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通海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入学考试高一生物1.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是①尿液;②胃液;③汗液;④唾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健康的人的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能出现紫色反应;②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属于蛋白质,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能出现紫色反应;③汗液中主要是水分和无机盐以及少量尿素,不含蛋白质,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能出现紫色反应;④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属于蛋白质,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能出现紫色反应.故选:D.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2.草履虫与细菌都具有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 B.线粒体 C.核膜 D.染色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草履虫为真核生物,细菌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答案选A。考点:题考查细胞的结构,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分析应用。3.图中甲代表AT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明显减少B.甲→乙和乙→丙过程中,其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C.丙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其中不含磷酸键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ATP的化学组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利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甲是ATP,乙是ADP,丙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在主动运输过程中,ATP水解为ADP和Pi,贮存在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主动运输,但因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因此乙的含量不会明显变化,A错误;甲→乙和乙→丙过程,是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因此催化这两种过程的酶的空间结构不同,B错误;丙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其中含有磷酸键,C错误;丁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可用于甲的合成,D正确。【点睛】ATP、ADP、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苷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即:一分子ATP水解脱去一分子磷酸,形成ADP;一分子ADP水解脱去一分子磷酸,形成AMP;AMP水解脱去一分子磷酸,形成腺苷(注意: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4.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先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反光镜和光圈看清物像。所以B选项错误,A、C、D选项正确。考点:考查高倍镜的使用。点评:通常显微镜使用是先上后下,先低后高,先移后转,先调后观。5.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O2浓度过低 B.O2浓度过高C.CO2浓度过低 D.CO2浓度过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O2浓度对光合速率没有影响,AB错误;CO2浓度影响光合速率.当CO2浓度过低,光合速率较低,故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CO2浓度过低,C正确;D错误.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6.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下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B.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C.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④③D.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反光镜上有污物【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换用高倍物镜前,应把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而不应提升镜筒,A错误;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长度或宽度是实物的600倍,B错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视野越暗,需增大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以增加进光量,据此分析图示可知: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则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④③,C正确;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装片中的切片厚度不均匀或对光不好所致,D错误。【点睛】显微镜的使用,此类问题常以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托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7.2011年4月的“阴性艾滋病”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由此加重了人们的“恐艾”心理。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B.由于HIV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C.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D.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HIV是一种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是必须依赖活细胞而生存,A、B错误;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先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宿主细胞,然后让病毒侵染细胞,C错误;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和培养,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8.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酶与温度的关系,b点所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B.曲线B可以表示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C.曲线C可以表示人体内胰蛋白酶的活性D.曲线D可以表示胃蛋白酶的酶促反应从80℃不断降温至0℃的实验中测得的反应物量的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坐标曲线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曲线A表示酶与温度的关系,b点时反应速率最大,说明酶的活性最高,因此b点所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A正确;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左右,所以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即曲线B可以表示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B正确;曲线C所示的酶的最适pH为8.0左右,而人体内胰蛋白酶的最适pH也为8.0左右,所以曲线C可以表示人体内胰蛋白酶的活性,C正确;胃蛋白酶在温度为80℃时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当温度从80℃不断降温至0℃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反应物的量的变化,D错误。9.不能发生如下图所示水解反应的化合物是()A.核苷酸 B.胰高血糖素 C.唾液淀粉酶 D.糖原【答案】A【解析】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脱水缩合而成的多聚体;胰高血糖素属于多肽,唾液淀粉酶属于蛋白质,组成多肽、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糖原属于多糖,组成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单体,不是生物大分子。答案选A。10.运用DNA电泳分析技术发现,凋亡细胞的DNA被切割成有规律的小片段,电泳图呈梯状条带,正常细胞的DNA未降解,电泳图表现为大分子片段,坏死细胞的DNA是随机断裂,电泳呈现出连续分布的弥散条带。错误的说法是()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细胞坏死是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损伤和死亡C.凋亡细胞中可以发现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D.细胞凋亡过程失控可以延长生物体的寿命【答案】D【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正确;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B正确;凋亡细胞中可以发现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C正确;细胞凋亡过程失控将会引起生物体的发育异常、功能紊乱,甚至出现严重疾病,D错误。11.在37℃和pH=6.8时,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作催化剂分解,其气泡的产生速度及所说明的问题是()A.慢,酶具有专一性 B.快,酶具有高效性C.慢,酶具有高效性 D.快,酶需要适宜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酶的高效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可见,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作催化剂分解,其气泡的产生速度快,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A、C、D均错误。1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因为它位于细胞中心B.细胞内的DNA上储存着的遗传信息全部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C.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是核孔D.单独存在的细胞核因为具有遗传信息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答案】C【解析】遗传物质存储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因此是细胞的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并非它位于细胞中心,A错误;细胞内的DNA主要存储在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误;核膜上不连续的结构是核孔,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单独存在的细胞核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D错误。13.细胞分化是由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A.遗物物质的改变 B.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基因数量减少 D.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基因的数量也没有减少,A、C错误;细胞分化是由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B正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不会因细胞分化而发生变化,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细胞分化的机理理解不到位,误认为分化的细胞内遗传物质(基因)发生改变。事实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遗传物质(基因)不变。14.一头猪在“5.12”大地震中被埋36天后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被命名“猪坚强”,这头猪被困期间体重减轻了2/3,那么,减轻的体重主要是哪种物质()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答案】B【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在被埋初期被利用,A错误;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在被埋36天内转化成糖类,用于提供生命活动,B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一般不能用于提供能量,C错误;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D错误。15.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中,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装置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因此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A正确;试管中加水的目的是排出空气,制造无氧环境,B正确;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温度下降,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气泡释放的速度下降,C正确;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被释放出来,另一部存留在酒精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D错误。16.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B.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C.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逐渐打开,CO2供应增加D.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曲线的分析能力。【详解】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光合作用强度增强,A正确;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的供应减少,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B错误;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逐渐打开,CO2供应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C正确;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光合作用强度减弱,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需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重点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终点以及把握曲线的走势。在此基础上,依据“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即可准确判断各选项。17.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A.一块废弃多年的牧场 B.一块牧场内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C.一块牧场内所有的雌性绵羊 D.一块牧场内的一只绵羊【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一块废弃多年的牧场属于生态系统层次,A错误;一块牧场内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一块牧场内所有的雌性绵羊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正确;一块牧场内的一只绵羊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18.下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有()A.酵母菌 B.小草 C.蓝藻 D.草履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知识,酵母菌、小草、草履虫均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掌握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常见的种类,而且掌握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19.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甲、丙装置中A、B、a、b溶液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乙、丁装置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甲、丙装置的状态,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A.h1>h2、Ma>Mb B.h1>h2、Ma<MbC.h1<h2、Ma<Mb D.h1<h2、Ma>Mb【答案】D【解析】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由题图可知:Ma>MA,而Ma=Mb、MA>MB,则Mb>MB,所以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均上升;又由于Ma=Mb>MA>MB,所以Ma与MA的浓度差小于Mb与MB的浓度差,a中吸水小于b中吸水,因此h1<h2,Ma>Mb,故选D。20.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A瓶先敞口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连通B瓶B.A瓶密封后,应该立即连通B瓶C.A瓶密封后,培养一段时间,再连通B瓶D.实验结束后,在B瓶中加入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装置A瓶先密封一段时间再连通澄清石灰水,目的是先消耗掉A瓶内空气,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A瓶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说明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选C。考点: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装置。点评:本题考查的无氧呼吸实验,渗透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21.200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如苏尔斯顿发现nuc—l基因编码蛋白能使DNA降解,细胞中存在“死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与死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B.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具体表现C.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受阻是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D.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细胞的生理控制机制【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凋亡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与死亡并不是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如发育的早期至个体成熟阶段,细胞产生的速度大于死亡的速度,导致细胞总量增加,A错误;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组成尾部的细胞凋亡的结果,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具体表现,B正确;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受阻,导致有关蛋白质不能合成,是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C正确;程序性细胞死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细胞的生理控制机制,D正确。2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的理由是①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原因,病毒的结构和体现生命特征的过程的特点,对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和病毒的结构与代谢特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详解】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不是一切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病毒是生物体,但不具有细胞结构,①错误;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因此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②正确;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③正确;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④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是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病毒的结构特点和代谢特点的考查,回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病毒的结构与生命特征的体现特点,分析选项进行解答。23.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和“壁”分别是指A.细胞质、细胞壁B.原生质层、细胞壁C.细胞质基质、细胞壁D.原生质、细胞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质壁分离中的质指原生质层,壁指细胞壁,故B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4.铁皮石斛生长于阴湿环境,为研究强光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分别用强度为500、1000、2000lx的强光预处理20min,随后将其置于弱光下测定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强度值称为光补偿点)()A.铁皮石斛最适光照强度为100lxB.强光预处理后,叶片固定光能的效率提高C.预处理光照强度越大,随后的呼吸强度越小D.预处理光照强度越大,随后的光补偿点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三种不同强度的强光预处理后,铁皮石斛在弱光下随光照强度的增强,CO2的吸收速率也随之增大,但图中没有显示光照强度为100lx之后的实验数据,因此不能说明铁皮石斛最适光照强度为100lx,A错误;曲线图显示:随着预处理的强光的光照强度的增大,CO2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说明强光预处理后,叶片固定光能的效率降低,B错误;光照强度为零时的纵坐标对应的数值表示呼吸速率,据此依题意并分析曲线可知:预处理光照强度越大,随后的呼吸强度越大,C错误;预处理后,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强度值为光补偿点,500、1000、2000lx的强光预处理下的光补偿点依次递增,说明预处理光照强度越大,随后的光补偿点越大,D正确。25.下面为水分进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大致相等B.提取细胞膜时,可用图2中所对应的外界溶液C.提取血红蛋白时,可用图3中所对应的外界溶液D.将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蒸馏水中,最终将出现类似图2所示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图1中的红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说明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大致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A正确;图2中的红细胞处于吸水膨胀状态,有的甚至已经涨破,说明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因此提取细胞膜时,可用图2中所对应的外界溶液,B正确;图3中的红细胞处于失水皱缩状态,说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质的浓度,因此提取血红蛋白时,不能用图3中所对应的外界溶液,而应用图2中所对应的外界溶液,C错误;将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蒸馏水中,因失去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所以细胞会吸水膨胀,最终将出现类似图2所示的结果,D正确。【点睛】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的浓度,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据此分析图示红细胞的状态,明辨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的大小,并与“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原理建立联系,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26.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细胞活性的是()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制备细胞膜C.生物细胞中蛋白质的鉴定 D.线粒体的观察【答案】D【解析】【分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由于细胞需要固定且染色剂(甲基绿和吡罗红)需要在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才能进入细胞对核酸进行染色,所以细胞需要用盐酸水解而死亡;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原理是利用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内容物,再通过离心分离的方法获得,所以细胞在实验中已经死亡;在蛋白质的鉴定中,细胞中的蛋白质需要释放出来,所以常常也要破坏细胞;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观察实验中,由于本身需要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数量分布,所以实验中细胞必须保持活性。【详解】观察DNA和RNA的分布,用盐酸水解使细胞死亡,A错误;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中,需要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细胞会吸水破裂进而死亡,B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要制备组织样液,导致细胞破裂死亡,C错误;观察线粒体时,细胞应保持活性,死亡的细胞线粒体会失真,不容易观察到或观察到的不是其真实的的形态,D正确。【点睛】熟悉选项所涉及的四个实验的操作过程是判断的关键。27.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排列顺序是()①氨基酸②C,H,O,N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④多肽⑤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③④⑤ D.②①③⑤④【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为:C、H、O、N等化学元素→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形成多肽(或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A、B、D均错误,C正确。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可见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向两极缓慢移动C.分裂末期,植物细胞在两极之间的“赤道”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形成两个子细胞D.人的受精卵卵裂时,在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考查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变化特点的理解。根尖细胞经盐酸解离、龙胆紫染色后细胞已死亡,可在视野中寻找处于各期的细胞,观察各期细胞的变化特点。【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相同,A项错误;洋葱根尖细胞经解离、染色后,细胞已死亡,不会看到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现象,B项错误;分裂末期,植物细胞在两极之间出现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在两极之间的“赤道”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最后形成两个子细胞,C项错误;人的受精卵卵裂时,进行有丝分裂,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D项正确。【点睛】“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4点提醒(1)根尖中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进行分裂,伸长区和成熟区细胞不能分裂。(2)不能观察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因为解离时细胞已死亡,可以寻找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连起来体现出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3)细胞板是一个真实的结构,而赤道板是人为定义的面,看不到此“结构”。(4)“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顺序不能颠倒、不能缺失,否则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29.根据以下关于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注:“-”表示无气泡产生;“+”表示气泡产生多少。A.a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c和d是对比实验,自变量是催化剂类型C.a、c对照说明FeCl3具有催化作用D.a、c、d不能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A错误;c和d对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类型,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a和c对照说明FeCl3具有催化作用,C错误;c组是无机催化剂,d组是有机催化剂,不能说明催化剂的专一性,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知识。30.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A.是真核细胞 B.是活细胞C.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D.是单个或单层细胞【答案】D【解析】在显微镜观察时,若材料太厚,则透光性差,因此要做切片观察,但若以单细胞或单层细胞为材料,则可直接观察。31.为了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0:5:5,该同学感到失望。你应该给他的建议和理由是①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②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1个;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③改变桶内配子的比例,继续重复抓取;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④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每个小桶内方形积木的颜色代表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所以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方形积木数目要相等,不能改变桶内配子的比例,该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模拟的性状分离比越接近真实比例,所以该实验需继续重复抓取,以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①②错误;方形积木不便充分混合,容易导致人为误差,③正确;抓取完一次记录好组合情况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后继续实验,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④正确。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32.如图为一家族色盲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Ⅲ7的色盲基因肯定是来自Ⅰ3B.Ⅰ2的基因型是XBXb,Ⅰ4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C.Ⅱ6的色盲基因与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基因型为XBXb的女性与Ⅲ7结婚,Ⅲ7将色盲基因传给其儿子的概率是5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色盲属于伴X的隐性遗传病,所以Ⅲ7的色盲基因来自于Ⅱ6,而Ⅱ6不患有色盲,其父亲患有色盲,所以Ⅱ6的色盲基因来自于Ⅰ3,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Ⅲ7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Ⅰ3,A正确;根据Ⅰ2不患色盲,其儿子患有色盲,所以可以推出Ⅰ2的基因型是XBXb,根据前面分析可知Ⅱ6的基因型为XBXb,而致病基因来自Ⅰ3,所以Ⅰ4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B正确;Ⅱ6的色盲基因与正常基因的分离属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正确;基因型为XBXb的女性与Ⅲ7(XbY)结婚,Ⅲ7只能传给儿子Y染色体,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将色盲基因传给其儿子的概率是0,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33.父亲、母亲均正常,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若这对夫妻以后再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一个正常、一个患白化病的几率是()A.3/16 B.3/8 C.9/16 D.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父亲、母亲均正常,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说明正常对白化病为显性,故双亲的基因型都为Aa,子代正常的几率为3/4,患病的几率为1/4,所以两个孩子一个正常、一个患白化病的几率是3/4×1/4+1/4×3/4=3/8,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34.如果让小眼睛的雄果蝇与正常眼睛的雌果蝇交配,其后代中有77只眼睛正常的雄果蝇,78只全为小眼睛的雌果蝇。小眼睛这一性状属于什么遗传()A.常染色体显性 B.常染色体隐性C.伴X染色体显性 D.伴X染色体隐性【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小眼睛的雄果蝇与正常眼睛的雌果蝇交配,子代雄果蝇全为正常眼睛,雌果蝇全为小眼睛,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表现为伴性遗传。又因为子代的雄果蝇与其亲代的雌果蝇的表现型相同,而子代的雌果蝇与其亲代的雄果蝇的表现型相同,说明控制小眼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基因。综上分析,小眼睛这一性状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A、B、D均错误,C正确。35.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是否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平性关系,是否掌握它们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详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表现在:基因、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独立性;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都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又都是单独存在的;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都可以自由组合。故C错误,A、B、D项正确。【点睛】“平行”意指一定的相似性。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但是染色体并没有这样的特点。36.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有关内容。由图示可知,Ⅱ5与Ⅱ6不患病,而Ⅲ11患病,所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A错;不论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伴性遗传病,Ⅱ5均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C错;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子代男女患病概率相等,D错。故本题选B。37.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有:①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即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②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即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④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综上分析,A、B、D均正确,C错误。38.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配子是()A.雌:雄=1:1 B.雌:雄=1:4C.A:a=1:1 D.AA:aa=1:1【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遗传因子为Aa的植物,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子细胞(雄配子),1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雌配子),但是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数目不一定相等,但是可以确定雄配子比雌配子数目多,A和B错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经减数分裂Aa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A和a两种配子,且两种配子数目相等,即A:a=1:1,C正确;D错误;答案是C。39.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①→③→②→④B.这些状态下的细胞中不发生ATP水解C.①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③图中有两个四分体D.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与该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可知,正常的顺序为①→③→②→④,故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故B错误;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能形成2个四分体,故C正确;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需要线粒体、核糖体发挥作用,故D正确。【考点定位】减数分裂40.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不不干扰的,A项正确;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项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C项错误,D项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点睛】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1.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分子数变化曲线图,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1)图甲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段。分别指出图乙中1~5的名称:[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________,消失于图________。(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________。(4)图乙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________,引起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有染色体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条。(5)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图甲中的________段,图乙中的________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之比为________。(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图乙中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图______、图______与图______,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f→l(2).细胞板(3).核仁(4).纺锤丝(体)(5).染色体(6).细胞壁(7).C→E→D→A→B→F(8).C(9).A(10).6(11).A、B(12).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13).12(14).12(15).0(16).c→d(或i→j)(17).D(18).1∶2∶2(19).C(20).E(21).B(22).动物细胞在间期中心粒进行复制,植物细胞没有此现象(2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2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物质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分子数变化曲线图,而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据此分析图甲可知:f→l段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在图乙中,[1]为细胞板,[2]为核仁,[3]是纺锤丝(体),[4]是染色体,[5]为细胞壁。(2)依据图乙中各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特点可推知:A、B、C、D、E、F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间期、中期、前期、形成的子细胞,因此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C→E→D→A→B→F。染色单体形成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即图C;染色单体消失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即图A。(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图甲中的2N表示体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而体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一半,因此2N=6。(4)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导致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时期不同,所以图乙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A与图B,此时有染色体12条,DNA分子12个,染色单体0条。(5)有丝分裂中期,其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此时期对于图甲中的c→d(或i→j)段,图乙中的D时期。中期细胞内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因此细胞内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2∶2。(6)图乙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图乙中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图C所示的间期、图E所示的前期与图B所示的末期,具体表现为:动物细胞在间期中心粒进行复制,植物细胞没有此现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甲曲线各区段的成因及其代表的时期,图乙中的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42.如图A为蓝藻细胞结构示意图,B为水绵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与水绵细胞相比较,蓝藻细胞由于①________上没有________,属于原核细胞;水绵细胞由于具有[]________,属于真核细胞。(2)在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中,它们共有的结构有[__]和[]_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________。(3)由于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都属于________生物。(4)生活在水中的这两种生物,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都能形成“水华”。【答案】(1).拟核(2).核膜(3).⑧细胞核(4).③(5).⑪细胞壁(6).④(7).⑩细胞膜(8).②(9).⑥核糖体(10).统一性(11).自养(12).水域污染、富营养化【解析】【分析】本题以“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等相关知识要点的理解情况。【详解】(1)图A为蓝藻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的[①]拟核上没有核膜,因此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图B为水绵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由于细胞中具有[⑧]细胞核,所以水绵细胞为真核细胞。(2)在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中,它们共有的结构有[③]和[⑪]细胞壁、[④]和[⑩]细胞膜、[②]和[⑥]核糖体,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统一性。(3)蓝藻细胞因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绵细胞因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所以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见,蓝藻和水绵都属于自养生物。(4)当这两种生物所生活的水域污染、富营养化时,就会形成“水华”。【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是:熟记并理解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明辨图示细胞中的各数字所示的结构,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4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后,想进一步探究在一个小区间内的两个温度t1、t2(t1<Tm<t2)条件下的酶的活性,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两试管中各加5mL5%的淀粉溶液,向C、D两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酶溶液,将试管A、C和试管B、D分别置于温度为t1、t2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两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到A、B两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各自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请分析回答:(1)图示中Tm为酶的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①从试管A、B中取____________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温度为t1时淀粉酶的活性强;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最适温度(2).温度(3).pH、淀粉溶液的量、淀粉酶的浓度等(4).等量(5).(两侧)液面(6).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7).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8).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温度为t1、t2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同【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的是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由低温到适宜温度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超过适宜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逐渐失活,酶促反应速率降低。下图考察的是渗透作用装置,完成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半透膜,而是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物质的量的浓度)。【详解】(1)分析题图曲线特点可知,温度为T。时对应的酶活性最大,则T。是该酶的最适温度;(2)题干信息交代本题是探究温度为t1、t2时酶的活性,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除了温度之外的其他变量都是无关变量,如pH、淀粉溶液的量、淀粉酶的浓度等;(3)本小题主要考查设计实验要遵循的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等;在完善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对等量原则的把握,向试管中加入的溶液一定要等量;实验观察的目标是因变量,本小题的因变量是淀粉分解的量,因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淀粉分解得越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吸水能力就越强,液面就会随之升高。实验结果有3种情况,即:①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②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③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点睛】本题考查酶特性、酶促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4.下图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此图表示__________细胞的模式图,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中有[6]__________,而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___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3)[7]__________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4)图中[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中[8]为________________,在其中也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为细胞代谢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和条件,为细胞器的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物质以及一定的周围环境。(6)[2]____________主要对来自[4]________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答案】(1).动物(2).中心体(3).细胞壁(4).大液泡(5).叶绿体(6).内质网(7).核糖体(8).脂质和蛋白质(9).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隔开(10).控制物质进出细胞(11).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2).细胞质基质(13).能量(14).核苷酸(15).氨基酸(16).高尔基体(17).内质网【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图示的细胞中有[6]中心体,而无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据此可推知:此图为动物细胞的模式图。(2)[4]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3)[7]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4)图中[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具有的功能有: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税务培训与技能提升
- 桑拿会所前台服务心得
- 餐具行业设计理念培训体会
- 园林绿化单位卫生整治方案
- 2024年认识电的教案6篇
- 2024年秋天的怀念教案(15篇)
- 《民族国家的兴起》课件
- 农村自建房贴瓷砖合同(2篇)
- 中国液晶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有关写树木买卖合同范本
- 检验检测服务公司市场营销计划
- 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流程图
- DB32∕T 2349-2013 杨树一元立木材积表
-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培训与评价ppt课件
-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护理常规
-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 果胶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本)
- 旋挖钻成孔掏渣筒沉渣处理施工工艺
- T∕CHTS 10040-2021 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振动法施工技术指南
- 集团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现状(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