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政治学)-中国外交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主要内容2.简述中国50-60年代处理边界问题的方针和出现原因。3.试述“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伟大意义。4.简述中共八大外交方针的背景、内容。5.简述八十年代中国对战争形势的新估计6.银河号事件7.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8.另起炉灶9.试述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及其意义。10.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两大目标11.1950年1月,新中国与东欧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贸易协议是()。A、波兰B、民主德国C、捷克D、阿尔巴尼亚12.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原则13.1951年4月28日,越南首任驻华大使()向朱德递交了国书。A、纳赛B、吉雅态C、黄文欢D、罗贵波14.中国古代的外交为什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交?15.试述当前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16.外交关系17.马克思主义关于外交的主要观点。18.不结盟就是()。A、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B、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成同盟C、不支持一国反对另一国D、不支持不结盟运动E、不打美国牌,也不打其他牌19.组建外务部20.简述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外缔结条约的基本概况。21.英国割占中国的香港所依据的条约22.光华寮事件23.《中苏友好同盟条约》24.1875年8月,清政府第一次派出()常驻英国。25.1959年()月()日,印度总理()正式给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信,向中国提出了对大片中国领土的要求。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26.2006年11月4日,()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以及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27.试述中越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28.简述中日民间外交的主要过程。29.发展同东亚国家关系的四原则(按发展对日关系答)30.简述中印边界冲突的主要原因。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中日建交前,周恩来就指出,中日要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巩固和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1972年9月的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也宣布两国要就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举行谈判。此后经过几轮谈判,1978年8月12日,中日双方在北京正式签定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条约使1972年两国政府声明法律化,它规定两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双边关系,共同反对霸权,“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发展两国经济和文化关系。反对霸权主义是中日友好条约的核心。1978年10月23日中日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缔结反霸条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2.参考答案: 方针内容:1、解决边界问题的目的是巩固边防,安定四邻,创造和平的周边国际环境。 2、把边界问题同推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合起来,尊重民族独立、民族利益和民族感情。对于确实有争议的地区,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精神加以解决。 3、具体边界谈判中,根据双方的实际管辖范围,以清末、北洋国民政府档案资料、边界条约作为法理依据——既坚持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又在反对大国主义上做出榜样。 4、主张和平谈判,坚决反对诉诸武力,反对扩张主义。 出现原因:1、中国外交是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后的外交,中国对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有义无反顾的追求,体现在解决边界遗留问题中,坚持领土完整,反对以武力相威胁。 2、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是经历过被压迫、被侵略的刚获得独立解放的国家,领导人心 中对被压迫人民国家充满了同情,以“平等”作为至高无上的原则,所以在边界问题上体现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 3、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大量问题,需要探索与思考,没有历史可以借鉴,只能不断积累经验。 4、50年代中期,中国政治现实需要解决边界问题,周围的战争刚刚结束,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来休养生息。3.参考答案: “一国两制”亦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关于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这个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实行“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一些特殊地区如台湾、香港和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样做,有利于局势的长期稳定,有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同时也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一国两制”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一国两制”的提出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2、“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邓小平同志严正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3、“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用社会主义统一香港、澳门和台湾,难以为有关各方所接受。只有承认“两制”的现实,充分照顾到香港、澳门、台湾的利益,才能找到有关各方都接受的方案,才能保证这些地区在祖国和平统一后的繁荣和稳定。4、“一国两制”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并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充分证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为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经验,创造了条件,我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将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经验,铺平道路,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深远的意义。5、“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为国与国之间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当今国际争端提供了启示和经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冲突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新的不稳定因素。1984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指出:“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也考虑到解决国际争端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因为世界上这里那里有很多疙瘩,很难解开。我认为有些国际争端用这种办法解决是可能的。……可以消除爆发点,稳定国际局势。”4.参考答案: 背景:1、国内: ①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经济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外交需要为其服务; ②从1954 年起,中国政府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总的策略是扩大 和平统一战线,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要加强合作,与资本主义国家要区别对待,与第三世界国家求同存异); ③1956年的“反冒进”争论,中共党内以务实为主流思想,客观上有利于对外政策的理性讨论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初步成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大背景)2、国际: 通过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周边国际环境有明显改善 ①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望上升,与苏联进入“蜜月期”,中苏经贸关系发展,苏联提供技术指导,处理双方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消除斯大林留下的不平等内容 ②与新兴民族国家,突破性进展,第二个建交高潮 ③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缓和:台海危机后,与美国实现大使级谈判;中日民间交流也有了突破性发展,中日贸易关系迅速发展;与欧洲国家恢复与发展 3、在召开八大之前,外交方针的酝酿和准备: ⑴总结各方面经验,包括外交方面(周恩来、张闻天),探索中国外交面临的新问题,要承担新任务,要有新发展。其中,新问题包括: ①准确判断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各种政治力量影响、地位、前途及彼此的关系:a美苏的缓和b两大阵营内部矛盾的突出,尤其是苏联c民族解放运动的迅速发展,新兴力量 ②在认识变动的国际形势和外交任务的基础上,如何确定中国外交的中心 ③中国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分别处理同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新兴民族国家三种力量之间的关系; ⑵周恩来、张闻天的讨论以及对过去经验的深入分析,提出中共应该长期遵循的原则。 中国外交的中心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必须坚持几个原则: ①平等原则; ②互不干涉内政; ③求同存异,和平外交 内容:1、关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共八大强调,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解放运动、和平民主等维护和平的力量,决定了当前国际局势已走向缓和,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但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 2、关于中国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政策,主张一切国家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中国人民不怕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争。 3、关于处理国际事务中的方针:继续巩固和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兄弟友谊;同亚非拉独立国家、特别是近邻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争取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4、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准备新战争的政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的政策。 5、支持世界人民的和平劳动,支持一切反殖民主义的斗争,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运动。5.参考答案: 八十年代,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对战争形势作出了新的估计。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指出:“如果全世界人民真正团结一致,同霸权主义、扩张主义的一切表现进行坚决的斗争,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出重要的判断,明确提出:“世界战争的危险是存在的。由于两个超级大国正在进行军备竞赛,战争因素还会发展。但是,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将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全世界维护和平力量进一步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总之,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现在和平的力量大于战争力量,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是要求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欧洲人民、美苏两国人民也是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因此,中国认为世界和平是可以维护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核武器的出现,使战争双方没有胜利者。6.参考答案: 1993年9月,美国根据中央情报局错误情报,怀疑中国向伊朗出售用于制造化学武器的材料,在公海上拦截、跟踪中国"银河号"货船,并强行进行检查,结果自讨没趣.美国这一行为,粗暴干涉他国事务,进一步暴露了美强权政治横行霸道的丑恶嘴脸7.参考答案: (1)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 (2)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3)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8.参考答案: 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9.参考答案: 中缅两国有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界,大部分已经划定,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三段边界存在未决问题:佤山区的一段、南碗河和瑞丽江会合处的猛卯三角地区,又名南碗三角地区、尖高山以北的一段。由于存在上述问题,1955年11月,中缅边境部队因误会发生过一次冲突,随即得到适当处理。事后,双方均感到有必要及早解决边界问题。1956年初起,中缅两国政府为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开始了频繁的接触。1、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中国所持的原则。(1)和平协商,公平合理解决。(2)需要考虑双方历史地位和现实关系。有些历史造成的边界问题,是在旧中国时期帝国主义强加于我们的。现在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地位,对方国家也摆脱了殖民地位,双方又是友好国家,考虑到这一历史和现实状况,以及考虑到亚非团结的重要性,中国采取的立场“是从维护我国的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从促进中缅友谊和亚非各国团结的利益出发的”。因此决定了我们抱着友好协商的态度,而且对于已有的条约,我们一般将按国际惯例来对待。(3)对边界位置掌握两条线,即实际控制线及传统习惯线,以及对待历史资料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作为法理依据的历史资料,我们大致以清代以来的资料为准。(4)在达成边界协议之前,保持现状,双方武装力量脱离接触。(5)遵守已有的明文规定的时候,不排除互谅互让,对沿线地区进行个别调整,求得对双方都是公平合理的解决。(6)如果有几处有争议的地段,则主张“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中国和缅甸达成边界协定和条约。1956年初中缅两国政府正式就解决边界问题开始接触和协商,1960年1月28日,缅甸总理奈温访华期间,两国签定了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双方同意成立联合委员会,商谈解决有关中缅边界的各项具体问题,进行勘察边界和树立界桩的工作,起草中缅边界条约。10月1日,两国签定了中缅边界条约。中缅边界条约解决了两国边界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按照条约的规定,划定了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西端终点的一段边界,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原属中国外,完全按照传统习惯线定界。在条约中,缅甸方面同意把上述三地区归还中国。条约合理地解决了“猛卯三角地”问题,即在一般按照1941年6月18日中英两国政府换文所涉及的位置来划定边界以外,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猛卯三角地”所保持的“永租”关系;同时,中国方面同意把这个地区移交给缅甸,作为交换,并照顾到历史关系和部落完整,缅甸方面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两国换文规定属于缅甸的班洪、班老部落在“1941线”以西的辖区划归中国。此外,为了便于双方各自的行政管理,照顾当地居民的部落关系和生产、生活上的需要,在条约中双方同意对1941年中英两国换文规定的界线中的一小段,作一些公平合理的调整。在条约中,中国政府根据一贯反对外国特权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政策,正式放弃1941年中英两国换文规定的中国参加经营缅甸炉房抗产企业的权利。4、意义:中缅边界条约的签定,使存在了几十年的中缅边界的复杂问题得到了全面的解决,这有力地证明了世界各国之间,只要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复杂的边界问题,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采取互谅互让的态度,通过友好协商的途径,求得合理的解决。中国还同其他邻国存在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中缅边界条约的签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增加了人们解决问题的信心。10.参考答案: 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11.参考答案:A12.参考答案: 1972年4月13日,日本民社会党访华,与中日友协共同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了中日复交三原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佥政府,坚决反对任何“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政府”等荒谬主张;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归还中国,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国干涉,坚决反对“台湾地位未定论”和“台湾独”论;三、“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 第一,在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后;第二,生产力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交往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三,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各国共同认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15.参考答案: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关系,尤其重视搞好同周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睦邻友好关系。目前中国的周边环境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睦邻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一、与俄罗斯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步入全面发展阶段。自1992年中俄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叶利钦总统两次访华和江泽民对俄罗斯的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已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1996年4月,在“睦邻友好、平等互信、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指导下,中俄建立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对俄罗斯实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三不政策”和“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三好政策”。中俄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签署了关于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在边境地区裁减军事力量等两个协定,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与俄罗斯和其它三个中亚国家之间的边界问题和边境地区局势的稳定和安宁等问题。二、中日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发展的势头。近年来,在“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的基本原则指导下,中日关系在总体上发展顺利。在政治上,双方强调发展二十一世纪中日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开展了各种级别、各种形式、多种多样渠道的对话与交流活动,高层互访频繁;在经济方面,两国经济合作上的互补性很强,贸易额增加迅速,资金与技术合作发展顺利,日本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资金合作方面,日本主要以贷款方式对中国给予很大支持。日本在坚持发展对华友好关系的同时,在对待和处理一些双边问题如对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历史问题的认识、对待日台关系问题、钓鱼岛归属问题、中日经济关系中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时所采取的立场也使中日关系的顺利发展蒙上了阴影。三、在朝鲜半岛,中国在保持和发展同朝鲜的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重视开拓同韩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几年来,中韩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双方在社会、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交流活动。中国支持和平统一朝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中国积极参加中、美韩朝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四边会谈,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半岛建立一个新的和平机制取代目前的停战协定,中国努力促进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与稳定,支持朝鲜半岛双方实现自主和平统一。四、中印关系在曲折中发展。自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之后,中印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1988年印度总理拉甘地访华成为中印关系的转折点,此后双方关系逐步得到改善。两国通过高层互访,大大增进了相互了解,从而推动了两国在各个领域中的合作关系。在边界问题上,双方通过会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93年9月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期间与中方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此协定的签署,有利于改善双方的政治关系,为最终解决边界问题创造了条件。但是中印关系的发展仍需解决存在的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两国间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双方在控制线的走向,尤其是边界的走向上存在较大的分歧,其最终解决尚需时日。在西藏问题上,印度国内有一小股势力支持一些西藏人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受到中国的关注和警惕。印度和巴基斯坦于今年先后进行核爆,使南亚局势更加紧张,但印度是挑起南亚核军备竞赛的始作俑者,并称中国是其“潜在的头号威胁”,这使中印关系蒙上了严重阴影。五、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起长期睦邻互信友好关系。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取得全面突破性进展。中国与东盟在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有广泛的共识,在和平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主张以平等协商、和平解决为原则处理争端和纠纷,对双方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如南中国海问题,中国主张有关国家在南沙问题上的分歧,应通过双边和平谈判来解决,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举行谈判尚有困难,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与东盟各国通过对话,求同存异,增加共识,从而使友好与合作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的主流。16.参考答案: 外交最基础、最直接、最具体的方面,因而也是最基本的方面。它包括多边和双边、官方和民间外交。17.参考答案: 一是无论内外政策都是由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二是国内政策的变化必然引起对外政策的变化; 三是对外政策是为国内政策服务的。18.参考答案:A,B,C,E19.参考答案: 把总理衙门改组为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的一项内容。事实上,这个改组在条约签字前就已经进行了。1900年12月,列强提出的和议大纲规定清政府应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1901年7月,清廷下令改组。改组后的外务部位于其他六部的前面(兵户礼工吏刑)。为了体现清政府对外交事务的重视,由一名亲王或军机大臣负责外务部的全面工作,具体主管的是尚书和左右侍郎,下面设有司、厅、股等机构。外务部所承办的事务仍超过外交,涉及需同外国人打交道的铁路修建、开矿、军工、关税、邮政等项,没有完全摆脱“洋务”的影响。这次改组看起来好像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但具有相当重大的实际意义。它结束了清政府的宗藩体制。清政府不能不承认同各国交往是其日常工作之一。在列强的压力之下,中国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20.参考答案: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在外交政策上作了较大的调整,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扩大对外交往,在军事、经贸和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与他国签定了一系列的协议、协定和条约。主要有:80年9月,与美国签订民航协定、海运协定、纺织品协定和领事条约。82年2月,中南领事条约在京签定;3月中美关于互免海运、空运企业运输收入税收的协定签订84年5月,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5月,与联邦德国签订和平利用核能协定;9月,中国和南斯拉夫签订1986-1990年贸易协定;12月,中苏两国政府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科技合作协定和中苏经济、贸易、科技和委员会协定。88年11月,中蒙签订处理边界问题条约94年中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中哈签订边界协定、中俄签署两国西段边界协定。至96年,中哈、吉、俄四国签订了在边界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除了上述条约和协定外,中国还与许多国家建交,签署了建交公报。此外,还签署或加入了一些国际公约如:80年10月,正式加入海牙公约和蒙多利尔公约。81年9月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签署《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82年12月,中国政府决定正式签署《联合国海洋公约》。21.参考答案: 1842年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的《北京条约》将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和1898年的《香港暂拓界址专条》允许英国租借新界,即九龙半岛北半部99年。22.参考答案: 光华寮是日本京都市的一幢5层的中国留学生宿舍。是二战后原国民党驻日本代表团用变卖日军从大陆掠夺的物资所得公款而购置的中国国家财产。1977年9月,京都地方法院把该财产判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作为原告方的台湾方面不服提出上诉,日本司法机关受理该产权诉讼,并于86年2月改判给台湾方面,这就严重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是制造“两个中国”的行为。该判决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在法理上也站不住脚。中国政府为此向日方发了照会,并在各种场合对日方提出批驳。23.参考答案: 即旧条约。1945年6月27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及外交部次长胡世铎、沈鸿烈、蒋经国等访问苏联。双方先后会谈10余次,历时45天。访问中,苏联提出支持蒋介石必须以取得一部分中国的领土主权作为报酬。斯大林提出,中苏共管大连由中国人任主席,苏联人任行政负责人;中长铁路中苏共管年限为40-50年;旅顺由苏联海军和中国人一起使用港口设备。苏联还坚持外蒙古独立的立场。最后,斯大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关于中苏关系的文件草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东满和南满铁路的协议》、《关于旅顺港和大连的协议》、《“外蒙独立”宣言》。8月,新任国民党外交部长王世杰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签字。24.参考答案:郭嵩涛25.参考答案:3;22;尼赫鲁;是可忍,孰不可忍26.参考答案:中非合作论坛27.参考答案: 1、越南调整战略,加强同苏联发展关系,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和领土扩张政策是中越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中国和越南曾经有过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对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给予了大量的、无私的援助。但是,越南领导人却在抗美救国结束后,不再重视中国的友谊,开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和领土扩张政策,并转向同苏联加强关系。1975年10月越南领导人黎笋访苏,两国领导人发表了苏越宣言,表明越南对苏联的对外政策,包括在欧洲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政策,在亚洲拼凑“集体安全体系”和对华制造战争威胁的政策,加以全面支持;表明了苏联对当时越南在东南亚施行地区霸权主义,包括控老、侵柬和向中国蚕食、扩张领土政策的全面支持。苏越间这种相互勾结,加紧扩张的政策,必然会加剧东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严重影响中越关系的发展,最终导致两国关系的恶化。2、越南将中国视为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最大障碍,挑起一系列反华、排华行径,造成中越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中国对越南建立“印支联邦”的设想历来不予支持,反对越南侵略柬埔寨,加强与东盟国家广泛发展关系,坚决反对地区霸权主义。越因此将中国视为直接敌人、头号敌人,把反对中国作为其战略任务,在边界和领土问题上、对待华侨和华裔问题上以及两国关系处理上制造了一系列的反华排华事件,并且步步升级,愈演愈烈,中国最终不得不对越南的反华排华行径进行公开斗争。28.参考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贯重视同日本重建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尽管日本方面追随美国的政策,采取敌视中国的立场,但是中国重视发展民间外交,以此来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29.参考答案: 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互相依赖。30.参考答案: (此前应增加一点关于中印边界的情况)1、印度向中国提出不合理的大面积领土要求,一旦达不到目的,便采取非和平手段;2、冲突的不断升级与美苏对印度的支持分不开;3、中国对边界问题采取的和平忍让立场令印度政府错误地认为我态度软弱。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欧亚伙伴关系的主要特征2.第一个有记录可查的是米兰公爵在1455年派往()的常驻使团。3.()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1954年,印军控制麦线以南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同年印度政府在该地区建立“()”,并修改官方地图。4.简述中国同缅甸边界问题的解决。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A、坚持平等互利原则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D、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E、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6.新中国成立以后,同周边国家尚有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需要解决,突出的是边界问题和华侨()问题。7.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什么?8.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9.简述中日民间外交的主要发展阶段10.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A、对外开放B、争取外援C、争取和平D、独立自主11.西藏问题修正案12.除()外,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同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形成了第一次建交高潮。13.民四条约14.单独对英政策15.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A、各国要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维护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C、第三世界国家要团结一致D、国际经济中心要重新确立16.党际关系四原则17.简述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18.1949年1月,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则留在()。19.江泽民倡导新安全观,谋求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并推动成立了()。A、亚太经合组织B、上海合作组织C、博鳌亚洲论坛D、东盟10+3会议20.试比较古代东西两大外交圈的特点及其对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21.1992年12月17日—19日,俄罗斯联邦总统()访问中国。1996年4月,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发展“()关系”。22.当时双边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23.如何看待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外交失误?24.九一八事变25.()和()关系曲折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分歧所致。26.“等待尘埃落地政策”27.苏共二十大28.2006年10月8日至9日,日本首相()正式访问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迎接。29.简述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实。30.试述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1、互相尊重、平等相待;2、求同存异、彼此借鉴;3、增进了解、建立信任;4、互利互惠、优势互补;5、面向未来、共同发展。2.参考答案:热那亚3.参考答案:1914;印度;亨利.麦克马洪;东北边境特区4.参考答案: 中缅两国有两千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其中有三段边界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即:“1941年线”,猛卯三角地区,以及尖高山以北的一段边界。1956年初起,中缅两国政府为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开始了频繁的接触。同年11月,缅领导人吴努同中国领导人商谈边界问题,并在联合新闻公报中宣布两国军队撤军协议,此后,两国领导人在该原则性协议基础上就边界问题不断地进行了具体讨论。1957年初,双方就边界问题在总的方面取得了一致的意见。1960年1月,两国总理签订了《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1960年9月28日至10月4日,两国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1961年1月4日,两国政府互换条约批准书。1961年10月31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的议定书,标志着中缅划定边界工作的最后完成。中缅边界条约解决了两国边界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条约的签订,使存在了几十年的中缅边界的复杂问题得到了全面合理的解决,这有力证明了世界各国之间,只要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史上遗留的复杂的边界问题,可以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互谅互让,友好协商解决。中国还同其它邻国存在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中缅边界条约的的订立,增加人们解决问题的信心。中缅是第一个合平公正解决边界问题的国家,为今后边界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范例。5.参考答案:B,C,D,E6.参考答案:双重国籍7.参考答案: 1.把美李敌对势力赶到三八线以南,使中国经济建设有了安全屏障。——“我们考虑过中国干涉的可能性。我们肯定是非常深刻地牢记鸭绿江的教训。” 2.各兵种都有较量,积累了军事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33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102页) 3.打击了美国的扩张势力,有助于国内肃清恐美、亲美思想,树立民族自豪感。——“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第24次会议上的报告。) 4.打出了新中国在亚洲及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8.参考答案: 1.目的是安定四邦,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以利国内建设;2.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和平谈判友好解决,反对诉诸武力;3.坚持平等互利,反对扩张主义;4.对解放前历届政府签定的边界条约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A.一般按国际惯例予以承认,B.对其中一些不平等条约,仍同意在分清历史是非的情况下,以这些条约为基础,照顾现实情况,全面解决,C.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边界线,中国历届政府都未承认的,新政府也不承认。9.参考答案: 所谓民间外交,是灵活、具有官方背景、不受礼宾规格限制的外交活动。战后日本政府迫于美国压力,一直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为此,中国确立了先开展民间外交,促进政府往来的对日方针。从50年代开始,中日民间外交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发展阶段(1952年--1956年)1952年,日本参议员高良富等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邀请访问中国,签订了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开创性的业绩。1953年1月,日本红十字会、和平联络委员会、日中友协三个民间团体访问中国,就解决在华日侨归国问题达成协议。1954年10月,以李德全为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日代表团。1955年1月,在北京举行中、日民间渔业谈判,4月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渔业协定。1955年11月,签订了中、日民间文化协定,中、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逐渐开展起来。1956年5月,梅兰芳访日演出。中断阶段(1957年--1959年)1957年2月,岸信介上台执政,实行亲美反华、破坏中日民间往来的政策,1958年5月发生了“长崎国旗事件”,致使中、日民间往来中断。半官方半民间阶段(1960年------1971年)1960年,池田勇人组阁,恢复了中、日民间交往。1962年10月,率领日本贸易代表团访华的高奇达之助与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成志签订了《关于中日综合贸易的备忘录》,日方称为“LT贸易”。另外,松村谦三在六十年代多次访华,是受池田首相委托的,具有首相私人特使的身份。从六十年代开始,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半官半民的新阶段,一直到期972年中、日正式恢复邦交为止。中、日民间外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0.参考答案:C11.参考答案: 1987年6月1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关于中国在西藏侵犯人权的修正案,把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这种关系说成是中国对西藏实行“军事占领”,不顾西藏经济已取得很大发展的事实,硬说西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唐树备23日向美方表示极大的遗憾和强烈的反对,指出这是干涉中国内政的严重事件,要求美方立即采取措施消除该修正案所造成的后果。12.参考答案:南斯拉夫13.参考答案: 1915年1月,日本提出对华的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屈服于日本的最后通牒,于5月签订了两个条约并附有13件换文。它们统称为“民四条约”。其主要内容是承认日后日本同德国协议转让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承认日本在南滿洲和东部内蒙古享有优越地位等。14.参考答案: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爱国主义运动的冲击下,英国政府提出“对华新政策”,主张各国对华采取一致行动、承认国民政府存在的事实、同意修改对华条约等,试图以此缓和同中国的矛盾。对于英国的意图,武汉国民政府内的国共两党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1927年1月,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集中抨击英国的对华政策,谴责英国的侵略。根据这项政策,国民政府不畏英方的威胁,迫使英国政府在2月同意交还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随后还收回了英国在镇江的租界。15.参考答案:B16.参考答案: 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17.参考答案: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主要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49年春天,毛泽东主席在谈到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所要奉行的对外方针时说:“我们的一个重要方针是“另起炉灶”。其含义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对于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都要重新审查处理。1949年月1月未2月初,毛泽东等在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会谈时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其含义是必须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关系。“一边倒”方针是毛主席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共成立28周年所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来的。毛主席写道:“一边倒,是孙中山的40年经验和共产党的28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18.参考答案:南京19.参考答案:B20.参考答案:“古代世界的外交圈是以若干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为核心,不断向外幅射形成的,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古代世界形成了两个最主要的外交圈,即东亚外交圈和西方外交圈。西方外交圈由较多的内海和海峡组成,利用古代航海技术,可方便地进行联系,所以形成了最早、最大的外交圈。而东亚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成为远比西方世界封闭的地区。但这个地区在很早就以中国的黄河流域文明为核心,逐步地、不断地向四方辐射而形成了东亚外交圈。正因为其封闭的地理特点,使这个外交圈自成体系并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特点。”(1)东亚外交圈的特点:覆盖面积小,涉及国家和地区少。小国多且各国力量相差悬殊,中国始终是唯一强国,具有核心地位。所以东亚外交圈具有一元性特点,相对封闭,只有一个中心,始终稳定在中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中国雄踞东亚,作为东亚地区长期以来无可争议的领袖建立了国内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中国为核心的宗藩外交体系。独霸一方的中国在东亚找不到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使其缺乏进取意识、目光短浅,总是自诩天朝上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向之朝贡的藩属国。风水轮流转,中国的霸权地位收到了西方外来者的威胁,当它面对西方咄咄逼人的进攻时毫无抵抗力,只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以获得喘息之机。但中国的气数已尽,这个羸弱的东方大国被迫加入了西方强国角逐的国际关系游戏。(2)西方外交圈的特点:以三大文明古国为核心,覆盖面积大,涉及国家和地区多,各国力量相对均衡。所以西方外交圈产生了多个外交中心,具有多元性特点,而且外交核心逐渐向欧洲转移。但欧洲各国力量也起伏不定,所以西方的外交核心总是游移不定。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西方外交圈没有产生强有力的约束核心主宰西方格局,所以西方外交圈更加自由、民主、平等、开放。《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三十年的战乱局面,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此外,该和约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21.参考答案:叶利钦;互相视为友好国家22.参考答案: (1)中长路 (2)东北和新疆 (3)领事馆 (4)移交财产及兵营房产 (5)货币比值23.参考答案: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外交上频现失误,加速了外交失败;这一方面使得其传统外交体制迅速瓦解,另一方面亦加速了清廷被动挨打局面的形成,有些时候甚至成为西方列强侵华的口实。 其主要表现如下:1939年林则徐于广东收缴鸦片,此后则坚决要求外商具结。对于依法具结的外商,立即准予进口恢复通商。这种对守法和违法的外国商人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卓有成效,既断绝了鸦片贸易,也保证了正常的贸易活动。然道光皇帝于12月29日趁清军在穿鼻海面七次击退入侵英军之机下令把英国商船全部驱逐出境,停止贸易,并指责林则徐的做法有碍体制。1840年1月5日,林则徐只好遵令在广州正式封港,断绝中英贸易。这个做法激化了中英矛盾,给英国殖民者入侵中国提供了借口,是清政府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重大外交失误。 琦善在与英方谈判中,先是想通过磨难的方法来对付英国人,此后等到英方提出在闽浙粤沿海割让一口岸的要求时又表示不敢做主,而未直接上报于道光。1941年1月,英军进攻虎门炮台,琦善在其胁迫下同意考虑英方要求,并请求清廷批准英国人在外洋提供一处居住地,然清廷根本未同意,义律便宣称依据穿鼻草约登陆香港岛,这主要是利用了清廷外交执行在琦善决策在道光的缺陷。 清廷多次由于语言问题发生外交失误,《穿鼻草约》即可能是由于双方语言不通而导致对条约文本解释上的差异,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恭亲王曾要求巴夏礼写信讨论求和问题,却因为不明白英文署名的含义而寻译者,并因此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原因:对于近代外交,清政府主观上仍以宗藩外交体制下的天朝上国心理对待与属国不同的西方国家,客观上则既已于世界形势芒无所知,更对西方近代外交体制不甚了然,遂成为清廷外交屡现失误的重要原因。此外,清政府在政治制度上的缺陷亦导致了外交失误的发生,如直接与外国人接触的钦差大臣缺乏外交决策权,而使得英国得以借琦善与道光传递信息的间隙登陆于香港岛。而清朝官员国家主权意识的缺乏,对外交常识的缺乏,昏庸无能及政府外语人才的缺乏亦都在外交的具体操作中得到显现并为外交失误之一原因。24.参考答案: 1931年9月18日夜间,日本关东军炮击沈阳附近的中国驻军。数天内,日军侵占了辽宁、吉林的大部分地区。这是日本大规模入侵中国的开始。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不顾广大人民的要求,为了集中力量镇压共产党,采取了对日不抵抗和依赖国联解决的方针。在日本的策划下,1932年3月伪滿洲国在长春建立。国联理事会1931年12月决定向东北派遣调查团。1932年10月,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公布,一方面承认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强调日本在东北有着特殊的重大利益。报告建议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国联大会进而把报告书交给一个19国委员会讨论。委员会的报告书最终确认东北的主权属于中国,指出滿洲国的出现是日本造成的。1933年2月,在国联大会上,中国投票赞成这个报告书,而日本表示反对。然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日本侵略的继续。25.参考答案:中国;南斯拉夫26.参考答案: 19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化工企业员工雇佣合同
- 2024年企业员工合同升级版
- 2024年劳务派遣合同:工厂临时用工派遣协议
- 2024年劳务派遣合同模板
- 2024年合肥市工业学校食堂运营管理合同
- 2024年临时工作合同范本
- 2024年商业地产租赁与经营合同
- 2024年信息安全外包合同
- 2024年优化保健食品采购合同
- 2024年二手车购买合同标准版
- 烟草500品牌知识汇总(题库版)
- 丰胸小知识课件
- 零星采购条件及流程
- 英语教学PPT课件:Say-No-to-Bullying
- 同意未成年人姓名变更的声明
- 《统计学基础(英文版·第7版)》教学课件les7e-05-01
-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退部制度
- 善待他人关爱自己主题班会-课件
- 测试计划-10篇模板
- 苏科版2022-2023二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07小鸟归巢》教案
- 预警评分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