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教学反思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教学反思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教学反思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教学反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教学反思江苏省仪征中学历史教研室杨丽娟《百家争鸣》一课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年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核心素养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材料、图片、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真正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本课在教学中有如下几个亮点:一、存疑导入,激发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课堂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须因势利导,想办法以“有意思”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历史学习,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这就要求教师要做足课前功夫。关于百家争鸣的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语文课本中也选有一些先秦诸子散文。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是感到比较生疏。因此,教学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采用合适的方式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注意将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起一种自然贴切的联系。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建立大历史观,然后出示名人的图片和名言,让学生判断他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学派的哪一个代表人物,有的人物学生能判断出来,有的判断不出来,判断不出来的我也不点破,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觉得挺有意思,导入效果较好。二、精选材料,营造情境历史资源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重难点精选通俗易懂的材料,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自己走进材料,从中悟出孔子的智慧,这也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教材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2、怎么做到“仁”呢?不学礼,无以立……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教材指出孔子思想的另一个核心。2、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3、如何评价“仁”“礼”的思想呢?当完成各学派的观点教学后,用表格呈现让学生对各学派的观点有更清晰的了解,除此之外,我引导学生诸子百家一方面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方面互相辩驳,提供材料,让学生概括诸子百家争论的焦点问题,材料如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材料推理、论证、概括,可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的培养,在分析材料过程中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明的贡献,其民族自豪感的家国情怀也会油然而生。三、适当拓展,理性思考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其逻辑关系,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治国主张?2、“百家争鸣”局面会不会存在于其他时代呢?为什么?3、你如何看待“诸子百家思想孰优孰劣”这一问题?第1、2两个问题存在递进关系,学生各抒己见,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理由,从而得出本课甚至是必修三全册的哲学思想,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通过讨论,学生就很容易接受、理解并运用这一理论。在讨论第3个问题时,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判断,思想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只有是否适应时代需要之分。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化、探究式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感觉,学生的回答是从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是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搬课本,并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回眸这段历史的核心价值所在。在整节课中,教学思路和线索较清晰,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也贯穿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下列问题:1、在讲孔子时,应该对他们的生平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评价,因为社会环境、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对思想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应该对部分历史概念进行解读。本节课涉及许多伦理学、哲学和法学概念,如“仁”、“礼”、“道”、“法”等,这些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正确把握这此概念对于理解“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至关重要。3、应创造性地凝练主题。教学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作为年轻教师,应该多一些思维,在研究课标和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找到蕴含在基本史实背后的历史智慧,让历史课既有丰富的人文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4、缺乏教学评价的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