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电气2019年高电压绝缘复习_第1页
武大电气2019年高电压绝缘复习_第2页
武大电气2019年高电压绝缘复习_第3页
武大电气2019年高电压绝缘复习_第4页
武大电气2019年高电压绝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高电压绝缘复习题型1填空(30空30分)2简答(7题70分)题库第二章:气体击穿理论分析和气体间隙绝缘1.气体放电的五种形式及其特点:辉光放电:电弧放电:火花放电:电晕放电:刷状放电:注意:电晕放电、刷状放电时气隙未击穿,而辉光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均指击穿后的放电现象,且随条件不同,这些放电现象可相互转换。2.质点产生四种形式:(1)气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①光电离:光辐射引起的气体分子的电离过程。外光源(紫外线照射)/激励态原子回到基态/正负离子的复合。②碰撞电离:由于质点碰撞所引起的电离过程。(主要是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中产生带电粒子的最重要的方式。分级电离时能量小于上式。分析气体放电发展过程时,往往只考虑电子所引起的碰撞电离。③热电离:因气体热状态引起的电离过程。热电离实质上是热状态下碰撞电离和光电离的综合。(2)气体中的固体或液体金属发生表面电离④表面电离:金属表面电离比气体空间电离更易发生。阴极表面电离在气体放电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电极表面电离按外加能量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光电效应)热电子发射强场发射(冷发射)3.质点消失三种形式:①电场作用定向移动消失于电极形成电流。②扩散:在热运动的过程中,粒子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每种粒子的浓度分布均匀化的物理过程。特点:气压越低,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大、自由行程长度大,其扩散速度也要比离子快得多。③带电粒子的复合,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而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还原为分子的过程。带电粒子的复合过程中会发生光辐射,这种光辐射在一定条件下又成为导致电离的因素参与复合的粒子的相对速度越大,复合概率越小。通常放电过程中离子间的复合更为重要带电粒子浓度越大,复合速度越大,强烈的电离区也是强烈的复合区。4.汤逊放电:特点:电子的碰撞电离(α过程)和正离子(γ过程)撞击阴极造成的表面电离起主要作用。自持放电条件:γ(eαd-1)=1过程: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途中因电子崩(α过程)而造成的正离子数为eαd-1,这批正离子在阴极上造成的二次自由电子数(γ过程)应为γ(eαd-1),如果它等于1,就意味着那个初始电子有了一个后继电子,从而使放电得以自持。当自持放电条件得到满足时,放电就能自己维持下去。5.巴申定律:解释: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电压Ub是气压和电极间距离的乘积(pd)的函数。假设d不变:当气压很小时,气体稀薄,虽然电子自由程大,可以得到足够的动能,但碰撞总数小,所以击穿电压升高当气体增大时,电子自由程变小,得到的动能减小,所以击穿电压升高。总有一个气压对碰撞电离最有利,此时击穿电压最小。局限性:pd较大时,解释现象与实际不符6.流注理论:过程:在外电离因素下气隙产生有效电子,发生碰撞电离形成电子崩,畸变电场,由于气体原子或分子的激励电离复合等过程产生光电离发射光子,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新的电子崩,不断汇入主崩,形成等离子通道(流注),流注高速向电极发展,由阳极向阴极(正流注)或由阴极向阳极(负流注,外加电压>击穿电压)。流注形成的条件就是自持放电条件,在均匀电场中也就是导致击穿的条件eαd=常数7.两个理论比较:(1)汤逊理论放电充斥整个空间,流注理论只是线状空间;(2)汤逊理论碰撞电离起主要作用,流注理论以光电离为主;(3)流注理论光子以光速传播,时间快;汤逊理论强调阴极材料的影响,因为其自持条件是表面电离,而流注理论强调空间光电离,阴极材料无影响。(4)自持放电条件的比较:汤逊理论:自持放电由阴极γ过程来维持;流注理论:依赖于空间光电离。γ系数的物理意义不同。8.电晕放电效应:咝咝的声音、臭氧的气味、电极附近空间蓝色的晕光;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回路电流明显增加(绝对值仍很小),可以测量到能量损失;产生高频脉冲电流;消除影响:(1)采用分裂导线,使等值曲率半径增大(2)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使表面光滑9.极不均匀电场放电过程:两大特征:电晕放电和极性效应1非自持放电阶段:(1)正棒负板:棒极附近强场区域内形成电子崩,电子崩头部的电子被棒极中和,在棒极附近留下许多正离子,积聚起的正空间电荷,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即电场的击穿电压低),棒极附近难以造成流注,使得自持放电、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即电晕的起始电压高)。(2)负棒正板:电子崩中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难以再引起电离,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使电场畸变,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因而自待放电条件就易于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注而形成电晕放电。2流注发展阶段:(1)正棒负板:电子崩进入棒电极,正电荷留在棒尖加强了前方(板极)的电场;电场的加强对形成流注发展有利。头部前方产生新电子崩,吸引入流注头部正电荷区内,加强并延长流注通道;流注及其头部的正电荷使强电场区向前移,促进流注通道进一步发展,逐渐向阴极推进,形成正流注。(2)负棒正板:电子崩由强场区向弱场区发展,对电子崩发展不利。棒极前的正电荷区消弱了前方(阳极)空间的电场,使流注发展不利等离子体层前方电场足够强后,发展新电子崩,形成了大量二次电子崩,汇集起来后使得等离子体层向阳极推进,形成负流注。(长间隙流注不足以击穿)短间隙击穿:3放电进一步发展外电压较低时,流注通道深入间隙一段距离后,就停止不前了,形成电晕放电或刷状放电外电压足够高时,流注通道将一直达到另一电极,从而导致间隙长间隙击穿:4先导放电:流注通道发展到足够的长度后,将有较多的电子循通道流向电极,通过通道根部的电子最多,于是流注根部温度升高,出现热电离过程。这个具有热电离过程的通道称为先导通道。正先导较快。5主放电:当先导通道头部发展到接近对面电极时,将发生十分强烈的放电过程,这个过程将沿着先导通道以一定速度向反方向扩展到棒极,这个过程称为主放电过程。主放电过程使贯穿两极间的通道成为温度很高、电导很大、轴向场强很小的等离子体火花通道(如电源功率足够,则转为电弧通道),从而使气隙完全失去了绝缘性能,气隙被击穿。【正极性电晕电压高,击穿电压低】长空气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远低于短间隙:10.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1)电场分布(均匀、稍不均匀、极不均匀)(2)电压形式(直流、交流(持续作用电压)、雷电冲击、操作冲击)(3)气体种类(空气、电负性气体(SF6))(4)气体状态(气压、温度、湿度、海拔高度)。11.伏秒特性:伏秒特性:用间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间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伏秒特性曲线:同一波形、不同幅值的冲击电压作用下,间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放电时间的关系曲线。伏秒特性曲线的绘制:波前击穿时:击穿时的电压作为气隙的击穿电压值波尾击穿时:击穿起决定作用的是曾经作用过的冲击电压峰值,把峰值电压作为气隙的击穿电压值。由于放电时间具有分散性,于是每一级电压下可得一系列放电时间,所以实际上伏秒特性是以上、下包线为界的带状区域。工程上,常采用平均放电时间各点相连所得的平均伏秒特性或50%伏秒特性曲线来表征一个气隙的冲击击穿电压电场均匀程度的影响及其原因:①均匀或稍不均匀电场形状:曲线较为平坦;原因:由于击穿时平均场强较高,流注发展较快,放电时延很短。②极不均匀电场形状:曲线较陡;原因:由于击穿时平均场强较低,而且流注总是从强场区向弱场区发展,放电速度受到电场分布影响,所以放电时延长。作用:主要用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特性,即用于绝缘配合。为了使被保护设备得到可靠的保护,被保护设备绝缘的伏秒特性曲线的下包线,必须始终高于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曲线的上包线。12.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途径:改善电场分布,使之尽量均匀(内因)利用其它方法来削弱气体中的电离过程(外因)。方法:(一)改善电场分布:1改进电极形状(1)增大电极曲率半径减小表面场强。如变压器套管端部加球形屏蔽罩(2)改善电极边缘电极边缘做成弧形(3)使电极具有最佳外形如穿墙高压引线上加金属扁球;2利用空间电荷畸变电场极不均匀电场中击穿前发生电晕放电,利用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改善电场分布,使电场均匀度提高,从而提高击穿电压;3采用屏障。(1)在电场极不均匀的气隙中,放入薄片固体绝缘材料(例如纸或纸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2)原理:棒极附近产生电晕,产生带电粒子,正离子沿电场向负极板运动正离子遇到固体绝缘材料被拦截下来均匀的排列在固体绝缘材料的左侧使材料右侧的电场变得均匀,形状像均匀电场,提高击穿电压。(3)影响屏障气隙的击穿电压的因素:屏障位置及棒电极的极性。当棒为正极性屏障在间隙的任何位置都会增加击穿电压值。当x=1/5~1/6d时最有利;当棒为负极性屏障离棒极很近时,有一定的屏障效果;屏障离开棒电极一定距离,设置屏障反而降低间隙的击穿电压(二)削弱气体电离过程:4采用高气压(1)原理:减小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削弱电离过程(2)高气压下应尽可能的改善电场分布,使电场均匀,否则用高气压不能改善(3)压缩空气绝缘及其它压缩气体绝缘在一些电气设备中已得到采用气压来提高击穿电压的效果不明显5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卤族元素:很强的电负性;分子直径大,电子自由行程短;易发生极化现象6采用高真空削弱间隙中的碰撞电离过程,从而显著增高间隙的击穿电压。第三章:气体中的沿面放电和高压绝缘子1.绝缘子分类:(一)按用途分类:1.支柱绝缘子:高压配电装置母线和高压电器带电部分的绝缘支柱2.瓷套:用做电气内绝缘的容器,并使绝缘免遭周围环境的影响。3.套管:用做导体穿过电器外壳、接地隔板或墙壁的绝缘部件4.线路绝缘子:高压架空线路悬挂或支撑导线的绝缘部件(二)按材料分类:1.瓷绝缘子:2.玻璃绝缘子3.复合绝缘子:(1)抗拉性能好(2)重量轻,体积小,弹性好。(3)防污闪性能好。2.绝缘子电气性能要求:(1)干闪络电压:表面清洁、干燥的绝缘子的闪络电压。(2)湿闪络电压:表面洁净绝缘子在淋雨时的闪络电压。户外绝缘子的主要指标(3)污闪络电压:表面脏污的绝缘子在受潮时的闪络电压。3.沿面放电:沿面放电概念:沿着固体介质表面的气体发生的放电。闪络概念:沿面放电发展到贯穿性的空气击穿4.界面(气体介质与固体介质的交界面)电场分布的三种典型情况:固体介质处于均匀电场中,且界面与电力线平行,工程中比较少见,但实际结构中会遇到固体处于稍不均匀电场中、且界面与电力线大致平行的情况。此时沿面放电特性与均匀电场的情况相似。固体介质处于极不均匀电场中,且界面电场的垂直分量En比平行于表面的切线分量Et大得多。类似于变压器用电容套管固体介质处于极不均匀电场中,且界面电场的水平分量Et比垂直分量量En大得多。类似于支持绝缘子5.沿面放电的特性(1)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放电特点:放电总发生在沿着固体介质表面,且放电电压比纯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要低(2)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套管)放电过程:放电过程外加电压较低,首先在电场强的法兰盘处发生电晕放电。外加电压升高,电晕放电延伸。辉光放电电压超过某一值,滑闪放电。强垂直场强分量作用→使带电粒子不断摩擦介质表面→局部温度升高→个别地方发生热电离→出现明亮的树枝状放电。电压微小升高,滑闪迅速延伸,贯穿两极,沿面闪络(3)极不均匀电场中垂直分量很弱时的沿面放电(绝缘子)放电过程:电晕放电。辉光放电,外加电压升高,电晕放电延伸,电压超过某一值沿面闪络①由于界面上电场垂直分量很弱,因此不会出现热电离和滑闪放电。②平均闪络场强比均匀电场时低得多;但大于前一种有滑闪放电的情况。滑闪放电:特征:介质表面放电通道中发生热电离。条件:通道中带点质点剧增。开始放电时,细线通道中由于碰撞电离有大量质点,在强电场垂直分量作用下撞击介质表面局部温度升高。一定电压下,温度升高至发生热电离,通道带电质点剧增,电阻剧降,头部场强剧增,通道迅速增长转入滑闪放电。在交流和冲击电压下明显,直流没有明显现象。6.提高沿面放电电压的方法,以套管为例(具有强垂直分量的极不均匀电场):①加大法兰处瓷套的外直径和璧厚。②在法兰处电场强度较强的瓷套外表面涂上半导体漆或半导体釉7.污秽闪络(1)基本过程:绝缘子积污、受潮:(介质表面电导率上升,电流增大,发热升温),形成干区:(干区表面电阻上升,电压增大,当该电压大于空气沿面闪络电压),局部电弧:干区形成局部电弧,电弧发展(延伸拉长(爬电现象)),表面闪络,电弧击穿.(2)影响因素:1根本原因:工业粉尘、废气、自然盐碱、灰尘、鸟粪等污秽2绝缘子污闪的气象条件(污层受潮条件)毛毛雨、露、雪、雾、风等3积污的地点城市>农村;化工厂、火电厂、冶炼厂等重污染地区4大气湿度:50%-70%时很显著。(3)降低污闪措施:1加强绝缘和采用耐污绝缘子:①增加绝缘子串数;②增加每串绝缘子的表面面积,增加裙带;③采用耐污绝缘子。2定期清扫:采用高压水枪进行水冲刷3采用防尘涂料:采用憎水性涂料,使表面不易吸潮4采用复合绝缘子第五章六氟化硫气体绝缘1.SF6:是高介电强度气体介质,均匀电场中介电强度是空气的2.5~3倍原因:(1)极强的电负性,容易吸附电子形成负离子,阻碍放电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原因)(2)分子直径大,使电子平均自由行程缩短,不易积累能量,而SF6的电离电位较大,因而减小了电离的可能性(次要原因1)(3)电子与气体分子相遇时,因极化增加能量损耗,减弱其碰撞电离能力(次要原因2)2.电极表面状态的影响现象:实际击穿Eb/p小于(E/p)crit,而且巴申曲线有分支。解释:电极表面有突出物(或表面粗糙)当电子崩由突出物处开始发展,达到一定长度而使崩头电子数达到临界值ncrit时,间隙击穿电极表面有突出物的原因是:表面粗糙或有导电微粒附着3.导电微粒的影响SF6气体对灰尘和导电微粒十分敏感,但少量气体杂质或绝缘颗粒不会有明显影响。导电微粒的影响机理:(1)附着在电极表面,形成突出物,造成电场局部强化(2)直流电场中,导电微粒在某一电极上充电,另一极性相反电极上产生微弱放电导致间隙击穿。(3)随自由金属颗粒直径的增加,击穿电压将逐步降低第六章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1.描述电介质电气性能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物理量:电介质极化—相对介电常数εr;电介质电导—电导率γ;电介质损耗—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电介质击穿—击穿场强Eb。2.夹层极化的概念:(1)高电压设备的绝缘往往是由几种不同材料组成或介质是不均匀的。(2)当外电场加在由不同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多种电介质组成的绝缘结构上,各层电压将从开始时按介电常数分布逐渐过渡到稳态时按电导率分布。t=0,合闸瞬间,电容开始充电:电压分配与电容成反比t=∞,达到稳态,电容充电完毕:电压分配与电导成反比(3)在电压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夹层界面上会积聚起一些电荷,使整个介质的等值电容增大,这种极化称为夹层极化。3.讨论电介质极化的意义①选择绝缘:在实际选择绝缘时,除考虑电气强度外,还应考虑介电常数εr对于电容器,若追求同体积条件有较大电容量,要选择εr较大的介质对于电缆,为减小电容电流,要选择εr较小的介质②材料的介质损耗与极化形式有关,而介质损耗是影响绝缘劣化和热击穿的一个重要因数。介质损耗越大,绝缘材料越易劣化,老化,而击穿③对于多层介质,在交流及冲击电压下,各层场强分布与其εr成反比,要注意选择εr,使各层介质的电场分布较均匀,从而达到绝缘的合理应用。④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夹层极化现象可用来判断绝缘受潮情况。在使用电容器等大电容量设备时,须特别注意吸收电荷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夹层极化吸收过程要经过C1、C2和G1、G2进行,其放电时间常数为=(C1+C2)/(G1+G2)。由于电导G的数值很小,因而时间常数很大,极化速度非常缓慢。当介质受潮,电导增大,将大大降低,极化速度加快。同理,去掉外加电压之后,介质内部电荷释放也是十分缓慢的。因此,对使用过的大电容量设备,应将两极短接充分放电,以免过一定时间后吸收电荷陆续释放出来,危及人身安全。3.电介质损耗:介质在交、直流电压下的有功功率损耗。(1)形式:①电导损耗:在直流电压下,无周期性极化过程,当外施电压低于发生局部放电电压时,介质中损耗由电流流过电阻引起.②极化损耗:在交流电压下,除了电导损耗外,还由于存在周期性极化引起的能量损耗⑵介质损耗角正切①直流电压下电介质中没有周期性的极化过程,当外施电压低于发生局部放电电压时,介质中的损耗将仅由电导组成,物理量用电导率表达,不必再引入介质损耗这个概念了。②交流电压下除了电导损耗外,还由于存在周期性极化引起的能量损耗引入一个新物理量:损耗角正切()4.tanδ优点:1用介质损耗P来表示介质品质好坏是不方便的。P值与试验电压的平方和电源频率成正比,与试品尺寸、放置位置有关,不同试品之间难以进行比较。2对同类试品可直接用tg来代替P值,对绝缘的优劣进行判断,当外加电压和频率一定时,P与介质的物理电容C成正比,对一定结构的试品而言,电容C是定值,P与tg成正比。介质损失角正切值tg只取决于材料的特性,而与材料尺寸无关,可以方便地表示介质的品质。5.讨论电介质损耗的意义:(1)设计绝缘结构时,应注意到绝缘材料的tgδ值。若tg过大会引起严重发热,使材料劣化,甚至可能导致热击穿。(2)在绝缘试验中,tgδ的测量是一项基本测试项目。当绝缘受潮劣化或含有杂质时,tg将显著增加,绝缘内部是否存在局部放电,可通过测tg~U的关系曲线加以判断(3)介质损耗的发热有时候可以利用。(4)用于冲击测量的连接电缆,其tgδ必须要小,否则冲击电压波在其中传播时将发生畸变,影响测量精度。6.液体电击穿理论:与气体放电汤逊理论相似在外电场足够强时,电子碰撞液体分子引起电离,使电子数倍增,形成电子崩。同时正离子在阴极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层增强了阴极附近的电场,使阴极发射的电子数增多,导致液体介质击穿。液体密度比气体密度大得多,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很小,积累能量困难,所以纯净液体的击穿场强比气体大得多。7.气泡击穿理论:交流电压下,串联介质中电场强度E的分布与各介质介电常数ε成反比,气体的击穿场强比液体低,气泡先电离温度上升体积膨胀,电离进一步发展,带电粒子撞击油分子使其分解出气体,扩大气体通道。电离的气泡在电场中堆积成气体“小桥”,击穿就在此通道中发生。气泡产生:电子电流加热液体,分解出气体;电子碰撞液体分子,使之解离产出气体;静电斥力,电极表面吸附的气泡表面积累电荷,当静电斥力大于液体表面张力时,气泡体积变大;电极凸起处的电晕引起液体气化。8.工程液体击穿:工程用油含有杂质,纤维,受潮含有水分,水和纤维介电常数很大,若定向排列的纤维贯穿电极间连成小桥,则由于水分及纤维的电导大而引起泄漏电流增大、温度上升,促进水分汽化,气泡扩大;若小桥未能贯穿电极则由于纤维的介电常数大而使纤维端部油中场强增大,高场强下油电离分解出气体形成气泡,气泡电离发热扩大,电离出的气泡形成小桥击穿在此通道发生。9.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水分及其他杂质、温度、电压作用时间、电场均匀程度、压力、绝缘油的老化10.固体击穿理论:(1)电击穿机理:电击穿理论建立在固体电介质中发生碰撞电离基础上,固体电介质中存在少量传导电子,在电场加速下与晶格结点上的原子碰撞,从而击穿。发生情况:在介质的电导很小,又有良好的散热条件以及介质内部不存在局部放电的情况下,固体介质的击穿通常为电击穿。特点:电压作用时间短,击穿电压高,电介质温度不高,击穿场强与电场均匀程度密切相关与环境温度无关。(2)热击穿理论:介质加上场强后,因介质损耗发热升温,而电阻有负温度系数,阻值下降,电流增大,发热大于散热,温度上升,引起介质分解、碳化,最终击穿。特点:①热击穿电压会随着周围媒质温度t0的上升而下降,散热直线会向右移动;②热击穿电压并不随介质厚度成正比增加,因厚度越大,介质中心附近的热量逸出越困难,所以固体介质的击穿场强随厚度的增大而降低;(3)电化学击穿理论:在电场的长时间作用下逐渐使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不可逆的劣化,最终导致击穿。击穿机理:固体介质在长期工作电压下由于光、热、电流等作用介质内部的小气隙发生局部放电,产生带电粒子,撞击介质表面固体介质劣化绝缘性能下降固体介质击穿。11.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一)电压作用时间:很短时间——电击穿;较长时间——热击穿、电热联合;很长时间——电化学击穿(二)温度:电击穿与温度无关,这时的击穿场强很高;环境温度越高、散热越差,热击穿电压越低;(三)电场均匀程度:均匀电场—击穿电压与介质厚度成正比;不均匀电场—热击穿后,由于介质厚度增加使散热困难,则介质厚度增加,击穿电压增加不大(四)电压种类:冲击击穿电压>工频击穿电压冲击电压作用时间短,只发生电击穿直流击穿电压>交流击穿电压交变电场下,易发生极化,产生极化损耗,使介质发热,易使介质击穿(五)累积效应:机理:幅值不高、长期作用的内部过电压和幅值虽高、但作用时间很短的雷电过电压虽然一次可能不会击穿介质,但可能在介质内部引起强烈的局部放电,引起局部损伤,多次加电压后,局部损伤会逐步发展,形成累积效应导致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下降。(六)受潮:受潮对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影响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对不易吸潮的材料—受潮后击穿电压仅下降一半左右如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中性介质容易吸潮的极性介质——吸潮后,因电导率和介质损耗大大增加,击穿电压可能仅为干燥时的百分之几或更低如棉纱、纸等纤维材料(七)机械负荷:12.提高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措施:①改进制造工艺——尽量消除固体介质中的杂质。②改进绝缘设计——尽量使电场均匀;③改善运行条件——保持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第七章电力电容器和电力电缆绝缘1.电力电容器的分类: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滤波电容器、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脉冲电容器对电力电容器介质的要求:介电强度高;介电常数大;介质损耗小;耐老化;不污染环境;工艺性好,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好。2.电力电容器的三种介质:(一)液体介质:液体介质填充固体介质中的空隙,可显著提高组合绝缘性能。(二)固体介质:油纸电容器以电容器纸为介质,厚度薄、杂质少,但tg较大,又易吸潮;塑料薄膜的机械、电气性能都好,有的tg极小。因此以合成液体浸渍的全膜(如聚丙烯膜)绝缘已愈来愈广泛地用来制作高压电力电容器。(三)组合绝缘:油纸绝缘电气设备中使用的绝缘纸(包括纸板)纤维间含有大量的空隙,干纸的电气强度不高。用绝缘油浸渍后,整体绝缘性能可大大提高:油、纸二者组合后,油填充了纸中薄弱点的空气隙,纸在油中又起了屏障作用,从而总体耐电强度提高很多。广泛应用于电缆、电容器、电容式套管等电力设备中。油纸绝缘在冲击或直流下的介电强度比工频下高好几倍标准油杯为什么不用纸片绝缘3.为什么电缆或电容器的直流耐压比交流耐压高?(1)绝缘中的局部放电过程有很大差别:直流:绝缘的气隙上所分到的场强超过起始放电场强时,气隙先放电,局部放电生成的正、负电荷运动到气隙壁上,形成与外施电场E0相反的电场E’,削弱气隙中原有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