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刑事诉讼法第275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实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解决未成年犯罪后的回归和未成年犯罪经历影响的问题,恢复其享有同等的权利义务,让改过自新的未成年人被社会接纳,顺利回归社会。因未成年人在社会中的特定身份和角色是由年龄和心理观念决定的,所以不难发现,未成年人犯罪一般集中于几种类型,并且从查看历年来最高院公布的指导案例中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不难发现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存在着很多的共性,特别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快速或者人口流动比较大的城市中,受到社会结构转变和不良的信息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国际上,在二战之后就开始慢慢地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国近几十年来,犯罪低龄化问题渐渐引起了社会舆论和关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的完善程度,但事实上,法律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滞后性,法律是随着实践中也遇到的问题在不断地有不同的解释、完善与更新的,终究现存的法律规定要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还是远远不足的。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法律对原本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未成年人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同理,教育、救助犯罪的未成年人才是对待未成年人犯行为的正确态度,实现对未成年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我国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确立未成年人刑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我国第一次对该制度进行立法。《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275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规定犯罪记录一旦被封存的,未经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不得将记录信息提供给任何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在允许查询时附有保密义务,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从未成年犯罪的案例中发现,在司法实践中运用、落实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情况,使其发挥出切实有效的作用,仍然还有许多操作空间可以进行更进一步地细致规定。例如:相应的措施不健全,犯罪记录封存的主体不明确,使用该制度的对象范围不明确,制度监督相关问题和明确救济途径等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基础理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犯罪的时年龄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国家机关对犯罪事实的记录,以及将罪行宣告或者判决的事实记录的制度,是对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详细信息和相关内容的合集的一种保存方式。(一)犯罪记录的内涵 犯罪记录是案件的立案、侦查、诉讼和次定或判决的一整个流程的记录,记录下来的案件信息形成完整的国家机关犯罪信息数据库,对于侦察案件的一个信息来源,是社会管理机制的一个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创新性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南京市专案组在时隔18年后,对1992年南医大奸杀案件的侦查取得重大突破点,将本案的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其重要线索就是2010年某次县派出所盘查中被盘查人员身上提取的DNA数据高度吻合,从其近亲人士开始调查,最后锁定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麻某侠。这就是利用犯罪记录中的数据信息,来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时隔20多年的案件,最后依靠信息技术告破。国家机关依据犯罪记录制度形成的信息库更加有力的加强社会的管理,同时也是的犯罪人员身上留下“标记”,该犯罪记录就有可能被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媒体报道等方式被大众知悉。不仅会产生大众对“标记”人员的预判,影响他在社会中的的形象,还会让自身有自我认识会有影响。西方犯罪学中解释人为什么会犯罪:犯罪人之所以犯罪是社会环境造成的,犯罪的过程就是犯罪人对不良行为作出的消极反映,进而对这种消极反映产生认同感,从而慢慢的走上犯罪的道路。[英]韦德·莫里森:理论犯罪学——从现代到后现代,刘二文、吴宗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98页。[英]韦德·莫里森:理论犯罪学——从现代到后现代,刘二文、吴宗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98页。犯罪记录和违法记录所指代的是有差异的,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犯罪记录是指违反刑法形成的记录,那么,违法记录对应就是记录违反治安行政法的文件资料和个人信息,违反的强制规定不同,意味了侵犯不同的权益。大家通俗称为“前科”的,是指犯罪记录。(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内涵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保护未成年人、阻断获得犯罪记录的途径,犯罪记录不是存在就对犯罪分子回归社有不良影响,而是社会对他们的偏见,所以将记录封存就切断了犯罪信息从公机关被获取的途径,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有利于他们顺利的回归社会。但是将犯罪记录封存却不等同于犯罪记录就这样消失了,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获得,不能等同于犯罪记录的消灭,最高检和不少的地方高检都曾提出过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论的意见稿,但最终都没有落实。在笔者看来,将记录消灭就是把原来犯罪的真实性在法律上抹灭,是将未成年人之前的犯罪记录注销,把之前的法律评价消除,相应的权利恢复的制度,将有“前科”的人变为无“前科”的人。娄超: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分析与配套设计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12);78娄超: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分析与配套设计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12);78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必要性十四周岁到十八周岁之间的未成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年龄段,在犯罪心理学中称之为“危险的年龄”。在这个年龄段实行的犯罪行为一般会从轻、减轻处理,甚至只需批评教育即可。即使接受犯罪处罚后,还有未成年人犯罪封存制度让未成年人无痕的重新回归社会。在他们认识改正错误后,不受年少无知所犯错误的影响,有效的消除改正后的未成年人进入社会的障碍。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起来而不是将其抹灭,是一种保护手段,而不是一种放任措施,是对曾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一种有效的指引和保护。2019年10月,辽宁省大连市未满14周岁的蔡某某杀害邻居女孩,警方公告声称:加害人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而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犯罪低龄化已经不是个例,未成年人犯罪这个大趋势需要引起大众的关注。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应该只反映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惩治问题,更应该开始关注到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教化、惩治后重新回归社会的问题。湖南省在2018年底,接连发生未成年人涉嫌杀人的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大多只有12、13岁,其中一个案件的罪犯小吴,与前文大连男孩一样,因未达到法定年龄不予追究责任而释放。案发后,有媒体跟踪报道小吴的情况,对于他的释放,村里人有不少的意见,都不大乐意,而且原来他所就读的学校的学生家长们也u对学校重新接纳他发出反对的声音。在当地政府出面协调前,小吴甚至处于无处可去的情况,他家人只能把他安顿宾馆,经协调后,将他送往长沙一家工读学校,但是在记者实地走访长沙市唯一的工读学校后,得到的信息却是校方未曾接收过小吴,校方的解释原因是“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不是我们招收的对象”。可见,未成年人犯罪后想要回归普通的生活并不容易,人们心中会有芥蒂。法律会对待“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处罚”旨在教育、引导,让未成年人有改错的机会,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中,但“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搬不动”,想要解决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还应依靠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设立和实施。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都不完全的,世界观等三观在逐渐形成的过渡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不成形的辨认能力,做出了违法的事情,甚至在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后果时就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这些未成年人更需要大人的引导,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形成正确固定的个性化的心理状态后,得以矫正,以新姿态回到社会,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一份子。但事实上,社会对刑满释放的人的包容度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无可厚非,大家对有前科的人会心存芥蒂,认为有前科的人品行是有问题的,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和对待,容易对有前科的人有疑心。这些消极影响使得未成年人不能正常的重新回归社会——在就业、就学各个方面有障碍,甚至是遭受不公的对待,阻碍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迫使他们形成“破罐破摔”的情愫,甚至再次使用不法的方式去对待社会对他们的偏见。由此我们能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最大的区别是,未成年人性格心性、思维品行是还没有定性的,在教育惩戒之后更容易矫正,在正确认识事情后,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问题和状况,依据法律规定进行教化、惩治后,会有更强烈的回归社会的想法,希望得到社会认可。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制定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特殊保护,对孩子“犯错”的原谅,让其没有顾虑、顺利的开始新生活,回归社会,不会被社会边缘化。该制度的存在的意义可以分为以下:(一)有利于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未成年人犯罪接受刑事审判,相当于司法机关对他的行为的一种评价,贯彻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态度,实行从轻减轻、甚至免除的判处,这同时给他们扣上一个帽子。但未成年人的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将犯罪记录封存起来,则是防止未成年人因这个过去而遭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将受过审判的痕迹擦去,防止未成年人因一次犯错而遭受扭曲的环境影响而错失成为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的机会。人们容易受到自己的主观判断影响,所以会不自觉的对曾经犯罪的人会有不好的印象,然后区别对待,甚至厌恶、排斥有前科的人。该制度从基础中断了获知未成人犯罪经历的途径,用法律规定防止人们产生主观意志,保护曾犯罪的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二)防止未成年人再犯预防犯罪的根本就是防止人们产生犯罪的想法,但人心隔肚皮,要彻底预防人的思想产生,是不现实的。但思想由经历决定,社会环境是可以人为改善的,所以改变了环境就是改变人的经历,从而影响人们的想法,以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有压迫才有反抗,当生活美好幸福,自然犯罪就会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就是从这个角度起到预防未成年人再犯罪的可能,将犯罪的经历过往封藏起来,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就会不同,不会给他们扣上“犯罪”的帽子,改变社会环境,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减少犯罪的念头,从而预防未成年人再犯罪。(三)实现刑罚价值曾有学者指出“现代刑事司法制度采用报应刑传统,不仅对犯罪人进行了惩戒,也造成了受害者以及整个社区的损失,这属于一种有害的正义,而我们应该更加推崇无害的正义。”[英]格里·约翰斯通:《恢复性司法:理念、价值与争议》,郝方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英]格里·约翰斯通:《恢复性司法:理念、价值与争议》,郝方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未成年人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会、家庭环境影响,给予正确的指导后,未来也有更多的可能性。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会阻碍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虽体现了司法的正义但它属于“有害的正义”,对待未成年人应当是教育指导,而不是将刑罚成为抹不去的阴影。将记录封存,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预防二次犯罪,体现司法处罚的价值意义。三、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规范及运行困难了解未成年人的犯罪情况和制度的目的意义后,从现行法律规定和实践运行制度角度,探究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规定和施行情况,发现制度中的不足和漏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立法现状中国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275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制度适用对象是实行犯罪时年龄低于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所以当该犯罪嫌疑人被抓捕或者审判时已满十八周岁,其案件相关信息也应该被封存,甚至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做出不起诉决定后,也应该对相关记录封存。实施该制度的主体是参与案件的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检察院在接到法院的判决后,将资料封存。只有当司法机关侦查、调查等需要进行查询的必要情形下,按照国家规定,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书面申请才能获得未成年时的犯罪记录。未成年犯罪记录最新的补充详细规定在最高检发布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里要求,在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对涉案未成年人的信息承担保密义务,不得公开或者传播涉案未成年人的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信息、图像和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其他信息资料。王俊.最高检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无法定事由不解封.新京网,2019.12-30.王俊.最高检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无法定事由不解封.新京网,2019.12-30.2019年最高检修订《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是对该制度最新的、更细致的规定,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该规定:启动形式案件的犯罪记录是自动启动,不需要申请,规定中第六十二条,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送达检察院时自动启动。当然是犯罪人符合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各个条件为前提的情况下,自动封存。封存的内容包括,不仅对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和实行的犯罪行为进行封存,还要将侦察、起诉审判等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文件整理成档案封存,严格保密。规定中第六十三条,人民检察院将相关材料装订成册,加密保存,并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档案库,执行严格的保管制度。未成年人犯罪并受到刑事判决出发的结果进行封存,让他们能顺利的重返平常的生活。保管方式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采取保密措施,规定得第六十四条第一项规定,非因法定事由或者没有按照审批程序获得批准后,不能为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用在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判处五年以下刑罚的犯罪人,未成年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重新学习或者就业的,可因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而免除前科报告义务,法律有特殊规定除外,户籍所在地机关单位、所在的工作单位、学校等都应当出具“未发现犯罪记录”的证明文件。将犯罪档案封存,依照规定装订成册,加盖保密印章,并在指定的档案位置存放。封存的效力将案件档案封存后,只能依据法定的情形,并向检察院申请才能够进行查询。依据该规定的六十四条,封存的机关有保密义务,不能向任何人或者单位泄露档案中信息。不仅如此,申请查询的单位申请查询后,也应当对档案内容具有保密义务,不能向其他人泄露相关信息,档案依旧是封存状态,其他主体应当另行申请查询,不得从前一个申请查询的机关处查询案件信息。查询流程该规定中第六十四条第二项,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需要查询犯罪记录的,向检察院提出书面申请,检察院应当在七日以内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有关机关在需要相关信息的时候具有查询资格,成为有权查询的机关后向相应的检察院书面申请,如果允许查询,还应当告知其附有的保密义务;如不符合查询的主体,应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规范的运行困难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仅仅是对从司法机关等有关机关司法活动向人们的公开的方式进行控制。除了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对案件的侦察、调查和审判中对了解到案件外,案件的受害者、证人和辩护人、代理人等也能获得到未成年人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受害者及其家属,对未成年施害者从轻、减轻的判决,很大程度上会有不满意甚至会有一定的报复心理。她们就有可能大肆宣扬,再加上现在便利的网络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网络媒体的一部分,使得信息传播范围和流传速度都不断增大,然而网络监管却没有跟上发展的速度,导致群众们从自身提炼到的信息就对事情做出评价,甚至未审先判,在人们心中形成既有结论,引导未成年人的案件的舆论,不仅使得未成年人的信息被曝光公众视野,也影响了案件的判决结果。典型的案例就是李天一的案子,该案件一开始就是通过网络,将案件曝光。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轮奸被抓捕,此后案件在网络上被大肆传播,开始人肉李天一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甚至被扒出他早在2011年就因无证驾驶和打人等寻衅滋事被劳教一年的经历。由此可见,单单依靠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没办法完全实现犯罪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从正面看待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要发现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执行主体不明确现行刑诉法中规定了犯罪记录封存的条件和对象,但却没有写执行的主体,而该制度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最高院对刑诉法的解释中有相应的规定,它们分别对公检法部门对符合封存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资料都应当封存。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规定,检察院在接到法院的审判通知后应将该相关材料进行封存保管,但犯罪过程通过调查、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全过程的材料移交,可是,案件相关的在案记录,是机关的内部信息,不会随着案件流程转移,除了检察院之外,有关部门对犯罪记录的封存责任和义务没有直接的条文规定,未成年人的犯罪信息在机关内部中的管理保存责任不明确。很多学者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理论上封存的据顶主体不明确从而导致在实行中,机关部门在操作时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所以会使得司法部门忽视、怠工,导致制度实行情况不理想,不能全面的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封存对象不合理未成年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可适用该制度,该制度是依据最后判决的刑罚为条件,不考虑犯罪人的认罪、自首等其他情节,不重视未成年人的犯罪态度,很容易导致“身在服刑,心不服刑”的情况。这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存在意义是相悖的。该制度是考虑未成年人的心智没有成熟,对事情的看法不妥当,思想容易受到影响产生改变,给未成年人“犯错”的一次机会,但未成年人犯罪后态度恶劣并且没有改正的态度,依旧适用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便起不到教化的意义,是该制度的不足之处。再者,笔者认为,虽然案件没有进行法院判决,但未成年人行为构成犯罪,只是情节不严重,无需进行刑罚,也属于“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封存条件,因此也要封存犯罪记录。马艳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实践设想,法学杂志,2013年第5期,第123页。该制度的适用对象所符合的条件是依据刑法中的“举重明其轻”的观点,将会被判处较轻刑罚的犯罪记录都应该封存。很多学者有不同的意见,以“法无规定即许可”“法无规定即禁止”的观点去分析,只规定封存犯罪记录,而违法记录是行政违法的痕迹,也会对未成年人进入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违法记录是否在封存制度范围内,在实务中还是会有很大争议。马艳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实践设想,法学杂志,2013年第5期,第123页。查询的依据不具体在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哪些单位有查询资格,会有什么样的依据才能查询这些封存了的记录。以“有关机关”和“国家规定”的内容含糊表述,使得制度在实施的时候难落实,有争议,影响这一制度的实施和存在意义。自动启动合理性的不足法律法规中仅规定了,检察院收到法院的判决书时将犯罪记录封存,但没有提出未成年当事人及其监护人有向保存机关申请封存的方式,这就容易导致应履行的机关有工作疏忽或者在判决后,检察院因文件的在途时间等因素而没有及时封存信息损害未成年人的权益,使得这个制度形同虚设,达不到制定该制度的意义。检察机关受到判决后自动启动,没有对未成年人的服刑态度的进行评估,就对其进行保护,会纵使未成年人仗着有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存在而对犯罪行为过于轻视,没有改正。该制度应该是一种保护手段,却因为对刑罚轻的行为的不重视而演变成一种纵容的形式。小时候的“小偷小摸”没有的到相应的惩罚教训,而让其发展成严重的犯罪行为。监督体系的欠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施行,应当有相应的监督体系,来督促制度的有效施行。现有的法律规定中,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当检察院发现“应当封存的没有封存”和“应当禁止查询却查询”等禁止使用犯罪记录的情况,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调整。该条款只表明检察院是该制度的监督机关,封存以及监督封存的义务,但没有表现监督的责任范围和监督的操作程序,导致在实行中依据不明确,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监督体系的欠缺使得犯罪记录封存处于一个形式化的状态,不能够依照规定进行引用,实践中的失去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意义。救济手段的缺失救济手段是法律法规实行的一种时候的约束和保障,无救济则无权利。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保护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手段,让未成年人不用顾忌过去的错误,重新走上正路。犯罪记录封存既不能自主申请,也没有在发现自己的犯罪记录没有封存的情况时由救济的手段,则对于司法机关实行该制度时的懈怠没有任何的不就或者惩罚方式,使得制度的实行力度不高,制度的存在意义也大打折扣,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四、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建议了解并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依据制度现存的不足,发现差距和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法律和社会环境等实际情况,将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一)明确执行主体启动制度的主体有很大的争议,不同学者观点不同,实践中也是难以落实操作。在未成年人司法系统完备的德国有明确的规定,采用封存和消灭并行的处理形式,决定封存和记录消灭的权利基本上由法官决定或者由法官委托机关对未成年人进行考核后决定而且考核期间应该听取未成年人提出的建议和看法。但是,在我国,公检法相制衡的机关系统中,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对于封存都有义务,所以不适合将权利完全赋予法院系统。只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联合起来,成为执行主体时,即当三者对于启动封存有共识时,才能发挥封存案件信息的作用。法院对未成年人案件进行审判,审判就决定该未成年人是否符合封存的条件,应该将其内容封存;侦查机关是案件信息收集的第一把手,对案件有较为完整的事实记录、居民的户籍信息库和犯罪记录信息等等内容,所以也应当作为封存信息的主体;法院和侦查机关的案件流程是依靠检察院链接的,所以检察院在接收到法院判决后,也应当毋庸置疑的成为封存主体。(二)重置封存对象范围封存的对象只考虑年龄和判决的刑罚来决定封存太过于片面,犯罪记录封存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但我国仅以此两个条件作为封存的条件过于片面,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对于封存的规定就更加丰富:“当事人在成年且法院裁决五年后,可申请封存自己未成年时的犯罪记录,申请后,按照相应的规定进入申请程序来决定是否封存。”这一规定补充了我国当事人的无法主动申请启动封存制度的空隙,还将对封存的对象进一步的考察,以达到引导未成年人罪犯走出过去的错误并改正,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能很好的保证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除此之外,衡量是否启用封存制度的一些因素,对于封存的对象,应当有更加细致具体的规定,制度的实施对象应当是更为复杂的情况,比如跨年龄的持续性犯罪和认罪态度等也可以成为启用的条件,完善充实制度的保障对象才能使该制度真实有效的实施开展。明确查询条件查询是建立在记录处在封存的情况之上,我国是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永久的封存,不是公开也不是消灭,而是封存,不像日本和德国,犯罪信息可以自动消除。日本的法律规定,在未成年人刑罚期满之后自动将该犯罪信息相关记录都一并消灭,让未成年人的“标签”真正的消失,成为普通人。而德国是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的查询规定了相应的时间段,过了时间期限则可以申请消灭这些犯罪记录,让其永远的消失。将犯罪记录经过时间考核期后灭失,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效果更为明显。但目前,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上还是秉承记录保存但不公开的制度,方便往后侦察时的资料依据,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利益把应该保存的信息封存起来。既然有封上,那便有“解开”,但不是完全的解开,这就是查询。比较国内外关于该制度的规定后能发现,国内封存但不消除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来说是存在风险的,现行规定“有关机关”和“国家规定”的内容含糊表述,对于实践中没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制度有效实行应该规定,在怎样的情况下的机关可以申请查询,不符合申请要求的主体应该给予“无犯罪记录证明”,可查询的内容的时长应当是多久,查询后自然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违反了查询要求会有怎样的后果,给出一个明确的查询的规定,对查询主体有一个约束力,一种明确的指标和限制。(四)规范启动制度的方式我国启动封存制度的形式是单一的,相关的规定只有“检察院收到法院的判决书是自动启动封存制度”。实际上这种启动方式依照规定和检察院职权开展,对未成年人保护这一封存制度的意义来说,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但对于引导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却少了点积极作用。设置相应的考验期再决定记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制图课件清华
- 2024年度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与除外责任3篇
- 现代技术服务费合同5
- 2024年度医疗事故处理服务合同2篇
- 周大生百面钻石课件
- 物品买卖委托合同书
- 2024年度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报告订购合同3篇
- 2024版技术转让合同的技术内容和转让价格3篇
- 2024年度建筑项目工程设计变更合同3篇
- 律师合作协议书
-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PPT课件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成英(课堂PPT)
- 集装箱内装仓库仓储最新协议
- 三七灰土施工工艺设计
- 灌砂筒与标准砂标定记录表
- 浅谈丹江口市生态山水旅游城市的打造策略
- 地籍测绘工:地籍测量与管理题库及答案
- GB 6095-2021 坠落防护 安全带(高清-现行)
- 中南大学液压传动试题库及答案
- 航空发动机构造 第 10 章 起动和点火系统
- 浅谈窝工、停工、赶工索赔方式方法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