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沈阳市高中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2B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2.客观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用黑色水性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书写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利用有利契机,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人文社会影响研究,建设具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是大势所趋。科技进步使得生产力得以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科技创新带来的两极分化、社会摩擦、生态破坏等负面影响也一直萦绕难散。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既为我们揭开了改善人类生活的前景,也为我们开辟了毁灭人类的可能性。”与传统科技相比,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最大的特色在于它能够具有和人一样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能力。然而,当人工智能开始替代人类进行思考与决策时,它们能否像人类一样,在理性之上兼顾感性认知,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顾及伦理、价值观、情感和文化,这正是人类区别于动物,并能够建立起灿烂文明的核心因素。一个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社会,不仅要拥有更加高效的生产力,也要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空间,更加包容和谐的人文关怀,这需要我们构建全新的具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消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隐忧。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防患于未然,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冲击,积极倡导建立负责任的研发和创新价值体系,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创新阶段以及后续技术全生命周期,加强对科技创新过程中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控制,避免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和美国创新企业家埃隆·马斯克都曾不断发出对人工智能威胁的警告。霍金认为,人工智能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不幸的是,也可能会是最后的重大事件”。马斯克也指出人工智能之险尤甚于核武器。他们普遍担心具有人类决策能力的机器人最终将摆脱人类的控制,反过来奴役人类。电影《流浪地球》里,宇航员怀疑国际空间站控制系统叛逃的情节,就反映了我们可能面临的这种隐患。科技研发的同时,要加强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机理、规律与趋势研究,完善和强化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政策体系。同时还要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促进与新兴技术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融共振,才能从根本上消解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隐忧。深入开展社会实验研究,提升智能社会认知水平。社会实验是种典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以现实情境下的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所开展的研究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某些社会、政治过程或技术变革导致的近似于理想实验的场景来研究社会科学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深刻改变人类物质生产体系的同时,也将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开展智能化时代的社会实验提供了理想的要素和场景。在不对人类社会造成较大规模影响的情况下,开展长周期、宽领域、多学科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有助于我们从小切入,准确识别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特征与态势,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演进的规律。面对全球科技创新的新态势,我们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引领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新潮流,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改编自苏竣、黄萃《探索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材料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应与法制建设同步。2018年9月19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与法治”高端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发布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强调加强人工智能的研发,构建精准化人工智能办案系统,建立人机互动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宣传及培训评估机制,探索和研究人工智能在法院等司法领域进一步运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抓住机遇,跟上时代的步伐,主动作为,准确把握司法规律与人工智能特征的结合,积极拓展司法应用的空间,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司法,推进司法本身现代化的实现。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存在着风险,北京优炫软件股份联合创始人赵春学特别关注我国Al数据安全技术发展与法律保障。他指出,Al数据安全风险越来越大。首先,管理风险越来越大。存在违规使用数据以及数据泄露,互联网+等第三方APP接入数据保护,数据分权管理,数据分级管理等风险。其次,技术风险越来越大。面对新的A1数据安全威胁,传统安全技术显得滞后,传统网安设备很难应对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系统漏洞、数据库漏洞、硬件芯片漏洞、数据共享需求膨胀等威胁。因此,急需法律保障促进Al数据安全技术加速发展,加强人工智能发展与法治的前瞻性研究,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体系,用法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持续发展,创造出更高效的产业,给人们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改编自严剑漪《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像人一样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它们在拥有理性认知的同时,也能够感知人类的情感需求。B.更加高效的生产力,更加丰富的精神空间,更加包容和谐的人文关怀,是具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社会的必备要素。C.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要想深刻把握社会的演进规律,需要针对某个学科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D.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最有效的做法是主动探索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宣传及培训评估机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巾的有利契机,在发展中加强人文社会影响研究,建设具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意义深远。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构建全新的具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C.相关人士对人工智能密切关注,其中斯蒂芬·霍金以及埃降·乌斯克都曾对人工智能的威胁发出过警告。D.以现实情境下的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所开展的研究活动,为开展智能化时代的社会实验提供了理想的要素和场景。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项是()(3分)A.小张利用语音启动家庭影院B.小王和他的同事在网上下棋C.小赵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出行D.某单位用人脸识别系统考勤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5.人工智能在技术研发上存在隐患,人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消解?请结合文本概括并简要说明。(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故乡田野的秋声查干秋八月,故乡的田野充满了自然之声。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的是,那些声音丰满、空阔、深邃,会填满广袤的田野和山谷。自然之声,即天籁,发声全凭自然,毫无拘束与羁绊。它或静或动,或抒怀或倾诉,由着性子来。人们喜欢空山鸟语、淙淙泉声和起起伏伏的虫鸣,也是这个原因。我的童年,就是在如此这般的自然之声里度过的。八月,秋庄稼开始成熟,这时的秋风,散播的是秋庄稼淡淡的自然的香味。我疑心,这种香味会激发昆虫的快乐情绪。一到孟秋,气候便凉爽起来,但是白天的阳光,还是把山石与农作物炙烤得发烫,会迸发一种香浓的气味。它刺激神经的力度不可小觑,由此,鸟叫声会变得响亮而且持久。尤其是田野里的大小昆虫,都成了男高音、女高音,歌声此起彼伏,犹如一川流水,随风而泻,我总是觉得,家乡的秋庄稼,所以成熟快速,与这些昆虫和鸟类发出的自然之声有关,或许,它们就是催化剂?谁晓得呢,大自然有太多的奥秘。我们村的小学,离庄稼地只有百米之遥,操场周围都是庄稼,或是野草野花。屋里,老师讲课,屋外,昆虫鸣叫,然而奇怪的是互不干扰,似乎有着某种默契。一次,我们上音乐课,学唱古老民歌《天上的风》,不知怎的,竟然与布谷的叫声合起拍来。于是,我们愈加兴奋,声音亦有了高度。还有一次,老师教我们认蒙古语里的“美丽”一词,我们齐声念:“高娃!高娃!”突然,蹦进教室里的墨绿色的大青蛙也叫起来:“呱!呱!”老师笑了,说,蛙也念对了,之后,让一个同学把它放在屋外。不料,一会儿它又悄悄蹦进来,趴在墙角,不再叫,似在专心听讲。家乡的傍晚,蝗虫纷飞,我们不叫它蝗虫,而叫蚂蚱。它们喜欢日落时光,那时会全体起飞,翅膀发出“啪啪啪”的声音,传得很远,有节奏,也有些沙哑。我们追着它们跑,捉了放,放了又捉,却不去伤害它们,家乡的蚂蚱很多,在田野里不小心就会踩着,然而从未发生过妈蚱侵害庄稼的事,其缘由或许是野草的种类多,其香味不亚于庄稼。为此,我们对蚂蚱没有反感,甚或有些同情,觉得它们飞得慢,常被鸟类叼了去,可怜,而蝈蝈,外形与蚂蚱相似,个头却大,"唧唧唧”的叫声很是清脆,让人喜欢。作为有娱乐功能的昆虫,蝈蝈被人类欣赏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我们这些孩子却不喜欢,虽然长得绅士,衣着华丽,但它们会吃掉蚂蚱。我们称它为“胡鲁盖其”,也就是“贱”。不过在秋日,除了蝉,数蝈蝈的叫声好听。童年的我们,不懂得何谓失眠。躺在炕上,一边听母亲讲善良的鬼狐故事,一边倾听夜虫与野蛙的叫声,酣然入睡。梦中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忽近忽远,像泉水流动的样子,时急时缓,一直陪伴我们到天亮。天亮后,它们便去睡,而鸟鸣又接了上来,叽叽喳喳,乱成一团,不知是捉虫呢还是在谈情说爱。蛙鸣虽然空洞逸远,但频率较高,在夜里有些撞耳,不过不影响睡眠,听着听着,就感觉远了,这便是催眠曲的效果,似乎有人在耳边哼:“睡吧睡吧,我的宝贝,月光照耀着你的摇篮,风儿抚摸你的笑脸。”夜里,有一种栖息在绝壁上的小山鸟会飞进村里来,“昂盖昂盖”地叫,似婴儿在哭,叫声很是凄楚。我们叫它“昂盖少布”,译为“婴儿鸟”。它这么一叫,我们就醒了,心中充满了悲悯之情,因为大人们说,昂盖鸟是由失去妈妈的孤婴变成的,它夜里进村,是来寻找妈妈。孟秋与仲秋时节的故乡田野,五光十色,气味香浓,让人依恋,舍不得时光流转到万物萧疏的冬日那边去。家乡的高梁帅气,高挑而匀称,颜色红艳艳的,像燃起万千火把。谷子色泽金黄,沉甸甸地垂着它饱满的长穗儿,有些醉态地摇来摆去。荞麦托起它的蝇头小白花,撒一地香气,吸引蜂与蝶。家乡,起先是不种稻子的。有一年,突然从叫德都县的地方搬来十几户朝鲜族人,他们开始种起水稻来。稻花很美,浅绿色,好看,亦香,所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的就是这般情景吧?的确,稻田里的蛙声是空寂而悠闲的,然而有内容,是喜悦,还是忧心?不得而知,稻花盛开时,朝鲜族女人爱荡秋千,裙带飘飘,甚是好看。人家爱干净,月明之夜,在河边,一边优雅地捣衣,一边唱起她们的“阿里郎”。看样子,她们好像被自己的歌声陶醉,神情专注,连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都被感动了。那种气氛,现在想起来,与李白所说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十分相似。如斯,故乡田野的秋声里,除了虫鸣、鸟鸣、蛙鸣之外,又多了一种内容—捣衣声和悠扬的“阿里郎”.(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日第7版,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学唱占老民歌《天上的风》时,虽然有布谷鸟和大青蛙的叫声加入,仙歌声并未受到干扰,反而有一种默契感。B.虽然蝈蝈长期长相绅士、衣着华丽,但因其会吃掉蚂蚱,所以孩子不喜欢,但秋日蝈蝈的叫声却可以和蝉媲美。C.文意引用词句“稻花吞里说丰年,听取蛙户一片”既概括了稻花飘香、蛙声阵阵的情景,又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D.作者喜爱任性自然、毫无拘束与羁绊的自然之声,他满怀深情地问忆多姿多彩、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老怀疑秋庄稼散播的淡淡的香与比虫、鸟雀的快乐情绪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奥秘,这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关联性。B.“胡鲁盖其”“高娃”“昂盖少布”等蒙古语的使用,休现了文本内容的地域性,并且使文章具有比族特色。C.文章中间插入昂盖鸟的传说不仅丰富了故乡田野里秋声的内涵,同时也为作者欢乐的童年增添了一丝忧伤的色彩。D.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放乡的高梁、谷子和荞麦,为表现其不同的色彩和姿态均采用了比喻、夸张和比拟的手法。8.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故乡田野的秋声”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家贫,有大志,不治廉隅。事维母以孝谨称。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晋朝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高祖参府军事。十二月牢之至吴而贼隧道屯结牢之命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所将人多死,而战意方厉,手奋长刀,所杀伤甚众。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为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十一月,刘牢之复率众东征,屯上虞,使高祖戍句章城。句章城既卑小,战士不盈数百人。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贼乃退还浃口。于时东伐诸帅,御军无律,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唯高祖法令明整,所至莫不亲赖焉。孙恩自奔败之后,徒旅渐散,惧生见获,乃于临海投水死。桓玄为楚王,将谋篡盗。玄从兄卫将军谦屏人问高祖曰:“楚王勋德隆重,四海归怀。朝廷之情,咸谓宜有揖让,卿意以为何如?”高祖既志欲图玄,乃逊辞答曰:“楚王,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神代,有何不可!”谦喜。初,高祖家贫,尝负刁逵社钱三万,经时无以还。逵执录甚严,王谧造逵见之,密以钱代还,由是得释。高祖名微位薄,盛流皆不与相知,唯谧交焉。桓玄将篡,谧手解安帝玺绂,为玄佐命功臣。及义旗建,众并谓谧宣诛,唯高祖保持之。癸亥,上崩于西殿,时年六十。(节选自《宋书·武帝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月/牢之至吴而贼缘道/屯结牢之/命高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B.十二月/牢之至吴而贼缘道/屯结牢之/命高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C.十二月/牢之至吴/而贼缘道屯结/牢之命高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D.十二月/牢之至吴/而贼缘道屯结/牢之命高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如:辛弃疾,字幼安。古人幼时取字。B.陈安,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一种方式,汉武帝首创。每个朝代新君即位,一般更改年号,称为改元。C.四海,指天下、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其同义的词语还有海内、宇内、八荒、九州等。D.本纪,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正传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有本纪十二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裕志远敬亲。刘裕家境贫寒但是志向远大,不拘小节,因孝顺继母面被世人称颂。B.刘裕作战勇敢。在会稽与孙恩作战时,他手握长刀,杀入敌阵,杀伤的敌人无数。C.刘裕治军有方。东伐将领很多治军不严,士兵肆意抢掠,只有刘裕军队,受到欢迎。D.刘裕城府颇深。恒玄有篡权之意后,桓谦试探刘裕想法,刘裕假作恭顺,消除疑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牢之子敬宜疑高祖淹久,恐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2)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贼乃退还浃口。14.在众人都认为王谧该杀的时候,刘裕为什么要保护他?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送丁少卿自桂帅移镇西蜀①乐雷发琼海收兵玉帐闲,又移斋舰泝②涪湾。三边形势全凭蜀,四路封疆半是山。魏将旧闻侵剑阁,汉兵今欲卷函关。细倾瑞露③论西事,想在元戎④指顾间。【注】①本诗写于端平元年(1234),金亡,中原空虚,宋理宗发兵三京(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意欲恢复。②泝:同“溯”.③瑞露,酒名。④元戎,主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丁少卿从广西调往四川,“又”字写山了丁少卿被重用,为下文叙写作铺垫。B.颔联写四川的地理特点,突显其军事位置重要,期待丁少卿到蜀地后有所作为。C.颈联运用钟会入蜀被打败和刘邦夺函谷关两个典故,以史喻今,情感抒发含蓄蕴藉。D.尾联以酒饯别,照应题目,和《送元二使安西》一样,在意蕴的表达上别无二致。16.钱钟书评价这首诗有“雄伟的风格和激动的情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山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6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开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传说巾的仙境虚无缥缈,令人难觅。(2)《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中借用典故表现了百姓甘于异族统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日观峰附近几里内草木不生,积雪覆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乡土社会是_________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①),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___________,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__________。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_________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乡土社会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产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②):豊是一种祭器,示是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正如孔子所说“富而好礼”。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安上重迁转变循环往复越是B.安居乐业转变循环往复愈是C.安土重迁转换周而复始愈是D.安居乐业转换周而复始越是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富而好礼”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想到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港澳台同胞都愿意为“希望工程”捐款。C.这所学校被誉为科学家的“摇篮”。D.我看,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的好。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下列语言交际情境中各存在一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4分)(1)锦旗:杏坛高手,仁心仁术,胸藏万方,妙手回春。(2)请柬:新居落成,鄙人明日搬迁,为答谢您,特于寒舍备下薄酒,恭请惠顾。(3)书信:毕业多年,学生感念师恩。值此新春之际,仅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4)短信:令媛在这次作文比赛中成绩优异,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不胜感激。22.下面这首诗在比赛中获奖,请说明三条获奖理由。(6分)春日随笔此刻,到处都是灿烂春光阳光温暖的洒在身上就是冬日里最怀念的模样这村庄有太多的花海清香如同儿时梦境里新鲜的芬芳还有晚上头顶的皎洁月亮不要让记忆泛黄多回来走走与牵挂你的人分享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三春晖的旧衣裳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毛泽东曾说:“志愿军打败美军,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②壮烈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特级英雄”杨根思,生前说过三句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③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后,有人写下这样一首小诗:“那年,临别之时,你说,待我回家;后来,生死关头,你说,代我回家;如今,国泰民安,我们,接你回家。”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年沈阳市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B(A.不一定“能够感知人类的情感需求”,原文“它们能否像人类一样,在理性之上兼顾感性认知”,已然未然。C.“某个学科”应为“开展长周期、宽领域、多学科的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曲解文意。而且应“在不对人类社会造成较大规模影响的情况下”,扩大范围。D.“探索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宣传及培训评估机制”只是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一个做法,不是最有效的做法。原文“构建精准化人工智能办案系统,建立人机互动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宣传及培训评估机制,探索和研究人工智能在法院等司法领域进一步运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无中生有。)2.(3分)D(应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为开展智能化时代的社会实验提供了理想的要素知场景”,偷换概念。)3.(3分)B(“小王与他的同事在网上下棋”不属于人工智能的技术的应用。)4.(6分)①开篇阐释概念,然后提出论点,(1分)建设具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1分)②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1分)首先提出观点,接着写为什么要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然后,从两个方面说明如何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消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隐忧;需要开展社会实验研究,提升智能社会认知水平。最后总结,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1分)③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答道理论证也可)。(2分)5.(4分)①理念(价值观)方面:积极倡导建立负责任的研发和创新价值体系,加强对科技创新过程中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控制。②政策方面:加强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机理、规律与趋势研究,完善和强化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政策体系。③学科方面: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促进与新兴技术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融共振。④法治方面: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体系,用法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持续发展。(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1题,16分)6.(3分)A(在学唱古老民歌《天上的风》时,只有布谷鸟的叫声与之应和。)7.(3分)D(没均采用以上手法。)8.(4分)①句式上: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如“天亮后,它们便去睡,而鸟鸣又接了上来,叽叽喳喳,乱成一团”。(长短句结合,句子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如“天亮后,它们便去睡,而鸟鸣又接了上来,叽叽喳喳,乱成一团,不知是捉虫呢还是在谈情说爱。”也可给分。)②修辞上:使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鸟鸣赋予人性,拟写成在谈情说爱。将虫鸣声比喻(通感)成流动的泉水,形象生动的表现出自然之声的美妙。③运用叠词(拟声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如“叽吼喳喳”。④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如“像泉水流动的样子,时急时缓,一直陪伴我们到天亮”表现虫鸣声此起彼伏,忽远忽近,充满自然之趣。(语言轻松活泼或口语化,分析正确也可给分)(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即可。)9.(6分)①“故乡田野的秋声”指秋季故乡田野中的各种自然之声和人声。(2分)②围绕“秋声”这一核心(或以“秋声”为线索),(1分)全文采用非线性叙述,描写了虫鸣鸟鸣、朗朗的读书声、朝鲜族女人的歌声等,每一个片段都与秋声有关,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分)③最后,以“阿里郎”的歌声作结,(1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呼应题目,突显主题。(1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C(注意虚词和句子主语)11.(3分)A(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12.(3分)B(地点应该是吴)13.(8分)(1)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担心高祖滞留时间长,恐怕被贼寇围困,就率领轻骑兵寻找他.【解析】关键词:淹久,长久地停留或滞留时间长;为……所,被……;轻骑,率领轻骑兵。三个关键词每个1分,句意1分。(2)刘裕常常穿着坚硬的铠甲,拿着锋利的武器,冲在士兵前面,每次作战总是冲锋陷阵,贼寇才退回浃口。【解析】关键词:被,同“披”,穿;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辄,总是。三个关键词每个1分,句意1分。14.(3分)①王谧曾经替刘裕偿还债务,刘裕得以释放。②刘裕因地位低微,社会名流不与他交往,只有王谧不嫌弃他。(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D(《送元二使安西》中主要是惜别之情,此诗中更多的是勉励和期盼之情。)16.(6分)①意境开阔。选用琼海、玉帐、斋舰、涪湾、剑阁、函关等意象,营造了阔大的意境。“三边”、“四路”,使丁少卿治蜀和天下大势演进建立了联系,有恢宏的历史感。②情感豪迈乐观。颈联用典表明丁少卿西行胜利可待,充满豪迈之情。尾联说西蜀之事在丁少卿的统率下即可大治,体现了作者对丁少卿寄予厚望,也反映了当时普遍存在的恢复中原的乐观情绪。(“三边形势全凭蜀”表现作者期待丁少卿到蜀后有所作为,流露豪迈之情。可给1分)③语言雄奇豪放,造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收、派、封、卷等。(每点3分,概括1分,解析2分,答出两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每句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18.(3)C(安居乐业:居住安定,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安土重迁:久居故土,滋生情感不肯轻易迁徙。安士重迁更符合语境。转变: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为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转换:改变,改换。转换更符合语境。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反复进行。两者均可。第四组,原文后半句为“也愈值得保守”,愈是与之对应,所以愈是更符合语境。)19.(3分)A(A.引用,B.特定称谓,C.特殊含义,D.反语)20.(4分)①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②礼字本是从豊从示(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