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认证程序样本_第1页
质量体系认证程序样本_第2页
质量体系认证程序样本_第3页
质量体系认证程序样本_第4页
质量体系认证程序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体系认证(注册)程序一、质量体系认证程序1.质量体系认证概念、根据和申请原则体系认证是指经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如下简称体系认证机构)确认,并颁发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如下简称体系认证证书)证明公司质量体系质量保证能力符合质量保证原则规定活动。体系认证根据是GB/T19000-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原则或其她国际公认质量体系规范。体系认证遵循自愿申请原则。2.关于从征程序体系认证申请人必要具备如下条件:①持有法律地位证明文献;②申请人已按GB/T19000-ISO9000系列原则或其她国际公认质量体系规范建立了文献化质量体系。申请人按照规定向体系认证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关于文献资料。体系认证机构应在收到认证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与否受理申请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不受理申请者,应声明不受理理由。体系认证机构受理认证申请后,应及时组织审核组实行质量体系审核(含审核准备和现场审核)工作。对外国申请人质量体系审核,体系认证机构可以依照双边、多边合同委托国外体系认证机构代理。体系认证机构应对审核组提出审核报告进行审查,决定与否批准认证,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体系认证机构自收到审核报告至作出与否准予认证决定不得超过45日。体系认证机构向获准认证申请人颁发体系认证证书。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体系认证机构应发布其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注册名录,并至少每年修订一次。3.获准认证后监督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可以按照体系认证机构规定使用其专有标志,但不得标在产品上,也不得以任何也许误以为产品合格方式使用。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对外宣传时,应精确地阐明其认证资格。在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内,浮现下列状况之一,应按关于规定重新换证。①体系认证原则变更;②体系认证范畴变更;③体系认证证书特有者变更。体系认证机构应对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质量体系进行监督检查,且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对获得体系认证证书外国申请人质量体系监督,可依照双边合同、多边合同委托国外体系认证机构代理。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需更改认证关于质量体系,应及时将更改筹划报体系认证机构。体系认证机构应依照状况决定与否需进行重新评估。有下列状况之一,体系认证机构应注销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使用体系认证证书和标志资格,收回体系认证证书。①由于体系认证规则发生变更,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不肯或不能保证符合新规定;②在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时,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未在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前足够时间内向体系认证机构提出重新认证申请;③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正式提出注销。有下列状况之一,体系认证机构应暂停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使用体系认证证书和标志资格。①未经体系认证机构批准,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对获准认证质量体系进行了更改,且该项更改影响到体系认证资格;②监督检查发现,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质量体系达不到规定规定,但又不需要及时撤销体系认证资格;③体系认证证书特有者对体系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不符合体系认证机构规定;④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未按期交纳认证费用且经指出后未予纠正;⑤发生其他违背体系认证规则状况。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在规定期间内满足规定条件后,体系认证机构取消暂停;否则,撤销体系认证资格,收回体系认证证书。有下列状况之一,体系认证机构应撤销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使用体系认证证书和标志资格,收回体系认证证书。①暂停体系认证资格告知发出后,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未按规定规定采用恰当纠正办法;②监督检查发现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质量体系存在严重不符合规定规定;③发生体系认证机构与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之间正式合同中特别规定其他构成撤销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使用体系认证证书和标志资格状况,以及取消暂停决定,应书面告知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并可予以发布。二、质量体系认证四个阶段依照质量体系认证程序,质量体系认证明行可分为四个阶段。1.提出申请申请者(如公司)按照规定内容和格式向体系认证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质量手册和其她必要信息。质量手册内容应能证明其质量体系满足所申请质量保证原则(GB/T19001或19002或19003)规定。向哪一种体系认证机构申请由申请者自己选取。体系认证机构在收到认证申请之日起60天内作出与否受理申请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者;如果不受理申请应阐明理由。2.体系审核体系认证机构指派审核组对申请人质量体系进行文献审查和现场审核。文献审查重要是审查申请者提交质量手册规定与否满足所申请质量保证原则规定,如果不能满足,审核组需向申请者提出,由申请者澄清、补充或修改。只有当文献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重要目是通过收集客观证据检查评估质量体系运营与质量手册规定与否一致,证明其符合质量保证原则规定限度,作出审核结论,向体系认证证机构提交审核报告。审核组正式成员应为注册审核员,其中至少应有一名注册主任审核员;必要时可聘请技术专家协助审核工作。表1依照受评估方职工人数,对于初次评估、年度监督和复评,就认证机构对每实体审核时所需平均审核人口数提供了指南。每次审核所用时间取决于公司类型、生产方式和质量体系完善程序。例如某一公司其大多数人员工作在单毕生产过程中,而另一公司人员也许分布在不同生产过程中,如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然而,很小公司也许不必按照所提供时间表。对特定规模某些实体进行审核所用时间多少普通可受如下方面影响:——业务类型;——生产线形式;——职工所从事工作种类;——规模与否处在某一档上限或下限;——质量体系完善限度及其内部审核程序关于状况;——体系与否稳定或需要改进。认证机构应具备指引审核时间选取程序,该程序规定应具备必要灵活性,若实际时间少于下表列出时间,应阐明因素。下表列出时间涉及了所有必要活动,涉及按GB/T19001-ISO9001实行评估和监督关于文献审查、对审核组进行简要指引、策划、审核和最后报告。但不涉及旅途时间、预审核及初始评价时间。根据GB/T19002-ISO9002进行评估(监督)所需时间可减少20%。现场审核时间应占建议时间50%以上。表1:认证机构对每实体审核时间表被认证明体职工数(人)初次评估(人/日数)年度监督(人/日数)复评(人/日数)1~4211.55~92.512.510~1931220~2941.5330~5962460~100724100~25082.55250~5001036500~100012481000~2000155102000~4000186124000~8000217143.审批发证体系认证机构审查审核组提交审核报告,对符合规定规定批准认证,向申请者颁发体系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3年;对不符合规定规定亦应书面告知申请者。体系认证机构应发布证书持有者注册名录,其内容应涉及注册质量保证原则编号及其年代号和所覆盖产品范畴。通过注册名录向注册单位潜在顾客和社会关于方面提供对注册单位质量保证能力信任,使注册单位获得更多订单。4.监督管理对获准认证后监督管理几项规定:(1)标志使用。体系认证书持有者应按体系认证机构规定使用其专用标志,不得将标志使用在产品上,防止顾客误以为产品获准认证。(2)通报。证书持有者变化其认证审核时质量体系,应及时将更改状况报体系认证机构。体系认证机构依照详细状况决定与否需要重新评估。(3)监督检查。体系认证机构对证书持有者质量体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以使其质量体系继续保持。(4)监督后处置。通过对证书特有者质量体系监督检查,如果证明其体系继续符合规定规定期,则保持其认证资格。如果证明其体系不符合规定规定期,则视其不符合严重限度,由体系认证机构决定暂停使用认证证书和标志或撤销认证资格,收回其体系认证证书。(5)换发证书。在证书有效期内,如果遇到质量体系原则变更,或者体系认证范畴变更,或者证书持有者变更时,证书持有者可以申请换发证书,认证机构决定作必要补充审核。(6)注销证书。在证书有效期内,由于体系认证规则或体系原则变更或其她因素,证书持有者不肯保持其认证资格,体系认证机构应收回其认证证书,并注销认证资格。三、质量体系认证明行过程关于技术问题阐明(一)质量体系认证原则及审核关于问题1.GB/T19003-ISO9003原则在体系认证中采用采用该质量保证模式原则进行认证前提条件是:公司不存在任何加工过程。例如清洗业、汽车加油站等。2.申请体系认证与否可见对某一模式原则要素进行剪裁?体系认证不存在“剪裁”问题。如果作为体系认证根据某模式原则中规定要素之一确不合用于申请认证公司时,则在质量手册中阐明该要素不合用本公司即可。3.质量体系文献与审核根据关系公司质量体系文献规定超过了认证根据模式原则规定,而又未指明不作认证根据时,一旦认证机构审核组发现公司体系运营中该超过某些不符合公司体系文献相应规定期,也构成不合格。4.质量体系文献运营多长时间,方可接受认证机构现场审核?质量体系文献所有规定均应付诸实行,且能提供有效运营证据,涉及应按体系文献规定做过全面内部体系审核和实行了管理评审。详细运营最短时间,应依照公司详细状况对待,不能一概而论。5.质量手册(l)体系认证机构对申请公司文献审查根据是所选用质量保证模式。(2)公司提交质量手册总体上可以是:a.按保证模式原则总体构造编写,手册章节尽量与原则条款相相应。b.按GB/T19004总体构造,结合保证模式原则规定编写,覆盖保证模式原则所有规定。质量手册中列出对照表表白手册章节与保证模式原则相应关系,同步指明超过保证模式原则内容不构成认证审核根据。(3)公司若存在质量管理手册(按GB/T19004构造)和质量保证手册(按保证模式原则构造),两本手册相应规定应一致。6.质量策划与质量筹划关系(GB/T19001,4.2)(1)质量策划是一种过程,质量策划成果需构成文献,不论是新产品还是老产品。(2)质量筹划是针对详细合同、产品、项目控制办法文献,原则上各产品都应有此文献,但形式可以多样化,繁简限度也应依照需要拟定,详细而言:a.针对老产品,筹划内容也许已经体当前关于程序文献中,此时筹划事实上已原则化,不再需要单独编制名为“质量筹划”控制文献;b.针对新产品,需要编制专门质量筹划,固然其中可引用现行程序文献。7.集团公司如何申请体系认证?这里所指集团公司是指由各种业务相对独立、但无独立法人资格分部、分厂构成集团公司。此类集团公司申请体系认证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以集团公司名义申请认证,通过认证所覆盖产品范畴来界定认证范畴;(2)也可以相应分厂、分部名义申请认证,但该分厂、分部应有证据表白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两种方式申请认证时,某些质量活动控制思路及认证审核检查范畴也许存在差别,例如,诸多此类集团公司分承包方评估工作由总部负责,若以集团公司名义申请认证,则“分承包方评估”活动作为采购要素一某些接受认证审核;若以分厂、分部名义申请认证,则此时“分承包方评估”工作自身成为一项由分厂、分某些承包出去服务。8.合同评审内容与方式(GB/T19001,4.3)(1)合同评审内容应视供方提供产品复杂限度和公司实际能力等状况而定,普通来说应涉及:供方技术能力、生产能力、采购能力、设计能力、设备能力、检查能力、运送能力、价格、交货期、数量等。对公司稳定生产产品供货而言,合同(或订单)评审内容也许很简朴,仅对公司供货能力及交货期限进行评审。(2)合同评审方式因产品不同各异,按供货数量、价格、技术复杂限度、顾客特殊规定与公司既有能力对比、生产周期等不同可分为:a.不同级别人员审批:b.会签;c.开会讨论确认;d.一次评审或合同形成阶段多次评审。(3)合同评审范畴涉及:标书、合同或订单。注:对口头订单应有评审书面证据。9.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三者关系(GB/T19001,4.4)设计评审是指在设计恰当阶段,由各关于职能部门代表评价设计规定及设计能力与否满足设计规定并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文献、图样进行审查,解决设计中局限性之处,是设计验证一种方式,但原则规定必要进行。设计验证是指通过检查和客观证据来验证设计阶段输出与否满足设计阶段输入规定。设计确认是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来表白产品特性满足特定使用规定,普通针对成品,也可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样品技型式实验原则进行检查样品鉴定不能以为是设计确认。新产品鉴定是一种设计确认方式。10.GB/T19001,417“内部质量审核”与否涉及产品审核、过程审核?若涉及如何实行?(1)从质量审核定义来看,内部质量审核就涉及产品审核和过程审核,但这两种审核并不是强制性规定,供方应依照自已产品特点来决定。(2)实行办法:a.质量体系审核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毕。过程和产品审核按规定间隔实行。b.滚动式进行,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针对不同对象:体系各要素、产品或过程,按一定顺序安排这三种审核。体系审核周期为二次审核时间间隔,不超过一年。产品及过程审核则视产品及过程特点而定。(二)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与标志关于问题1.一种体系认证机构间一种公司同步颁发一张从上体系认证证书基于公司质量体系认证所选用质量保证模式原则不同,一种体系认证机构可以同步向一种公司颁发一张以上体系认证证书。2.体系认证证书中,使用商标名称描述覆盖产品范畴考虑到商标属性及其注册管理现状,体系认证证书中不直使用商标名称来描述产品范畴,特殊状况除外。3.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1)体系认证机构专用质量体系认证标志不得直接用在产品上,也不得以其他也许误解为已获准产品认证方式使用。(2)认证机构应对质量体系认证标志使用实行恰当控制。(3)如果认证机构授权使用标志表白质量体系已获认证,供方只能按认证机构书面授权使用规定标志。该标志不可用在产品上,或作为产品合格阐明。(4)在广告和关于宣传材料中发现对认证制度不对的宣传或证书与标志误导使用,应采用恰当办法。注:办法可涉及纠正办法、证书撤销/注销、出版物侵权认证以及其她必要法律手段。阐明①由获准承认认证机构颁发、在其被承认范畴内所有证书均应带有承认机构标志。②如果某一认证机构得到了其她国家承认机构承认,认证证书应至少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机构国家承认标志,为满足市场需求,也可用作其她国家承认标志。③认证机构应制定标志使用和解决标志不对的使用文献化程序,不对的使用涉及对认证虚假声明和对其标志误用。认证机构应阐明符合GB/T19002-ISO9002体系证书不能为设计提供任何保证,且还应采用办法纠正供方或其她方误解。GB/T19002-ISO9002覆盖了设计职能或GB/T19003-ISO9003覆盖了设计过程职能声明均为误导言论。不可错误地声称某个供方通过了GB/T19000-ISO9000认证,特别是针对通过GB/T19002-ISO9002或GB/T19003-ISO9003认证供方。④认证机构应针对每一种认证制度使用不同认证标志,且享有唯一使用权。认证标志形状和图案应有明显不同,以区别于其她认证标志。⑤有认证机构应保证在其承认业务范畴内颁发证书带有承认标志。⑥质量体系认证活动中所颁发认证标志:a.不可使用在产品上、或作为产品合格阐明;b.如果产品标签明确阐明了“生产该产品质量体系通过了由承认认证证机构根据GB/T1900X-ISO900X进行认证”标志可出当前产品标签上;c.以某种方式明确阐明了“生产该产品质量体系通过了由承认认证机构根据GB/T1900X-ISO900X进行认证”,则可将标志使用在产品包装上。注:由于普通顾客对“生产”理解不确切,导致了模棱两可状况。这时,可使用针对其产品更确切词来描述认证所覆盖活动,如装配、包装、装瓶和装瓶和混合等。4.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管理规定(1)证书内容证书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证书名称(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获准认证公司名称、地址和邮政编码;——认证用原则编号;——质量体系认证所覆盖产品范畴;——证书有效期;——注册号;——认证机构名称;——认证机构盖章或其代表签字。(2)证书使用文种证书普通应使用中文打印或书写。为适应国际贸易需要,证书可同步使用中文和其她文献,也可发生与中文证书内容一致其她文种证书。(3)注册号规定格式本机构发出证书总顺序号:001,002……认证用原则代号:GB/T19001-ISO9001为A;GB/T19022-ISO9002为B;GB/T19003-ISO9003为C证书发出年份;93,94……认证机构国家资格承认注册号:01,02……****A(B、C)***(第1、2位)认证机构国家资格承认注册号:01,02……(第3、4位)证书发出年份;93,94……[A(B、C)]认证用原则代号:GB/T19001-ISO9001为A;GB/T19022-ISO9002为B;GB/T19003-ISO9003为C(后3位)本机构发出证书总顺序号:001,002……(4)内容编排证书内容详细编排由认证机构自行拟定。(5)备案认证机构拟定证书样式,在正式使用前,报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承认委员会秘书处备案。认证机构向获准认证公司发出证书同步,应将证书复印件报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承认委员会秘书处备案。(三)公司如何进行认证公司贯标与认证过程就是建立和完善质量被确认过程。要建立质量体系,必要有对的指引思想。1.质量体系需要精必设计犹如产品需要设计同样,体系也需要设计,并且要精心设计。(1)公司领导人积极参加。公司领导不能满足于“原则领导”,而要审时度势地提出体系规定和设想,投入人力和资源,贯彻政策与办法,积极地参加到此项工作中。(2)编好体系文献。质量体系设计重要体当前质量体系文献编制上,要破除文献编制上落后结识,诸如;“为应付检查和认证找几种秀才抄抄写写”等,而应采用科学态度,通过系统调查研究,遵循规定程序,群策群力将体系文献编好,并通过不断实践,修改和完善体系文献。2.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质量体系强调以防止为主,使所有影响质量因素处在受控状态,为此就应坚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指引思想。要做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就要在体系设计时对构成质量体系各要素输入和输出认真进行全面策划;在体系运营时,强调做好工作和生产前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可草率上马,仓促投产,从而挣脱老式“救火式”管理。“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是对公司和人才素质严峻考验。没有科学求实态度,缺少高度责任感和专业技能人员,是难以“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为了实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必要严格管理,严格按规定质量体系程序办事,认真奖惩考核,消除纪律松驰、马虎凑合和我行我素等不良现象,根除“做错是难免”和“缴学费”之类遁词。“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指引思想,也许并不能完全避免失误,但它可以消除人为误差,在充分发挥全体员工主观能动性基本上,使产品和管理水平达到一种新境界。3.同步做好“三个角色”(1)质量体系重点是质量活动过程控制。过程是输入转换为输出所有活动。在由输入转换为输出过程中,公司每一部门或岗位同步肩负“三个角色”——需方或顾客、供方或供应者、生产者。树立为顾客服务强烈意识。既然下道工序或下一工作程序是顾客,就应当努力以优秀工作质量和工序满足顾客需求。如果每道工序或岗位都力求使自已顾客满意,在此基本上建立起来“顾客链”必将最后保证满足市场和顾客需要。反之,如果不能满足市场和顾客需要,必然是这一“顾客链”某一环节出了问题。(2)在贯标过程中,必要依照质量体系要素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需要,展开一系列可操作性质量职能活动,并转化成公司关于部门或岗位质量职责,这事实上是活动过程分解。通过这一职能活动展开或过程分解。每个与质量关于部门或岗位拟定本部门或岗位输入与输出,即所扮演三个角色内容,并建立起过程转换机制。应当指出,每个部门或岗位输出事实上就是另一部门岗位输入,应保证这两者之间在范畴、内容和水平上均衡,解决好输出与输入之间关系,特别是加强“接口”协调。(3)实现自我控制。每一部门或岗位要立足于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实行自我设计和自我控制,努力使各类影响质量因素处在受控状态。要实现受控状态,重要是要采用有效质量信息手段发现失控和异常现象,并及时加以排除。在此过程中还应保证明现自我控制需要各类资源。4.使用原则应联系实际选取剪裁CB/T19000-ISO9000系列原则是推荐性管理原则。所谓“推荐性”,是指它不具备强制性、指令性功能,而只具备“指引性”功能,强调公司自愿采用。固然,三种质量保证模式原则如果被合同(如销售合同、认证合同)所采用,务求质量体系合用性和有效性。GB/T19000-ISO9000原则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l)各组织质量体系是不同。(2)本系列原则目不是要将各组织所实行体系原则化。(3)就满足合同需要而言,从既有体系原则中选取一种原则就可基本满足需要,依照需要也可增删若干要素,但应在合同中载明。这些观点阐明,贯彻和实行质量体系原则不是为了任何形式主义因素,也不是采用形式主义因素,也不能采用形式主义做法。应当在认真研究体系现状基本上,结合行业和公司特点,依照实际需要坚持不懈,建立健全一种有效质量体系。5.强化基本工作是建立质量体系核心GB/T19000-ISO9000系列原则概述了质量体系规范化规定,其鲜明特色是;相称多要素是阐明与质量关于基本工作规定,概括起来有三点。(1)文献和记录应管理有序。GB/T19001-ISO9001和GB/T19004-ISO9004均有“文献控制”和“质量记录”等要素,规定文献批准和发放,质量记录标记、收集、编目、查阅和归档等均应有规定控制程序,涉及文献和记录更改应通过批准,及时标记和收回作废文献等,其目在于防止文献和记录管理混乱。(2)物料和产品应管理有序。GB/T19001-ISO9001和GB/T19004有“产品标记和可追溯性”、“检查和实验状态”、“不合格品控制”、“搬运、贮存、包装和交付”以及“生产后活动”等要素,规定从原材料到成品应有必要标记,以便分清各种产品所处加工状态和检查状态,防止不同状态物料和产品混用或误用,并在搬运、贮存、包装和交付过程中进行必要质量防护。(3)建立有效验证系统。公司内验证活动是重要质量保证办法,对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绝对不容削弱或混乱。GB/T19001-ISO9001和GB/T19004-ISO9004中“检查和实验”、“检查、测量和实验设备”、“内部质量审核”和“产品验证”等要素是阐明这方面规定。公司应建立一种检查与审核完善质量验证系统,保证必须资源,涉及配备和控制所需检查、测量和实验设备。委派通过培训人员从事验证工作,以保证质量验证工作有效性。综上所述,公司如果建立了对的指引思想,贯标与认证就会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反之,则将曲折重复,事倍功半。=====================================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关系与区别一、典型产品认证制度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都是由第三方机构从事活动,两者都要对申请公司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审质量体系认证进行检查评估根据是GB/T19001或19002或19003,即ISO9001或9002或9003,国内外质量体系认证机构都是这样实行,已获得共识。产品质量认证中质量体系检查评估根据是GB/T19002。本文拟重点讨论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关系与区别。从理论上分析,产品质量认证之因此要检查评估公司质量体系,目是评估工厂与否具备持续生产符合技术规范产品能力。评估重要因素是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见ISO出版《认证原则与实践》)。质量体系认证正如GB/T19000所述:“顾客也许关怀供方质量体系中某些要素,这些要素影响供方持续按规定生产产品能力”;“质量体系认证或注册常能减少顾客质量体系评估次数和(或)范畴”。这就是说,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都规定公司建立质量体系,具备持续生产符合规定规定产品能力,两者是一致。因而,检查评估根据从总体上说也应是相似,都是三个质量保证原则。至于详细使用其中哪一种原则,产品认证由认证机构视认证产品限度拟定,体系认证由申请公司与认证机构协商拟定。从实践角度分析,产品认证中质量体系规定,取决于各认证机构规定。西方国家实行产品认证已有数十年历史,在1987年发市ISO9000系列原则前,各认证机构早就规定了对质量检查规定,显然不也许与ISO9001或9002或9003相一致,大体在ISO9002和ISO9003之间。1982年发布ISO/IEC指南28典型第三方产品认证制度通则》中规定,质量体系检查内容涉及:组织构造(含产品标记、质量审核),材料零部件(指采购质量),制造(指过程控制),质量控制和实验(含检查和实验,检查、测量和实验设。备控制),质量记录和文献(含文献和资料控制和质量记录控制)。显然,这些检查内容比ISO9003规定多,接近ISO9002规定。1988年发布ISO/IEC指南53在第三方产品认证中运用供方质量体系办法》中则引用了ISO9000系列原则,并指出:“使用本指南制定认证大纲人员,必要熟悉ISO9000系列原则。”关于在产品认证中对申请公司质量体系检查内容,该指南列举了两个实例,其中一种用于电工产品公司,需检查质量体系要素有:管理职责、设计控制、采购、需方提供物资、制造与加工、检查和实验、测量和实验设备、不合格控制、纠正办法、标记和可追溯性、质量记录。这一实例表白,在电工产品(比较复杂产品)认证中,对申请公司质量体系规定基本上相称于ISO9001。当前世界上共有两个产品认证国际组织,一种是电子元器件方面,简称IECQ;另一种是电工产品方面,简称IECEE。这两个国际产品认证组织均成立于1987年ISO9000系列原则发布之前,对申请公司质量体系规定均有各自规定。但是,IECQ于1992年初决定并已经实行了一项重大改进,即从1992年起,对申请认证公司均按ISO9002审核其质量体系;对1992年此前已经获准认证公司,规定其建立质量体系,并按ISO9002重新审核,1992年12月31日前完毕,重新审核不符合规定撤销认证证书。IECEE于1993年7月制定了03号文献《按照电工设备安全原则颁发合格评估证书互相承认IECEE体系规则程序》(草案),对制造者质量体系初次评审采用ISO/IEC指南53附录B规定规定,即上述对电工产品生产公司规定,接近ISO9001。ISO9000论坛于1992年4月举办了第二届讨论会,讨论了“各国原则化团队如何将自己现行产品认证制度与ISO9000系列协调起来以消除重复认证”问题。ISO公报报道:“为了避免重复评估,讨论会提出建议,规定各评估机构将其现行产品认证制度与ISO9000评估”和注册挂起钩来。当前有些产品认证制度正在考虑应用ISO9000系列原则作为产品认证规定之一。如果在国际范畴内,在各产品认证活动中实行这一原则,这无疑将是向协调方向跨进一大步。”依照以上状况,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质量体系认证对公司质量体系检查评估规定均以ISO9000族原则为根据。(2)产品认证中质量体系检查规定取决于各认证机构规定。(3)质量认证发展趋势是产品认证中质量体系检查评估以ISO9000族原则为根据,与质量体系认证协调起来,避免重复评估。国内质量认证工作起步晚,但起点高。《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中规定,申请产品认证公司应具备条件之一是:“生产公司质量体系符合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原则及补充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实行办法》中进一步明确:“公司质量体系符合GB/T19000或者外国申请人所在国等同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原则及其补充规定。”质量体系认证规定申请人按GB/T19000-ISO9000系列原则或其她国际公认质量体系规范建立了文献化质量体系。这些规定表白,在国内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中,对公司质量体系规定已经在行政法规和规章上协调起来。依照国内详细状况,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重要区别和互有关系可归纳如下表所示。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比较项目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对象特定产品公司质量体系获准认证条件①产品质量符合指定原则规定;②质量体系符合指定质量保证原则(普通是GB/T19002)及特定产品补充规定质量体系符合申请质量保证原则(GB/T19001或19002或19003)和必要补充规定证明方式产品认证证书,认证标志体系认证证书,认证标记证明使用证书不能用于产品,标志可用于获准认证产品上证书和标记都不能在产品上使用性质自愿;强制自愿两者关系互相充分运用对方质量体系审核成果二、公司在选取产品认证或体系认证时应考虑原则1.优先考虑申请产品认证由于产品认证已涉及对质量体系检查和评估,它即证明产品质量符合指定国标或行业原则,又证明公司质量体系符合GB/T19000-ISO9000系列原则规定,并可在认证产品上使用认证标志。体系认证通过后在产品上不能使用认证标志,消费者购买时无法区别与否通过认证。2.分两步申请认证对于某些产品品种多、范畴广公司,如对产品所有认证是非常不经济,也是不也许。在这种状况下,公司可以考虑先通过体系认证。在此基本上对某些重点产品进行产品认证时,可以免除对公司质量体系审核,只对产品进行检查。3.不适合产品认证可申请体系认证例如,没有合用于认证所需产品原则、单件小批产品、服务行业、专业设计单位等。4.必要申请产品认证国内法律、行政法规或联合规章(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关于部门联合发布)规定实行强制认证产品,必要申请产品认证。产品出口时,进口国法律、法令规定强制认证安全性产品,例如电器产品、小朋友玩具、汽车安全玻璃、汽车安全带、摩托车驾驶员头盔、某些建筑材料等,必要获得产品认证资格。5.申请体系认证产品出口时,外商只规定公司提供通过质量体系认证证明,可申请体系认证。顺便指出任何国家和欧共体都没有对质量体系实行强制认证规定,那种以为未获得体系认证资格,产品就不能进入欧洲市场或其她国际市场说法是没有依照。======================================质量体系认证国际承认一、ISO9000现象ISO9000系列原则自1987年3月问世以来,对当代工业发展产生了惊人影响,ISO秘书长L.D.Eicher将这种状况称作“ISO9000现象”。这一现象体当前如下某些事实。(1)ISO9000系列原则销售量是ISO所有原则中最多;(2)至少已有80个国家和地区将ISO9000原则等同采用为本国国标;(3)质量体系认证发展极为迅速,据国际原则化组织《ISO9000论坛》1995年第1期刊载信息,截止到1993年1月,开展体系认证国家有48个,合计发证27824张。到1994年6月,发证国家增至76个,增长了28个;发证数增至70517张,增长23971张,增长86%。(4)各国体系认证机构数目由1992年7月125个增至1995年1月321个,增长率为15%。(5)在存在体系认证机构73个国家中,已实行统一承认国家有30个,仅有一种认证机构或办事处国家有38个,两者共68个,占国家总数93%。这就是说,对体系认证机构实行国家承认制度已成趋势。(6)诸多国家和国际承认产品认证制度,如英国BSI风筝标志、日本JIS,已经把符合ISO9000系列原则作为获准特定产品认证重要规定。(7)许多政府采购商,涉及英国和新加坡国防部、美国海军部,对其大宗合同供货商提出必要获得ISO9000认证证书规定。(8)1991年10月成立了ISO9000论坛,现已发展会员2500个;ISO9000会议遍及全球。(9)ISO/IEC于1995年5月建立了“质量体系评估国际承认制度(QSAR)”。二、质量体系评估国际承认制度(QSAR)工作进展(一)QSAR产生及准备工作ISO9000系列原则于1987年3月发布后,各国体系认证机构和体系认证活动迅速发展,由于各认证机构信任限度不同,导致一种公司,特别是在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往往需要向若干国家不同认证机构申请体系认证,接受重复评估,从而形成国际贸易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ISO理事会应某些国家规定,于1992年通过了28号决策,规定ISO/CASCO向ISO理事会正式提出报告,ISO理事会据此报告通过1993年23号决策,批准建立“质量体系评估国际承认制度(简称QSAR)”并成立特别委员会研究提出详细方案。关于QSAR方案已在质量认证国际互认中做了简介。本文简介关于该项工作进展状况。1996年l月9日至19日,国际原则化组织(ISO)合格评估委员会(CASCO)第11工作组“互认合同指南”和主席顾问组会议、ISO/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AF(国际承认论坛)三方协调委员会会议,IAF会议,PAC(太平洋承认合伙组织)执行委员会会议先后在瑞士日内瓦召开。质量体系认证国际承认制度工作获得如下成果。1.QSAR组织准备QSAR组织准备重要有两项内容,即组建秘书处和管理委员会。QSAR秘书处设于ISO中央秘书处。QSAR管理委员会,于1996年5月完毕推荐工作,经ISO和IEC理事会批准后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2.QSAR技术准备实行QSAR技术前提重要有三个方面:(1)ISO/IEC指南61和62作为基本准则为加入QSAR必要遵从规定。ISO中央秘书处确认,ISO/IEC指南61《认证机构评审和承认基本规定》和ISO/IEC指南62《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基本规定》于1996年2月正式发布。(2)承认合同程序应正式拟定。依照ISO、IEC和IAF三方达到谅解,QSAR需采用《承认机构承认合同方针与程序》由IAF负责起草,经QSAR管理委员会审定后,报ISO和IEC理事会批准实行。会议已提出程序IAF最后草案,并付诸通信表决。(3)至少有10个国家承认机构申请加入QSAR。由于IAF支持建立QSAR,此条件现已得到满足。3.IAF会议形成“行业性管理体系认证制度问题”决策就某个行业特点,建立和实行特殊行业性体系认证制度,始终是人们关注一种问题,IAF会议就此问题形成决策,重要精神如下:(1)IAF支持由ISO/IEC制定管理体系原则,并用作认证根据;IAF承认对公司实行体系认证,需要具备相应行业必要能力,认证机构应建立有效管理体系保证必要专业能力,承认机构有责任对认证机构管理体系有效性实行评估并建立信心。(2)对于并非由“供方--顾客”支持国家、区域(即多国)或行业性认证制度,IAF以为也许导致重复审核,增长对资源需求,产生贸易壁垒等,因而不予勉励。(3)对于由顾客推动并得到供方积极响应行业性认证制度,IAF有条件地予以支持。关于条件涉及:不应对关于ISO/IEC管理体系原则增长或减少规定内容;应保证关于各方共同参加等。(4)对干考虑建立行业性制度任何组织,IAF规定这些组织尽早谋求IAF参加。4.PAC组织构造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CNACR成为PAC执委会成员进一步完善PAC(太平洋承认合伙组织)组织构造是PAC执行委员会会议重要内容之一,经研究决定共成立4个工作组,其中第4工作组稍后正式组建。会议还通过了各工作组规则和执委会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承认委员会(CNACR)被指定为PAC/WGZ“多边合同”工作组副组长,成为该组织五人执委会成员之一。本次PAC执行委员会会议还研究了PAC下一阶段需开展工作,涉及采用关于详细办法加强与EAC(欧洲认证承认组织)和IAF合伙与资源共享、开展PAC成员国认证(承认)工作调查,为PAC成员承认机构之间实行同行评估和互认准备评审人员等。(二)《承认机构多边承认合同方针与程序》拟定和IAFMLA管理委员会(过渡)IAF第八次全体会议及其工作组会议于1996年7月10日至12日在美国西雅图市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等21个国家承认机构、国际独立认证组织(IIOC)等4个体系认证机构多边合伙组织、美国电子协会等工业组织、国际原则化组织(ISO)中央秘书处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中央办公室等方面6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国家承认机构国际同行评审等多边互认准备工作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1.《承认机构多边承认合同方针与程序》本次IAF全会讨论批准了IAF《承认机构多边承认合同方针与程序》,该文献是IAF成员国承认机构开展国际同行评审、订立多边承认合同基本文献,共由两某些内容构成。(1)多边承认方针与程序某些,涉及引言、多边互认过程与申请程序、评审组、评审程序、多边承认合同加入、多边承认合同保持等共六章,详细规定了各国家承认机构申请并接受国际同行评审直至订立多边承认合同全过程活动内容。(2)多边承认合同(MLA)文本某些。MLA文本共由10条构成,明确规定了MLA各成员承认机构权利和义务。2.“IAFMLA管理委员会(过渡)”成立按照IAF《承认机构多边承认合同方针与程序》规定,对于各国承认机构多边承认申请、同行评审组织以及加入IAFMLA建议等工作均由MLA管理委员会详细负责管理。鉴于当前尚未订立IAFMLA,本次IAF会议决定成立“IAFMLA管理委员会(过渡)”,由该管理委员会详细组织管理首批机构申请和同行评审工作。“IAFMLA管理委员会(过渡)”共由8个国家承认机构代表构成,即美国RAB、加拿大SCC、瑞典SWEDAC、德国DAR、日本JAB、巴西INMTRO、南非SANAS和中华人民共和国CNACR。3.首批申请医同行评审工作筹划初步拟定本次IAF会议通过初步调查,将有美国、巴西、英国、荷兰、德国、瑞典、意大利、罗马尼亚、澳大利亚一新西兰、日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13个国家承认机构作为首批机构申请加入IAFMLA。为加快关于工作进程,本次全会决定:(1)首批申请文献接受截止日期为1996年9月30日;(2)MLA管理委员会(过渡)于1996年10月10日至11日在美国伦敦召开会议,对首批申请进行审查,并详细安排首轮同行评审关于工作。(三)ISO/IEC质量体系评估国际承认制度(QSAR)管理委员会初次会议ISO/IEC质量体系评估国际承认制度(QSAR)管理委员会干1996年7月召开初次会议,依照ISO、IEC和IAF三方初步达到合同,明确(1)承认机构同行评审根据基本准则是ISO/IEC指南61《认证机构评审和承认基本规定》和ISO/IEC指南62《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基本规定》(指南61和62已经发布);(2)承认机构多边承认合同(MLA)程序由IAF负责制定,经QSAR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作为QSAR程序实行;(3)加入QSAR制度国际同行评审活动由IAF组织实行,QSAR管理委员会承认IAF评审成果。QSAR管理委员会初次会议批准。——1997年7月,关于国家承认机构正式订立QSAR承认合同,加入QSAR承认制度(但此目的实现总体上取决于IAF同行评审工作进展);——QSAR标志应以ISO标志为基本构成,用于认证证书以示国际承认;——QSAR成员承认机构会费应以相应国家本国生产总值。(GDP)和贸易额为主并考虑承认认证机构数量这一因素加以计收;——QSAR管理委员会继续与IEC合伙具备重要意义。(四)PAC执委会会议和IAF第九次会议1997年1月15日至24日,太平洋承认合伙组织(PAC)执委会议和国际承认论坛(IAF)第九次会议先后在南非举办,首批国际同行评审活动各评审组正式构成,有关评审技术办法基本拟定,对关于国家承认机构现场评审活动将于1997年3月正式展开。IAF第九次会议于1997年1月20日至24日在南非举办,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承认机构及有关方面代表共76人出席了会议。本次IAF会议重要涉及选举新IAF主席;修改《IAF关于ISO/IEC指南62实行指南》草案;修改《IAF关于ISO/IEC指南61实行指南》草案;研究拟定IAF同行评审工作筹划、评审所用工作文献、同行评审过程协调等有关问题;IAF与ISO/IECQSAR之间关系协调;IAF与有关区域、国际组织(EAC、PAC、IAAC、IATCA等)联系等7项内容。1.选举新IAF主席IAF第一任主席由美国原则协会(ANSI)副主席Autery(奥特律)先生担任,奥特律先生于1996年被ISO和IEC正式拟定为ISO/IECQSAR管理委员会主席,经奥特律本人提出,本次IAF会议决定改选IAF主席。经关于代表提名,荷兰承认理事会(RVA)总经理官德莱克先生和澳大利亚一新西兰联合承认制度(JAS-ANZ)总裁霍伯特先生作为候选人,由IAF全体成员机构代表举办大会书面计名投票,选举RVA宫德莱克先生为新一任IAF主席。2.IAF实确指南按照ISO/IECQSAR和IAF关于规定,关于国家承认机构与否可以加入ISO/IECQSAR国际承认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