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培训课件_第1页
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培训课件_第2页
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培训课件_第3页
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培训课件_第4页
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目录1、霍乱2、肠道重点传染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2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一、霍乱

3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

霍乱是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属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1、什么是霍乱?4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基本概念

根据菌体(O)抗原将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分出200个以上的O血清群(Oserogroups),仅发现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能引发霍乱。O1群霍乱弧菌1、表现型不同:古典生物型与埃尔托生物型2、O抗原不同: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O139群霍乱弧菌5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2、霍乱流行概况6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我国霍乱流行概况中国古典型霍乱始于1820年,是第1次世界大流行时由印度经印支半岛传入,至1948年停息。各次大流行均波及我国,大小流行近百次。7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我国霍乱流行概况

自1961年起,我国霍乱时起时伏,从未中止。(1961-1965年)早期流行阶段;(1966-1976年)疫情报告少,可信度低(1977-1986年)严重流行阶段;(1987-1992年)发病数、发病地区减少;(1993-至今)疫情回升;

1992年新疆发生O139群新型霍乱,海南、浙江、广东等省也发现O139群霍乱。

8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2010年全国霍乱疫情报告病例157例,无死亡实验室确诊病例124例11个省市自治区报告了疫情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省市安徽:84例江苏:34例浙江:12例9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重庆历年疫情概况1982-2008年共发生霍乱疫情66起1982-2008年累计报告霍乱病例541例,死亡13例,带菌者733例10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2003-2010年重庆市O139型霍乱疫情地区分布(13个区县)壁山万州11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

霍乱1、流行病学;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4、诊断标准;5、预防措施12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一、流行环节1、传染源霍乱是人类传染病。(1)病人轻、中、重型之分。(2)带菌者“冰山现象”.流行病学13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2、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回顾历史上古典霍乱的几次较大流行,无一不与水有关。水在本病传播中起主要作用。(2010年巴基斯坦大洪灾,WHO官员估计至少有3.6万人被认为可能罹患致命急性水样腹泻,而急性水泻正是霍乱的症状之一。)14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

传播途径(2)经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不可低估。近年发现O1群或O139群均可通过污染水产品引起传播(监测)(3)经生活接触传播。(4)经媒介昆虫传播。15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3、人群易感性人对霍乱的易感性是普遍的。显性感染占25%,隐性占75%。但病后免疫并不绝对和持久,第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16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典型病人临床表现1.泻吐期2.脱水虚脱期3.反应期及恢复期17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泻吐期剧烈腹泻、呕吐(持续数小时或1-2d)先泻后吐O1型无腹痛、里急后重及发热O139型可有发热、腹痛表现大便次数每日数次甚至数十次,重者排便失禁性状黄水样或清水样米泔样,洗肉水样粪质少,无粪臭,略带鱼腥无脓细胞呕吐喷射状,呕吐物性质与大便相仿18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脱水虚脱期(持续数小时或2~3天)脱水表现:皮肤、粘膜干皱重者: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电解质紊乱(尤其低血钾)肌肉痉挛代谢性酸中毒

19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上述症状消失,尿量增加,体力回复正常反应性发热T38~39°C

儿童多见,持续1~3天。与肠毒素吸收有关。反应期及恢复期20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增高)尿液检查(镜检:少许红、白细胞和管型)粪便检查(最重要)血清学检查:第5日出现抗体

双份血清滴度增加4倍有意义21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诊断标准

(一)确诊标准:凡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即可确诊为霍乱。1.凡有泻吐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者。

22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和腹直肌),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如条件许可时,对此类患者可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时,可以诊断。

23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3.在疫源检索中,虽无症状但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且在粪检前后各5天内曾有腹泻症状及明确的与霍乱患者的密切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等)均可诊断为霍乱患者。

24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25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控制传染源—腹泻肠道门诊对腹泻病人进行登记和采便培养是发现霍乱病人的重要方法27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预防—接触者处理严格检疫5天粪便培养每日一次,连续2天预防服药多西环素或诺氟沙星28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预防—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三管一灭”: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病人和带菌者的排泄物彻底消毒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29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预防—提高免疫力B亚单位-全菌体菌苗减毒口服活疫苗30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二、肠道重点传染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31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疫情实例:2011年5月中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首先在德国北部地区爆发,仅汉堡医院就有3496名病人被诊断为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其中852人发展为血溶性尿毒症,肾脏受到损害。这场疫情最终导致德国范围内50人死亡,在德国以外的欧洲地区也发现了76名患者。致病食物:德国已于2011年6月11日查明传染源为德国豆芽

病原:德国2011年6月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O104H4和以前发现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并不相同。32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1、定义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eE.Coli,EHEC)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EHEC分为157、26、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在1982年一次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被分离出。33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2、传播途径1.通过食物传播O157-H7大肠杆菌主要是通过污染食物而引起人的感染。

世界各地报告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爆发中,约有70%以上与进食可疑食物有关。动物来源的食物,如牛肉、鸡肉、牛奶、奶制品等是经食物传播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动物屠宰过程中这些食物更易受到寄生在动物肠道中的细菌污染。另外,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被污染也可造成爆发。34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传播途径2.通过水传播1989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发生的一起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爆发,共发病240多人。3.密切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引起O157H7大肠杆菌的传播。35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3、临床表现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潜伏期1-14天,常见为4-8天。轻者可不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或仅出现轻度腹泻。部分病人有发热或上感症状,发热为自限性,一般1-3天消退。多数患者5-10天内痊愈。重者则可引起出血性肠炎。36霍乱防治和肠道门诊临床表现1出血性肠炎在肠出血性大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