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四)(浙江版)(解析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四)(浙江版)(解析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四)(浙江版)(解析版)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四)(浙江版)(解析版)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四)(浙江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四)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个小(zha)根中国大地的时代楷模,他们不忘初心,守志不

渝(yd),用自己的一片片热忱留下无限感动,向世界书写着可望而不可及的中国高度。

B.网(men)热的天气难免令人心生焦躁,但年轻人的抉择总让感到欣慰,无论是烈日炎

炎,还是汗流淡(jid)背,他们总能在山清水秀、美丽纯朴的乡村寻找到诗意的归宿。

C.历史的教训总是容易忘却的,近期坐落在西亚的巴以冲突再起动荡,一边是曲(xid)淋

淋的肆意抢掠,一边又是翻箱倒箧(qie)的坑蒙拐骗,曾经沉寂的夜空充斥了炸弹的火光,

热爱和平的人们期待早日渡过难关。

D.“人生无彩排”可谓鞭辟入里,每一次的崭雷(lou)头角,每一次的砥砺前行,都是一种

修行,我们何不量体裁衣,孜孜不倦,为自己赢得一份美好未来的入场券(quan)呢?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可望而不可及”的“及”书写错误,应为“即”;

B.“汗流淡背”的“淡”读音错误,应为“位”;

D.“崭露头角”的“露”读音错误,应为“坨”。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在对人与自然、以及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上,中国传统的审美主张“天人合一”,而

西方传统的审美则强调“主客二分”。这一点不仅是中西方诗画关系等美学观点草咨?目的根

本原因,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成因。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讲求分

别与对抗。

【乙】形成这种观照方式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文明类型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国的古

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

洋文明。农业本身是和自然紧密相连的.因此中国人对和自己生存、命运仔盛相卷的自然,

便生制出一种独特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而这种赞美和热爱的情感又被中国本土的道教发挥到

极致。[丙]道教崇尚自然,主张虚无,并且富于玄想,认为圣人精神修养的最高境界就在

于将整个自然宇宙与自身统一起来。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B.迥然不同C.休戚相关D.生发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答案】2.C3.A

【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对”,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此处的对象为“人与自然,以及主客体关系”,使用正

确。

B.“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此处指中国传统的审美主张与西方传统的审美的差别很大,

使用正确。

C.“休戚相关”,指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关系一致。在这

里不能用来形容与自然的关系。使用错误。

D.“生发“,滋生;发展。语境说的是情感的滋生,使用正确。

故选Co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甲处,“人与自然”与“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之间有“以及”表并列关系,中间的顿号去掉。

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克服部分考生去苦趋乐、不希望在大学苦读的问题,“强基计戈『’的培养改革就能切实落

地,既可为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培养生力军,也能助推社会形成更加完善的成才观。

B.从“生产锈带”到“生态绣带”,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绿进沙退”,中国推动生态保

护和修复工作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C.“人脸识别第一案”让杭州成为全国首个明确禁止物业强制人脸识别的城市。期待本案的

“尺寸之功”,能够发挥影响性诉讼的示范意义,进而推动个案正义转向制度正义。

D.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城市的名片,也是留给未来的印记。中国建筑史上有很多经典,

也不乏兼收并蓄的成功案例,成为一份给地球的礼物。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克服”和“问题”搭配不当,将“克服”改为“解决”。

B.“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绿进沙退”,语序不当,先“绿进沙退”,然后“人沙和谐”。

D.前句主语为“中国建筑史上“,”成为一份给地球的礼物”主语残缺,应在此句前加“经典建

XRJO

故选c。

5.以下为某同学为“红五月”拟写的发言稿片段,请找出加点词运用得体的一项(3分)

大家好!一百多年前“五四”的号角仿佛还在耳畔,而今,“五四”的火炬已然传递到我们

手中,一年一度的“红五月”盛会将为我们搭起青春的舞台。历史剧大赛拉开“红五月”文化节

的帷幕,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唇怀先辈;模拟政协将目光投向社会,我们有机会聆听同龄人的

智慧方案;在传统项目大合唱上,高一高二的同学们将:坎儿唱响青春的乐章。届时,学生

会也会有幸运福袋罐阳给大家。

同学们,“红五月”文化节的圆满成功,需要所有人的勤力即f让我们携起手来,展现

独一无二的青春风采!

A.感怀B.一块儿C.馈赠D.勒力同心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感怀:有所感触而怀念。语境与“先辈”搭配,讲怀念先辈,使用正确。

B.一块儿:指一夫一妻或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口语化,此处用于“同学们”,且是发言稿,需

要用书面语,如“一起

C.馈赠:本义是以食物送人,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也指赠送的东西、礼品。是敬语。

此处是学生会赠送福袋给大家,是同学之间的赠送,不能用敬辞,可以改为“赠送”。

D.勤力同心:形容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偏重在“同心”,一般用于政治场合。此处用于“同

学们”,改为“齐心协力”即可。

故选A。

6.阅读下面的处警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注】处警:指接到指令或报警之后,前去现场处置紧急或危险情况,并向报警人或当事人

了解情况。

(1)用一句话概括“技防报警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不超过15个字。(2分)

(2)简要评价处警的工作机制。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

字。(4分)

【答案】(1)发送报警信号,接收处警反馈。(2)①信息处理快速完整,既能接收报警信号、

分辨警情正误,又能反馈处警结果。②行动反应灵敏有力,接收报警信号后能迅速行动,根

据警情实际,快速采取相应措施。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

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

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

求。

本题,笫一问,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技防报警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根据流程图,连接技防

报警服务中心的有两项内容,一项箭头向外,“收到报警信号”,箭头向外是指将收到的报警

信号向外发送。一项箭头向内,有两个箭头,内容都是“信息反馈”,箭头向内是指接收信息

反馈。因此,可以概括为:发送报警信号,接收处警反馈。

第二问,要求简要评价处警的工作机制。认真审题,注意是“评价”而非"说明这需要在看

懂流程图的基础上对其具备的功能评价。其主要功能集中在信息方面和行动方面。在信息处

理方面,注意看流程图中的信息类内容,“收到报警信号”“误报警情”“真实警情”的“信息反

馈”。据此,可以看出,既能接收报警信号、分辨警情正误,又能反馈处警结果。可见,信

息处理快速完整。行动反应方面,先看图中相关内容,“出警”“现场察看警情”“控制现场制

止犯罪”“移交辖区派出所据此,可以看出,接收报警信号后能迅速行动,根据警情实际,

快速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概括为:行动反应灵敏有力。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10分)

一般人对于传统常有牢不可破的迷信。一句话经过几千年人所公认,我们就觉得它总有

几分道理,比如“意在言先”“情感思想是实质,语言是形式”之类的话,都已经有很久远

的历史,现在我们说它是误解,一般人会问:“何以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不谋而合地陷到这个

误解中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许多人误解情感思想和语言的关系就因为有一个第三者一一文字一一

在中间搅扰。语言是思想和情感进行时,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之一种,不过语言和其他生

理和心理的变化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它们与情境同生同灭,语言则可以借文字留下痕迹来,

文字可独立,一般人便以为语言也可以离开情感思想而独立。其实语言虽用文字记载,却不

是文字。在进化阶段上,语言先起,文字后起。原始民族以及文盲都只有语言而无文字。文

字是语言的“符号”,符号和所指的事物是两件事,彼此可以分离独立。由此,语言和文字

的关系是人为的,习惯的,而不是自然的。

有人也许要问:除了惊叹语类和谐声语类之外,语言又何尝不是人意制定、习惯造就的

呢?比如“饭桶”两个字音和它所指的实物也并无必然关系。这个实物在各国语言中各有各

的名称,便是明证,写下来的符号模样是文字,未写以前口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也还是文字。

语言和文字未必有多大差别吧?

这番话大体不错,不过分析起来,也还有毛病。口里说的声音或心里想的符号模样(字

形),就其为独立的声音或符号模样而言,还是文字,还不能算是语言。语言是由情感和思

想给予意义和生命的文字组织。离开情感和思想,它就失其意义和生命。所以语言所用的文

字,就其为文字而言,虽是人意制定,习惯造就的,而语言本身则为自然的,创造的,随情

感思想而起伏生灭的。语言虽离不开文字,而文字却可离开语言,比如散在字典中的单字。

语言的生命全在情感思想,通常散在字典中的单字都已失去它们在具体情境中所伴着的情感

思想,所以没有生命。文字可以借语言而得生命,语言也可以因僵化为文字而失其生命。活

文字都嵌在活语言里,死文字是从活语言所割下来的破碎残缺的肢体,字典好比一个陈列动

植物标本的博物馆。

语言对于情感思想是“征候”,文字对于语言只是“记载”。语言可有记载,而情感思

想通常无直接的记载。但是情感思想并非不能有直接的记载。留声机蜡片上所留的痕迹,电

气反应测验仪上所指的度数,都是直接记载情感思想的。文字对于语言的关系其实还没有这

些器具所记载的痕迹,对于情感思想之密切,因为同样语言可用不同的文字符号代替,而同

样情感思想在上述各器具上所记载的痕迹是不能任意改动的。我们把这类痕迹和情感思想混

为一事尚且不可,把文字和语言混为一事于理更说不通了。

一般人误在把语言和文字混为一事,看见世间先有事物而后有文字称谓,便以为吾人也

先有情感思想(事物)而后有语言;看见文字是可离情感思想而独立的,便以为语言也是如

此。照这样看法,世学间就先有情感思想,而后用本无情感思想的语言来“表现”它们了,

情感思想便变成实质,而科语言配合的模样就变成形式了。他们不知道,语言的实质就是情

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网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

无先后内外的关系。如果他们肯细心分析,就会知道这是很明白的道理。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有删减)

7.下列对材料中“语言”“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语言,是一种文字组织,也是情感和思想进行时发生的诸多生理和心理变化中的一种。

B.活文字都嵌在活的语言中,死文字往往是从活语言割裂出来的残缺不全的肢体。

C.语言本身是自然创造的,随思想情感起伏生死,离开思想情感就失去意义。

D.“意在言先”“文字可独立”,这两种说法其中一种是合理的,另外一种是学习者的误解。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

A.既然世间先有事物而后有文字称谓,那么人类的语言自然是在思想情感之后产生。

B.“饭桶”这一实物在各国语言中有不同的名称表示,足以说明语言和文字没有多大区别。

C.散在字典中的单字没有生命,是因为它已经失去了在具体语境中所体现的情感思想。

D.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相较于电气反应测验仪上所指的度数与情感思想的关系更为密切。

9.如何消除情感与语言关系的误解?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4分)

【答案】7.C8.C

9.①祛除对某些固有传统的迷信意识。

②破除第三者一一文字的干扰。

③对于语言实质(形式)与情感思想实质(形式)的关系,要仔细探究分析。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括含义的能力。

C.”语言本身是自然创造的“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语言本身则为自然的,创造的”。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原文的表述是“一般人误在把语言和文字混为一事,看见世间先有事物而后有文字称谓,

便以为吾人也先有情感思想(事物)而后有语言……”,可见选项内容是误解。

B.“足以说明语言和文字没有多大区别”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这番话大体不错,不过分析起

来,也还有毛病

D.”更为密切”错误,依据“文字对于语言的关系其实还没有这些器具所记载的痕迹,对于情

感思想之密切”可知,应为“更加疏远”。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一般人对于传统常有牢不可破的迷信”可概括为:祛除对某些固有传统的迷信意识。

依据“许多人误解情感思想和语言的关系就因为有一个第三者一一文字一一在中间搅扰''可

概括为:破除第三者一一文字的干扰。

依据“他们不知道,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网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

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如果他们肯细心分析,就会知道这

是很明白的道理''可概括为:对于语言实质(形式)与情感思想实质(形式)的关系,要仔

细探究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0-13题。(20分)

其实他是个小孩

申赋渔

清明节刚回到老家,有人就在院子外面大声地喊:“大鱼儿家来啦。”

是“跟斤儿”,我赶忙出门给他递烟。跟斤儿是我二爷爷的小儿子。我叫他跟斤叔。他的

哥哥生下来时有十斤重,就叫“十斤儿他出生时是1957年,生下来骨瘦如柴,也没有称,

就随着他哥哥的名字,叫跟斤儿——跟在十斤儿后面出生的小东西。

“好,长得壮了。”跟斤儿从头到脚打量着我。在乡下,看人胖了,就说长得壮。不过现

在胖的人多了,乡亲们也知道用壮夸人不妥当,说的人少了。跟斤儿不管,照样这般夸每个

从城里回来的人。

“还好,不壮。“我应酬着他。跟斤儿说什么,没人跟他计较,乡邻们说他是个“没头绪”

的人,没头绪,就是乱七八糟,无从说起。我每次回家,都能听到有关他的笑话,他是村里

人茶余饭后最开心的话题,同时他又是全村消息最灵通的人。他自己身上发生的稀奇古怪的

事,也是接连不断。他不说自己,可是不说别人也知道。

人们总会当面问他:“跟斤儿,你怎么就从桥上跌到河里去了呢?让人的,让人的。”

他不说自己喝多了酒。他骑车驮着两筐收来的废铜烂铁,避让一个过桥的老人,冲过桥栏掉

到河中心,差点淹死。

“跟斤儿,你杀猪怎么让猪满地跑呢?“他跟屠夫吹牛,自己的刀使得如何厉害。屠夫寒

把刀给他,让他动手,他吓得双腿直抖。

有跟斤儿的申村是生动的,热闹的。他总是让这个日渐衰败沉寂的村子,时不时地发出

欢笑。人们嘲笑他,有些可怜,有些轻蔑,又有着一种善意的宽容。跟斤儿不在意。他总是

嬉皮笑脸,说再严肃的话题,也是一脸不正经的样子。

大伯去世的时候,我从南京赶回来,在他灵前磕了三个头。跟斤儿站在旁边,大声嚷嚷

着:“这几个头磕得好,响。”他本心是想夸赞我,却让人不知道怎么接话。他说话就是这样。

十多天前我回乡祭祖,刚到家不久,跟斤儿就来了。“跟斤儿,在我家吃饭吧。”母亲

开始把饭菜端上桌。跟斤儿掉头就跑:“不了,我家去吃。“哪家有热闹,跟斤儿往哪家跑,

大大咧咧地坐下来,毫不见外地跟人天南海北地胡吹。一到吃饭,他转身就走。赖在人家吃

饭,会被人骂“没意思”。不在人家吃饭,是他的原则。

跟斤儿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借钱必还。跟斤儿是村里最穷的人,常常要借债度日。不过

他说哪天还,这一天到天黑了,他也一定会来还钱。也因为这个原则,跟斤儿对自己的贫穷

与借债,从不觉得惭愧,他在谁的面前都抬得起头来。人们借钱给他,并不只是因为他讲信

义,而是他的热心。村里哪家有事要帮忙,他一喊必到,做完就走。

“跟斤儿。我家西边那块地,帮忙耕一下呢。”

“跟斤儿,我家屋后面那棵树不行了,有空你来帮忙锯一锯。''

“跟斤儿,明天陪我到黄桥去买几只大缸啊。”

他都答应。村里年轻人太少了,跟斤儿六十出头,算是留在村里最年富力强的人了。几

乎家家都剩下老弱病残,只能彼此扶持。跟斤儿是所有人得力的好帮手,都是乡邻,平时都

是杂七杂八的小事,不好算工饯。有时给他一包烟,有时给他一瓶酒。这些他要,收下来,

乐滋滋拿回去,给他的老婆。他的疯子老婆既抽烟,又喝酒,瘾很大。

大家都喊他的老婆叫“蛮子”,蛮子是跟斤儿捡来的老婆。蛮子一个人坐在十字路口哭,

身上衣服破破烂烂,脸上肮脏不堪。许多人围着,问这问那,她一句话不说。跟斤儿挤过去:

“跟我回家好不好?”女人点点头,跟斤儿就把她带回家。跟斤儿四十多岁,家里穷,一直没

娶到老婆。

捡到老婆之后,跟斤儿不再东游西荡,很卖力地干活挣饯,给蛮子买奶粉,买麦乳精,

还买了一身新衣服。这些,他自己从来都是舍不得的。过了一年,仍然一句话不说的蛮子竟

然养得白白胖胖,给他生下一个女儿。跟斤儿对这个女儿爱若掌上明珠,天天抱在手里。孩

子刚出生,蛮子竟然开口说话了,只是说的话没有人懂。蛮子只让跟斤儿抱自己的女儿,别

的谁也不让。邻居家一个小男孩来玩,用手想摸摸这个可爱的小宝宝。蛮子从桌上拿起一把

菜刀就朝他砍过去,幸好旁边有人一拉,只是砍伤了男孩的耳朵,鲜血直流。大家这才知道,

蛮子是个疯子。

跟斤儿四处借钱给蛮子治疯病,治了两年,终于有所好转。时而清醒,时而疯癫。一次

偶然,跟斤儿发现她会写字。两人用笔对话,才大概弄明白蛮子的身世。

蛮子是湖北人,大学没考上,同班考上的同学请大家去吃庆贺的酒席,她也去了,喝了

两杯酒,她就疯了。家人把她关在家里,一不小心让她跑了。一路怎么流落到江苏,她记不

清,不过她记得老家的地址,记得父母兄弟的名字,跟斤儿赶紧给她的家人写信。一个多月

后,蛮子的父亲赶来申村,看跟斤儿真心对自己的女儿好,也就认了这个女婿。留下几百元,

吃了一顿饭,走了,走了就没有再来。

清明节一过,我就离开申村回了南京。今天是谷雨,父亲给我打来电话,说跟斤儿死了,

被车撞死的。

跟斤儿在西村一户盖新房的人家做了一天的苦力,黄昏时才回家。之前每天晚上他都去

河里抓黄鳗。近些年,村子周边的小河都填了,这个活儿就断了。蛮子要治病,每天都要吃

药,他不能不没日没夜地挣钱。他又去田地里挖蚯蚓,有人专门收购。他去镇上送蚯蚓时被

汽车撞了,送到医院抢救到半夜,还是死了。

我一动不动,在风吹着的树影里坐着。我看到眼前升起一股雾气,在雾气里,跟斤儿用

自行车驮着我,送二十岁的我去镇上的车站,我要到珠海去打工。

“大鱼儿,外面混不下去,就家来。有你跟斤叔在,怕还没有一口饭吃?'‘跟斤儿说。我

的女儿三岁时,曾经回老家住过一段时间。她和跟斤儿玩得很熟,女儿在他的膝盖上爬上爬

下。女儿对他说:“你只不过看上去像个爷爷,其实你是个小孩儿。“我从女儿小时候回忆起,

又从我小时候回忆起。也许是大人们嫌弃他,笑话他,他总是跟小孩玩。他是我小时候的玩

伴,又是我女儿小时候的玩伴,他是我们村子里所有孩子的玩伴。在这个黑夜里,我想起来

的跟斤儿的样子都是顽童一般的嬉皮笑脸。可是他那张胡子拉诊的笑脸,却让我止不住地流

泪。从清明到谷雨,我才刚刚离开一个节气,怎么像离开了一辈子?

“跟斤儿。”无论谁喊,再也没有人大声快活地应答一声:"哎!”申村的大地变得荒凉冷

寂、空空旷旷,变得让人伤心,却又无言以对。

(有删改)

10.“其实他是个小孩,,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11.文中划线部分不以转述而是以直接描述村民说话的方式呈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

分)

12.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跟斤儿,为何花费大量笔墨描写“蛮子”?(6分)

13.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答案】10.(1)跟斤儿既是作者小时候的玩伴,又是作者女儿小时候的玩伴,是村子里所

有孩子的玩伴。(2)跟近儿有着孩童一般的嬉皮笑脸和美好品质,如率真有趣,真诚热心。

11.(1)直接描述当事人的话,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强现场感和情景感。(2)与上下文

所出现的其他对当事人话语的描述互为勾连,使得叙述方式显得灵活多变。

12.(1)丰富人物形象,跟斤儿的有爱、有责任担当等在对蛮子具体经历的叙述中得以体现。

(2)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正是蛮子的疯病和养家糊口的重任使得跟斤儿日夜劳

作,不幸遭遇车祸。(3)突出小说的悲剧意味,表现了跟斤儿和蛮子的艰辛和不易。

13.(1)由回忆转入现实,突出跟斤儿已离世的事实。(2)直接点明此时的申村是荒凉、冷

寂、空旷的,与上文有跟斤儿的申村是生动热闹的形成对比。(3)表现作者对跟斤儿离世和

乡村变得荒凉、冷寂、空旷的伤心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处境艰难的底层人物的无限

同情和悲悯。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他是我小时候的玩伴,又是我女儿小时候的玩伴,他是我们村子里所有孩子的玩伴”

可直接概括答案。

结合“他骑车驮着两筐收来的废铜烂铁,避让一个过桥的老人,冲过桥栏掉到河中心,差点

淹死”“他跟屠夫吹牛,自己的刀使得如何厉害。屠夫塞把刀给他,让他动手,他吓得双腿直

抖”“村里哪家有事要帮忙,他一喊必到,做完就走”“在这个黑夜里,我想起来的跟斤儿的样

子都是顽童一般的嬉皮笑脸”可概括为:跟近儿率真、热心,有着孩童一般的嬉皮笑脸和美

好品质。

II.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帮忙耕一下呢”“那棵树不行J’”“买几只大缸啊'‘画线句子富于口语性,直接描述当事人的话

使表达逼真、形象,增强了现场感,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文章采用转述与直接描述相

结合的手法,使得文章的叙述方式灵活多变,更具艺术效果。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人物塑造方面:“蛮子是跟斤儿捡来的老婆”“捡到老婆之后,跟斤儿不再东游西荡,很卖力

地干活挣饯,给蛮子买奶粉,买麦乳精,还买了一身新衣服。这些,他自己从来都是舍不得

的。过了一年,仍然一句话不说的蛮子竟然养得白白胖胖”“跟斤儿四处借钱给蛮子治疯

病”“跟斤儿赶紧给她的家人写信……”,蛮子的具体经历体现了跟斤儿有爱、有责任担当的

精神品质,丰富了人物形象。

情节结构方面:“跟斤儿在西村一户盖新房的人家做了一天的苫力,黄昏时才回家。之前每

天晚上他都去河里抓黄鳏。近些年,村子周边的小河都填了,这个活儿就断了。蛮子要治病,

每天都要吃药,他不能不没日没夜地挣钱。他又去田地里挖蚯蚓,有人专门收购。他去镇上

送蚯蚓时被汽车撞了,送到医院抢救到半夜,还是死了“,可见正是蛮子的疯病和养家糊口

的重任使得跟斤儿日夜劳作,不幸遭遇车祸。所以写蛮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主题方面:蛮子是个可怜的人,跟斤儿也是个可怜的人,作者费大量笔墨描写蛮子的遭遇更

加突出小说的悲剧意味,表现了跟斤儿和蛮子的艰辛和不易。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前文写作者对跟斤儿的回忆,“无论谁喊,再也没有人大声快活地应答一声”则转入现实,突

出跟斤儿己离世的事实,表达J'作者对跟斤儿离世的悲痛之情。

“申村的大地变得荒凉冷寂、空空旷旷,变得让人伤心,却又无言以对”与前文“有跟斤儿的

申村是生动的,热闹的。他总是让这个日渐衰败沉寂的村子,时不时地发出欢笑”相照应,

不仅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而且表现作者对跟斤儿离世和乡村变得荒凉、冷寂、空旷的伤心和

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处境艰难的底层人物的无限同情和悲悯。

三、古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78题。(20分)

桃花涧修禊诗序

【明】宋派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蓄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

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

既出,相照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

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又三十步,诡石人立,

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日凤箫台。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洌甚,宜

饮鹤,日饮鹤川。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目五折泉。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

底,水汇为潭。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届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细沫散潭

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冬骤至,目飞雨洞。洞旁皆山,峭石冠其巅。遥望见之,病登陟之

劳,无往者。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榇觞①中。觞有舟,

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咚第取饮。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

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瓠翰②,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

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句有未

当,搔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号卧,皆——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

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源以序。派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

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濠、酒③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

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

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零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

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

源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郑君名铉,彦真字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糅(xiU)觞:油漆过的酒杯。②蒯(皿)翰:纸笔。M,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翰,毛

笔。③漆(zhen)、消(w汕漆水和治水,郑国的两条水名。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帅向北行帅:带领

B.其上危岩墙峙危:高耸

C.方次争取饮次第:依次

D.今寺之二千载去:离开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桃花涧水出事积土成山,风雨兴帚

B.真若飞雨之骤至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曲肱看云两卧因人之力两敝之

D.执兰草以祓除不祥去?六月息者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禊,是古人在三月上巳节时临水洗濯借以清除不祥的一种风俗。本文记述了作者与朋

友们于桃花涧修禊一事,融写景、叙事、议论于一体。

B.本诗序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描摹细致,写桃花涧“泉石之胜'’仿佛是一幅山水长卷,写

出了文士们饮酒赋诗的不同神态,形神兼备。

C.作者援引《韩诗内传》中的郑国修禊之旧俗,旨在追慕孔子师徒“浴乎沂,风乎舞雪”的

理想人生,表达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

D.作者认为桃花涧修禊既可以勉励贤士大夫们做一个“无愧于孔氏”的门徒,又能劝勉诸位

“无愧于七尺之躯”,比兰亭之集有意义。

17.用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雪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

氏之徒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洞旁皆山,峭石冠其巅。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2)己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答案】14.D15.A16.C

17.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零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

愧于孔氏之徒

18.(1)洞旁都是山,陡峭的岩石像帽子一样盖在山巅。(我们)远远地望着它,(因)苦于登

山的劳累,没有前去的人。(2)一会儿诗句全写好了,大家沿座行酒不计其数。等到诗会结

束要回去时,夕阳已经照到青松下了。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离开”错误,应该译为距离。句意:现在距离那时已经两千年了。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都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

B.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D.连词,表目的:介词,凭借。

故选Ao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援引《韩诗内传》中的郑国修禊之旧俗,旨在追慕孔子师徒'浴乎沂,风乎舞等’的理想

人生”曲解文意。结合文本第四段内容分析,“追慕孔子师徒‘浴乎沂,风乎舞零’的理想人生”

与援引《韩诗内传》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追”的宾语为“浴沂之风徽”,“法”的宾语为“舞雪之咏叹”,句式对称,“法”前面需要断开,“咏

叹”的后面需要断开。

“庶几”表推测,或许的意思,“情与境适”“乐与道俱”句式对称,“乐”前面需要断开。

“而”为连词,连接前后语句,"而''前面需要断开。其他地方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句。

句意:即使这样,也没办法照旧俗这样做了。我辈中人,应该追随沐浴沂水的风范,效法舞

零的咏叹,或许可以让性情与环境相适应,快乐与大道同在,而无愧于做孔圣人的门生。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冠”,像帽子一样盖(名词作状语);“遥望”,远远地望;“病”,疲劳,困苦不堪。

(2)“已而“,不久,后来,一会儿;“尽”,全、都:“无算”,不计其数;“迨”,等到。

参考译文:

浦江县向东走二十六里,有座高耸而葱茏茂密的山,这就是元麓山。山的西边,桃花涧

的水从那里流出来。元顺帝至正十六年三月上巳节,郑彦真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

可尽情享受山泉怪石的胜景。前一天晚上,各位贤士大夫住宿休息。到了第二天,已经出发,

(众人)相随向北走,各随身带着酒壶和酒杯。大约走了二里,才看到涧水,于是沿着山涧而

行。涧水把道路侵蚀得无一完整,肩膀不能够并列,前后紧紧相连像鱼群一样。又走了三里,

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着,

高约十尺多,面平整,(石上)可以坐下来吹箫,叫作凤箫台。又走了六七步,怪石突出,下

面相邻的是一口小泉,泉水很清澈,适合给鹤饮用,叫作饮鹤川。又走了五六步,水流左右

盘绕弯折,才向南消失,叫作五折泉。又走了四十步,从山脚弯曲进入涧底,水流相汇成为

水潭。水潭左边有一排石头恰似排列的座位,形状像半圆的月。潭上面的陡石像墙一样耸立,

飞扬的泉水从中间落下,遇到石头反向弹起,水花散入潭中,一点点地形成光晕,真的好像

飞雨突然到来,这里叫作飞雨洞。洞旁都是山,陡峭的岩石像帽子一样盖在山巅。(我们)

远远地望着它,(因)苦于登山的劳累,没有前去的人。

回到石坛上,各自铺上草席,围着水流坐下。叫童仆拾来断木枯柴,取来酒壶中的酒温

热,倒满油漆过的酒杯。酒杯有托盘,随着水流漂浮,像雁群一样下行。稍稍向前,有从中

取酒杯的,有对对联的,大家依次取来饮用。这时候微风从东面来,酒杯盘旋不前行,甚至

有的逆流而行,碰撞时像相互敬酒。

酒过三巡,年龄最大者命令摆列纸笔,要求每人赋诗两首,如果有没有完成的,就罚酒

三大杯。众人高兴地答应了。有的人闭目深思,有的人用手撑着脸颊看向天空,有的人跟旁

边坐的人不停地窃窃私语,有的人拿起笔书写像疾风骤雨,一边写一边吟唱,有的人觉得用

句不当,挠着头皱着眉头问人,有的人拿着书卷给旁边的人看,曲着手臂卧着看云,一一都

可以入画。一会儿诗句全写好了,大家沿座行酒不计其数。等到诗会结束要回去时,夕阳已

经照到青松下了。

第二天,郑彦真因为这次游玩非常开心,收集了这次所写的诗句并且嘱托我作序。我按

照《韩诗内传》来写,三月上巳节,桃花汛时,郑国旧俗,在淡水和滴水上,招魂续魄,手

执兰草用来消除不祥不气。现在距离那时已经两千年了,虽然时间和地点都不同,但是桃花

流水和从前一样。他们的后裔尚且能集合贤士大夫来进行修禊活动,难道这是郑国的遗风还

没有消失吗?即使这样,也没办法照旧俗这样做了。我辈中人,应该追随沐浴沂水的风范,

效法舞霉的咏叹,或许可以让性情与环境相适应,快乐与大道同在,而无愧于做孔圣人的门

生。无愧于做孔圣人的门生,然后才无愧于做七尺男儿,这难道不值得勉励吗?

我既记述了游览胜景之事,又重申了这样的箴言。其他的像晋人的兰亭雅集,多崇尚道

家的清静无为,也没什么可取之处。郑君名铉,彦真是他的字。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淡黄柳

[南宋]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

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②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

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在合肥。其时南宋已经偏安江南一隅,合肥

在当时已经是离金兵很近的临战之区了。②小桥:后汉乔玄次女小乔,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

肥所恋歌女。

19.在词的下片中,词人含蓄地隐藏了两个时间跨越,从到,从到,

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2分)

20.结合词句简析本词蕴含的复杂“客怀”。(6分)

【答案】19.今朝明朝春秋

20.①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如“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怕”秋色,既

是因为暮春时节、春色难长,也暗含家事国事皆凄然。

②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如“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乂寒食”,垂柳勾起对熟悉的江

南的回忆,而现实是客居异乡又逢节日,身世飘零,孤寂凄凉。

③感时伤世的家国之痛。如“巷陌凄凉’'"空城晓角”等句,冷清的城中响起战争时用来预警的

号角之声,感伤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表达深沉的“黍离之悲”。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正岑寂”是诗人当下之情感,写其此时心情寂寞,属于“今朝”;“明朝又寒食”写明天是寒食

节,属于“明朝"怕梨花落尽成秋色”意思是: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暗含着“春”“秋”

两季。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意思是: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

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诗人用一个“怕”字描写自己的心理,

他担心转眼之间,梨花落尽,春天逝去,秋天到来,怕燕子问春归何处,表达J'诗人对时光

流逝的伤感之情。

上片下二句写所见,即夹道新绿的杨柳。“鹅黄嫩绿”四字形象地再现出柳色之可爱。“看尽”

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更无悦目之景,又是从神情上表现游子内心活动——“都是江南旧相识”。

诗歌用“旧相识”抒发自己客居异乡,看到垂柳想起江南,表达客居之愁苦。“正岑寂,明朝

又寒食”写诗人因为思乡而倍感惆怅,想到明朝又是寒食节,而自己漂泊江湖,不由更加孤

独凄凉。

结合注释“姜夔寄居在合肥。其时南宋已经偏安江南一隅,合肥在当时已经是离金兵很近的

临战之区了“,再分析上片首二句写所闻,“空城”先给人荒凉寂静之感,于是,“晓角”的声

音便异常突出,如空谷猿鸣,哀转不绝,象在诉说此地的悲凉。战争的号角声凄凉冷清,响

在这空荡荡的城池,更加让诗人感到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表达深沉的“黍离之悲”。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

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日:“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份》)

材料二

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材料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21.材料一中的“绘事后素”中的“绘事”和“素”分别对应材料二中的、。

(2分)

22.孔子如何看待“仁”与“礼”的关系?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4分)

【答案】21.文质

22.①仁是礼的基础(仁是内在的)。

【解析】

2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

根据语境可知,“绘事”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指外在修饰,“素”指的是白色底子。材料

二中的,,质,,指的是内在本质,“文,,指外在修饰。②礼对仁有很重要的修饰作用(礼是外在的)。

③对君子来说,二者相辅相成。④依礼而行是实现仁的途径,也是仁的体现。

2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传统文化经典,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绘事后素”可知,仁是礼的基础;根据材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绚“可知,

礼对仁有很重要的修饰作用;根据材料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知,对君子来说,二者相

辅相成;根据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可知,礼可促仁,依礼而行也是仁的体现。

文言译文:

材料一

子夏问(孔子)说:“'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

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

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能启发我的人,是商啊!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

了。”

材料二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

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材料三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