、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发展;动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
律。
三'学时分配(32)
章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学__时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动物的基本构造与发育_______________2_____
3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_____________8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章脊榷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____________1_2__
5第四章动物体的生命活动4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章动物起源与进化_________________2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章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多样性保护_____________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系统讲授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把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2.注意介绍当前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及前沿
动态。3.介绍动物界主要类群的基本结构及生命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为发育
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态学及进化论等相关后续课程奠定基础。4.课堂上系
统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5.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积极采用启发式、
讨论式。应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每次讲课留出10分钟讨论时间,由学生或主讲教师提出问
题,供大家讨论,以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采用现代化教
学手段和技术。制作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直观、形象,便于
学生理解和接受。
五、教学内容
绪论
L基本内容:
一、动物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1、动物生物学与动物学的内容差别;2、动物生物学与动物学的定义;3、动物
生物学的研究任务;4、动物生物学研究对象。
二、生物的分界和动物的分类系统
2.1.生物的分界
2.2.生命进化历史经历的4个阶段
2.3.动物在生物界的种类比例以及与植物的区别
2.4.定义与类群
2.5.生物分类系统的常用等级
2.6.动物的分类系统
三、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动态
3∙1.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2.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史
3.3.中国的动物生物学研究现状
3.4.动物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3.5.动物生物学工作者的必备条件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动物生物学在生物学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动物生物学的
定义和研究目的,生物的分界和动物的分类系统,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发
展动态。
3.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学习动物生物学,正确理解动物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目
的,生物的分界和动物的分类系统,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动态。
4.教学建议:略
第一章动物的基本构造与发育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动物的组织
H、感官
1、内耳;2、眼;3、嗅觉。
第三节鱼纲分类
一、软骨鱼系
(-)主要特征
(二)分类
1、板鲸亚纲;2、全头亚纲。
二、硬骨鱼系
(-)主要特征
(二)分类
1、肺鱼亚纲;2、总鳍鱼亚纲;3、辐鳍鱼亚纲。
3.7两栖纲
本纲重点:1、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2、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
适应和不完善性;3、五趾型附肢的出现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本纲难
点:循环系统的结构,特别是由于肺呼吸的出现弓I起动脉弓发生了重大变化及
不完全双循环。
第一节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一、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1、在陆地支撑体重并完成运动;2、呼吸空气中的氧气;3、防止体内水分的
蒸发。4、在陆地上繁殖;5、调节和维持体温;6、适应于陆生的感官和完善
的神经系统。
二、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
(―)初步适应
Is五趾型附肢的出现,基本上解决了在陆地上运动的问题;2、发生了
肺,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3、神经感官比鱼发达的多,特别是出现
了中耳,解决了空气传声的问题。
(二)不完善性
1、肺的结构简单;2、没有解决在陆地上繁殖的问题;3、没有解决在
陆地上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
第二节形态结构
一、皮肤
1、皮肤分表皮和真皮;2、皮肤裸露,无鳞,角质化程度低;3、皮肤腺发达;
4、皮肤内富有丰富的血管,具有呼吸功能。
二、骨骼
1、脊柱;2、头骨;3、带骨及肢骨。
三、肌肉
K陆生两栖类已愈合形成一块块的肌肉;2、两栖类轴上肌占的比例小,轴下
肌占的比例大;3、具四肢肌肉;4、鳏肌退化。
四、消化
1、内鼻孔;2、耳咽管孔;3、喉门;4、肌肉质能活动的舌;5、两栖类口腔
有丰富的粘液腺,可湿润食物利于吞咽。
五、呼吸
L肺;2、呼吸道;3、呼吸方式;4、发声结构——声带。
六、循环
1、心脏构造及血液分流;2、动脉;3、静脉。
七、泌尿生殖系统
(一)泌尿
L中肾;2、泄殖腔膀胱;3、调节渗透压的方式。
(二)生殖
八、神经
九、感官
Is眼;2、鼻;3、耳。
第三节两栖纲分类
一、无尾目
二、有尾目
三、无足目
3.8爬行纲
本纲重点:总结爬行类在陆地生存和繁衍种族的特征,如产羊膜卵、具角质鳞
被、皮肤缺少皮肤腺、指(趾)端具爪、完全以肺呼吸、排泄物以尿酸为主、
体内受精等。
本章难点:羊膜卵的结构和机能,以图示说明羊膜卵四种胚膜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羊膜卵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一、羊膜卵的结构
二、羊膜卵的胚膜
Is卵黄囊的形成;2、羊膜及绒毛膜的形成;3、尿囊的形成。
三、羊膜卵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第二节结构特征
一、皮肤
1、具有来源于表皮的角质麟;2、皮肤干燥,缺乏腺体,具有角质鳞或兼有真
皮骨板;3、形成完整的鳞被;4、在真皮的上层内富有色素细胞;5、趾端具
有爪。
二、骨骼
K头骨的软骨性脑颅几乎完全骨化,膜质骨数目很多;2、头骨具单一的枕镰;
3、具有颠窝;4、脊柱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五个部分;5、
有发达的肋骨和胸骨,并形成胸廓,产生了胸式呼吸;6、椎体为前凹型或后凹
型。
三、肌肉
四、消化
1、口腔腺发达;2牙齿;3、舌。
五、呼吸
六、循环
1、心脏;2、动脉;3、静脉。
七、泌尿生殖系统
(-)排泄
(二)生殖
八、神经
九、感官
Is视觉;2、嗅觉、3、听觉;4、颊窝。
第三节爬行纲分类
一、龟鳖目
二、喙头目
三、有鳞目
四、鳄目
3.9鸟纲
本纲重点:K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如身体流线型、体表被
羽、前肢变为翼、具气囊、双重呼吸、恒温、视觉发达、具气质骨等;2、高而
恒定的体温的出现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本章难点:1、双重呼吸;2、
视力的双重调节。
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
1、主要特征;2、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3、鸟类的进化性特征。
第二节形态结构
一、外形
1、具有流线型的外廓;2、颈长而灵活;3、躯干坚实,尾骨退化,后肢强大,
有利于飞行。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脂腺;2、角质喙,趾端的爪,跑踱部鳞片都为表皮角质化而成的皮肤衍
生物;3、羽毛;4、换羽。
三、骨骼
1、脊柱及胸骨;2、头骨;3、带骨及肢骨。
四、肌肉
1、背部肌肉退化,颈部肌肉发达;2、胸大肌发达;3、后肢具有适应于树栖
握枝的肌肉;4、具有鸣管肌肉;5、鸟类的皮肤肌发达。
五、消化
工、消化道;2、消化腺。
六、呼吸
(-)特点
(二)结构
Is气管及肺;2、气囊;3、双重呼吸;4、气囊的作用。
七、循环
1、心脏;2、动脉;3、静脉。
八、排泄
九、生殖
(-)雄性生殖系统
(二)雌性生殖系统
十、神经
K大脑发达;2、嗅觉很退化;3、鸟类的间脑由上丘脑、丘脑和丘脑下部三
部分构成;4、中脑视叶发达;5、小脑很发达;6、鸟类有12对脑神经。
H、感官
工、视觉;2、听觉;3、嗅觉。
第四节鸟类的起源
第五节鸟类的迁徙
1、留鸟;2、候鸟。
第六节鸟类的繁殖行为
1、求偶和性选择;2、占据巢区或领地;3、营巢;4、孵卵和育雏。
第七节鸟纲分类
一、平胸总目
二、企鹅总目
三、突胸总目
3.10哺乳纲
本纲重点:哺乳纲动物进步而完善的特征,如体温恒定、胎生、哺乳、陆上快
速运动的能力。
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一、哺乳动物进步性特征
L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
能量的摄取;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4、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5、
胎生、哺乳。
二、哺乳动物标志性特征
工、胎生、哺乳(具乳房);2、被毛。
三、胎生、哺乳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一)胎盘
(-)脐带
(三)胎盘的功能
(四)胎盘的种类
1、无蜕膜胎盘;2、蜕膜胎盘。
第二节躯体结构
一、皮肤
(-)功能
(二)特点
(三)结构
L表皮;2、真皮;3、皮下组织。
(四)皮肤衍生物
Is毛发;2、皮肤腺;3、爪;4、角。
二、骨骼
(-)哺乳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趋向
1、骨化完全;2、愈合和简化,骨片数目减少;3、长骨的生长限于动
物生长发育的早期。
(二)结构
1、脊柱;2、头骨;3、带骨及肢骨。
三、肌肉
K四肢肌肉发达,适应快速奔跑;2、出现了哺乳类特有的膈肌;
3、皮肤肌发达;4、咀嚼肌特发达。
四、消化系统
(-)口腔
1、出现肉质的唇;2、出现了肌肉质颊部;3、舌的功能复杂;4、出现
了次生腭;5、唾液腺发达;6、牙齿。
(二)咽部
(三)消化管
Is胃;2、小肠;3、大肠。
(四)消化腺
五、呼吸
(-)呼吸道
1、鼻腔;2、喉。
(二)肺
(三)呼吸动作
六、循环
1、心脏;2、动脉;3、静脉;4、淋巴系统。
七、排泄
八、生殖
(-)雄性生殖器官
L精巢;2、附睾;3、输精管和尿道;4、附性腺。
(二)雌性生殖器官
1、卵巢;2、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九、神经
Is神经元;2、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特征;3、脑;4、植物性神经系统。
十、感官
Is嗅觉;2、听觉。
H—、内分泌系统
第三节哺乳纲分类
一、原兽亚纲
二、后兽亚纲
三、真兽亚纲
第四节哺乳类的起源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脊椎动物门各纲及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态和功能相
适应的关系,以及各纲在进化史上的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各纲代表动物的结构和分类学
4.教学建议:略
第四章动物的生命活动
L基本内容
本章重点:
第一节保护、支持和运动
一、皮肤及其衍生物
二、骨骼支持系统
三、运动方式
第二节排泄和体内水盐平衡调节
一、主要排泄器官
二、排泄方式
三、水盐平衡调节
第三节动物的循环和呼吸
一、血液循环系统
二、呼吸器官
三、淋巴系统
第四节消化和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聚丙烯生产绿色化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颈椎按摩枕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鞋垫与健康步态分析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电子竞技战队品牌代言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海洋药物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汽车改装展示短视频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短视频+电商内容电商直播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点火系统:点火开关合作协议书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整合计划
- 2025养殖场租赁合同(合同版本)
- 多彩三月三,民族文化韵 走进传统节日,感受民族风情 2024-2025学年班会课件
- 2024《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知识培训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含答案)
- 水轮发电机常识
- 阀门检验记录表
- 医疗器械体检表
-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给水系统外文文献
-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工艺简介及验证要点
- PCB专业术语名词解释A5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