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_第1页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_第2页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_第3页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_第4页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2016·长沙)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陋室铭》的是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宋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一句中的“在”“的”“与”分别属于介词、助词、连词。

D.“山,好大的山啊!”句中加点的“啊”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3.(2022·贵港)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学会接纳生命里的每一天,无论好与坏、悲与喜,坦然面对世间的千变万化。

②沉淀自己,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人生最好的升华。

③人生是一个不断取舍、不断超越的过程。

④有句话说得好:“水的清澈,不是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它懂得沉淀。”

⑤让自己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温柔而强大。

A.②①⑤④③B.③①⑤④②C.②①③⑤④D.③⑤④②①

4.下面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一幅书法作品,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5.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②,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③《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残酷的句子是:,。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6.《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假如给你一次随鹦鹉螺号在海底遨游的机会,你最想体验的是书里的哪个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7.选文记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9.选文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0.你怎么看待文中叶圣陶在“细枝末节”的待人事件上的态度?这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光

①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话。用现在的话来说,我突然变成了非留守儿童。

②但是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却总是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企业红火的时候,应该是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候。如今回来了,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心情郁闷到了极点。父亲又大病一场,恰好那个时候,奶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得很重,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还有弟弟在一棵树上玩耍,树枝插进了眼角,在省城大医院里动了手术,差点瞎了。

③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打击,让整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当中。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变得拮据起来。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兄弟几个每天都是小心翼翼的。

④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父亲与母亲那熟悉的谈笑声,这声音非常悦耳,一下子心里就感到振奋了。

⑤我一进门,父亲就拉我过去,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他指着地上一堆莲藕给我看,那些莲藕还没有洗净,被黑色的淤泥包裹着。父亲去挖湖藕了。家乡有许多湖泊,野藕遍地是,但是相对好挖的地方已经被人承包了起来,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但要挖起来也是相当费力,若肯出力,掀开一大片湖泥,在一米多深的地方,还是能够挖到一些野生的莲藕的。

⑥父亲开始早出晚归,等我们的作业做完,母亲的饭也做好了,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称秆边看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他很得意,犹如自己拿到了一张满分的试卷。

⑦许久,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挖藕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是先将冰块敲碎,弄干湖里的水,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掀铲淤泥,越挖越深,掀到上面的泥越堆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吃止痛片。

⑧在弄清楚了父亲在挖藕的地点后,每个周末的中午就由我给父亲送饭菜和酒。第一次给他送饭的时候,我差点哭了。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很难发现父亲的身影。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只望到黑茫茫的一片,我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我沿着湖堤来回地跑,不停地呼喊,北风呼呼地叫,把我的呼喊都吹向了身后。我心里焦急万分,怕饭菜很快凉了,更害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哇哇”地哭了起来,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沿着风干了的湖泥,我爬上了一个干枯的泥堆,四下望了望。

⑨我突然看见在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从某一个泥坑里发出来,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一双鞋都深陷到淤泥里,差一点儿滚进了挖藕挖的深坑里。

⑩我多么希望父亲就在那里,哪怕他是睡着了,或是受点小伤。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那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更汹涌地淌了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嗓子干冷得难受极了,我蹲了下来,擦了擦鞋子上的泥,抹干了眼泪。他一边打开饭盒,要我坐下,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如何艰难地找到他,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里面看不见,他开着一个矿灯。

那一年冬天,父亲挖了65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年的学费,同时也戏剧性地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忘却那盏灯的亮光。父亲在中年遭遇到了许多不幸,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11.文章中“我”的心情随着父亲的情况而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填上空。

“我”的心情父亲的情况

①父亲失业,家庭突遭变故

②③

焦虑、害怕④

放下心来找到了父亲并把饭送给父亲

12.文中多次写到父亲挖藕之地的寒风和黑暗,请说说这样描写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13.请说说题目“父亲的光”的含义。

1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①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②,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③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④,辞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节选自《荀子法行篇》,有删改)

注:①栗而理:坚实而有纹理。②刿:割伤,刺伤;③情:真诚。④辍然:突然停下来的样子。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蔓: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动词使……劳累

B.香远益清益:副词更加可爱者甚蕃蕃:形容词多

C.瑕适并见并:副词一起,同时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D.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温润而泽而:连词表承接

1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B.“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笔直洁净地种植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C.“夫玉者,君子比德焉”译文: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

D.“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译文: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

1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甲文通过对“菊花”和“牡丹”的批判,突出“莲”的高洁品格。

B.乙文运用排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对“玉”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C.甲乙两文托物言志,借“莲”和“玉”,表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D.“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18.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0.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七、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50.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作文写作。

在“咏史明智,家国情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当代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进行分享交流,你们小组选择向同学们介绍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徐梦桃,请根据以下资料,撰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介绍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人物简历

1990年出生,家境贫寒。1998年,徐梦桃入选辽宁体操队。

2002年8月,徐梦桃开始从事自由式滑雪项目的训练。初来乍到的她不得不拿出别人数倍的时间到训练场学习。

2006年,徐梦桃在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取得了个人冠军,团体亚军的好成绩。

在追梦道路上,徐梦桃先后经历了四次膝部手术,一双膝盖伤痕累累。平昌冬奥会之后,还切除了左腿内侧70%的半月板。4个月后徐梦桃开始夏训。

2022年2月10日,徐梦桃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项目中取得了银牌。

2022年2月14日,徐梦桃在最后一轮完美做出了高难度动作,以108.61的分数力压全场,获得冠军。

22.因为有蜜蜂的勤劳,花才显得特别鲜艳;因为有松柏的挺拔,山才显得特别巍峨;因为有浪花的衬托,海才显得特别宽广……一个人,一件物,一种情感,甚至一株新生的小草,一轮初生的太阳,一次难忘的挫折,一个美丽的梦想……或许都会让我们有独特的感悟。

请以“因为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然后作文。②要求书写工整,标点、格式规范。③避免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八、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不同于西湖的大家闺秀,瘦西湖自有小家碧玉的灵动秀丽,船游其间自在怡然。正是“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领风骚。一泓曲水如锦带,波光línlín,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沿岸①花团锦簇,绿草如茵,②美不胜收;落日余huī映照着熙春台的绿色琉璃,别有一种清雅的神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③蜚声中外,引得游客④趋之若鹜。

(1)文中填入的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粼yīng晖yǜn

B.鳞yīng辉yǜn

C.鳞yīn辉yùn

D.粼yīn晖yùn

(2)文中划线处的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处是____

A.①B.②C.③D.④

解析解答部分

1.C

搭配不当;重复啰嗦;前后矛盾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A.“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B.“防止”与“不要”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与语义不符,应去掉“防止”或者“不要”。D.“发扬……产业”搭配不当,可将“发扬”改为“发展”。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句中有“防止”、“禁止”等词时,要注意句子是否因否定失当而不合逻辑。

2.B

作家作品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词性。

ACD.正确;

B.有误,刘禹锡是唐代人。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这些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解释体例等。根据识记答题即可。

3.B

句子排序

本题考查排序。阅读所有的句子,可知第③句总说人生,可以是首句;第⑤句紧承①,具体阐述人生该如何做;④承接第⑤;第②承接第④;顺序为:③①⑤④②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述的中心思想,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的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4.D

书法

本题考查书法的掌握。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各书法字体的代表人物及其书写的特色。关键要了解四种字体的特点,此书写笔画勾连、流畅,既不似楷书那样端正整齐,又没有隶书那样的“蚕头雁尾”,也不似篆书那样古朴难认,确定为行书。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常见字体特点。其次,根据题干要求辨析作答即可。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小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5.双袖龙钟泪不干;可怜夜半虚前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般性默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故解析为:①双袖龙钟泪不干②可怜夜半虚前席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6.我最想体验“海底采珍珠”。行走在平坦海底观赏各种新奇的鱼类、贝类,还有吃椰子的大蟹。最吸引人的是近距离欣赏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在这里繁殖的壮观场面,亲眼见识那只孕育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的珠母。更刺激的是可以与船长一起拯救采珠人。

作品的经典情节;《海底两万里》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

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故解析为:我最想体验“海底采珍珠”。行走在平坦海底观赏各种新奇的鱼类、贝类,还有吃椰子的大蟹。最吸引人的是近距离欣赏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在这里繁殖的壮观场面,亲眼见识那只孕育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的珠母。更刺激的是可以与船长一起拯救采珠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运用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

7.①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②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③真诚送客,周到守礼;④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

8.运用了动作描写,“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作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

9.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述方式。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表述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以及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

10.示例:叶圣陶先生在“细枝末节”上的待人细节,更能体现出他的高贵品质,因为见微知著,细节更能反映精神。启发示例:我们在成长中,要努力做好每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做好小事来磨砺自我,打造自我。

记叙性散文;文章的表述方式和表述技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本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动作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表述方式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文章的表述方式。抒情,即表述情思,抒发情感.。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议论就是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看法。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可得: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根据“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可得: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根据“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可得:真诚送客,周到守礼:根据“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可得: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

故解析为:①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②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③真诚送客,周到守礼;④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

8.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此的运用提示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

故解析为:运用了动作描写,“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作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

9.本题考查表述丰富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中“我很悲伤”,悲伤的不是自己,是因为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述方式,既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表述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又表述了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

故解析为: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述方式。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表述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以及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

10.本题考查拓展性理解。

叶圣陶先生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真诚送客,周到守礼: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等等这些在“细枝末节”上的待人细节,更能体现出他的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高贵品质,因为见微知著,细节见人品,细节更能反映精神。启发围绕“细节见人品,细节更能反映精神”来谈论即可。

故解析为:示例:叶圣陶先生在“细枝末节”上的待人细节,更能体现出他的高贵品质,因为见微知著,细节更能反映精神。启发示例:我们在成长中,要努力做好每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做好小事来磨砺自我,打造自我。

11.①小心翼翼;②振奋/喜悦;③父亲找到挖野生莲藕的工作;④在寒冬和黑暗里找不到父亲。

12.渲染了恐怖凄冷的气氛,生动地描写出父亲挖藕之地的环境恶劣,反衬出父亲的勤劳坚强。

13.父亲挖莲藕时开着的矿灯发出的亮光;父亲战胜困难时坚强不屈的精神(吃苦勤劳的品质、不屈不挠的意志)像光一样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14.吃苦耐劳,他到很寒冷贫瘠的地方挖藕维持家庭生活。坚忍不拔(勇担责任),在家庭遭遇变故的时候克服重重困难,勇敢地挺过难关。

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描写

(1)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2)此题主要考查把握作品景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作用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等。根据这几点选出最为合适的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感情等来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1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与事件的概括。

解答此题注意表格中给出的提示内容找到对应的段落,然后从中提取关键词作答,或是根据段落的内容去概括事件。文章第一至三段,主要写父亲失业,家庭突遭变故,根据第三段中的“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兄弟几个每天都是小心翼翼的”,可见“我”的心情是“小心翼翼”。“我”焦虑、害怕是因为在寒冬与黑暗中找不到父亲,对应的是文章第八段内容,所以根据第四至七段可概括事件:父亲找到挖野生莲藕的工作;再根据第四段中的“这声音非常悦耳,一下子心里就感到振奋了”,可见“我”当时的振奋。第九、十段写“我”放下心来,因为“我”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父亲,并将饭送给父亲。

故解析为:①小心翼翼②振奋/喜悦③父亲找到挖野生莲藕的工作④在寒冬和黑暗里找不到父亲。

1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

记叙文中进行自然环境描写,一般是为了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或是渲染气氛,为表述人物的情感服务。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文章中多次写到父亲挖藕之地的寒风与黑暗,很明显是为了渲染一种寒冷、凄凉的气氛,突出父亲挖藕的艰难。可就是这样恶劣的条件,父亲仍旧不怕艰苦地干下去,更能表现他的勤劳与坚强。

故解析为:渲染了恐怖凄冷的气氛,生动地描写出父亲挖藕之地的环境恶劣,反衬出父亲的勤劳坚强。

13.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父亲的光”指的就是“我”去寻找父亲时,父亲在泥坑里点亮的矿灯发出的光。再结合文末处“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可以看出“父亲的光”还指父亲那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如光亮一样,照亮“我”的前行的道路。

故解析为:父亲挖莲藕时开着的矿灯发出的亮光;父亲战胜困难时坚强不屈的精神(吃苦勤劳的品质、不屈不挠的意志)像光一样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文中有关父亲的描写与相关的事件。文章主要写那个冬天父亲在遭到家庭一系列变故后挖野莲藕的事,“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吃止痛片。”“那一年冬天,父亲挖了65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年的学费”等句子,可以看出父亲坚强、勤劳、能吃苦。

故解析为:吃苦耐劳,他到很寒冷贫瘠的地方挖藕维持家庭生活。坚忍不拔(勇担责任),在家庭遭遇变故的时候克服重重困难,勇敢地挺过难关。

15.D

16.B

17.A

18.都有正直的品性。文提到“外直”“亭亭净植”,文提到“坚刚”“廉”。都有美好的声名。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做到活学活用。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述原句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孔子说:“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所以,即使珉石带着彩色花纹,也比不上宝玉那样洁白明亮。《诗经》上说:“我考虑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

15.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ABC.正确。

D.有误,“温润而泽”的“而”表并列。

故解析为:D。

16.本题考查对句子翻译能力。ACD.正确;

B.有误,植:竖立,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故解析为:B。

17.本题考查想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有误,文没有批判“菊花”;

BCD.正确。

故解析为:A。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知,周敦颐笔下的“君子”有正直的品性。从文“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可知,孔子所说的“君子”有正直的品性。所以,他们都有美好的声名。从文“香远益清”和文“其声清扬而远闻”可知,他们都有美好的声名。

故解析为:都有正直的品性。文提到“外直”“亭亭净植”,文提到“坚刚”“廉”。都有美好的声名。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

19.D

20.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意象)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秦淮河两岸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寄托了的忧愁和伤感。

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述效果;分析表述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19.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分析。A.有误,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命运。“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表述错误。

B.有误,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表述错误。

C.有误,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不是重在批判歌女,而是有些统治者。

D.正确。

故解析为:D。

20.本题考查炼字。

“烟笼寒水月笼沙”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故解析为: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意象)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秦淮河两岸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寄托了的忧愁和伤感。

21.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徐梦桃介绍词。贫寒的出身煅就迎战艰难的钢筋铁骨,艰苦的集训练成雪地腾空的卓越本领;四年百倍付出全国夺冠,廿载万次腾空奥运领先;伤痛累累寻常事,报国拳拳壮士心。老将梦圆笑容似春花璀璨,古国桃夭前途如蓝天高远。

微写作(片断写作)

本题考查介绍词的写作能力。介绍词要突出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主要精神品质,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顺序,语言表述得体。本题明确要求介绍的人物是介绍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徐梦桃,根据人物资料可知,应把主要经历和主要事迹作为介绍的重点,突出她挑战自身极限、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伟大精神。写作方法上,注意恰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从经历到成绩,从成绩见精神,习作思路清晰,中心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

故解析为: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徐梦桃介绍词。贫寒的出身煅就迎战艰难的钢筋铁骨,艰苦的集训练成雪地腾空的卓越本领;四年百倍付出全国夺冠,廿载万次腾空奥运领先;伤痛累累寻常事,报国拳拳壮士心。老将梦圆笑容似春花璀璨,古国桃夭前途如蓝天高远。

本题考查介绍词的写作能力。介绍词要突出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主要精神品质,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顺序,语言表述得体。写作方法上,注意恰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22.

因为有你

你,是一棵大树就站在我身后。

你硕果累累,高大无比。当我渴了,便可回过身,摘下一个令人馋涎欲滴的果子慢慢品尝;当我累了,便可停下脚步,倚靠在你的身旁;当我热了,便可躲在你茂密的树荫下,享受清风的吹抚……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匆忙的走着,难免会摔摔碰碰。当我测试失利时,我摘下一刻颗勤奋的果实;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摘下一颗鼓励的果实;当我取得胜利时,我摘下一颗谦虚的果实…细细品味苦中带甜甜中带酸…

回头,转身,有你在我背后。

当学习的重担压在身上时,当脚下的步伐逾加沉重时,每迈开一步亦是如此艰难时,我心神疲惫。此时,停下脚步,抛开一切,我倚靠在你的身上,望着蓝天静静地闻着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绿色气息,令我陶醉地闭上眼睛惬意地享受着…

当我在你的树荫下恢复疲惫的身心时,我再次充满力量,握着信心与斗志再次投身于题海中,再次迈开了奋斗的脚步,想成功迈进……

回头,转身,读你,有你在我背后。

其实,每个人身后亦有如此一棵大树,它是师长的教诲,是朋友的鼓励,是母亲的无私关爱,他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默默灌溉这棵树,让他们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处,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利时,朋友的鼓励便给了你前进的动力;当我们犯错误时,师长的教诲则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当我们在深夜时奋笔疾书时,母亲的陪伴给了你坚持做完的决心。

深夜时的窗外异常寂静,除了时不时的微风声,便是我奋笔的刷刷声了,一个人在题海中孤独游着,伴随的更多的是焦灼和疲惫,每过一秒,我坚持做下去的决心便减弱一份,此时的母亲便会悄然拿一本书,坐在书桌前默默翻阅着,她不过问我的情况,也不喊累,她是怕影响到我,而当我偷偷瞅一眼她时,发现她正悄悄揉着眼睛…母亲无声的陪伴令我闻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气息……

回头,转身,懂你,有你在我背后。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过,奋斗的目标从未变过,对你的理解和感动却愈来愈深刻、清楚。或许你的无声令我开始读你,或许你的气息令我开始懂你,或许你的关爱令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会爱你…就算再苦再累,也都有你站在我身后,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和幸福,让我懂得了亲情……

母亲?还是大树?我不知道,也不愿知道……

因为她们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

回头,转身,拥抱你,因为有你,有你在我背后。

半命题作文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的空白处应为一个具体的对象或抽象的概念。比如,因为有你,因为有他,因为有阅读,因为有挫折等。本文写作内容的重点应放在我与……之间发生的事情上,表现的主旨应是因为有了……自己发生的变化或受到的影响。从生活中取材,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时命题人知给出题目的一部分,现有考生按照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在进行写作,他兼顾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半命题作文比较突出地考查了考生的审题构思及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能力。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述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在写什么,后写什么。

23.(1)D

(2)D

常用字字音;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

“波光línlín”的“línlín”应写作“粼粼”;“绿草如茵”的“茵”应读作“yīn”;“余huī”的“huī”应写作“晖”;“神韵”的“韵”应写作“yùn”。

故解析为:D。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BC.使用正确;

D.有误,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急着赶去。该成语属于褒贬误用。

故解析为:D。

(1)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判断成语(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2016·长沙)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C

搭配不当;重复啰嗦;前后矛盾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A.“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B.“防止”与“不要”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与语义不符,应去掉“防止”或者“不要”。D.“发扬……产业”搭配不当,可将“发扬”改为“发展”。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句中有“防止”、“禁止”等词时,要注意句子是否因否定失当而不合逻辑。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陋室铭》的是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宋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一句中的“在”“的”“与”分别属于介词、助词、连词。

D.“山,好大的山啊!”句中加点的“啊”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B

作家作品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词性。

ACD.正确;

B.有误,刘禹锡是唐代人。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这些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解释体例等。根据识记答题即可。

3.(2022·贵港)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学会接纳生命里的每一天,无论好与坏、悲与喜,坦然面对世间的千变万化。

②沉淀自己,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人生最好的升华。

③人生是一个不断取舍、不断超越的过程。

④有句话说得好:“水的清澈,不是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它懂得沉淀。”

⑤让自己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温柔而强大。

A.②①⑤④③B.③①⑤④②C.②①③⑤④D.③⑤④②①

B

句子排序

本题考查排序。阅读所有的句子,可知第③句总说人生,可以是首句;第⑤句紧承①,具体阐述人生该如何做;④承接第⑤;第②承接第④;顺序为:③①⑤④②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述的中心思想,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的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4.下面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一幅书法作品,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D

书法

本题考查书法的掌握。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各书法字体的代表人物及其书写的特色。关键要了解四种字体的特点,此书写笔画勾连、流畅,既不似楷书那样端正整齐,又没有隶书那样的“蚕头雁尾”,也不似篆书那样古朴难认,确定为行书。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常见字体特点。其次,根据题干要求辨析作答即可。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小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5.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②,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③《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残酷的句子是:,。

双袖龙钟泪不干;可怜夜半虚前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般性默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故解析为:①双袖龙钟泪不干②可怜夜半虚前席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6.《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假如给你一次随鹦鹉螺号在海底遨游的机会,你最想体验的是书里的哪个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100字左右)

我最想体验“海底采珍珠”。行走在平坦海底观赏各种新奇的鱼类、贝类,还有吃椰子的大蟹。最吸引人的是近距离欣赏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在这里繁殖的壮观场面,亲眼见识那只孕育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的珠母。更刺激的是可以与船长一起拯救采珠人。

作品的经典情节;《海底两万里》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

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故解析为:我最想体验“海底采珍珠”。行走在平坦海底观赏各种新奇的鱼类、贝类,还有吃椰子的大蟹。最吸引人的是近距离欣赏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在这里繁殖的壮观场面,亲眼见识那只孕育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的珠母。更刺激的是可以与船长一起拯救采珠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运用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7.选文记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9.选文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0.你怎么看待文中叶圣陶在“细枝末节”的待人事件上的态度?这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7.①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②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③真诚送客,周到守礼;④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

8.运用了动作描写,“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作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

9.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述方式。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表述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以及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

10.示例:叶圣陶先生在“细枝末节”上的待人细节,更能体现出他的高贵品质,因为见微知著,细节更能反映精神。启发示例:我们在成长中,要努力做好每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做好小事来磨砺自我,打造自我。

记叙性散文;文章的表述方式和表述技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本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动作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表述方式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文章的表述方式。抒情,即表述情思,抒发情感.。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议论就是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看法。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可得: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根据“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可得: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根据“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可得:真诚送客,周到守礼:根据“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可得: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

故解析为:①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②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③真诚送客,周到守礼;④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

8.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此的运用提示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

故解析为:运用了动作描写,“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作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

9.本题考查表述丰富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中“我很悲伤”,悲伤的不是自己,是因为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述方式,既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表述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又表述了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

故解析为: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述方式。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表述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以及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

10.本题考查拓展性理解。

叶圣陶先生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真诚送客,周到守礼: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等等这些在“细枝末节”上的待人细节,更能体现出他的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高贵品质,因为见微知著,细节见人品,细节更能反映精神。启发围绕“细节见人品,细节更能反映精神”来谈论即可。

故解析为:示例:叶圣陶先生在“细枝末节”上的待人细节,更能体现出他的高贵品质,因为见微知著,细节更能反映精神。启发示例:我们在成长中,要努力做好每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做好小事来磨砺自我,打造自我。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光

①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话。用现在的话来说,我突然变成了非留守儿童。

②但是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却总是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企业红火的时候,应该是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候。如今回来了,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心情郁闷到了极点。父亲又大病一场,恰好那个时候,奶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得很重,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还有弟弟在一棵树上玩耍,树枝插进了眼角,在省城大医院里动了手术,差点瞎了。

③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打击,让整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当中。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变得拮据起来。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兄弟几个每天都是小心翼翼的。

④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父亲与母亲那熟悉的谈笑声,这声音非常悦耳,一下子心里就感到振奋了。

⑤我一进门,父亲就拉我过去,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他指着地上一堆莲藕给我看,那些莲藕还没有洗净,被黑色的淤泥包裹着。父亲去挖湖藕了。家乡有许多湖泊,野藕遍地是,但是相对好挖的地方已经被人承包了起来,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但要挖起来也是相当费力,若肯出力,掀开一大片湖泥,在一米多深的地方,还是能够挖到一些野生的莲藕的。

⑥父亲开始早出晚归,等我们的作业做完,母亲的饭也做好了,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称秆边看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他很得意,犹如自己拿到了一张满分的试卷。

⑦许久,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挖藕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是先将冰块敲碎,弄干湖里的水,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掀铲淤泥,越挖越深,掀到上面的泥越堆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吃止痛片。

⑧在弄清楚了父亲在挖藕的地点后,每个周末的中午就由我给父亲送饭菜和酒。第一次给他送饭的时候,我差点哭了。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很难发现父亲的身影。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只望到黑茫茫的一片,我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我沿着湖堤来回地跑,不停地呼喊,北风呼呼地叫,把我的呼喊都吹向了身后。我心里焦急万分,怕饭菜很快凉了,更害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哇哇”地哭了起来,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沿着风干了的湖泥,我爬上了一个干枯的泥堆,四下望了望。

⑨我突然看见在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从某一个泥坑里发出来,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一双鞋都深陷到淤泥里,差一点儿滚进了挖藕挖的深坑里。

⑩我多么希望父亲就在那里,哪怕他是睡着了,或是受点小伤。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那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更汹涌地淌了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嗓子干冷得难受极了,我蹲了下来,擦了擦鞋子上的泥,抹干了眼泪。他一边打开饭盒,要我坐下,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如何艰难地找到他,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里面看不见,他开着一个矿灯。

那一年冬天,父亲挖了65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年的学费,同时也戏剧性地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忘却那盏灯的亮光。父亲在中年遭遇到了许多不幸,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11.文章中“我”的心情随着父亲的情况而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填上空。

“我”的心情父亲的情况

①父亲失业,家庭突遭变故

②③

焦虑、害怕④

放下心来找到了父亲并把饭送给父亲

12.文中多次写到父亲挖藕之地的寒风和黑暗,请说说这样描写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13.请说说题目“父亲的光”的含义。

1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1.①小心翼翼;②振奋/喜悦;③父亲找到挖野生莲藕的工作;④在寒冬和黑暗里找不到父亲。

12.渲染了恐怖凄冷的气氛,生动地描写出父亲挖藕之地的环境恶劣,反衬出父亲的勤劳坚强。

13.父亲挖莲藕时开着的矿灯发出的亮光;父亲战胜困难时坚强不屈的精神(吃苦勤劳的品质、不屈不挠的意志)像光一样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14.吃苦耐劳,他到很寒冷贫瘠的地方挖藕维持家庭生活。坚忍不拔(勇担责任),在家庭遭遇变故的时候克服重重困难,勇敢地挺过难关。

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描写

(1)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2)此题主要考查把握作品景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作用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等。根据这几点选出最为合适的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感情等来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1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与事件的概括。

解答此题注意表格中给出的提示内容找到对应的段落,然后从中提取关键词作答,或是根据段落的内容去概括事件。文章第一至三段,主要写父亲失业,家庭突遭变故,根据第三段中的“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兄弟几个每天都是小心翼翼的”,可见“我”的心情是“小心翼翼”。“我”焦虑、害怕是因为在寒冬与黑暗中找不到父亲,对应的是文章第八段内容,所以根据第四至七段可概括事件:父亲找到挖野生莲藕的工作;再根据第四段中的“这声音非常悦耳,一下子心里就感到振奋了”,可见“我”当时的振奋。第九、十段写“我”放下心来,因为“我”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父亲,并将饭送给父亲。

故解析为:①小心翼翼②振奋/喜悦③父亲找到挖野生莲藕的工作④在寒冬和黑暗里找不到父亲。

1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

记叙文中进行自然环境描写,一般是为了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或是渲染气氛,为表述人物的情感服务。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文章中多次写到父亲挖藕之地的寒风与黑暗,很明显是为了渲染一种寒冷、凄凉的气氛,突出父亲挖藕的艰难。可就是这样恶劣的条件,父亲仍旧不怕艰苦地干下去,更能表现他的勤劳与坚强。

故解析为:渲染了恐怖凄冷的气氛,生动地描写出父亲挖藕之地的环境恶劣,反衬出父亲的勤劳坚强。

13.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父亲的光”指的就是“我”去寻找父亲时,父亲在泥坑里点亮的矿灯发出的光。再结合文末处“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可以看出“父亲的光”还指父亲那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如光亮一样,照亮“我”的前行的道路。

故解析为:父亲挖莲藕时开着的矿灯发出的亮光;父亲战胜困难时坚强不屈的精神(吃苦勤劳的品质、不屈不挠的意志)像光一样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文中有关父亲的描写与相关的事件。文章主要写那个冬天父亲在遭到家庭一系列变故后挖野莲藕的事,“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吃止痛片。”“那一年冬天,父亲挖了65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年的学费”等句子,可以看出父亲坚强、勤劳、能吃苦。

故解析为:吃苦耐劳,他到很寒冷贫瘠的地方挖藕维持家庭生活。坚忍不拔(勇担责任),在家庭遭遇变故的时候克服重重困难,勇敢地挺过难关。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①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②,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③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④,辞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节选自《荀子法行篇》,有删改)

注:①栗而理:坚实而有纹理。②刿:割伤,刺伤;③情:真诚。④辍然:突然停下来的样子。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蔓: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动词使……劳累

B.香远益清益:副词更加可爱者甚蕃蕃:形容词多

C.瑕适并见并:副词一起,同时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D.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温润而泽而:连词表承接

1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B.“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笔直洁净地种植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C.“夫玉者,君子比德焉”译文: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

D.“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译文: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

1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甲文通过对“菊花”和“牡丹”的批判,突出“莲”的高洁品格。

B.乙文运用排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对“玉”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C.甲乙两文托物言志,借“莲”和“玉”,表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D.“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18.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5.D

16.B

17.A

18.都有正直的品性。文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