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三)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_第1页
专题3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三)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_第2页
专题3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三)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_第3页
专题3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三)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_第4页
专题3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三)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备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三)(为、所、以、焉、则、乃、何)十二、为1.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同”“跟”等。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向、对例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例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例句: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例句: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句: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例句:为天下唱。《陈涉世家》(4)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目的,可译作

“为了”。例句: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2.用作动词(1)判断动词,相当于“是”。例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动词读wéi“做、担任、成为、制作”等。例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例句:吾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此外,依据语境的不同,还可以灵活翻译为相应的词语。例句: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心理活动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做,当例句: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做例句:自以为不如。《邹忌》——和“以”连用,译为“认为”例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是“为了”,第二个译为“接受”)例句: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作为例句: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记》——成为十三、“所”1.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例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2.“所”和“以”连用。(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的方法”、“用这些来”。例句: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例: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可译为“被……吞掉”)(《童趣》)4.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例句:问所从来(《桃花源记》)处所,地方例句: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5.用作名词,适宜,适当的处所或位置。例句: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十四、以1.用作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例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例句: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等。例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按照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按照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按照例句: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凭借例句:君以五十里之地长存《唐雎不辱使命》——凭借(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例句:必以分人。《曹刿论战》——把例句: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把例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把例句: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把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拿例句: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用例句: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用例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用例句: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用2.用作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例句: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例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例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十五、“焉”1.用作代词(1)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可译为“哪”“哪里”例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用作句末语气助词,表示陈述、疑问、反诘、感叹语气,可译为“了、啊、呢”。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感叹语气)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疑问语气)例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肯定语气)例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肯定语气)(3)相当于“之”,可译为“他”“此”例句: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2.用作兼词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此”“于是”,可译为“在其中”“在这里”“在那里”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例句: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十六、“则”1.用作副词。(1)译为“就”“就是”例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鱼我所欲也》)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固定结构,译为“如此,那么”。例句: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例句: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例句:则凡可以得生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作连词:(1)转折关系,译为“可是、却、但是”。例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2)选择关系,常和“非,不”相呼应,译为“不是……,就是……”。例句: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3)承接关系,译为“就、便”例句: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例句:淫漫则不能励精《诫子书》十七、乃1.用作副词(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于是”。例句: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例句: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例句:乃入见。……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2)译为“才”例句: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例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军细柳》(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例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例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例句:此乃真英雄(将军)也。《周亚夫军细柳》2.用作代词,译为“你、你的”。例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用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例句: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十八、“何”1.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何”用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例句: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3)“何”用作宾语,可译为“什么”“哪里”。例句:子何恃而往?(《为学》)2.用作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句: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