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24097一、绪论 127709(一)选题研究背景 129298(二)选题研究现状 12153(三)选题价值意义 124113二、普洱茶文化的起源 28573三、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及特征 29889(一)云南普洱茶文化形成的条件 249391.自然条件 2239292.人文条件 3281(二)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314253(三)云南地区普洱茶文化特征 430662四、普洱茶文化在云南茶产业中的形成过程 429553(一)早期的普洱茶文化 422077(二)后期的普洱茶文化 420325五、普洱茶文化发展在云南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422136(一)普洱茶制作工艺的传承 49226(二)普洱茶文化发展对云南茶工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59120六、普洱茶文化发展与保护 531215(一)普洱茶文化发展环节中的不足 535861.普洱茶文化没有形成完整消费的产业链 526152.文化宣传力度不够 6133093.传承的专业人才缺乏 617514(二)普洱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措施 6284381.加大政府对普洱茶文化产业的引导 629882.提升普洱茶文化的重要性认知 737833.培养专业人才 711985(三)普洱茶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资源保护 8304181.开展普洱茶历史遗迹、文物的普查 8312052.普洱茶相关民族文化资料建档 894973.珍惜利用古茶树与古茶山资源 829986结语 10844参考文献 1117515致谢 13摘要:普洱茶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从古代发展至今。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其中,普洱茶业作为云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借助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在云南普洱市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本文从普洱茶这一文化本身的历史传承出发,梳理普洱茶文化形成的条件以及在云南茶产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普洱茶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研究新时代下普洱茶的悠久历史应如何继承,探索当今普洱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普洱茶;历史传承;机遇与问题;发展方向一、绪论(一)选题研究背景普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包含着思普民族自古以来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然而,因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和中原有很大的距离,直到明清两代,普洱茶才被人们认识,因此,在普洱茶的历史与文化中,存在有很多的缺失与误区,随着人们对普洱茶认识的加深,普洱茶的知名度在逐年提高,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更进一步探究。(二)选题研究现状普洱茶业作为云南省目前重要的经济支柱,凭借其本身悠久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在《普洱茶与普洱茶文化》[1]一文中阐述了普洱茶的源产地、普洱茶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普洱茶文化多样性。本文除了对普洱茶的古树种类进行了介绍外,还提出要把思茅市建设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茶城”,使其逐渐形成了以普洱市为中心的特色文化产业,随即带动云南省的经济、旅游文化等产业。普洱茶在历史的继承和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云南的普洱茶生产规模大,品种特点独特,,在加工和饮用上也具有不同民族的特点。在《普洱茶文化》[2]中主要讲到普洱茶的由来、普洱茶的原产地问题以及中原文化对于普洱茶产业的贡献。普洱茶文化也具有历史性、多样性、民族性等特点,是可以代表普洱市文化体系的综合体。并且在《云南民族地区普洱茶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研究》[3]一文中通过从云南民族地区茶文化形成的人文条件、自然条件和普洱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就普洱茶文化在云南普洱茶业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和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云南普洱茶文化传承和发展切实可行的对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资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为中国地区茶公用品牌。(三)选题价值意义本文从普洱茶本身的茶文化历史传承出发,分析普洱茶文化形成的条件以及在云南茶产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多个角度谈论普洱茶文化,分析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的历史变迁过程,谈论它的发展之路,研究新时代背景下普洱茶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和问题,保护普洱茶文化,探索新时期普洱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研究对丰富和完善普洱茶文化的理论体系有一定的意义。二、普洱茶文化的起源唐樊绰于咸通四年(公元8633年)撰写的《蛮书》中记录了很多云南的历史文化,其中在《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中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4]。这是目前所知普洱茶产地最早的记录,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引证。书中“银生”就是银生节度治所,位于景东县城的银生城,管辖范围涵盖了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也就是今天的茶叶发源地。《蛮书》只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没有说源自何时。而后在明代万历年间谢肇制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5],这是“普茶”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书本上。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6]中记录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国时代,普洱地区就有茶叶种植。三、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及特征(一)云南普洱茶文化形成的条件1.自然条件环境的好坏对茶树的生长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包括茶叶的口感也是。普洱茶的形成对物质基础条件也是非常高的。从气候方面说,茶树比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而普洱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靠近红河、玉溪、大理、楚雄,连接西双版纳、临沧,属南亚热带、北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22℃,年降雨量1200-1800mm,气候条件十分优越,适合普洱茶树的生长。并且从土壤方面来说,云南地区土壤PH值为4-6,土层深厚、土质较为疏松、排水比较良好,因此非常适合茶树的种植。从日照方面说,因普洱茶是茶树的叶子产出,属于叶用作物,是非常需要太阳光的,且日照时间的长短及太阳光的强度与否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然而云南全年光照时长约在1000-2800小时之间,大部分茶区平均日照程度较高。因此,这些都是普洱茶生长所必备的自然条件。普洱茶区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世界知名的普洱茶产地,也是中国第一大茶产地,有着“天然茶树博物馆”的美誉。根据调查,普洱市共有219000户农户、112.8万名茶农,占普洱市农业人口数的80%。作为普洱市最大的经济作物,茶叶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一大支柱,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人文条件云南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片沃土,幅员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和历史的人类重要起源地。云南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丰富、多样,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汉武帝时期,朝廷就在云南设立了郡县,大陆商贾纷纷到云南定居。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当地人民进行交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濮人是最古老的茶农,是当今布朗、德昂和佤族三大民族的始祖,同时也是云南最早发现、利用、驯化和栽培茶树的民族。普洱茶文化在多元共存中具有鲜明的背景,也汇积了澜沧江流域的云南各个民族几千年以来的古老文化,以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出来,也使其成为云南民族文化中的优异代表。辽阔壮丽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造就了这个地方独特的发展方式,普洱茶的种植也因此兴起,淳朴真诚的云南人辛勤劳作带动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也促进了种植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二)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及饮用茶叶的国家,《茶经》[7]中陆羽列举了我国古代识茶的人物,如神农、周公旦和晏婴等,表明了我国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普洱茶是中国的传统名茶,它的历史同样悠久,云南是普洱茶的产地,它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承载着多元的民族文化及浓厚的历史底蕴留存至今,有关普洱茶的史籍记载为普洱茶的发展故事提供了有力佐证,早在3000多年以前,云南的茶农就曾向周武王献过茶叶,但当时并没有普洱茶的名字。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普洱茶名或因其家族名而得名,或因地名而得名。到了唐代,普洱茶大规模栽培,被称作“普茶”;宋明时期,为与各少数民族进行马匹交易,为便于运输,普洱茶被制成了紧压茶销往四川和西藏,并在全国的经济、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清朝是普洱茶到达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8],普洱茶开始成为皇室贡茶,成为国礼赐给外国使者,极大的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清朝末年,普洱茶的价格最高,学者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说“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9]。换言之:当时好的普洱茶比黄金和白银贵了一倍。从民国到抗日战争期间,普洱茶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历史悠久的茶叶至今还在。新中国建立后,普洱茶销声匿迹,云南茶叶市场不景气。云南的茶叶在生产方面注重红茶、绿茶,并没有传承和发展优良的普洱茶传统,数百年的古茶林被大量砍伐毁坏,导致最后被无性繁殖的台地茶树所替代。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通过以科学方法种植普洱茶,在22天内完成普洱熟茶发酵转化,并确保其品质。这是普洱现代制茶的开端,也是普洱大规模生产的有利条件。(三)云南地区普洱茶文化特征云南是世界第一个茶文化发祥地。在普洱市景谷县,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茶科植物-宽叶木兰,以及澜沧江附近的古茶树、古茶园等,都证明了云南是茶叶的发源地。云南各族人民与中华各族人民一起,创造出了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茶文化。茶虽起源于云南,但由于云南地处偏远,与中原大陆“隔绝”,所以有关云南茶的史料很少,一直到明代才有“普洱茶”、“昆明太华茶、的出现。清代以后,普洱茶才多见于史料。虽然古籍中没有多少关于茶叶的记载,但是茶叶已经成为云南各族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云南南方地区的众多古茶树和数千年前的文化遗迹中,可以看出,在很久以前,云南的南方地区,就已经开始了茶叶的生产和利用。四、普洱茶文化在云南茶产业中的形成过程(一)早期的普洱茶文化从大量千年栽培古茶园和文化遗存看,云南的普洱茶,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经由“茶马古道”远销西藏和国外。从宋到明“茶马互市”,云南的主要商品是盐、茶、马,这对茶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到了明代后期,有些地区已经“平民用的都是普茶”,到了清朝初期,光是西藏的普洱茶就有三万担。茶业的繁荣,使滇南、滇西南和滇西北地区的茶马古道运输和商贸市场的形成。除了滇藏茶马古道和北京的茶道之外,茶马古道和南亚、东南亚的许多商贸城镇也在不断扩大,促进了不同的文化交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普洱茶文化在早期也逐渐形成,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名茶。(二)后期的普洱茶文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普洱茶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普洱茶也越来越受欢迎。2016年是云南省实现“高标准”农业现代化、“扶贫攻坚”、“全面小康”战略的第一年,云南大力发展“茶业”,以实现精准扶贫。目前,云南茶业发展仍将围绕生态化、良种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建立云茶主产区,扩大普洱茶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发掘、弘扬和推广茶文化,使普洱茶逐步在中国名茶中站稳脚跟且独具特色。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成功带动了普洱茶文化的不断更新与沉淀。五、普洱茶文化发展在云南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一)普洱茶制作工艺的传承云南省宁洱县的传统贡茶制作工艺是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8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普洱传统贡茶制作工艺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普洱制茶工艺最早可追溯至清朝1732年。“蒸而团之,紧压成形”[10]是普洱茶(贡茶)世代流传下来的制作工艺,其制作大体分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形”四个程序。而普洱茶则是用云南大叶茶树的新鲜树叶制成的,新鲜的叶子被采摘下来,制成晒青毛茶,因为大叶茶的水分含量比较高,所以在杀青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水分的平衡,在揉捻时根据原料的老嫩鲜活掌握轻重,揉到茶叶基本上为条形,后将茶叶晾晒到百分之十左右的含水量,便制成了普洱的晒青毛茶。将晒青毛茶又可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传统紧压茶,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经过自然发酵,在通风、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保存,随着时间越长,口感越好,价值也就越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被誉为“可饮用的古董”。而普洱茶带有古老而神秘意味的传统加工方式就像它独特风味一样令人神往。(二)普洱茶文化发展对云南茶工业发展的助推作用云南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在云南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近年来,由于普洱茶自身的优良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加之国家的扶持,普洱茶的整体发展迅速。云南省普洱茶业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行业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2008年茶业规模虽增加,但产量与2007年基本持平,产值和农民收入均出现下滑。云南省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效益、积极开拓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确保茶叶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情况。加速对普洱茶生化成分、微生物指标的挖掘,以确定其与其它品种相比的特点与作用。随后普洱茶的迅速发展带领云南茶工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文化经济也得以发展。六、普洱茶文化发展与保护几千年来普洱茶接受和适应了大自然的优选而生存与成长。利用云南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优势使得普洱茶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以民族文化特色与大自然赋予的生存条件相依为命,子子孙孙延续下去,将百年、千年的古树茶保留至今促使普洱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茶艺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茶俗、茶礼等有关茶文化的资料,而且还开发出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但是这并没有带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一)普洱茶文化发展环节中的不足1.普洱茶文化没有形成完整消费的产业链普洱茶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仓储、品牌建设、文化植入、金融导入等仿佛是一个整体的产业链。至于种植业,则是由不同的茶农来经营,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更好的品种,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农药和化肥,最重要的是,再过几年,农残标准就会接近欧盟的标准,到时候,很多茶叶都会被淘汰。茶叶分为初级和精炼,目前的普洱茶行业是将毛茶委托给初级茶场,然后再进行精炼,这就意味着,大规模的毛茶生产是不受控制的。茶厂是一家资本集中的工厂,有销售渠道的,更容易成为品牌。否则,只是传统的大企业依赖于品牌的惯性消费。由于普洱茶行业的特殊性,一般都是由专门的茶商来进行仓储和加工,其本质是与各茶商的仓库能力有关,而不是原有的茶叶品牌。普洱茶业的经营模式,除了大益的资本运作模式和七彩云南的购物模式比较成功之外,其它模式都是平淡无奇。在文化建设方面,普洱茶的价值观念不断被重复使用,从2014年的状况看来,这个理念已经接近尾声,就算复苏,也会损失惨重。其他的小茶商人则是想要创造出百年老茶、纯料山茶的概念,在市场上,原本依靠礼品市场建立起来的观念,在三公的禁令下,也会慢慢消失。2.文化宣传力度不够营销迟缓,品牌缺失。没有健全的茶叶批发商和现代化的销售体系,多数茶企缺乏品牌的组织与策划意识,缺乏实质和有效的宣传;目前,我国茶文化研究与推广相对落后,茶文化氛围淡薄,茶文化发展不能与之相比,整理茶文化的创作、传承和开发利用还需进一步加强,茶文化的普及程度较低,上档次、规模较大的茶艺表演、茶品展示与品茶的场所较少。要发掘、学习、弘扬云茶文化,促进茶文化和茶文化的深度融合,为茶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工业的软实力。因此,云南各地都在挖掘“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与云茶相关的历史传说和传奇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批茶文化博览园、博物馆、体验店等,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中开展茶文化活动,弘扬普洱茶的传统工艺,组织“普洱茶展”、“云南十大名茶”的评选活动,培养了大批的学者、专家,成为“云茶文化”的宣传大使。3.传承的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以人为中心,以人为载体。中国的思想和文化是从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是思想、风俗、生活方式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关键在于“人”。依靠有责任心的文化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文化人,在前进中引领潮流,依靠手艺高超的工匠,充分落实“非遗”的保护方针已迫在眉睫;依靠有感情的先锋推动文化的发展与兴盛;坚持社会利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优良的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仍能保持蓬勃生机,这主要是因为有识之士在维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方面的声音。现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能够坚守在茶产业奉献的年轻人才越来越少,新型技术无法引进,古老文化得不到传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普洱茶的保护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让茶文化的花永不掉落。(二)普洱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措施1.加大政府对普洱茶文化产业的引导普洱市制定了“十项普洱茶标准”,从基本标准、原产地环境设施、种苗、加工、安全卫生、成品检查、包装标识、储藏运输、品质管理等方面,涵盖了从种子到茶叶的所有过程。与此同时,普洱市还公布了无量山、景谷山、千家寨、江城号四大名山实施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监控,统一标志五个统一。普洱市工商局将为各种茶叶特制商标颁发给各企业,专用标志具备二维码的扫描功能,能够一一对应内部的商品,便于消费者的辨认和查询。只需一眼,便可了解该茶叶的原料来源、生产工艺、执行标准及质量检验报告,并可追溯、识别、查询、信赖。2.提升普洱茶文化的重要性认知普洱茶与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蕴含着古代、近代以来思普人民所创造的与茶相关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它可以是看得见的,也是看不见的。普洱茶与茶文化是思普区广大人民在发现、驯化、栽培、制作、运输、销售、饮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与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与茶农、饮茶者、茶农生产模式、生活习性、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各民族之间,茶招待、茶婚、茶礼、茶祭、茶贡、茶进市场、茶唱、茶进艺术、茶进经济、茶进医药、茶进诗歌等,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友谊的象征。现如今,以茶促贸易、促农业、促文化、富文化、促友谊,以茶广交天下朋友,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以及促进改革开放都对中国“茶城”思茅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与茶有关的民俗是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是厚重的人文历史背景的物化再现。它们体现了多元共存的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云南普洱茶作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名茶,直接给了外来文化消费群体一种不同于自身生存文化的物质和精神消费。因此,普洱茶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在享受消费悄然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云南茶叶市场应该更加关注和改变民族茶文化的营销策略,使之符合现代大规模消费的精神。云南的民族茶文化,以普洱茶文化为代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是一致的。社会工作的压力,让人们变得焦躁不安,各种病症接二连三地发生,茶饮成了人们和谐身心,休闲解闷的最好良药,而其中作为健康茶饮的普洱茶,更是成了一种休闲文化的生活品味。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是各族人民长期历史交往过程中民族文化历史的积淀与融合,这种文化与文化和谐的精神内涵是云南民族茶文化最为核心的内容。所以在强调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的独特性、排它性以及地域性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其真正的社会文化意义——“和”的丰富内涵。3.培养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其实就是培养云南市场营销人才。因为云南普洱茶涉及云南民众、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地质、生物学、微生物等等。因此,普洱茶制作的每个过程都包含着广博的学问,构成了“吸引点”使广大群众对其认识和掌握得更多。纵观全国茶市、茶博会上普洱茶公司占据的优势地位和市场前景,当前是发展普洱茶人才的最佳时期。然而,我们要更加重视此方面人才的培养与此项技术的引进。(三)普洱茶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资源保护1.开展普洱茶历史遗迹、文物的普查与普洱茶有关的历史遗迹及文物,主要分布于茶马古道遗址及沿途城镇、茶厂。茶马古道是中国西部以茶、马贸易为主的重要交通要道。沿途自然环境多变,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有很多建筑、碑刻遗址。目前,茶马古道历史价值被广泛认识,因其历史遗迹及沿途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使得对普洱茶历史遗迹和文物的普查工作,是科学有效开展普洱茶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保障。通过普查准确掌握普洱茶相关历史遗迹和文物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状况,建立文物档案和信息共享平台,是为下一阶段的保护工作和着手开发做准备的前提。2.普洱茶相关民族文化资料建档少数民族中与茶相关的民族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发展普洱茶文化的一种重要资源。长期以来,茶叶已经成了各族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融入到各族人民生活之中。在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习惯用不同的方法栽培、制作、食用茶叶,衍生出来各种与茶相关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风俗礼仪、舞蹈、歌曲。少数民族中与茶相关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主要记录在文字和文物中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存在于人的思想中,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巨大影响,很多与茶相关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礼仪被弃用,面临失传,加强对民族文化保护迫在眉睫,收集整理建档是基本工作,也是保护民族文化环境,促使文化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必然选择。3.珍惜利用古茶树与古茶山资源古茶树、古茶山是大自然和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保护和合理地开发云南古茶树资源,对于云南茶业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随着普洱茶市场持续火爆,古茶树和古茶山资源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坏,在开发中出现许多问题,如何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古茶树和古茶山资源成为目前普洱茶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古茶树资源面临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对栽培型古茶树管理不善,过度采摘,任意砍伐移植和对野生型古茶树盗采、盗挖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市场上推崇古树茶的舆论影响,导致茶价逐年升高,茶农茶户为追求利益过度采摘茶叶,甚至买卖移栽古茶树,导致古茶树加速老化死亡。另一方面是社会上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采集、制作、销售、移栽野生茶是违法行为,或明知违法而为之,破坏国家珍稀植物资源,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古茶树的保护和普洱茶文化传承与发展,应当树立正确的普洱茶消费观和科学发展的利用理念,以此助于古树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结语云南普洱茶文化的传承依托于丰富的物质资源,要发展其茶文化就必须在努力保护好云南茶叶资源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各民族的茶文化,进而整理整合其文化,使其变为经济效益,并在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反过来促进和保护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本文通过分析了在云南茶产业中普洱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普洱茶在几千年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保留或摒弃的东西,发现了云南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潜力巨大的经济市场,所以在市场作用下发展普洱茶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普洱茶文化的保护,这是保护和继承云南普洱茶历史文化的最佳方法。同时,普洱茶因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具有较大的涉及范围,一方面因时间所限,对普洱茶文化的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到论文的写作内容。另一方面因为本人的能力有限,对于问题只是初步分析不够深入,解决方案也不够完整等,所以有待后续努力提高。
参考文献[1]黄桂枢.普洱茶与普洱茶文化[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邵婉芳.普洱茶文化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版.[3]王炼炼.云南民族地区普洱茶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研究[D].大理大学,2018.[4]唐.樊绰.《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M].咸通四年(公元8633年)[5]明.谢肇淛.《滇略.卷三》[M].[6]清.朝阮福《普洱茶记》[M].[7]唐.陆羽.《茶经》卷上[M].[8]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卷十一[M].[9]民国.柴萼.《梵天庐丛录》[M].[10]明.谢肇淛.《滇略.卷三》[M].[11]刘娟.可持续发展下的云南普洱茶探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12]木永顺;论“茶马古道”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13]王平盛.刘本英;成浩.论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地位[J].西南农业学报,2008.[14]徐茜.薛玉.略论云南普洱茶历史变迁[J].黑龙江史志,2010.[15]范强.云南民族文化奇葩——普洱茶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6]王炼炼.云南民族地区普洱茶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研究[D].大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副校长环境保护承诺书2篇
- 2024年度房地产项目质量保障合同
- 2024年度版权保护合同:针对网络文学作品的维权协议3篇
- 2024年度商场全年营销战略合作合同2篇
- 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件
- 《圣杰传媒宣传册》课件
- 2024年度二手集装箱交易合同
- 五一实体店活动方案
- 2024年度水资源管理防水分包合同3篇
- 产后胸部有硬块的临床护理
- 2024年巴西劳动市场变化与挑战
- 放射科专科护理模拟题含参考答案
- 家政培训讲师课件
- 定制酒签约合同模板
- 2024年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与服务合作协议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英语真题(含解析)
- 2023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GB/T 18024.1-2024煤矿机械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总则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副省级)答案及解析
- 搬迁服务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全年病案室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