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抒情诗《海韵》_第1页
徐志摩抒情诗《海韵》_第2页
徐志摩抒情诗《海韵》_第3页
徐志摩抒情诗《海韵》_第4页
徐志摩抒情诗《海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徐志摩抒情诗《海韵》《海韵》

作者:徐志摩

“女郎,单身的女郎,

你为什么留恋

这黄昏的海边?——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回家我不回,

我爱这晚风吹:”——

在沙滩上,在暮霭里,

有一个散发的女郎——

徘徊,徘徊。

“女郎,散发的女郎,

你为什么彷徨

在这冷清的海上?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听我唱歌,

大海,我唱,你来和:”——

在星光下,在凉风里,

轻荡着少女的清音——

高吟,低哦。

“女郎,胆大的女郎!

那天涯扯起了黑幕,

这顷刻间有恶风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看我凌空舞,

学一个海鸥没海波:”——

在夜色里,在沙滩上,

急旋着一个苗条的身影——

婆娑,婆娑。

“听呀,那大海的震怒,

女郎回家吧,女郎!

看呀,那猛兽似的海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海波他不来吞我,

我爱这大海的颠簸!”

在潮声里,在波光里,

啊,一个惊慌的少女在海沫里,

蹉跎,蹉跎。

“女郎,在哪里,女郎?

在哪里,你响亮的歌声?

在哪里,你窈窕的身影?

在哪里,啊,英勇的女郎?”

黑夜淹没了星辉,

这海边再没有光线;

海潮淹没了沙滩,

沙滩上再不见女郎,——

再不见女郎!

①此诗发表于1925年8月17日《晨报·文学旬刊》。

叙述型抒情诗在徐志摩诗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海韵》即是其中一首。在这类诗的

写作中,作为叙述的语言无可避开地对阅读构成一种逼迫。这种逼迫来自现代诗——因

为在传统的叙述诗中,比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中,叙述语言与抒情语言从不

同层面出场、一目了然,而叙述所叙之事是已然发生或可能发生之事。而在现代诗,比

如徐志摩这首《海韵》里,叙述语言和抒情语言二位一体,只有全盘通读之后才能定夺

语言的叙述功能。况且,更本质意义的区分在于,现代的叙述型抒情诗叙述所叙之事,

并非一种直接生活阅历或可能用生活加以验证的阅历(当然并非不行以想象)。

《海韵》这首诗毕竟告知了我们些什么呢?

诗歌语言的口语化、抒情倾向,意象的简洁清亮,情节的单纯和线性绽开,当阅读

结束时,完整的情节交待才把诗意表达予以拢合。单身女郎徘徊——唱歌——急舞婆娑

——被淹入海沫——从沙滩消逝。这并非一个现实中失恋自殁的故事。然而,说究竟,

徐志摩又用了这样或类似这样故事的情节。徐志摩的这类诗仍是接受了传统叙事诗的基

本构思模式,即人物有出场和结局,情节有起伏高潮。但是,这个人物是虚拟化的人物,

这个情节是放大的行为“可能”。在《海韵》里,单身女郎并不要或可以不必包含生活

意味、道德承诺、伦理意愿,她既不象刘兰芝也不象花木兰,也不是现实生活中详细的

“某一个”,她只是一种现代生活中的“可能”,因此,这个她的徘徊、唱歌、婆娑、

被淹和消逝,只不过是“可能发生的行为过程的放大。”这正是《海韵》的全新之处。

女郎、大海和女郎在大海边的行为大事都由于是悬置的精神现状的象征而显得非常逼迫、

苍茫。由于象征,叙述语言能指意义无限扩张,整首诗远远超出了传统叙述诗的诗意表

达。虽然《海韵》的语言相当简洁单纯,其包涵的蕴含、宽度和简单性却可以在阅读中

反复被体验、领悟。

在第一节中,散发的单身女郎徘徊不回家,令人牵念,而她的回答仅是“我爱这晚

风吹。”大海如生活一样险恶,又永久比生活神奇,它的永恒性令人神往。远离生活的

孤独的女郎要求“大海,我唱,你来和”,其要求不仅大胆傲慢,而正因其大胆傲慢,

对永恒的执著才显坚决。因此当恶风波来临,她要“学一个海鸥没海波”。海鸥是大海

的精灵,精神和信念是人类的翅羽,女郎虽然单薄,她的信念却坚决不移。但无情的大

海最终要淹没这“爱这大海的颠簸”的女郎!与大自然和永恒的搏斗是一场永恒的搏斗。

女郎的“蹉跎”由此变得悲凉。然而,莫非女郎真正被击败、彻底消逝了吗?在海明威

的《老人与海》里,老人空手而归,“人是不能被战胜的”精神却从今布满了人类心灵。

茨威格的散文名篇《海的坟墓》以音乐的永恒旋律讴歌了人类不灭的追寻意志。徐志摩

的《海韵》最终以急促的呼寻、形而上的追问、浓郁的抒情将全诗推向高潮,留给读者

的是宽阔的、深远的思想空间。

“女郎,在哪里,女郎?/在哪里,你响亮的歌声?/在哪里,你窈窕的身影?/

在哪里,啊,英勇的女郎?”寻求过,搏击过,唱歌过,因此才称得英勇,因此仍将被

讴歌,再成为追寻的源头!《海韵》是在最终一节杰出地完成了海的永恒韵律的仿照。

徐志摩《海韵》构思对传统叙述诗模式的借鉴或许使他最终没有创构一种新的叙述

抒情表达方式,这当然是很大的圆满。但就《海韵》这首诗而言,表达方式仍有自己的

独特之处。一方面诗人对诗歌的“故事性”有着倾心的沉迷,另方面他又并没有以叙述

者“我”的方式在诗中消失,他不但不对“我”作出表达,而且将我隐在整个故事后面,

让故事在两个人物的抒情对白中从容不迫地绽开。这样,就使叙述型抒情诗的诗意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