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中国古代社会的建构方式是血缘而不是契约,血缘联结组成家族,家族成为政治的基础,

以家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扩张为政治关系,形成君父权威相得益彰的政治体系。这表明古代

中国()

A.分封制的影响深远B.君主权力高度集中C.家国同构格局明显

D.家族观念十分浓厚

2.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因内乱而奔汜(地名)。晋文公打着“勤王”的旗号,恢复了襄

王的地位,但就在襄王为他举行的宴会上,晋文公公然向周襄王请“隧”(“隧”是天子死

后下葬的墓道),要求自己死后享受天子规格的葬礼。可见()

A.天子以“共主”的名义控制诸侯B.各诸侯国利用王室旗号发展势力

C.天子共主地位名存实亡礼崩乐坏D.周襄王已确认晋文公为中原霸主

3.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

己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该学者评论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4.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规定:“自今中书(宰相)、秘院(枢密院)执政官,非休

假日,私第不得见客。”这规定表明()

A.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B.中央机构间矛盾尖锐

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D.军政两府间制衡加强

5.在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周勃协助刘家后代平定吕氏叛乱,使汉王朝得以安定,立下了赫

赫功绩,却因为日食,被汉文帝免除了丞相职务;汉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因为关于火星的一

则天象而被赐死。材料反映出汉朝()

A.皇权相权矛盾相对尖说B.重视天文学的理论研究

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D.保有浓重敬天保民意识

6.中央中枢机构的调整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展的重要表现。如图所示机构确立于

()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7.观赏戏剧是古希腊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希腊各城邦都建有剧场,部分大剧场能容

纳5〜10万人,对于希腊人来说,没有娱乐的生活是不值得去生活的。这反映出古希腊()

A.注重现世物质生活享受B.民主政治影响现实生活

C.社会宗教意识非常淡薄D.社会充满人文主义气息

8.伯里克利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

该制度是指古代雅典的()

A.中央集权制B.君主立宪制C.直接民主制D.君主专制

9.菲洛科罗斯曾描述:“广场的周围围起了栅栏,留出了十个入口,以让公民按照部落进

入广场,公民将写有被放逐者名字的陶片放在一起,九位执政官和五百人会议监督整个投票

过程。”由此可见陶片放逐法()

A.保证了投票时有良好的秩序B.确保了雅典公民权利的平等

C.正式建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D.实现了对执政者的完全监督

10.有学者指出,“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

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

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这里旨在强调()

A.雅典民主制因外敌的入侵而消亡B.雅典民主传统仅通过著作流传后世

C.雅典民主制对近代民主政治有重大影响D.雅典民主制战胜了中世纪的封建专制

11.周相在《罗马法原论》评价道:“自然法、习惯法、皇帝敕令与行政命令都是罗马法的

重要组成部分……法律顾问官(罗马法学家)的专业意见亦是罗马法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部

分”。这说明古代罗马法()

A.法律的渊源比较复杂B.法学家掌握最高立法权

C.缺乏严谨的立法程序D.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12.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

着关键作用。如图中出现在唐朝的生产工具是()

13.明清之际,华北地区的一些大地主开始选择不将他们的产业分割成家庭规模的佃田,而

是将整个地产组织成农作庄园,雇佣劳工种植棉花,利用漕运船只南下回程时的便宜运费,

将原棉以高利润卖给江南的纺纱与织布业者。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作物大量种植B,农业生产关系变革C.租佃经营方式衰落

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4.如表是宋代各朝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简表

年代户数口数每户平均口数

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10723695218300042.04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12917221290921852.25

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12211713249693001.45

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19715555443649492.25

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20882438467347842.24

据此可推断,当时()

A.小家庭观念盛行B.人口衰减严重C.小农经济遭破坏D.人口隐瞒严重

15.北宋主户口的构成图

主户户占全国总户

阶级成分占地情况备注

等数的比例

一大地主300亩以上10%

二中地主I00-300⅛

40%

三小地主不满100亩北宋的官户、形势户加上主户中的一

四自耕农数十亩二等上户,总共不超过10%

占少数土地但不能50%

五半自耕农

自给

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A.土地兼并的现象极其严重B.租佃经营方式比较盛行

C.自耕农经济丧失主导地位D.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16.如表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简表,这反映了()

省份南京北京山东浙江福建广西江西湖广山西河南陕西

人数2717132611222125122

A.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B.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文化D.南北人才不平衡性出现

17.两广地区出土的先秦青铜鼎以“越式鼎”为主。“越式鼎”造型简朴,铸工较粗,器身

大多光素无纹饰;出土时,外底部大多有烟贫(烟凝积成的黑灰)。随葬的鼎数不一,没有

定的规律。这表明先秦时期两广地区()

A.农业生产落后B.青铜从铸造注重实用功能

C.贫富差距悬殊D.尚未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

18.成语“七上八下”出自南京云锦神奇的挑花结本技术。南京云锦凭借其精密繁复的织造

工艺,位列古代中国三大名锦之首。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农庄手工业

19.明代中叶江南士大夫家族“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蔷好殖,已故富庶”,贵为内阁首辅

的徐阶亦“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贸”这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D.庄园经济发展迅速

20.如表为唐代诗歌中有关社会经济的记述。据此可以推知()

记述出处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唐)杜荀鹤《送友游吴越》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事买蓑归J(唐)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

“结缆排鱼网,连橘并米船(商船)”(唐)杜甫《舟中》

A.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B.民间草市出现了繁荣

C.农业生产日趋专业化D.重农政策得到了落实

21.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大量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如“挂牛头卖马肉”“自相矛

盾”“买楼还珠”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A.各国对市场缺乏管理B.私营工商业已经兴起

C.抑商政策走向了失败D.官营工商业失去主导

22.明清时期,晋商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及金融业商号,遍及全国各

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这表明晋商()

A.促进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开始打破商业交往的时空限制D.促成纸币“交子”的流通

23.西汉政权建立后,一方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准工商着衣丝乘车、不准工商子弟做官;

另一方面“池商贾之律”,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

代。这反映出汉初()

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

24.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提出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

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该学派()

A.主张超然于物外的逍遥B.强烈反对任人唯亲

C.推崇以严刑峻法来治国D.提倡重建周朝制度

25.自汉武帝时期开始,研习儒家著作成为新时尚,就连汉昭帝也自称通《孝经》《论语》

和《尚书》等典籍。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意识开始转型B.儒家经典著作得到普及

C.儒学日益脱离广大民众D.儒学政治地位明显巩固

26.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

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此思想()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

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D.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

27.关于个人学习,朱熹主张“慎思明辩,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发明本心”;王阳明主张学以致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这些主张的共同内涵是()

①净化个人心灵

②树立独立人格

③提升人生素养

④强调学以致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8.宋代的士大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实现其政治理想。

明代的士大夫则转向“觉民行道”。如王阳明强调:“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政治体制的日益僵化B.市民阶层力量的兴起

C.儒学逐渐走向思辨化D.早期启蒙思想的传播

29.清学者戴震撰《孟子字义疏证》,小采取传统“疏证”(阐释考证)体例,而遵循先下

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开,批评宋明理学家的“理”只是意见,并非真

理。这反映了()

A.经学考据开始讲求实验实证B.理学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C.经世致用思想有了新的发展D.西学东渐影响传统学术发展

30.针对明末法治的乱象,黄宗羲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王夫之则认为“民气之不可

使不静,非法而无以静之……法者非必治治者其人也”。据材料可知()

A.黄宗羲重视治法忽视治吏B.王夫之忽视治法重视治吏

C.黄宗羲主张先治吏后治法D.王夫之重治法也重视治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无论如何变,

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之处,则仍可不变。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

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

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幸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

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

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

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

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

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

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代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

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摘自罗志田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

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规律和启示。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晚唐以来,江南经济区日渐崛起,至宋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太湖流城

“上四一亩,收五六石”,“虽其四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

尽以贸易”。宋太祖即位之初便拟定“薄税敛”以奖披商人,仁宗年间订立放松政府专卖品

管制的“海行条法”,后南宋朝延又重中此令。政府制定的各色税目,致使穷乡僻壤的农民

也不得不入市。仕官之人则“纤朱怀金,专为商旅之业,日取富足”。江南市镇不断兴起,

“市井繁阜,商货幅辕”。

-摘编自传宗文《宋代的革市镇》材料二:明代后期,江南市镇蓬勃繁荣。南涪镇“烟火万

家”,时人称之“虽镇,一都会也”,作为生丝集散地,各市镇商人皆运送蚕茧前来出售,

这些生丝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湖丝”或“辑里丝”。盛泽镇则是“以绫绸为业”的大镇,

“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镇上机工、

曳花(操作提花织机的工人)多达数千人。松江府的朱泾镇经营棉布贸易的牙行多达数百家,

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各市镇作坊林立,外地客商“操重贵而来市”。生丝绸缎、棉布等

商品在出口贸易中持续增长,远销海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江南市镇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宋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制约

其未能促成社会转型的政治因素。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

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一摘编自袁行霜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

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

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一一《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

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

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观点,李贽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答案和解析

I.【答案】c

【解析】从材料“血缘联结组成家族,家族成为政治的基础,以家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扩张为政

治关系,形成君父权威相得益彰的政治体系”反映了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家族对族人的管理和处置,

发展为政治关系。从而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家国同构格局,故

C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A错误。

材料主要体现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从秦朝开始才出现君主权力高度集中的内容,B错误。

家族观念十分浓厚对材料表述不全面,排除D。

故选:Co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血缘联结组成家族,家族成为政治的基础。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难度适中。

2.【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晋文公一方面恢复了襄王的地位,另一方面要求自己死后享受天子规格的葬

礼,由此可知春秋时期天子共主地位名存实亡礼崩乐坏,故选C项.

其他三项均偏离材料主旨,故排除。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西周的分封制的准确把握。

3.【答案】B

【解析】A.公元前三世纪,分封制应该是逐渐解体和被抛弃。

B.公元前三世纪,郡县制逐渐形成和确立。

C.郡国并行制度,后世王朝并没有延续,不符合材料的特点。

D.行省制度是元朝才确立的。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要求学生结合郡县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

力。

4.【答案】C

【解析】材料“自今中书(宰相)、秘院(枢密院)执政官,非休假日,私第不得见客”体现的

是皇帝对大臣的控制加强,主要是为了防止结党营私,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

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准确把握。

5.【答案】A

【解析】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却因为日食,被汉文帝免除了丞相职务;汉成帝时,丞相翟

方进因为关于火星的一则天象而被赐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有灾异,皇帝应该检讨自己,

汉文帝、汉成帝却降罪于丞相,可据此合理推论出皇权、相权矛盾相对尖锐。

B.“重视天文学的理论研究”与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无关。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期儒家思想并非正统思想。

D.题干所给材料可以体现“敬天”,但是不能体现“保民”。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却因为日食,被

汉文帝免除了丞相职务;汉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因为关于火星的一则天象而被赐死”的主旨,并

正确掌握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度中等。

6.【答案】B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在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这与题干所给图片不符。

B.依据题干所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确立于唐朝。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在中央实行中书门下制,这与题干所给图片不符。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实行内阁制,这与题干所给图片不符。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央中枢机构”,并正确提

取题干所给图片中蕴含的有效信息及掌握唐朝的中央机构。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观赏戏剧是古希腊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希腊各城邦都建有剧场,部分

大剧场能容纳5〜10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通过观赏戏剧来培养雅典公民的城邦和集

体意识,因此体现的是民主政治影响现实生活,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与现实物质生活享受无关,A选项排除;

材料与宗教意识无关,C选项排除;

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B0

本题关键信息是“观赏戏剧是古希腊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希腊各城邦都建有剧场,部分大

剧场能容纳5〜10万人”,结合古希腊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古希腊的民主制

度是以城邦为中心的城邦民主制。其民主的特点是:平民政体、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8.【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伯里克利”、“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

可知,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中主权在民的特点,因此题干中的制度是直接民主制,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需要掌握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伯里

克利”、“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以伯里克利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对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

分析理解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让公民按照部落进入广场,公民将写有被放逐者名字的陶片放在一起,九位

执政官和五百人会议监督整个投票过程”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保证了投票时有良好的秩序,故A

项正确。

BC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故选:A0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陶片放逐法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让公民按照部落进入广场,

公民将写有被放逐者名字的陶片放在一起,九位执政官和五百人会议监督整个投票过程”的分析

理解。

本题考查对陶片放逐法的作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经中世纪而到近代”等可

知,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故C正确;

A项表述仅是对题干材料雅典民主政治的简单重述,不符合题干“旨在强调”要求,排除;

BD两项的表述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

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

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

的进步性。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

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

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1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罗马法涉及自然法、习惯法、皇帝敕令与行政命令以及罗马法学家的专

业意见,由此可知,罗马法的渊源比较复杂,故A项正确。

掌握最高立法权的是统治者,故B项错误。

CD两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进而得出罗马法的特点。

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农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曲辕犁,可以自由调节耕地的深浅,

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故D正确。

石锄、骨相均是先秦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故A、B说法均不正确。

耦犁是汉代的耕犁工具,故C不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唐朝”。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

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在材料中,我们无法得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的结论,排除A;

通过材料“雇佣劳工种植棉花”“将原棉以高利润卖给江南的纺纱和织布业者”结合所学知识,

我们可知,这体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生产方式和农产品的商品化,这说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

了变革,故B正确;

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出租店经营方式的衰落,排除C;

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

故选:B0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找出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材料信息的提炼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14.【答案】D

【解析】A.“小家庭观念盛行”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B.题干所给数据表明,宋代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C∙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在题干所给数据中没有涉及。

D.根据图中表格分析可知,宋代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每户平均人口数始终没有多大变化,体

现了当时人口隐瞒现象较为严重。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答题关键在于对题干所给材料中“宋代各朝户口数及每

户平均口数”变化的分析和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把握。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度中等。

15.【答案】B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自耕农和半自耕农的占地情况和比例较高,说明宋代租佃经营方式

比较盛行,故B项正确。

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仍然占有一定土地,不能说明土地兼并极其严重,故A项错误。

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一直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

表格涉及的是北宋主户口的阶级成分、占地比例等信息,无法得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故D

项错误。

故选:Bo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结合北宋租佃制发展表现分析,注意解读表格,同时注意把

握租佃制发展历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各个内容的比例数据,旨在考查学生解读

表格、分析理解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A.南方的地区出现的内阁大学士人数增加,北方地区不如南方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多,A

项表述有误,排除。

B.明代政治中心北移,B项不符合史实。

C.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南京、浙江、福建等地的内阁大学士人数较多,可见经济重心南移影响

了文化,C项正确。

D.北京、江西等地区人数也不少,D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I.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17.【答案】B

【解析】从“越式鼎”的造型、使用情况、数量等,结合所学可知B项正确;

青铜器多用于祭祀和兵器,少用于制作生产工具,A项不符合题意;

两广地区青铜随葬品数量不一,没有规律,无法体现当地贫富悬殊,C项错误;

单从青铜器铸造无法得出两广地区没有与中原交流,没有文明融合,D项错误。

故选:Bo

本题解题关键信息是“;出土时,外底部大多有烟贫(烟凝积成的黑灰)”,结合中国古代先进

冶金技术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先进冶金技术的准确把握。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技艺精湛,素称发达。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

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

-锦署。所以,古代中国南京云锦生产于官营手工业,故B正确,排除A、C、Do

故选:Bo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凭借其精密繁复的织造工艺,位列古代

中国三大名锦之首”。

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

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9.【答案】C

【解析】A.历代封建统治者执行的都是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

B.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士大夫家族”这一社会阶层,未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B错误;

C.由材料可知,明代中叶,士大夫家族、内阁首辅徐阶皆从事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工商业,这与

传统的士农工商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反映出此时期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故选C项;

D.庄园经济是在西欧的中世纪,故D错误。

故选:Co

本题以明代中叶江南士大夫家族经商求利切入,考查了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商业发展促进封建

社会走向衰落,社会出现转型现象,对自然经济起了一定破坏作用,也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了挑

战。

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关键信息是“士大夫家族、内阁首辅徐阶”,考查了学生获取

材料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20.【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排除A;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民间草市,排除B;

通过材料“种橘”“生莲”“桑村”等,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专门的生产地域性特征,这说明

农业生产专业化趋势加强,故C正确;

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重农的政策,排除D。

故选:C0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主要考查唐代时期社会经济现象。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理解三则材料的共同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21.【答案】B

【解析】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大量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体现的是当时的商业发

展加快,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未涉及抑商政策,C选项排除。

明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D选项排除。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

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准确把握。

22.【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此次知识可知,晋商的

活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故A正确;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唐时期,排除B;

开始的说法不符合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特征,排除C;

纸币交子的出现于宋朝,排除D。

故选:A0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主要作用。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商活动的主要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

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3.【答案】A

【解析】材料“一方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准工商着衣丝乘车、不准工商子弟做官”侧重稳定;

材料”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侧重发展;据此可知

A正确。

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D是无关项,排除。

故选:A0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演变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难度适中。

24.【答案】A

【解析】从材料“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

别人争夺”联系所学可知是老庄思想中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对过度追求物欲,主张超

然于物外的逍遥思想,故A正确。

B是墨家思想,C是法家思想,D是儒家孔子思想,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道家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

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的分析理解。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是

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在漫长的历史中,生产

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在哲学上,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老子主张“自然无为”,认

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提倡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

本题考查对道家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D

【解析】材料“就连汉昭帝也自称通《孝经》《论语》和《尚书》等典籍”体现的是统治者对儒

学的重视,说明儒学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D选项符合题意。

ABe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儒家思想发展的准确把握。

26.【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

道政治”可知,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故B正确。

古代民本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故A错误。

据材料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

可知,董仲舒不是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而是强调要突破其局限,故C错误。

董仲舒的思想仍是为统治者提供借鉴,D错误。

故选:Bo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

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难度适中。

27.【答案】B

【解析】材料“陆九渊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王阳明主张学以致圣的关键

在于“致良知””体现的是净化个人心灵和提升人生素养,①③符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

②④与材料无关,ACD选项排除。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明理学的准确把握。

28.【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宋代的士大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以及“明代的士大夫则转向

'觉民行道'”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与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有关,故A正确。

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B。

C是宋明理学的特点,排除。

D是无关项,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君主专制对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演变的影响。关犍信息有:明代的士大夫则转向“觉民行

道”。

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演进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9.【答案】D

【解析】“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开”表明传统学术受西学东渐的

影响,故D正确;

A错在“开始”,排除;

理学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经世致用材料未体现,故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开”。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

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0.【答案】D

【解析】“民气之不可使不静,非法而无以静之……法者非必治治者其人也”表明王夫之重治法

也重视治吏,故D正确;

ABC对黄宗羲和王夫之的观点的解读都是片面的,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民气之不可使不静,非法

而无以静之……法者非必治治者其人也”。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

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

的历史进步作用。

31.【答案】【小题1】(1)特点:中枢机构组成人员大都为皇帝的亲信近臣;以内制外,集中

皇权;官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中枢决策牵制机制逐步严密、完善。

【小题2】(2)特点:县是最稳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不断调整;总

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经济

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地方政治环境。

【小题3】(3)规律:在保存原有的旧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需要进行适度调整。

启示:政治制度的建设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需要;政治制度的调整必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

*O

【解析】1.(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关于特点:依据材料“汉武帝

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