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生物精准突破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2E/3A/wKhkGWX3GX-AJytoAAEmrNCL9o0792.jpg)
![2025届新高考生物精准突破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2E/3A/wKhkGWX3GX-AJytoAAEmrNCL9o07922.jpg)
![2025届新高考生物精准突破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2E/3A/wKhkGWX3GX-AJytoAAEmrNCL9o07923.jpg)
![2025届新高考生物精准突破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2E/3A/wKhkGWX3GX-AJytoAAEmrNCL9o07924.jpg)
![2025届新高考生物精准突破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2E/3A/wKhkGWX3GX-AJytoAAEmrNCL9o079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生物精准突破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标要求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的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5.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6.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7.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科.网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在
和
之间的循环过程,又称为
。
概念解析:①“生态系统”指:
。②“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而不是单质,也不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蛋白质、糖类、脂肪等。③“循环”:指组成元素在
和
之间的反复利用,而不是仅生物群落中。④特点:
。C、H、O、N、P、S等元素生物圈化学元素全球性、循环往复运动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2.物质循环的图解分析(1)碳的存在形式及循环形式: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
。②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
。③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的形式是
。④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是
。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二氧化碳食物链(和食物网)(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碳进入生物群落:
。②碳出生物群落:
、
和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
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通过
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光合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3.温室效应P63页《与社会的联系》(2)危害(1)主要原因①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②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极地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缓解措施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②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量);
③提高秸秆还田率,提高土壤储碳量。【易错点拨】2.绿色植物在碳循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故与上述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
。1.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即CO2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是双向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网)传递时,是单向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含碳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含碳有机物分解为CO2叶绿体、线粒体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稻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输出不断减少,需及时补充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范围特点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生物圈主要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的形式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往复运动沿食物链、食物网单向流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二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②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③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联系过程形式6.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2)物质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如DDT、六六六等。重金属:如铅(Pb)、镉(Cd)、汞(Hg)等。(3)发生生物富集的物质的特点:①在环境和生物体中存在形式是比较______的;②必须是生物体能够______的且________的;③在生物代谢过程中是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吸收不易被分解不易排出(4)生物富集的主要途径——______________食物链、食物网(5)生物富集的特点:
①食物链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的浓度
;
②全球性。越高【典例1】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D与B间以及D与C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丙图中B所处的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C.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丙所代表的生命系统层次分别属于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D.图乙中B取食A占的比例由1/2调整为5/6,则A供养的B数量是原来的2.2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D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A项:
淋巴细胞(血细胞)的细胞内液可以与淋巴(血浆)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生产者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分解者不属于捕食关系(生态系统)【思考】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桑树等,但是在管理该鱼塘过程中还要定期往水体中投入饲料,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其原因是什么?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要,且需不断地输出经济鱼类,而其中的元素无法及时返回该生态系统。1.实验原理: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分解者。分解速度主要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关。2.参考案例1提出问题实验假设实验设计自变量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现象结论分析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腐烂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对土壤高温处理(灭菌)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状态)相同时间内对照组落叶腐烂,实验组不腐烂土壤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探究·实践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实践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参考案例2提出问题实验假设实验设计自变量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现象加入碘液A1B1加入斐林试剂A2B2结论分析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吗?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A杯中加入适量淀粉糊+30mL土壤浸出液B杯中加入等量淀粉糊+30mL蒸馏水不变蓝变蓝产生砖红色沉淀不产生砖红色沉淀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
检测】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A.a>c=bB.c>b>aC.c=b>aD.a>b>cD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物理信息(1)概念:
自然界中的
等,通过
传递的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物理过程(2)信息来源:
可以是
,也可以是
。非生物环境生物个体或群体(3)信息感受部位:①动物的
;②植物的
;眼、鼻、耳、皮肤等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如光敏色素)等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化学信息(1)概念:
在生命活动中,生物还产生一些可以
。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2)实例:如植物的
以及动物的
,昆虫、鱼类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的
等。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性外激素信息素3.行为信息(1)概念:动物的
,主要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能够向同种或
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特殊行为异种(2)实例:
蜜蜂跳舞、鸟类的“求偶炫耀”、孔雀开屏、豪猪竖刺等。(3)来源:动物的特殊行为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法技巧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进行信息交流。二.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特点:1.生物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
例如:孔雀开屏(行为信息):鸣叫(物理信息):食草动物远处通过识别植物的绿色(物理信息):近处通过植物的气味(化学信息):求偶与同类交流搜寻食物辨别和摄取食物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
例如:犀牛与牛椋(liánɡ)鸟,鸟的鸣叫与跳跃提醒犀牛附近有危险情况。二.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特点:3.信息传递的方向往往是双向的。*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三.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在个体水平上,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在种群水平上,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3.在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四.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化学防治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①利用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③人们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生物防治特点:没有直接杀死生物,也没有造成环境污染。6.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归纳提升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途径地位联系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典例1】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仅限于同种生物B.信息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C.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E.利用生长素类调节剂2,4-D杀死单子叶农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F.在农业生产中,可利用信息传递的原理进行害虫的防治G.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被捕食者种群来说是不利的H.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提到的信息的种类是生物的行为信息F同种生物或异种生物×也可来源于生物2,4-D是化学物质,属化学防治,不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都是有利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物理信息B项: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收支负反馈调节(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或恢复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限度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核心影响因素保持恢复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受到破坏,恢复原状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稳定性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一般为负相关关系恢复力稳定性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注意:环境恶劣地带的生态系统(北极冻原、荒漠),往往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比较弱!【思考】(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________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由于物种组成成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________。(2)某一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________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________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相反低抵抗力恢复力(3)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或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76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考点四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小型生态缸(瓶)实验流程:2.设计和制作生态缸的要求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一般是
的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
,成分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
.
②保持生态缸内温度;③便于观察生态缸宜
不宜
,缸中的水量应
,要留出一定的
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
光封闭生命力透明小大适宜空间散射齐全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①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4.结论:(1)人工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但不是永久;(2)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生态缸或瓶中生态系统要保持稳定,需要具备下列条件:②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且三者的数量应保持一定比例。①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即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是否合适)【检测】下图为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教材P80)(1)在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在河流的AB段上,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等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行学习与研学活动安排计划
- 社会实践小班社区活动的开展计划
- 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管理计划
- 2025年企业管理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肝四联制剂合作协议书
- 跨国业务数据转换合规指南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设计合作协议
- 服装设计行业服装设计版权协议
- 2025年抗帕金森病药项目建议书
- Pipemidic-acid-trihydrat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肿瘤化疗腹腔注药
- 项目式学习指导手册:每个教师都能做PBL
- 机械基础 第三版 课件 (郁志纯) 模块八 液压传动
- c语言 谭浩强 课件
-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装置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保育师(四级)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
- 骨科业务查房
- 洗涤塔操作说明
- 名词 名词的定义分类(70张)
- 故障处理记录和总结分析表
- 墨点美术:芥子园画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