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法律知识法治建设知识竞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知识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法律知识法治建设知识竞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知识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法律知识法治建设知识竞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知识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法律知识法治建设知识竞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知识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法律知识法治建设知识竞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知识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法律知识法治建设知识竞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知识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劳动争议的仲裁期限是多长时间?2.多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能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吗?3.什么是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4.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由哪些人组成的?5.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适用什么原则?6.以下是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问题的是()A、周期长、效率低B、维权成本高C、受案范围窄D、其他问题7.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争议仲裁活动如何进行指导?8.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第三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9.拖欠工资争议的时效为劳动关系()。A、开始之日B、开始后3个月C、终止之日D、终止后1年10.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的方式是什么?11.国务院《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于1988年发布。12.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期间有多长?从何时起计算?13.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14.对专门性问题是否需要鉴定?由谁确定鉴定机构?15.担任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调解员的条件是什么?16.除终局裁决以外,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是否可以起诉?17.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断?时效中断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如何计算?18.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提交什么材料?19.哪些争议案件可以先予执行?仲裁裁决先予执行的条件是什么?20.调解协议书应当包括哪些内容?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B、申请人收到开庭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C、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D、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22.当事人是否可以委托他人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2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颁布,()实施的。A、2006年12月30日,2007年4月30日B、2007年12月29日,2008年5月1日C、2007年5月1日,2008年12月29日D、2006年12月29日,2007年5月1日2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于2010年发布。25.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26.可以调解劳动争议的有哪些组织?27.个人承包经营用工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28.1956年至1987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建立时期。29.特殊调解协议指的是因支付拖欠()事项达成的调解协议。A、劳动报酬B、工伤医疗费C、经济补偿金D、赔偿金30.在进入仲裁程序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吗?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自1987年我国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来,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上升,劳动争议案件日趋复杂,争议内容越来越多样化,调解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效率,缩短处理劳动争议的周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者维权的成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法规定的60日期限的基础上缩短了仲裁期限,是为了加速审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及时、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对于一些特殊案件,案情相对比较复杂。例如,工伤争议案件,在审理中需要经过劳动关系认定,或者工伤鉴定等程序,处理周期较长,难以在法定仲裁期限内作出裁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另外,在案件处理过程中,遇到工伤鉴定,当事人因故不能参加仲裁活动,或者其他致使仲裁庭无法继续审理的情况,经仲裁委员会审查同意,可以中止仲裁。仲裁中止期间不应计入仲裁期限。 劳动争议仲裁期限是法定期限,仲裁庭必须在法定期限内结案。如果仲裁庭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法律赋予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还规定,仲裁庭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参考答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七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10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案件中,往往会有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是多个人的情形,特别是有关劳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报酬等方面发生的劳动争议,一般都涉及多个劳动者。为了使劳动争议案件得到及时处理,降低处理的成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如果是10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采取推举代表的方式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按照这一规定,符合推举代表参加调解或者仲裁的条件有三个:一是劳动争议劳动者一方人数众多该法第七条规定为10人以上,同时这些人员是确定的;二是多个劳动者有共同的请求。例如,一个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多个劳动者都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如果多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虽然用人单位是相同的,但争议内容不同,各有各的请求,则不能适用这一规定;三是推举的代表须是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中的一员,即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而不是其他人。 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人的权利仅限于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即代表人只有程序上的权利。例如,提出仲裁申请、申请仲裁员回避、提出有关证据等。如果作为诉讼代表人,能行使的权利只是诉讼行为,包括提出诉讼请求、管辖权争议、提供证据、进行法庭辩论、申请证据保全等不涉及当事人实体权利的行为。如果涉及当事人实体权利,必须经过全体被代表人同意,或者经被代表人事先明确授权。 在调解、仲裁和诉讼的各程序中,都可以采取推举代表人参加的方式。只是在不同程序中,作为当事人的代表人的权利不同而已。3.参考答案: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工会和企业方面三方代表就有关制定劳动规范、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进行协商对话,消除误解,解决或者减弱有关争议,增加达成协议的机会,共同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这一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对于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权益、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蓝皮书》统计,截止到2004年,全国各级共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6684个,三方机制网络格局初步形成,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不是具体处理劳动争议的组织,但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组建及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政府、工会组织和企业组织密切配合。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合同法已对此作了规定的基础上专门规定,要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所谓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反映强烈的问题,劳动争议案件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由于是三方代表组成,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研究,形成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协调机制。4.参考答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的规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 (1)职工代表。职工代表可以由工会成员担任,也可以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由工会成员作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中的一方,来组织和主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是由我国工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它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工会与职工联系密切,工会应该认真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职工代表也可以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的代表,是基于全体职工的信任,了解企业职工的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代表企业职工的利益。所以职工代表既可以由工会成员担任,也可以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 (2)企业代表。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代表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的管理运营情况比较了解,对企业与职工发生劳动争议的具体情况与发生原因也比较清楚,可以作为企业方面的代表与职工方面的代表共同组成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与职工代表共同参与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劳动争议的调解。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主任,负责主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在调解劳动争议时应做到处分公正。这一制度的设立与劳动法和工会法的规定相一致。5.参考答案: 劳动争议的管辖适用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管辖原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也就是说,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选择向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也可以选择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都享有管辖权。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还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实践中,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出于自身便利的需要,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这两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都享有管辖权。劳动合同履行地是劳动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和接受该义务的地点,在发生劳动争议的仲裁管辖争议的情况下,适用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原则,便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地就近调查争议事实,及时解决劳动纠纷。6.参考答案:A,B,C,D7.参考答案: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是全国劳动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除了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外,还负有指导劳动仲裁工作的职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要依据该法规定制定仲裁规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设立、组成和仲裁程序作了规定,但仲裁委员会的具体操作性规定还要通过制定仲裁规则。1993年,当时的劳动部曾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制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对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仲裁参加人、案件受理、仲裁开庭准备、案件审理、仲裁裁决、期间送达、案件归档等作出了规定。由于这个规则是根据条例制定的,只适用于企业劳动争议仲裁的处理。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根据实践经验和需要对有关制度作了新的规定,扩大了适用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上述规则的有些规定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不完全一致,例如,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动的人数,按照规则是3人以上,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是10人以上;关于仲裁时限,规则规定是从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60日内结束,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后,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作出新的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对行政区域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进行指导,主要是指导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正确执行有关劳动法律、法规。8.参考答案: 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是指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对他人争议的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由于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参加到已经开始的仲裁活动中的当事人。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首先,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必须是本案的处理结果与其有利害关系。其次,由于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第三人提出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申请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第三人是否具备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资格,并通知其审查结果。最后,在申请人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审查是否存在第三人。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第三人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通知其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 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必须是在仲裁活动已经开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尚未作出裁决之前。 在劳动争议仲裁活动中,第三人有权了解申请人请求的事实和理由,以及被申请人答辩的事实和理由,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陈述自己对劳动争议的意见;有权就仲裁裁决书中规定由其承担的义务提出自己的主张。同时,第三人也应当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对其所确认的义务。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调解是在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是法律规定的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所以,当事人是否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是否接受调解、是否决定终止调解都由当事人自己决定。调解过程是一个自愿协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当事人表达真实意愿,提出合理要求。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不受任何一方的压制强迫,不允许一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另一方。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为调解劳动争议的机构,主要作用是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双方矛盾激化,对争议双方进行正确引导。调解组织不能强行调解或者在违背当事人意愿的情况下勉强达成调解协议。发生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双方当事人都认为自己的请求和行为合法合理,而对方的行为侵害了自己的权益,因而才会产生争议。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在调解劳动争议时,不能仅听一面之词,要全面了解情况,从一个合理的角度进行耐心的疏导,这样才有利于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作出正确的结论,依法公正调解。因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要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这一规定有利于双方当事人相互沟通,互谅互让,在存在争议的问题上达成共识,最终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帮助下达成协议。11.参考答案:错误12.参考答案: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导致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时效制度包括实体法中的时效制度和程序法中的时效制度。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属于程序法中的时效制度,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有效期限。也就是说,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当在有效的期限内提出,否则超过有效的法定期间,丧失通过仲裁途径寻求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机会。建立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是为了敦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以便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矛盾和纠纷,恢复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维护和促进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一规定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定期间为一年。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有效期限是一年。当事人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应当在法定期间提出。这里需要说明一点,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这一时效期间短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时效期间。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三条关于“新法优于旧法”的规定,自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日起,应当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为准,即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不适用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第二,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定期间的起算点。根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即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到下一年的同一日,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一年的法定期间。如何理解“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呢?我们认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一般是指有证据表明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据日常情况、一般规律或者权利人所处环境能推定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13.参考答案:正确14.参考答案:实践中,劳动争议仲裁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专门性问题,需由有关专门研究人员或者专门机构提供行业或者专业方面的结论和意见。鉴定结论和意见是对专门性问题的结论和意见,是仲裁庭依法适用法律、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的基础。因此,对于专门性问题,有必要依法进行鉴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专门性问题的鉴定作了明确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根据规定,对有关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仲裁庭可以决定对某一事项进行专门性鉴定。仲裁庭认为某一事项不由专门性机构或者专业研究人员进行鉴定,没有鉴定意见不能或者难以作出正确或者科学判断、结论的,可以决定进行鉴定。第二,鉴定机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约定。当事人约定鉴定机构,是确定鉴定机构的一般原则。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约定的,鉴定机构由仲裁庭指定。实践中,仲裁庭指定鉴定机构时,应当指定具有鉴定能力和依法具有从事鉴定业务资格的鉴定机构作为本案某一专门性问题的鉴定机构。15.参考答案: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应该由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担任。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对解决劳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纠纷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化解,有可能激化为刑事案件,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主要任务是调解劳动争议,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调解是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调解能否成功,调解员的能力、素质起着很大作用。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公道正派的调解员,能够在群众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得到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信任,有利于劳动争议的解决;调解员应当热心人民调解工作,能够联系群众,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调解员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在调解工作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所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担任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调解员的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也规定,人民调解组织应当由公道正派,业务能力强,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群众威信高的人民调解员、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工作者及司法助理员等组成。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巩固和完善组织,充分发挥作用。16.参考答案: 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除终局裁决以外的其他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诉讼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除第四十七条规定终局裁决以外的其他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要求人民法院按照司法程序处理劳动纠纷,保护其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诉讼是劳动争议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事人最终的司法救济渠道。 当事人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必须符合以下各项条件: 第一,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人必须是与劳动争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当事人因故不能提起诉讼的,可以委托代理人代其起诉。 第二,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必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是先调解、再仲裁、再经两次审判的程序。当事人不能就劳动争议事项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第三,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除该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终局裁决以外,当事人对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劳动争议诉讼的主体是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不得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逾期的,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予以证明。 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民事诉讼程序,采取两审终审制,即劳动争议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一审判决;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不服的,还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经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作出判决,二审法院的判决是劳动争议的终审判决,当事人必须执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还规定,如果对方当事人没有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定期限届满时,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17.参考答案: 所谓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的法律制度。具有哪些法定事由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断呢?所谓法定事由,是指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事项。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三项事由可以导致仲裁时效中断: (1)当事人向一方主张权利。它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明确主张其权利的意思表示。例如劳动者向其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者用人单位有关方面负责人或者用人单位有关内部机构表达意见、主张权利。 (2)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它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向国家有关机构或者部门请求保护其合法权益。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可以是向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劳动与保障部门、监察部门提出控告或申诉。这些行为都属于请求权利救济的行为,表明当事人在积极行使权利,寻求法律保护。只要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仲裁时效即行中断,从中断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的形式可以各种形式提出,既可以书面提出,又可以口头提出,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通过电话提出请求保护等。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即对方当事人承认自己的权利,愿意履行义务。义务人对权利人的认诺表示,可以各种方式作出,如书面或者口头承诺,或者提供担保,或者提供保证人,或者先部分履行义务请求延期履行义务等。只要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就表明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存在争议,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18.参考答案: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这种代理属于民事代理行为,因此这种代理应当符合民事代理的要求,即委托他人代理事务或者说受他人委托代为事务应当对外明示,即:作为委托人,应当出具委托书;作为代理人,代理事务应当有受委托书。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也就是说,劳动争议案件双方当事人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的,必须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自己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人是劳动者的,劳动者作为委托人在委托书上签名即可;委托人是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应当在委托书上签名,并加盖用人单位印章。另外,委托书还应当明确说明委托事项以及代理人即被委托人的权限。由于委托事项和权限涉及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权限范围,而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委托人(即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担),因此对于代理人的权限范围,委托书的授权陈述应当尽可能地详尽、具体,不易发生歧义,以防发生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实施不利于委托人的法律行为。代理人也应当注意恪尽职守,在被委托范围内或者说代理权范围内实施法律行为,不得超越代理权限实施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19.参考答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可以裁决先予执行。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都是与劳动者的利益密切相关,针对现实中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问题,为使劳动者的权利能够及时实现,保证劳动者的正常生活,该条规定,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以裁决先予执行。但是,仲裁庭只有裁决权,没有执行权。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后,应当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仲裁庭经过审查,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的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第二,申请人的经济困难,仲裁庭必须裁决先予执行,否则,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正常生活。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克扣劳动者的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的工资,致使劳动者断绝生活来源,生活极度困难。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及时、有效的保护。此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提出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仲裁申请,往往由于经济极度困难,出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提出仲裁申请,要求仲裁庭先予执行。因此,该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20.参考答案:调解协议书是在调解组织的主持下协商、认可和制作的,纠纷当事人双方同意并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文书。调解协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是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自然情况。二是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双方责任。即当事人双方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过程,所争议的具体事项及内容,以及在该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各自承担什么责任。三是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在调解协议书中,应当明确当事人双方应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以免在调解协议书的实际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影响调解效果。四是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协议的履行方式也要在协议中写明,以免当事人双方因履行方式的分歧发生争议,影响协议的履行。同时,调解协议书中应裁明履行地点、期限,明确这些具体问题有助于调解协议的/顷利履行,以免因细节问题导致当事人的权益无法得到及时保护。调解协议书制作完成后,要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目的是为了表明调解协议的达成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双方当事人对该协议表示认可,以免发生争议和纠纷。调解协议书还要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调解协议书制作完成后,由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以备查阅、存档。在以上各项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调解协议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调解协议的约定履行义务。21.参考答案:B22.参考答案:一般来讲,民事法律行为除婚姻登记、收养等涉及人身关系的法律事务需要由本人亲自实施外,可以委托他人进行。当事人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本质上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当事人可能因为事务繁忙、业务知识不熟悉等原因不能或者没必要亲自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的一些事务,可以委托他人代理。所谓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独立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代理的实质是受他人之委托,以他人之名义实施受委托事项的法律行为。在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机制中实行代理制度,不仅可以弥补被代理人精力、知识的不足,充分保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能提高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效率。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双方当事人是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可以不亲自为之。因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23.参考答案:B24.参考答案:正确25.参考答案:正确26.参考答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在企业内部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调解工作者出自企业内部,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争议发生的经过也比较清楚,能够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作出合理的分析判断,对争议双方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协商方式达成协议。企业内部的调解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双方矛盾激化,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具有及时、易于查明情况、方便争议当事人参与调解活动等优点,对于继续留在原单位工作的职工,通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解决矛盾与冲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主要有村委会、居委会、基层司法组织。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进行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及时调解民间纠纷,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安定。由于我国各种企业的规模不同,有些规模不大的企业和大量新建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没有依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一些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企业也因为调解员的下岗、退休而没有及时调整和补充。当这些企业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可到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时,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进行合理疏导,促使纠纷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人民调解对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减少纠纷、预防犯罪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也在大量增加,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和新建企业内部没有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针对这些企业中发生的劳动争议,同时也为了有效缓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不断增加的压力,除上述两个调解组织外,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在乡镇、街道设立了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如:有些省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立了劳动关系协调组织,从事劳动争议的预防和调解工作;有些市在社区(村)一级的社区劳动服务站内建立了社区(村)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负责辖区内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工作。这些组织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很多地方劳动调解工作得到了加强,大部分矛盾在基层得以解决。27.参考答案:正确28.参考答案:错误29.参考答案:A,B,C,D30.参考答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当事人自行和解是指仲裁程序开始后,双方当事人就劳动争议的标的,通过协商,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结束仲裁活动的行为。 (1)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享有自行和解权。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双方都可以通过协商自行达成和解。由于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处理劳动争议最理想的方式是充分协商。自行和解建立在自愿、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是在没有第三个人参与的情况下达成的和解,是当事人自主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我国历来倡导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共同心愿。劳动争议仲裁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平和地解决劳动争议,有利于减少当事人之间的心理对抗,有利于当事人和睦相处,还可以避免当事人之间因解决争议加剧双方的隔阂和对立。通过当事人自行和解,解决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2)和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对解决劳动争议达成共识,应当签订和解协议。协议中应明确劳动争议的事实、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案以及双方的意见等。虽然当事人自行和解是当事人自己的权利,但是和解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3)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自行和解后,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撤回仲裁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当事人的申请后,应当准予撤回仲裁申请,并制作仲裁决定书。 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不是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定程序,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进行和解,国家鼓励当事人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但是,任何一方或者他人都不得强迫劳动争议当事人进行自行和解。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仲裁员不廉洁或者徇私舞弊、枉法裁决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2.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庭如何组成?3.仲裁庭是否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4.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A、60天B、六个月C、一年D、两年5.如果劳动争议调解不成,当事人什么时候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6.1949年至1957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中断时期。7.为什么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必须履行?如果不履行怎么办?8.1949年至1956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时期。A、建立B、中断C、空白D、恢复和发展9.《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出台的影响有()。A、完善企业用人制度体系B、完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C、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D、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10.解决劳动争议应当遵循哪些原则?11.《劳动法》于1990年发布,其中第十章对劳动争议进行了叙述。12.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协商和解吗?13.劳动争议仲裁是否收费?14.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是否可以进行质证和辩论?15.仲裁裁决书有哪些内容?16.下列不属于“一裁终局”的劳动争议是()A、追索劳动报酬,未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六个月金额的争议B、追索工伤医疗费,未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C、因培训服务期发生的争议D、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休息休假方面发生的争议17.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当事人是哪些人?当事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18.对于大额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19.在进入仲裁程序后,还需要调解吗?调解书的效力如何?20.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应当具备哪些内容?21.1956年至1986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时期。A、建立B、中断C、空白D、恢复和发展22.仲裁庭是否应当将开庭情况制作笔录?当事人能否要求补正记录?23.关于“庭内调解”达成协议后,所作调解书的法律效力。表述正确的是()A、调解书只是双方的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B、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C、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十五日内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D、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十五日内双方当事人均未反悔的,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24.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立的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表述有误的是()A、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B、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C、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原则D、着重调解的原则25.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范围是什么?2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于()年发布。A、2007B、2008C、2009D、20102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12月29日颁布的。28.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是否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9.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下列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是()A、因确认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B、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C、因福利、培训发生的争议D、因承包经营发生的争议30.为什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公布时间与施行时间不一样?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仲裁员有该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情形,或者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其解聘。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法律授权行使一定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仲裁员不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他们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指派,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仲裁职责,是在行使法律授予的公共权力,实质是在依照法律从事国家公务活动。因此,仲裁员必须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得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索贿受贿,否则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或者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里的所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是指仲裁员的某一具体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要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追究。 仲裁员的仲裁行为是代表国家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行为。对仲裁领域中存在的一些犯罪行为,我国刑法有相关规定。根据刑法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有关刑法问题的解释,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贪污,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在仲裁活动中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和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在仲裁活动中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在仲裁活动中枉法裁决,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之一的规定定罪处罚; 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有不廉洁或者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除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还应当将其解聘。2.参考答案: 仲裁庭是指以一个仲裁员负主要责任、由其他若干名仲裁员组成审理案件的合议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劳动争议仲裁的专门机构,但一般来讲,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宜实行由专人负责办理的合议庭制度。因此,劳动争议解调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为了保证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仲裁庭的组成人数是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也就是说,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仲裁庭只由3名仲裁员组成,这与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行政等案件在合议庭人数组成上有所不同。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合议庭人数是3人以上(包括3人),但人数必须是单数。对于一些实事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劳动争议案件,为了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行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是可行的、合适的。因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同时规定,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实践中,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以及被申请人的答辩,按照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原则决定是否实行独任仲裁。3.参考答案: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我国实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劳动争议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因此劳动争议仲裁活动与民事诉讼活动一样,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对这一举证责任原则作了明确规定。但?同时,由于劳动法律关系存在一定的人身、人事、工资等特殊法律关系,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一些材料或者档案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劳动者客观上不能提供上述材料以证明案件事实。为了能查明案件事实,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向仲裁庭提供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材料的义务是必要的。因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对“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作出规定的同时,又对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证据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即第六条规定的“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对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证据的义务以及法律后果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即: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根据这一规定,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也就是说,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是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而劳动者又无法提供的,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如果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用人单位则将承担不利后果。所谓“承担不利后果”,是指用人单位不提供有关证据,用人单位的主张将不会得到支持。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为了提高劳动争议解决的效率,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及时获得保护,不致因调解时间过长而影响当事人的维权,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四条规定,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15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6.参考答案:错误7.参考答案: 当事人有履行调解和裁决的义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仲裁书,当事人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这里规定的期限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书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一旦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仲裁书发生法律效力的情形与调解书不同,仲裁书送达当事人后并不立即生效,要看当事人是否有异议。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定期限届满时,当事人未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一旦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按照裁决规定的内容履行自己的义务。 如果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可以申请法院执行。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运用国家强制手段,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等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保证调解书、裁决书等法律文书所规定的内容得以实现的司法活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生效的调解书、裁决书有权予以执行。如果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出。书面申请书的内容包括:已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书;执行的内容;申请执行的原因、理由。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执行。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B,C,D10.参考答案: 劳动争议的调解组织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事实的原则。根据事实的原则就是有关调解组织或者仲裁机构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要以事实为依据。这一原则要求:调解要在查明事实、明确权利义务的基础上,说服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仲裁庭审理案件应当认真审查核实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对各方面提出的证据,应当向当事人双方出示,并经过当事人双方质证、辩论,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合法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处理劳动争议的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要依法组成,依法定程序进行,调解协议或者仲裁裁决必须在认定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 (3)公正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对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应公平对待,不能偏袒一方,要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处理。为保证公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调解组织、调解原则和程序作了全面规定。对仲裁程序,规定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庭的组成必须是单数;仲裁除涉及国家秘密或者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应当公开进行;对与劳动争议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仲裁员实行回避制度;当事人有权在仲裁过程中进行质证和辩论;仲裁裁决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等等。 (4)及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处理劳动争议的调解组织或者仲裁机构,按照法定的期限进行调解或者作出仲裁裁决。例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调解组织在受理劳动争议当事人要求调解请求后,应当在15日内进行调解,如在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15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就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还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这些规定都要求及时解决劳动争议,防止争议案件拖的时间太长,使双方权利义务处于不确定状态,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法律规定以调解和仲裁解决劳动争议,也正是发挥了这两种解决争议的方式处理时间短的优势。 (5)着重调解原则。这一原则强调用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由于调解达成的协议是在争议双方自愿、取得共同意见的基础上达成的,因此有利于化解矛盾,及时解决争议。根据全国总工会的统计,调解在企业调解委员会层面上成功率就达到了60%,把大量的争议解决在基层,对于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不但专章对调解组织、调解程序、调解应遵循的原则以及调解的效力作了规定,而且在仲裁程序中,将仲裁调解作为必经程序,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之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才作出裁决,体现了着重调解的原则。11.参考答案:错误12.参考答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和解是在没有进入调解或者仲裁程序前由劳动争议当事人自行解决争议的方式。由于劳动关系一般是在双方当事人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建立的,他们之间发生争议,如果能够通过双方协商解决,对于双方来说,成本最低,不伤和气,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因此,法律鼓励劳动争议当事人采用这种方式解决纠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除了当事人可以直接协商和解外,劳动者还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出面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工会作为代表职工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组织,在处理劳动争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都规定了工会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职能。例如,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等等。因此,由工会出面在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协商,往往效果会更好。这里所说的第三方是指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和工会以外的人,并不限定是哪些人,只要是劳动者邀请的人都可以充当第三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争议问题进行协商。 经过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的,对当事人双方是有效力的,当事人双方应当履行和解协议。如果一方不履行和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组织或者劳动仲裁委员会予以处理。13.参考答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制定以前,针对劳动争议仲裁,各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规定的收费标准不同,主要包括劳动争议仲裁费、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劳动仲裁收费大多按照标的收取。很多劳动者因为交不起劳动仲裁费而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考虑到劳动争议仲裁的收费已经成为有些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障碍,该法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 在确立了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的前提下,为保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有效地履行职责,必须解决其经费来源问题。各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解决劳动争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的劳动仲裁机构没有专门的经费,而是由地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内部协调。由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本身也面临着任务重、人员少、经费紧缺的问题;所以,内部协调难度很大,劳动争议案多、人少、经费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有利于保证各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的顺利开展。14.参考答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质证和辩论。质证和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和有争议的问题以及对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意见,相互进行质证和辩论,是当事人在程序法上的权利。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的质证和辩论权利作了明确规定,这为当事人行使质证和辩论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仲裁庭的主持下,通过当事人之间相互质证和辩论,有利于仲裁庭查明案件事实,有利于当事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仲裁庭应当尊重和切实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质证和辩论的权利。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当事人的质证和辩论权利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质证和辩论是当事人在程序法上的一项重要权利。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人申请仲裁,陈述事实和理由,提出请求并以证据证明请求属于正当,被申请人有权针对仲裁申请提出答辩,对申请人陈述的事实、理由以及提供的证据可以进行辩论、质证,以证明仲裁请求是否属实、是否正当合理。申请人可以针对被申请人的答辩、质证以及提供的证据继续进行质证和辩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当事人质证和辩论的权利是当事人在程序法上的一项重要权利。仲裁庭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利针对案件事实、有关问题以及相互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在质证和辩论阶段,当事人有权就案件的实体方面、程序方面以及法律适用方面,充分进行质证和辩论,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意见。 (2)仲裁庭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经过质证和辩论,查明或者基本查明了案件事实,当事人不再辩论、质证,或者当事人、仲裁庭认为无需再质证和辩论时,仲裁庭可以决定终结质证和辩论。质证和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当事人也有权进行最后陈述,提出最后意见。15.参考答案: 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裁决书。裁决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1)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单位名称和地址、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理由; (3)争议的事实; (4)裁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 (5)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裁决的结果; (6)如果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 (7)裁决日期。 裁决书必须由仲裁员签名,并且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 仲裁庭作出裁决,制作裁决书,送达当事人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此15日期限内,裁决书暂不生效。15日期满,当事人未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这样规定,也是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权利。 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已将其不同意见和理由如实记人笔录中,所以法律允许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自主决定是否在裁决书上签名,即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是否在仲裁书上签名都不影响仲裁书的法律效力。16.参考答案:C17.参考答案: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当事人是指因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劳动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参加仲裁活动,并受仲裁裁决约束的直接利害关系人。 在劳动争议仲裁活动中,当事人(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享有以下权利: (1)申请仲裁、撤回仲裁申请,以及变更仲裁申请的权利。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有权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后,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2)仲裁答辩、陈述的权利。 (3)委托代理人的权利。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 (4)申请回避的权利。当仲裁员存在法律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时,当事人认为可能影响公正裁决,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5)申请撤销裁决的权利。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终局裁决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6)诉讼的权利。劳动者对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等。 当事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提供真实的证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还要承担不利后果。 (2)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仲裁书,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期限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等等。18.参考答案:错误19.参考答案: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是仲裁程序的必经程序。调解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查清劳动争议的事实,分清双方当事人的责任,以调解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在仲裁裁决之前,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从而结束争议的仲裁的过程。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对于劳动者来说,愿意平和地处理劳动争议。在处理争议的过程中,不激化矛盾,不伤感情。解决纠纷后,劳动者仍然可以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继续工作。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用人单位也愿意及时解决劳动争议,尽快化解矛盾,缩短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因此,在劳动争议仲裁的实践中,多数当事人选择以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先行调解的原则,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及时解决,有利于改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保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以调解解决争议的方式减少仲裁和诉讼程序,可以降低劳动争议处理的成本,节约当事人的精力和财力。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也便于当事人履行。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实践证明,仲裁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佳途径。 在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调解必须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进行的,调解中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仲裁庭不得强迫任何一方当事人接受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尽管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协议的内容也不得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否则,协议无效。仲裁庭根据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仲裁调解书。 仲裁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和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并送达双方当事人,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双方当事人应当按期履行仲裁调解协议。经过仲裁庭先行调解,双方当事人对劳动争议处理结果存在分歧,不能达成调解协议,或者虽然已经达成调解协议,但是,在调解书送达之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或者当事人拒绝接收仲裁调解书的,这些均属于仲裁调解不成,意味着调解程序结束。在仲裁调解不成的情况下,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以裁决的方式结案。20.参考答案: 仲裁申请书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