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共同饮酒人死亡案件中共饮人责任探析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共同饮酒侵权引发死亡案件在人民法院受理的侵权案件中屡见不鲜,目前,我国法律对于共同饮酒引发的侵权纠纷当中责任认定等尚未明确规定。在共同饮酒侵权纠纷中,探究同饮人对共饮人死亡侵权责任承担问题,理清两者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使得相关法律的调整变得合理公正,从而彰显司法的权威性,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一)案例介绍1、案例一2018年11月某日,邓某龙在下班后应蓝某之邀,到广州市某酒吧喝酒,同饮人有蓝某、李某、关某、刘某伟以及酒吧人员蔡某、刘某茹几人,当凌晨一点多时,同饮几人发现邓某昏迷不醒,随之拨打120,在此期间同饮几人曾试图手掐邓某人中唤醒他,但无果。当救护人员到达时,诊断邓某已死亡多时。法医鉴定,邓某因饮酒引发中度脂肪肝的病理学变化导致心源性猝死。原告诉称,各被告在饮酒过程中未劝阻邓某的过量饮酒,并在其醉酒昏迷时,未能及时发现异常,错失救治时机导致邓某死亡。同饮的各被告负有提醒、劝诫过量饮酒和相互照顾的特殊注意义务,应当合理预见邓某醉酒所面临的人身损害,故各被告须对邓某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蓝某等各被告等作为非专业医护人员,不具有对心源性猝死疾病危害的预见及一般认识,而邓某本身患有中度脂肪肝等疾病,其在明知自身有疾病的情况下仍然饮酒,其对自己的死亡结果承担主要的责任。在酒吧饮酒娱乐系一种增进友谊和社交的群体性活动,各参与人之间互相负有提醒劝阻等义务,并在突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救助。蓝某等人在邓某发生不测时,未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存在过错,应承担次要责任。参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2019)粤0104民初24437号,邓某与某酒吧有限公司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2、案例二2019年5月某日,史某奎给史某贵覆盖地膜,傍晚史某贵邀请史某奎在史某贵兄弟经营的饭店吃饭并喝酒。结束回家后,史某奎家人发现他有异常情况并拨打120,救护人员对史某奎进行半小时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诊断死亡原因为饮酒过量。法院审理认为,史某贵作为饭局的组织和邀请者,与原告共同吃饭并饮酒,在吃饭过程中没有其他参与者,应当有提醒,劝解,照顾和注意义务。被告未尽到上述义务,导致史某奎死亡,其死亡结果与饮酒行为存在因果关系,符合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故应承担侵权责任。参见参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晋04民终2356号,史某贵与李某日、史某秀等侵权责任纠纷。3、案例三陈某邀请蒋某、程某等8人在某酒店晚餐。期间聚餐,八人在喝完两瓶老酒后,玩扑克牌凭输赢罚酒,共喝了52瓶啤酒。结束后,其余七人无一人阻止或护送蒋某回家。蒋某醉酒骑行两轮助力车意外发生侧翻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死亡。原告诉称,蒋某的死亡除自身应承担责任以外,依照法律规定,上述被告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未能履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院审理认为,蒋某的醉酒与各被告共同饮酒行为及玩扑克牌喝酒具有因果关系,共同饮酒人根据生活常识,应当注意到蒋某醉酒后独自离开会造成较大危险而未注意到,也未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放任其独自离开,应当认定各被告主观上存在一般过失,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参见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法院(2019)皖1003民初110号,蒋某电、蒋某珍等与程某宇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4、小结在以上三个案例中,共饮人对醉酒人是否存在侵权法上的救助义务?而饮酒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此过程中,共饮人与醉酒人分别应当承担何种注意义务?若是违反行为人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又当如何去分配责任承担问题。受害人饮酒后驾车引发交通事故死亡,是否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的相关归责原则减轻共饮人的赔偿责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二)共饮人责任认定存在的问题1、共同饮酒行为的性质问题各学者对共同饮酒行为的性质问题众说纷纭,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共同饮酒是一种日常生活行为,无需以法律进行调整。较为全面的说法是“在正常情况下,共同饮酒行为属于社交情谊行为,一般不会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共同饮酒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人处于醉酒后的危险状态中,其他的同饮者就应该负担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就可能转化为情谊侵权行为。”王雷.试析共同饮酒中的情谊侵权行为[J].北京社会科学,2012(06):27-30.认定共同饮酒行为的性质,确定共饮侵权的范围可以防止在现实生活中任意将共同饮酒行为认定为侵权行为,过多干预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王雷.试析共同饮酒中的情谊侵权行为[J].北京社会科学,2012(06):27-30.2、共饮人的具体义务问题“根据法院判决对注意义务的认定,可以区分为危险防范义务、安全保障义务、法定附随义务、一般注意义务等”。胡岩.共同饮酒法律责任实证研究[J].北方法学,2017,11(03):46-56.在共同饮酒人死亡案件中,对于过错责任认定,首先需要确定行为人是否有注意义务,其次是共饮人对同饮人是否有救助义务。而这些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依据不同的法律和法律原则,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因此探讨共饮人所应承担的具体胡岩.共同饮酒法律责任实证研究[J].北方法学,2017,11(03):46-56.3、归责原则适用问题在共同饮酒行为民事侵权案件中,若是共同饮酒人在饮酒行为过程中有过错,则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公平责任原则只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过错责任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较为明确,但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就比较混乱含糊,因各人对公平理念理解有偏差,加之对于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标准比较模糊,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因素。因此过错责任原则或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分别适用于哪种类型的共同饮酒侵权案件,其适用条件又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综上,共同饮酒人案件造成了共饮人死亡的损害结果,要认定其他共饮人的侵权责任,还需要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共同饮酒加害行为的表现形式,这涉及共饮人是否已经履行应尽的义务;其次,在共饮人责任认定中,不同情形应当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并判断共饮人承担责任的性质;再次,应当如何判断共饮人的死亡后果与饮酒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此外,共饮人对于死亡的后果是否具有一定的免责事由。为此,下文将对以上问题一一进行分析。二、共饮人责任构成要件:加害行为(一)共饮人加害行为的主要表现侵权行为有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形态。作为是指“有所为”,积极采取行动去做某事;而不作为是“应为而不为”,消极的不去做某事。“被认为构成加害行为的不作为,必须是违反了某种作为的义务。”朱凯超.论共同饮酒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正当性——以不作为侵权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5(02):238-239.共同饮酒侵权属于一般侵权范畴,它既包括朱凯超.论共同饮酒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正当性——以不作为侵权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5(02):238-239.1、共饮人作为的加害行为在共同饮酒人死亡案件中,共饮人作为的加害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饮酒人的恶意劝酒、罚酒、赌酒以及强迫性饮酒等行为。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某公司一名保安在上夜班时,遭到安保主任和保安队长利用地位上的优势极力劝酒,导致酒精中毒,不治身亡姬鹏.遭领导劝酒致酒精中毒:职场狩猎怎爱玩控制.[OL]./dispbbs.asp?boardid=1&id=13556380.2020-01-05姬鹏.遭领导劝酒致酒精中毒:职场狩猎怎爱玩控制.[OL]./dispbbs.asp?boardid=1&id=13556380.2020-01-05郑东梅.劝酒劝出来的责任(一).[OL].法庭内外.2014年第4期./3508612897/3807255683824435.2015-02-092、共饮人不作为的加害行为在现实中,大多数共饮人的加害行为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由于共饮人没有尽到履行合理的注意义务导致了的损害后果的发生。具体表现在:(1)在饮酒过程中,放任同饮人的过量饮酒行为,不加以提醒和劝阻;(2)同饮人因饮酒后诱发身体疾病,共饮人发现却不实施救助行为或没有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如案例一中“邓某与某酒吧有限公司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同饮几人在邓某突发疾病昏迷时,未能及时救助减少损害后果的发生,属于未能履行救助义务的不作为;(3)对于醉酒者未能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妥善安置,导致其受到人身损害。曾发生过一起案件,赵某与刘某等人一起喝酒,因酒桌上发生争执不欢而散,赵某醉酒独自一人离开,众人未进行劝阻和护送,后赵某因醉酒意识不清不慎跌入水沟溺水死亡参见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法院(2015)宝民初字第4362号,赵某与刘某等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4)对于醉酒者酒后驾驶行为,未能及时有效的提醒和劝阻,导致其因醉酒发生车祸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如在“傅某与杨某等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中,陈某作为同饮者和搭乘者,明知傅某醉酒驾驶的情况下,参见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法院(2015)宝民初字第4362号,赵某与刘某等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参见浙江省平阳县人民法院(2016)浙0326民初1866号,傅某与杨某等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3、小结:法律上不规制正常的共同饮酒行为,也就是说,并非一旦在共同饮酒中发生事故,共饮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现实中,共饮人一般无意加害死者,以恶意劝酒、迫害等作为方式致同饮人死亡的情形较少发生。共饮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往往是因为没有履行或者未能及时履行因饮酒这个先行行为所产生的合理注意义务以及救助义务。因此有必要对这两项义务做出分析和说明。(二)共饮人对受害人的具体义务在共同饮酒行为中,一般情况下法律没有对共同饮酒人课以一定的注意义务,因为在聚餐中提供适量的酒水供客人饮用属于正常的社交情谊行为,法律不会对正常社交行为进行干涉,且该行为本身不存在作为的义务。但是如果共同饮酒的过程中有出现醉酒的情况,其他的共饮人就应当履行由饮酒这个先行行为所引起的具体作为义务,否则就构成情谊侵权行为。因此,共饮人对受害人的具体义务包括:注意义务和救助义务两大类。1、注意义务一般注意义务是在通常情况下作为社会普通人所应达到的注意标准,即创设和持续特定危险的人,基于诚信原则、善良风俗或适当社会生活不成文的规则所要求的对这种危险负有合理的注意,并且对一般人负有消除或者防止危险的义务。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第二版)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具体而言,饮酒过程中的共饮人的注意义务包括“安全保障义务”、“预见义务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第二版)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安全保障义务我国国内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安全保障义务,只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范围,但在一定程度上,共同饮酒人既不是公共场所管理者,也不是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只有在一定情况下才能符合侵权责任法中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基于主体不适格,共饮者不需要在这里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只有共饮人符合《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主体要求时,才须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如何确定共饮人是否符合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公共场所通常是不特定的第三人可以自由进出的地方,如酒吧等,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是该场所的管理人员。若是私人场所允许第三人自由出入,私人场所的管理人员与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有着相同的安全保障义务。如邀请朋友在家中一起饮酒,共同饮酒的组织者应当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二是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只有当共饮人作为三人以上共同饮酒活动的组织者,才符合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的主体要求,而两个人的共同饮酒不属于群众性活动。“安全保障义务具有警告、检查、控制、保护、救助五个方面的内容。”张婧.共同饮酒相关人对同饮者的侵权责任研究[D].西南大学,2014.体现在共同饮酒过程中的及时提醒、劝阻同饮人过量饮酒以及在其遭受损害时给予救助,并安全护送他回家或者通知其家人照顾等义务。对于安全保障义务,只需要对同饮人负有一般的注意义务,即张婧.共同饮酒相关人对同饮者的侵权责任研究[D].西南大学,2014.(2)预见义务只有在共同饮酒的过程中和酒后的合理时期内,才能预见共同饮酒场所和共同饮酒后未转移的空间的损害发生。饮酒本身是一种具有风险性的行为,共饮人在饮酒期间对于发生的危险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比如在饮酒过程中同饮人是否有过量饮酒、是否有身体异常情况等;在饮酒后,同饮人是否有酒后驾车的行为,醉酒人是否独自离开存在发生危险可能性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一期间所产生的预见义务仅是针对在场的共饮人而言,若是那些提前离开的共饮人,则不存在以上预见义务。作为共饮人在预见到共同饮酒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后,饮酒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当作为共同饮酒行为的组织者,应当预见在饮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量饮酒或醉酒行为的发生,在家中可以提前备上一些醒酒的药品;其次若是在家中饮酒,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妥善保管饮酒人的财物,为保护饮酒过程中同饮人的安全。如果家中出现水渍或其他杂物时,应当及时清理,避免饮酒人因饮酒意识混沌之际滑倒或绊倒。(3)提醒和控制义务共同饮酒人在饮酒期间应提醒彼此适量饮酒,并且当发生醉酒情况,应及时停止饮酒,避免因醉酒发生不利后果对同饮人的身体造成损害。若发现同饮人在酒后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自己或周围人造成人身伤害,应提出警告并及时制止,对失控醉酒人加以控制。如果同饮人在酒后执意要驾车离去,而酒后驾驶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增高,此时作为共饮人应当提醒和劝阻同饮人驾车。若是同饮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离开,如乘坐出租车,此时的共饮人可以对同饮人的搭乘行为适当提醒系好安全带等保护措施,因为在司机与同饮人之间存在一种服务合同关系,司机需要保障乘客的安全,因此司机是提醒乘客做好安全措施的主体。2、救助义务(1)照顾和救济义务作为同桌的共同饮酒人,出于生活规范如道德伦理规范,在发现同饮人出现醉酒状态或是因过量饮酒导致的身体不适,应当及时对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照顾和帮助,比如将身体不适的饮酒人及时送至人民医院进行救治,或者在其醉酒后,提供相关醒酒物品帮助其减轻酒精带来的损害,使其能够摆脱当前的不适状况,避免身体遭受进一步的损害。同时,及时检查并妥善保管好同饮人随身携带的物件,保护好同饮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不利后果的进一步发生。(2)妥善安置义务在共同饮酒过程中,出现同饮人醉酒的情况,此时共同饮酒人应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送其回家也要保障路途上的安全或者通知其家人进行看护和照顾,避免其回家的路途中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害。若是醉酒人出现不适情况,共饮人也要及时采取措施护送醉酒人到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妥善保管醉酒人的随身物品,降低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综上,共同饮酒中出现的注意义务和救助义务,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共同饮酒人在饮酒期间或饮酒后的人身安全,如果共饮人能够以一般人的注意义务合理的履行上述作为义务,即使是在饮酒中出现了共同饮酒人死亡的事故,共饮人也因为不存在加害行为而对此结果无需要承担侵权责任。三、共饮人责任构成要件:归责原则有观点指出“共同饮酒引起的民事侵权行为,需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即以其他共同饮酒人在饮酒过程中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为一般的根据和标准;特定情况下,公平责任原则亦可适用。”李丽春.共同饮酒致人死亡的民事责任探析.[DB/OL]./9/view-5440304.htm,2017-05-25李丽春.共同饮酒致人死亡的民事责任探析.[DB/OL]./9/view-5440304.htm,2017-05-25(一)过错责任原则1、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正当性“过错责任原则,也称过失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杨立新.侵权责任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杨立新.侵权责任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依据过错的大小确定各自责任的承担,有助于实现司法的公平理念,使得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可以提前预见,平衡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与行为人行为的自由。在司法实践中,共同饮酒人死亡案件的案由一般为生命权、健康权纠纷,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去判断共饮人对共同饮酒人死亡后果是否承担责任的前提是要确定共饮人在饮酒过程中是否存在加害行为以及是否存在过错。2、共饮人过错的具体表现(1)赌酒或强迫他人饮酒共同饮酒作为一种社交情谊行为,适当饮酒能够促进彼此的感情,而过度饮酒则可能会造成同饮人的人身及财产的损害,若没有加以控制把握饮酒的量,在饮酒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过量饮酒的行为,比如有出现过利用其地位上的优势,强迫共同饮酒人大量饮酒,或者在饮酒的过程出现拼酒和赌酒的行为。出现以上情况,如果同饮人在饮酒期间或饮酒后,因强迫饮酒或赌酒受到损害,则强迫饮酒的人或参与赌酒的人在主观上存在一定的过错,应当对受害人承担法律责任。在我国也出现过因赌酒造成受害人死亡的案例,几名同事相邀在宿舍饮酒,为增添饮酒的乐趣,便与其中一名同事打赌,若他能够将一瓶55度的白酒一口气喝完,则其余几名同事输给他三百元钱,随后这名同事拿起白酒一饮而尽,后酒精中毒昏迷不醒,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孟伟.同饮风险,出事谁担责.[OL].法制日报·法治周末../roll/2020-01-14/doc-iihnzahk4143706.shtml.2020-01-14在这个案例中,在孟伟.同饮风险,出事谁担责.[OL].法制日报·法治周末../roll/2020-01-14/doc-iihnzahk4143706.shtml.2020-01-14(2)放任共饮人酒后驾驶我们所知的一种常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因共同饮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案件在我国也有出现过,例如案例三中“蒋某电、蒋某珍等与程某宇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其表现大致如下:在共同饮酒行为中,共饮人明知同饮人需要开车,却仍劝其喝酒,当面对醉酒人独自驾车离开的行为时,共饮人应当意识到酒后驾车可能会对醉酒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却由于既没有履行足够的注意义务,也不警告或劝阻酒后驾车,导致醉酒人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若是醉酒人因共同饮酒后驾车导致交通事故发生,造成人身损害后果,共饮人对此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明知共饮人患有不适宜饮酒的疾病仍然劝酒因个人个体的差异,对酒精的耐受力及分解有所不同,参与共同饮酒行为的人不一定对酒精均有承受能力,现实中存在诸多对酒精过敏的人,或是自身患有不宜饮酒的疾病,如心脏病、心肌梗塞等不宜饮酒,若在共同饮酒中共饮人明知同饮人患有不宜饮酒的疾病时,仍不顾对方的生命安全进行劝酒,导致同饮人因饮酒诱发身体疾病导致死亡后果的发生,共饮人需要对受害者的死亡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此类案例在我国也有发生过,如在同学聚会上,王某向孙某劝酒,孙某不胜酒力并表明自己有心脏病,王某认为其不给面子依旧劝酒,导致孙某因醉酒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死亡。郑东梅.劝酒劝出来的责任(一).[OL].郑东梅.劝酒劝出来的责任(一).[OL].法庭内外.2014年第4期./3508612897/3807255683824435.2015-02-09(4)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或进行合理的照顾在共同饮酒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公序良俗原则,共同饮酒人有相互提醒及照顾的义务。若共饮人未尽合理注意义务,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曾发生过共同饮酒人醉酒后因疏忽照顾而死亡的案件。如在一起共同饮酒案件中,石某明知陶某醉酒还将其送去洗浴中心托付给其他同饮人,陶某因酒醉无法洗澡而失足落水身亡。李海英.醉酒赔偿的案例.[OL]./389620/article/show/type/2/aid/339190/.2012-12-18共饮人有义务相互提醒和照顾对方,当同饮人醉得不能自理时,基于善良风俗和道德要求,共饮人应当将其送回家或者给予合理的照顾。因此,根据共同饮酒的常识和应尽的注意义务,共饮人没有做到保障醉酒人的人身安全将其送至安全地方或者没有履行合理的注意义务,李海英.醉酒赔偿的案例.[OL]./389620/article/show/type/2/aid/339190/.2012-12-18(二)公平责任原则1、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条件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在侵权案件的损害发生时,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的,双方应当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受害人的损失承担责任。它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侵权责任是否成立,而是如何分担损失。在公平责任原则下,法律是以对公平理念为基础的。即使加害人没有过错,也不需要承担责任,但是基于人道主义和公平理念,应当对受害者的损失予以适当的分担和补偿。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2)发生较严重的损害;(3)不由当事人双方分担损失,不符合公平理念。根据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条件,在共同饮酒致人损害的案件中也有其正当性,当出现共同饮酒人双方都没有过错,并且共饮人完全履行了应尽的注意义务和救助义务,虽然同饮人出现了严重的人身损害,但应当按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实际发生损害的情况,由共同饮酒人适当地给予补偿,共同分担受害人的损失。曾发生过一起案件是适用公平责任原则进行裁判的,李某作为雇主邀请蔺某、杨某等九人一起吃饭喝酒,在李某敬酒一圈后,大家都自行喝酒,期间蔺某自称患有高血压,但依旧不顾李某等人的多次劝阻大量饮酒。在蔺某醉酒后,李某通知其女儿送回家,随后家属发现蔺某身体不适,未予理睬,之后出现呼吸异常才送医就诊,经抢救无效死亡。法院审理认为,蔺某明知自己血压高,还在别人多次劝阻后继续喝酒导致死亡,由本人承担主要责任;而在其醉酒后,家人疏于照顾,未能及时送医,也有一定责任。虽然李某虽无过错,蔺某也不在从事雇佣期间死亡,但出于公平责任原则,对其家属给予适当的补偿。郭丹.村民吃庖汤肉身亡,同席的8个人却被判赔偿42万.[OL].北晚新视觉网./s?id=1621718409392250864.2019-01-042、公平责任在共饮人责任认定中的定位在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中,公平责任原则是一个辅助原则,当其他归责原则均不能适用的情况下,才能考虑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因此在共同饮酒人死亡案件要适用何种归责原则,法官在选择适用公共责任原则之前,会首先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只有当双方均无过错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如果提前直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会造成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无法进行预见,进而影响共同饮酒人之间的正常的社会交往,造成人们之间的隔阂。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前提是受害人与共饮人都不存在过错,并且共同饮酒人不分担受害人的损失,会有失公平。“就司法实务将公平责任适用于共同饮酒领域而言,其多表现为共同饮酒人没有违背安全注意义务,但是客观上出现了其他共饮人人身受损的情况。”石冠彬,谢春玲.前民法典时代公平责任的适用:裁判误区与应然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09):25-37.在共同饮酒过程中共饮人只是出于礼貌对同饮人进行敬酒,不曾想却诱发了对方疾病导致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是作为敬酒的共饮人和同饮人双方事先均不知受害人身体疾病,且无法预料到会出现因饮酒引发疾病身亡的后果,根据饮酒的社交习惯,通常认为在饮酒过程中适量劝酒是不会导致对方发生危险的可能性。石冠彬,谢春玲.前民法典时代公平责任的适用:裁判误区与应然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09):25-37.由于公平理念作为一种道德范畴的观念,具有抽象性和笼统性,司法人员在适用公平责任原则时,可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司法实践中,公平责任原则有可能被滥用。特别是涉及人身伤亡的案件,可能会受到社会舆论、受害人闹事、道德谴责、对严重损害发生的同情心等因素影响,导致法官不顾客观因素,仅凭内心的公平观念,从而过度的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使得其他归责原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因此在共同饮酒致人死亡案件中,并非所有的情形都要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对受害人进行补偿,而是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理性裁判。四、共饮人责任构成要件:因果关系(一)共饮人死亡案件因果关系理论大陆法系认定因果关系的理论包括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以及盖然因果关系说。而英美法系则将因果关系区分为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虽然两大法系对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不尽相同,出现了条件论、相当因果论等诸多理论,但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是相同的。在我国侵权法上对因果关系的认定倾向于相当因果关系说。首先要确定造成损害的条件,借助一般的社会经验来判断这些条件,再确定造成损害的原因。判断侵权行为是否为损害后果的原因,只需要根据一般社会经验证明侵权行为是否极大地增加了损害的可能性。“在侵权责任法中,要明确责任或者排除责任限制责任成立就必须依靠因果关系来进行判断。”许珂.共同饮酒人对同饮者侵权责任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共同饮酒人死亡侵权案件归属于一般侵权案件范畴,其责任认定也应采用相当因果关系学说。“相当原因必须是损害后果发生的必要条件,并且极大增加损害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即‘客观可能性’。”申卫星.民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因此,要判断共饮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事实因果关系,若是共同饮酒人既没有履行由饮酒行为产生的注意义务,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小损害发生的可能性,此时可以判断共饮人的加害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反之则认为没有因果关系。二是法律因果关系,当确定因果关系后,有必要进一步判断共同饮酒人的死亡原因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可责性”,即共饮人的行为是否为同饮人死亡结果的充足原因。充足原因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共饮人的行为是造成损害的必要条件;二是其加大了损害发生可能性。通过细化共同饮酒人死亡案件的原因分析,从案件的整体情况分析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联系,并利用社会一般人的认知许珂.共同饮酒人对同饮者侵权责任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申卫星.民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二)第三人介入时对因果关系的认定在现实中,共同饮酒人死亡会存在第三人介入的情况。对于第三人介入共同饮酒人死亡案件,其因果关系认定首先要判断的是第三人的介入是否阻断了同饮人行为与共饮人死亡之间的联系,此时需要第三人介入分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形:如果共同饮酒人的死亡结果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而同饮人对于第三人的侵害行为无法合理的预见,这时第三人的介入阻断了饮酒行为与同饮人死亡之间的联系,则共饮人不需要对损害后果承担责任。如当甲、乙、丙、三人共同饮酒,酒后甲乙二人将丙安全护送回家,因其家中有人,认为丙会有人照顾,随后三人离去。但是后来丁却将醉酒的丙打伤。此时,因甲乙二人无法预料到会有人出现将丙打伤,因此甲乙不需要对损害承担责任,作为受害人丙也因其不能预见亦无须承担责任,该损害结果由第三人丁承担全部责任。第二种情形:共饮人可以合理的预见第三人介入的行为可能会对同饮人造成损害,此时第三人的介入并不能完全阻断饮酒行为与同饮人损害后果之间的联系。比如,甲、乙、丙三人共同饮酒,甲醉酒后,乙丙二人放任其独自一人回家,在甲回家的路上,因醉酒导致反应和行为控制能力下降,避之不及被一辆迎面而来的自行车撞伤。出于共同饮酒这一先行行为,乙、丙对醉酒的甲有妥善安置义务,应当在其醉酒后安全护送回家,并且能够合理的预见醉酒的甲可能会在回家路上遭遇危险,乙、丙未能履行合理的注意义务,构成不作为的侵权。因此,共同饮酒人与第三人均应承担损害责任。五、共饮人的免责事由和责任减轻事由(一)共饮人的免责事由1、受害人自身过错免责事由是指减轻或者免除行为人责任的理由。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第二版)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共饮人死亡案件属于一般侵权,《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的受害人过错,当然也适用于这类案件。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共同饮酒人应当对自身的情况有更高的注意义务,根据自身的饮酒量限度以及身体健康状态可以预见饮酒将会发生的风险并加以控制,以及对醉酒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充分的认识,如果因受害人自身过错导致的损害,如故意隐瞒自己的患有高血压疾病,过量饮酒导致诱发疾病猝死。此时共同饮酒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第二版)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有以下几种情形是需要注意的:一是饮酒人明知自己身体有疾病不能饮酒而喝酒导致死亡结果的发生,若是共饮人无法预料或了解同饮人的疾病状况,则饮酒人需要自己承担饮酒带来的不利后果;反之,如共饮人对此知情,却不加以提醒和劝阻,导致同饮人因饮酒引发身体疾病死亡,此时共饮人与饮酒人应当分别承担各自的责任。二是在饮酒过程中,共饮人并无劝酒敬酒行为,而受害人故意大量饮酒或饮用高酒精的酒精饮料,不听其他共饮人劝阻。这属于被害人自陷风险的行为,共饮人在此期间无过错行为,即使是发生了损害结果,共饮人无须承担责任。三是饮酒人明知酒后驾车可能会致使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增大,仍不顾劝阻依然驾车离去,在此期间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的,共饮人因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故共饮人无须承担侵权责任。2、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独立于人的行为之外、并且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所支配的现象。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第二版)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其特征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也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在共同饮酒行为当中,共饮者在已经履行自己的合理的注意义务时,因不可抗力且无法预料的原因导致同饮人死亡,此时就排除共饮人承担责任的可能性,比如将醉酒的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第二版)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第三人原因第三人侵权行为的介入能否中断共同饮酒侵权行为与受害人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免除共同饮酒人的责任?首先要判断共饮人是否能够预见第三人的侵权行为的介入,如果共同饮酒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管年度工作总结范文(17篇)
- 《汽车保养与维护技巧》课件
- 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4课 送给爸爸的贺卡教学设计 华中师大版
- 《精英销售技巧与策略》课件
- 小学沪教版 (五四制)五、几何小实践小练习(2)教学设计
- 财政工作总结范文(15篇)
- 教师自我鉴定800字(27篇)
- 多边投资担保借款合同书(4篇)
- 2025公司办公室工作总结参考范文(18篇)
- 2025学年教室教案及反思
-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
- 最新国际贸易术语培训
- 2021年高考真题--化学(江苏卷)(附解析)
- 项目功能需求调研表通用精选文档
- 基于节约里程法的大润发超市济南地区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 工厂个人简历登记表格
- JJG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检定规程
- 用友U8数据字典
- 化工概论:典型化工工艺
- 国际酒店订单样本
- 快捷酒店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