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晋升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2.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 B.秦汉官僚的等级性变强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4.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谱学盛行反映了()A.士族用谱学挽救衰亡的命运B.士族注重本家族的谱系C.突破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D.谱学是选官的重要依据5.自曹魏以后,九品中正制取代两汉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在最初荐举职官时是由政府官员与民间人士共同评定,但后期遭到门阀士族控制。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A.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B.不能简单定性为消极制度C.荐举职官时具有随意性D.不利于士族的特权垄断6.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7.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 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 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8.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9.1870年,英国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建立()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B.适应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的要求C.推动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D.标志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10.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11.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有如下内容:“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车上书直接推动诏书的颁布B.“共济时艰”指八国联军侵华C.诏书指示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D.筹办京师大学堂已成社会共识12.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当时()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13.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对该规定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教育承担着传播正确历史观、价值观的功能B.历史研究应以探究历史真相为最终目的C.探寻史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历史学习的主要内容D.培养国民民族意识是历史教育核心目标14.20世纪初,时人指出:“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保送优拔人数定额无多……不免穷途之叹。”由此可知科举制度废除()A.导致原有社会凝聚机制瓦解B.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断C.直接导致了清朝统治的崩溃D.导致普遍的失业现象15.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B.注重加强党群关系建设C.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D.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二、非选择题(16题25分,17题15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材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唐朝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律法、书法、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宋朝录取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全由皇帝直接掌握明朝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士人须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5分)参考答案第二单元综合检测1.B根据材料中“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晋升之梯”可知,A项说法片面,只适合一个阶层;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单向流动即各阶层的晋升,D项错误。新的军功爵制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故选B项。2.A西周时,爵秩等级的标准是血缘关系,秦汉时期,爵秩等级的标准出现动摇,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打破了之前的血缘标准,体现了等级的开放性,故A项正确;官僚的等级性体现在官阶的高低,不体现在军功阶层的崛起,故B项错误;军功地主阶层与血缘贵族并存,故C项错误;平民可以通过军功得爵体现了社会阶层流动性变强,故D项错误。3.C从材料中的“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可知可能会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说明察举制存在弊端,故答案为C项。推举权力在地方,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根据所学,察举制的举荐方式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排除D项。4.D东晋南朝时,门阀士族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殊社会地位,为严格区分士、庶,于是盛行谱学,谱学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是维护士族政治特权的工具,故D项正确;A、B两项不是谱学盛行的主要原因,排除;九品中正制是东晋南朝时的选官标准,C项错误。5.B九品中正制初期在荐举职官时由政府官员与民间人士共同评定,少了一些随意性,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不能简单把它定性为消极制度,B项正确,C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建立在地主土地私有制基础上,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后期遭到门阀士族控制,D项错误。6.C根据材料“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布衣为卿相”可知中国的选官制度经历了贵族政治让位于官僚政治的演变,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法治和君主专制的内容,B、D两项排除。7.A结合所学可知,刺史是西汉设立的负责监察的官员,“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说明刺史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行政长官,故A项正确;建立监察区的目的是监督地方官员,更有利于中央集权,不是强化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刺史职能的变化,由监察官变为地方行政长官,并非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军阀割据局面形成,故D项错误。8.C由材料“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可知宋仁宗的举措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故选C项;监督宰相是监察权的正常行使,不能说明监察权超越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不是中央集权,排除B项;监察对象的扩大与行政效率没有关系,排除D项。9.B根据所学可知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事件为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得出近代文官制度让官员的选拔有据可循,考试形式公开公正,有利于选拔出真才实学之人,适应了工业革命后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的要求,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建立于1721年,因而1870年的近代文官制度无法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标志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的是工业革命的完成,故D项错误。10.C据材料“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两党制的发展与政府事务的复杂化,美国采用常任文官制,从而确保在两党竞选中,国家事务能够正常运行,故选C项;常任文官制提升了政府管理素质与水平,巩固了统治,而非削弱精英政治,排除A项;常任文官制下,政府人员不参与两党之间的竞选,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常任文官制确保公共行政稳定进行,而非强调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排除D项。11.C由“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可知诏书指示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C项正确;A项中直接推动说法错误;B项中“共济时艰”中的“艰”是指列强瓜分中国;D项中社会共识不符合史实。12.D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既有“留学生”,又有“进士、举人出身”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国教育新旧并存,D项正确。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施的,B项错误。中国正式废除科举考试是在1905年,C项错误。13.A据材料“凡教历史者……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历史教育注重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以历史教育培养国民的正确历史观,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历史教育以探究历史真相为最终目的,故B项错误;探寻史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为了“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清政府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的问题,故D项错误。14.A科举制度废除,传统读书人读书—考试—做官的出路堵塞,发展成为新的离心力,破坏了科举制作为实现社会阶层流动、凝聚王朝统治的作用,故选A项;传统文化中断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清政府统治的崩溃没有关系,排除C项;科举制度是选官制度,不涉及就业问题,排除D项。15.A根据材料加强干部理论教育可知,国家重视党内思想意识的培养,故选A项。16.参考答案(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2)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3)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趋势,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可以根据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这些选官制度在选官范围、选拔方式、评选标准的变化来回答。第二小问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据材料“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得出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据材料“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得出民国政治的发展。第(3)问,可以从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等角度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播聘用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游戏软件)2篇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某科研机构与科技公司之间的技术转让协议2篇
- 线虫病的临床护理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制片公司与导演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制作合同标的为一条电视广告的制作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运用与管理合同3篇
- 《领导艺术概述》课件
- 2024年度浙江省丽水市二手房买卖及装修工程质量保证合同2篇
- 2024年度教育信息化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2篇
- 销售意向合同范本
-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环境质量及评价(5篇)
- 14S501-2 双层井盖图集
- 4.1.2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2011
- 普通话培训 省级普通话测试员
- 2023文化产业促进会工作总结
- 固定资产回收记录单
- 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学生卷)
- 中建临建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