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T29-262-20192019-04-26发布2019-07-01实施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odeforconstructionandqualityaccurbanutilitytunnelengDB/T29-262-2019京津冀统一备案号:J14718-2019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队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19年7月1日2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津住建设[2019]24号为推动京津冀工程建设标准领域协同发展,促进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高质量建设,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会同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组织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完成了《城市综合管同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现批准为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本标准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的原则,由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本标准在我市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34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促进城市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会同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组织相关单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的原则,由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测量;5.地基与基础;6.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7.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8.盖挖法;9.浅埋暗挖法;10.矿山法;11.盾构法;12.TBM法;13.预制顶推法;14.附属构筑物;15.防水工程;16.监控量测;17.机电设备安装;18.监控报警及智慧管理系统;19.综合管廊季节性本规范在天津市实施,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csceczhj@163.com,电话。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队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5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中泰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赛瑞斯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常兴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固多金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薛刚魏吉祥刘海争宋文波欧阳康淼高春雷强万明巩玉静李金元周大伟张艳秋游大江毋明飞油新华张惠丽许宁吴宝振耿越杜景明邓美龙任书华徐桂珍6侯良洁史金栋台启民刘旭东平晓林张旭光袁立刚李小利李松岷费秀春孟庆礼王文正韩雪刚所立新毛杰胡京波汤德芸朱保山阮汉祥王长军王磊孙旭王德坤张天宇黄健李庆斌商冬凡郝贵强高腾野石晓娜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钱增志雷丽英李跃飞焦长春孟霞郭理修赵会超米分平齐占国刘宏宇7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3.1施工 43.2验收 64施工测量 84.1一般规定 84.2控制测量 4.3定向测量 4.4平面测量 4.5高程测量 5地基与基础 5.1一般规定 5.2基坑支护 5.3基坑开挖 5.4地基处理 5.5基坑回填 5.6质量验收标准 6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 6.1一般规定 6.2模板分项工程 6.3钢筋分项工程 6.4混凝土分项工程 6.5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6.6质量验收标准 87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 7.1一般规定 7.2构件运输 7.3进场检查与堆放 7.4安装与连接 7.5质量验收标准 8盖挖法 8.1一般规定 8.2支护体系 8.3盖板体系 8.4土石方工程 8.5质量验收标准 9浅埋暗挖法 9.1一般规定 9.2竖井 9.3地层超前支护及加固 9.4土方开挖 9.5初期支护 9.6二次衬砌 9.7地下施工作业环境 9.8质量验收标准 10矿山法 10.1一般规定 10.2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10.3岩体(洞身)开挖 10.4初期支护 10.5二次衬砌 10.6质量验收标准 911盾构法 11.1一般规定 11.2工作井 11.3盾构掘进 11.4管片拼装 11.6质量验收标准 12TBM法 12.1一般规定 12.2TBM施工工作井 12.3TBM始发及掘进 12.4非管片支护隧道支护 12.5管片支护隧道 12.6质量验收标准 13预制顶推法 13.1一般规定 13.2工作井 13.3后背及后背墙 13.4顶推施工 13.5管廊顶进 13.6质量验收标准 14附属构筑物 14.1一般规定 14.2各类孔口 14.3质量验收标准 15防水工程 15.1一般规定 15.2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 15.3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 15.4浅埋暗挖法 15.5预制顶推法 15.6盾构法 15.7矿山法 15.8TBM法 15.9防水层施工 15.10质量验收标准 16监控量测 16.1一般规定 16.2明(盖)挖法监控量测 16.3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控量测 16.4盾构法施工监控量测 16.5预制顶推法监控量测 16.6矿山法施工监控量测 16.7TBM法施工监控量测 16.8监测报警 16.9监测成果 17机电设备安装 17.1一般规定 17.2支吊架系统 17.3通风系统 17.4供电系统 17.5照明系统 17.6给水排水系统 17.7消防系统 17.8标识系统 17.9质量验收标准 18监控报警及智慧管理系统 18.1一般规定 18.2监控系统 18.3火灾报警系统 18.4智慧管理系统 18.5质量验收标准 19季节性施工 19.1一般规定 19.2冬期施工 19.3高温施工 19.4雨期施工 附录A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附录B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及工程代号 附录C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D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E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F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附录G测量技术要求及监测项目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Requirements 43.1Construction 43.2Acceptance 64ConstructionSurvey 84.1GeneralRequirements 84.2ControlSurvey 4.3OrientationSurvey 4.4PlaneSurvey 4.5VerticalSurvey 5GroundandFoundation 5.1GeneralRequirements 5.2FoundationPitSupporting 5.3FoundationPitExcavation 5.4FoundationRreatment 5.5FoundationPitBackfilling 5.6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6Cast-in-siteConcreteUtilityTunnel 6.1GeneralRequirements 6.2Formwork 6.3Reinforcement 6.4Concrete 6.5Cast-in-siteConcrete 6.6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7PrecastConcreteUtilityTunnel 7.1GeneralRequirements 7.2ComponentsRransportation 7.3ApproachInspectionandStacking 7.4InstallationandConnection 7.5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8CoveredExcavationMethod 8.1GeneralRequirements 8.2SupportSystem 8.3CoverPlateSystem 8.4Earth-RockWorks 8.5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9ShallowUndercuttingMethod 9.1GeneralRequirements 9.2Shaft 9.3StrataSupportingandGroutingReinforcementinAdvance 9.4EarthExcavation 9.5InitialSupport 9.6SecondaryLining 9.7WorkingEnvironmentofUndergroundConstruction 9.8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10MiningMethod 10.1GeneralRequirements 10.2TunnelPortal,OpencutTunnelandSshallowBuriedSectionProject 10.3RockMass(Tunnel)Excavation 10.4InitialSupport 10.5SecondaryLining 10.6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11ShieldMethod 11.1GeneralRequirements 11.2WorkingShaft 11.3ShieldTunneling 11.4SegmentInstallation 11.5SynchroGrouting 11.6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12TunnelBoringMachineMethod 12.1GeneralRequirements 12.2TBMWorkingWell 12.3TBMLaunchingandTunneling 12.4No-SegmentSupport 12.5SegmentSupport 12.6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13PrecastIncrementalLaunchingMethod 13.1GeneralRequirements 13.2Workingshaft 13.3BackandBackWall 13.4ConstructionofIncrementalLaunching 13.5UtilityTunnelJacking 13.6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14AppurtenantStructure 14.1GeneralRequirements 14.2Orifices 14.3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15WaterproofEngineering 15.1GeneralRequirements 15.2Cast-in-siteConcreteUtilityTunnel 15.3PrecastConcreteUtilityTunnel 15.4ShallowUndercuttingMethod 15.5PrecastIncrementalLaunchingMethod 15.6ShieldMethod 15.7MiningMethod 15.8TunnelBoringMachineMethod 15.9WaterproofLayerConstruction 15.10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16MonitoringMeasurement 16.1GeneralRequirements 16.2MonitoringMeasurementofExcavation(CoveredExcavation)Method 16.3MonitoringMeasurementofShallowUndercuttingMethod 16.4MonitoringMeasurementofShieldMethod 16.5MonitoringMeasurementofPrecastIncrementalLaunchingMethod 16.6MonitoringMeasurementofMiningMethod 16.7MonitoringMeasurementofTunnelBoringMachineMethod 16.8MonitoringandAlarm 16.9MonitoringResults 17MechanicalandElectricalEquipmentInstallation 17.1GeneralRequirements 17.2SupportandHangerSystem 17.3VentilationSystem 17.4PowerSupplySystem 17.5LightingSystem 17.6WaterSupplyandDrainageSystem 17.7FirePreventingSystem 17.8SignSystem 17.9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18Monitoring,AlarmandIntelligentManagementSystem 18.1GeneralRequirements 18.2MonitoringSystem 18.3AlarmSystem 18.4IntelligentManagementSystem 18.5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19SeasonalConstruction 19.1GeneralRequirements 19.2ConstructioninWinter 19.3ConstructionatHighTemperatures 19.4ConstructioninRainingSeason································175AppendixARecordsofQualityManangementInspectioninConstructionSite··········································176AppendixBDivisionandProjectCodeoftheDivisionandSubdivisionEngineering·································177AppendixCRecordsofInspectionLotsforQualityAcceptance································································183AppendixDRecordsofSubdivisionEngineeringforQualityAcceptance··················································184AppendixERecordsofDivision(Subdivision)EngineeringforQualityAcceptance········································185AppendixFRecordsofUnit(Subunit)EngineeringforQualityAcceptance··················································186AppendixGMeasuringTechnicalRequirementsandMonitoringItems·························································20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0.1为适应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和发展,规范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和质量验收管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质量可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综合管廊工程的施工及质量1.0.3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2.0.1综合管廊utilitytunnel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2.0.2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cast-in-siteconcreteutilitytunnel采用现场整体浇筑混凝土的综合管廊。2.0.3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precastutilitytunnel在工厂内分节段浇筑成型,现场采用拼装工艺施工成为整体的综合管廊。2.0.4浅埋暗挖法shallowundercuttingmethod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采用适当的支护措施进行土方开挖、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或土层形成密贴支护结构的暗挖施工方法。2.0.5盾构法shieldmethod采用盾构机在土层中掘进,同时在盾构钢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作业和衬砌拼装作业,从而形成综合管廊隧道的施工方法。2.0.6预制顶推法precastincrementallaunchingmethod利用顶推装置将预制的箱形或圆形管廊节段沿综合管廊轴线逐节顶入土层中,同时挖除并运走内部泥土,从而形成综合管廊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2.0.7盖挖法coveredexcavationmethod在盖板及支护体系保护下,进行土方开挖、结构施工的综合管廊施工方法,可分为顺作法和逆作法。2.0.8矿山法miningmethod通过钻孔、装药、爆破开挖岩石进行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施工的2.0.9TBM法tunnelboringmachinemethod2利用岩石掘进机(简称TBM)将岩石剪切挤压破碎,然后通过配套的运输设备将碎石运出,同时利用TBM进行开挖作业和衬砌作业,从而形成综合管廊隧道的施工方法。2.0.10工作井workingshaft采用浅埋暗挖法、盾构法、预制顶推法施工时,用于联系地面、满足设备施工需要的辅助通道,也称竖井。2.0.11标识mark为便于综合管廊内部入廊管线分类管理、安全引导、警告警示等而设置的铭牌或颜色标识。2.0.12附属构筑物appurtenantstructure用于人员出入、逃生、设备吊装、检查检修、进排风的井室结构,其对应的出口为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检查口、进风口及排风口。33基本规定3.1施工3.1.1综合管廊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施工标准的规定,并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检验制度,满足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应按本规范附录A填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监理单位进行检查,并做出检查结论。3.1.2施工单位应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综合管廊工程施工作业的安全要求,并应采取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3.1.3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前应对设计文件进行交底和会审。3.1.4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下列调查:1现场地形、地貌、建(构)筑物、各种管线、其他设施及障碍物情况;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3气象资料;4工程用地、交通运输、施工道路及其他环境条件;5施工给水、排水、通信、供电和其他动力条件;6工程材料、工程机械、主要设备和特种物资情况;7在地表水水体中或岸边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的水文和航运资料;在寒冷地区施工时,尚应掌握地表水的冻结资料和土层冰冻资料;8与施工有关的其他情况和资料。3.1.5地下水控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和其他现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3.1.6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应急措施,并形成文件。分部(分项)工程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单独编4制施工方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进行论证。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后3.1.7综合管廊工程应做好文明施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废气、建筑垃圾、污水、光、噪声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3.1.8综合管廊工程应保护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改善施工条件,加强通风、防尘、照明等措施,防止有害气体、辐射等对作业人员的3.1.9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前,应对邻近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河流、湖泊等提出防护预案和应急措施。施工期间应进行持续监测并根据预案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3.1.10综合管廊附属系统安装的环境温度、湿度、环境条件等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3.1.11综合管廊工程应做好各种设备基础、预留孔洞、穿墙套管、缆线进出口、成品槽道、螺栓、预埋件等的预留预埋工作和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工作。附属系统安装前应对相关的设备基础、预埋件、预留孔洞、穿墙套管、支吊架等的位置、高程和尺寸进行复核。3.1.12在湿陷性黄土、流砂层、腐蚀性土等地质条件不良地区和地震区建设综合管廊工程,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1.13狭窄空间、管线悬吊原位恢复、异形断面结构等施工难度大的部位,基坑回填可采用预拌流态固化土、泡沫轻质土等新型填筑3.1.14综合管廊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具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进场检验。涉及安全、5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等规定进行复验。3.1.15综合管廊施工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3.1.16当采用爆破施工时,应编制爆破方案,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3.2验收3.2.1综合管廊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2综合管廊工程的单位(子单位)、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宜按本规范附录B执行;3综合管廊管理用房和室外工程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有关规定划分分部、分项工程;4施工前,应由施工单位制定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并由监理单位审核。3.2.2综合管廊工程完工后,应组织验收。3.2.3经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或重要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严禁验收。3.2.4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可按下列规定填写:1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可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填写;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可按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填写;3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可按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填写,分部工程观感质量验收记录应按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填4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记录及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应按本规6范附录F的规定填写。3.2.5纳入综合管廊的城市工程管线施工安装宜在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工程施工验收合格后进行。3.2.6综合管廊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的规定。3.2.7综合管廊工程质量验收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有关规定。74施工测量4.1一般规定4.1.1综合管廊工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图设计图纸所采用的平面和高程系统一致;2工程建设前应在城市一、二等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专用平面、高程施工控制网,其与现有城市控制网重合点的坐标及高程较差,应分别不大于50mm和20mm;3施工前应对已建成的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建设中应对其进行检测。4.1.2施工测量开始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1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首级控制测量网,并应组织设计、勘察单位向施工单位办理桩点交接手续,给出施工图控制网、点等级、起算数据,并形成文件。施工单位应进行现场踏勘、复核;2参建各方应组织学习设计文件及相应的技术标准,根据工程需要编制施工测量方案;3测量仪器、设备、工具等使用前应进行符合性检查,确认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未经计量检定、校准及超过检定有效期或检定不合格的、封存的仪器、设备、工具。4.1.3施工中应建立健全测量复核制度,测量人员应持证上岗。4.1.4线路工程控制测量应采用附合导线(网)和附合高程路线的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支导线、支水准路线时,应制定检核措施。4.1.5工作井内、外的临时水准点、管廊轴线控制点应设置牢靠、不易扰动且便于观测,应采取保护措施,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进行三次,并应与传递高程测量同步进行。4.1.6在综合管廊隧道贯通前,随工程进度应至少独立进行三次联8系测量、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满足限差后应以各次测量的平均值指导综合管廊隧道贯通。4.1.7竣工测量应按工程竣工验收要求进行,其工作内容和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测量规范、工程验收规范以及工程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4.1.8贯通误差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隧道贯通后应利用贯通面两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贯通误差测量;2隧道的纵向、横向贯通误差,可根据两侧控制点测定贯通面上同一临时点的坐标闭合差,并应分别投影到线路和线路的法线方向上确定;也可利用两侧中线延伸到贯通面上同一里程处各自临时点的间距确定。方位角贯通误差可利用两侧控制点测定与贯通面相邻的同一导线边的方位角较差确定;3隧道高程贯通误差应由两侧地下高程控制点测定贯通面附近同一水准点的高程较差确定;4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应为±50mm,高程贯通测量中误差应为±25mm。4.1.9测量仪器、量具应定期维护保养,并应按规定进行使用和保4.1.10测量原始记录应清晰、完整、准确、无涂改。电子记录应提交原始的数据文件。测量原始记录如需改正,需按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改正,不得随意涂改。4.1.11完成各阶段的测量工作后,应及时整理施工测量资料。4.1.12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测量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和《城市测量规范》CJJ/T8的有关规定。94.2控制测量4.2.1当综合管廊工程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时,控制导线网宜按照二级平面控制网要求布设。4.2.2当综合管廊工程采用盾构法、浅埋暗挖法、预制顶推法、明挖法相结合方法施工时,控制导线网宜布设成一级平面控制网。4.2.3平面控制网应沿综合管廊线路方向布设,并应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的形式。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3要差4.2.4高程控制网应沿综合管廊线路附近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结点网。4.2.5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不应低于三等,并应根据综合管廊线路的长短确定。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5要求。±4√Ls±4√L±6√Li±12√Ls±12√L±20√Li注:1Ls——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L——附合路线);4.3定向测量4.3.1定向测量宜采用联系三角形法、陀螺经纬仪与铅垂仪(或钢丝)组合法、导线直接传递法、投点定向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定向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1-1规定;±8"3±8"3±8"2±8"2联系三角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联系三角形测量,在同一竖井内可悬挂两根钢丝组成联系三角形,有条件时,应悬挂三根钢丝组成双联系三角形;2)角度观测应采用不低于Ⅱ级全站仪,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六测回,测角中误差应在±2.5"之内。Ⅱ级全站仪标准应符合表4.3.1-2规定;ⅡD注:表中mD为每km测距标准偏差,mβ为测角标准偏差。3)采用两井定向法时,应符合表4.3.1-1中联系三角形法定向测量技术要求。3陀螺经纬仪、铅垂仪(或钢丝)组合定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1)全站仪精度应选用不低于Ⅱ级的精度,陀螺经纬仪的标称精度应小于20",铅垂仪(或钢丝)投点中误差应为±3mm;2)地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测量应采用“地面已知边-地下定向-地面已知边”的测量程序。地下定向边的陀螺方位角测量每次应测三测回,测回间陀螺方位角较差应小于20";3)隧道内定向边边长应大于60m,视线距隧道边墙的距离应大于0.5m。4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按精密导线测量有关技术要求进行;2)宜采用具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无双轴补偿时应进行竖轴倾斜改正;3)垂直角应小于30°;4)仪器和觇牌安置宜采用强制对中或三联脚架法;5)测回间应检查仪器和觇牌气泡的偏离情况,必要时重新整平。5投点定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在现有施工竖井搭设的平台或地面钻孔上架设铅垂仪(或钢丝)等向井下投点,进行定向测量。投点定向测量所使用投点仪精度不应低于1/30000;2)投测的两点应相互通视,其间距应大于60m;3)投点定向测量应按精密导线测量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应符合表4.3.1-1中投点定向法定向测量技术要求;4)投点中误差应为±3mm。4.3.2定向测量的地下定向边不应少于2条,作业前应对地下定向边之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4.3.3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增加联系测量次数或采用高精度联系测量方法等,提高定向测量精度。4.3.4高程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递高程时,每次应独立观测三测回,测回间应变动仪器高,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间的高差较差应小于3mm;2明挖施工或暗挖施工通过竖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其测量精度宜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相关技术要求;3测定近井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近井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二等水准点上。4.4平面测量Ⅰ施工控制导线测量4.4.1施工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大于1:3,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加密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3的规定。Ⅱ施工导线测量4.4.2盾构法施工时,施工导线测量应按照精密导线网布设,并应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的形式。其他方法施工时,施工导线测量应按照不低于三等导线网布设。4.4.3在精密导线网结点或卫星定位控制点上观测水平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附合导线两端的卫星定位控制点观测时,宜联测两个卫星定位控制点方向,夹角的平均观测值与卫星定位控制点坐标反算夹角之差应小于6″;2方向数超过3个时宜采用方向观测法,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3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中表G.0.1的规定。Ⅲ明(盖)挖法施工测量4.4.4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基坑时,其施工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1)连续墙的中心线放样中误差应为±10mm;2)内外导墙应平行于地下连续墙中线,其放样允许误差应为±5mm;3)连续墙槽施工中应测量其深度、宽度和铅垂度;4)连续墙竣工后,应测定其实际中心位置与设计中心线的偏差,偏差值应小于30mm。2采用护坡桩围护基坑时,其施工测量技术应符合下列规定:1)护坡桩地面位置放样,应依据线路中线控制点或精密导线点进行,放样允许误差纵向不应大于100mm、横向应为0mm~+50mm;2)桩成孔过程中,应测量孔深、孔径及其铅垂度;3)采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应监测桩的铅垂度;4)护坡桩竣工后,应测定各桩位置及与轴线的偏差。其横向允许偏差值应为0mm~+50mm。4.4.5基坑开挖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放坡的基坑,其边坡线位置应根据线路中线控制点进行放样,其放样允许误差应为±50mm;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使用坡度板或采用其他方法检测边坡坡度,坡脚距结构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3基坑开挖至底部后,应采用附合导线将线路中线引测到基坑底部。基坑底部线路中线纵向允许误差应为±10mm,横向允许误差应为±5mm;4高程传入基坑底部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对向观测,垂直角观测、距离往返测距各两测回,仪器高和觇标高量至毫米。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2节中的水准测量相关技术要求。4.4.6结构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应根据线路中线,在底板垫层上标定出钢筋摆放位置、放线允许误差应为±10mm;2底板混凝土模板、预埋件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检核测量;3结构边墙、中墙模板支立前,应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线放样边墙内侧和中墙两侧线,放样允许偏差应为0mm~+5mm;4顶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将管廊中线点和顶板宽度测设在模板上,并应测量模板高程,其高程测量允许误差应为0mm~+10mm,中线测量允许误差应为±10mm,宽度测量允许误差应为-10mm~+15mm;5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对设置在底板上的线路中线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6相邻结构贯通后,应进行贯通误差测量;7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测量的管廊施工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暗挖管廊的施工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Ⅳ浅埋暗挖法施工测量4.4.7综合管廊中心线或结构中心线测设应利用地下平面控制点及施工导线点,高程控制线测设应利用地下高程控制点或施工高程点。4.4.8综合管廊中线测定宜采用不低于Ⅱ级全站仪,高程控制线宜采用不低于DS3级的水准仪测定。暗挖每掘进30m~50m应重新标定中线和高程控制线,标定后进行检查。4.4.9曲线段施工时,应视曲线半径的大小、曲线长度及施工方法,选择切线支距法或弦线支距法测设中线点。4.4.10隧道掘进时,宜采用激光指向仪定向。4.4.11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宜以中线为依据,安装超前导管、管棚、钢格栅和边墙格栅以及控制喷射混凝土支护的厚度,其测量允许误差应为±20mm。4.4.12隧道二衬结构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二衬结构施工测量前应进行贯通测量,相邻竖井间的地下控制导线和水准线路应形成附合线路并进行严密平差。应以平差后的地下控制点作为二衬施工测量依据,进行中线和高程控制线测量;2在隧道未贯通前进行二衬施工时,应增加控制点测量次数、钻孔投点以及加测陀螺方位等方法,并调整中线和高程控制线,同时应预留不小于150m长度的隧道不得进行二衬施工,作为贯通误差调整段。待预留段贯通后,应以平差后控制点位为依据进行二衬施4.4.13用台车浇筑隧道边墙二衬结构时,台车两端的中心点与中线偏离允许误差应为±5mm,曲线段台车长度与其相应曲线的矢距小于5mm时,台车长度可代替曲线长度。台车两端隧道结构断面中心点的高程,应采用直接水准测设,与其相应里程的设计高程较差应小于5mm。Ⅴ矿山法施工测量4.4.14综合管廊中线测定宜采用不低于Ⅱ级全站仪,高程控制线宜采用不低于DS3级的水准仪测定。每掘进50m~100m应重新标定中线和高程控制线,标定后进行检查。4.4.15用台车浇筑隧道边墙二衬结构时,台车两端的中心点与中线偏离允许误差应为±5mm,曲线段台车长度与其相应曲线的矢距小于5mm时,台车长度可代替曲线长度。台车两端隧道结构断面中心点的高程,应采用直接水准测设,与其相应里程的设计高程较差应小于5mm。4.4.16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宜以中线为依据,安装超前导管、管棚、钢格栅和边墙格栅以及控制喷射混凝土支护的厚度,其测量允许误差应为±20mm。Ⅵ盾构法施工测量4.4.17盾构始发井建成后,应利用联系测量成果加密测量控制点,满足中线测设、盾构机组装、反力架和导轨安装等测量需要。4.4.18利用地下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测定盾构机测量标志点,测量误差应为±3mm。4.4.19盾构机就位始发前,应利用人工测量方法测定盾构机的初始位置和盾构机姿态,盾构机自身导向系统测得的成果应与人工测量结果一致。盾构机行进中,应定期采用人工测量的方法对导向系统测定的盾构机姿态数据进行检核校正。4.4.20衬砌环测量应在衬砌环壁注浆完成后,且管片出车架后进行测量,测量误差应为±3mm。4.4.21每次测量完成后,应及时提供盾构机和衬砌环测量结果,供修正运行轨迹使用。ⅦTBM法施工测量4.4.22TBM始发前,应将平面和高程测量数据传入隧道内的控制点上,并应满足TBM组装、基座、反力架和导轨等安装以及TBM始发对测量的要求。4.4.23TBM步进到位后应利用人工测量方法准确测定TBM的初始位置和姿态,导入TBM自身导向系统并作为其初始数值。4.4.24TBM配置的导向系统宜具有实时测量功能。TBM姿态测量的内容应包括水平偏差、高程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动角及里程。经常以人工测量方法复核和修正自动导向系统,人工测量频率应根据掘进长度和导向数据偏差确定。4.4.25护盾式TBM的衬砌环测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衬砌环测量应在盾尾内完成管片拼装和衬砌环完成壁后注浆两个阶段进行;2在盾尾内管片拼装成环后应测量盾尾间隙,并结合TBM姿态测量数据,为管片安装提供依据;3衬砌环完成壁后注浆后,宜在后配套台车通过该管片环后进行测量,内容宜包括衬砌环中心坐标、底部高程、水平直径、垂直直径和前端面里程。测量允许误差应为±10mm。4.4.26每次测量完成后,应及时提供TBM和衬砌环测量结果,供修正运行轨迹使用。Ⅷ预制顶推法施工测量4.4.27顶管机出洞前应复测其轴线的位置和标高。4.4.28初始顶进前、正常顶进和到达顶进应由人工测量复核顶管机自动测量系统准确度。4.4.29正常顶进中自动测量系统应测量顶管机的位置、倾角、偏转4.4.30单段顶进长度大于150m的到达顶进、曲线顶进、纠偏或接近地下建(构)筑物顶进时应增加人工复核测量频率。4.4.31每次复测后应绘出预制管廊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的位置关系图,预测继续顶推后管廊节偏差。4.5高程测量4.5.1场区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2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中表G.0.2的规定;3往返两次测量高差超限时应重测;4水准网的数据处理应进行严密平差,并应计算每千米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高差全中误差、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点的相对高差中误差。4.5.2地下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并应起算于地下近井水准点;2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地下导线点,单独埋设时宜每200m埋设一个;3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应符合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水准线路往返较差、附合或闭合差为±8·mm;4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进行三次,并应与传递高程测量同步进行。重复测量的高程点间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满足要求时,应取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前进;5相邻竖井间或相邻已建好构筑物间隧道贯通后,地下高程控制点应构成附合水准路线。5地基与基础5.1一般规定5.1.1综合管廊工程基坑(槽)开挖前,应根据围护结构类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5.1.2基坑开挖方案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地下水控制方法及周边环境条件确定。5.1.3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施工垫层,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综合管廊结构施工。5.1.4开挖过程中及回填完成前应做好基坑监测并应对具备回填条件的肥槽进行回填。5.1.5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有关规定。5.2基坑支护5.2.1支护结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护结构应综合基坑周边环境限制条件、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及设备条件、周边相近条件基坑的工程经验、施工工期及施工季节等因素进行选型;2支护结构选型应按照结构的空间效应和受力特点,采用有利支护结构材料受力特性的形式;3对于基坑上部采用放坡或土钉墙,下部采用支挡式的情况,放坡或土钉墙支护的高度大于基坑总深度的1/2时,应综合桩(墙)顶部以上土体与桩(墙)支护结构间的相互影响,并应控制桩(墙)顶部的水平位移。205.2.2基坑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支护部件的型号、尺寸、支撑点的布设位置,各类桩的入土深度及锚杆的长度和直径等应经计算确定;3围护墙体、支撑围檩、支撑端头处设置传力构造,围檩及支撑不应偏心受力,围檩集中受力部位应加肋板;4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相关规定选用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5支护结构不得妨碍基坑开挖和综合管廊的施工;6支护结构安装和拆除应方便、安全、可靠。5.2.3基坑支护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护结构施工及使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检验;2支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方法及检测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土方开挖时,应对土层实际分层厚度、土性状态等与勘察报告进行核实。5.3基坑开挖5.3.1基坑开挖前,应根据工程的结构形式、基础设计深度、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周围环境、设计工况、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地面附加荷载等有关资料,进行基坑开挖方案设计。5.3.2基坑开挖前相应部位的支护结构应施工完毕,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应完成排水系统的设置。5.3.3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地面变形和位移超过控制值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并应根据危险产生的原因和可能进一步发展的破坏形式,采取控制或加固措施。危险消除后,方可继续开挖。215.3.4当坑内地下水位低于开挖面以下0.5m时,方可进行土方开挖。5.3.5基坑土方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开挖面标高、边坡坡度等进行经常性复测检查。5.3.6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对支护结构、工程桩和槽底进行防护,严禁扰动基底原状土。当采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应在基坑底预留150mm~300mm厚的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5.4地基处理5.4.1综合管廊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综合管廊天然地基的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固。5.4.2槽底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时,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超挖深度不超过150mm时,可用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土的密实度;2槽底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应采取换填等有效措施;3超挖深度超过150mm时,应经设计、勘察单位验槽后根据处理意见施工。5.4.3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1扰动深度在100mm以内,宜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2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宜填卵石或块石,再用砾石填充空隙并找平表面。5.4.4设计要求换填时,应按要求清槽,并经检查合格。5.4.5地基处理所采用的材料,应根据场地类别符合有关标准对耐久性设计与使用的要求。5.5基坑回填5.5.1基坑回填应在综合管廊结构及外墙防水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5.5.2土方回填前应先清除槽内砖、石、木块等杂物,抽除坑内积水,验收基底标高,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施工。225.5.3回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5.4综合管廊两侧回填应对称、分层、均匀。综合管廊顶板上部1000mm范围内回填材料应采用人工分层夯实,大型碾压机不得直接在综合管廊顶板上部施工。5.5.5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压实机具确定。无试验依据时,应符合表5.5.5的规定。5.6质量验收标准5.6.1地下水降水与排水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集水明排的基坑,应检验排水沟、集水井的尺寸。排水时集水井内水位应低于设计要求水位不小于0.5m;2降水井施工前,应检验进场材料质量。降水施工材料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5.6.1-1的规定;项目序号主控项目1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按设计要求参2测算单位长度滤管空隙面积或与34般项目1mm023233轻型井点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表5.6.1-2的规定;11mm±202mm34mm5m4管井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5.6.1-3的规定;项目序号主控项目12+10%0现场搓条法检验土性、测算封填粘土体34般项目1mm±502mm±2034次h565轻型井点、真空管井降水运行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5.6.1-4的规定;24表5.6.1-4轻型井点、真空管井降水序号112mm6钢管井封井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5.6.1-5的规定;项目序号主控项目1+10%023般项目12mm3+10%04+10%05mm67塑料管井、混凝土管井、钢筋笼滤网井封井时,应检验管内止水材料回填的密实度和止水效果。5.6.2地下水回灌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回灌管井施工前,应检验进场材料质量;2回灌管井正式施工时应进行试成孔。试成孔数量不应少于2个,应根据试成孔检验成孔工艺、泥浆配比,复核地层情况等;3回灌管井施工中应检验成孔垂直度。成孔垂直度允许偏差应25为1/100,井管应居中竖直沉设;4回灌管井运行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5.6.2的规定。项目序号121+10%02+5%035.6.3素土、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检查素土、灰土土料、石灰及灰土的拌合均匀性;2施工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含水率、夯压遍数及压实系3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且每个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个点;对于较长的综合管廊工程应按长度或面积确定检验点数;4素土、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5.6.3的规定。项目序号主控项目123般项目1mm2%3mm45mm±50265.6.4砂和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检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及砂、石拌和的均匀性;2施工中应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3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且每个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个点;对于较长的综合管廊工程应按长度或面积确定检验点数;4砂和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5.6.4的规定。项目序号1231%2%3mm4mm±505.6.5灌注桩排桩围护墙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灌注桩排桩应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采用桩墙合一时,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数量应为总桩数的100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的灌注桩排桩数量不应低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3根。当根据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为Ⅲ类、Ⅳ类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2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灌注桩每浇筑50m3必须至少留置1组混凝土强度试件;单桩不足50m3的桩,每连续浇筑12h必须至少留置1组混凝土强度试件。有抗渗27等级要求的灌注桩尚应留置抗渗等级检测试件,一个级配不宜少于33灌注桩排桩的质量验收应符合表5.6.5的规定。项目序号主控项目12345mm±10般项目123mm4泥浆指标%s5钢筋笼质量mm±100mm±20mm±106mm7mm8mm±1009mm±505.6.6板桩围护墙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板桩围护墙施工前,应对钢板桩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的成品进行外观检查;2钢板桩围护墙的质量验收应符合表5.6.6的规定。28项目序号主控项目12mm3mm±100般项目123mm±10045.6.7地下连续墙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对导墙的质量进行检查;2施工中应定期对泥浆指标、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的坍落度、预制地下连续墙墙段安放质量、预制接头、墙底注浆、地下连续墙成槽及墙体质量等进行检验;3兼作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其与地下结构底板、梁及楼板之间连接的预埋钢筋接驳器应按原材料检验要求进行抽样复验,取每500套为一个检验批,每批应抽查3件,复验内容为外观尺寸、抗拉强度等;4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墙身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每100m³混凝土不应少于1组,且每幅槽段不应少于1组,每组为3件;墙身混凝土抗渗试块每5幅槽段不应少于1组,每组为6件。作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其抗渗质量标准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规定执行;5作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墙体施工结束后,应采用声波透射法对墙体质量进行检验,同类型槽段的检查数量不应少于10%,且不得少于3幅;6地下连续墙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5.6.7-1~表5.6.7-3的291234pH值pH试纸项目序号1mm±1002mm03mm±20mm±154mm±101mm±202mmmm3mmmm4mm±20项目序号1231mm±10mm±5mmmm±2023mmmm4mmmm5mm6mm±150mm±100mm±207mm±108mm95.6.8土钉墙支护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前应对钢筋、水泥、砂石、机械设备性能等进行检验;2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放坡系数,土钉位置,土钉孔直径、深度及角度,土钉杆体长度,注浆配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强度等进行检验;3土钉应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检查数量不宜少于土钉总数的1%,且同一土层中的土钉检查数量不应小于3根;4土钉墙支护质量验收应符合表5.6.8的规定。项目序号主控项目123mm±200般项目1mm±1002345678mm±309mm±10mm±500mm5.6.9内支撑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结束后,对应的下层土方开挖前应对水平支撑的尺寸、位置、标高、支撑与围护结构的连接节点、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和钢立柱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2钢筋混凝土支撑的质量验收应符合表5.6.9的规定。项目序号主控项目12mm03mm0般项目1mm±202mm35.6.10钢支撑的质量验收应符合表5.6.10的规定。1mm±52±10%1mm25.6.11锚杆(索)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锚杆施工前应对钢绞线、锚具、水泥、机械设备等进行检验;2锚杆施工中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长度及角度、锚杆杆体长度、注浆配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等进行检验;3锚杆应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检查数量不宜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同一土层中的锚杆检查数量不应少于3根;4锚杆质量验收应符合表5.6.11的规定。项目序号主控项目1234般项目1mm234实际用水量与水泥等胶凝材料的重量比(实际用水、水泥、567mm±505.6.12土方开挖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检查支护结构质量、定位放线、排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统,以及对周边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保护措施的落实,并应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附近有重要保护设施的基坑,应在土方开挖前对围护体的止水性能通过预降水进行检验;2施工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率、压实度、排水系统、地下水控制系统、预留土墩、分层开挖厚度、支护结构的变形,并随时观测周围环境变化;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平面几何尺寸、水平标高、边坡坡率、表面平整度和基底土性等;4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5.6.12的规定。1mm02mm31mm±2025.6.13土石方回填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回填材料应密实;检验方法:观察;按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报告。检查数量:条件相同的回填材料,每铺筑1000m2,应取样一次,每次取样至少应做两组测试;回填材料条件变化或来源变化时,应分别取样检测。2基坑肥槽不得带水回填,回填应密实;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3综合管廊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5.6.13要求。126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6.1一般规定6.1.1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6.1.2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浇筑混凝土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6.1.3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采用台模等工具式模板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高大模板支撑架工程应进行专项方案6.1.4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模板工程验收或钢筋隐蔽工程验收。6.1.5钢筋工程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6.1.6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施工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其原材料质量、制备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有6.1.7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浇筑。6.1.8混凝土浇筑时应布料均衡。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防止模板、钢筋、钢构、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移位的措施。6.2模板分项工程6.2.1模板及支架应满足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的要求,安装时应进行测量放线,并应采取模板位置准确的定位措施,支撑架安装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2.2模板和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6.2.3模板拆除应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6.2.4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管廊内承重模板、支架的拆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6.2.4规定。按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板6.3钢筋分项工程6.3.1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的有关规定抽取试件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的有关规定。6.3.2钢筋加工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表面有颗粒状、片状老锈或有损伤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应一次弯折到位。6.3.3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宜采用焊接连接或机械连接,接头设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机械连接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6.3.4钢筋安装应采取水平和竖向定位钢筋控制钢筋间距的措施,应采取防止钢筋偏位和倾覆的措施。6.4混凝土分项工程6.4.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有抗冻、抗渗、抗氯离子侵蚀和抗化学腐蚀等耐久性要求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有关规定。6.4.2现浇结构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不高于35℃。6.4.3混凝土运输与入模应连续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发生6.4.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6.4.5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广场排水沟铺设工程合同模板
- 综合管理部工作制度与指南
- 风力发电解决方案
- 土地复垦解除书
- 婚庆公司婚礼策划档案维护策略
- 供热工程项目备案申请
- 加油站标识标牌招投标函范本
- 保险行业子公司管理模板
- 施工合同无效索赔
- 工业园区道路改造合同
-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练习卷
- 小学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共16页)
- 资本的剩余价值
- 《建筑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276
- 黑龙江小学五年级第5单元第4课第3节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T∕CREA 005-2021 老年人照料设施与适老居住建筑部品体系标准
- BlueCat核心服务保障专家
- (完整版)矿用支护材料抽检管理制度
- 转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中复习教案
- 中国传统食物英文简介chinese traditional food(课堂PPT)
- 最新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机器人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