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D/28/wKhkGWX3ygWAI0WfAAHFrU7eNNA574.jpg)
![小儿推拿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D/28/wKhkGWX3ygWAI0WfAAHFrU7eNNA5742.jpg)
![小儿推拿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D/28/wKhkGWX3ygWAI0WfAAHFrU7eNNA5743.jpg)
![小儿推拿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D/28/wKhkGWX3ygWAI0WfAAHFrU7eNNA5744.jpg)
![小儿推拿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D/28/wKhkGWX3ygWAI0WfAAHFrU7eNNA57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C)A.阴经B.阴维脉C.阳经D.奇经E.带脉2.髓海位于(C)A.项部B.胸部C.头部D.背部E.腹部3.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B)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4.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C)A.足太阴脾经B.足少阴肾经C.足阳明胃经D.足厥阴肝经E.足太阳膀胱经5.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的穴位是(D)A.少海B.小海C.少泽D.少列E.中冲6.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C)A.2条B.3条C.4条D.5条E.6条7.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脏腑,除心和小肠外,还有(A)A.胃B.胆C.脾D.肝E.大肠8.直接入络脑的经脉是(B)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厥阴肝经D.手少阴心经E.手太阴肺经9.在胸部,任脉旁开2寸的经脉是(E)A.足太阴脾经B.手太阴肺经C.足阳明胃经D.足少阳胆经E.足少阴肾经1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E)A.天泉B.少列C.中冲D.少府E.天池11.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D)A.肝B.耳C.胆D.胃E.胁12.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是(B)A.百会B.大椎C.风府D.神庭E.水沟13.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D)A.下脘B.水分C.建里D.中脘E.上脘14.心的募穴是(A)A.巨阙B.鸠尾C.中庭D.膻中E.华盖15.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C)A.会阴B.中极C.长强D.腰俞E.曲骨16.手厥阴经的络穴是(C)A.列缺B.通里C.内关D.支沟E.偏历17.任脉起于(B)A.会阴B.小腹内C.神阙D.承泣穴E.目眶下18.百会穴前后左右各l寸的穴位是(D)A.四满B.四渎C.四缝D.四神聪E.四关19.两眉头的中间是(B)A.攒竹B.印堂C.鱼腰D.太冲E.球后20.捏脊在小儿推拿临床上常用于(C)A.惊风B.发热C.疳积D.腹泻E.便秘21.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上肢、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分别在(B)A.耳垂、耳甲B.耳舟、耳甲A.耳垂、对耳轮体D.三角窝、耳甲E.三角窝、耳垂2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病论治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D23.七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称为(C)A.青春期B.幼儿期C.学龄期D.学龄前期24.三岁的幼儿,正常身高应该是(A)A.92cmB.82cmC85cmD96cm25.在小儿基本手法中,逆运内八卦的功效是(A)A.宽胸利膈,行滞消食B.健脾和胃,通调气机,除滞消食C.补气行气,温阳散寒D.清热泻火,利下通便26.小儿推拿过程中,当用力不当,导致小儿皮肤破损,处理措施选择错误的是?(C)A.立刻用自来水冲洗B.不用担心,不去管,自然会好C.较轻者可局部涂红药水D.较重者可以涂红药水27.小儿风寒感冒的临床症状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D)A.发热重、恶寒轻B.鼻塞留浊涕C.口干而渴,舌质红D.指纹浮红28.以下不属于小儿养心安神推拿基本手法的选项是?(C)A.清肝经B.补脾经C.揉中脘D.清天河水29.不属于小儿补肾益智基本手法的是?(C)A.揉二马B.摩囟门C.推三关D.揉丹田30.在小儿强肺卫、增体质的手法中,分推坎宫的功效是?(C)A.宣肺气,通鼻窍B.发汗解表,祛风散寒C.疏风解表,调和阴阳和气血D.宣通气血,疏风解表二、简答题1.何谓手法作用层次的三步骤?答案:第一步手法力的发动,第二步手法力的传递,第三步组织接受力后产生的生物效应。2.何谓保健推拿?答案:保健推拿是指对健康人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而施行的一种推拿方法,保健推拿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观点,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发。可分为他人推拿和自我推拿3.推拿的复合手法有哪些?强直性脊柱炎推拿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包括按揉法、拿揉法、牵抖法。强直性脊柱炎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早期以和营通络活血止痛为主,后期以舒筋通络,滑利关节为主。4.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器官有哪些?小儿腹泻,推拿时主要取穴为哪些?答案:耳鼻目;脾经大肠龟尾七节骨5.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有邮些?五,病例分析男孩3岁半,一周发烧两次过几天再烧,无汗,大便一粒一粒,偏瘦,脚底心热,低烧,不超过38°5,四肢凉,口臭
+打屁,舌苔厚腻。请做病情分析,并组推拿方?三、判断题:(对A、错B)1.小儿泄泻如注,质地清稀淡白,多泡沫,为寒邪内犯。(A)2.小儿指纹重,有“风”“气”“命”三关,其定位分别为第一节为“气关”第二节为“风关”第三节为“命关”。(B)3.小儿指纹鲜红,多主热证,里热亢盛,脉络扩张,气血壅滞所导致的。(B)4.婴幼儿啼声频频,兼有烦躁易怒,胃纳呆滞,头部多汗,发稀枕疏者,这是脾胃不和的表现。(B)5.小儿出现咳嗽阵作,咳声连续,咳剧则气逆涕泪俱出,甚则呕吐,并有鸡鸣样回声,常为“百日咳”。(A)6.小儿答辩酸臭而质稀,多为湿热。(B)7.若睡眠时间少,易烦躁,睡中多汗易惊,头达发稀,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还失养。(A)8.小儿颈部结节肿大,如连珠成串,质地较硬,推之不易移动者,多为瘰疬。(A)9.恶寒发热,无汗,头身困重,胸脘痞闷,口淡不渴,苔白滑,脉濡数,属于寒邪证候。(B)10..小儿出现恶风,鼻塞流涕,咳声重浊,痰成泡沫状,咳甚则汗出,多为痰证。(A)11.小儿出现呛咳气急,或呃逆,嗳气,往往是气逆的表现。(A)12.小儿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时有痰中带血,口咽干燥,或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是燥邪犯肺的表现。(B)13.小儿推拿手法强调手法轻而不浮,频率要快,速度在120到160次/分。(B)14.拿法是小儿推拿里面常用的手法,操作时要沉肩、垂肘,拿起方向为朝后上方,快拿快放,节奏感强。(A)15.在复式手法中,水底捞明月,主要治疗痰鸣,气逆。(B)16.少儿生长发育主要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两方面的影响,先天因素中包括了种族、父母、胎儿期、家庭、社会条件,后天因素包括了气候、地理环境、饮食营养、作息等(B)17.小儿推拿中,汗法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有开泄腠理、祛除表邪的作用。(A)18.小儿推拿常用介质中,具有无毒,入足太阳膀胱经,又入足阳明,手少阴,太阳,阳明经的是薄荷冰。(B)19.在小儿推拿的常用介质中,具有解表散邪,利湿除风,理气和中的是藿香。(A)20.小儿推拿中,深透有力,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其含义是,一步到位的将作用力到大筋脉,骨肉,最后达到脏腑。(B)21.手法轻巧柔和、平稳着实是我们队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A)22.小儿发病容易,传遍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指的是小儿的生理特点。(B)23.在小儿强肺卫、增体质推拿操作中,拿风池这个步骤,其功效是疏风解表,调和阴阳。(B)24.在外感咳嗽里面,治疗风热咳嗽,在最后我们会做搓摩两胁的操作,其功效是疏肝解郁,顺气化痰。(A)25.在小儿健脾胃、增食欲推拿中,按揉足三里,其作用是健脾和胃,补益气血。(A)26.在小儿厌食的疾病中,中医认为最常见的两种证型就是脾胃气虚和肝脾不和。(B)27.在小儿补肾益智推拿操作中,揉丹田能健脾和中,温补下元。(A)28.在小儿遗尿的中医推拿操作步骤中,有揉涌泉,揉肾俞,其作用是为了补先天之肾。(A)29.养心安神推拿操作中,捣揉小天心,是为了平肝泻火,熄风镇惊。(B)30.开天门、分推坎宫、补脾经等都是小儿养生保健推拿的基本手法。(A)31.所有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等都是小儿推拿的禁忌症。(B)32.若用力不当导致小儿皮肤破损,用红药水涂抹即可。(B)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迅速,传变容易;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推拿在手法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爽身粉,葱汁,姜汁,蛋汁,凉水,薄荷水等。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包括:推法运法按法摩法掐法揉法挤捏法捏脊法小儿的穴位呈:点状,线状,面状。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小儿出生后,脏腑柔弱,血气未充,经脉未盛,阴阳二气不足,故称小儿为:稚阴稚阳-。8,小天心是指:[位置]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功用]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9,开天门是指:天门是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有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的作用。10,天柱骨是指:颈后发迹正中至大椎穴成一条直线。有降逆止呕,祛风清热作用。选择题宜清不宜补的穴位是:A肝经脾经肾经肺经常作为小儿推拿结束手法的是:A拿肩井开天门板门鼻通穴补肾滋阴的要法是:A揉二马推三关揉太阳穴内八卦有泻热通便作用的是:A推下七节骨揉二马气冲穴外劳宫5.小儿伤食可引起:A腹泻腹痛便秘呕吐6以下哪一个选项不是六邪之一(D)风B.寒C.火D.冷7小儿推拿手法要求以下那一项不对(D)轻快着实柔和力度重8与肺相表里的腑是(A)大肠小肠.膀胱.胆三,写出下列穴位的定位、操作与主治作用。百会组方单元:压百会部位: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交点处具体操作:用拇指按压百会穴,压住后保持不动功效:安神镇惊、升阳举陷适用范围:惊风、目眩、脱肛、遗尿、夜惊、头痛、癫痫推三关部位:前臂前侧、由腕至肘为三关具体操作:沿前臂前侧,由腕横纹推至肘为推三关功效:有大补大热之功,能培补胃气肺气,发汗解表,宜与退六腑搭配使用适用范围:一切虚寒病证七节骨部位:尾骨尽头至第四腰椎成以直线缘具体操作:上推为补功效:调理胃肠,上推为补,向上推可提升适用范围:补法,用于虚寒泻痢,脱肛等脾经部位:大拇指桡侧末端第一节具体操作:往返推为清补脾,离心推为清脾经功效:清补脾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清脾经可以除湿建运。适用范围:一切消化疾病四横纹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连掌横纹处。操作:患儿四指并拢,医者用拇指从患儿食指推向小指横纹处功效:调理脏腑,疏通气机适用范围:疳积,瘦弱,腹胀,不思饮食,脚软,气促,咳痰等胃经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操作:拇指第一节掌面,由掌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功效:去胃火,清胃积热,降气和胃适用范围:牙龈肿痛,扁桃体发炎,伤食呕吐,食积,腹胀,口臭等中脘组方单元:揉中脘部位:肚脐正中直上4寸具体操作:拇指按揉功效:健脾和胃适用范围:积食、腹胀、呕吐、泄泻一窝风组方单元:揉一窝风部位:手背腕横纹中点具体操作:顺时针旋揉功效:解表散寒为主,兼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将气血向体表调配适用范围:一切外感表征、中焦寒证箕门组方单元:推箕门部位:大腿内侧具体操作:以食、中二指自髌骨上缘推至腹股沟功效:清热利尿适用范围:夜啼,胎黄,流涎,湿疹,小便短赤,淋沥不尽涌泉组方单元:揉涌泉部位:足底面前中1/3交界处具体操作:用指尖揉或按双脚涌泉穴各3~5分钟功效:引火归元,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适用范围:治潮热盗汗,神经衰弱,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夜啼;多动,抽动,磨牙,急躁易怒;目赤,耳鸣,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四,简答题有解表作用的穴位(含操作方法)。答:揉一窝风、平肝、清肺、清天河水2,五经穴的清补关系?答:五经补泻,
1
脾经宜补不宜清,若清,清加补,
2
肝经心经宜清不宜补,若补,补后加清
3肺经既可清,亦可补
4肾经只补不清。3,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哪些?答: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掐法、拿法、摩法、运法、捣法、捏挤法、捻法、搓法、振法等4,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感冒的病因病机?答:感冒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外邪入侵和正气虚,外邪之中以风邪为主,在气候反常,冷热失调,人体卫气不固之时,风邪乘虚侵入。因风为六淫之首,常挟肘气侵入而致病。因此感冒在临床上,又有风寒、风热、兼湿、挟暑之不同.外邪侵袭人体,与人之正气强弱有关。若生活起居失常,冷暖不调,或过度疲劳之后,正虚失于防御,则易为外邪所害。在禀赋样偏弱情况下,也易感受外邪而发病。此外,肺有痰热,则风邪易乘,也可引起感冒。推拿手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计20分)1、推拿手法学是研究推拿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手法的、、、、及其研究方法与发展历史的一门专业学科。2、“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壅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慓悍者有所归宿”一语出自《》。3、手法的动作结构,具有手法的________特征与________特征。4、从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的观点与方法认为,推拿手法作为特定的人体动作系统,其操作技术的要求与施术原则,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以及手法作用部位及其________而提出具体的规范。5、在《医宗金鉴》中被列为伤科八法的是:、、、、、、、。6、关节运动轴面原则亦称被动运动类手法的____________原则。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共40分)(一)A1型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椎动脉型颈椎病适用拔伸的方法为()A、低坐位拔伸方法 B、坐位颈椎拔伸法 C、仰卧位颈椎拔伸法 D、俯卧位颈椎拔伸法 E、颈椎机械牵引法2、摆动类手法的动作形式都属于()A、不固定性动作系统手法 B、周期性动作系统手法C、非周期性动作系统手法 D、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 E、混合性动作系统手法3、推拿手法的运动学特征是指()A、手法动作形式差别的特征 B、手法动作运动状态发生的原因 C、手法的动作结构 D、手法的“动力型式” E、手法的“动力定型”4、作用于软组织类的手法包括()A、摆动、振动、扳动三类B、摆动、振动、摇动、平端四类C、摆动、振动、摩擦、按压、叩击五类D、摆动、振动、摇动、拔伸、按压五类E、以上都不是5、顺时针方向的摩腹,有明显的()A、理气作用B、和胃作用C、通便作用D、益气作用 E、以上都不是6、基本手法是以()A、单一动作结构成分为基本单元的一类手法B、两种动作结构成分为基本单元的一类手法C、两种以上动作结构成分为基本单元的一类手法D、几种基本手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类手法E、以上都不是7、扩胸扳法操作时,术者膝关节应顶在受术者的()A、1~2胸椎 棘突处 B、3~4胸椎 棘突处 C、5~7胸椎 棘突处D、8~10胸椎棘突处 E、11~12胸椎棘突处 8、振法的频率是()A、8—11次/分 B、20次/秒C、8—11次/秒D、10—15次/秒 E、20—25次/分9、治疗胃下垂的主要辅助手法为()A、插法 B、揉法 C、振法 D、摩法 E、抹法10、第一阶段手法技能训练应是()A、单种手法人体操作练习 B、米袋练习 C、人体各部操作常规综合练习D、流派手法人体操作常规练习 E、单种手法人体操作练习(二)A2型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古代官方推拿教学体制起源于()A、宋代B、隋代 C、唐代D、清代E、汉代2、建立推拿手法规范化动作结构模式除了要服从人体运动学与动力学规律指导外,还要十分重视与强调:()A、术者与受术者之间的相互配合B、推拿处方的合理与取穴的准确C、术者本身的诸如呼吸、内脏及意念活动等全身功能的支持、调控与配合D、操作时,术者与受术者的体位要正确E、在不同部位操作时及时调整手法的动作要领3、小儿因外感风寒而发热、咳嗽、腹痛、腹泻,宜选用的推拿介质是( )A、滑石粉B、按摩乳C、麻油D、鸡蛋清E、姜汁4、某颈椎病患者,体重较大、需要用较大力量牵引颈椎时应首选()A、坐位颈椎拔伸法 B、颈部扳法 C、仰卧位颈椎拔伸法 D、颈椎抻展法 E、低坐位颈椎拔伸法 5、某患者,患者有椎间关节错位,应考虑用哪一类手法进行整复()A、摆动类手法 B、摩擦类手法 C、振动类手法 D、挤压类手法 E、作用于人体骨关节类手法 6、与抖法合用作为治疗结束手法的是()A、搓法B、平推法C、扫散法D、捻法E、抅抹法7、某跳高运动员,比赛起跳时,不慎扭伤右足外踝半天来诊。现局部红肿,疼痛剧甚,行走困难,诊断为急性右足外踝腓距韧带扭伤,治以消肿止痛,治法宜选()A、在肿痛区用一指禅中峰推法 B、在肿痛区用罗纹推法C、在肿痛区周围用偏峰推法 D、在肿痛区用轻法E、在肿痛区周围用跪推法8、某患者左侧髋臀部肌肉紧张,僵硬感,运动功能障碍,诊为髋关节炎,应首选()髋关节按揉法 B、髋关节推揉法 C、髋关节拍打法 D、髋关节摇法 E、髋关节四指推法9、治疗小儿疾病时,一般在诸手法用毕后用下列何种手法结束()A、开璇玑法B、捏脊法C、按肩井法D、按弦走搓摩法E、摇斗肘法10、“施行肩关节外展扳法时,固定手按压在受术者肩峰点,动作手握在肱骨远端处。”在此杠杆系统中肩关节轴心,固定手握点与动作手握点。分别是()A、支点、阻力点、力点B、阻力点、支点、力点 C、支点、力点、阻力点D、阻力点、力点、支点 E、力点、支点、阻力点(三)B1型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A、一种节律性或不规则的推压、提拉动作B、一种节律性的往复摆动动作C、一种挥鞭样动作D、一种对人体体表或其深层组织进行的一种内、外平移摩擦动作E、一种一组对抗肌群之间交替收缩的动作1、按压类手法的动作特点是()2、叩击类手法的动作特点是()A、逆着人体经络走向、离心、用力稍重、速度稍快B、逆着人体经络走向、用力轻柔、速度和缓C、顺着人体经络走向、向心、用力轻柔、速度和缓D、顺着人体经络走向、用力稍重、速度稍快E、顺着人体经络走向、用力稍重、速度和缓3、推拿治疗实证手法宜( )4、推拿治疗虚证手法宜( )A、坐位腰椎旋转扳法B、侧卧位腰椎旋转扳法C、仰卧位腰椎旋转扳法D、腰椎定位旋转扳法E、上腰椎旋转扳法5、矫治第四腰椎棘突偏歪,应首选()6、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剧痛不能翻身,应选用( ) 120—160次/分80—100次/分200—250次/分100—120次/分60—80次/分7、法的操作频率是()8、缠推法的操作频率是()摇法扳法拔伸法抻展法平端法9、沿关节纵轴方向施以拉伸力,使相对的关节面做分离运动的手法是()10、沿关节运动轴方向施以绕转力,使受术关节从病理位到功能位或从功能位至生理位的被动运动手法是()(四)X型题(共5题,每题2分,计10分)1、关节被动运动的运动区域包括()A、功能运动区B、生理运动区C、损伤运动区D、病理运动区E、功能障碍区2、一指禅推法临诊时,可根据病邪之表里深浅而调节手法的刺激量,所应用的不同劲力是()A、平(平劲在皮肤)B、浅(浅劲在肌肉)C、和(和劲在筋腱)D、深(深劲在筋骨)E、陷(陷劲在骨缝内脏)3、下列属于在头面部操作的摩擦类手法是()A、托摩法B、扫散法C、抅抹法D、搔法E、分推法4、根据振法的动作结构及其产生的动力型式可分为()A、平直型振法B、稳定性振法C、强力型振法D、起伏型振法E、交替型振法5、一般作用于手指,脚趾等部位的手法有()A、捻法B、勒法C、抵法D、捏法E、挤法三、改错题(共4题,每题2分,计8分)1、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的作用力,使其软组织发生移动,作用于骨关节类手法的作用可使人体骨关节的空间位置产生形变。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式手法动作结构成分合成的一类手法操作技术,称复式手法。3、手法运动学描述了手法动作的外形特征及其运动状态发生的原因。4、用五指指面沿前发际到风池穴,抓拿头顶部督脉及左右足阳明经与足少阳经的手法,称拿五经法。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2分,计8分)1、简述“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的定义?2、试述振法的定义?3、请简述作用于骨关节类手法关节运动解剖结构学原则的基本内容?4、简述捏脊法的临床应用?五、问答题(共2题,每题8分,计16分)1、请结合一指禅推法的动作结构,说明“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的含义?2、请根据关节运动轴面原则阐明作用于人体骨关节类手法操作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六、分析题(共1题,计8分)请利用省力原则分析说明仰卧位腰椎斜扳法为何较侧卧位腰椎斜扳法省力?《推拿手法学》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术式结构技能训练 动作原理 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规律2、《圣济总录》3、运动学 动力学4、动作系统的类别 动作形式的类型 医疗作用5、摸、接、端、提、推、拿、按、摩6、方向二、选择题(共40分)(一)A1型题(共20题,每题1分,计20分)1、C 2、B3、A4、C5、C6、A7、C 8、C 9、A 10、B(二)A2型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C。 2、C。 3、E。4、E。5、E。6、A。7、C。 8、D。 9、C。 10、B。(三)B1型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A2、C3、A4、C5、D6、C7、A8、C9、C10、B(四)X型题(共5题,每题2分,计10分)1、ABDE 2、ABDE 3、BCDE4、AD 5、AB三、改错题(共4题,每题2分,计8分)1、应改为: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的作用力,使软组织发生形变(1分);作用于骨关节类手法的作用,可使人体骨关节的空间位置产生移动(1分)。2、应改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式手法动作结构成分合成的一类手法操作技术,为复合手法(2分)。3、应改为:手法运动学只描述动作的外形特征(1分),但没有讨论手法运动状态发生的原因(1分)。4、应改为:用五指指面沿前发际到风池穴,抓拿头顶部督脉及左右足太阳经(2分)与足少阳经的手法,称拿五经法。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2分,计8分)1、答:在人体有效的感觉阈值范围内,术者用手及肢体其他部位着力,对受术人体不同层次与结构的软组织所进行的具有摆动、按压、摩擦、振动、叩击等不同动作形式的操作手法总称为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2分)2、答:以中指端或手掌为着力点,用前臂伸屈肌群小幅度、快速地交替收缩所产生的轻柔振颤,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的手法谓振法。(2分)3、答:本原则在广义上首先要求遵循关节运动轴面及区位原则所指出的禁止做大幅度的无轴方向运动及严禁超越生理位的被动手法安全原则外,(1分)还特别强调受术关节的毗邻与动态安全性原则。(1分)4、答:捏脊法临床应用:多用于治疗小儿积滞、疳症、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用于小儿保健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1分)对成人的消化道疾患、月经不调、痛经等症以及神经衰弱、失眠等各种慢性病症均有良好的疗效。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功效。(1分)五、问答题(共2题,每题8分,计16分)1、答:沉肩:肩部肌肉放松,呈自然下垂,肩肱关节略向前外方各伸出约15°—30°,使腋窝有容纳一拳大小的空间。(1、6分)垂肘:肘关节屈曲90—120°左右,在肩部悬吊与着力指支撑的条件下顺势下沉,肘尖指向下方,且略低于腕,前臂在旋前位,掌面朝下。(1、6分)悬腕:腕关节屈曲向下悬垂,使桡骨下端与第一掌骨基底在腕关节处呈90°—110°的夹角。(1、6分)掌虚;食、中、无名、小指呈自然屈曲状,手握空拳。(1、6分)指实:拇指伸直盖住拳眼,以拇指中峰或罗纹面着力,稳实地支撑在治疗部位上,使拇指的纵轴与治疗部位垂直。(1、6分)2、答:作用于骨关节类手法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关节运动轴面原则:(1)原则上对每个关节只能在其所属轴、面类型允许的维度与方向上做被动运动;禁止做大幅度无轴方向上的被动运动。如指向关节是蛤有额状轴的单轴关节,故只能做屈伸方向上的摇、扳或抻展法,而不能强制进行较大幅度的展收、旋转或环转。再如第1掌腕关节是具有额状轴与矢状轴的双轴关节,故可做被动屈伸、展收与环转。但无垂直轴,故不能强制做旋转动作。(2分)(2)由于关节面的形状通常不是典型规则的几何形状,因此,在关节中往往不是只有一个转轴,而是有许多相互更替的瞬时转动轴,亦即人体关节除了三个基本运动轴外,还有在这些基本轴之间的中间轴,故在双轴,多轴关节,除可做多个轴向的绕转运动外,还可绕其基本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做连续的被动环转运动。(2分)(3)人体所有的运动关节,(包括微动关节)的关节腔内,其关节面不能完全吻合,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即关节间隙,故其主动运动的方向虽然仅限定在其运动轴的维向上,但其被动运动的自由度却有大于1的规律,即使是单轴关节也是如此。例如,指间关节除可做额状轴方向较大幅度的主动或被动屈伸外,还可做微幅的被动左右摆动或旋转与环转。(1、5分)(4)关节的垂直轴可作为运动轴,但在无此类运动轴型的关节,作为人体的基本轴面,也有垂直轴。此时,一般称其为关节的纵轴或长轴。在长轴的两端施以以拉伸力,可使关节的相邻关节面做分离运动。使关节间隙增宽。(1、5分)(5)基于关节间隙的存在,在关节相邻的两个骨环节的近关节处,施以与其长轴相垂直的剪切力,可使两个相邻关节面做被动的水平方向的微幅滑移运动。(1分)六、分析题(共1题,计8分)1、答:根据力矩省力原理:在一个有固定转动轴刚体的平面内,力的作用线与轴心的垂直距离,叫力臂。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即为力对轴的力矩。力使物体绕轴心的转动效应与力的大小及力臂的大小成正比,因此,力对物体转动效应的度量为力矩。在关节被动运动类手法中,可利用力矩原则通过加长力臂的方法来达到节省体力的目的。(1、5分)例如,在施行以腰椎垂直轴为定轴的腰椎旋转扳法时,仰卧位腰椎旋转扳法的作用力点选择在股骨下端(2、5分),而侧卧位腰椎旋转扳法的作用点则在髂骨最高点或股骨大转子,(2、5分)由于前者的力臂明显大于后者,故省力。(1、5分)推拿手法学试题及答案易筋经:“易”改变;“筋”筋脉,肌肉,筋骨;“经”方法。即通过锻炼能够改变筋骨,抻筋拔骨,强壮筋骨,调节脏腑经络,变易强壮身形的健身锻炼方法。(1.韦驮献杵
2.横担降魔杵
3.掌托天门
4.
摘星换斗
5.倒曳九牛尾
6.出爪亮翅7.九鬼拔马刀8.三盘落地9.青龙探爪10饿虎扑食11.打躬击鼓12.掉头摇尾)2.《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明确记载了“中央者”是按摩和导引的发源地。3.按摩始见于《内经》4.《金匮要略》首次提出了“膏摩”5.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6.《唐六典》推拿治疗范围:“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疾7.金代医家张从正将按摩和针灸归为“汗法”8.“推拿”最早记载于明代医家张四维《医门秘旨》9.清代《医宗金鉴》提出正骨手法的总结和正骨八法。文中提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摸,接,端,提,推,拿,按,摩”10.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有六大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11.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12.运动关节类手法操作要求:稳,准,巧,快。13.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14.开天门:用拇指指腹由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发髻处。15.推坎宫:用拇指桡侧从眉心向眉梢作分推。16.推桥弓:用拇指指腹从翳风穴由上而下推至锁骨上窝等。17.复合手法1.按揉法2.拿揉法3.推摩法4.牵抖法5.扫散法6.踩跷法各个手法作用:滚法——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滑利关节。一指禅推法——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开窍醒脑,调节脏腑。缠法——活血祛瘀,生肌托毒,且有较强的消散作用。一指禅偏锋推法——镇静安神,活血通络。鱼际揉法——舒筋通络,宁心安神。抖法——舒筋解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消除疲劳。15.擦法常用小鱼际擦法(侧擦法)16.挤压类包括: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搓法,捻法,拨法。掌按法的注意事项:a.方向:按压的方向应与受术者体表垂直;b.力量:用力要由轻到重平稳加压,再由重而轻逐渐减压,不可冲击式用力。17.拨法:先按后拨18扳法:以“寸劲”作用于关节,使其瞬间突然受力,而产生被动的旋转,屈伸,屈收等关节运动的手法,称为扳法。19.摇法包括颈椎摇法,腰椎摇法(a.坐位腰椎摇法,b.仰卧位……c.俯卧位……),肩部摇法(a.托肘摇肩法,b.扶肘……c.握手……〈幅度最小〉d.大幅度摇肩法)。20最后的问答题(1)相同刺激吸定带动皮下组环旋幅度掌摩都是以手掌面着小否大掌揉力做环旋运大是小相同点方向压力频率掌推法都是在保持一定向下压力下作直线运动,使接触部单方向直线最大缓慢掌擦法位与体表产生滑动摩擦直线往返其次较快(2)擦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临床应用广泛,多用于虚证,寒证和痛证。其主治功效为(1:温肺化痰。擦上胸部及背部,用于咳嗽,气喘,胸闷。(2:温中健脾。擦上腹部及左侧下背部,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3:舒肝理气,消食导滞。'擦胁肋部,治疗肝气郁结之腹胀,胸闷等。(4:温肾助阳。擦肾俞,命门,督脉,八髎,涌泉等处,用于肾阳不足,气虚下陷诸证和小儿遗尿。(5:温散寒邪。擦背部两侧膀胱经,颈项部和鼻翼等,用于风寒感冒,鼻塞等证。(6:活血祛瘀。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关节屈伸不利,及颈项肩腰背痛等证。(7:保健强身。用于面部,腰骶部涌泉等处。(8:自我保健推拿。掌擦腰骶部,擦涌泉等。(3)抖法的注意事项:(1:受术者的肢体要自然伸直,放松,而处于松弛状态。(2:抖上肢的幅度应控制在2—3cm,抖下肢则幅度稍大。(3:频率要由慢到快。(4:操作是动作要连续。(5:术者操作时呼吸自然,不可屏气。(6:抖法操作前,多配合拔伸法,搓法等手(7: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4)扳法的注意事项:(1:脊柱扳法操作前,必须要有很好的脊柱解剖学基础且要对脊柱关节的结构特征,生理可动范围有一清晰的了解。(2:扳法“寸劲”是指短促有力的,目的明确的,有控制的发力。要求随发随收,点到即止,中病即止。(3:操作时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活动范围,否则易伤及骨髓,马尾及神经根组织,颈,胸部扳法操作时尤当谨慎。(4: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5:不可强求关节弹响.(6: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7:老年人有较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或者禁用扳法。对于骨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禁用扳法。(5)脊柱推拿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原因:a,相关知识的缺乏。b,操作手法不熟练。c,缺乏理性认识。一.摆动类手法:以前臂有节律的连续摆动为运动特征的手法
1.㨰法:以第5掌指关节背面吸定,用手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做来回滚动的手法
操作方法:肩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
带动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运动腕关节伸屈幅度要大,前滚至极限时屈腕达60°~80°,回滚至极限时伸腕达30°~40°
90°-120°
一指禅推法: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注意事项:1.沉肩:肩部放松,不要耸起
2.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坐位操作时肘部略低于腕部
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接近90°,不可过于勾紧,影响腕关节的灵活度
4.掌虚:除拇指着力外,其他手指都要放松,自然弯曲,手握空拳。5.指实:拇指的指端或指腹吸定于一点,不可跳跃或与体表产生摩擦
6.紧推慢移:拇指摆动频率较快,拇指端或指纹面在施术部位上的移动不能太快
3.一指禅偏锋推法: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往返摆动和拇指掌指关节或拇指指骨间关节的屈伸活动
4.鱼际揉法:术者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微屈或自然伸直,以肘关节为支点,
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作左右侧偏运动
二.摩擦类手法:包括摩法、推法、擦法和抹法1.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的手法
柔和舒适
2.推法:单向直线,较用力着
指推法:着力于指纹面
掌推法:术者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
肘推法:用前臂上端近肘尖处着力
开天门:额头
3.擦法:单向直线来回摩擦运动的手法,
可分为小鱼际擦法(侧擦法)、鱼际擦法、掌擦法、指擦法
三.挤压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搓法、捻法和拨法
1.按法:由轻而重垂直向下按压,然后逐渐减压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用力要由轻到重平稳加压,再由重而轻逐渐减压,不可冲击式用力
肘按法刺激较强
2.
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常用于颈项部、肩背部、四肢部
3.搓法:要求带动皮下组织,不要与皮肤有明显的摩擦
肢体不可夹得太紧
搓上肢时,搓动要快,移动要慢,移动到肘关节时用力要轻搓上肢时,搓动要快,移动要慢,移动到肘关节时用力要轻
如带有旋转动作,即搓法与揉法结合,称为搓揉法(肩部)
4.捻法:术者用拇指末节指纹面与示指中节桡侧(或末节指纹面)相对夹住受术者的手指或脚趾,作方向相反的搓动
捻手指时,夹住手指的侧面主要作用于神经、经络;夹住手指上下面主要作用于肌腱四.
叩击类手法:主要包括拍法、击法、弹法
1.拍法:术者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微凹呈虚掌,腕关节放松,
以肘关节的屈伸发力
腕关节动作不可过大,手指不可甩动,以免手术者表皮疼痛
击法:用拳、掌、指和棒状工具叩击体表的手法,有拳击法、掌击法、指击法、棒击法五.运动关节类手法:包括拔伸法、屈伸法、摇法、背法和扳法
1.摇法:摇转的幅度应由小到大,且尽量限制在正常关节生理可动范围之内,
不要超出最大病理限制位,或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
摇转的动作要缓和,用力要平稳,摇动速度宜缓慢
对习惯性关节脱位、椎动脉型颈椎病及颈椎骨折等病症禁止使用该部的关节摇法
2.背法:将患者背起后,对腰椎进行牵引、摇晃和振动的操作方法
3.扳法:颈椎斜扳法1.颈椎扳法必须要有很好的颈椎解剖学基础,对颈椎关节的结构特征、生理可动范围有清晰的了解。
2.颈椎扳法“寸劲”
要求随发随收,中病即止。
3.操作时不可逾越颈椎关节运动的生理活动范围,否则易伤及脊髓,
扳寰枢关节尤当谨慎。
4.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
5.不可强求关节弹响。
腰椎定位斜扳法:受术者健侧卧位。术者面对受术者而站,
右手拇指置于错位节段的两个腰椎棘突之间,左手将患者上半身向前屈曲
肩关节扳法:治疗范围:肩周炎、肩关节外伤后遗症
四肢的扳法通常没有关节弹响声六.振动类手法:振法抖法慎用推拿的几种情况:1.饥饿时,由于血糖过低可能导致休克2.饭后1h内,或腹胀时。3.剧烈运动后和极度疲劳者,应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按摩4.怀孕者,其腹部、腰骶部一般慎用手法;有些穴位如合谷、肩井、三阴交据记载可能引起流产,也不宜使用;其他部位不宜使用中刺激手法5.酒醉者推拿的严格禁忌症:1.高热者2.急性传染病患者3.皮肤破损、感染,或有严重的皮肤病患者,其病损部位和病灶部位禁止4.骨折部位,但骨折后遗症或骨折康复期除外5.骨与关节结核患者6.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7.出血性疾病或正在出血的部位8.严重的心脏病患者9.恶性肿瘤部位10.精神疾病情绪不稳定者和酒后神志不清者实用的小儿推拿大全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别名]【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疏风解表。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在小指顶端。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四横纹】(四缝)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
[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五指节】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
[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板门】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手阴阳】
[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小天心】[别名]鱼际交。
[位置]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用]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老龙】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
[功用]开窍醒神,退热。
[主治]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端正】
[位置]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操作]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用]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
[主治]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
【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
[功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功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能发汗解表。掐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
[主治]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一窝风】[别名]外一窝风。
[位置]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用]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总筋】[别名]内一窝风。
[位置]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
[操作]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功用]镇惊,醒神。
[主治]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
【退六腑】
[位置]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一切热证。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
[功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腹阴阳】[别名]腹。
[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肚角】
[位置]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
[操作]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功用]此穴为临床止痛要穴,对寒性腹痛及伤食腹痛也相当有效。
[主治]腹痛,腹泻。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脊柱】
[位置]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肺俞】
[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益肺理气,止咳化痰。小儿推拿培训
[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龟尾】
[位置]在尾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涌泉】
[位置]在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推揉50次
[功用]推涌泉能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如下:
【推法】
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
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等。
功效:清热解表,止泻通便,除烦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腹泻、便秘、惊惕烦躁等症。
2.分推法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称为“分法”
本法运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柔和协调。一般分推20~30次。
常用于额前、胸部、腹部、背部、腕掌部。
功效:分理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发热、咳嗽、腹胀、便秘等症。
3.合推法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和法
动作要求同分推法,只是推动方向相反。
适用部位同分推法。
功效:和阴阳,理气血。
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
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旋推法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即:
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主要用于“五经”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小儿虚证。
【运法】
运是运转的意思,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图197)称为运法。亦有人称运推法.属推法的一种。也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医生以拇指罗纹面,或用中指罗纹面,附着于治疗穴位,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推动。或在穴周作周而复始的环形推动。
运法在操作时,一是宜轻不宜重,仅是皮肤表面摩擦,而不带动皮下组织。二是宜缓不宜急,每分钟频率约80~100次。
宜用于弧线状穴位或圆形穴位。
功效:清热除烦,宽胸理气。
主治:发热、胸闷、呕吐等症。运法与旋推法的异同
相同点异同点运
法均在体表作环形推动都不带动皮下组织运动幅度较大频率较慢,每分钟约80-100次旋推法运动幅度较小频率较快,每分钟约160-200次
【捏法】
以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治疗部位做对称性的挤压、捻动,称为捏法。
若以捏法施于脊柱,就称为捏脊法。由于此法善治小儿“疳积”,收效神奇,所以又称为“捏积法”。下面介绍捏脊法(图198)的两种操作方法。
1.医生双手呈握拳状,以食指中节的背侧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拇指伸直前置,并对准食指中节桡侧掌面,而后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图198a)。
2.医生双腕下垂拇指伸直,指面向前,与食、中两指指面相对;以拇指指端掌面分别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食、中两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图198b)。
捏脊(积)的操作一般均由龟尾穴开始,沿脊柱两侧而上止于大椎穴,一般连续操作5~6遍。结合病情,对需加强手法刺激的患儿,常用捏三提一法;
即先捏脊一遍,从第二遍起,每向前捏三次,双手在同一平面同时用力向上提拉一次;或者对重要穴位如肾俞、脾俞、肺俞诸穴位处进行提拉。在提拉皮肤时,常听到较清脆的“嗒、嗒”声,这属于正常的筋膜剥离声。
另外在捏法应用时以拇指指端掌面为力点,而不能单纯以拇指指端为力点,更不能将皮肤拧转。捏起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不易向前推进,过少则易滑脱;用力过重易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
功效: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和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佝偻病、腹泻等病症。
此法常用作小儿保健,增进食欲,强壮体质。
捏脊法除小儿推拿应用以外,对成人的失眠、神经衰弱、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等虚弱患者也同样有治疗作用。
【掐法】
用拇指指甲去按压体表治疗部位的一种手法,称为掐法,本法刺激性强,力量集中,有以指代针之意,所以也称为“指针法”。可用以急救昏厥的患者。
以拇指指甲为力点,对体表穴位进行按压。掐法操作时,宜垂直用力按压,不宜抠动,以免损害皮肤。
当掐法施用后常继以揉法,以缓和手法刺激,减轻局部的疼痛反应。掐法施用次数一般以5~6次为宜,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长时间的应用。
可适用于头面及手足部痛觉敏感的穴位,如人中、老龙、十王等穴。
功效:开窍醒脑,回阳救逆。
主治:小儿惊风、昏厥等症。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的功效与特点
小儿推拿常见问题解答
中医儿科术语通俗化解释
小儿推拿穴名释义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小儿推拿穴位图
人体骨骼示意图
人体神经与肌肉示意图
人体骨骼与肌肉示意图
如何理解“桡侧”和“尺侧”?
我们的前臂有两块骨头,在前臂的外侧(也就是靠近拇指一侧)是“桡(ráo)骨”,靠近小指一侧是“尺骨”,所以小拇指一侧又叫“尺侧”,大(拇)指一侧又叫“桡侧”。对于手指来讲,也是同样道理。
找穴位时如何量“尺寸”?
小儿推拿中所说的“寸”,指的是“同身寸”,即小儿自身身体的长度。判断小儿的同身寸,有三种方法。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做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一、推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直推法”常用于“线状”穴位。“旋推”也是只作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
二、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
三、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小儿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分别为:“拇指按法”、“中指按法”和“掌按法”。“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按揉”就是先按后揉,或者边按边揉。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
四、摩法
“摩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频率是每分钟摩动120次。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
五、捏法(捏脊)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又叫“捏脊”。从“长强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时应由下向上捏拿。捏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另一种是拇指在后,食、中两指在前。在捏脊时每捏3~5遍后,在第4或第6遍时,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称“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
六、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罗纹面、大鱼际或手掌,作用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环形揉动。一般以每分钟揉120-160次为宜。“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鱼际揉法”。用手指的罗纹面作用于穴位做环形揉动叫“指揉法”;用手掌的大鱼际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鱼际揉法”;用手掌(掌跟)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掌揉法”。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
七、掐法
“掐法”是用指甲着力重按穴位。运用掐法时要用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不得抠动而掐破皮肤。“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常用于点刺穴位,是“以指代针”之法。掐后常用拇指揉法,以减缓局部不适。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
八、擦法
“擦法”是用手掌、鱼际或食、中指二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往返的直线擦动。包括“指擦法”、“鱼际擦法”和“掌擦法”。擦时不论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返,不可歪斜;往返距离要长。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擦破皮肤。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自然,不可屏气。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
九、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的掌面夹住或贴于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转或搓摩,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可以用双掌小鱼际(手掌内侧,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夹住某部位作搓揉;也可以用单掌贴于某部位作单向搓摩。“搓法”用于上肢时,要使上肢随手法略微转动;“搓法”用于腰背、胁肋时,主要是搓摩动作。搓法常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小儿推拿按摩常见穴位图解大全zhtrcjh上传于2012-10-24|(57人评价)|24055人阅读|1135次下载|暂无简介\o"举报违规文档"|举报文档小儿推拿按摩常见穴位图解大全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穴位图解大全zhtrcjh上传于2012-10-24|(57人评价)|24055人阅读|1135次下载|暂无简介|举报文档小儿推拿按摩常见穴位图解大全偏方大全网推拿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不需要用药就,就能达到治病的作用。宝宝生病了,如果妈妈懂得一点简不仅帮助宝宝尽快治好病,还能免去宝宝打针吃药的痛苦。本期专题我们就收集了一些简单易学的小儿推拿按摩知识,让妈妈帮常用穴位视频教程常见手法穴位查询疾病按摩>给宝宝推拿按摩的常用穴位头面部(点击看大图)胸腹部(点击看大图)腰背部(点击看大图)手肘部(点击看大图)手背部(点击看大图)摩常见穴位查询阳坎宫山根(山风)人中迎香牙关(颊车)印堂耳后高骨风池天柱颈骨承浆囟门地仓穴瞳子髎穴四白穴阳白穴睛明穴天鼎穴翳风穴廉泉根乳旁中脘神阙(脐中)腹穴胁肋天枢丹田肚角水分穴期门穴肩禺穴中府穴井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腰俞七节骨龟尾长强脊柱肝俞胃俞至阳穴厥阴俞穴心俞穴命门穴三焦俞膀胱俞大肠俞关元俞经肺经肾经胃经大肠穴小肠穴四横纹(四缝穴)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鱼际交)运水人土、运土人水总筋大横纹(手阴阳)十宣(十劳宫三关六腑清天河水合谷穴少商穴甘载威灵精灵外八卦一窝风膊阳池肾顶肾纹掌小横纹小横纹神门穴眼中三里上痢三阴交解溪丰隆涌泉前承山后承山委中昆仑仆参上巨虚穴绝骨穴梁丘穴阴陵泉所谓小儿推拿,就是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法,又称小儿按摩。当宝宝吃不好、睡不香时,推拿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简单易学,对改善小儿厌食、便秘、睡眠不好等有明显的效果。查看详情小儿风热感冒的推拿治疗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婴儿手部按摩婴儿脚部按摩小儿推拿护理作用1、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如果小儿身体不适,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可以对发热、感冒、咳嗽、哮喘、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营养不良、夜啼、遗尿、近视、小儿肌性斜颈等多种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未病先防:通过按摩,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查看详情婴儿抚触护理作用婴儿头部按摩手法宝宝胸腹部按摩小儿推拿手法1、脾经位置:(1)拇指螺纹面;(2)拇指桡侧缘。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2、胃经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主治:腹泻、呕吐。操作:直推300次。3、肺经位置:无名指螺纹面。主治:胸闷、咳喘。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4、小肠位置:小指尺侧缘。主治:遗尿、尿赤。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5、六府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主治:发热、汗多、便秘。操作:直推300次。6、二人上马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操作:掐3—5次,揉30次。7、虎口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主治:感冒、牙痛。操作:拿3—5次。8、腹位置:腹部。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9、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主治:发热、咳喘。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10、龟尾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主治:腹泻、脱肛、便秘。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查看详情婴儿被动操怎么做小儿捏脊法推拿时宝宝哭闹怎么办小儿推拿治咳嗽吗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冬春季节尤为多见。症状主要以咳嗽为主,伴有发热、鼻塞、胸闷气短、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神疲等。咳嗽的治疗除了常用的中西药物疗法外,也可以结合中医小儿推拿疗法来治疗。1、父母用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有轨堆垛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5年01月事业单位题库每日一练模拟题及参考答案0124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三版)》 课件 项目三 常用网络命令
- 2025年01月2025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辅导员公开招聘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学校食堂聘用清洁工服务协议
- 烹饪工艺学(第2版) 课件 单元7味和味觉的基本理论
- 消化实验室常见检查课件
- Unit 6 How do you feel?Part B Let's talk 【知识精研】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1-甲型流感(甲流)护理查房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铝合金部件制造承包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论教育》全文课件
-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及答案含听力原文
- 肺栓塞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 委托书之工程结算审计委托合同
- 《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开展体能大循环活动》课件
-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6版)(微课版)课件 第1章认识计算机
- 压疮课件教学课件
-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GB/T 44230-2024政务信息系统基本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